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5077U -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5077U
CN212565077U CN202021299444.7U CN202021299444U CN212565077U CN 212565077 U CN212565077 U CN 212565077U CN 202021299444 U CN202021299444 U CN 202021299444U CN 212565077 U CN212565077 U CN 212565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upporting
base
support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94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思颖
吴杰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94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5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5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5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挡边和固定架,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一铰链上,第二支撑件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二铰链上;在支撑状态下可快速便捷的在底座上形成固定架,为手机、平板或家教机等产品提供背部支撑,再结合底座提供的底部支撑和挡边提供的正面格挡,即可快速便捷的形成用于卡设外部设备的支撑卡位,即可解放用户双手,且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在所述支撑卡位上设置有若干柔性垫组件,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过程,外部设备与支架之间的碰撞损伤程度,同时提升支撑可靠性。

Description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结构设计领域,尤指一种用于为平板电脑、家教机和手机等智能终端提供桌面支撑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和家教机等手持式移动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相关电子产品已逐步渗入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人们使用手持式移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解决长时间手持手机或平板电脑手部疲劳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机支架,为用户解放双手、解决手部疲劳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现有市面的手机支架产品主要由底座、挡边和固定架组成,三者共同组成用于卡设外部设备的支撑卡位,由所述固定架通过阻尼转轴形成可调式固定倾斜支撑角度,为手机提供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申请人发现当前市面类似产品均存在由于阻尼转轴元件本身价格较高,导致手机支架成本较高,或因为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使用寿命短、支撑收纳不方便等问题。为更好的为智能终端产品提供桌面支撑,本申请人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解决长时间手持手机、平板和家教机等产品导致的手部疲劳问题,并克服现有产品结构使用不便和成本较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解决长时间手持手机、平板和家教机等产品导致的手部疲劳问题,并克服现有产品结构使用不便和成本较高的缺陷。
一种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挡边和固定架,所述挡边和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三者形成用于卡设外部设备的支撑卡位。
所述支撑卡位上设置有若干柔性垫组件,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设置在所述挡边的同一侧,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一铰链上,第二支撑件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二铰链上。
在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挡边形成所述支撑卡位。
本实用新型如上提供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采用双支撑件结构,在支撑状态下可快速便捷的在底座上形成固定架,为手机、平板或家教机等产品提供背部支撑,再结合底座提供的底部支撑和挡边提供的正面格挡,即可快速便捷的形成用于卡设外部设备的支撑卡位,手机或平板直接放置在所述支撑卡位上,即可解放用户双手,且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双支撑件相互连接形成固定架的方案替代了现有技术中惯用的阻尼转轴固定件,成本更低。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在所述支撑卡位上设置有若干柔性垫组件,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过程,外部设备与支架之间的碰撞损伤程度,同时提升支撑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柔性垫组件包括柔性垫、第一柔性套垫和第二柔性套垫,所述柔性垫铺设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并延伸至所述挡边上,所述第一柔性套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朝向所述挡边的第一支撑端部上,所述第二柔性套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朝向所述挡边的第二支撑端部上。
如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化支撑装置结构,通过选用柔性垫、第一柔性套垫和第二柔性套垫作为柔性垫组件进行相应设置,巧妙的形成了柔性支撑卡位,对外部智能终端设备与支撑装置的接触位置形成良好支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一支撑端部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柔性套垫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端部上。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述第二支撑端部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柔性套垫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端部上。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固定架。
如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两支撑件具体构造,在支撑件的支撑端部开设凹槽和设置相应磁吸件,并套设上柔性套垫,组装快捷,结构新颖可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嵌入有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置于所述柔性垫下方;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解除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件相互连接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四磁吸件相互连接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表面。
如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化支撑装置结构,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的磁吸连接方式实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实现快速便捷组合与分开,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进行快速切换。且进一步通过加设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对应吸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使得在收纳状态下,将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吸附固定在底座上,避免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随意摇晃,且还可以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将收纳状态的支撑装置吸附固定在平板或手机背面,进一步便于携带使用。并且,磁吸件均被隐藏于柔性垫组件之下,无论是在收纳还是支撑状态下,均可以有效避免磁吸过程中相互碰撞损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面加设有防滑垫。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形成一长条状铰接凸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并排铰接在所述铰接凸台上。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所述铰接凸台上。
如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化支撑装置的支撑件与底座的铰接结构,所采用的铰接轴与铰接凸台铰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有效,成本较低。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平板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厚度和所述铰接凸台凸起的高度相等;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铰接凸台的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表面具有一直线状边缘,由所述直线状边缘向上凸起形成所述挡边,所述铰接凸台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挡边呈垂直关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座为等腰梯形板,所述挡边沿所述底座的较长底边设置;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均平行于所述底座对称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形状相同,呈相互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对称轴两侧;在所述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垂直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向侧面完全贴合连接,形成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朝向挡边的侧面共同组成用于支撑外部设备的倾斜支撑面。
如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化支撑装置结构,通过采用等腰梯形板+长底挡+板状支撑件贴合连接设计,使得支撑装置结构重心更稳,结构更牢固,使用操作更加便携。
本实用新型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的技术效果包括如下一条或多条: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新型结构能够实现在无阻尼转轴下,固定架不会出现过翻的情况,使得支撑装置在支撑过程中的使用更为方便,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支撑卡位上设置有若干柔性垫组件,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过程,外部设备与支架之间的碰撞损伤程度,同时提升支撑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加设磁吸件,能够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支撑状态下,快速吸附在一起,快速架构其固定架,且在磁力连接以及底座铰接作用下形成稳定结构,支撑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摇晃和过翻现象。
4、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形成了柔性支撑卡位,对外部智能终端设备与支撑装置的接触位置形成良好支撑,支撑更加稳固,且降低使用过程相互碰撞损伤程度。
5、在收纳状态下,底座在各磁吸件的作用下,会将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吸附固定在底座上,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不会左右摇晃,使得产品外观简洁的同时携带起来不会出现摇晃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将其临时吸附在平板等设备背面,提高了产品的简洁度以及便携度。
6、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翻开形成支撑状态后,即可为手机、平板等提供预设角度的支撑卡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之收纳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之支撑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之支撑状态立体结构又一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底座10、挡边20、固定架30、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一磁吸件33,第二磁吸件34,第三磁吸件35,第四磁吸件36,铰接凸台37,插孔38,铰接轴39,柔性垫41,第一柔性套垫42,第二柔性套垫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0、挡边20和固定架30,挡边20和固定架30设置在底座10上,三者形成用于卡设外部设备的支撑卡位。底座10上还设置有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设置在挡边20的同一侧,固定架30包括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第一支撑件31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一铰链上,第二支撑件32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二铰链上。在如图2所示的支撑状态下: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相互连接形成固定架30,固定架30与底座10和挡边20形成所述支撑卡位。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支撑卡位上还设置有若干柔性垫组件。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柔性垫组件包括柔性垫41、第一柔性套垫42和第二柔性套垫43,柔性垫41铺设在底座10的上表面上,并延伸至挡边20上,第一柔性套垫42套设在第一支撑件31朝向挡边20的第一支撑端部上,第二柔性套垫43套设在第二支撑件32朝向挡边20的第二支撑端部上。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所的柔性垫组件选用柔性橡胶材料,根据具体形状尺寸提前预制成型备用。本实施例的柔性垫41根据底座10处于支撑卡位处的形态及挡边20尺寸形态,预制如图示出形态的柔性垫41,部分的覆盖在底座10和挡边20相应位置上。第一柔性套垫42和第二柔性套垫43则对应第一支撑端部和第二支撑端部形态预制相应套孔形态进行套设固定。
当然了,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他数量或形式或材质的柔性垫组件,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在支撑件和底座上设计了多个可相互吸附的磁吸件,用于实现其相互连接形成固定架。
具体的,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第一支撑件31的所述第一支撑端部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33,第一柔性套垫42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端部上。以及第二支撑件32的所述第二支撑端部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磁吸件34,第二柔性套垫43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端部上。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通过第一磁吸件33和第二磁吸件34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固定架。
此外,如图4所示,在底座10上还嵌入有第三磁吸件35和第四磁吸件36,第三磁吸件35和第四磁吸件36置于柔性垫41下方;在如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下,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解除连接状态,第一支撑件31通过第一磁吸件33与第三磁吸件35相互连接固定于底座10上表面,第二支撑件32通过第二磁吸件34与第四磁吸件36相互连接固定于底座10上表面。组装过程中,先在底座10、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相应位置上嵌入对应的磁吸件,再固定柔性垫41、第一柔性套垫42和第二柔性套垫43。同时,本实施例还在底座10的底面加设有防滑垫。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在底座10上表面的中部形成一长条状铰接凸台37,铰接凸台37的两端部分别开设有两个插孔38,合计四个插孔,分别对应插设一铰接轴39。对应的,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采用形状相同的平板状合页板,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分别通过铰接轴39并排铰接在铰接凸台37的插孔38上,对应形成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连接。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第一支撑件31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件32的厚度和所述铰接凸台37凸起的高度相等;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铰接凸台的上表面如图1所示呈平齐状。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具体采用一块等腰梯形板(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圆角或局部凹凸处理)用作底座10,并在底座10上表面较长底边的边缘向上凸起一直线型凸缘形成挡边20,所述铰接凸台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挡边呈垂直关系,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均平行于所述底座上表面对称轴设置,并如图2和图3所示紧靠在所述对称轴两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采用的是不规则四边形合页板,该不规则四边形合页板具有一用于与底座10铰接的直边和用于支撑外部设备的斜边,第一柔性套垫42和第二柔性套垫43进行相应设置并套设贴附于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相应位置上。本实施例中将该直边和斜边的夹角设定在70°-80°之间,本实施例具体采用的夹角设定为75°,即可实现在所述支撑状态下的固定架30形成一用于支撑外部设备的支撑面,并实现所述支撑面与底座10上表面呈75°夹角。
当然了,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底座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他形态板块或基座,挡边也可以是其他连续或不连续的线状或点状凸起等。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具体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可以采用框架杆件进行相应组合;也可以采用其他形态的板块,如三角板、梯形板或其他异形板块,进行对称或不对称设置。此外,本实施例的磁吸件通过选用相应磁性的磁铁或金属件进行使用即可,若采用铁质合页板或底座也可根据需要省略部分磁吸件的设置。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磁吸件也可以替换为其他连接件,如卡扣、吸盘、魔术贴、螺栓等连接件或将支撑件或底座相应部位做磁化处理,也可以采用带有磁吸的柔性垫组件进行应用,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桌面支撑装置的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具体结构形态如下:
在所述支撑状态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均垂直于底座10上表面,且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相向侧面完全贴合连接,形成固定架30,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朝向挡边的侧面共同组成用于支撑外部设备的75°倾斜柔性支撑面。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解除连接状态,第一支撑件31通过第一磁吸件33与第三磁吸件35相互连接固定于底座10的上表面,第二支撑件32通过第二磁吸件34与第四磁吸件36相互连接固定于底座10的上表面。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使用场景及使用过程如下:
1、用户取出如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一手拿着底座10,另一手依次上翻或同时上翻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在第一磁吸件33和第二磁吸件34的作用下相互吸附形成固定架30,形成如图2所示的支撑状态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用户将其放置桌面,将平板插设在所述支撑卡位上即可。
2、使用完毕后,用户取下平板,将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分别或同时下翻,吸附至底座10上,即可快速其恢复至图1所示收纳状态。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挡边和固定架,所述挡边和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三者形成用于卡设外部设备的支撑卡位;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卡位上设置有若干柔性垫组件,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设置在所述挡边的同一侧,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一铰链上,第二支撑件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二铰链上;
在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挡边形成所述支撑卡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组件包括柔性垫、第一柔性套垫和第二柔性套垫,所述柔性垫铺设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并延伸至所述挡边上,所述第一柔性套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朝向所述挡边的第一支撑端部上,所述第二柔性套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朝向所述挡边的第二支撑端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一支撑端部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柔性套垫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端部上;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述第二支撑端部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柔性套垫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端部上;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固定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嵌入有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置于所述柔性垫下方;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解除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件相互连接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四磁吸件相互连接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面加设有防滑垫。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形成一长条状铰接凸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并排铰接在所述铰接凸台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所述铰接凸台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平板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厚度和所述铰接凸台凸起的高度相等;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铰接凸台的上表面平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表面具有一直线状边缘,由所述直线状边缘向上凸起形成所述挡边,所述铰接凸台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挡边呈垂直关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等腰梯形板,所述挡边沿所述底座的较长底边设置;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均平行于所述底座对称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形状相同,呈相互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对称轴两侧;在所述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垂直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向侧面完全贴合连接,形成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朝向挡边的侧面共同组成用于支撑外部设备的倾斜支撑面。
CN202021299444.7U 2020-07-06 2020-07-06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Active CN212565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9444.7U CN212565077U (zh) 2020-07-06 2020-07-06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9444.7U CN212565077U (zh) 2020-07-06 2020-07-06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5077U true CN212565077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9444.7U Active CN212565077U (zh) 2020-07-06 2020-07-06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5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8866B (zh) Multi-directional support structur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2011005060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1316210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TW200847976A (en) Photo frame
KR20200001539U (ko)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pc 장치용 스탠드
TW201332355A (zh) 平板式顯示裝置之支撐架結構
CN212565077U (zh) 新型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CN211952119U (zh) 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CN217108921U (zh) 磁吸式便利型支架
CN215954206U (zh) 双边磁吸保护套
CN213745913U (zh) 可折叠支撑装置和保护壳
CN111473222A (zh) 智能终端辅助支撑装置
CN213118235U (zh) 一种支撑装置
CN210132944U (zh) 一种电子设计模拟画板
CN203618046U (zh) 一种手机投影仪及手机
US20150144672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20173282U (zh) 支架和充电设备
CN216057121U (zh) 一种折叠式手机支座
CN211912693U (zh) 一种双边游戏控制器
JP3074900U (ja) 吸盤付き支持スタンド装置
CN205433518U (zh) 肥皂置放裝置
CN211371737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语音交互设备
CN220108038U (zh) 一种弹夹手机支架
CN217363129U (zh) 一种终端支架
CN215335534U (zh) 一种用于电脑机箱的塑料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