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3087U - 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3087U
CN215933087U CN202120663433.0U CN202120663433U CN215933087U CN 215933087 U CN215933087 U CN 215933087U CN 202120663433 U CN202120663433 U CN 202120663433U CN 215933087 U CN215933087 U CN 215933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driving
display
supporting
transmissi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34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丹
田兆收
徐壮
吴斌
孙吉星
王馨蕊
石海军
付常佳
王伯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34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3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3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3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包括的驱动组件的一端和固定支架固定连接,驱动组件的另一端和传动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传动杆的第二端和支撑件的端部铰接,显示模组固定在支撑件的支撑面上;在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且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情况下,支撑件在传动杆的带动下,沿垂直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在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且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和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的情况下,支撑件在传动杆的带动下,沿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运动。这样,通过上述装置可以避免相邻两个显示模组在拼装时发生碰撞。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模组制造领域,为实现显示模组较大的显示面积,通常通过将多个拼接屏的进行拼接,其中,多个拼接屏的拼缝是直接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拼接屏通常通过背部挂架放置在拼接屏支架上,拼接屏支架用于支撑拼接屏,在拼接时,通过移动拼接屏支架对多块拼接屏进行拼接。
然而,由于在组装时,由于存在尺寸公差和人工拼接时的装配误差,因此一方面难以保证拼接时相邻两个拼接屏的间隙处于最小值,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在多个拼接屏进行组装时,极易造成拼接屏的边角处发生损坏,进而降低了显示模组制造时的良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所述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传动杆、支撑件和固定支架;
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
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铰接,所述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上,其中,所述支撑面和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相交;
在所述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且所述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的情况下,所述支撑件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
在所述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且所述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和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的情况下,所述支撑件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运动,其中,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和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为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板、驱动件、螺栓、螺纹管;
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驱动板的第二表面的至少固定有两个所述驱动件,且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驱动板相对的两个表面;
所述螺纹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螺纹管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螺纹管固定在所述驱动件的端部,且所述螺栓和所述螺纹管螺接;
在每个所述螺栓均发生转动的情况下,所述传动杆随所述驱动板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支撑件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
在位于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所述螺栓转动,另一侧的所述螺栓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板的板面倾斜,以使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所述支撑件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压缩方向和所述驱动板的第二表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弹簧的端部和所述螺栓之间固定有垫块。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壳体;
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具有多个独立的限位空腔,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件、所述螺栓、所述螺纹管均固定在所述限位空腔中。
可选的,所述限位空腔包括第一空腔和多个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限位空腔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空腔的腔体延伸方向和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一致;
每个所述第二空腔的腔体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空腔的腔体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驱动板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空腔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空腔沿垂直于所述驱动板的方向的深度大于所述支撑件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为矩形面,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上四个角处各固定有一组所述驱动组件、所述传动杆和所述支撑件;
位于第一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显示模组沿所述显示面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位于第二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显示模组沿所述显示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对角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对角线方向为所述非显示面上相交的两个对角线的延伸方向,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均为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且均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纹管嵌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可选的,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所述转动轴的长度方向和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相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组件的一端和固定支架固定连接,驱动组件的另一端和传动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传动杆的第二端和支撑件的端部铰接,显示模组固定在支撑件的支撑面上,因此当显示模组需要沿垂直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且使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支撑件的支撑面,同时使得传动杆的受到支撑杆的推力或者拉力,进而使得支撑件同样受到传动杆的沿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沿垂直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方向运动。由于显示模组固定在支撑件的支撑面上,进而使得显示模组随着支撑件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在垂直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的移动。当显示模组需要沿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且使得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和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由于传动杆的第二端和支撑件的端部铰接,因此使得支撑件和传动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件受到传动杆的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运动,又由于显示模组固定在支撑件的支撑面上,因此使得显示模组随着支撑件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在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再由于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和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为互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使得显示模组可以在各个方向上移动。这样,当多个显示模组进行拼装时,可以通过上述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带动显示模组进而移动,直至相邻两个显示模组之间的间隙处于最小值,进而提升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且由于显示模组的移动通过驱动组件进行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相邻两个显示模组在拼装时发生碰撞,进而提升显示模组制造时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和传动杆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在显示模组处于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在显示模组沿垂直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在显示模组沿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上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组件,2-传动杆,3-支撑件,4-固定支架,5-显示模组,11-驱动板,12-驱动件,13-螺栓,14-螺纹管,15-垫块,16-安装壳体, 21-转动轴,161-第一空腔,162-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在显示模组处于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4,该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包括驱动组件1、传动杆2、支撑件3和固定支架4;驱动组件1的一端和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的另一端和传动杆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传动杆2的第二端和支撑件3的端部铰接,显示模组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其中,支撑面和传动杆2的长度方向相交;在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驱动组件 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情况下,支撑件3在传动杆2的带动下,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在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和支撑件3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的情况下,支撑件3在传动杆2的带动下,沿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运动,其中,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和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为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其中,支撑件3为给显示模组5提供支撑的基本结构。支撑件3可以通过固定螺接或者胶接等方式将支撑面和显示模组5的非显示面固定在一起,以使支撑件3和显示模组5可以同步运动。
支撑件3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块状结构,或者其它具有支撑面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支撑件3具有用于支撑显示模组5 的支撑面,为降低支撑件3的支撑面和显示模组5之间的摩擦,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表面粗糙度应控制在一定数值,如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表面粗糙度支撑件3小于等于6.3μm,进而有利于降低支撑件3在滑动时对显示模组5 的损伤。支撑件3的材料可以采用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钛合金性等材料中的任一种,支撑件3依据支撑件3的加工工艺以及制造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支撑件3的材料不做限定。示例性的,若需要降低支撑组件整体的重量,则优选支撑件3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若需要降低支撑组件整体的制造成本,优选支撑件3的材料为钛合金材料;若需要提高支撑组件整体的耐疲劳强度,优选支撑件3的材料为钛合金材料。
和支撑件3铰接的传动杆2可以为圆柱形杆状结构,也可以为长方体杆状结构,或者其它具有一定长度的杆状结构。传动杆2可以通过转动轴21、销钉等结构和支撑件3的端部铰接,且传动杆2的长度方向始终与支撑件3 的支撑面相交,进而使得传动杆2给支撑件3施加的作用力始终和支撑面相交。
可选的,传动杆2的第二端和支撑件3的端部通过转动轴21铰接,转动轴21的长度方向和传动杆2的长度方向相交。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传动杆2的第二端开设通槽,在通槽两侧的槽壁上分别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支撑件3的端部开设第三通孔。在安装时,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对齐,转动轴21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使得支撑件3的端部铰接在传动杆2的第二端。这样,当传动杆2的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运动时,使得支撑件3在传动杆 2的带动下,也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显示模组5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运动。而当支撑件3和传动杆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使得支撑件3在传动杆2的带动下,沿支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显示模组 5沿撑面的延伸方向运动。
支撑杆3的运动的受到的驱动力来自于驱动组件1。驱动组件1的一端和传动杆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使得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使得传动杆2的受到支撑杆3的推力或者拉力,进而使得支撑件3同样受到传动杆2的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显示面的方向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3沿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方向运动,如图2所示,由于显示模组 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进而使得显示模组5随着支撑件3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5在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的移动。其中,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和图5中A所示的方向一致。
如图6所示,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使得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和支撑件3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由于传动杆2的第二端和支撑件3的端部铰接,进而使得支撑件3和传动杆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件3受到传动杆2的沿平行于显示模组5显示面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3沿方向运动,由于显示模组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进而使得显示模组5随着支撑件3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5在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其中,显示面的延伸方向和图6中B所示的方向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1可以为摇杆齿轮结构,也可以为螺栓13驱动板11结构,或者其它能够同时具有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5的具体移动方向依据显示模组5的拼接方向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的,在驱动组件1沿靠近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时,且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情况下,使得显示模组5沿远离固定支架4的方向运动,在驱动组件1沿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时,且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情况下,使得显示模组5沿靠近固定支架4的方向运动。在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和支撑件3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显示模组5沿靠近传动杆2 的方向运动,在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和支撑件3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使得显示模组5 沿远离传动杆2的方向运动。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组件1的一端和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的另一端和传动杆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传动杆2的第二端和支撑件3的端部铰接,显示模组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因此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使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同时使得传动杆2的受到支撑杆3的推力或者拉力,进而使得支撑件3同样受到传动杆2的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显示面的方向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3沿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方向运动。由于显示模组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进而使得显示模组5随着支撑件3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5在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的移动。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使得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和支撑件3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由于传动杆2的第二端和支撑件3的端部铰接,因此使得支撑件3和传动杆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件3受到传动杆2的沿平行于显示模组5显示面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3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运动,又由于显示模组5 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因此使得显示模组5随着支撑件3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5在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再由于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和所述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为互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使得显示模组5可以在各个方向上移动。这样,当多个显示模组5进行拼装时,可以通过上述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带动显示模组5进而移动,直至相邻两个显示模组5之间的间隙处于最小值,进而提升显示模组5的显示效果,且由于显示模组5的移动通过驱动组件1进行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相邻两个显示模组5在拼装时发生碰撞,进而提升显示模组5制造时的良品率。
可选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驱动组件1包括驱动板11、驱动件 12、螺栓13、螺纹管14;传动杆2的第一端固定在驱动板11的第一表面上,驱动板11的第二表面的至少固定有两个驱动件12,且传动杆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至少设置有一个驱动件12,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驱动板11相对的两个表面;螺纹管14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螺纹管14固定在固定支架4 上,螺栓13的一端穿过螺纹管14固定在驱动件12的端部,且螺栓13和螺纹管14螺接;在每个螺栓13均发生转动的情况下,传动杆2随驱动板11 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支撑件3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在位于传动杆2的长度方向一侧的螺栓13转动,另一侧的螺栓13保持不动的情况下,驱动板11的板面倾斜,以使传动杆2 的长度方向和支撑件3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支撑件3在传动杆2的带动下,沿平行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板11的第一表面可以通过胶粘、焊接或者螺接等方式和传动杆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使传动杆2可以和驱动板11同步运动。与驱动板11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至少固定有两个驱动件12,驱动件12为传递螺栓13的驱动力的件,驱动件12的长度方向和驱动板11 第二表面垂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四个,或者其它偶数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安装时,需要保证传动杆2的长度方向两侧至少设置有一个驱动件12,以是驱动板 11的第二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点处均有一个驱动件12,进而当某一个的驱动件12受到拉力或者推力时,驱动板11的板面会发生倾斜。每个驱动件12的端部均固定有一个螺栓13,螺栓13的一端穿过螺纹管14固定在驱动件12的端部,且螺栓13和螺纹管14螺接。由于螺纹管14固定在固定支架4上,因此当转动螺栓13时,使得螺栓13可以沿着螺栓13的旋向靠近或者远离驱动板11,使得驱动板11可以发生未知的变化。
具体的,如图5所示,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每个螺栓13均发生转动,且每个螺栓13的旋向以及螺栓13相对于螺纹管14的移动的距离相等,这样,则使得驱动件12受到螺栓13的推力或者拉力,进而使得驱动杆推动或者拉动驱动板11运动。由于动杆的第一端固定在驱动板11的第一表面上,因此使得传动杆2的受到支撑杆3的推力或者拉力,进而使得支撑件3同样受到传动杆2的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显示面的方向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3沿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方向运动,由于显示模组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进而使得显示模组5随着支撑件3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5在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的移动。
如图6所示,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位于传动杆2的长度方向一侧的螺栓13转动,另一侧的螺栓 13保持不动,则驱动板11转动螺栓13的一侧受到螺栓13的拉力或者推力,使得该侧的驱动板11上翘或者下压,进而使得驱动板11的板面发生倾斜,最终带动传动杆2使得传动杆2和支撑件3之间发生转动,以使传动杆2的长度方向和支撑件3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进而使得支撑件 3受到传动杆2的沿平行于显示模组5显示面的推力或者拉力,由于显示模组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进而使得显示模组5随着支撑件3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5在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
由此可见,无论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移动时,还是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移动时,都可以通过转动螺栓13实现显示模组5位置的调节,且可以通过控制螺栓 13的转动的方向以及螺栓13相对于螺纹管14的移动的距离来控制显示模组 5的移动的距离,进而可以精确控制相邻两个显示模组5之间的间隙。
可选的,驱动板11为矩形板,驱动板11的第二表面的四个角处各固定有一个驱动件12。
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板11为矩形板,驱动板11的第二表面的四个角处各固定有一个驱动件12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驱动板11受到驱动件12的力之间分布较为均匀,进而避免驱动板11受到的应力较为集中。
可选的,驱动件12为弹簧,弹簧的压缩方向和驱动板11的第二表面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件12为弹簧时,当弹簧受到螺杆端部的推力的情况下,弹簧可以发生压缩,当弹簧受到螺杆端部的拉力的情况下,弹簧可以发生伸长,在弹簧进一步压缩或者伸长时,才会将螺栓13的推力或者拉力传递给驱动板11。这样,当驱动板11在受到弹簧的推力或者拉力的作用的同时,还会受到弹簧自身回复力产生的弹力或者拉力,又由于簧的压缩方向和驱动板11的第二表面垂直,避免驱动板11受到的应力集中,更有利于驱动板11逐步发生位移,使得通过驱动板11可以均匀运动,进而使得显示模组5也可以均匀运动,更有利于控制相邻两个显示模组5之间的间隙。
可选的,弹簧的端部和螺栓13之间固定有垫块1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弹簧的端部为管口状,因此在弹簧的端部和螺栓13 之间固定垫块15,可以通过垫块15增大弹簧和螺栓1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螺栓13产生的推力或者拉力更容易传递到弹簧。
可选的,驱动组件1还包括安装壳体16;安装壳体16的内部具有多个独立的限位空腔,驱动板11、驱动件12、螺栓13、螺纹管14均固定在限位空腔中。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壳体16内部可以通过多个隔板隔断出多个独立的限位空腔,在安装时,可以使得驱动板11、驱动件12、螺栓13、螺纹管14 均固定在限位空腔中,进而可以在限位空腔中保持相对稳固,避免在驱动组件1运动时,各个部件发生位置的变化,有利于提升驱动组件1的运动的平稳性。同时,可以通过安装壳体16给驱动板11、驱动件12、螺栓13、螺纹管14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延长驱动组件1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如图2和图4所示,限位空腔包括第一空腔161和多个第二空腔162;第一空腔161位于限位空腔远离固定支架4的一端,且第一空腔161 的腔体延伸方向和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一致;每个第二空腔162的腔体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空腔161的腔体延伸方向垂直;驱动板11安装在第一空腔161中,驱动件12安装在第二空腔162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空腔161的腔体延伸方向和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一致;每个第二空腔162的腔体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空腔161的腔体延伸方向垂直;驱动板11安装在第一空腔161中,驱动件12安装在第二空腔162中,因此在第一空腔161和第二空腔162的限位作用下,可以使得驱动板11只能在第一空腔161中运动,使得驱动件12只能在第二空腔162 中运动,且使得驱动件12的运动方向始终和驱动板11的第二表面垂直,进而有利于整个驱动组件1平稳运动。
可选的,第一空腔161沿垂直于驱动板11的方向的深度大于支撑件3 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空腔161沿垂直于驱动板11的方向的深度大于支撑件3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空腔161给驱动板11的运动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进而第一空腔161 的设置影响驱动板11的运动。
可选的,如图7所示,显示模组5的非显示面为矩形面,显示模组5的非显示面上四个角处各固定有一组驱动组件1、传动杆2和支撑件3;位于第一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驱动组件1用于实现显示模组5沿显示面的长度方向上的运动,位于第二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驱动组件1用于实现显示模组5沿显示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运动;其中,第一对角线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对角线方向为非显示面上相交的两个对角线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为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且均与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与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有两个方向,即在显示模组5的非显示面为矩形面时对应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若想实现这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显示模组5的移动,则需要分别控制显示模组5支撑组件。具体的,可以在显示屏的非显示面上四个角处各固定有一组驱动组件1、传动杆2和支撑件3,通过驱动位于第一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驱动组件1以实现显示模组5沿显示面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驱动位于第二对角线上的两个驱动组件1以实现显示模组5沿显示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驱动组件1在驱动显示模组5沿显示面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或者沿显示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的运动方式和上述实施例中显示模组5需要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的运动方式一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这样,通过不同的驱动组件1可以实现显示模组5在两个平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进而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模组5在移动时的准确性。其中,第一对角线的延伸方向和图7中C所示的方向一致,第人对角线的延伸方向和图7中D 所示的方向一致。
可选的,固定支架4上开设有安装孔,螺纹管14嵌装在安装孔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螺栓13管嵌装在固定支架4上开设的安装孔中的情况下,使得螺纹管14的位置固定,当螺栓13转动时,则可以使得螺栓13 和螺纹管14之间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更利于控制螺栓13转动量。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组件1的一端和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的另一端和传动杆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传动杆2的第二端和支撑件3的端部铰接,显示模组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因此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使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同时使得传动杆2的受到支撑杆3的推力或者拉力,进而使得支撑件3同样受到传动杆2的沿垂直于显示模组5显示面的方向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3沿垂直于支撑件3的支撑面的方向运动。由于显示模组5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进而使得显示模组5随着支撑件3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5在垂直于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的移动。当显示模组5需要沿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驱动组件1沿靠近或者远离显示模组5的方向运动,且使得驱动组件1的运动方向和支撑件3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由于传动杆2的第二端和支撑件3的端部铰接,因此使得支撑件3和传动杆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支撑件3受到传动杆2的沿平行于显示模组5显示面的推力或者拉力,最终使得支撑件3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运动,又由于显示模组5 固定在支撑件3的支撑面上,因此使得显示模组5随着支撑件3一起运动,最终实现显示模组5在沿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再由于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方向和所述显示模组5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为互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使得显示模组5可以在各个方向上移动。这样,当多个显示模组5进行拼装时,可以通过上述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带动显示模组5进而移动,直至相邻两个显示模组5之间的间隙处于最小值,进而提升显示模组5的显示效果,且由于显示模组5的移动通过驱动组件1进行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相邻两个显示模组5在拼装时发生碰撞,进而提升显示模组5制造时的良品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包括驱动组件、传动杆、支撑件和固定支架;
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另一端和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
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铰接,所述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上,其中,所述支撑面和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相交;
在所述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且所述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的情况下,所述支撑件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
在所述驱动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运动,且所述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和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的情况下,所述支撑件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运动,其中,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和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为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板、驱动件、螺栓、螺纹管;
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驱动板的第二表面的至少固定有两个所述驱动件,且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驱动板相对的两个表面;
所述螺纹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螺纹管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螺纹管固定在所述驱动件的端部,且所述螺栓和所述螺纹管螺接;
在每个所述螺栓均发生转动的情况下,所述传动杆随所述驱动板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支撑件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
在位于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所述螺栓转动,另一侧的所述螺栓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板的板面倾斜,以使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所述支撑件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压缩方向和所述驱动板的第二表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端部和所述螺栓之间固定有垫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壳体;
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具有多个独立的限位空腔,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件、所述螺栓、所述螺纹管均固定在所述限位空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空腔包括第一空腔和多个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限位空腔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空腔的腔体延伸方向和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一致;
每个所述第二空腔的腔体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空腔的腔体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驱动板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空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沿垂直于所述驱动板的方向的深度大于所述支撑件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方向运动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为矩形面,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上四个角处各固定有一组所述驱动组件、所述传动杆和所述支撑件;
位于第一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显示模组沿所述显示面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位于第二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显示模组沿所述显示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对角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对角线方向为所述非显示面上相交的两个对角线的延伸方向,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均为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且均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纹管嵌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所述转动轴的长度方向和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相交。
CN202120663433.0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Active CN215933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3433.0U CN215933087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3433.0U CN215933087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3087U true CN215933087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10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3433.0U Active CN215933087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30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4959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子显示面板组件和拼接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4959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子显示面板组件和拼接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33087U (zh) 一种显示模组支撑装置
KR101302209B1 (ko) 레일을 이용한 주행장치
CN212056140U (zh) 一种新型支吊架组件
CN1250381C (zh) 铸模的铸模框
CN105201097A (zh) 新型摩擦耗能阻尼器
CN102051925A (zh) 记忆合金减震控制装置
CN112593629B (zh) 一种方便对接的装配式建筑用金属连接构件
CN112982665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节点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212670260U (zh) 一种道路桥梁用减震装置
CN1268903C (zh) 一种测量复合应力的装置
CN106840900A (zh) 研究结构用杆件压‑弯‑剪滞回性能的试验装置与方法
CN206573415U (zh) 研究结构用杆件压‑弯‑剪滞回性能的试验装置
CN101748819A (zh) 减震控制装置
CN219887664U (zh) 一种悬挑结构支架卸载限位装置
CN215483596U (zh) 一种可拆卸建筑结构
CN211735813U (zh) 一种混凝土墙板固定连接装置
CN201310131Y (zh) 减震控制装置
CN216476048U (zh) 一种临时厂房建造用保暖外墙
JP2981414B2 (ja) 壁体パネル取付金具
CN220704780U (zh) 一种变刚度钢结构节点
CN216278813U (zh) 一种便于拼接使用的不锈钢钣金件
CN220928356U (zh) 一种建筑装饰幕墙使用的龙骨结构
CN219316091U (zh)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墙体
CN220057659U (zh) 一种多点模板支撑系统
CN219195656U (zh) 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