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3289U - 悬置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置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3289U
CN215883289U CN202122171205.4U CN202122171205U CN215883289U CN 215883289 U CN215883289 U CN 215883289U CN 202122171205 U CN202122171205 U CN 202122171205U CN 215883289 U CN215883289 U CN 215883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eat
bushing
suspension
inner core
b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712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712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3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3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32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该悬置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安装座、多个第二安装座、第一衬套以及多个第二衬套,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安装座设置于第一端;多个第二安装座沿第二端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第二安装座的中心到第一安装座的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一衬套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内;多个第二衬套一一对应地安装在第二安装座内。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通过支架为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提供良好的受力,受力更加均匀获得更加优异的耐久性能。

Description

悬置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较,动力来源发生改变。电动机作为新能源车的动力机构,高频、瞬时大扭矩的工作特性为新能源车的悬置装置的设计和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悬置装置需要同时兼顾对高频振动的隔离以及在电动机大扭矩输出工况下的位移控制。通常,在激励源与被动测的车身/副车架之间,悬置装置包括两种尺寸的衬套,分别是一个大衬套和多个小衬套,以便提供更好的隔振效果。但是,每个小衬套与大衬套之间距离差异大,造成每个小衬套的受力差异很大,可能达到2倍或更大,造成结构差异大。另外,受锥向力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均导致小衬套的耐久表现力受影响。
因此,需要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悬置装置能够通过支架为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提供良好的受力,受力更加均匀获得更加优异的耐久性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悬置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端;
多个第二安装座,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座沿所述第二端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中心到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中心的距离均相等;
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
多个第二衬套,多个所述第二衬套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内。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多个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第一连杆以及多个分别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的第二连杆,多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交汇处形成所述第一端;每个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交汇处形成所述第二端。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连杆沿着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径向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
可选地,所述减重孔的宽度从所述第二安装座到所述第一安装座呈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周向方向延伸,且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圆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套以及每个所述第二衬套在所述支架上的连接端面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轴向方向上平齐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套包括第一内芯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内芯外部的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芯和所述第一外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向间隙,所述第一环向间隙内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内芯安装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外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
另外,可选地,所述第二衬套包括第二内芯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内芯外部的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芯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外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内。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悬置装置。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悬置装置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支架呈扇形结构,多个第二安装座在第一安装座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内,每个第二安装座的中心与第一安装座的中心距离均相等,使得每个第二衬套的中心与第一衬套的中心距离均相等,来实现每个第二衬套的均匀受力,避免因受力差异大导致的设计差异,可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降低研发成本。同时,通过优化支架的结构,支架为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提供良好的受力,获得更加优异的耐久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悬置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悬置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悬置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第二衬套;2、支架;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3、第一衬套;4、第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悬置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悬置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悬置装置的另一侧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悬置装置包括支架2、第一安装座、多个第二安装座、第一衬套3和第二衬套1。
悬置装置包括支架2、第一安装座、多个第二安装座、第一衬套3和第二衬套1,支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安装座设置于第一端;多个第二安装座沿第二端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第二安装座的中心到第一安装座的中心的距离均相等;第一衬套3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内;多个第二衬套1一一对应地安装在第二安装座内。
支架2呈扇形结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扇形结构的中心和弧形边沿,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扇形结构的中心,多个第二安装座沿着扇形结构的弧形边沿均匀分布,在第一安装座内安装第一衬套3,第一衬套3与副车架连接,在每个第二安装座内安装第二衬套1,第二衬套1与电机壳体连接。支架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衬套3和第二衬套1,能够在保证对动力总成良好的位移控制的前提下,通过增加隔振层级,利用第一衬套3和第二衬套1的阻尼特性,提高悬置装置整体的隔振性能。
采用上述悬置装置,支架2呈扇形结构,多个第二安装座在第一安装座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第一衬套3和第二衬套1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内,每个第二安装座的中心与第一安装座的中心距离均相等,使得每个第二衬套1的中心与第一衬套3的中心距离均相等,来实现每个第二衬套1的均匀受力,避免因受力差异大导致的设计差异,可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降低研发成本。同时,通过优化支架2的结构,支架2为第一衬套3和第二衬套1提供良好的受力,获得更加优异的耐久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套3和第二衬套1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橡胶提供的阻尼特性,能够提高宣纸装置的隔振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呈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的角弧度为∠θ,90°≤∠θ≤18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二安装座在扇形结构的弧形边沿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支架2包括多个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第一连杆21以及多个分别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座的第二连杆22,多个第一连杆21的交汇处形成第一端;每个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的交汇处形成第二端。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分别设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第一连杆21连接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二连杆2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座,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依次连接形成扇形结构的支架2,既能提高一体性,又能简化结构。采用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制作支架2,合理布置第一衬套3和第二衬套1的相对位置,以获得合理的载荷分布。而且,支架2结构紧凑,模态更高,同时实现了轻量化和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1的数量为三个,第一连杆21在扇形结构的径向方向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每个第一连杆21沿着第一安装座的径向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杆21之间的夹角均相等。每个第一连杆21的相对两端分别是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每个第二衬套1均布置在距离第一衬套3相等的圆周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杆21之间形成角弧度,以控制每个第二安装座与第一安装座的距离相等。相邻的角弧度均相等,以形成对称结构,实现第二衬套1的均匀受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1可呈直杆状,或第一连杆21的宽度从第二安装座到第一安装座呈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1上可设置第一加强肋,第一加强肋从第一安装座延伸到第二安装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1的数量为三个,每两个第一连杆2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杆22。如图2所示,三个第一连杆21均沿着第一安装座的径向方向延伸,左侧和中间的两个第一连杆21之间形成∠a,∠a≤90°,进一步优选地,30°≤∠a≤60°,中间和右侧的两个第一连杆21之间形成∠b,∠b≤90°,进一步优选地,30°≤∠b≤60°,∠a=∠b=0.5∠θ。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杆2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围合形成的区域内,通过设置减重孔,可减轻支架2的整体重量,满足轻量性要求;同时,通过设置减重孔,为支架2的形变提供空间。
可选地,减重孔的宽度从第二安装座到第一安装座呈逐渐减小。支架2呈扇形结构,减重孔可设置为随形孔。
在本实施例中,减重孔的数量为一个,减重孔呈三角形。
可选地,第二连杆22沿着第一安装座的周向方向延伸,且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座之间圆滑过渡。支架2呈扇形结构,第二连杆22在扇形结构的弧形方向上,每个第二连杆22沿着弧形方向延伸,实现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座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2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连杆22在扇形结构的弧形方向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第一衬套3以及每个第二衬套1在支架2上的连接端面在第一安装座的轴向方向上平齐设置。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轴向方向与第一安装座的轴向方向相同,第一衬套3在支架2上的连接端面为端面B,每个第二衬套1在支架2上的连接端面为端面A,端面A和端面B在第一安装座的轴向方向上平齐设置。通过上述设置,第一衬套3的B端面和第二衬套1的A端面之间不存在距离,避免第二衬套1上产生额外的锥向力,以便带来更好的耐久性能。
可选地,第一衬套3包括第一内芯以及套设在第一内芯外部的第一外管,第一内芯和第一外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向间隙,第一环向间隙内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支撑件;第一内芯安装有第一螺栓4,第一外管设置在第一安装座内。第一外管与第一安装座过盈配合,第一外管通过弹性支撑件包裹在第一内芯外部,弹性支撑件能够衰减振动,第一螺栓4穿设于第一内管,以将第一衬套3固定到指定位置。第一衬套3的结构简单,隔振性能好。
另外,可选地,第二衬套1包括第二内芯以及套设在第二内芯外部的第二外管,第二内芯安装有第二螺栓(未示出),第二外管设置在第二安装座内。第二外管与第二安装座过盈配合,第二外管包裹在第二内芯外部,第二外管能够衰减振动,第二螺栓穿设于第二内管,以将第二衬套1固定到指定位置。第二衬套1的结构简单,隔振性能好。
下面进一步介绍悬置装置的使用过程。
支架2呈扇形结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扇形结构的中心和弧形边沿,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扇形结构的中心,多个第二安装座沿着扇形结构的弧形边沿均匀分布,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通过第一连杆21连接,相邻的第一连杆21之间的夹角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座通过第二连杆22连接。相邻的第二连杆22的弧长相同。在第一安装座内安装第一衬套3,在每个第二安装座内安装第二衬套1,第一衬套3以及每个第二衬套1在支架2上的连接端面在第一安装座的轴向方向上平齐设置,第一衬套3与副车架连接,第二衬套1与电机壳体连接。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悬置装置。车辆采用上述悬置装置,支架呈扇形结构,多个第二安装座在第一安装座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内,每个第二安装座的中心与第一安装座的中心距离均相等,使得每个第二衬套的中心与第一衬套的中心距离均相等,来实现每个第二衬套的均匀受力,避免因受力差异大导致的设计差异,可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降低研发成本。同时,通过优化支架的结构,支架为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提供良好的受力,获得更加优异的耐久性能。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悬置装置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支架呈扇形结构,多个第二安装座在第一安装座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内,每个第二安装座的中心与第一安装座的中心距离均相等,使得每个第二衬套的中心与第一衬套的中心距离均相等,来实现每个第二衬套的均匀受力,避免因受力差异大导致的设计差异,可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降低研发成本。同时,通过优化支架的结构,支架为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提供良好的受力,获得更加优异的耐久性能。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端;
多个第二安装座,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座沿所述第二端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中心到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中心的距离均相等;
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
多个第二衬套,多个所述第二衬套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多个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第一连杆以及多个分别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的第二连杆,多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交汇处形成所述第一端;每个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交汇处形成所述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连杆沿着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径向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重孔的宽度从所述第二安装座到所述第一安装座呈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周向方向延伸,且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圆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衬套以及每个所述第二衬套在所述支架上的连接端面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轴向方向上平齐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衬套包括第一内芯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内芯外部的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芯和所述第一外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向间隙,所述第一环向间隙内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内芯安装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外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衬套包括第二内芯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内芯外部的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芯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外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装置。
CN202122171205.4U 2021-09-08 2021-09-08 悬置装置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83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1205.4U CN215883289U (zh) 2021-09-08 2021-09-08 悬置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1205.4U CN215883289U (zh) 2021-09-08 2021-09-08 悬置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3289U true CN215883289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3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7120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83289U (zh) 2021-09-08 2021-09-08 悬置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3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83289U (zh) 悬置装置及车辆
CN110978976A (zh) 一种电动汽车悬置系统
CN212685145U (zh) 一种新型空气悬架系统及含有该系统的汽车
CN105365560A (zh) 一种带中间支承的车辆两段式传动轴总成
CN209852026U (zh) 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支架
CN216331270U (zh) 衬套及车辆的悬架结构
CN206086878U (zh) 副车架衬套、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4606969U (zh) 一种汽车后驱动托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及后驱动悬架总成
CN111284314B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衬套和车辆
CN204895009U (zh) 一种悬架副车架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独立悬架系统
CN211852636U (zh) 车用双料橡胶衬套
CN113396071B (zh) 单体式悬架模块
CN208646534U (zh) 汽车减振器支座和汽车减振器
CN208021174U (zh) 一种后悬置结构及汽车
CN111845235A (zh) 汽车悬架后控制臂
CN103183083A (zh)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结构
CN202071655U (zh) 稳定杆衬套结构
CN218718382U (zh) 一种多级可变刚度的衬套
CN215705640U (zh) 悬置系统及车辆
CN115157991B (zh) 一种双电机电驱动总成悬置系统
CN220770023U (zh) 衬套及车辆
CN220374292U (zh) 一种轻型商用车变速器用悬置装置
CN218257716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的衬套
CN217892423U (zh) 一种汽车多连杆前置悬架总成
CN202879226U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前悬置点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