CN215944070U -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4070U
CN215944070U CN202122038598.1U CN202122038598U CN215944070U CN 215944070 U CN215944070 U CN 215944070U CN 202122038598 U CN202122038598 U CN 202122038598U CN 215944070 U CN215944070 U CN 215944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ing
printer
support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85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85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4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4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4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包括输送机构、打印机构、暂存机构和裁切机构,打印机构包括打印支架,打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之间设置有转换辊,打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均包括若干喷头、若干供墨盒和若干回墨管,供墨盒上设置有供墨管,供墨管设置有供墨腔,供墨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块,第一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一电磁调节阀,第一调节块与喷头通过软管连接,第一调节块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回墨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二电磁调节阀,第二调节块与喷头通过软管连接,回墨管连接储墨罐,实现连续地多色高质量双面打印。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墨打印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技术是将液体油墨经喷头变成极细小的微粒并喷射到打印纸上,现有技术中的打印机大多为单设备的打印机,即设备只能进行喷墨打印,无法进行有效快速的大规模连续打印,而对于需要进行双面打印的打印需求,一般的打印机不能进行连续打印,只能先完成单面打印后再将打印纸反面送入打印机内,双面打印效率低。
而现有的多色打印机为了提高打印效率,每种颜色的喷头均设置有多个,且在打印机的内部设置存有不同颜色墨水且容积较大的储墨罐,储墨罐通过管道连接打印机内部容积较小的供墨盒,供墨盒再通过若干软管连接喷头,且供墨时,储墨罐内的输送泵将墨水输送至供墨盒,再通过软管输送至喷头。
而输送泵在输送墨水时,连接同一供墨盒与多个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供墨盒在供墨时使喷头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差长时间打印后会导致打印质量下降,影响打印机的连续打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实现连续地多色双面打印,提高打印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包括:输送机构,用于连续向打印机构输送卷装打印纸;打印机构,包括打印支架,所述打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所述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之间设置有转换辊,所述打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所述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均包括若干喷头、若干供墨盒和若干回墨管,所述供墨盒上设置有供墨管,供墨管内设置有供墨腔,所述供墨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一电磁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块与喷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回墨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二电磁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块与喷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回墨管连接储墨罐;暂存机构,位于打印机构和裁切机构之间,用于暂时储存打印完成的纸张;裁切机构,用于裁切打印完成的打印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均包括烘箱,所述烘箱内设置有若干输送辊和若干加热棒,所述烘箱上设置有鼓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裁切机构包括裁切支架,所述裁切支架上设置有纵切区、横切区和收集区,所述纵切区内设置有纵切刀块,所述纵切刀块上设置有纵切刀,所述横切区内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第一刀辊和第二刀辊,所述第一刀辊和第二刀辊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横切刀,所述收集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若干压轮,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连接有升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暂存机构包括暂存箱,所述暂存箱内设置有固定支架和可竖直滑动的移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转动有若干第一固定辊,所述移动支架上转动有若干第二固定辊,所述第一固定辊和第二辊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上均设置有支撑框,支撑框的中心为打印区,打印区的周围设置有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上设置有喷头底板,所述喷头安装与喷头底板上,所述喷头底板的侧边与支撑框之间设置有间隙,支撑框在纸张输送方向的前后两侧上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支撑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与喷头底板的侧面相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废墨盒,所述废墨盒上设置有刮板机构,所述刮板机构包括清洗管和转轴,所述清洗管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口,清洗管上连接有供水机构,所述转轴与废墨盒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若干对应喷水口的刮板,所述废墨盒上设置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打印机构上设置有墨水冷却机构,所述墨水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筒,所述冷却筒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冷却筒上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墨水管和第二墨水管,所述第一墨水管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墨水管呈直线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输送机构对需要打印的纸张输送至打印机构内,然后先通过打印支架上的第一打印机进行纸张的第一面打印,再使用第一烘干机进行快速烘干,然后通过若干转换辊将纸张进行打印面的转换,并通过第二打印机对纸张的第二面进行打印,再通过第二烘干机对纸张再次进行快速烘干,然后使纸张进入暂存机构进行暂存,暂存后的纸张再通过裁切机构进行裁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上的集成供墨盒提高对纸张的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打印设备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成供墨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集成供墨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喷头底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喷头底板在支撑框上旋转调节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刮板刮墨以及清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刮墨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打印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裁切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裁切结构中第一刀辊和第二刀辊横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收集区上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暂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墨水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输送机构;2.打印机构;201.打印支架;202.第一打印机;203.第二打印机;204.转换辊;205.第一烘干机;206.第二烘干机;207.喷头;208.供墨盒;209.回墨管;210.供墨管;211.供墨腔;213.第一调节块;214.第二调节块;215.第一电磁调节阀;216.烘箱;217.输送辊;218.加热棒;219.鼓风机;3.暂存机构;301.暂存箱;302.固定支架;303.移动支架;304.第一固定辊;305.第二固定辊;306.导柱;4.裁切机构;401.裁切支架;402.纵切区;403.横切区;404.收集区;405.纵切刀块;406.纵切刀;407.第一刀辊;408.第二刀辊;409.横切刀;410.第一输送带;411.第二输送带;412.压板;413.压轮;414.第三输送带;415.升降机构;416.传动辊;417.扫描仪;501.支撑框;502.支撑台阶;503.喷头底板;504.间隙;505.调节螺栓;506.腰型孔;507.固定螺栓;601.废墨盒;602.清洗管;603.转轴;604.喷水口;605.刮板;606.旋转气缸;607.移动机构;701.冷却筒;702.进水管;703.出水管;704.第一墨水管;705.第二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包括:输送机构1,用于连续向打印机构2输送卷装打印纸;打印机构2,包括打印支架201,所述打印支架201上设置有第一打印机202和第二打印机203,所述第一打印机202和第二打印机203之间设置有转换辊204,所述打印支架201上设置有第一烘干机205和第二烘干机206,所述第一打印机202和第二打印机203均包括若干喷头207、若干供墨盒208和若干回墨管209,所述供墨盒208上设置有供墨管210,供墨管210内设置有供墨腔211,所述供墨管2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块213,所述第一调节块213上设置有第一电磁调节阀215,所述第一调节块213与喷头207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213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附图未示出),所述回墨管209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块214,所述第二调节块214上设置有第二电磁调节阀(附图未示出),所述第二调节块214与喷头207通过软管连接,所述回墨管209连接储墨罐;暂存机构3,位于打印机构2和裁切机构4之间,用于暂时储存打印完成的纸张;裁切机构4,用于裁切打印完成的打印纸。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支架,所述输送支架上可放置卷装打印纸,且可使卷装打印纸进行转动放纸,所述输送支架上还设置有若干张紧辊,即通过张紧辊使得打印纸在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张紧力,提高打印质量。
如图1和图8所示,打印时,先通过输送机构1将打印纸送入第一打印机202内进行单面的喷墨打印,然后将打印的纸张送入第一烘干机205内进行快速地烘干,打印纸从第一烘干机205内出来时,通过转换辊204将打印纸上未打印的一面送入第二打印机203内进行打印,打印后再通过第二烘干机206进行烘干,通过暂存机构3进行暂存,最后输送至裁切机构4进行裁切,并完成包装,从而通过卷装打印纸的连续输送,对打印纸进行连续的全自动化双面打印,提高了双面打印的打印效率。
如图8所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辊204设置有三个,即打印纸的第一面打印时,将打印面朝向送入第一打印机202内,通过连续三个转换辊204的转换,可使打印纸的变成第一面朝下,而其相对的第二面朝上,并送入第二打印机203内,有效的实现了打印纸的换面,提高打印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打印前,第一电磁调节阀215关闭,打印机上的储墨罐先向供墨盒208进行供墨,使供墨盒208与供墨管210的供墨腔211内充满墨水,打印时,打开第一电磁调节阀215,连通供墨管210的供墨腔211和调节块,即可使墨水通过调节块进入喷头207进行喷墨打印,且在打印时通过调节块内内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流经调节块的墨水的压力,并通过第一电磁调节阀215来对调节流过调节块的墨水量,来改变进入喷头207的墨水的压力,从而使各个喷头207之间的墨水压力保持在同一水平,同时在每次喷墨时,进入喷头207的墨水量会远小于喷头207的墨水喷射量,流过喷头207的墨水会从喷头207流出并进入回墨管209,通过回墨管209将剩余的墨水输送至储墨罐进行循环,而当流经其中一个喷头207的墨水压力出现下降时,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电磁调节阀的调节作用来对墨水进行压力调节,从而保证各个喷头207的打印质量一致。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烘干机205和第二烘干机206均包括烘箱216,所述烘箱216内设置有若干输送辊217和若干加热棒218,所述烘箱216上设置有鼓风机219,当打印后的纸张进入烘箱216内,并绕在若干输送辊217上进行输送,然后通过加热棒218的发热对打印纸进行烘干,同时通过鼓风机219向烘箱216内吹风,从而加速对打印纸的烘干,提高烘干效率。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裁切机构4包括裁切支架401,所述裁切支架401上设置有纵切区402、横切区403和收集区404,所述纵切区402内设置有纵切刀块405,所述纵切刀块405上设置有纵切刀406,可通过纵切刀块405上的纵切刀406将打印纸进行纵向的对半裁切,所述横切区403内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第一刀辊407和第二刀辊408,所述第一刀辊407和第二刀辊408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横切刀409,进行横切时,同步转动第一刀辊407和第二刀辊408,当另个横切刀409相互接触时,即可通过两个横切刀409的碰触挤压将纸张切断,所述收集区404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410和第二输送带411,通过纵切和横切后的纸张先后通过第一输送带410和第二输送带411输送层叠至包装台上,并由工人直接进行包装,提高纸张的裁切效率和包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纵切刀块405与纵切刀406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实现纵切刀406的伸缩;所述裁切支架401上设置有驱动第一刀辊407和第二刀辊408转动的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刀辊407和第二刀辊408进行同步转动,保证两个横切刀409旋转一周后能准确抵触在一起,提高裁切质量。
如图9所示,优选的,所述裁切支架401上设置有若干对传动辊416,且分别分布在纵切区402和横切区403的两侧,便于纸张裁切时对纸张进行输送,所述传动辊416包裹有海绵层,避免输送时磨损纸张上的打印内容。
如图9所示,优选的,所述裁切支架401上设置有扫描仪417,所述扫描仪417位于纵切区402,当纸张上的打印内容进行实时扫描检查,并在裁切后通知工人进行处理,保证打印质量。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410的上方设置有压板412,所述压板412上设置有若干压轮413,当裁切后的纸张进入第一输送带410时,通过压板412上的压轮413对纸张进行压平,避免裁切后纸张边缘翘起,影响纸张的层叠质量,所述第二输送带411的上方设置有第三输送带414,所述第二输送带411上连接有升降机构415,当纸张压平后可通过第三输送带414的辅助将纸张带入第二输送带411上,此时第二输送带411停止运行,且每当纸张层叠在第二输送带411上后,升降机构415就将第二输送带411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使得后续的纸张能够继续层叠,当第二输送带411上的纸张达到一定的层叠数量后,再启动第二输送带411,将层叠后的纸张输送至包装台上,提高纸张的包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压板412上设置有放置槽,安装压轮413时,将压轮413的转动轴直接放入放置槽内,即通过压轮413自身的重力对纸张进行压平,避免在纸张上压出压痕。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暂存机构3包括暂存箱301,所述暂存箱301内设置有固定支架302和可竖直滑动的移动支架303,所述固定支架302上转动有若干第一固定辊304,所述移动支架303上转动有若干第二固定辊305,所述第一固定辊304和第二辊交错设置,进行暂存前,将移动支架303向上移动至最高点,当打印纸进入暂存箱301时,交错绕过第一固定辊304和第二固定辊305,直至所有的第一固定辊304和第二固定辊305均绕有纸张,即可对打印完成的纸张进行暂存,当打印机构2暂停打印并在其重现打印前,可使移动支架303向下移动,减小与固定支架302之间的距离,从而无需暂停裁切机构4的运行,保证纸张的正常生产和包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暂存箱301上设置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通过升降带连接移动支架303,从而驱动移动支架303的竖直移动。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暂存箱301上社会自由若干导柱306,所述移动支架303与导柱306滑动连接,从而通过导柱306提高移动支架303的移动效率,避免移动时产生滑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打印机202和第二打印机203上均设置有支撑框501,支撑框501的中心为打印区,打印区的周围设置有支撑台阶502,所述支撑台阶502上设置有喷头底板503,所述喷头207安装与喷头底板503上,所述喷头底板503的侧边与支撑框501之间设置有间隙504,支撑框501在纸张输送方向的前后两侧上设置有调节螺栓505,所述调节螺栓505与支撑框501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505的端部与喷头底板503的侧面相抵触,在每次进行重新打印前,对支撑框501上的喷头底板503进行角度调整,调整时,通过旋松或旋紧支撑框501两侧的调节螺栓505,即可使喷头底板503在支撑框501的支撑台阶502上转动,然后再旋紧所有调节螺栓505,使喷头底板503固定在支撑台阶502上,然后再对纸张进行一段距离试打印,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纸张上打印出来的内容不再出现偏差为止,提高后续的打印质量。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喷头底板503在纸张输送方向的左右两侧上设置有通透的腰型孔506,所述腰型孔506上设置有固定螺栓507,所述固定螺栓507与支撑台阶502螺纹连接,所述腰型孔506的宽度大于固定螺栓507的螺杆直径,且小于固定螺栓507的头部的直径,所述固定螺栓507的头部与喷头底板503相抵触,即当需要调节喷头底板503时,先旋松固定螺栓507,再通过调节螺栓505对喷头底板503进行转动调节,且调节时,固定螺栓507的螺杆能够在腰型孔506内移动,而在每次调节完成后,固定螺栓507可先不旋紧,直至完全调整完成后,再将固定螺栓507旋紧,从而进一步对喷头底板503进行固定,提高打印质量。
如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支撑框501与打印支架201之间设置有移动机构607,通过移动机构607可带动支撑框501和喷头底板503移动,提高打印质量。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喷头底板503的下方设置有废墨盒601,所述废墨盒601上设置有刮板605机构,所述刮板605机构包括清洗管602和转轴603,所述清洗管602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口604,清洗管602上连接有供水机构,所述转轴603与废墨盒60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03上设置有若干对应喷水口604的刮板605,所述废墨盒601上设置有旋转气缸606,所述旋转气缸606的活塞杆连接转轴603。
当打印设备完成一次完整的打印后,旋转气缸606启动,带动转轴603转动,使转轴603上的刮板605的端部向上朝向喷头底板503,然后下降喷头底板503,直至刮板605与喷头底板503的底面相抵触,再向左横向移动喷头底板503,使得刮板605的端部对喷头207和喷头底板503的底面同时进行墨水的刮除,当喷头底板503移动至终点后抬升,并向右移动返回刮除的起点,此时旋转气缸606再次带动转轴603转动,使转轴603上的刮板605朝向清洗管602的喷水口604,然后通过供水系统向清洗管602内进行供水,并通过喷水口604将清水喷射至刮板605上,从而对刮板605上的墨水进行冲洗,冲洗的废墨水通过废墨盒601进行收集,冲洗完成后,旋转气缸606再次启动,将转轴603重新转回刮除位置,等待喷头底板503下降后再次对刮板605进行刮除,再次刮除后即可完成墨水的刮除,喷头底板503移至打印位置开始打印,刮板605则再次通过清洗管602进行冲洗,等待下一次的刮除,从而在每次打印完成后对喷头207和喷头底板503上残留的墨水进行及时刮除,避免影响纸张的打印质量,而无需通过人工手动刮除喷头底板503上的墨水,提高刮除效率。
优选的,所述转轴603旋转后,转轴603上的刮板605与喷头底板503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即刮板605与喷头底板503之间呈锐角,提高墨水的刮除效率。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打印机构2上设置有墨水冷却机构,所述墨水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筒701,所述冷却筒701上设置有进水管702和出水管703,所述冷却筒701上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墨水管704和第二墨水管705,所述第一墨水管704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墨水管705呈直线状,打印时,冷却水通过进水管702进入冷却筒701,再从出水管703排出冷却筒701,墨水从第一墨水管704进入冷却管,再从第二墨水管705排出,即当墨水进入冷却桶内后,通过与冷却筒701内的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墨水降温,从而防止在打印时墨水温度升高影响墨水质量,同时当冷却后的墨水进入喷头207时,可吸收喷头207上的热量,对喷头207进行一定的冷却降温,再配合打印机上的冷却设备,提高对喷头207的冷却效果,提高喷头207的使用寿命,提高连续打印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冷却筒701内设置有多个冷却管,可针对多色打印机上对不同颜色的墨水进行冷却。
如图13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墨水管704可以呈折叠状弯曲或螺旋状弯曲,提高第一墨水管704在冷却筒701中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墨水的冷却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机构,用于连续向打印机构输送卷装打印纸;
打印机构,包括打印支架,所述打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所述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之间设置有转换辊,所述打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所述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均包括若干喷头、若干供墨盒和若干回墨管,所述供墨盒上设置有供墨管,供墨管内设置有供墨腔,所述供墨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一电磁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块与喷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回墨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二电磁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块与喷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回墨管连接储墨罐;
暂存机构,位于打印机构和裁切机构之间,用于暂时储存打印完成的纸张;
裁切机构,用于裁切打印完成的打印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均包括烘箱,所述烘箱内设置有若干输送辊和若干加热棒,所述烘箱上设置有鼓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构包括裁切支架,所述裁切支架上设置有纵切区、横切区和收集区,所述纵切区内设置有纵切刀块,所述纵切刀块上设置有纵切刀,所述横切区内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第一刀辊和第二刀辊,所述第一刀辊和第二刀辊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横切刀,所述收集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若干压轮,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连接有升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机构包括暂存箱,所述暂存箱内设置有固定支架和可竖直滑动的移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转动有若干第一固定辊,所述移动支架上转动有若干第二固定辊,所述第一固定辊和第二辊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印机和第二打印机上均设置有支撑框,支撑框的中心为打印区,打印区的周围设置有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上设置有喷头底板,所述喷头安装与喷头底板上,所述喷头底板的侧边与支撑框之间设置有间隙,支撑框在纸张输送方向的前后两侧上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支撑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与喷头底板的侧面相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废墨盒,所述废墨盒上设置有刮板机构,所述刮板机构包括清洗管和转轴,所述清洗管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口,清洗管上连接有供水机构,所述转轴与废墨盒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若干对应喷水口的刮板,所述废墨盒上设置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构上设置有墨水冷却机构,所述墨水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筒,所述冷却筒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冷却筒上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墨水管和第二墨水管,所述第一墨水管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墨水管呈直线状。
CN202122038598.1U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Active CN215944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8598.1U CN215944070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8598.1U CN215944070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4070U true CN215944070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8598.1U Active CN215944070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4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92097A1 (en) Nozzle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0907301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13650427A (zh)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JP2012161764A (ja) 塗布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1923614A (zh) 一种包装袋连续偏转喷墨印刷机
CN217917249U (zh) 用于耐高温防滑隔热型纸碗的印刷设备
CN215944070U (zh) 一种全自动双面多色打印设备
JP201304924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洗浄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洗浄方法
CN211416635U (zh) 一种自清洁式印刷设备
CN212313079U (zh) 数码卷钢打印设备
CN211307923U (zh) 一种全自动uv喷墨打印机
CN218749929U (zh) 一种印刷机油墨处理装置
CN113815320A (zh) 箱体内无接触式数码喷绘发色一体机
CN115195275A (zh) 一种便于调节色差的六色金属板印刷机
CN211764258U (zh) 具有检测功能的打印机
CN209479182U (zh) 一种多功能凹版印刷复合机
CN216330721U (zh) 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的印刷机构
CN115400916B (zh) 一种薄膜上胶机
CN206336000U (zh) 一种具有导带清洗功能的导带式数码彩印机
CN215751446U (zh) 高速数码轮转印刷用喷头移动装置
CN216101095U (zh) 箱体内无接触式数码喷绘发色一体机
CN220615259U (zh) 一种高效节能印花装置
CN218519396U (zh) 一种喷墨绿色数字印刷装置
CN216183896U (zh) 一种环保节能包装箱印刷机
CN217968962U (zh) 一种l型双面喷打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