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0455U -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0455U
CN215920455U CN202121934947.1U CN202121934947U CN215920455U CN 215920455 U CN215920455 U CN 215920455U CN 202121934947 U CN202121934947 U CN 202121934947U CN 215920455 U CN215920455 U CN 215920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rail
primary
robot system
transition sectio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49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宁
郝万鈞
李德程
张爱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filed Critical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21219349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0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0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0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包括铺设于工作表面并次序相连的若干个被动机械臂、连接于相邻两个被动机械臂的端部之间的转动副机构、设置于各被动机械臂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滑轨、可偏转地设置于转动副机构上并与相邻两段固定滑轨对接的过渡滑轨,以及可滑动地设置于固定滑轨及过渡滑轨上、用于对工作表面进行循轨检测作业的移动作业平台,移动作业平台上搭载有检测模组。如此,利用转动副机构根据工作表面的具体形状灵活调整被动机械臂的延伸方向,可使移动作业平台搭载的检测模组沿着滑动轨道进行检测作业,确保检测模组的检测作业范围覆盖整个工作表面,从而提高对于不同形状工作表面的适应性,避免遗漏作业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基础设施的检修对确保设备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具备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大坝、火电厂冷却塔、大型建筑玻璃幕墙、大型隧道以及桥梁底面等一系列场景,在投入使用后往往需要定期的检测以及针对缺陷的维修作业,以保障其安全应用。这些大型基础设施通常具备覆盖面积广、环境条件恶劣、高度落差大等特点,导致其检修作业工作存在较大困难。
针对超大表面检测作业的场景,比如大坝坝面检测、冷却塔表面检测、大型玻璃幕墙检测、桥梁隧道内表面裂纹检测、表面修理等场景,传统的检测作业方式通常是在工作表面处通过搭建登高梯、脚手架、悬挂吊机等辅助结构,再通过人工站上这些辅助结构进行手动检测作业。然而,此种检测作业方式的工作量巨大、工作强度高,且工作周期长、人力成本高,工作表面较高时还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缺乏刚性结构支撑并且观测视野局限,可能导致排查不全面、检测结果遗漏等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部分改良的检测作业方式使用无人机对桥底等工作表面进行检测作业,此种检测作业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由于该方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远距离观测,同样缺乏刚性支撑,因此仍难以克服定位困难、图像稳定性差、精度低等困难。并且,无人机通常只能按照程序预定的轨迹进行运动,作业半径较小,灵活性较差,难以适应复杂形状的工作表面,可能存在部分遗漏的作业区域。另外,由于无人机的负载能力有限,导致其通常只能用于拍摄等作业项目,对于检修操作等作业项目无能为力,局限性较大。
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地实现对大表面设施的表面检测作业,提高对于不同形状工作表面的适应性,避免遗漏作业区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实现对大表面设施的表面检测作业,提高对于不同形状工作表面的适应性,避免遗漏作业区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包括铺设于工作表面并次序相连的若干个被动机械臂、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被动机械臂的端部之间的转动副机构、设置于各所述被动机械臂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滑轨、可偏转地设置于所述转动副机构上并与相邻两段所述固定滑轨对接的过渡滑轨,以及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滑轨及所述过渡滑轨上、用于对所述工作表面进行循轨检测作业的移动作业平台,所述移动作业平台上搭载有检测模组。
优选地,所述转动副机构包括设置于相邻的初级所述被动机械臂端部的初级转动轮,以及设置于相邻的次级所述被动机械臂端部的次级转动轮,所述次级转动轮的轮缘可周向啮合地连接于所述初级转动轮的轮缘面内。
优选地,所述过渡滑轨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初级转动轮的端面上的第一过渡段,以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次级转动轮的端面上的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正对端部在旋转至预设角度后互相对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滑轨的端面均呈互相匹配的圆弧面,所述第二过渡段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滑轨的端面均呈互相匹配的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初级转动轮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初级旋转轴、套设于所述初级旋转轴上的初级旋转盘、立设于所述初级旋转盘表面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初级安装支架。
优选地,所述次级转动轮的端面上还设置有次级旋转轴、套设于所述次级旋转轴上的次级旋转盘、立设于所述次级旋转盘表面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过渡段的次级安装支架。
优选地,所述固定滑轨平行分布于各所述被动机械臂的各个侧表面;还包括可周向旋转地串接于各所述被动机械臂的端面上的旋转关节臂、设置于所述旋转关节臂的各个侧表面上并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滑轨对接的换向滑轨。
优选地,所述旋转关节臂与所述被动机械臂均呈横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体。
优选地,所述移动作业平台包括车架和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与所述固定滑轨、所述过渡滑轨、所述换向滑轨配合滑动的滑动轮系,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用于在滑动至对应位置时分别驱动所述转动副机构转动、驱动所述过渡滑轨偏转、驱动所述旋转关节臂旋转的驱动器。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组包括与所述车架相连且可伸缩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末端的若干个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若干个被动机械臂、转动副机构、固定滑轨、过渡滑轨、移动作业平台和检测模组。其中,被动机械臂设置有多个,并按照一定延伸方向铺设在工作表面上,其具体铺设范围覆盖整个工作表面,并且各个被动机械臂按照延伸方向次序相连,从而拼接形成大长度机械臂。转动副机构设置在相邻两个被动机械臂的端部之间,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被动机械臂相连,主要用于实现相邻两个被动机械臂的相对转动,实现被动机械臂的延伸方向(在工作表面内)偏转。固定滑轨设置在各个被动机械臂上,并沿被动机械臂的长度方向(即延伸方向)分布。过渡滑轨设置在转动副机构上,并且可在转动副机构上进行(工作表面内的)偏转运动,主要用于将经过转动副机构偏转之后的两个相邻被动机械臂上的固定滑轨互相对接,使得相邻两段固定滑轨保持连续。移动作业平台设置在被动机械臂上,并沿固定滑轨及过渡滑轨滑动,同时移动作业平台上搭载有检测模组,主要用于在滑动过程中对工作表面进行沿线循轨检测作业,从而逐渐完成工作表面的全范围内的检测作业。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通过多个次序相连的被动机械臂铺设在工作表面上,期间利用转动副机构根据工作表面的具体形状灵活调整被动机械臂的延伸方向,同时利用过渡滑轨将各段固定滑轨相连形成完整的滑动轨道,从而可使移动作业平台搭载的检测模组沿着滑动轨道进行检测作业,确保检测模组的检测作业范围覆盖整个工作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高效地实现对大表面设施的表面检测作业,提高对于不同形状工作表面的适应性,避免遗漏作业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被动机械臂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动副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初级转动轮或次级转动轮的剖视图。
图5为旋转关节臂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转动副机构与旋转关节臂在被动机械臂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移动作业平台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7中:
被动机械臂—1,转动副机构—2,固定滑轨—3,过渡滑轨—4,移动作业平台—5,检测模组—6,旋转关节臂—7,换向滑轨—8;
初级转动轮—21,次级转动轮—22,第一过渡段—41,第二过渡段—42,车架—51,滑动轮系—52,驱动器—53,连接杆—61,检测传感器—62;
初级旋转轴—211,初级旋转盘—212,初级安装支架—213,次级旋转轴—221,次级旋转盘—222,次级安装支架—2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若干个被动机械臂1、转动副机构2、固定滑轨3、过渡滑轨4、移动作业平台5和检测模组6。
其中,被动机械臂1设置有多个,并按照一定延伸方向铺设在工作表面上,其具体铺设范围覆盖整个工作表面,并且各个被动机械臂1按照延伸方向次序相连,从而拼接形成大长度机械臂。一般的,多个被动机械臂1连接形成的大长度机械臂通常具有冗余的多维运动自由度。
转动副机构2设置在相邻两个被动机械臂1的端部之间,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被动机械臂1相连,主要用于实现相邻两个被动机械臂1的相对转动,实现被动机械臂1的延伸方向(在工作表面内)偏转。
固定滑轨3设置在各个被动机械臂1上,并沿被动机械臂1的长度方向(即延伸方向)分布。
过渡滑轨4设置在转动副机构2上,并且可在转动副机构2上进行(工作表面内的)偏转运动,主要用于将经过转动副机构2偏转之后的两个相邻被动机械臂1上的固定滑轨3互相对接,使得相邻两段固定滑轨3保持连续。
移动作业平台5设置在被动机械臂1上,并沿固定滑轨3及过渡滑轨4滑动,同时移动作业平台5上搭载有检测模组6,主要用于在滑动过程中对工作表面进行沿线循轨检测作业,从而逐渐完成工作表面的全范围内的检测作业。
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通过多个次序相连的被动机械臂1铺设在工作表面上,期间利用转动副机构2根据工作表面的具体形状灵活调整被动机械臂1的延伸方向,同时利用过渡滑轨4将各段固定滑轨3相连形成完整的滑动轨道,从而可使移动作业平台5搭载的检测模组6沿着滑动轨道进行检测作业,确保检测模组6的检测作业范围覆盖整个工作表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能够安全、高效地实现对大表面设施的表面检测作业,提高对于不同形状工作表面的适应性,避免遗漏作业区域。
如图2所示,图2为被动机械臂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被动机械臂1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被动机械臂1具体呈长方体结构,包括多根长横杆、短纵杆和斜杆,整体形成桁架结构。其中,各个被动机械臂1均为模块化设计,但不同的被动机械臂1中的长横杆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而不同,以便灵活地铺设在工作表面上。
如图3所示,图3为转动副机构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转动副机构2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转动副机构2主要包括初级转动轮21和次级转动轮22。其中,初级转动轮21设置在相邻两级(或两个)被动机械臂1的初级的被动机械臂1(以延伸方向为准)的端部上,而次级转动轮22设置在相邻两级被动机械臂1的次级的被动机械臂1的端部上,并且次级转动轮22与初级转动轮21互相正对。同时,次级转动轮22的轮缘与初级转动轮21的轮缘形成啮合式转动连接,其中,初级转动轮21保持静止不动,而次级转动轮22可通过啮合传动沿初级转动轮21的轮缘进行周向转动运动。
一般的,初级转动轮21具体呈半圆形,且次级传动轮也呈半圆形,两者的圆弧互相啮合,如此设置,次级传动轮理论上可沿着初级传动轮的直径一端逐渐啮合并转动至直径另一端,最大转动角度可达180°,相当于实现了上一级被动机械臂1的向左转弯延伸至向右转弯延伸变化。
在关于过渡滑轨4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考虑到转动副机构2为包括初级转动轮21和次级转动轮22的分体式结构,相应的,过渡滑轨4也为分体式结构,具体包括第一过渡段41和第二过渡段42。其中,第一过渡段41设置在初级转动轮21的端面(或表面)上,并且可在初级转动轮21的端面上进行旋转运动,以便调节朝向。同理,第二过渡段42设置在次级传动轮的端面(或表面)上,并且可在次级传动轮的端面上进行旋转运动,以便调节朝向。如此设置,当次级转动轮22相对初级转动轮21偏转后,第一过渡段41与第二过渡段42也可以各自独立地调节各自的朝向,以便第一过渡段41与固定滑轨3对接,或第一过渡段41与第二过渡段42互相对接,或第二过渡段42与固定滑轨3对接。
一般的,第一过渡段41在初级传动轮的端面上沿其某一直径方向分布,而第二过渡段42在次级传动轮的端面上沿其某一直径方向分布,并且,第一过渡端的旋转轴心位于初级传动轮的轴心,第二过渡段42的旋转轴心位于次级传动轮的轴心。
进一步的,为便于第一过渡段41旋转一定角度后与对应的固定滑轨3对接,以及为便于第二过渡段42旋转一定角度后与对应的固定滑轨3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段41的端面与对应的固定滑轨3的端面均呈互相匹配的圆弧面,同理,第二过渡段42的端面与对应的固定滑轨3的端面均呈互相匹配的圆弧面,从而在对接时形成完整、连续的滑动轨道。
如图4所示,图4为初级转动轮21或次级转动轮22的剖视图。
更进一步的,为便于实现第一过渡段41在初级转动轮21端面上的旋转运动,本实施例中增设了初级旋转轴211、初级旋转盘212和初级安装支架213。
其中,初级旋转轴211立设在初级转动轮21的端面上,具有一定高度(或长度),在初级旋转轴211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如联轴器等,主要用于与后续的移动作业平台5上的驱动器53相连,以便在移动作业平台5运动到第一过渡段41上后,通过驱动器53驱动初级旋转轴211进行旋转运动。初级旋转盘212套设在初级旋转轴211上,与其同步旋转。初级安装支架213立设在初级旋转盘212的表面上,主要用于安装第一过渡段41。一般的,由于固定滑轨3和过渡滑轨4均包括两根(或多根)平行分布的滑轨,因此初级安装支架213具体可呈“Y”型,以便同时安装两根平行分布的第一过渡段41。如此设置,当移动作业平台5驱动初级旋转轴211进行旋转运动时,即可通过初级旋转盘212带动初级安装支架213和第一过渡段41进行同步旋转。
同理,为便于实现第二过渡段42在次级转动轮22端面上的旋转运动,本实施例中增设了次级旋转轴221、次级旋转盘222和次级安装支架223。
其中,次级旋转轴221立设在次级转动轮22的端面上,具有一定高度(或长度),在次级旋转轴221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如联轴器等,主要用于与后续的移动作业平台5上的驱动器53相连,以便在移动作业平台5运动到第二过渡段42上后,通过驱动器53驱动从级旋转轴进行旋转运动。次级旋转盘222套设在次级旋转轴221上,与其同步旋转。次级安装支架223立设在次级旋转盘222的表面上,主要用于安装第二过渡段42。一般的,该次级安装支架223具体也呈“Y”型,以便同时安装两根平行分布的第二过渡段42。如此设置,当移动作业平台5驱动次级旋转轴221进行旋转运动时,即可通过次级旋转盘222带动次级安装支架223和第二过渡段42进行同步旋转。
如图5、图6所示,图5为旋转关节臂7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转动副机构2与旋转关节臂7在被动机械臂1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除了包括若干个被动机械臂1、转动副机构2、固定滑轨3、过渡滑轨4、移动作业平台5和检测模组6之外,还包括旋转关节臂7和换向滑轨8。
其中,旋转关节臂7串接在各个被动机械臂1的端面上,一般与转动副机构2分列各个被动机械臂1的两端,并且旋转关节臂7可以相对被动机械臂1进行周向旋转(自转)运动。换向滑轨8设置在旋转关节臂7的各个侧表面(4个侧壁)上,并均沿其长度方向分布。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滑轨3同时分布在被动机械臂1的各个侧表面(4个侧壁)上。并且,各根换向滑轨8在旋转关节臂7的各个侧表面上的具体分布位置,与各根固定滑轨3在被动机械臂1的各个侧表面上的具体分布位置互相对应,从而可使各根换向滑轨8与各根固定滑轨3形成对接。
如此设置,当移动作业平台5移动至旋转关节臂7的换向滑轨8上后,若需要更换工作区域或工作方位,可通过移动作业平台5中的驱动器53驱动旋转关节臂7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将移动作业平台5旋转至目标方位,实现移动作业平台5在被动机械臂1上的跨平面换向作业。
一般的,旋转关节臂7的整体结构与被动机械臂1的结构类似,均呈矩形体桁架结构,且其横截面形状与被动机械臂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但旋转关节臂7的长度通常小于被动机械臂1的长度。
如图7所示,图7为移动作业平台5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移动作业平台5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移动作业平台5主要包括车架51、滑动轮系52和驱动器53。其中,车架51为移动作业平台5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安装其余零部件。滑动轮系52设置在车架51上,主要用于与固定滑轨3、过渡滑轨4和换向滑轨8形成的完整连续的滑动轨道配合滑动。驱动器53设置在车架51上,为机器人系统的核心部件与动力源,主要用于在车架51滑动至对应位置时,分别驱动转动副机构2中的次级转动轮22相对初级转动轮21进行偏转、驱动过渡滑轨4中的第一过渡段41和第二过渡段42各自偏转、驱动旋转关节臂7相对被动机械臂1进行旋转,上述被驱动的部件仅在受到来自驱动器53的驱动时才产生对应动作,其余状态下均保持自锁状态或保持最新状态。
在关于检测模组6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检测模组6主要包括连接杆61和检测传感器62。其中,连接杆61设置在车架51上,并且可进行伸缩调节,而检测传感器62设置在连接杆61的末端,一般可同时设置多个,以同时进行多项检测作业,比如摄像头、激光传感器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于工作表面并次序相连的若干个被动机械臂(1)、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被动机械臂(1)的端部之间的转动副机构(2)、设置于各所述被动机械臂(1)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滑轨(3)、可偏转地设置于所述转动副机构(2)上并与相邻两段所述固定滑轨(3)对接的过渡滑轨(4),以及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滑轨(3)及所述过渡滑轨(4)上、用于对所述工作表面进行循轨检测作业的移动作业平台(5),所述移动作业平台(5)上搭载有检测模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副机构(2)包括设置于相邻的初级所述被动机械臂(1)端部的初级转动轮(21),以及设置于相邻的次级所述被动机械臂(1)端部的次级转动轮(22),所述次级转动轮(22)的轮缘可周向啮合地连接于所述初级转动轮(21)的轮缘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滑轨(4)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初级转动轮(21)的端面上的第一过渡段(41),以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次级转动轮(22)的端面上的第二过渡段(42),所述第一过渡段(41)与所述第二过渡段(42)的正对端部在旋转至预设角度后互相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41)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滑轨(3)的端面均呈互相匹配的圆弧面,所述第二过渡段(42)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滑轨(3)的端面均呈互相匹配的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转动轮(21)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初级旋转轴(211)、套设于所述初级旋转轴(211)上的初级旋转盘(212)、立设于所述初级旋转盘(212)表面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过渡段(41)的初级安装支架(2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转动轮(22)的端面上还设置有次级旋转轴(221)、套设于所述次级旋转轴(221)上的次级旋转盘(222)、立设于所述次级旋转盘(222)表面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过渡段(42)的次级安装支架(223)。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滑轨(3)平行分布于各所述被动机械臂(1)的各个侧表面;还包括可周向旋转地串接于各所述被动机械臂(1)的端面上的旋转关节臂(7)、设置于所述旋转关节臂(7)的各个侧表面上并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滑轨(3)对接的换向滑轨(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关节臂(7)与所述被动机械臂(1)均呈横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作业平台(5)包括车架(51)和设置于所述车架(51)上并与所述固定滑轨(3)、所述过渡滑轨(4)、所述换向滑轨(8)配合滑动的滑动轮系(52),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51)上并用于在滑动至对应位置时分别驱动所述转动副机构(2)转动、驱动所述过渡滑轨(4)偏转、驱动所述旋转关节臂(7)旋转的驱动器(5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组(6)包括与所述车架(51)相连且可伸缩的连接杆(61)、设置于所述连接杆(61)末端的若干个检测传感器(62)。
CN202121934947.1U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Active CN215920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4947.1U CN215920455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4947.1U CN215920455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0455U true CN215920455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23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4947.1U Active CN215920455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04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122A (zh) * 2021-08-17 2021-09-28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122A (zh) * 2021-08-17 2021-09-28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071044A (ko) 크롤링 용접 로봇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525691B (zh) 可折叠型月球营地辅助搭建机器人
CN215920455U (zh)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EP2147756B1 (en) Transfer robot
CN109932755B (zh) 可行走式检查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224346B (zh) 一种多运动模式的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
CN110481818B (zh) 适用于航天器大型舱内设备装配的多自由度装配系统
CN113442122A (zh) 一种大表面检测作业机器人系统
CN110587626A (zh) 一种砌墙机器人
CN116122911A (zh) 一种指针摆杆式隧道衬砌网格化精检台车
CN109911052A (zh) 一种轮腿式多模式巡检搜救机器人
CN213518000U (zh) 轮式月球探测机器人控制装置
CN102645241A (zh) 一种视觉监测并联云台
JPH06262553A (ja) ダブルアーム機構ロボット
CN112144420A (zh) 一种适用于架设小半径曲线梁的架桥机中/前支腿结构
CN112476412A (zh) 一种四自由度机器人
CN110904836A (zh) 一种桥梁主梁表面检测长臂机器人
CN217171923U (zh) 用于圆形存储料场盘点的扫描装置
CN110666471A (zh) 低矮无轨大型运载火箭舱段对接装配六自由度调姿平台
CN115889044A (zh) 多自由度冗余驱动喷涂装备
CN210452823U (zh) 一种带有两个双目视觉系统智能移动机器人
CN213846064U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
CN212071926U (zh) 一种检测机器人
CN218011070U (zh) 一种多轴联动舞台机械臂
CN214836109U (zh) 一种七轴校正对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