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9142U - 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9142U
CN215869142U CN202121634078.0U CN202121634078U CN215869142U CN 215869142 U CN215869142 U CN 215869142U CN 202121634078 U CN202121634078 U CN 202121634078U CN 215869142 U CN215869142 U CN 215869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magnetic
magnetic steels
current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40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叔明
洪尧生
罗诚灿
陈松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340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9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9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9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和一个动簧片;在动簧片的周围的对应于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分别配置有第一磁钢,且第一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动静触点;在动簧片的下面,对应于每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还设有一个第二磁钢,且第二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在动静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来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进一步实现灭弧。本实用新型能够强化接触点位置的磁场强度,使起弧点洛伦兹力始终朝向利于灭弧方向,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Description

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高压直流继电器是一种具有处理高功率的能力的继电器,在高压、大电流等苛刻条件下仍具有常规继电器所无法比拟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领域,比如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等。
现有技术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是采用动簧片直动式结构,其接触部分采用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簧片,两个静触头安装在陶瓷罩(或壳体)的顶部,两个静触头(即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则伸到陶瓷罩内,动簧片为直动式分布在陶瓷罩内,动簧片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作为静触点的底端相配合,当动簧片的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头底端的静触点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动簧片是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一端,推动杆部件的另一端则与磁路部分的动铁芯相连接,当线圈接入电流而使推动杆部件向上运动时,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接触,接通负载,当线圈断开电流时,推动杆部件受复位弹簧的作用向下运动,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分离,切断负载。现有技术的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采用磁钢灭弧,即通过在触点周围配置磁钢,利用磁钢所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吹弧,在磁钢配置方案中,一种是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外侧分别配置一个磁钢(即双磁钢方案),另一种是在动簧片的宽度外侧的对应于触点位置处配置两个磁钢(即四磁钢方案),无论是双磁钢方案还是四磁钢方案,都存在着起弧点位置磁场强度较弱的弊端,对于大负载产品,陶瓷腔体更大,使灭弧部分到达起弧点的磁场强度更小,初始灭弧效果不佳,在空间受限情况下无法实现及时灭弧。因此,现有技术的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储能项目对系统负载的提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能够强化接触点位置的磁场强度,使起弧点洛伦兹力始终朝向利于灭弧方向,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和一个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配置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下方,且动簧片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作为静触点的底端对应相配合;在动簧片的周围的对应于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分别配置有第一磁钢,且第一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动静触点,以利用第一磁钢所形成的水平磁场来实现灭弧;在动簧片的下面,对应于每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还设有一个第二磁钢,且第二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在动静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来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进一步实现灭弧。
所述第一磁钢为两个,两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对应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边,且是设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中间至对应端的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之间;所述第二磁钢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两个第一磁钢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对应于两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两个第二磁钢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磁钢为两个,两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中间位置还装有抗短路环;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对应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边,且是设在抗短路环的边缘至对应端的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之间;所述第二磁钢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两个第一磁钢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底面,在对应于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嵌置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凹槽中。
所述动簧片的下方还设有轭铁板,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装在动簧片至轭铁板之间的区域中。
所述动簧片的下方还设有轭铁板,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装在轭铁板上。
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磁钢的两个第一U形轭铁,两个第一U形轭铁的U形的底壁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磁钢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两个第一U形轭铁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并与所述对应的触点相对。
所述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第一U形轭铁所围成的框形轮廓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所述第一磁钢为四个,四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外侧并与对应的动静触点相对,且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的朝向对应的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设为相同;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处在两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下方,且第二磁钢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处在两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且第二磁钢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的中间连线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四个第一磁钢的两个第二U形轭铁,两个第二U形轭铁的U形的底壁分别对应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两个第二U形轭铁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并与对应位置的第一磁钢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
所述动簧片对应在第一磁钢的高度的中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动簧片的下面,对应于每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还设有一个第二磁钢,且第二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在动静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来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进一步实现灭弧。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提升纵向引弧磁场,提高引出端中心磁场强度,加快起弧瞬间的磁吹灭弧速度。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第二磁钢装在动簧片的下面至轭铁板之间的区域中,以及在第一磁钢还配置U形轭铁。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利用轭铁板和U形轭铁的集磁作用,使得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之间的纵向磁场的强度得到增强,能够进一步提升纵向引弧磁场,进一步提高引出端中心磁场强度,进一步加快起弧瞬间的磁吹灭弧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局部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局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的局部构造的仰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的局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八的局部构造的仰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九的局部构造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和一个动簧片2;所述动簧片2配置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的下方,且动簧片2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的作为静触点的底端对应相配合;在动簧片2的周围的对应于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分别配置有第一磁钢3,且第一磁钢3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动静触点,以利用第一磁钢3所形成的水平磁场来实现灭弧;在动簧片2的下面,对应于每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还设有一个第二磁钢4,且第二磁钢4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3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3和第二磁钢4在动静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来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进一步实现灭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钢3为两个,两个第一磁钢3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所述两个第二磁钢4分别对应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边,且是设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中间至对应端的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之间;所述第二磁钢4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两个第一磁钢3之间的区域(即两个第一磁钢3的宽度两边的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底面,在对应于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21,所述两个第二磁钢4分别嵌置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凹槽21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也设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磁钢3的两个第一U形轭铁5,两个第一U形轭铁5的U形的底壁51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磁钢3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两个第一U形轭铁的U形的两侧壁52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宽度的两边,并与所述对应的触点相对。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第一U形轭铁5所围成的框形轮廓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对应在第一磁钢3的高度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的下方还设有轭铁板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在动簧片2的下面,对应于每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还设有一个第二磁钢4,且第二磁钢4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3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3和第二磁钢4在动静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如图4中的箭头所指)来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进一步实现灭弧。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提升纵向引弧磁场,提高引出端中心磁场强度,加快起弧瞬间的磁吹灭弧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将两个第二磁钢4分别嵌置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凹槽21中,即第二磁钢4处在动簧片的下面至轭铁板6之间的区域中,以及在第一磁钢还配置U形轭铁5。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利用轭铁板6和U形轭铁5的集磁作用,使得第一磁钢3与第二磁钢4之间的纵向磁场的强度得到增强,能够进一步提升纵向引弧磁场,进一步提高引出端中心磁场强度,进一步加快起弧瞬间的磁吹灭弧速度。
实施例二
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设为不相同,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则设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
实施例三
参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第二磁钢4的安装位置不同,两个第二磁钢4不是装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底面,两个第二磁钢4是分别装在动簧片2至轭铁板6之间的区域中。
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磁钢4相对于实施例一的第二磁钢4在位置上更加偏向下面,因此,第二磁钢4在水平方向上也需要调整为靠近动簧片2的长度的中间,而不是处在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这样,才能保证第一磁钢3和第二磁钢4形成的纵向磁场的磁力线经过引出端的中心。
实施例四
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第二磁钢4的安装位置不同,两个第二磁钢4不是装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底面,两个第二磁钢4是分别装在轭铁板6上。
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磁钢4相对于实施例一的第二磁钢4在位置上更加偏向下面,因此,第二磁钢4在水平方向上也需要调整为靠近动簧片2的长度的中间,而不是处在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这样,才能保证第一磁钢3和第二磁钢4形成的纵向磁场的磁力线经过引出端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将第二磁钢4装在轭铁板6上,以及在第一磁钢3还配置第一U形轭铁5。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利用第二磁钢4与轭铁板6接触所起到的更好的集磁作用,使得第一磁钢3与第二磁钢4之间的纵向磁场的强度得到更好的增强,能够更进一步提升纵向引弧磁场,更进一步提高引出端中心磁场强度,更进一步加快起弧瞬间的磁吹灭弧速度。
实施例五
参见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设为不相同,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则设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
实施例六
参见图9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簧片2的长度的中间位置还装有抗短路环7;由于有了抗短路环7,因此,第二磁钢4是设在抗短路环7的边缘至对应端的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之间,作为本实施例同样是将第二磁钢4嵌置在动簧片2的凹槽21中。
本实施例中,抗短路环7是由两个一字型上衔铁71和两个U型下衔铁72相配合所形成;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中间设有贯穿动簧片2的厚度的通孔22,两个一字型上衔铁71通常是以铆接或焊接方式固定于继电器的推动杆部件的U型支架的顶部,两个U型下衔铁72则以铆接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动簧片2,且两个U型下衔铁72的侧壁穿过动簧片2的通孔22,两个U型下衔铁72的顶端均露于所述动簧片的上表面,与两个一字型上衔铁71对应相配合,利用动簧片通电产生的环形磁场,在一字型上衔铁71与U型下衔铁72所形成的环形件中形成封闭磁回路,产生吸力作用于动簧片,达到抵抗电动斥力的目的。本实施例的抗短路环7有两个磁回路,磁路不易饱和,触点压力增加更大,磁回路产生的吸力更大。
实施例七
参见图13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磁钢3为四个,四个第一磁钢3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宽度的两边的外侧并与对应的动静触点相对,且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对应的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设为相同;所述两个第二磁钢4分别处在两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下方,且第二磁钢4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3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磁钢4分别处在两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且第二磁钢4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的中间连线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四个第一磁钢3的两个第二U形轭铁8,两个第二U形轭铁8的U形的底壁81分别对应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两个第二U形轭铁8的U形的两侧壁82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宽度的两边并与对应位置的第一磁钢3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也设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
实施例八
参见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七的不同之处在于,四个第一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不相同,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设为N极,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也做相应的调整,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左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右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朝上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
实施例九
参见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七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中间位置还装有抗短路环7。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和一个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配置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下方,且动簧片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作为静触点的底端对应相配合;在动簧片的周围的对应于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分别配置有第一磁钢,且第一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动静触点,以利用第一磁钢所形成的水平磁场来实现灭弧;其特征在于:在动簧片的下面,对应于每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还设有一个第二磁钢,且第二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在动静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来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进一步实现灭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为两个,两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对应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边,且是设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中间至对应端的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之间;所述第二磁钢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两个第一磁钢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两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两个第二磁钢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为两个,两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中间位置还装有抗短路环;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对应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边,且是设在抗短路环的边缘至对应端的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之间;所述第二磁钢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两个第一磁钢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底面,在对应于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嵌置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下方还设有轭铁板,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装在动簧片至轭铁板之间的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下方还设有轭铁板,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装在轭铁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磁钢的两个第一U形轭铁,两个第一U形轭铁的U形的底壁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磁钢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两个第一U形轭铁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并与所述对应的触点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第一U形轭铁所围成的框形轮廓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为四个,四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外侧并与对应的动静触点相对,且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的朝向对应的动静触点的一面的极性设为相同;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处在两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下方,且第二磁钢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中间位置还装有抗短路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磁钢分别处在两个动静触点接触位置的正下方,且第二磁钢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的中间连线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四个第一磁钢的两个第二U形轭铁,两个第二U形轭铁的U形的底壁分别对应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两个第二U形轭铁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并与对应位置的第一磁钢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对应在第一磁钢的高度的中间位置。
CN202121634078.0U 2021-07-16 2021-07-16 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Active CN215869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4078.0U CN215869142U (zh) 2021-07-16 2021-07-16 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4078.0U CN215869142U (zh) 2021-07-16 2021-07-16 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9142U true CN21586914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4078.0U Active CN215869142U (zh) 2021-07-16 2021-07-16 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9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9199B (zh) 一种可灭弧并能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7B (zh) 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KR20140022054A (ko) 접점 기구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자 접촉기
CN111091987A (zh) 一种能够抗短路电流及灭弧的直流继电器
WO2021136401A1 (zh) 一种能够抗短路电流及灭弧的直流继电器
CN111092002A (zh) 一种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EP4280245A3 (en) Direct-current relay resistant to short-circuit current
CN113178359A (zh) 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3808884A (zh) 一种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6120109U (zh) 一种可增强灭弧能力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2032904U (zh) 能够抗短路电流及灭弧的直流继电器
CN215869142U (zh) 可纵向拉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6435800U (zh) 一种带抗短路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2032959U (zh) 一种可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71593B (zh) 一种带磁钢灭弧并能够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6504917B (zh) 一种高安全性电子开关
CN214505390U (zh) 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4204778U (zh) 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和一种带有平行布置的双断点触头结构的断路器
CN210091988U (zh) 一种能提高产品寿命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WO2022179393A1 (zh) 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09585224B (zh) 直流继电器
CN213781937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20627644U (zh) 一种桥式双断点触头独立灭弧结构
CN220856452U (zh) 接触器触头结构和接触器
CN212032958U (zh) 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