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0160U - 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80160U CN215880160U CN202122198079.1U CN202122198079U CN215880160U CN 215880160 U CN215880160 U CN 215880160U CN 202122198079 U CN202122198079 U CN 202122198079U CN 215880160 U CN215880160 U CN 215880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cd
- cutting
- mounting
- mounting section
- work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涉及机加工刀具的技术领域,其中PCD刀片包括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之间设置有回弹槽;PCD铰刀包括安装部、导向部以及上述的PCD刀片。本申请在通过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以及回弹槽的设置,第一切削部对工件进行切削后,工件可在回弹槽处进行回弹,之后第二切削部再对回弹的工件进行切削,减小了第二切削部所受到的径向力,减缓的刀片的磨损速率,延长了刀片的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刀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
背景技术
PCD刀具,也称聚晶金刚石刀具,具有硬度高、抗压强度高、导热性好及耐磨性好等特性,可在高速切削中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铰刀是机加工刀具中专用于扩孔或修孔的刀具,而PCD铰刀则是使用聚晶金刚石作为刀片的专用于扩孔或修孔的刀具。
发明人认为,使用目前的PCD铰刀对工件进行扩孔或者修孔时,加工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加工精度,进而提高工件上孔的内壁的平整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D刀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PCD刀片,包括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
所述第一切削部设有第一前刀面、第一主后刀面以及第一副后刀面,所述第一前刀面与所述第一主后刀面的交线构成第一主切削刃,所述第一前刀面与所述第一副后刀面的交线构成第一副切削刃;
所述第二切削部设有第二前刀面、第二主后刀面以及第二副后刀面,所述第二前刀面与所述第二主后刀面的交线构成第二主切削刃,所述第二前刀面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的交线构成第二副切削刃;
所述第一副后刀面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均为弧面,且所述第一副后刀面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同轴;
所述第一切削部与所述第二切削部之间设置有回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进行扩孔或者修孔时,PCD刀片绕第一副后刀面的弧心进行旋转,第一切削部先与工件接触并对工件进行初步切削,之后第二切削部再与工件接触并对工件进行再次切削;当第一切削部完成对工件的初步切削时,第一副后刀面会与工件上的孔的内壁抵接,使第一副后刀面对工件的孔的内壁施加压力,进而使工件发生变形,由于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之间设置有回弹槽,工件在回弹槽处不再承受径向力进而开始回弹,之后第二切削部再对回弹的工件进行切削,如此减小了第二副后刀面施加给工件上孔的表面压力,减轻了工件上孔的表面被第二副后刀面揉搓变形的现象,提高了工件上孔的表面的光洁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副后刀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的直径。
由于第一切削刃对工件进行粗加工,切削量较大,第一切削部对工件进行切削后,第一副后刀面会对工件的孔的内壁施加压力,第一副后刀面揉搓工件的孔的内壁后,使工件的孔的内壁不平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切削刃对工件进行切削后可保有较大的切削余量,第二切削刃对工件进行再次切削后可将工件的孔的内壁切削平整,进一步提高了工件上孔的表面光洁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后刀面为锥面,所述第一主后刀面的轴心与所述第一副后刀面的轴心同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切削部对工件进行切削时,第一主后刀面对PCD刀片进行定心,在切削工件时使PCD刀片不易发生抖动,提高了工件的孔的圆度以及直线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后刀面为锥面,所述第二主后刀面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的轴心同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切削部对工件进行切削时,第二主后刀面再次对PCD刀片进行定心,在切削工件时进一步使PCD刀片不易发生抖动,提高了工件的孔的圆度、直线度以及表面光滑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D铰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PCD铰刀,包括刀具本体以及多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PCD刀片,
所述刀具本体包括安装部以及与主轴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安装部的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排屑槽,一个所述排屑槽与一个所述PCD刀片对应;
所述PCD刀片固定连接在所述排屑槽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副后刀面的轴心与所述安装部的轴心同轴,所述第二副后刀面的轴心与所述安装部的轴心同轴;所述第一副后刀面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安装部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进行扩孔或者修孔时,刀具本体绕安装部的轴心进行旋转,第一切削部先与工件接触并对工件进行切削,之后第二切削部再与工件接触并对工件进行再次切削,切削产生的废屑通过排屑槽排出。当第一切削部完成对工件的初步切削时,第一副后刀面会与工件上的孔的内壁抵接,使第一副后刀面对工件的孔的内壁施加压力,进而使工件发生变形,由于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之间设置有回弹槽, 工件在回弹槽处不再承受径向力进而开始回弹,之后第二切削部再对回弹的工件进行切削,如此减小了第二副后刀面施加给工件上孔的表面压力,减轻了工件上孔的表面被第二副后刀面揉搓变形的现象,提高了工件上孔的表面的光洁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副后刀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部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进行扩孔或者修孔时,安装部不易与工件发生相对摩擦,降低了刀具本体升温的速率,进而减轻了刀具本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减缓了PCD刀片的磨损速率,同时提高了工件的孔的圆柱度。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段与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与所述第二安装段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段与所述第二安装段抵接;所述第一切削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段上,所述第二切削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段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切削部磨损至不可再用时,可在回弹槽处将第一切削部切除,将第一切削部切除后,第一安装段便可与第二安装段断开;对PCD刀片进行修复后,PCD铰刀便可继续使用,进一步提高了PCD铰刀的寿命,同时提高了PCD材料的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段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安装段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段的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
或,所述第二安装段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安装段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段的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段与第二安装段安装在一起后,第一安装段与第二安装段不易沿自身的轴心发生相对转动,在切削工件时,减小了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之间的受力,降低了PCD刀片在回弹槽处断裂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刀具本体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安装部同轴设置,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切削部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条,所述导向条远离所述刀具本体轴心的一端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导向面的弧心与所述刀具本体的轴心同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进行切削时,导向部伸入工件的孔中,此时导向条上的导向面与工件的孔的内壁抵接,进而对铰刀进行导向,在切削工件时使刀具本体不易发生抖动,提高了工件的孔的圆度、直线度以及表面光滑度。
可选的,所述导向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部的轴向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向条的长度方向与导向部的轴向平行,当导向部伸入工件的孔中时,导向面与工件的孔的内壁呈面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对铰刀的导向性,在切削工件时降低了刀具本体发生抖动的概率,提高了工件的孔的圆度、直线度以及表面光滑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以及回弹槽的设置,第一切削部对工件进行切削后,工件可在回弹槽处进行回弹,之后第二切削部再对回弹的工件进行切削,减小了第二切削部所受到的径向力,减缓的刀片的磨损速率,延长了刀片的寿命。
通过将第二副刀面的直径设置为大于第一副刀面的直径,第一切削刃对工件进行切削后可保有较大的切削余量,第二切削刃对工件进行再次切削后可将工件的孔的内壁切削平整,进一步提高了工件的表面光洁度。
通过将第一副刀面的直径设置为大于安装部的直径,在对工件进行扩孔或者修孔时,安装部不易与工件发生相对摩擦,降低了刀具本体升温的速率,进而减轻了刀具本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减缓了PCD刀片的磨损速率,同时提高了工件的孔的圆柱度。
通过第一安装段与第二安装段的设置,当第一切削部磨损至不可再用时,可在回弹槽处将第一切削部切除,将第一切削部切除后,第一安装段便可与第二安装段断开;对PCD刀片进行修复后,PCD铰刀便可继续使用,进一步提高了PCD铰刀的寿命,同时提高了PCD材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PCD刀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PCD铰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从安装部方向观测);
图3是图2中安装部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目的在于展现PCD刀片与安装部的连接关系;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PCD刀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刀具本体的安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PCD铰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从连接部方向观测);
图7是图2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安装部的处部分结构示意图,目的在于展现冷却支通道的开设方式;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PCD铰刀的安装部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目的在于展现PCD刀片与安装部的连接关系;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刀具本体的安装部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从第一安装段方向观测),目的在于展现卡块的设置方式;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刀具本体的安装部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从第二安装段方向观测),目的在于展现卡槽的开设方式;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PCD铰刀的安装部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目的在于展现PCD刀片与安装部的连接关系;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刀架本体的安装部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刀架本体的安装部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刀具本体;110、冷却通道;200、连接部;210、施力段;211、第二平槽;220、定位段;221、退刀槽;230、螺纹孔;300、限位部;400、支撑部;410、第二倒圆角;500、导向部;510、第一倒圆角;520、第一平槽;530、导向条;600、安装部;610、第一安装段;611、卡块;620、第二安装段;621、卡槽;630、排屑槽;631、定位块;640、冷却支通道;650、适应槽;700、PCD刀片;710、第一切削部;711、第一前刀面;712、第一主后刀面;713、第一副后刀面;714、第一主切削刃;715、第一副切削刃;720、第二切削部;721、第二前刀面;722、第二主后刀面;723、第二副后刀面;724、第二主切削刃;725、第二副切削刃;730、回弹槽;800、PCD刀片;810、前刀面;820、主后刀面;830、副后刀面;840、主切削刃;850、副切削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目前的相关技术中,PCD刀片800大多设置有前刀面810、主后刀面820以及副后刀面830,前刀面810与主后刀面820的交线构成主切削刃840,前刀面810与副后刀面830的交线构成副切削刃850;副后刀面830呈弧形设置,且副后刀面830的弧心与副切削刃850平行。在对工件进行切削时,PCD刀片800绕副后刀面830的弧心进行旋转,主切削刃840先对工件进行切削,之后副切削刃850再对工件进行切削;主切削刃840承担主要的切削任务,副切削刃850参与部分的切削任务。
由于绝大部分工件都具有弹性,主切削刃840对工件进行切削时需要先压迫工件,工件在受压迫的状态下被主切削刃840切削,使得工件在被切削时发生弹性形变;工件被主切削刃840切削后,工件上的孔的直径仍小于副后刀面830的直径,但在主切削刃840的压迫作用下,使PCD刀片800得以伸入工件的孔中。
之后副切削刃850伸入工件上的孔中,由于工件此前被主切削刃840压迫,此时工件便会施加给副切削刃850以及副后刀面830压力,但工件施加给副切削刃850的压力不足以使副切削刃850对工件进行切削,副后刀面830便会与工件的孔的内壁发生剧烈摩擦,降低了工件上孔的表面的光洁度。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PCD铰刀。
参照图2,PCD铰刀包括刀具本体100以及安装在刀具本体100上的PCD刀片700。
刀具本体100包括与主轴连接的连接部200,连接部200的一端同轴一体成型有限位部300,限位部300远离连接部200的一端同轴一体成型有支撑部400,支撑部400远离限位部300的一端同轴一体成型有导向部500,导向部500远离支撑部400的一端同轴一体成型有安装部600,PCD刀片700安装在安装部600上。在对工件进行扩孔或者修孔时,主轴带动刀具本体100转动,PCD刀片700先伸入工件上的孔中并对工件进行切削,之后导向部500伸入工件上的孔中并对刀具本体100进行导向。
参照图3,安装部60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排屑槽630,本申请实施例中排屑槽630设置有四个,PCD刀片700的数量与排屑槽630的数量相同,且一个排屑槽630中对应安装一个PCD刀片700。
参照图4,PCD刀片700包括互相一体成型的第一切削部710与第二切削部720。
参照图4,第一切削部710设有第一前刀面711、第一主后刀面712以及第一副后刀面713。第一前刀面711为平面;第一主后刀面712为锥形面,第一副后刀面713为弧面,第一副后刀面713的弧心与第一主后刀面712的轴心同轴,且第一副后刀面713与第一主后刀面7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前刀面711与第一主后刀面712的交线构成第一主切削刃714,第一前刀面711与第一副后刀面713的交线构成第一副切削刃715。
参照图4,第二切削部720设置在第一切削部710远离第一主后刀面712的一端。
参照图4,第二切削部720设有第二前刀面721、第二主后刀面722以及第二副后刀面723。第二前刀面721为平面,且第二前刀面721与第一前刀面711共面。第二主后刀面722设置在第二切削部720靠近第一切削部710的一端,第二主后刀面722为锥形面,且第二主后刀面722与第一主后刀面712平行。第二副后刀面723为弧面,第二副后刀面723的弧心与第一副后刀面713的弧心同轴。第二前刀面721与第二主后刀面722的交线构成第二主切削刃724,第二前刀面721与第二副后刀面723的交线构成第二副切削刃725。
参照图4,PCD刀片700上还开设有回弹槽730,回弹槽730设置在第一副后刀面713与第二副后刀面723之间。回弹槽730沿第一副后刀面713的轴心周向设置,且回弹槽730的截面呈三角形;回弹槽730靠近第二切削部720的一侧壁与第二主后刀面722平齐。
参照图3至图5,排屑槽630的一个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块631,定位块631设置在该侧壁靠近导向部500的一端。将PCD刀片700安装在安装部600上时,将与第一前刀面711相对的一端面抵接在排屑槽630设置有定位块631的侧壁上,并使第二切削部720远离第一切削部710的一端面抵接在定位块631上,之后将PCD刀片700焊接在排屑槽630中,如此即可完成PCD刀片700的安装。PCD刀片700安装在排屑槽630中后,第一副后刀面713的轴心与安装部600的轴心同轴,第一主切削刃714从安装部600远离导向部500的一端伸出排屑槽630。
参照图3至图5,在对工件进行扩孔或者修孔时,第一切削部710会施加给工件压力进而使工件发生弹性变形,同时第一切削部710对工件进行粗切削。之后工件在回弹槽730处不再承受来自PCD刀片700的压力进而开始回弹,为了降低安装部600对工件回弹造成的影响,安装部60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适应槽650,适应槽650在安装部600径向上的深度不浅于回弹槽730的深度;工件回弹后,第二切削部720再对回弹的工件进行精切削。
由于第二切削部720对工件进行切削时的切削量小于第一切削部710对工件进行切削时的切削量,因此第二切削部720施加给工件的压力小于第一切削部710施加给工件的压力,工件在第二切削部720处的变形量小于第一切削部710处的变形量,使得工件受第二副后刀面723磨损的影响较小,提高了工件上孔的表面的光洁度。
参照图3至图5,安装部600的直径小于PCD刀片700上第一副后刀面713的直径,在使用PCD刀片700切削工件时,工件上孔的内壁不易与安装部600的周面接触,减轻了工件上孔的内壁被安装部600磨损的现象,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由于工件上孔的内壁不易与安装部600的周面接触,降低了工件与安装部600摩擦生热的速率,进而降低了切削温度,延长了PCD刀片700的寿命。
参照图5及图6,导向部50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平槽520,使导向部500上形成多个导向条530,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平槽520设置有八个,形成的导向条530的数量为四个,相邻的两个导向条530之间夹设有两个第一平槽520,导向条5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向部500的轴向。导向条530的外周面为导向面,导向面的直径大于安装部600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副后刀面723的直径。当安装部600完全伸入工件的孔中后,导向部500随之伸入工件的孔中,此时导向面与工件的孔的内壁抵接,如此导向部500便可对刀具本体100进行导向,提高了加工精度;而第一平槽520的设置减小了导向部500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导向部500因摩擦而生成的热量,降低了导向部500膨胀卡死在工件的孔中的概率。
参照图6,支撑部400的直径大于导向面的直径,且导向部500与支撑部400之间设置有第一倒圆角510;限位部300的直径大于支撑部400的直径,且限位部300与支撑部400之间设置有第二倒圆角410。由于第一倒圆角510的设置,使支撑部400与导向部500的连接处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降低了刀具本体100从导向部500与支撑部400之间断开的概率。由于第二倒圆角410的设置,使支撑部400与限位部300的连接处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降低了刀具本体100从限位部300与支撑部400之间断开的概率。
参照图6及图7,连接部200包括互相一体成型的施力段210与定位段220,定位段220与限位部300一体成型,施力段210设置在定位段220远离限位部300的一端。施力段210的截面呈圆形设置,且施力段21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平槽211,两个第二平槽211分别设置在施力段210轴心的两侧;定位段220呈圆台型设置,且定位段220与施力段210同轴设置,定位段220靠近施力段210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施力段210一端的直径;限位部300的直径还大于定位段220的直径。连接部200上沿自身的轴心开设有螺纹孔230,螺纹孔230贯穿施力段210以及定位段220。
将连接部200安装在主轴上时,第二平槽211与主轴上对应的面贴合,使刀具本体100无法与主轴发生相对转动;定位段220的外周面与主轴上对应的面贴合,以提高刀具本体100与主轴的同轴度;之后将主轴上的螺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30中,使定位段220的外周面与主轴上对应的面压紧,且限位部300不与主轴接触,如此便可完成刀具本体100的定位。主轴驱动刀具本体100转动时,在第二平槽211的作用下,螺纹孔230上的螺牙以及主轴上螺杆的螺牙不易受力变形,进而便于刀具本体100与主轴之间的拆装。
参照图6,当限位部300与主轴接触时,证明定位段220的外周面已经磨损至无法对刀具本体100进行导向,应当及时更换刀具本体100。为了能够及时证明定位段220的外周面已经磨损至无法对刀具本体100进行导向,定位段220靠近限位部300的一端开设有退刀槽221,退刀槽221的设置使定位段220与限位部300之间便不易形成圆角,进而使限位部300能够及时与主轴抵触。
参照图7及图8,刀具本体100上同轴开设有冷却通道110,冷却通道110贯穿安装部600、导向部500、支撑部400以及限位部300,冷却通道110靠近连接部200的一端与螺纹孔230连通。主轴上的螺杆上设置有喷油口,螺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30内后,喷油口与冷却通道110连通。安装部600上开设有与排屑槽630数量相同的冷却支通道640,一个冷却支通道640与一个排屑槽630对应,冷却支通道640的一端与冷却通道110连通,冷却支通道640的另一端与排屑槽630连通,且冷却支通道640靠近冷却通道110的一端朝导向部500倾斜。
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喷油口向冷却通道110内喷射冷却润滑油,进而对刀具本体100进行冷却;部分冷却润滑油经冷却支通道640流动至排屑槽630中,使冷却润滑油直接对PCD刀片700进行冷却和润滑,延长了PCD刀片700的寿命,同时冷却润滑油对排屑槽630中的碎屑进行冲击,便于碎屑快速脱离排屑槽630。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PCD刀片700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的实施原理为:
在对工件进行扩孔或者修孔时,第一切削部710先伸入工件上的孔内,此时第一主切削刃714施加给工件压力进而使工件发生弹性变形,同时第一切削部710对工件进行粗切削;之后第一副后刀面713伸入工件上的孔内,此时第一副后刀面713与工件上孔的内壁抵接,进而对第一切削部710进行导向;之后回弹槽730伸入工件上的孔内,此时工件在回弹槽730处不再承受压力进而开始回弹;之后第二切削部720伸入工件上的孔内,此时第二切削部720对工件进行精切削;之后第二副后刀面723伸入工件上的孔内,此时第二副后刀面723与工件上孔的内壁抵接,进而对第二切削部720进行导向;之后导向部500伸入工件上的孔内,此时导向部500对刀具本体100进行整体导向。
由于第二切削部720对工件进行切削时的切削量小于第一切削部710对工件进行切削时的切削量,因此第二切削部720施加给工件的压力小于第一切削部710施加给工件的压力,工件在第二切削部720处的变形量小于第一切削部710处的变形量,使得工件受第二副后刀面723磨损的影响较小,提高了工件上孔的表面的光洁度。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PCD铰刀,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9至图11,安装部600包括第一安装段610以及第二安装段620,第二安装段620与导向部500同轴一体成型,第一安装段610同轴安装在第二安装段620远离导向部500的一端,适应槽650开设在第一安装段610靠近第二安装段620的外周面上。第二安装段620靠近第一安装段610的一端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截面不为圆形卡块611,第一安装段610靠近第二安装段620的一端的中心处开设有卡槽621,卡块611与卡槽621的截面相同。第一安装段610安装在第二安装段620上时,卡块611卡接在卡槽621中。PCD刀片700的第一切削部710焊接在第一安装段610上,PCD刀片700的第二切削部720焊接在第二安装段620上。
在其它实施例中,卡块611可设置在第一安装段610靠近第二安装段620的一端面上,卡槽621开设在第二安装段620靠近第一安装段610的一端面上,只要能使第一安装段610与第二安装段620可沿自身的轴向发生相对滑移,但无法沿自身的轴心发生相对转动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PCD刀片700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的实施原理为: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远离与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由于第二切削部720的磨损速率低于第一切削部710的磨损速率,当第一切削部710磨损至无法再用时,使用者可将在回弹槽730处将PCD刀片700切断,如此第一安装段610便可与第二安装段620分离。当第一安装段610与第二安装段620分离后,安装部600上仅剩余第二安装段620,安装部600上仅焊接有第二切削部720,且第二切削部720上的第二主切削刃724从远离导向部500的一端伸出排屑槽630,使得PCD铰刀可继续使用。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PCD铰刀,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参照图12至图14,冷却通道110在安装部600上仅开设在第二安装段620上,第一安装段610上不开设冷却通道110。当第一安装段610安装在第二安装段620上后,第一安装段610将冷却通道110靠近第一安装段610的一端封死。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PCD刀片700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的实施原理为: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远离与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由于第一安装段610将冷却通道110靠近第一安装段610的一端封死,使冷却通道110中的冷却润滑油只能从冷却支通道640中流出,如此提高了PCD刀片700的冷却效率,同时提高了冷却润滑油对排屑槽630中碎屑的冲击力,降低了碎屑堆积在排屑槽630中的概率。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PCD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切削部(710)与第二切削部(720);
所述第一切削部(710)设有第一前刀面(711)、第一主后刀面(712)以及第一副后刀面(713),所述第一前刀面(711)与所述第一主后刀面(712)的交线构成第一主切削刃(714),所述第一前刀面(711)与所述第一副后刀面(713)的交线构成第一副切削刃(715);
所述第二切削部(720)设有第二前刀面(721)、第二主后刀面(722)以及第二副后刀面(723),所述第二前刀面(721)与所述第二主后刀面(722)的交线构成第二主切削刃(724),所述第二前刀面(721)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723)的交线构成第二副切削刃(725);
所述第一副后刀面(713)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723)均为弧面,且所述第一副后刀面(713)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723)同轴;
所述第一切削部(710)与所述第二切削部(720)之间设置有回弹槽(7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D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后刀面(71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723)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CD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后刀面(712)为锥面,所述第一主后刀面(712)的轴心与所述第一副后刀面(713)的轴心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CD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后刀面(722)为锥面,所述第二主后刀面(722)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副后刀面(723)的轴心同轴。
5.一种PCD铰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具本体(100)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PCD刀片(700),
所述刀具本体(100)包括安装部(600)以及与主轴连接的连接部(200),所述安装部(600)与所述连接部(200)连接;
所述安装部(600)的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安装部(60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排屑槽(630),一个所述排屑槽(630)与一个所述PCD刀片(700)对应;
所述PCD刀片(700)固定连接在所述排屑槽(630)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副后刀面(713)的轴心与所述安装部(600)的轴心同轴,所述第二副后刀面(723)的轴心与所述安装部(600)的轴心同轴;所述第一副后刀面(713)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安装部(600)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CD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后刀面(713)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部(600)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PCD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600)包括第一安装段(610)与第二安装段(620),所述第一安装段(610)与所述第二安装段(62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段(610)与所述第二安装段(620)抵接;所述第一切削部(71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段(610)上,所述第二切削部(72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段(6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PCD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段(610)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段(6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611),所述第二安装段(620)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段(610)的一端开设有卡槽(621),所述卡块(611)与所述卡槽(621)卡接;
或,所述第二安装段(620)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段(6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611),所述第一安装段(610)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段(620)的一端开设有卡槽(621),所述卡块(611)与所述卡槽(621)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PCD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本体(100)还包括导向部(500),所述导向部(500)设置在所述安装部(600)与所述连接部(200)之间;
所述导向部(500)与所述安装部(600)同轴设置,所述安装部(600)远离所述第一切削部(710)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部(500)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50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条(530),所述导向条(530)远离所述刀具本体(100)轴心的一端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导向面的弧心与所述刀具本体(100)的轴心同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PCD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53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部(500)的轴向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98079.1U CN215880160U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98079.1U CN215880160U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80160U true CN215880160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33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98079.1U Active CN215880160U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80160U (zh) |
-
2021
- 2021-09-10 CN CN202122198079.1U patent/CN2158801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33037B2 (ja) | 軌道エンドミル | |
JP2013099851A (ja) | ツイストドリルおよびラミネート材の穿孔方法 | |
US8668409B2 (en) | Twist drill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KR20110113745A (ko) | 드릴시스템, 드릴인서트, 및 그 방법 | |
CN204262495U (zh) | 双引导向深孔铰刀 | |
CN111168115A (zh) | 一种高精度铝大梁钻孔工艺 | |
US3422706A (en) | Gun drill | |
CN112297122A (zh) | 钻头及被穿孔品的制造方法 | |
CN105665806A (zh) | 一种pcd铣刀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3084594B (zh) | 一种基于滚动减磨原理的切削刀具结构 | |
CN220739575U (zh) | 自调节刮毛刺钻头 | |
CN215880160U (zh) | 一种pcd刀片以及使用该刀片的pcd铰刀 | |
US20040071516A1 (en) | Drilling tool | |
CN111745200A (zh) | 铣削刀头及球头立铣刀 | |
CN212761368U (zh) | 硬质合金高速铣刀 | |
CN114799287A (zh) | 钻头及被穿孔品的制造方法 | |
CN202155544U (zh) | 销孔加工用镗刀 | |
CN111644668A (zh) | 一种套料刀 | |
CN112453508A (zh) | 一种复合材料孔加工pcd钻铣倒角刀具 | |
CN215468360U (zh) | 插焊螺纹柄倒角刀 | |
CN219464949U (zh) | 一种粗精铰复合铰刀 | |
CN218745062U (zh) | 一种硬质合金钻 | |
CN220699686U (zh) | 一种用于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pcd刀片 | |
CN221161032U (zh) | 一种新型u钻头 | |
CN214417736U (zh) | 金刚石cvd钻锪复合麻花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