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8778U - 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8778U
CN215908778U CN202121370703.5U CN202121370703U CN215908778U CN 215908778 U CN215908778 U CN 215908778U CN 202121370703 U CN202121370703 U CN 202121370703U CN 215908778 U CN215908778 U CN 215908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upport
supporting seat
stat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07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岗
曹宇豪
雷长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07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8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8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8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该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第一吸附件;支架主体包括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支撑座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支架主体包括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支撑座和第一底座能够转动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且板体包括由支撑座和第一底座形成的安装平面;支架还包括第一吸附件,第一吸附件设置于安装平面,第一吸附件用于将支架主体吸附在电子设备上;支架主体还包括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支撑座相对第一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第一底座和支撑座上。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简化支架的整体结构,操作简单;同时能将支架与电子设备相互固定,方便收纳和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具有携带方便、功能齐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平板电脑等。
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和舒适地使用电子设备,一般会将电子设备抵靠在支撑架上,但目前市场上的支撑架虽然能够实现固定支撑电子设备,但结构过于复杂,不易操作,且支撑架整体尺寸较大,不易携带和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能够简化支架的整体结构,操作简单;同时能将支架与电子设备相互固定,方便收纳和携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第一吸附件;支架主体包括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支撑座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支架主体包括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支撑座和第一底座能够转动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且板体包括由支撑座和第一底座形成的安装平面;第一吸附件设置于安装平面,第一吸附件用于将支架主体吸附在电子设备上;支架主体还包括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支撑座相对第一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第一底座和支撑座上。
其中,第一底座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交设置,支撑座枢转连接第一侧面,且沿着第一侧面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底座的长度大于支撑座的长度;第一底座还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沿着第二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二状态下,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第一底座上,并卡置在第一限位部和支撑座之间。
其中,第一底座还包括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连接的顶面;第一限位部为由第二侧面向顶面方向延伸的限位块;或者,第一限位部为顶面凹陷形成的限位槽,且限位槽设置在顶面与第二侧面的交界处。
其中,支撑座包括第一端面,第一端面枢转连接第一侧面;第一侧面的端缘或第一端面的端缘设置有卡挡部。
其中,卡挡部为凸起的止挡块或者为凹陷形成的限位槽。
其中,支撑座包括相互枢转连接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第一侧端面枢转连接第一底座的第一侧面,第二侧端面枢转连接第一支撑座。
其中,安装平面包括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第一底面为第一底座的与第一限位部相背离的底面,第二底面为支撑座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底面并排的侧面;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吸附件。
其中,支架主体还包括第二底座,支撑座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枢转连接的子支撑座,其中,位于外侧的两个子支撑座分别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枢转连接;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结构相同。
其中,安装平面包括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至少两个第三底面,第一底面为第一底座的与第一限位部相背离的底面,第二底面为第二底座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底面并排的底面,第三底面为子支撑座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底面并排的侧面;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第三底面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吸附件。
其中,支撑座或第一底座上凸设有第一限位部,在第二状态下,电子设备抵靠在支撑座或第一底座上,并支撑在第一限位部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第二吸附件和上述支架,第二吸附件设置于电子设备,第二吸附件能够与支架上设置的第一吸附件相互配合。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第一吸附件;支架主体包括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支撑座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支架主体包括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支撑座和第一底座能够转动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且板体包括由支撑座和第一底座形成的安装平面;支架还包括第一吸附件,第一吸附件设置于安装平面,第一吸附件用于将支架主体吸附在电子设备上;支架主体还包括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支撑座相对第一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第一底座和支撑座上。由于在第一状态下,支撑座和第一底座可转动至并排形成板体,且板体的安装平面能够通过第一吸附件与具有磁性金属外壳的电子设备吸附固定,从而可将处于第一状态的支架主体与电子设备贴合后进行收纳和携带。或者,电子设备上必须也设置有配合第一吸附件的第二吸附件,通过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之间产生的吸附力,将支架主体吸附固定在在电子设备上,使得支架在非工作状态下能够与电子设备相互固定,便于对支架的收纳和携带。
另外,支架主体仅由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构成,支架主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转动支撑座或第一底座即可调整支架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下的支架可支撑电子设备,方便电子设备的使用,支架的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支架的第一状态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支架的第二状态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支架的第二状态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第一吸附件;支架主体包括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支撑座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支架主体包括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支撑座和第一底座能够转动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且板体包括由支撑座和第一底座形成的安装平面;支架还包括第一吸附件,第一吸附件设置于安装平面,第一吸附件用于将支架主体吸附在电子设备上;支架主体还包括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支撑座相对第一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第一底座和支撑座上。由于在第一状态下,支撑座和第一底座可转动至并排形成板体,且板体的安装平面能够通过第一吸附件与具有磁性金属外壳的电子设备吸附固定,从而可将处于第一状态的支架主体与电子设备贴合后进行收纳和携带;或者,电子设备上必须也设置有配合第一吸附件的第二吸附件,通过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之间产生的吸附力,将支架主体吸附固定在在电子设备上,使得支架在非工作状态下能够与电子设备相互固定,便于对支架的收纳和携带。
另外,支架主体仅由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构成,支架主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转动支撑座或第一底座即可调整支架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下的支架可支撑电子设备,方便电子设备的使用,支架的操作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支架的第一状态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100,支架100可用于支撑电子设备,以使用户可更加舒适性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也可以手机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以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为例,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可将平板电脑抵靠在支架100上,以使支架100得以支撑平板电脑,便于用户阅读或者观看视频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支架100由硅胶材质制成,硅胶材质制成的支架100软硬适中,在支架100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时,不会刮花电子设备即不会在电子设备上留下划痕;并且,硅胶材质制成的支架100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在电子设备抵靠在支架100上时,不会轻易从支架100上滑落,避免了电子设备滑落而引起的损坏;另外,硅胶材质制作支架100的生产加工工艺简单,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支架100能够更稳固地支撑电子设备,支架100由硅胶和塑料材质制成,塑料材质较轻,使得支架100的重量较小,便于携带,并且塑料材质较硬,不易在支架100支撑较重的电子设备时发生变形,使得支架100能够更加稳固地支撑电子设备;硅胶材质包覆在塑料材质的表面,使得硅胶材质与电子设备接触,避免较硬的塑料材质与电子设备直接接触而引起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架100也可由金属材质、塑胶材质等其他材料制成,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2是图1所示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支架100包括支架主体10和第一吸附件30。支架主体10包括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转动连接,支架主体10包括第一状态即非工作状态,在非工作状态下,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能够转动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且板体包括由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形成的安装平面50。也就是说,可转动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至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并排形成板体,板体的安装平面50能够与电子设备贴合,从而可将支架主体10与电子设备贴合后同时进行携带和收纳;另外,支架主体10仅由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构成,支架主体10结构简单,并且仅可通过转动支撑座11或者第一底座13就可调整支架主体10处于工作状态,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方便电子设备的使用,支架100的操作简单、方便。第一吸附件30设置在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形成的安装平面50上,在当电子设备上设置有配合第一吸附件30的第二吸附件时,第一吸附件30与第二吸附件之间会产生吸附力;或者,在当电子设备具有磁性金属外壳时,第一吸附件30与电子设备的磁性金属外壳相互吸附,从而将设置有第一吸附件30的支架主体10吸附在电子设备上,使得支架100在非工作状态下能够与电子设备贴合固定,以将支架主体10与电子设备贴合固定后进行收纳和携带,方便了对于支架100的收纳和携带。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吸附件30的表面设置背胶,通过背胶将第一吸附件30与支架主体10粘结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第一吸附件30和支架主体10表面之间设置点胶而将第一吸附件30与支架主体10粘结固定。可以理解地,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将第一吸附件30与支架主体10粘结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图3是图1所示支架的第二状态的第一结构示意图。支架100还包括第二状态即工作状态,也就是说,支架100包括两种状态:如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和如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在需要使用支架100支撑电子设备时,可将支架100转换成第二状态即工作状态,具体地,转动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至支撑座11与第一底座13呈预设角度,从而将支架100转换成工作状态,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第一底座13和支撑座11上,方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由于只需要将支撑座11相对于第一底座13转动至预设角度即可将支架100转换成工作状态,操作简单、方便。
请结合参阅图1-图4,图4是图3所示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座13包括第一侧面131,支撑座11枢转连接第一底座13的第一侧面131。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5,图5是图1所示支架的第二状态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座13包括第二侧面(图中未标出),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131相交设置,沿第一底座13的第一侧面131的长度方向,第一底座13的长度大于支撑座11的长度,并且第一底座13上设置有沿着第二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33,所以第一限位部133和支撑座11之间存在间隙。具体地,支撑座11包括第二端面112,第二端面112朝向第一限位部133设置,也就是说,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与第一限位部133间隔设置即第一限位部133与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之间存在间隙。电子设备可卡置于第一限位部133与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之间的间隙中,一方面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和第一底座13能够支撑电子设备,另一方面第一限位部133的设置能够防止电子设备与支架100产生相对滑动而出现滑落的情况,保证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其中,第一限位部133的长度即第一限位部133沿着第一底座13的第二侧面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1中与第二端面112相对的另一端面也可以设计为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在其也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时,也可以在第一底座13上对应设置限位部以防止在支撑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出现滑落情况。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33为由第二侧面向第一底座13的顶面134方向延伸的限位块。具体地,第一底座13还包括顶面134,第一底座13的顶面134与第一侧面131和第二侧面连接,限位块沿着第一底座13的第二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向第一底座13的顶面134延伸,也就是说,限位块同时向顶面134和沿第二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133,在电子设备抵靠在支撑座11上时,电子设备的底部能够与限位块抵接,防止电子设备相对支架主体10产生滑动。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33也可以为第二侧面凹陷形成的限位槽,且限位槽设置在顶面134和第二侧面的交界处,以使限位槽和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之间存在间隙,方便卡置电子设备。第一限位部133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需要强调的是,不管第一限位部133是限位块还是限位槽,其均与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之间留有间隙,以方便卡置电子设备。
更为优选地,不管第一限位部133是限位块还是限位槽,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限位部133面向第二端面112的侧壁面(图中未标出)与顶面134垂直相交。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133的侧壁面与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平行。这样,第一限位部133的侧壁面和第二端面112之间的间隙是均匀的,有利于加工,并且也不会因为间隙大小不均匀而卡伤电子设备。
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1抵接电子设备的背面,第一底座13对电子设备的底部起到支撑,所以第一限位部133对应设置在第一底座13上,以使第一限位部133能够对电子设备的底部起到支撑,同时避免其相对支架主体10发生滑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1上也可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33,电子设备可抵靠在支撑座11上,并支撑在第一限位部133上,第一限位部133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1为横截面是梯形的立方体,第一底座13为长方体。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为立方体具有梯形斜边的一侧面,一方面使得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与电子设备的背面更加贴合,增大了支撑座11第二端面112与电子设备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对电子设备的支撑力,实现支架100对电子设备的稳定支撑;另一方面,由于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相对于第一底座13具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电子设备抵靠在支撑座11的第二端面112时也会与第一底座13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使得电子设备与用户存在一定的倾斜度,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更加舒适性地使用电子设备。第一底座13为长方体,长方体的第一底座13面积大,使得支架100在使用时与桌面等接触物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为支撑座11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避免支架100在使用时不稳定而出现晃动等情况。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也可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为了避免支撑座11相对第一底座13或者第一底座13相对支撑座11的转动超过预设角度,在一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1包括第一端面111,第一端面111枢转连接第一底座13的第一侧面131;支撑座11的第一端面111的端缘处设置有卡挡部113。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已经相互转动至预设角度,表明支架100现已处于工作状态,此时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不能继续相互转动而影响支架100的正常使用,所以在支撑座11的第一端面111的靠近第一底座13的端缘处设置有卡挡部113,防止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继续相互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挡部11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底座13的第一侧面131的靠近支撑座11的端缘处,或者也可以同时在第一底座13与支撑座11上设置卡挡部113,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预设角度可以为90°,也就是说,转动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至呈90°以而达到支架100的正常工作状态,从而使得支架100能够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设角度也可以为80°、85°或100°等其他角度,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由于支架100在非工作状态下为第一底座13和支撑座11并排而形成的一个板体,所以在需要使用支架100时转动支撑座11或者第一底座13。以卡挡部113设置在支撑座11的第一端面111的靠近第一底座13的端缘处来说,相对支撑座11以A方向转动第一底座13至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呈90°;或者,相对第一底座13以B方向转动支撑座11至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呈90°。如图4所示,由于卡挡部113的设置,在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呈90°时,第一底座13不能相对支撑座11继续向A方向转动或者支撑座11不能相对第一底座13继续向B方向转动,保证了支架100在工作状态时的正常使用。
在一实施方式中,具体地,卡挡部113为凸起的止挡块或者为凹陷形成的限位槽。并且,止挡块或限位槽设置在第一底座13的第一侧面131或者支撑座11的第一端面111的端缘处。以止挡块设置在第一侧面131的端缘处为例,在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相互转动至呈预设角度时,止挡块的一端与支撑座11的第一端面111抵顶,阻止第一底座13相对支撑座11继续向A方向转动或者阻止支撑座11相对第一底座13继续向B方向转动。其中,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卡挡部113的结构或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安装平面50包括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第一底面为第一底座13背离第一限位部133的底面即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第二底面为支撑座11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底面并排的侧面即支撑座11的第三端面114,所以安装平面50包括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以及支撑座11的第三端面114,也就是说,支架100在非工作状态下,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和支撑座11的第三端面114构成第一底座13和支撑座11形成的板体的安装平面50。其中,第一吸附件30设置在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上或者设置在支撑座11的第三端面114上,在当电子设备上设置有配合第一吸附件30的第二吸附件时,第一吸附件30与第二吸附件之间会产生吸附力,由于第一吸附件30能够吸附在电子设备上,所以设置有第一吸附件30的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或者支撑座11的第三端面114能够通过第一吸附件30吸附在电子设备上,从而将非工作状态下的支架主体10与电子设备贴合固定,便于对支架100的收纳和携带。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将第一吸附件30同时设置在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和支撑座11的第三端面114上,增大支架100与电子设备之间的吸附力,使得支架100与电子设备更加稳固地贴合固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支架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支撑座11和第一底座13朝向第一限位部133的一面作为安装平面50,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对于支架主体10的安装平面50上的第一吸附件30的个数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4,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座11包括相互枢转连接的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也就是说,与上述的实施例相比,本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的支撑座11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的设置增大支撑座11的厚度,使得支撑座11向电子设备提供的支撑力更大更稳定,也能够防止电子设备过重而造成支撑座11的变形损坏。具体地,第二支撑座11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面1161和第二侧端面1162,第一底座13枢转连接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一侧端面1161,第一支撑座115枢转连接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二侧端面1162,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能够相互转动至叠合,从而增大了支撑座11的厚度,使得支撑座11向电子设备提供的支撑力更大更稳定。此时,在支架100处于非工作状态下,第一支撑座115、第二支撑座116和第一底座13能够枢转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且板体包括由第一支撑座115、第二支撑座116和第一底座13形成的安装平面50。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可在第一支撑座115、第二支撑座116和第一底座13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或者在其中两个或者一个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支架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一支撑座115、第二支撑座116和第一底座13背向第一限位部133的一面作为安装平面50,安装平面50包括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第一底面为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第二底面为支撑座11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底面并排的侧面,由于支撑座11包括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所以第二底面为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底面并排的侧面。具体地,第二支撑座116还包括第三侧端面1163,第三侧端面1163与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一侧端面1161和第二侧端面1162相交设置,且与第三侧端面1163在支架100处于非工作状态下能够转动到与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并排;第一支撑座115包括第一侧表面1151,第一支撑座115的第一侧表面1151在非工作状态下能够转动到与第一底座的第一底部135并排;所以,第二底面为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三侧端面1163和第一支撑座115的第一侧表面1151,即安装平面50包括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第一支撑座115的第一侧表面1151和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三侧端面1163。其中,可在第一支撑座115的第一侧表面1151、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三侧端面1163和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或者在其中两个或者一个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可在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和第一支撑座115的第一侧表面1151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第一底座13和第一支撑座115位于支架主体10的两端,支架主体10的两端通过第一吸附件30与电子设备吸附固定,从而使得支架主体10整体上与电子设备吸附固定,避免支架主体10与电子设备局部吸附固定而出现未设置第一吸附件30的零部件相对于固定区域发生转动的情况,提高了支架100收纳的便利性;又例如,也可在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三侧端面1163和第一支撑座115的第一侧表面1151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构成支架主体10的安装平面50的三部分均与电子设备吸附固定,使得支架100在非工作状态与电子设备吸附固定的更加牢固,避免在收纳和携带过程中出现支架100脱离电子设备的情况。
上述包括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支架100的工作状态时,第一支撑座115的第一侧表面1151和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三侧端面1163相互叠合,为了使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相互固定以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座115的第一侧表面1151和第二支撑座116的第三侧端面1163也可设置相互配合的吸附件,两个吸附件30能够相互吸附产生吸附力,从而使得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能够相互吸附固定,避免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而影响对电子设备的支撑。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还包括第二底座15,并且支撑座11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枢转连接的子支撑座(图中未标出)。也就是说,与上述的实施例相比,本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包括2个底座和至少两个子支撑座,即支架主体10包括第一底座13、第二底座15和至少两个子支撑座。具体地,子支撑座中两两相互枢转连接,位于外侧的两个子支撑座分别与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5枢转连接,在支架100处于非工作状态下,各子支撑座、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5能够枢转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此时板体的安装平面50由各子支撑座、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5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座11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座11可以是一个或很多个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相互枢转连接形成。即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座11的子支撑座为多个第一支撑座115和第二支撑座116。其中,外侧的两个子支撑座即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座11在枢转打开时,分别位于相对两端的两个子支撑座;或者说,枢转打开时,只有一个相邻子支撑座的两个子支撑座。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5结构相同,也就是说,第二底座15与第一底座13一样,也设有用于防止电子设备与支架100产生相对滑动的第一限位部133和用于防止第二底座15和支撑座11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相互转动的卡挡部113,由于支架主体10上设置有两个卡挡部113,所以支架100在工作状态时,各子支撑座构成的支撑座11整体既不能朝向第一底座13转动也不能朝向第二底座15转动,所以支撑座11在支撑电子设备时不会相对底座倾斜或者转动,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地支撑力。
由于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5位于支架主体10的两端且结构相同,能够在支架100处于工作状态时与第一底座13同时向电子设备提供支撑力,使得支架100向电子设备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力;另外,由于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5分别位于支撑座11的两侧,能够平衡支撑座11的作用力,避免支撑座11过重而出现倾倒的现象。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底座15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限位部133,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支架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各子支撑座、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15背向第一限位部133的一面作为安装平面50,安装平面50包括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至少两个第三底面。此时,第一底面为第一底座13与第一限位部133相背离的底面即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第二底面为第二底座15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底面并排的底面即第二底座15的第二底部151,第三底面为子支撑座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底面并排的侧面即子支撑座的第三底部(图中未标出),即安装平面50包括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第二底座15的第二底部151和各子支撑座的第三底部。其中,可在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第二底座15的第二底部151和子支撑座的第三底部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或者在其中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可在第一底座13的第一底部135、第二底座15的第二底部151、各子支撑座的第三底部上设置第一吸附件30,构成支架主体10的安装平面50的各个部分均与电子设备吸附固定,使得支架100在非工作状态与电子设备吸附固定的更加牢固,避免在收纳和携带过程中出现支架100脱离电子设备的情况。
为了使各子支撑座之间相互固定以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在一实施方式中,各子支撑座上可设置吸附件,相邻子支撑座上的吸附件相互配合,使得相邻的子支撑座之间具有吸附力,从而使得各子支撑座之间能够相互吸附固定,避免各子支撑座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而影响对电子设备的支撑。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第一吸附件;支架主体包括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支撑座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支架主体包括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支撑座和第一底座能够转动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且板体包括由支撑座和第一底座形成的安装平面;支架还包括第一吸附件,第一吸附件设置于安装平面,第一吸附件用于将支架主体吸附在电子设备上;支架主体还包括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支撑座相对第一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第一底座和支撑座上。由于在第一状态下,支撑座和第一底座可转动至并排形成板体,且板体的安装平面能够通过第一吸附件与具有磁性金属外壳的电子设备吸附固定,从而可将处于第一状态的支架主体与电子设备贴合后进行收纳和携带。或者,电子设备上必须也设置有配合第一吸附件的第二吸附件,通过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之间产生的吸附力,将支架主体吸附固定在在电子设备上,使得支架在非工作状态下能够与电子设备相互固定,便于对支架的收纳和携带。
另外,支架主体仅由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构成,支架主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转动支撑座或第一底座即可调整支架处于工作状态,工作状态下的支架可支撑电子设备,方便电子设备的使用,支架的操作简单、方便。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架100。支架100包括设置于安装平面50的第一吸附件30,电子设备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电子设备上的第二吸附件,第二吸附件与第一吸附件30相互吸附使支架100与电子设备之间产生吸附力,从而将电子设备与支架100吸附固定,使得支架100在非工作状态时能够与电子设备贴合固定,便于对支架100的收纳和携带。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安装平面50上的第一吸附件30和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第二吸附件均为磁铁,异性级的两个磁铁相互吸引以使安装平面50和电子设备相互吸引而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平面50上的第一吸附件30为磁铁,电子设备上的第二吸附件为磁性金属或者安装平面50上的第二吸附件为磁性金属,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吸附件30为磁铁,磁铁和磁性金属能够相互吸引使的安装平面50和电子设备相互吸引而固定。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吸附件也可为电子设备的具有磁性金属的外壳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所述支架包括:
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支撑座和第一底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第一底座能够转动到并排而形成一个板体,且所述板体包括由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第一底座形成的安装平面;
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吸附件用于将所述支架主体吸附在所述电子设备上;
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支撑座相对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支撑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交设置,所述支撑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且沿着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座的长度;
所述第一底座还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着所述第二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支撑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并卡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支撑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连接的顶面;
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由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顶面方向延伸的限位块;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顶面凹陷形成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交界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枢转连接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的端缘或所述第一端面的端缘设置有卡挡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挡部为凸起的止挡块或者为凹陷形成的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包括相互枢转连接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所述第一侧端面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底座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端面枢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平面包括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第一底面为所述第一底座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背离的底面,所述第二底面为所述支撑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底面并排的侧面;
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吸附件。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支撑座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枢转连接的子支撑座,其中,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子支撑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枢转连接;
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平面包括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至少两个第三底面,所述第一底面为所述第一底座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背离的底面,所述第二底面为所述第二底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底面并排的底面,所述第三底面为所述子支撑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底面并排的侧面;
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三底面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吸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或所述第一底座上凸设有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抵靠在所述支撑座或所述第一底座上,并支撑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
11.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组件还包括第二吸附件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支架,所述第二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二吸附件能够与所述支架上设置的第一吸附件相互配合。
CN202121370703.5U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15908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0703.5U CN215908778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0703.5U CN215908778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8778U true CN215908778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0703.5U Active CN215908778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8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47976A (en) Photo frame
TW201340915A (zh) 具有定位平板電子設備的桌面裝置及其座椅
WO2021027825A1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支撑装置
US20120268892A1 (en) Power supply containment device
US20120325987A1 (en) Portable and foldable support bracket
CN215908779U (zh) 一种支架
CN215908778U (zh) 一种支架和电子设备组件
US11906102B2 (en) Turntable bracket and panel protecting shell using same
TWI514952B (zh) 電子裝置
WO2024088324A1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磁吸式支架
US7997507B2 (en) Supporting device for supporting a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JP3240014U (ja) 電子製品保護ケース
WO2019205845A1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5522510U (zh) 一种支架
CN212745862U (zh) 可360度旋转的磁铁支架
CN211015219U (zh) 平板电脑用支撑架及键盘
CN217428184U (zh) 一种便携扩展坞支架
CN213177596U (zh) 一种应用在电脑显示器上的外接组件
CN213686041U (zh) 一种支撑效果稳定的背撑式简易支架
CN215908767U (zh) 一种支架
JP2000013645A (ja) クリップ式カメラ取付装置
CN212565077U (zh)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US20230291822A1 (en) Magnetic type mobile phone holder
CN220139606U (zh) 具有磁吸支撑功能的手机壳
KR101692961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