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2996U -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2996U
CN215912996U CN202122442837.XU CN202122442837U CN215912996U CN 215912996 U CN215912996 U CN 215912996U CN 202122442837 U CN202122442837 U CN 202122442837U CN 215912996 U CN215912996 U CN 215912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otheca
worm
box
overwintering
w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428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滤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yang Jinquan Ec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yang Jinquan Ec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yang Jinquan Ec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yang Jinquan Ec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428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2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2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2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箱体(1)和箱盖(2),在箱体的底部设有保温层(3),保温层(3)中交替设有螵虫越冬室(4),螵虫越冬室(4)通过直线、折线或曲线沟槽(5)与箱体(1)上的螵虫进出孔(6)相连通,以便螵虫从螵虫进出孔(6)进入箱体(1)后顺利进入螵虫越冬室(4)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螵虫的越冬难题,能为螵虫越冬提供理解的栖息场所。

Description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技术,尤其是一种螵虫养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背景技术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学名:Coccinellidae)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指二十八星瓢虫,这是一种害虫)、金龟,甚至因为某些种其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
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4102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瓢虫是全变态昆虫,即幼期的形态与成虫完全不一样。一生要经历4个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卵:通常是卵形或纺锤形的,颜色从浅黄色到红黄色,不同瓢虫种类中,卵的长度0.25~2.00mm不等。雌虫产卵时,卵通过雌虫的精子贮存器开口时才受精,这时精子通过卵一端的许多小孔(卵孔)进入卵内。
幼虫:卵孵化后,爬出来的小幼虫会停在卵壳上,通常几个小时,至多一天,等待体表、口器等器官硬化。随后小幼虫分散觅食。通常有3次蜕皮而把幼虫分为4个龄期。蜕皮前停止取食,用它尾部的肛器固定在基质上,头向下而蜕皮。化蛹前,4龄幼虫不食不动。如遭干涉,体可立起来,但有时未见有外来影响,它也可挺立起来。有些人把这一时期单列为“前蛹期”。
蛹:多数裸露,即在化蛹时把幼虫的蜕皮壳蜕在与基质相粘的一端。在生长季节,多数瓢虫的卵历期为2~4天,幼虫9~15天,蛹4~8天,从卵到成虫出现需16~25天。
成虫:刚羽化成虫的鞘翅非常柔软,浅色而无斑纹。鞘翅上的斑纹逐渐出现,有时是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或几周。在野外,瓢虫的寿命各不相同,一些休眠期较长的种类,成虫可生存1年左右,生活两年也较常见。有些成虫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卵条件,成虫可以不产卵而度过第二个冬天。
在南方,许多瓢虫1年发生5~6代,有些种类1年发生的代数更多。而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的代数相对少些。
捕食性瓢虫成虫寻找猎物的过程中由下列步骤组成:寻找适宜的生境即猎物的寄生植物,然后在植物上寻找猎物,抓住并捕食。显然,在寻找生境过程中,视觉起着重要作用;但亦有列外,有些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一些瓢虫的寻食产生作用,如对灰眼斑瓢虫而言,松树的挥发性物质更有吸引力。
许多瓢虫只在特定的生境中生活,有时仅限于特定生境的少数几种植物上。
相反,许多种类如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是广布的,许多生境中均可发现它们的踪迹。当生境中猎物变少时,瓢虫会离去他出寻找食物。
七星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七星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越冬的七星瓢虫不食不动,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其他季节的七星瓢虫善爬能飞,可以利用它的假死习性,用塑料袋迅速套住栖息着七星瓢虫的枝条,抖动一下,七星瓢虫立即掉落在袋里,接着,把枝条抽出,扎紧口袋,就可以带回实验室。
人工饲养七星瓢虫,首先要解决饲料问题。可以到野外采集天然饲料——蚜虫,但这种方法费工多,有时还不易采到。所以用人工培养大量蚜虫,满足七星瓢虫食用。可用蚕豆苗人工培养蚜虫。当分栽的蚕豆苗长出3-4厘米高时,把野外采集的少量蚜虫放在豆苗上,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培养10-15天,蚜虫就能大量繁殖,这时就可用蚜虫作七星瓢虫的饲料。
把七星瓢虫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垫一张草纸,纸上放一个盛湿药棉球的小瓶盖,以保持瓶内的湿度,瓶口盖上纱布,并用橡皮筋系紧。每瓶放进七星瓢虫1-2对,每天投一次饲料,它们就能正常生活,并能繁殖后代。
七星瓢虫 [1]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温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后,可以放到田间,帮助人类消灭蚜虫蚧虫。如棉田出现大量蚜虫危害,这时可以把七星瓢虫散放到棉田里,它就能将蚜虫吃掉。
与害虫生物防治相关的捕食性天敌使得瓢虫中的大多数是蚜虫、蚧虫、粉虱和螨类等害虫的重要天敌,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中,对于保持害虫与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取食真菌孢子(食菌瓢虫),特别是白粉菌。因此这些瓢虫在白粉病的防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收集和饲养并出售瓢虫也是一种产业,不少天敌公司出售捕食性瓢虫。此外,瓢虫常作为其他生命科学如进化生物学、种群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生物地理学及物种问题等的实验材料。
作为无公害天然绿色白茶栽培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是利用螵虫对白茶常见的芽虫进行防止,可免除农药的使用。而由于螵虫的耐寒性较差,在低温-2℃时导致大部分螵虫死亡,因此,螵虫越冬是茶树绿色种植的重要保障,如果能使螵虫正常越冬,则可保证在春天新茶生长阶段就用足够量的螵虫可供使用,而无需等春季螵虫繁殖后才能投入使用,进而影响春茶生长的问题,目前尚无好的方法供螵虫正常越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目前因没有好的越冬方法供种植户使用而导致螵虫越冬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箱体1和箱盖2,在箱体的底部设有保温层3,保温层3中交替设有螵虫越冬室4,螵虫越冬室4通过直线、折线或曲线沟槽5与箱体1上的螵虫进出孔6相连通,以便螵虫从螵虫进出孔6进入箱体1后顺利进入越冬室4中。
所述的保温层3为泡沫制品。
箱体1和箱盖2通过铰连7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螵虫的越冬难题,能为螵虫越冬提供理解的栖息场所。
本实用新型可抗零下7摄氏度的低温环境,确保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螵虫能正常越冬,为来年春季芽虫的人物防治提供生物保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备方便可行,如果利用废旧的泡沫箱还可实现废物利用。
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螵虫越冬成活率8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反映本实用新型越冬室及沟槽结构的箱体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箱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的示。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它包括箱体1和与箱体通过铰链7铰接相连的箱盖2,如图1所示,箱体1一般采用木箱为佳,箱体1的长度通常在1米左右,宽度在0.6米左右,高度在0.3米左右,箱盖2的厚度在1.5至2厘米之间。在箱体的底部设有厚度在10厘米以上的保温层3,保温层3可采用塑料泡沫或保温棉制作。保温层3中交替设有螵虫越冬室4,螵虫越冬室4(越冬室4最好呈锅底状结构,如图3)可在保温层3上挖出,通常为敞口结构,温度过低时也可加装小盖板,螵虫越冬室4通过直线、折线或曲线沟槽5与箱体1上的螵虫进出孔6相连通,如图2所示,沟槽5也采用在保温层上挖制成形,沟槽5的深度可低于螵虫越冬室4的深度,箱体1上设置的螵虫进出孔6是方便冬季来临时螵虫在吸引气味的吸引下自动进入箱体1,然后再沿沟槽5进入越冬室4中集群居住越冬,螵虫的气味可通过在越冬室中人工放置捕捉的螵虫,也可采用在越冬室及沟槽中喷洒气味剂加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将本实用新型的箱体放置在野外,当气温低于螵虫活动气温时,先在越冬室放置少量人工捕捉的螵虫或喷上气味吸引剂,然后盖上箱盖,螵虫在气味的吸引下会从箱体上的螵虫进出孔6进入箱体1中并沿沟槽进入越冬室,人工开盖检查箱体中螵虫聚集情况,当越冬室中的螵虫集满后还可将箱体移入室内保温,如果温度过高还可打开箱盖散热,以保障螵虫舒适地在越冬室越冬。来年气温达到螵虫活动温度时可打开箱盖使之飞爬出箱体进入野外。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3)

1.一种螵虫越冬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箱体(1)和箱盖(2),在箱体的底部设有保温层(3),保温层(3)中交替设有螵虫越冬室(4),螵虫越冬室(4)通过直线、折线或曲线沟槽(5)与箱体(1)上的螵虫进出孔(6)相连通,以便螵虫从螵虫进出孔(6)进入箱体(1)后顺利进入螵虫越冬室(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螵虫越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层(3)为泡沫制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螵虫越冬装置,其特征是:箱体(1)和箱盖(2)通过铰连(7)相连。
CN202122442837.XU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Active CN215912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2837.XU CN215912996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2837.XU CN215912996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2996U true CN21591299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42837.XU Active CN215912996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2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0505B (zh) 浅黄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KR101053217B1 (ko) 지중해가루명나방의 알을 이용한 무궁화관총채벌레의 대량사육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궁화관총채벌레 대량사육방법
Ralph Natural food requirements of the large milkweed bug, Oncopeltus fasciatus (Hemiptera: Lygaeidae), and their relation to gregariousness and host plant morphology
CN105284747A (zh) 一种朱红毛斑蛾的室内饲养方法及装置
CN112205358B (zh) 草地贪夜蛾的室内种群繁殖方法
JP2007325541A (ja) 天敵昆虫の増殖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CN108012995A (zh) 一种绿翅绢野螟的室内饲养方法及装置
CN111374095A (zh) 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
CN113317091A (zh) 利用斜纹夜蛾繁育草地贪夜蛾优势天敌甲腹茧蜂的方法
CN100548116C (zh) 斑蝶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CN106489846A (zh) 小菜蛾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215912996U (zh) 一种螵虫越冬装置
Burakowski Laboratory methods for rearing soil beetles (Coleoptera)
Pratt et al. Sites chosen by diapausing or quiescent stage quino checkerspot butterfly, Euphydryas editha quino,(Lepidoptera: Nymphalidae) larvae
KR102516514B1 (ko) 진딧물 방제를 위한 천적 별넓적꽃등에의 대량사육방법 및 포장과 저장방법
CN109197786B (zh)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半闭弯尾姬蜂的方法
CN106472431A (zh)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CN111034684A (zh) 一种半闭弯尾姬蜂保种复壮繁育方法
CN106508813A (zh) 一种云实蛀虫的仿野生繁殖方法
CN105994169A (zh) 一种利用嫩玉米穗饲养大螟的方法
CN111642465A (zh) 一种阿尔泰蝠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CN110959581A (zh) 一种梨木虱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方法及其应用
CN104322454A (zh) 小绿叶蝉活体保存方法
JP3774026B2 (ja) マツムシの養殖方法
Monro The ecology of the pine sawfly Diprion simile Ht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