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5377U - 工件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件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5377U
CN215885377U CN202122256036.4U CN202122256036U CN215885377U CN 215885377 U CN215885377 U CN 215885377U CN 202122256036 U CN202122256036 U CN 202122256036U CN 215885377 U CN215885377 U CN 215885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ing
raceway
workpiece
tray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60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彬
焦伟周
张硕
南洪星
张静萌
于佳明
何欢
王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ver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ver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ver Logi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ver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60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5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5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5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转运装置,用于转运由托盘承装的工件,其包括固定部分,以及能够移动的周转部分,固定部分包括固定料架,倾斜设置在固定料架上的工件流入滚道和托盘返空滚道,以及能够翻转地设置在固定料架上的翻转滚道;工件流入滚道向翻转滚道一侧倾斜,托盘返空滚道位于工件流入滚道的下方,并与工件流入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固定料架上设有驱使翻转滚道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翻转滚道被驱使具有与工件流入滚道底端相接的第一状态,以及向托盘返空滚道顶端倾斜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工件转运装置,能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工件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线存储设备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分动器等产品的生产测试过程中,一般都是需要将多个产品装载在托盘内,然后利用输送辊道运送至下一道工序中。
输送辊道可进行水平、倾斜输送,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输送线路一般是固定的。输送装置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十分广泛。现有的输送装置大都为带式输送,即通过将物料放置于输送带上,由电机转动带动输送带运动,将物料输送至相应的高度或指定位置。
现有的工件输送装置,一般是通过工作人员将码放工件的托盘放置在输送装置的一端,由输送装置的另一端流出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操作。但由于输送装置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且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常需要走动,将空托盘送出重新码放工装,使得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工件转运装置,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件转运装置,用于转运由托盘承装的工件,所述工件转运装置包括固定部分,以及能够移动的周转部分,其中: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固定料架,倾斜设置在所述固定料架上的工件流入滚道和托盘返空滚道,以及能够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料架上的翻转滚道;
所述工件流入滚道向所述翻转滚道一侧倾斜,所述托盘返空滚道位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的下方,并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固定料架上设有驱使所述翻转滚道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滚道被驱使具有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底端相接的第一状态,以及向所述托盘返空滚道顶端倾斜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周转部分包括周转料架,所述周转料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并于所述周转料架上设有均为倾斜布置的工件输送滚道和托盘收集滚道,且所述工件输送滚道和所述托盘收集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周转料架能够对接在所述固定料架的一端,并在对接状态下,所述工件输送滚道的底端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的顶端相接,所述托盘收集滚道的顶端与所述托盘返空滚道的底端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料架和/或所述周转料架上设有对两者间的对接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料架上,并包括在所述固定料架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导向板;
各所述导向板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料架连接,另一端被构造成外翻状。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采用万向轮,且在所述周转料架上转动连接有推拉柄;和/或,所述工件流入滚道、所述托盘返空滚道、所述翻转滚道,以及所述工件输送滚道和所述托盘收集滚道中均设有分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流入滚道的底端设有若干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一阻挡机构,所述托盘返空滚道的底端设有若干对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二阻挡机构;所述工件输送滚道的底端设有若干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三阻挡机构,所述托盘收集滚道的底端设有对托盘进行阻挡的阻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挡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端部的端部阻挡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端部阻挡单元上游的间歇阻挡单元,所述间歇阻挡单元与所述端部阻挡单元之间间距布置,且所述端部阻挡单元和所述间歇阻挡单元均与所述翻转滚道联动设置;
随所述翻转滚道进入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端部阻挡单元能够解除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的阻挡,所述间歇阻挡单元被驱使能够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随所述翻转滚道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端部阻挡单元被驱使能够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所述间歇阻挡单元能够解除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的阻挡。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阻挡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料架上的第一套筒,能够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内的端部阻挡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料架上的驱动块,以及设于所述端部阻挡杆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的第一弹簧,且所述驱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端部阻挡杆的底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形成外伸状的驱动块承力端;
所述间歇阻挡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料架上的第二套筒,能够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内的间歇阻挡杆,以及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料架上的驱动杆,且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伸向所述翻转滚道一侧,而形成驱动杆承力端;
所述翻转滚道上设有对应于所述驱动块承力端设置的抬升杆,以及对应于所述驱动杆承力端设置的抬升块;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抬升杆能够驱使所述驱动块承力端抬升,以由所述驱动块带动所述端部阻挡杆下降,所述抬升块能够驱使所述驱动杆承力端抬升,以由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间歇阻挡杆上升;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抬升杆卸去对所述驱动块承力端的驱使,所述端部阻挡杆被所述第一弹簧驱使下降,所述抬升块卸去对所述驱动杆承力端的驱使,所述间隙阻挡杆因自重而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阻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料架上的第三套筒,能够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筒内的阻挡杆,以及设于所述阻挡杆和所述第三套筒之间的第二弹簧,和与所述阻挡杆底端相连的楔形块,且所述楔形块的楔面能够被所述周转料架抵压,以由所述楔形块带动所述阻挡杆下降,所述第二弹簧能够在所述楔形块脱离抵压时,驱使所述阻挡杆上升;
所述第三阻挡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阻挡机构相同,且所述第三阻挡机构中的所述楔形块被所述固定料架抵压,而能够带动所述阻挡杆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滚道的一端枢转连接在所述固定料架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固定料架上的直线动力输出部,且所述直线动力输出部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翻转滚道的另一端铰接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托盘承载工件从工件流入滚道进入,托盘承载工件进入到翻转滚道,工作人员拿取工件后,翻转滚道对接托盘返空滚道,使空的托盘流出,工作人员无需弯腰取放托盘,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周转料架可移动,便于物料的运送,周转物料与固定料架对接,能够增加工件运转装置的运送线长度,托盘收集滚道收集空托盘,可由工作人员推动周转料架运输托盘,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周转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端部阻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阻挡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翻转滚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部分;101、固定料架;1011、导向板;1012、直线动力输出部;102、工件流入滚道;103、托盘返空滚道;104、翻转滚道;1041、抬升杆;1042、抬升块;
2、周转部分;201、周转料架;2011、行走轮;2012、推拉柄;202、工件输送滚道;203、托盘收集滚道;2031、阻挡板;
3、分隔板;
4、第一阻挡机构;401、端部阻挡单元;4011、第一套筒;4012、端部阻挡杆;4013、驱动块;4014、第一安装座;4015、第一传动座;4016、销轴;402、间歇阻挡单元;4021、第二套筒;4022、间歇阻挡杆;4023、驱动杆;4024、第二安装座;4025、承托环;4026、同步杆;
5、第二阻挡机构;501、第三套筒;502、阻挡杆;503、传动杆;504、楔形块;
6、第三阻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工件转运装置,整体结构上,其主要包括固定部分1,以及能够移动的周转部分2。
其中,固定部分1包括固定料架101,倾斜设置在固定料架101上的工件流入滚道102和托盘返空滚道103,以及能够翻转地设置在固定料架101上的翻转滚道104。而且,工件流入滚道102向翻转滚道104一侧倾斜,托盘返空滚道103位于工件流入滚道102的下方,并与工件流入滚道102的倾斜方向相反。此外,在固定料架101上也设置有驱使翻转滚道104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且翻转滚道104被驱使可具有与工件流入滚道102底端相接的第一状态,以及向托盘返空滚道103顶端倾斜的第二状态。
基于如上整体设计,本实施例的工件转运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料架101为工件流入滚道102和托盘返空滚道103的承载基础。而对于工件流入滚道102、托盘返空滚道103以及翻转滚道104,其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由设置在固定料架101上若干的可自由转动的转动辊构成。在托盘,或托盘及其上的工件的自重下,托盘便可沿倾斜布置的滚道自动下滑移动。
参照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周转部分2具体包括周转料架201,在该周转料架20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2011,且该行走轮2011优选的可采用万向轮,以便于周转料架201向不同方向的移动。此外,在周转料架201上也转动连接有推拉柄2012,该推拉柄2012位于周转料架201的底部,且该推拉柄2012可由工作人员推拉,或是其也可连接牵引设备,以便于驱使周转料架201进行移动。
在周转料架201上设置有均为倾斜布置的工件输送滚道202和托盘收集滚道203,并且仍如图3所示,工件输送滚道202和托盘收集滚道203的倾斜方向相反。在此值得说明的是,与固定料架101的作用类似的,周转料架201为工件输送滚道202和托盘收集滚道203的承载基础,而与上述工件流入滚道102、托盘返空滚道103和翻转滚道104的构成类似的,工件运送滚道和托盘收集滚道203也由可自由转动的多个转动辊构成。
本实施例中,周转料架201能够如图1所示的对接在固定料架101的一端,并在图1中所示的对接状态下,工件输送滚道202的底端与工件流入滚道102的顶端相接,同时,托盘收集滚道203的顶端与托盘返空滚道103的底端相接。此时,由于工件输送滚道202和工件流入滚道102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工件输送滚道202的底端和工件流入滚道102的顶端相接,装有工件的托盘便可由工件输送滚道202自动下滑至工件流入滚道102上。另外,同样的,由于托盘返空滚道103和托盘收集滚道203的倾斜方向一致,且托盘收集滚道203的顶端和托盘返空滚道103的底端相接,返空的托盘也便能够自动由托盘返空滚道103下滑至托盘收集滚道203上。
继续参照图4,作为其中一种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翻转滚道104的一端枢转连接在固定料架101上,翻转驱动机构则与翻转滚道10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由此在翻转驱动机构的驱使下,可使得翻转滚道104实现与工件流入滚道102的对接,或是使得翻转滚道104翻转下倾后与托盘返空滚道103对接。
具体实施时,上述翻转驱动机构也具体包括铰接在固定料架101上的直线动力输出部1012,且该直线动力输出部1012的动力输出端和翻转滚道104的另一端铰接相连。同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述直线动力输出部1012可采用气缸。不过,除了气缸,当然本实施例的直线动力输出部1012采用其它类似部件也是可以的。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周转料架201与固定料架101之间对接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在固定料架101上也设有对固定料架101和周转料架201之间的对接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此时,该导向机构具体包括在固定料架101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导向板1011,并且各导向板1011的一端和固定料架101连接,另一端则被构造成外翻状。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导向板1011远离固定料架101的一端构造成外翻状,当周转料架201移动至固定料架101处,并与固定料架101进行对接时,两侧的导向板1011便能够对周转料架201的位置进行修正,从而可保证周转料架201的一端准确对接至固定料架101的一端处。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在固定料架101的两侧分别设置导向板1011,并由此构成所述的导向机构。当然,本实施例也可将导向机构设置在周转料架201上,或者,同时在固定料架101与周转料架201上设置导向机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工件流入滚道102、托盘返空滚道103、翻转滚道104,以及工件输送滚道202和托盘收集滚道203中均设置有分隔板3。具体的,分隔板3设置在工件流入滚道102、托盘返空滚道103、翻转滚道104,以及工件输送滚道202和托盘收集滚道203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且通过分隔板3能够将各滚道分隔为左右两条滑动路径。由此,一方面可使得分隔板3两侧的路径分别供托盘通过,以增加运转装置的运送效率,另一方面,设置分隔板3也能够使两侧的托盘互不干扰,保证各侧托盘的顺利滑动。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在工件流入滚道102的底端设有若干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一阻挡机构4,在托盘返空滚道10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对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二阻挡机构5。同时,在工件输送滚道202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三阻挡机构6,而在托盘收集滚道203的底端则设置有阻挡板203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分隔板3使各滚道的滑动路径被分隔为两条,那么第一阻挡机构4,第二阻挡机构5以及第三阻挡机构6的数量应合理匹配滑动路径的数量,即设置为位于左右两道滚动路径的两组。此外,若未设置分隔板3,那么各滚道的滚动路径则为一条,第一阻挡机构4,第二阻挡机构5以及第三阻挡机构6的数量设置为一组即可。
此时,具体的参照图5所示的,第一阻挡机构4包括位于工件流入滚道102端部的端部阻挡单元401,以及位于端部阻挡单元401上游的间歇阻挡单元402,间歇阻挡单元402与端部阻挡单元401之间间距布置,且端部阻挡单元401和间歇阻挡单元402均与翻转滚道104联动设置。
随翻转滚道104进入第一状态,端部阻挡单元401能够解除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的阻挡,间歇阻挡单元402被驱使能够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随着翻转滚道104进入第二状态,端部阻挡单元401被驱使能够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间歇阻挡单元402能够解除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的阻挡。
参照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的,端部阻挡单元401包括设于固定料架101上的第一套筒4011,能够升降地设置在第一套筒4011内的端部阻挡杆4012,转动设置在固定料架101上的驱动块4013,以及设于端部阻挡杆4012和第一套筒4011之间的第一弹簧(图中未示出)。另外,固定料架101上也固定有第一安装座4014,驱动块4013的中部位置通过转轴与第一安装座4014转动连接。端部阻挡杆4012靠近驱动块401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传动座4015,第一传动座4015侧壁水平开设有长圆槽,驱动块4013端部枢转设有销轴4016,且销轴4016的端部穿设在长圆槽中,由此形成驱动块4013与端部阻挡杆4012之间的传动连接,而驱动块4013远离端部阻挡杆4012的另一端形成驱动块4013承力端。
本实施例中,于翻转滚道104上设有对应于驱动块4013承力端设置的抬升杆1041,抬升杆1041固定在翻转滚道104上,且抬升杆1041位于驱动块4013承力端的下方。并且,当翻转滚道104进入第一状态,端部阻挡单元401解除对托盘的阻挡,此时驱动块4013承力端为受力状态;当翻转滚道104进入第二状态,端部阻挡单元401对托盘进行阻挡,此时驱动块4013承力端为不受力状态。
具体而言,端部阻挡单元401的动作过程为,在翻转滚道104由第二状态进入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驱动块4013承力端受到抬升杆1041的力向上抬起,此时驱动块4013沿转轴转动使自身另一端下降,而驱动块4013的下降则会带动第一安装座4014向下移动。同时,端部阻挡杆4012下降,此时伴随着端部阻挡杆4012的下降,销轴4016在长圆槽中适应性滚动以保证端部阻挡杆4012呈竖直状态。当端部阻挡杆4012的顶端下降至工件流入滚道102的下方,便可解除端部阻挡单元401对承载有工件的托盘的阻挡,使托盘流入翻转滚道104。
还需说明的是,端部阻挡杆4012与第一套筒4011之间的第一弹簧,在端部阻挡杆4012的下降过程中对端部阻挡杆4012构成拉力,而翻转滚道104由第一状态进入到第二状态时,随着驱动块4013承力端受力的减小,第一弹簧则拉动端部阻挡杆4012使其上升复位,并重新对托盘起到阻挡作用。
此外,结合图5和图7,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间歇阻挡单元402包括设于固定料架101上的第二套筒4021,能够升降地设置在第二套筒4021内的间歇阻挡杆4022,以及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料架101上的驱动杆4023,于固定料架101上固定有第二安装座4024,驱动杆4023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安装座4024转动连接,驱动杆4023的另一端伸向翻转滚道104一侧而形成驱动杆4023承力端。于固定料架101上固定有承托环4025,驱动杆4023一端穿过承托环4025,并因自身重力于第一状态下,驱动杆4023承力端位于承托环4025的底端。
由于间歇阻挡单元402对应翻转滚道104的两个滚道设置为两组,优选的,两组间歇阻挡单元402内的两个间歇阻挡杆4022之间设有同步杆4026,驱动杆4023位于同步杆4026下方,并因驱动杆4023的抬升使同步杆4026抬升,进而可使两间歇阻挡杆4022同步运动,并使整体结构简化。
值得说明的是,参照图8,翻转滚道104上设有对应于驱动杆4023承力端设置的抬升块1042,翻转滚道104处于第一状态时,驱动杆4023承力端受到抬升块1042的作用力,此时间歇阻挡单元402对托盘起到阻挡作用;另外,翻转滚道104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杆4023承力端不受力,此时间隙阻挡杆502因自重而下降,解除间歇阻挡单元402对托盘的阻挡作用。
由上述描述可知间歇阻挡单元402具体的动作过程为,翻转滚道104由第二状态进入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抬升块1042随着翻转滚道104提升,抬升块1042使驱动杆4023受力端向上运动,由于驱动杆4023一端与固定料架101转动连接,随着驱动杆4023受力端的提升,驱动杆4023使同步杆4026向上运动,即可知的是,同步杆4026使间歇阻挡杆4022上升,并对托盘起到阻挡作用。此外,随着翻转滚道104的转动,驱动杆4023则因为自重下降,从而使间歇阻挡杆4022解除对托盘的阻挡作用。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的,上述的第二阻挡机构5包括设置在固定料架101上的第三套筒501,能够升降地设置在第三套筒501内的阻挡杆502,以及设于阻挡杆502和第三套筒501之间的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和与阻挡杆502底端相连的楔形块504。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二阻挡机构5对应工件流入滚道102的两个滚道设置为两组,优选的,两阻挡杆502之间连接有传动杆503,传动杆503于楔形块504转动连接,以在楔形块504运动时使两阻挡杆502同步运动,使整体结构进一步简化。随着周转料架201与固定料架101的对接,楔形块504的楔面能够被周转料架201抵压,随着周转料架201靠近固定料架101,楔形块504的楔面特性即可使楔形块504在抵压下带动阻挡杆502下降,解除第二阻挡机构5的阻挡状态;另外,第二弹簧能够在楔形块504脱离抵压时,驱使阻挡杆502上升,使第二阻挡机构5恢复阻挡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阻挡机构6的结构与第二阻挡机构5相同,在固定料架101对接周转料架201的过程中,由于工件流入滚道102与托盘返空滚道103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楔形块504具有倾斜的楔面,所以为保证固定料架101和周转料架201对接后,第二阻挡机构5和第三阻挡机构6阻挡状态的顺利解除,第二阻挡机构5与第三阻挡机构6中的楔形块504的朝向相反设置。具体的,回看图1中状态所示的,第二阻挡机构5中的楔形块504朝向托盘返空滚道103设置,第三阻挡机构6中的楔形块504朝向工件输送滚道202设置。而阻挡板2031采用固定在周转料架201上的挡板结构便可。
本实施例的工件运转装置在工作时,周转料架201与固定料架101对接后,工件输送滚道202底端的第三阻挡机构6,以及托盘返空滚道103底端的第二阻挡机构5均解除阻挡,装载有工件的托盘可从工件输送滚道202自动滑动至工件流入滚道102上。在工件流入滚道102底端的第一阻挡机构4的控制下(第一阻挡机构4间歇性解除阻挡),装载有工件的托盘可逐一滑动至翻转滚道104上,翻转滚道104为第一状态时,端部阻挡单元401解除阻挡,间歇阻挡单元402将托盘隔开,以保证每次流入翻转滚道104的托盘的数量。
工人拿取工件后,启动翻转驱动机构,此时随着翻转滚道104进入到第二状态,端部阻挡单元401对托盘阻挡避免托盘掉落,间歇阻挡单元402解除阻挡,翻转滚道104转动向托盘返空滚道103一侧下倾,托盘自动进入到托盘返空滚道103上,然后空托盘便能够自动滑动至周转料架201上的托盘收集滚道203中。
当所有托盘上的工件均被取下,且各空托盘进入托盘收集滚道203上后,可拉动周转料架201上的推拉柄2012,使得该装置中的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1分开。此后,移动部分中便可去再次盛装下批次装有工件的托盘,以及将空托盘送回。
本实施例的工件转运装置,托盘承装工件从工件流入滚道102进入,托盘承载工件进入到翻转滚道104,工作人员拿取工件后,翻转滚道104在翻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对接托盘返空滚道103,以使得空托盘从托盘返空滚道103流出。由此,工作人员无需弯腰取放托盘,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件转运装置,用于转运由托盘承装的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转运装置包括固定部分(1),以及能够移动的周转部分(2),其中:
所述固定部分(1)包括固定料架(101),倾斜设置在所述固定料架(101)上的工件流入滚道(102)和托盘返空滚道(103),以及能够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料架(101)上的翻转滚道(104);
所述工件流入滚道(102)向所述翻转滚道(104)一侧倾斜,所述托盘返空滚道(103)位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102)的下方,并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102)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固定料架(101)上设有驱使所述翻转滚道(104)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滚道(104)被驱使具有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102)底端相接的第一状态,以及向所述托盘返空滚道(103)顶端倾斜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转部分(2)包括周转料架(201),所述周转料架(201)的底部设有行走轮(2011),并于所述周转料架(201)上设有均为倾斜布置的工件输送滚道(202)和托盘收集滚道(203),且所述工件输送滚道(202)和所述托盘收集滚道(203)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述周转料架(201)能够对接在所述固定料架(101)的一端,并在对接状态下,所述工件输送滚道(202)的底端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102)的顶端相接,所述托盘收集滚道(203)的顶端与所述托盘返空滚道(103)的底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料架(101)和/或所述周转料架(201)上设有对两者间的对接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料架(101)上,并包括在所述固定料架(101)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导向板(1011);
各所述导向板(1011)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料架(101)连接,另一端被构造成外翻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轮(2011)采用万向轮,且在所述周转料架(201)上转动连接有推拉柄(2012);和/或,
所述工件流入滚道(102)、所述托盘返空滚道(103)、所述翻转滚道(104),以及所述工件输送滚道(202)和所述托盘收集滚道(203)中均设有分隔板(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流入滚道(102)的底端设有若干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一阻挡机构(4),所述托盘返空滚道(103)的底端设有若干对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二阻挡机构(5);
所述工件输送滚道(202)的底端设有若干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的第三阻挡机构(6),所述托盘收集滚道(203)的底端设有对托盘进行阻挡的阻挡板(20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机构(4)包括位于所述工件流入滚道(102)端部的端部阻挡单元(401),以及位于所述端部阻挡单元(401)上游的间歇阻挡单元(402),所述间歇阻挡单元(402)与所述端部阻挡单元(401)之间间距布置,且所述端部阻挡单元(401)和所述间歇阻挡单元(402)均与所述翻转滚道(104)联动设置;
随所述翻转滚道(104)进入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端部阻挡单元(401)能够解除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的阻挡,所述间歇阻挡单元(402)被驱使能够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随所述翻转滚道(104)进入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端部阻挡单元(401)被驱使能够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进行阻挡,所述间歇阻挡单元(402)能够解除对承装有工件的托盘的阻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阻挡单元(401)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料架(101)上的第一套筒(4011),能够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4011)内的端部阻挡杆(4012),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料架(101)上的驱动块(4013),以及设于所述端部阻挡杆(4012)和所述第一套筒(4011)之间的第一弹簧,且所述驱动块(4013)的一端与所述端部阻挡杆(4012)的底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形成外伸状的驱动块(4013)承力端;
所述间歇阻挡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料架(101)上的第二套筒(4021),能够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4021)内的间歇阻挡杆(4022),以及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料架(101)上的驱动杆(4023),且所述驱动杆(4023)的另一端伸向所述翻转滚道(104)一侧,而形成驱动杆(4023)承力端;
所述翻转滚道(104)上设有对应于所述驱动块(4013)承力端设置的抬升杆(1041),以及对应于所述驱动杆(4023)承力端设置的抬升块(1042);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抬升杆(1041)能够驱使所述驱动块(4013)承力端抬升,以由所述驱动块(4013)带动所述端部阻挡杆(4012)下降,所述抬升块(1042)能够驱使所述驱动杆(4023)承力端抬升,以由所述驱动杆(4023)带动所述间歇阻挡杆(4022)上升;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抬升杆(1041)卸去对所述驱动块(4013)承力端的驱使,所述端部阻挡杆(4012)被所述第一弹簧驱使下降,所述抬升块(1042)卸去对所述驱动杆(4023)承力端的驱使,所述间歇阻挡杆(4022)因自重而下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阻挡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料架(101)上的第三套筒(501),能够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筒(501)内的阻挡杆(502),以及设于所述阻挡杆(502)和所述第三套筒(501)之间的第二弹簧,和与所述阻挡杆(502)底端相连的楔形块(504),且所述楔形块(504)的楔面能够被所述周转料架(201)抵压,以由所述楔形块(504)带动所述阻挡杆(502)下降,所述第二弹簧能够在所述楔形块(504)脱离抵压时,驱使所述阻挡杆(502)上升;
所述第三阻挡机构(6)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阻挡机构(5)相同,且所述第三阻挡机构(6)中的所述楔形块(504)被所述固定料架(101)抵压,而能够带动所述阻挡杆(502)下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滚道(104)的一端枢转连接在所述固定料架(101)上;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固定料架(101)上的直线动力输出部(1012),且所述直线动力输出部(1012)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翻转滚道(104)的另一端铰接相连。
CN202122256036.4U 2021-09-16 2021-09-16 工件转运装置 Active CN215885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6036.4U CN215885377U (zh) 2021-09-16 2021-09-16 工件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6036.4U CN215885377U (zh) 2021-09-16 2021-09-16 工件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5377U true CN215885377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471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6036.4U Active CN215885377U (zh) 2021-09-16 2021-09-16 工件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53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3155A (zh) * 2023-05-08 2023-08-08 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机械抓手的上、下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3155A (zh) * 2023-05-08 2023-08-08 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机械抓手的上、下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4675C (zh) 台车式运送装置
CN215885377U (zh) 工件转运装置
CN109592297B (zh) 一种具有弯曲导轨的高速连续式升降机
SE436345B (sv) Overforingsanordning mellan styckegodstransportorer
CN112478645A (zh) 一种翻盘分拣机
CN113772315B (zh) 一种分拣装置及仓储系统
CN112478642A (zh) 一种翻盘分拣装置
CN113830485B (zh) 固定在货架上的装卸货物设备
CN112158605A (zh) 栈板清洁回收线及其清洁回收方法
CN209814914U (zh) 滚床及输送系统
JPS6337011A (ja) 工作物貯溜システム
CN214086320U (zh) 一种翻盘分拣机
CN215400972U (zh) 一种搬运机器人
CN213293621U (zh) 一种分拣机
JP2023553949A (ja) 自動貯蔵回収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デュアルキャリッジアクセス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15159357U (zh) 自动装车装置
CN213894018U (zh) 用于提升物料的装置
CN214086319U (zh) 一种翻盘分拣装置
US3218986A (en) Materials handling systems
CN213230201U (zh) 一种快捷式e型连续提升机
JPS6014724B2 (ja) 同一棚への大小巾の異なる荷の格納方法
CN210883946U (zh) 一种新型材料仓库用转运装置
JPH0266095A (ja) 垂直及び水平方向の連続的平行移動装置
US3592348A (en) Load carrier-load support mechanism in automatic warehousing system
CN111530762A (zh) 一种环线轨道及分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