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2331U - 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2331U
CN215932331U CN202122549163.3U CN202122549163U CN215932331U CN 215932331 U CN215932331 U CN 215932331U CN 202122549163 U CN202122549163 U CN 202122549163U CN 215932331 U CN215932331 U CN 215932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s
thin film
same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91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宜达
吴哲耀
周凯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2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2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M条数据线、2N×M个子像素与8N条栅极线,M与N为正整数。每一个子像素包括在不同区域依序设置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及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第一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分别连接一端连接有交流共同电压的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同一行相邻的子像素的结构相同,同一列相邻的子像素的结构呈翻转配置,同一行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同一数据线。8N条栅极线分别连接同一列奇数行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列奇数行与偶数行的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

Description

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交流共同电压(AC-Vcom)驱动模式和直流共同电压(DC-Vcom)驱动模式。在直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中,共同电压(Vcom)的大小是保持固定不变的,仅通过变动数据驱动信号的大小,例如:共同电压的大小为5伏特(Voltage,V)与数据驱动信号的大小为10V或0V,达成显示电极的电压夹差(即5V)与正负极性。在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中,共同电压与数据驱动信号的大小皆是变动的,例如:共同电压的大小为0V时数据驱动信号的大小为5V或者共同电压的大小为5V时数据驱动信号的大小为0V,通过两者变动的电压可达成显示电极的电压夹差(即5V)与正负极性。
由上述可知,直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所需的数据驱动信号的大小较大,代表功耗也较大,且对应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设计也会较复杂,因此,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具有较佳的应用优势。
但是,在正负极性驱动下,直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可实现较为全面的反转驱动,尤其可实现在显示上具有较佳的稳定性的点反转(Dot inversion),而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因其驱动架构限制的关系,仅能实现图框反转(frame inversion)与行反转(rowinversion),使得基于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的反射式、微反射式或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显示面板在面对极低刷新频率时,容易被人眼察觉明显的扫描纹。
有鉴于此,业界提出在基于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中设置黑色矩阵,以避免光线在像素与像素之间的间隙中产生反射所造成的液晶扰动。然而,黑色矩阵的设置会使得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大幅降低,导致显示的亮度下降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可直接通过在显示面板的布局设计实现点反转,排除目视反射扫描纹的问题,乃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基于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很难直接通过在显示面板的布局设计实现点反转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M条数据线、排列成M列与2N行的多个子像素以及8N条栅极线,M与N为正整数。每一个子像素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二区域的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的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在每一个子像素中,第二区域设置于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交流共同电压,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交流共同电压。其中,位于同一列的相邻子像素的排布结构相同,位于同一行的任一子像素沿列方向翻转180度后的排布结构与其相邻的子像素的排布结构相同,位于同一列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同一数据线。8N条栅极线用以分别连接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
在本申请中,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二切三子像素的配置布局设计(即每一个子像素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二区域的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的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同一列相邻的子像素的排布结构相同,以及同一行相邻的子像素的排布结构呈翻转配置,使得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能各自连接(即栅极线的走线布局设计),以在低频低功耗的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下,实现点反转,可改善低频驱动造成的目视反射扫描纹问题,且不增加制程道数与光罩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图式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图式中:
图1为依据本申请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布局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沿图1的线段BB’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1的线段CC’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沿图1的线段DD’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交流共同电压与栅极驱动信号在一帧画面期间的波形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一帧画面的一实施例子像素极性示意图;
图8为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另一帧画面的一实施例子像素极性示意图;
图9为依据本申请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布局示意图;以及
图10为图9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交流共同电压与栅极驱动信号在一帧画面期间的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方法流程。
必须了解的是,使用在本说明书中的“包含”、“包括”等词,是用于表示存在特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及/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组件,或以上的任意组合。
必须了解的是,当组件描述为“连接”或“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可以是直接连结、或耦接至其他组件,可能出现中间组件。相反地,当组件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组件。
请参阅图1,其为依据本申请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布局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M条数据线110、排列成M列与2N行的多个子像素120以及8N条栅极线130,M与N为正整数。其中,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系以其包括8个子像素120(即2×4阵列,4列2行,M为4,N为1)、4条数据线110与8条栅极线130为例进行说明,实际数据线110与栅极线130的条数、子像素120的个数及其排列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另外,所述多个子像素120可为但不限于反射式子像素,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举例而言,所述多个子像素120可包括微反射式子像素、反射式子像素、半穿透半反射式子像素或上述的组合。需注意的是,为了呈现子像素120的排布结构,图1省略绘制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可包括的基板、有机层、透明导电层与反射层。
此外,4条数据线110、8个子像素与8条栅极线130设置在基板上。基板可以包括具有可挠性的透光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based resin)、甲基丙烯酸类树脂(methacryl-based resin)、聚异戊二烯(polyisoprene)、乙烯基类树脂(vinyl-basedresin)、环氧类树脂(epoxy-based resin)、聚胺甲酸酯类树脂(urethane-based resin)、硅氧烷类树脂(siloxane-based resin)、聚酰亚胺类树脂(polyimide-based resin)或聚酰胺类树脂(polyamide-based),或者具有刚性的透光材料,例如:玻璃基板或石英基板。
请参阅图1至图4,图2为沿图1的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沿图1的线段BB’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沿图1的线段CC’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沿图1的线段DD’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2为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沿图1的图面的水平方向的一实施例剖面图,图3为图1的第一区域210沿图1的图面垂直方向的一实施例剖面图,图4为图1的第二区域220沿图1的图面的垂直方向的一实施例剖面图,图5为图1的第三区域230沿图1的图面的水平方向的一实施例剖面图。每一个子像素120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210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设置在第二区域220的第二薄膜晶体管60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230的第一电容70与第二电容80。在每一个子像素120中,第二区域220设置于第一区域210与第三区域230之间,第一薄膜晶体管50包括源极S1、漏极D1与栅极G1,第二薄膜晶体管60包括源极S2、漏极D2与栅极G2,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源极S1电性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源极S2,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漏极D1电性连接第一电容70的一端,第一电容70的另一端通过电压线10电性连接交流共同电压Vcom,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漏极D2电性连接第二电容80的一端,第二电容80的另一端通过电压线10电性连接交流共同电压Vco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120包括多个红色子像素、多个绿色子像素与多个蓝色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120为二切三子像素(即每一个子像素120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210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设置在第二区域220的第二薄膜晶体管60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230的第一电容70与第二电容80),用以显示灰阶画面。
在每一个子像素120中,栅极G1与栅极G2可以由同一层图案化导电层所形成,栅极G1与栅极G2的材质可以包括铝、铂、银、钛、钼、锌、锡及/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源极S1、漏极D1、源极S2、漏极D2、与漏极D1连接的第一电容70的薄板导体71以及与漏极D2连接的第二电容80的薄板导体81可以由同一层图案化导电层所形成,且其可以包括与栅极G1和栅极G2相同或不同的材质。此外,第一薄膜晶体管50还可包括通道层SE1与栅极绝缘层GI1,第二薄膜晶体管60还可包括通道层SE2与栅极绝缘层GI2;通道层SE1与通道层SE2可以由同一层图案化半导体所形成,通道层SE1与通道层SE2的材质可以包括硅(例如:非晶硅、多晶硅、单晶硅)、氧化物半导体(例如:氧化铟、氧化镓、氧化锌、氧化铟镓、氧化铟锌、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镓锌)、有机半导体或是其它半导体材料;第一电容70与第二电容80的介电质DE、栅极绝缘层GI1与栅极绝缘层GI2可以由同一层图案化导电层所形成,第一电容70与第二电容80的介电质DE、栅极绝缘层GI1与栅极绝缘层GI2的材质可以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有机材料(例如:聚酰亚胺、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乙烯苯酚(poly(4-vinylphenol),PVP)、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PTFE)),但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有机层OL、透明导电层PE与反射层RE,有机层OL设置在第一薄膜晶体管50与第二薄膜晶体管60上且设置有多个接触孔90,透明导电层PE设置于有机层OL上且包括彼此间隔排列多个导电区(即导电区之间具有空隙),反射层RE设置于透明导电层PE上且配置位置与透明导电层PE相同。有机层OL的材质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类树脂、环氧类树脂或压克力类树脂,透明导电层PE的材质可以包括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反射层RE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金属的氮化物或环氧树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条数据线110与每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源极S1与漏极D1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源极S2与漏极D2可以由同一层图案化导电层所形成,所述多条栅极线130与每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栅极G1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栅极G2可以由同一层图案化导电层所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50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60可分别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70与所述第二电容80分别为储存电容。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列的相邻子像素120的排布结构相同(即图面中垂直方向相邻的子像素120的排布结构相同),位于同一行的任一子像素120沿列方向翻转180度后的排布结构与其相邻的子像素120的排布结构相同(即同一行的多个子像素120中,任一个子像素120的排布结构为将其相邻的子像素120的排布结构翻转180度后的排布结构,使得同一行的多个子像素120中,任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一区域210与其相邻的子像素120的第三区域230并排,相邻的子像素120的第二区域220并排,任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配置方向与其相邻的子像素120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配置方向相反,任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配置方向与其相邻的子像素120的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配置方向相反),位于同一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源极S1与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源极S2连接同一数据线110。
另外,不同配置方向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可分别对应正负极性,且当制程发生偏移而造成馈通(feed through)电压变异时,由于不同配置方向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储存电容(即第一电容70)的电容值皆变小,不同配置方向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分别变小与变大,因此,不同配置方向的第一薄膜晶体管50具有自我补偿的效果,可避免引起闪烁(flicker)或残影(cross talk)效应。
在本实施例中,8条栅极线130用以分别连接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多个栅极G1、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多个栅极G1、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多个栅极G2与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多个栅极G2。需注意的是,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为间隔排列,因此,连接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多个栅极G1的栅极线130的走线需要穿过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第三区域230,但不接触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电容70与多个第二电容80;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为间隔排列,因此,连接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多个栅极G1的栅极线130的走线需要穿过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第三区域230,但不接触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电容70与多个第二电容80;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为间隔排列,因此,连接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多个栅极G2的栅极线130的走线需要穿过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第二区域220,但不接触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为间隔排列,因此,连接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多个栅极G2的栅极线130的走线需要穿过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第二区域220,但不接触同一行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
在一实施例中,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140、数据驱动电路150与共同电压产生电路160,栅极驱动电路140电性连接8条栅极线130,用以分别提供8个栅极驱动信号给8条栅极线130;数据驱动电路150电性连接4条数据线,用以分别提供4个数据驱动信号给4条数据线;共同电压产生电路160通过电压线10电性连接多个第一电容70与多个第二电容80,用以提供交流共同电压Vcom。需注意的是,电压线10与栅极线130在制程上为不同金属层的走线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8条栅极线130可包括:1条第一控制线310、1条第二控制线320、1条第三控制线330、1条第四控制线340、1条第五控制线350、1条第六控制线360、1条第七控制线370与1条第八控制线380。第一控制线310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奇数行中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多个栅极G1;第二控制线320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奇数行中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多个栅极G2;第三控制线330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奇数行中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多个栅极G2;第四控制线340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奇数行中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多个栅极G1;第五控制线350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偶数行中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多个栅极G2;第六控制线360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偶数行中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多个栅极G1;第七控制线370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偶数行中奇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50的多个栅极G1;第八控制线380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偶数行中偶数列的多个子像素120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60的多个栅极G2。
请参阅图1与图6,图6为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交流共同电压与栅极驱动信号在一帧画面期间的波形示意图。如图6所示,交流共同电压Vcom每经过半个帧(Frame)画面期间即进行转置;第一控制线310、第四控制线340、第五控制线350与第八控制线380依序开启(即第一控制线310、第四控制线340、第五控制线350与第八控制线380依序接收栅极驱动信号),接者,再依序开启第二控制线320、第三控制线330、第六控制线360与第七控制线370(即第二控制线320、第三控制线330、第六控制线360与第七控制线370依序接收栅极驱动信号)。需注意的是,多条数据线110所接收的数据驱动信号与通过交流共同电压驱动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在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所有相邻的子像素的电路布局相同)的数据驱动信号相同,故于此不加以描述。
通过图1的二切三子像素的配置布局设计与栅极线的走线布局设计,搭配图5所示的低频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与控制线的开启顺序,可使每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一区域210的极性与第三区域230的极性相同,每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一区域210与第三区域230的极性和第二区域220的极性相反,如图7或图8所示(图7为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一帧画面的一实施例子像素极性示意图,图8为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另一帧画面的一实施例子像素极性示意图)。因此,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可在以二切三子像素显示灰阶画面与低频交流共同电压的低功耗显示面板架构前提下,实现点反转,可改善低频驱动时的目视扫描纹问题。
请参阅图9,其为依据本申请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布局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了使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在边框区的栅极线走线布局与所有相邻的子像素的电路布局相同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相同(即两者在边框区的栅极驱动线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400将图1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栅极线130在边框区进行走线布局设计。具体地说,在图9中,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400还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线410、第二栅极驱动线420、第三栅极驱动线430与第四栅极驱动线440,第一栅极驱动线410电性连接第P行子像素120的第一控制线310与第P+1行子像素120的第七控制线370,第二栅极驱动线420电性连接第P行子像素120的第二控制线320与第P+1行子像素120的第八控制线380,第三栅极驱动线430电性连接第P行子像素120的第三控制线330与第P+1行子像素120的第五控制线350,第四栅极驱动线440电性连接第P行子像素120的第四控制线340与第P+1行子像素120的第六控制线360,P为正奇数。
在一实施例中,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400还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450、数据驱动电路460与共同电压产生电路470。栅极驱动电路450电性连接第一栅极驱动线410、第二栅极驱动线420、第三栅极驱动线430与第四栅极驱动线440,用以分别提供4个栅极驱动信号给第一栅极驱动线410、第二栅极驱动线420、第三栅极驱动线430与第四栅极驱动线440;数据驱动电路460电性连接4条数据线110,用以分别提供4个数据驱动信号给4条数据线110;共同电压产生电路470通过电压线10电性连接多个第一电容70与多个第二电容80,用以提供交流共同电压Vcom。
请参阅图9与图10,图10为图9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交流共同电压与栅极驱动信号在一帧画面期间的波形示意图。如图10所示,交流共同电压Vcom每经过半个帧画面期间即进行转置;第一控制线310、第二控制线320、第五控制线350与第六控制线360依序开启(即第一控制线310、第二控制线320、第五控制线350与第六控制线360依序接收栅极驱动信号),接者,再依序开启、第三控制线330、第四控制线340、第七控制线370与第八控制线380(即第三控制线330、第四控制线340、第七控制线370与第八控制线380依序接收栅极驱动信号)。需注意的是,多条数据线110所接收的数据驱动信号与通过交流共同电压驱动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在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所有相邻的子像素的电路布局相同)的数据驱动信号相同,故于此不加以描述。
通过图9的二切三子像素的配置布局设计与栅极线的走线布局设计,搭配图10所示的低频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可使每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一区域210的极性与第三区域230的极性相同,每一个子像素120的第一区域210与第三区域230的极性和第二区域220的极性相反。因此,图8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400可在以二切三子像素显示灰阶画面与低频交流共同电压的低功耗显示面板架构前提下,实现点反转,可改善低频驱动时的目视扫描纹问题。
需注意的是,图9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400在边框区的栅极线走线布局上会产生跨线问题(如图8的区块F1至区块F2所示),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耦合,且因为使用到跨线,使得第一栅极驱动线410、第二栅极驱动线420、第三栅极驱动线430与第四栅极驱动线440需使用不同的金属材质才能实现所述边框区的栅极线走线布局。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可通过二切三子像素的配置布局设计(即每一个子像素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二区域的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的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同一列相邻的子像素的排布结构相同,以及同一行相邻的子像素的排布结构呈翻转配置,使得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能各自连接(即栅极线的走线布局设计),以在低频低功耗的交流共同电压驱动模式下,实现点反转,可改善低频驱动造成的目视反射扫描纹问题(即可直接在电路布局设计上直接排除目视反射扫描纹问题)。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子像素的配置布局设计与走线布局设计,与现有的阵列光罩制程相同,故不增加制程道数与光罩数。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还进一步在边框区进行栅极驱动线的走线布局,使其边框区的栅极驱动线的走线数量与所有相邻的子像素的电路布局相同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虽然在本申请的图式中包含了以上描述的组件,但不排除在不违反实用新型的精神下,使用更多其他的附加组件,已达成更佳的技术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使用以上实施例进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描述并非用于限缩本实用新型。相反地,此实用新型涵盖了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与相似设置。所以,权利要求范围须以最宽广的方式解释来包含所有显而易见的修改与相似设置。

Claims (9)

1.一种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M条数据线,M为正整数;
多个子像素,排列成M列与2N行,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二区域的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设置在第三区域的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在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交流共同电压,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交流共同电压;其中,位于同一列的相邻子像素的排布结构相同,位于同一行的任一子像素沿列方向翻转180度后的排布结构与其相邻的子像素的排布结构相同;位于同一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多个所述源极与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多个所述源极连接同一数据线,N为正整数;以及
8N条栅极线,用以分别连接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多个栅极、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多个栅极、位于同一行奇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多个栅极与位于同一行偶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多个栅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
栅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8N条栅极线,用以分别提供8N个栅极驱动信号给所述8N条栅极线;
数据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M条数据线,用以分别提供M个数据驱动信号给所述M条数据线;以及
共同电压产生电路,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电容与多个所述第二电容,用以提供所述交流共同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8N条栅极线包括:
N条第一控制线,所述N条第一控制线中的每一条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奇数行中偶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多个栅极;
N条第二控制线,所述N条第二控制线中的每一条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奇数行中奇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多个栅极;
N条第三控制线,所述N条第三控制线中的每一条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奇数行中偶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多个栅极;
N条第四控制线,所述N条第四控制线中的每一条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奇数行中奇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多个栅极;
N条第五控制线,所述N条第五控制线中的每一条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偶数行中奇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多个栅极;
N条第六控制线,所述N条第六控制线中的每一条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偶数行中偶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多个栅极;
N条第七控制线,所述N条第七控制线中的每一条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偶数行中奇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多个栅极;以及
N条第八控制线,所述N条第八控制线中的每一条用以电性连接同一偶数行中偶数列的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多个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线、第二栅极驱动线、第三栅极驱动线与第四栅极驱动线,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线电性连接第P行子像素的第一控制线与第P+1行子像素的第七控制线,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线电性连接所述第P行子像素的第二控制线与所述第P+1行子像素的第八控制线,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线电性连接所述第P行子像素的第三控制线与所述第P+1行子像素的第五控制线,所述第四栅极驱动线电性连接所述第P行子像素的第四控制线与所述第P+1行子像素的第六控制线,P为正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
栅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线、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线、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线与所述第四栅极驱动线,用以分别提供4N个栅极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线、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线、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线与所述第四栅极驱动线;
数据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M条数据线,用以分别提供M个数据驱动信号给所述M条数据线;以及
共同电压产生电路,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电容与多个所述第二电容,用以提供所述交流共同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分别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容与多个所述第二电容分别为储存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微反射式子像素、反射式子像素、半穿透半反射式子像素或上述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中,所述第一区域的极性与所述第三区域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极性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极性相反。
CN202122549163.3U 2021-10-06 2021-10-22 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9323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1762U TWM623658U (zh) 2021-10-06 2021-10-06 具點反轉的液晶顯示裝置
TW110211762 2021-10-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2331U true CN215932331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6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9163.3U Active CN215932331U (zh) 2021-10-06 2021-10-22 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2331U (zh)
TW (1) TWM6236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4970A (zh) * 2023-08-04 2023-09-05 南京芯视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信号处理的校正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4970A (zh) * 2023-08-04 2023-09-05 南京芯视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信号处理的校正系统及方法
CN116704970B (zh) * 2023-08-04 2023-10-24 南京芯视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信号处理的校正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3658U (zh) 2022-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2464B2 (en) Display panel
US20190278145A1 (en) Display panel
EP2696238B1 (en) Driv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64342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169559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008163B1 (en) Driver structure for RGBW four-color panel
US2007009705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5000124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331364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130044281A1 (en) Lcd panel
US2018004735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based on hsd structure
WO201102433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電位設定方法
WO2017096706A1 (zh) 液晶显示面板结构
CN215932331U (zh) 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170330522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ts driving method
US898202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16497B (zh) 液晶顯示裝置之驅動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US9558697B2 (en) Display device driving sub-pixels of a plurality of colors
US20120025198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US20130027286A1 (en) Lcd panel
CN216411817U (zh) 具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12277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60055618A (ko) 표시 장치
WO201713029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761936B (zh) 一种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