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0178U -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0178U
CN215890178U CN202122074040.9U CN202122074040U CN215890178U CN 215890178 U CN215890178 U CN 215890178U CN 202122074040 U CN202122074040 U CN 202122074040U CN 215890178 U CN215890178 U CN 215890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school bus
intercooler
heat dissipatio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40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后昌
闫有兵
黄建刚
于文尚
王攀
王建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740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0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0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0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包括中冷器、水箱、风圈、电子风扇、控制器和保险盒;所述水箱一侧固定所述中冷器,另一侧固定所述风圈;所述电子风扇进风侧固定到所述风圈远离所述水箱的一侧;所述电子风扇的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保险盒连接;所述中冷器、所述水箱、所述风圈和所述电子风扇的中心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前置校车,实现风扇根据发动机温度实时调速,同时借鉴乘用车设计理念,依靠前置车迎风效应,仅匹配一个大功率电子风扇;以此达到减小风机个数,减小占用空间,降低发动机功耗及噪音的目的;尤其针对东北寒冷地区,效果尤为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散热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发动机散热系统可以保证发动机运行在最佳的工作温度,从而提供充足动力;但是散热系统的驱动型式和风扇控制型式对发动机能耗的影响十分关键;目前商用车领域对于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舒适性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主机厂也在加大对节能降耗及提升舒适性的研究。电子风扇可实现智能温度控制,根据发动机温度实时控制风扇转速,降低发动机功率损耗的同时也可降低噪音,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发明人发现,长鼻子校车目前依旧采用发动机前端轮系直连风扇或借用电磁离合、硅油离合驱动风扇结构;此类结构无法让风扇与发动机完全断开,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升高,风扇转速提升,噪音及额外的耗功不可避免,尤其针对长鼻子校车,转速提升时,车内噪音明显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前置校车,实现风扇根据发动机温度实时调速,同时借鉴乘用车设计理念,依靠前置车迎风效应,仅匹配一个大功率电子风扇;以此达到减小风机个数,减小占用空间,降低发动机功耗及噪音的目的;尤其针对东北寒冷地区,效果尤为明显。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包括中冷器、水箱、风圈、电子风扇、控制器和保险盒;
所述水箱一侧固定所述中冷器,另一侧固定所述风圈;所述电子风扇进风侧固定到所述风圈远离所述水箱的一侧;所述电子风扇的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保险盒连接;
所述中冷器、所述水箱、所述风圈和所述电子风扇的中心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风圈与所述水箱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中冷器中间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水箱中间位置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套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两侧设置有螺柱。
进一步的,所述螺柱设置在所述水箱靠近所述风圈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中冷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校车,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校车,采用了如第一方案中所述的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所述的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通过所述水箱两侧的螺柱和支架设置到车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冷器的进气口与发动机增压器连接,出气口与发动机进气口连接;所述水箱的进水口与发动机上的节温器连接,出水口与发动机上的水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钢板,所述钢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螺柱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为套设在所述螺柱上的弹簧。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提供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风机转速根据发动机温度实时调控,避免发动机水温较低时扇叶随发动机转动,减低噪音;
2.本实用新型用电子风扇代替硅油离合或电磁离合风扇,降低发动机负载,降低油耗;
3.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风扇总成结构,减少风扇叶与风圈周圈间隙配合调整,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成示意图;
其中:1、中冷器,2、水箱,3、风圈,4、电子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包括中冷器1、水箱2、风圈3、电子风扇4、控制器和保险盒;
所述水箱2一侧固定所述中冷器1,另一侧固定所述风圈3;所述电子风扇4进风侧固定到所述风圈3远离所述水箱2的一侧;所述电子风扇4的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保险盒连接;;可以理解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所述电子风扇4内的电机。
具体的,所述中冷器1、所述水箱2、所述风圈3和所述电子风扇4的中心同轴设置;优选的,所述电子风扇4的个数设置为1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险盒为根据风机用电量防止电流过载而设计,串联接入所述电子风扇4的电路中;所述保险盒集成了电子风扇的电源指示、通讯指示及故障指示灯功能,同时设有应急开关,以便应急状态人为控制风机全速运转;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在现有的保险盒产品中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圈3与所述水箱2通过螺栓固定;具体的,所述水箱2和所述风圈3外侧周围均匀设置多个螺栓连接孔;所述水箱2的截面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为矩形或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冷器1中间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水箱2中间位置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套接在所述定位槽内;具体的,所述中冷器1和所述水箱2通过定位柱和定位槽定位后,再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属于常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两侧设置有螺柱,用于与车体连接;优选的,所述螺柱设置在所述水箱2靠近所述风圈3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冷器1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用气温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采用水温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接收测试温度后,可通过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比值确定需要散热的程度,然后控制器在通过控制所述电子风扇4的驱动装置来实现风扇的风速大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校车,采用了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所述的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通过所述水箱2两侧的螺柱和支架设置到车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冷器1的进气口与发动机增压器连接,出气口与发动机进气口连接;所述水箱2的进水口与发动机上的节温器连接,出水口与发动机上的水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为钢板,所述钢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钢板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满足连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柱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为套设在所述螺柱上的弹簧;具体的,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柱上,钢板上的连接孔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的外径,实现弹簧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或过程为:
从发动机出来的高温水流从节温器出来,经发动机出水管路进入所述水箱2进行冷却,在水泵的抽力作用下,冷却后的水通过发动机回水管路回流到发动机,以此循环;在电子风扇4的强制排风作用下,冷却气流依次经过所述中冷器1和所述水箱2,分别与所述中冷器1内的高温压缩空气和所述水箱2内的高温水进行热交换,对高温压缩空气和高温水进行强制冷却,冷却后的空气又得以迅速进入发动机汽缸,保证柴油的充分燃烧;冷却后的水又得以迅速送入发动机水套,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防止发动机高温烧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冷器、水箱、风圈、电子风扇、控制器和保险盒;
所述水箱一侧固定所述中冷器,另一侧固定所述风圈;所述电子风扇进风侧固定到所述风圈远离所述水箱的一侧;所述电子风扇的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保险盒连接;
所述中冷器、所述水箱、所述风圈和所述电子风扇的中心同轴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圈与所述水箱通过螺栓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中间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水箱中间位置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套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两侧设置有螺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设置在所述水箱靠近所述风圈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7.一种校车,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所述的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通过所述水箱两侧的螺柱和支架设置到车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的进气口与发动机增压器连接,出气口与发动机进气口连接;所述水箱的进水口与发动机上的节温器连接,出水口与发动机上的水泵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钢板,所述钢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为套设在所述螺柱上的弹簧。
CN202122074040.9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Active CN215890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4040.9U CN215890178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4040.9U CN215890178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0178U true CN215890178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0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4040.9U Active CN215890178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0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7438B (zh)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车型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6703967B (zh) 基于双冷却回路分体散热器的工程车辆温控系统及方法
CN108110372A (zh) 动力电池智能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08442U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冷却装置
CN101109310A (zh) 动力装置智能化热管理系统
EP3984798B1 (en) Combined cooling system of an electric motor and a motor controller
CN110725741A (zh) 一种并联组合的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7054061B (zh)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02048638U (zh) 车载半导体空调装置
CN209700379U (zh) 车辆前端冷却模块、冷却系统及车辆
CN215890178U (zh)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CN114992359A (zh) 一种应用八通水阀的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12671923U (zh) 一种高效混动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0936789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耦合系统
CN211809178U (zh) 集成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氢能汽车
CN204943406U (zh) 一种适合高功率led汽车前灯散热装置
CN214822469U (zh) 一种混合动力推土机热管理系统
CN202106838U (zh) 发动机散热器顶置式城市客车
CN202280506U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CN210152767U (zh) 一种集成式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CN210760147U (zh)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8944504B (zh) 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13335020A (zh) 一种混合动力推土机热管理系统
CN219583898U (zh) 基于高压风扇的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3942366A (zh) 一种前后双电机电动汽车的冷热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