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2451U - 灶具及保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灶具及保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2451U
CN215892451U CN202122005346.9U CN202122005346U CN215892451U CN 215892451 U CN215892451 U CN 215892451U CN 202122005346 U CN202122005346 U CN 202122005346U CN 215892451 U CN215892451 U CN 215892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ection
heat exchange
exchange medium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53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周骏尧
龚文添
余浩伦
张锦梁
周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53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2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2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2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及保温装置,利用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内的循环流通而将高温烟气的热量持续传输至第一换热介质,再利用第一换热介质的热量散失对菜肴进行保温,能够对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不需额外借助电热丝等加热元件即可对菜肴进行保温,降低了能耗,节省了成本。而且,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内的循环流通即可持续实现吸热、放热、储能的过程,对高温烟气的余热的收集利用率高。同时,吸热段与炉头处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降低了炉头处的高温烟气对周边环境的热辐射,避免外界温度升高,改善烹饪环境。

Description

灶具及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灶具及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灶等灶具在使用过程中,对菜肴烹饪完成后,菜肴的热量易散失,导致菜肴变冷。尤其在冬季进行烹饪后,菜肴在较短时间内即会变冷,影响食用口感。为了避免菜肴变冷,传统的方式为将采用放入保温抽屉等具有保温空间的装置内。传统的方式会造成能耗的增加,提升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保温装置,其能够避免能耗增加,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灶具,其能够避免能耗增加,降低使用成本。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保温装置,包括:
保温模块,所述保温模块设有保温面及用于容纳第一换热介质的容纳腔;
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内设有第二换热介质,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吸热段、放热段及用于连通所述吸热段与所述放热段的连接段,所述吸热段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之外并用于与炉头产生的高温烟气热接触,所述放热段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段用于将所述吸热段与所述放热段首尾进行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在所述吸热段与所述放热段之间循环流通;
泵送元件,所述泵送元件用于使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在所述循环管路内流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启动泵送元件,从而使得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内流通。具体地,泵送元件使得第二换热介质在吸热段、连接段及放热段之间循环往复的流动。当第二换热介质流动至吸热段内时,利用吸热段与炉头产生的高温烟气的热接触,从而使得高温烟气与流经吸热段的第二换热介质进行换热而加热第二换热介质。被加热后的第二换热介质在泵送元件的泵送作用及连通段的导流作用下流入位于容纳腔内的放热段内,放热段内的第二换热介质与容纳腔内的第一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从而将热量传递至第一换热介质,进而使得第一换热介质升温,换热完成后的第二换热介质在泵送元件的泵送作用及连通段的导流作用下再次流入吸热段内进行吸热升温。如此循环,使得容纳腔内的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始终较高,将菜肴放置在保温模块的保温面上,即可对菜肴进行保温,保证食用口感。并且,利用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内的循环流通而将高温烟气的热量持续传输至第一换热介质,再利用第一换热介质的热量散失对菜肴进行保温,能够对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不需额外借助电热丝等加热元件即可对菜肴进行保温,降低了能耗,节省了成本。而且,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内的循环流通即可持续实现吸热、放热、储能的过程,对高温烟气的余热的收集利用率高。同时,吸热段与炉头处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降低了炉头处的高温烟气对周边环境的热辐射,避免外界温度升高,改善烹饪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热段包括吸热圆环,所述吸热圆环套设于所述炉头的周部,且所述吸热圆环具有与所述连接段连通的连通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热圆环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换热翅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翅片之间设有用于供高温烟气流通的流通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通间隙的延伸轨迹呈弧线或曲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热段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所述吸热圆环,至少两个所述吸热圆环沿所述炉头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热段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直线段、及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的弯折段,所述直线段及所述弯折段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段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弯折段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换热翅片。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灶具,包括灶台、炉头及所述的保温装置,所述灶台设有工作面,所述炉头及所述保温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工作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灶具,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将炉头和保温装置集成在灶台上,使得灶具兼具烹饪和保温功能,便于使用,也能对烹饪完成后的菜肴进行保温,保证食用口感。而且,保温装置能够利用炉头的高温烟气的热量对菜肴进行保温,不会增加能耗,反而能够对余热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利于环保,节省成本。同时,也能避免高温烟气将热量辐射至烹饪环境中,提升烹饪体验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面设有安装腔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烟道,所述炉头及所述吸热段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灶具还包括烟机,所述烟机设置于所述烟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炉头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吸热段至少为两个,所述吸热段与所述炉头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连接段还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吸热段。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灶具的灶台的工作面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灶具的流通间隙的延伸轨迹图。
附图标记:
100、保温模块;110、容纳腔;200、循环管路;210、吸热段;211、吸热圆环;212、第一换热翅片;213、流通间隙;220、放热段;221、直线段;222、弯折段;223、第二换热翅片;230、连接段;300、泵送元件;400、灶台;410、安装腔;420、烟道;500、炉头;600、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灶台400、炉头500及保温装置,灶台400设有工作面(未标注),炉头500及保温装置均设置于工作面上。如此,将炉头500和保温装置集成在灶台400上,使得灶具兼具烹饪和保温功能,便于使用,也能对烹饪完成后的菜肴进行保温,保证食用口感。而且,保温装置能够利用炉头500的高温烟气的热量对菜肴进行保温,不会增加能耗,反而能够对余热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利于环保,节省成本。同时,也能避免高温烟气将热量辐射至烹饪环境中,提升烹饪体验感。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保温装置,包括保温模块100、循环管路200及泵送元件300。其中,保温模块100设有保温面及用于容纳第一换热介质的容纳腔110;循环管路200内设有第二换热介质,循环管路200包括吸热段210、放热段220及用于连通吸热段210与放热段220的连接段230,吸热段210设置于容纳腔110之外并用于与炉头500产生的高温烟气热接触,放热段220设置于容纳腔110内,连接段230用于将吸热段210与放热段220首尾进行连通,以使第二换热介质在吸热段210与放热段220之间循环流通;泵送元件300用于使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200内流通。
上述实施例的保温装置,使用时,启动泵送元件300,从而使得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200内流通。具体地,泵送元件300使得第二换热介质在吸热段210、连接段230及放热段220之间循环往复的流动。当第二换热介质流动至吸热段210内时,利用吸热段210与炉头500产生的高温烟气的热接触,从而使得高温烟气与流经吸热段210的第二换热介质进行换热而加热第二换热介质。被加热后的第二换热介质在泵送元件300的泵送作用及连通段的导流作用下流入位于容纳腔110内的放热段220内,放热段220内的第二换热介质与容纳腔110内的第一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从而将热量传递至第一换热介质,进而使得第一换热介质升温,换热完成后的第二换热介质在泵送元件300的泵送作用及连通段的导流作用下再次流入吸热段210内进行吸热升温。如此循环,使得容纳腔110内的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始终较高,将菜肴放置在保温模块100的保温面上,即可对菜肴进行保温,保证食用口感。并且,利用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200内的循环流通而将高温烟气的热量持续传输至第一换热介质,再利用第一换热介质的热量散失对菜肴进行保温,能够对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不需额外借助电热丝等加热元件即可对菜肴进行保温,降低了能耗,节省了成本。而且,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200内的循环流通即可持续实现吸热、放热、储能的过程,对高温烟气的余热的收集利用率高。同时,吸热段210与炉头500处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降低了炉头500处的高温烟气对周边环境的热辐射,避免外界温度升高,改善烹饪环境。
其中,保温模块100可以为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可以为正方形等形状。保温模块100可以采取保温棉等保温材质,使得容纳腔110内的第一换热介质的热量能够缓慢的对外界进行释放,从而能够持续对保温面上放置的菜肴进行保温。保温模块100的顶面可以为保温面,保温模块100的底面可以采取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在灶台400的工作面上。当然,保温模块100还具有供循环管路200穿进和穿出的开口。
其中,吸热段210和放热段220可以采取现有的导热性能好的材质,使得炉头500处的高温烟气能够将热量充分的传递至第二换热介质,也使得第二换热介质能够将热量充分的传递至第一换热介质。
其中,容纳腔110内的第一换热介质及循环管路200内的第二介质可以预先注入,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注入。
其中,第一换热介质与第二换热介质均可以是现有的换热流体。第一换热介质与第二换热介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满足各自的换热要求即可。
其中,泵送元件300可以是离心泵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对第二换热介质进行泵送而使得第二换热介质在循环管路200内循环流通的元件。
其中,吸热段210可以环绕在炉头500的周围或者吸热段210以预设间距靠近炉头500设置,只需满足炉头500处的高温烟气能够与吸热段210内的第二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即可。
如图2所示,可选地,吸热段210包括吸热圆环211。吸热圆环211套设于炉头500的周部,并且,吸热圆环211具有与连接段230连通的连通口。如此,第二换热介质通过连通口流入或流出吸热圆环211内;而且,圆环状的吸热圆环211环绕炉头500的周部外侧,从炉头500的周部流出的高温烟气均能够与吸热圆环211接触而进行换热,换热效率高,提高了对高温烟气的余热的回收率。并且,能够对高温烟气的温度进行有效的降低,从而降低了高温烟气对外界的热辐射。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吸热圆环211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换热翅片212。如此,利用第一换热翅片212进一步增加了与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吸热圆环211与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进而能够更加充分的对高温烟气的热量进行吸收,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和对高温烟气的余热的回收率。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翅片212之间设有用于供高温烟气流通的流通间隙213。如此,高温烟气在流通间隙213内流通时能够与第一换热翅片212进行接触而进行换热,而且,流通间隙213也使得高温烟气能够顺畅的排出,保证炉头500处的燃烧效率。并且,能够进一步对高温烟气的温度进行有效的降低,从而降低了高温烟气对外界的热辐射。
更进一步地,流通间隙213的延伸轨迹呈弧线或曲线。如此,延长了高温烟气在流通间隙213内的流通长度,使得高温烟气在流通间隙213内流通时能够充分的与第一换热翅片212进行接触而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如图3所示,并且,当流通间隙213的延伸轨迹呈具有波峰与波谷的曲线时,使得高温烟气在流通间隙213内流动时发生紊流而产生气旋,使得高温烟气能够更好的与第一换热翅片212进行接触而换热,换热效率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流通间隙213的延伸轨迹也可以呈直线型。
如图1所示,可选地,吸热段21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吸热圆环211。至少两个吸热圆环211沿炉头500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如此,使得整个吸热段210呈管盘形式套设在炉头500的外侧,能够在高度方向上与炉头500处的高温烟气接触而进行换热,增大了接触面积和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并且,能够对高温烟气的温度进行有效的降低,从而降低了高温烟气对外界的热辐射。其中,相邻的两个吸热圆环211之间可以留有间隙。
其中,放热段220可以在容纳腔110内进行灵活的布置,只需满足能够实现第二换热介质与第一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从而对第一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即可。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放热段22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直线段221、及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直线段221的弯折段222。其中,直线段221及弯折段222均设置于容纳腔110内。如此,利用直线段221与弯折段222的组合,使得第二换热介质在容纳腔110内能够与第一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另外,直线段221与弯折段222组合的形式也延长了放热段220在容纳腔110内的延伸长度,进而增加了放热段220与第一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换热效率,使得第二换热介质中的热量能够充分的交换至第一换热介质,提升保温效果。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直线段221的外侧壁和/或弯折段222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换热翅片223。如此,利用第二换热翅片223能够进一步增加放热段220与第一换热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的将第二换热介质中的热量交换至第一换热介质,进一步提升了换热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保温效果。具体地,可以单独在直线段221的外侧壁设置第二换热翅片223;也可以单独在弯折段222的外侧壁设置第二换热翅片223;还可以在直线段221的外侧壁设置第二换热翅片223,同时,在弯折段222的外侧壁也设置第二换热翅片223。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放热段220在容纳腔110内的延伸轨迹也可以呈直线型。
如图1所示,可选地,工作面设有安装腔410及与安装腔410连通的烟道420。炉头500及吸热段210均设置于安装腔410内。如此,能够对炉头500和吸热段210进行隐藏式设计,避免炉头500和吸热段210外漏而影响灶具的外观质量。灶具还包括烟机600,烟机600设置于烟道420内。如此,烟机600运转时,高温烟气从安装腔410内进入烟道420而排出至外界,避免高温烟气扩散至厨房等内部环境中,能够降低厨房内的温度,提升烹饪体验感。其中,烟机600可以是抽风机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对高温烟气进行抽吸的元件。
如图2所示,可选地,炉头50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炉头500相对间隔设置。吸热段210至少为两个,吸热段210与炉头500一一对应设置,并且,连接段230还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吸热段210。如此,能够在灶台400上灵活的布置至少炉头500,满足使用要求。另外,每个炉头500产生的高温烟气均能够与吸热段210进行换热而将热量传输至第一换热介质,从而使得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上升的更快,加强了保温模块100的保温效果。此外,利用连接段230将各个吸热段210进行连通,使得整个循环管路200内的第二换热介质能够实现循环流通,便于循环管路200的紧凑化布置,节省布置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模块(100),所述保温模块(100)设有保温面及用于容纳第一换热介质的容纳腔(110);
循环管路(200),所述循环管路(200)内设有第二换热介质,所述循环管路(200)包括吸热段(210)、放热段(220)及用于连通所述吸热段(210)与所述放热段(220)的连接段(230),所述吸热段(21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之外并用于与炉头(500)产生的高温烟气热接触,所述放热段(2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内,所述连接段(230)用于将所述吸热段(210)与所述放热段(220)首尾进行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在所述吸热段(210)与所述放热段(220)之间循环流通;
泵送元件(300),所述泵送元件(300)用于使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在所述循环管路(200)内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段(210)包括吸热圆环(211),所述吸热圆环(211)套设于所述炉头(500)的周部,且所述吸热圆环(211)具有与所述连接段(230)连通的连通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圆环(211)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换热翅片(21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翅片(212)之间设有用于供高温烟气流通的流通间隙(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间隙(213)的延伸轨迹呈弧线或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段(21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所述吸热圆环(211),至少两个所述吸热圆环(211)沿所述炉头(500)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段(22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直线段(221)、及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221)的弯折段(222),所述直线段(221)及所述弯折段(222)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221)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弯折段(222)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换热翅片(223)。
8.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台(400)、炉头(500)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置,所述灶台(400)设有工作面,所述炉头(500)及所述保温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工作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设有安装腔(410)及与所述安装腔(410)连通的烟道(420),所述炉头(500)及所述吸热段(210)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410)内,所述灶具还包括烟机(600),所述烟机(600)设置于所述烟道(42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50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炉头(500)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吸热段(210)至少为两个,所述吸热段(210)与所述炉头(500)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连接段(230)还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吸热段(210)。
CN202122005346.9U 2021-08-24 2021-08-24 灶具及保温装置 Active CN215892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346.9U CN215892451U (zh) 2021-08-24 2021-08-24 灶具及保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346.9U CN215892451U (zh) 2021-08-24 2021-08-24 灶具及保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2451U true CN215892451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5346.9U Active CN215892451U (zh) 2021-08-24 2021-08-24 灶具及保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2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7675A (zh) 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
CN215892451U (zh) 灶具及保温装置
CN102878586A (zh) 承压分体节能炭灶
CN211093364U (zh) 压力锅、锅盖结构及散热器
CN105674342A (zh) 燃气烹饪器具、尤其是燃气炉
CN115717717A (zh) 灶具及保温装置
CN214964489U (zh) 烹饪器具
CN206119976U (zh) 覆铝电热锅
CN211212607U (zh) 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
CN215383172U (zh) 加热式保温容器
CN102871536B (zh) 一种太阳能烹调器具
CN210169737U (zh) 一种具有蒸汽回收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02734609U (zh) 胀管式铜质散热器
KR20060030092A (ko) 직화구이 조리장치
KR100757857B1 (ko) 조리용 가스랜지의 폐열을 이용한 난방시스템
CN214760691U (zh) 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烤盘
CN217772079U (zh) 一种蒸汽发热体及蒸汽烤箱发热装置
CN212346216U (zh) 厨房电器组合及烹饪器具
CN219306488U (zh) 一种家用炉内热交换器
CN215062345U (zh) 一种发热体及电暖器
CN216557212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7235673U (zh) 面板及其燃气灶
CN108167885A (zh) 烘烤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915034U (zh) 一种灶具
CN211212606U (zh) 压力锅盖组件和电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