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3417U - 一种侧扶手杯托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扶手杯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3417U
CN215883417U CN202122349493.8U CN202122349493U CN215883417U CN 215883417 U CN215883417 U CN 215883417U CN 202122349493 U CN202122349493 U CN 202122349493U CN 215883417 U CN215883417 U CN 215883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cup holder
cup
contain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94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砚武
唐晓俊
陈宇佳
宋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94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3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3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3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侧扶手杯托,包括:一能从侧扶手中伸出和缩回的杯托运动件总成,其杯托运动件总成包括:一杯托本体,在杯托本体上设置有一杯托孔;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铰接在杯托本体上、另一端延伸进入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一连接板;一被容置在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铰接。在同等功能下,本实用新型只需要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转销、第二转销、第一扭簧、第二扭簧就构成杯托支撑构件,所需零件少。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打开过程中不会刮擦到杯托本体,长期实用外观依然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侧扶手杯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扶手杯托。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环境的限制,汽车座椅的侧面小扶手的宽度方向(Y向)一般无法做到很大,导致扶手内部空间比较小,常规的杯托无法布置,无法满足客户针对小扶手上布置杯托的需求。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110422097A公开了一种旋转杯托机构,包括一框架总成、一滑动总成和一驱动机构,其中,该框架总成提供一旋转孔特征和一滑槽特征,该滑动总成提供一旋转轴特征和一滑块特征,该转轴特征插入该旋转孔特征中配合且该滑块特征插入该滑槽特征中配合以限定该滑动总成在该框架总成上的滑动和旋转运动;该滑动总成提供一杯托特征,在该滑动总成被收起在该框架总成内的非使用状态下,该杯托特征呈躺卧姿势,在该滑动总成被该驱动机构从该框架总成内滑出的使用状态下,该杯托特征呈站立姿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杯托机构,充分利用小扶手的高度,成功实现了在小扶手上布置杯托特征。但是该专利申请在杯托打开后,卡爪处于收紧状态,使得容器不方便放入,另外其杯托底板靠外框限位收回,存在摩擦痕迹。
另外目前新能源车上使用的一种侧扶手杯托,其杯托打开后,夹爪依靠齿结构夹持,维持收进去前的状态,存在夹持不灵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侧扶手杯托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容器插入且在长期使用后零件不存在刮擦现象的侧扶手杯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侧扶手杯托,包括:一能从侧扶手中伸出和缩回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包括:
一杯托本体,在所述杯托本体上设置有一杯托孔;
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铰接在杯托本体上、另一端延伸进入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一连接板;
一被容置在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铰接;
在无向下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连接板被第二弹性元件驱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一锐角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被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驱动收纳在所述杯托孔内;
在受到插入所述杯托孔内的容器并下落过程中的向下外力作用下,所述向下外力首先通过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弹性元件驱动第一连接板在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然后所述向下外力驱动第二连接板在克服第二弹性元件后向下翻转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对插入所述杯托孔内的容器进行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转销铰接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卷绕在所述第一转销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转销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卷绕在所述第二转销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杯托本体铰接点的位置无限临近所述杯托孔的孔壁,所述第一连接板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杯托孔的半径;在无向下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之间的铰接点朝所述杯托本体的外侧方向偏离于所述杯托孔的中心铅垂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杯托本体无限临近所述杯托孔的孔壁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在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后,所述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接触,将所述第一连接板限定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限位面,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面,在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接触时,所述第二连接板被限制在所述第二极限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器初始承载面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容器承载面,在无向下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容器承载面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面向所述第一连接板这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处于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运动方向平行的状态;在所述容器刚插入所述杯托孔内时,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容器的底面接触;在所述容器完全插入所述杯托孔内并下落到位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与所述容器的底面接触,对所述容器进行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之间的内角呈锐角;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之间的交汇点构成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板向下翻转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的驱动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适应直径不同大小的容器,在所述杯托本体的外侧安装有一弹性夹持片,该弹性夹持片向所述杯托孔内延伸,在所述容器插入所述杯托孔内时,所述弹性夹持力依靠弹力将所述容器向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杯托本体铰接点方向推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侧扶手内设置有一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并能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内进行伸缩运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内进行伸缩运动是依靠设置在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的卷簧来实现的,所述卷簧一端作用在所述侧扶手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上;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依靠配置在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的滑动导向部件进行滑动导向;在所述侧扶手与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还设置有一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在所述杯托运动构件完全被推入所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后,所述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将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进行锁止;在所述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解锁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在所述卷换作用下,推出所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外。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随着杯托运动件总成的推出,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转销、第二转销、第一扭簧、第二扭簧构成的杯托支撑构件会慢慢打开到待使用状态,让乘客有迎宾体验,无需额外操作,可以直接将容器插入杯托孔内,方便舒适。
2.在同等功能下,本实用新型只需要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转销、第二转销、第一扭簧、第二扭簧就构成杯托支撑构件,所需零件少。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打开过程中不会刮擦到杯托本体,长期实用外观依然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座椅侧扶手翻转至垂直状态的座椅示意图。
图2为座椅侧扶手翻转至水平状态的座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弹出侧扶手的座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隐藏了扶手上盖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处于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处于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的外观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扶手上板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扶手上板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扶手下本体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扶手下本体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的装配示意图(去掉杯托下壳体)。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缩回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缩回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推出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推出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推出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后,将容器准备插入杯托孔中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推出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后,容器落入杯托孔中且准备驱动第二连接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推出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后,容器完全落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处于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处于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分解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缩回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推出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后,将容器准备插入杯托孔中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推出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后,容器落入杯托孔中且准备驱动第二连接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扶手杯托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推出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后,容器完全落下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扶手100铰设置在座椅200的座椅靠背210上,至于如何铰设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阐述。该侧扶手100可以翻转,例如如图1所示向上翻转至垂直状态,方便乘客进去乘坐座椅200。在乘客落座后,可以如图2所示翻转侧扶手100至水平状态,便于托住乘客的手臂。
如果乘客需要使用杯托时,可以按压后述的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就可以使本实用新型中的杯托运动件总成300从侧扶手100中弹出(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侧扶手杯托具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如:
实施例1
参见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的侧扶手杯托分为三个小总成,一个扶手上板总成110,一个是杯托运动件总成300和一个扶手下本体总成120。扶手上板总成110和一个扶手下本体总成120组成前述的侧扶手100。另外在扶手下本体总成120内设置有一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杯托运动件总成300插入到该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内并能在该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中伸出和缩回。
扶手上板总成110主要给杯托运动件总成300提供运动轨道及锁止功能。参见图9和图10,该扶手上板总成110包括扶手上板111、燕尾槽轨道112、燕尾槽113和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操作部分114,燕尾槽轨道11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扶手上板111的底面上。燕尾槽113滑动配置燕尾槽轨道112上,可以相对燕尾槽轨道112来回滑动。
燕尾槽113与杯托运动件总成300连接,燕尾槽轨道112和燕尾槽113构成前述的滑动导向部件,这样杯托运动件总成300就可以依靠配置在侧扶手100与杯托运动件总成300之间的滑动导向部件进行滑动导向。
在扶手上板111上的适当位置开设一锁止结构安装孔位111a,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操作部分114安装在该锁止结构安装孔位111a中。后面将会描述该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操作部分114的作用。
扶手下本体总成120主要给杯托运动件总成300提供一个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以容纳杯托运动件总成300以及给杯托运动件总成300的伸缩运动提供动力。参见图11和图12,扶手下本体总成120包括扶手下本体121、下本体钣金件122、卷簧固定板123和卷簧124,扶手下本体121内具有一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下本体钣金件12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的腔底上。卷簧固定板123采用紧固件固定在下本体钣金件122上。在卷簧固定板123内设置有一卷簧卷动槽123a。卷簧124配置在该卷簧卷动槽123a中,其一端124a固定在卷簧固定板123上。
参见图13和图14,杯托运动件总成300包括杯托本体310、杯托下壳体320、杯托上壳体330、第一连接板340(也可以称之为托架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350(也可以称之为托架)。
在杯托本体310的前侧311设置有一杯托孔312,在杯托本体310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燕尾槽安装槽314;在杯托本体310的后侧315的适当位置开设有一锁止部件安装孔316。
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被动部分317安装在该锁止部件安装孔316内,其与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操作部分114相互配合组成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该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具体结构和操作细节可以参见CN209290239 U公开的“一种两段式弹出杯托”中的迷宫锁,因此,限于篇幅,本说明书不再做详细阐述。
在杯托本体310无限临近杯托孔312的孔壁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318。
杯托下壳体320呈一平板式结构,在该杯托下壳体320的前端端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转销座322、323,在转销座322、323上各自开设有一转销孔322a、323a,两个转销孔322a、323a同轴。在杯托下壳体320的后端32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卷簧容纳罩325,卷簧124的卷曲部分置入该卷簧容纳罩325内,作用在该杯托下壳体320上,推动整个杯托运动件总成300做伸出运动。
杯托上壳体330呈罩盖形状,在其上板部331上开设有一与杯托孔312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的孔332,另外在其上板部331上还开设有一燕尾槽安装槽333。
安装时,杯托上壳体330罩在杯托本体310的前半部分上并通过紧固件与杯托本体310和杯托下壳体320固定在一起,组成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杯托本体。组装好以后,转销座322、323无限临近杯托孔312的孔壁,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连接板340与杯托本体铰接点的位置无限临近杯托孔312的孔壁。燕尾槽安装槽333与燕尾槽安装槽314对齐,组成一个完整的燕尾槽安装槽,以固定安装前述的燕尾槽113。
第一连接板板340的长度大于杯托孔312的半径,在第一连接板340的前端(前述的第一连接板340的另一端)和后端(前述的第一连接板340的一端)各自设置有一转销孔341和转销孔342。在第一连接板340的前端(前述的第一连接板34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面343。装配时,将第一连接板340的后端插入到杯托下壳体320的两个转销座322、323之间并使转销孔342与转销孔322a、323a对齐,然后将一根第一转销360穿过第一扭簧370和转销孔342、322a、323a即可使得第一连接板340通过第一转销360和第一扭簧370铰接在杯托下壳体320上(也就是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杯托本体上)。第一扭簧370的一端作用在杯托下壳体320上(也就是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杯托本体上),另一端作用在第一连接板340上,第一扭簧370使得第一连接板340的前端(前述的第一连接板340的另一端)延伸进入杯托孔312及其投影区域内。
在第二连接板350的下端(前述的第二连接板350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转销筒351、352并在两个转销筒351、352之间设置一第二限位面353。在转销筒351、352内各自设置有一转销孔351a、352a。装配时,将第二连接板350的下端(前述的第二连接板350的一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一个转销筒351、352插入到第一连接板340的前端(前述的第一连接板340的另一端)的转销孔341左右两侧并使351a、352a与转销孔341对齐,然后将一根第二转销380穿过第二扭簧390和转销孔341、351a、352a即可使得第二连接板350通过第二转销380和第二扭簧390铰接在第一连接板340的的前端(前述的第一连接板340的另一端)上。第二扭簧390的一端作用在第一连接板340上,另一端作用在第二连接板350上,第二扭簧390使得第二连接板350被容置在杯托孔312及其投影区域内。
在第二连接板350的上端(前述的第二连接板35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器初始承载面354并在第二连接板350上设置有第二容器承载面355。第一容器承载面354与第二容器承载面355之间的内角357呈锐角(参见图18至图21以及图28至图30)。
结合参见图5、图15和图16,整个杯托运动件总成300被外力推入到侧扶手100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内后,由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操作部分114和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被动部分317构成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将杯托运动件总成300锁止在侧扶手100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此时卷簧124被卷曲储能,第一连接板340和第二连接板350被收纳在杯托孔312内。
结合参见图6、图17和图18,需要使用杯托时,按压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操作部分114,使之与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被动部分317解锁,从而将杯托运动件总成300解锁。杯托运动件总成300解锁后,杯托运动件总成300在卷簧124释放力作用下,推出侧扶手100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120a,此时,第一连接板340和第二连接板350在第一扭簧370和第二扭簧390作用下张开至图6所示的工作位置。
第一连接板340和第二连接板350在工作位置也就是在无向下的外力作用时,第二连接板350被第二扭簧390驱动至与第一连接板340之间的内角300a呈一锐角位置(参见图18),同时第二连接板350上的第一容器初始承载面354露出杯托孔312并处于与杯托运动件总成300运动方向平行的状态。第一连接板340被第一扭簧370驱动继续收纳在杯托孔312内,此时,第二连接板350上的第二容器承载面355位于第二连接板350面向第一连接板340这一侧的侧面上,第一连接板340的前端(前述的第一连接板34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350的下端(前述的第二连接板350的一端)之间的铰接点A朝杯托本体310的外侧(即杯托本体310的前侧311)方向偏离于杯托孔312的中心铅垂线312a。
参见图19,在容器400刚插入杯托孔312内时,第二连接板350的第一容器承载面354与容器400的底面410接触。同时应保证第二连接板350的第一容器承载面354与第二容器承载面355之间的交汇点356进入到容器400的底面410内。
参见图20,在受到插入杯托孔312内的容器400并下落过程中的向下外力F作用下,向下外力F首先通过第二连接板350以及第二转销380、第二扭簧390驱动第一连接板340在克服第一扭簧370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在第一连接板340在克服第一扭簧370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后,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318与第一连接板340的后端(前述的第一连接板340的一端)接触,将第一连接板340限定在第一极限位置。
第一连接板340在向第一极限位置翻转过程中,第二连接板350也随之翻转,当第二连接板350翻转至第一容器承载面354与第二容器承载面355之间的交汇点356与容器400的底面410接触时,该交汇点356构成驱动第二连接板350在克服第二扭簧390后向下翻转至与第一连接板340之间的内角B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的驱动点。在容器400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向下外力F作用下,通过交汇点356驱动第二连接板350在克服第二扭簧390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与第一连接板340之间的内角B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参见图21,在容器400完全插入杯托孔312内并下落到位后,第二容器承载面355与容器400的底面410接触,对容器400进行支撑,使得容器400稳定的插入杯托孔312中。在第二连接板35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连接板350上的第二限位面353与第一连接板340上的第一限位面343接触,将第二连接板350限制在第二极限位置。
实施例2
参见图22至图29,该实施例所示的侧扶手杯托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侧扶手杯托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区别就在于:为了适应直径不同大小的容器400a,在杯托本体310的外侧(即前述杯托本体310的前侧311)安装有一弹性夹持片500,该弹性夹持片500向杯托孔312内延伸,在容器400a插入杯托孔312内时,弹性夹持力500依靠弹力将容器400a向第一连接板340与杯托本体铰接点(即第一转销360)方向推送,使得第二连接板350上的交汇点356进入到容器400a的底面410a中。

Claims (10)

1.侧扶手杯托,包括:一能从侧扶手中伸出和缩回的杯托运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包括:
一杯托本体,在所述杯托本体上设置有一杯托孔;
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铰接在杯托本体上、另一端延伸进入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一连接板;
一被容置在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铰接;
在无向下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连接板被第二弹性元件驱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一锐角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被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驱动收纳在所述杯托孔内;
在受到插入所述杯托孔内的容器并下落过程中的向下外力作用下,所述向下外力首先通过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弹性元件驱动第一连接板在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然后所述向下外力驱动第二连接板在克服第二弹性元件后向下翻转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对插入所述杯托孔内的容器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转销铰接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卷绕在所述第一转销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转销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卷绕在所述第二转销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杯托本体铰接点的位置无限临近所述杯托孔的孔壁,所述第一连接板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杯托孔的半径;在无向下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之间的铰接点朝所述杯托本体的外侧方向偏离于所述杯托孔的中心铅垂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托本体无限临近所述杯托孔的孔壁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在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后,所述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接触,将所述第一连接板限定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限位面,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面,在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接触时,所述第二连接板被限制在所述第二极限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器初始承载面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容器承载面,在无向下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容器承载面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面向所述第一连接板这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处于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运动方向平行的状态;在所述容器刚插入所述杯托孔内时,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容器的底面接触;在所述容器完全插入所述杯托孔内并下落到位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与所述容器的底面接触,对所述容器进行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之间的内角呈锐角;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之间的交汇点构成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板向下翻转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的驱动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托本体的外侧安装有一弹性夹持片,该弹性夹持片向所述杯托孔内延伸,在所述容器插入所述杯托孔内时,所述弹性夹持力依靠弹力将所述容器向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杯托本体铰接点方向推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扶手内设置有一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并能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内进行伸缩运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内进行伸缩运动是依靠设置在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的卷簧来实现的,所述卷簧一端作用在所述侧扶手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上;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依靠配置在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的滑动导向部件进行滑动导向;在所述侧扶手与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还设置有一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在所述杯托运动构件完全被推入所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后,所述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将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进行锁止;在所述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解锁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在所述卷换作用下,推出所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外。
CN202122349493.8U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侧扶手杯托 Active CN215883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9493.8U CN215883417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侧扶手杯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9493.8U CN215883417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侧扶手杯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3417U true CN215883417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472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9493.8U Active CN215883417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侧扶手杯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3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28486A (en) Concealable beverage container holder
US5171061A (en) Pull-out gear driven container holder
US5845888A (en) Retractable container holder
US5598999A (en) Device for holding two drink containers in central console of motor vehicle
JPH0350037A (ja) 収納可能なテーブルシステム
US5692658A (en) Holder for drink containers
EP0747260A2 (en) Cupholder for confined space
JP3297653B2 (ja) 飲料容器のためのホルダ
KR20040014149A (ko) 컵 홀더 장치
US6010047A (en) Compact dual arm container holder
CN215883417U (zh) 一种侧扶手杯托
JP3256194B2 (ja) 自動車における飲料容器のための保持具
HUT55290A (en) Flapper
US20230382280A1 (en) Armrest assembly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JP3406630B2 (ja) アームレストと兼用しうるテーブルの取付装置
FR2963587A1 (fr) Systeme d'accoudoir pour habitacle de vehicule
JP3402417B2 (ja)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JP3538379B2 (ja) 自動車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飲み物容器用のホルダ
CN114274855A (zh) 杯托夹持机构及汽车
JP3621077B2 (ja)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CN212353740U (zh) 一种用于汽车扶手的紧凑型杯托结构
JPH07237482A (ja) カップホルダー付収納装置
EP0655365B1 (en) Vehicle seat armrest folding mechanism
CN210126603U (zh) 能够抬升电池的电池锁装置
JPH068769A (ja) 乗物用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