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7972U - 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27972U CN215927972U CN202122506485.XU CN202122506485U CN215927972U CN 215927972 U CN215927972 U CN 215927972U CN 202122506485 U CN202122506485 U CN 202122506485U CN 215927972 U CN215927972 U CN 2159279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oil
- cartridge
- port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涉及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进油管、第一插装阀、泄压阀和油箱,所述第一插装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泄压阀的进油口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一插装阀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泄压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能够减小油液对液压系统的冲击,提高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且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液压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刚度大、精度高、响应快;驱动力大,适合重载直接驱动;调速范围宽,速度控制方式多样;自润滑、自冷却和长寿命等优点。随着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工业装备使用液压作为动力。为了较好的实现机械动作的控制,需要对液压系统进行恰当的控制,动力不稳定会造成动力输出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影响正常的生产,甚至会导致生产事故,产生人员伤亡,造成财产损失。目前大多数动力控制系统比较简单,动作冲击明显,输出的稳定性较差,系统的输出精度不易控制;无法适应多种工况的使用需要;而且,液压系统缺乏油液过滤装置,系统中油液的清洁度无法保证,降低了系统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减小油液对液压系统的冲击,提高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且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包括进油管、第一插装阀、泄压阀和油箱,所述第一插装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泄压阀的进油口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一插装阀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泄压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泄压阀包括第二插装阀和溢流阀,所述第二插装阀的一个工作油口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一插装阀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另一个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能够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和所述进油管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阀口开启所需的油压小于所述第一插装阀的阀口开启所需的油压。
优选的,所述泄压阀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进油管、所述油箱和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均连通,所述控制阀能够使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与所述进油管或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与所述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
优选的,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油箱连通。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进油管之间的管路上。
优选的,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一插装阀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油液过滤装置。
根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均为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插装阀和所述第二插装阀均为二通插装阀,所述溢流阀为直动式溢流阀。
优选的,油液过滤装置为高压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在进油管和第一插装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泄压阀,当进油管处的油压突然增大时,且超过泄压阀设定的压力时,液压阀开启进行泄压,保证进油管和第一插装阀之间的油压在设定压力之下,进而减慢第一插装阀的阀口的开启速度,避免第一插装阀的阀口打开速度过快,导致第一插装阀受到较大冲击而损坏,且有利于提高第二插装阀输出的稳定性和系统的控制精度。
当进油管为第二插装阀供油时,控制阀能够将第一插装阀的控制腔与第一流量调节阀连通,第一插装阀的控制腔处的油压即为进油管处的油压,第一插装阀的阀口开启所需的油压小于第二插装阀的阀口开启所需的油压,当进油管处油压增大且大于溢流阀的开启阀值时,溢流阀开启,第一插装阀控制腔处的油液经溢流阀流至油箱。此时第一插装的阀控制腔处的油压减小,第一插装阀的阀芯向控制腔一侧移动,第一插装阀的阀口开启,进油管的油液通过第一插装阀的进口和出口回油至油箱。当进油管的油压增大时,第一插装阀的阀口先打开并进行回油,能够减小第二插装阀的进口处的油压,进而减慢第二插装阀的阀口的开启速度,能够避免进油管的高压油直接进入第二插装阀,使第二插装阀打开速度过快,导致第二插装阀受到较大冲击而损坏,且有利于第二插装阀输出的稳定性和系统的控制精度。同时,第一流量调节阀能够调节第一插装阀的控制腔处的油压,实现对第一插装阀的阀口的开启速度进行调节,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实现对第二插装阀的阀口的开启速度进行调节,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保证系统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1-进油管,2-第一插装阀,3-泄压阀,301-第二插装阀,302-溢流阀,303-控制阀,304-电磁换向阀,4-油箱,5-第一流量调节阀,6-第二流量调节阀,7-油液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减小油液对液压系统的冲击,提高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且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100,包括进油管1、第一插装阀2、泄压阀3和油箱4,第一插装阀2的工作油口与进油管1连通,泄压阀3的进油口与进油管1和第一插装阀2之间的管路连通,泄压阀3的出油口与油箱4连通。当进油管1处的油压突然增大时,且超过泄压阀3设定的压力时,液压阀开启进行泄压,保证进油管1和第一插装阀2之间的油压在设定压力之下,进而减慢第一插装阀2的阀口的开启速度,避免第一插装阀2的阀口打开速度过快,导致第一插装阀2受到较大冲击而损坏,且有利于提高第二插装阀301输出的稳定性和系统的控制精度。
泄压阀3包括第二插装阀301和溢流阀302,第二插装阀301的一个工作油口与进油管1和第一插装阀2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插装阀301的另一个工作油口与油箱4连通,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能够与进油管1连通,溢流阀302的进油口与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和进油管1之间的管路连通,溢流阀302的出油口与油箱4连通,第二插装阀301的阀口开启所需的油压小于第一插装阀2的阀口开启所需的油压。当进油管1内油压突然增大时,溢流阀302的进油口处的油压也增大,当溢流阀302的进油口处的油压超过溢流阀302的开启阀值时,溢流阀302开启,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与油箱4连通,第二插装阀301的阀口开启,进油管1处的油液通过第二插装阀301回油,实现泄压功能。
泄压阀3还包括控制阀303,控制阀303与进油管1、油箱4和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均连通,控制阀303能够使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与进油管1或油箱4连通,溢流阀302的进油口与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与控制阀303之间的管路上。优选的,控制阀303为电磁换向阀304,电磁换向阀304的进油口与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连通,电磁换向阀304的回油口与油箱4连通,电磁换向阀304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进油管1和油箱4连通。当电磁换向阀304得电时,第二插装阀301通过电磁换向阀304与进油管1连通,第二插装阀301与溢流阀302共同作用,实现泄压功能。当电磁换向阀304失电时,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通过电磁换向阀304与油箱4连通并形成第一回油油路,第二插装阀301的阀口开启,进油管1内的油液通过第二插装阀301回油;同时,电磁换向阀304与进油管1连通的工作油口与回油口连通并形成第二回油油路,进油管1的油液通过电磁换向阀304回油,第一插装阀2停止为系统供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5,第一流量调节阀5设置于电磁换向阀304的工作油口与油箱4之间的管路上,第一流量调节阀5能够调节第一回油油路的回油速度,通过调节第二插装阀301的控制油口的回油速度,调节第二插装阀301的开启速度,避免第二插装阀301由于开启速度过快而使自身受到较大的冲击,有利于降低系统的动作冲击;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实现对第二插装阀301的阀口的开启速度进行调节,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保证系统的通用性。
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阀6,第二流量调节阀6设置于电磁换向阀304的工作油口与进油管1之间的管路上。第二流量调节阀6能够调节第二回油油路的回油速度,从而调节第二插装阀301的工作进油口与控制油口之间的压差,实现对第二插装阀301的开启速度的调节。与第一流量调节阀5配合使用,能够增大调节范围,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求,充分保证系统的通用性。
进油管1和第一插装阀2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油液过滤装置7。提高了系统中油液的清洁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油液过滤装置7包括过滤器和单向阀,过滤器和单向阀并联,单向阀作为旁通油路,在过滤器的滤芯堵塞、流通能力较差时,进油管1处的油液可从单向阀处流通,防止过滤器内压力过高导致过滤器损坏,对过滤器进行保护。
优选的,第一流量调节阀5和第二流量调节阀6均为单向节流阀,第一插装阀2和第二插装阀301均为二通插装阀,溢流阀302为直动式溢流阀,油液过滤装置7为高压过滤器。
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100中,第二插装阀301、溢流阀302、控制阀303、第一流量调节阀5可以与同一个油箱4连通,也可以是与不同的油箱4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管、第一插装阀、泄压阀和油箱,所述第一插装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泄压阀的进油口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一插装阀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泄压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包括第二插装阀和溢流阀,所述第二插装阀的一个工作油口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一插装阀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另一个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能够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和所述进油管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阀口开启所需的油压小于所述第一插装阀的阀口开启所需的油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进油管、所述油箱和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均连通,所述控制阀能够使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与所述进油管或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与所述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油箱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进油管之间的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一插装阀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油液过滤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均为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插装阀和所述第二插装阀均为二通插装阀,所述溢流阀为直动式溢流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油液过滤装置为高压过滤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06485.XU CN215927972U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06485.XU CN215927972U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27972U true CN215927972U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405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06485.XU Active CN215927972U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27972U (zh) |
-
2021
- 2021-10-18 CN CN202122506485.XU patent/CN2159279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78600U (zh) | 一种恒压变量泵 | |
CN102865387B (zh) | 一种电控比例多路阀 | |
CN109019381B (zh) | 一种用于卷扬绞车的液压马达负负载控制回路及其方法 | |
CN108223493A (zh) | 一种先导比可变的平衡阀 | |
CN204572604U (zh) | 回转组合控制阀、回转系统和起重机 | |
CN215927972U (zh) | 一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系统 | |
CN113464522B (zh) | 一种液压飞轮储能系统及工作方法 | |
CN112682369B (zh) | 一种公铁两用车、公铁两用车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03823173U (zh) | 一种先导式溢流阀 | |
CN109306976A (zh) | 一种负载敏感控制系统 | |
CN111828411A (zh) | 基于两级供能及负载口独立阀控的液压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208897163U (zh) | 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液压转向制动系统 | |
CN113757207A (zh) | 一种负载敏感剪叉式高空作业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8533537B (zh) | 一种全液压制动充液阀组及其控制系统 | |
CN208474211U (zh) | 一种全液压制动充液阀组及其控制系统 | |
CN205207311U (zh) | 中位负流量阀、动臂节能控制系统及挖掘机 | |
CN104179743A (zh) | 模块化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 | |
CN107816541B (zh) | 具有流量稳定装置的液压换挡系统 | |
CN210013875U (zh) | 一种控制液压马达空载稳定转速的液压系统 | |
CN212717444U (zh) | 液压控制系统和作业车辆 | |
CN204704187U (zh) | 过载卸荷阀 | |
CN104675783A (zh) | 回转组合控制阀、回转系统、起重机和控制方法 | |
CN113431815A (zh) | 一种液压蓄能式断电保护集成阀块 | |
CN102900716B (zh) | 反馈调速装置和工程机械 | |
CN215908156U (zh) | 一种用于转向优先系统的转向负荷传感型多路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