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7951U - 一种标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标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7951U
CN215867951U CN202121629912.7U CN202121629912U CN215867951U CN 215867951 U CN215867951 U CN 215867951U CN 202121629912 U CN202121629912 U CN 202121629912U CN 215867951 U CN215867951 U CN 215867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ibration
lateral
transverse
slide rai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299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悦
景永年
雷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bo Supercomputing N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bo Supercomputing N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bo Supercomputing N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bo Supercomputing N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299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7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7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7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标定装置,包括滑轨组和标定牌组,所述滑轨组可移动地绕设在智能车辆四周构成一个方形的标定框架,所述滑轨组上设有用于检测标定框架上各个点与智能车辆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器,所述滑轨组上还设有用于采集标定框架与智能车辆相对位置图像的视觉检测器,所述标定牌组滑动设置在滑轨组上,所述标定牌组用于智能车辆上环视视觉检测器的内外参数标定,所述标定牌组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标定牌组在滑轨组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能够在不同场地以及不同车型进行快速、简便的环视视觉检测器的标定。

Description

一种标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检测器标定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标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生产制造完成后需要对其中的环视视觉检测器进行调试,而传统的环视视觉检测器标定场景中,标定图案都是提前在地面铺设好,或者在指定的标定场地进行调试,这种调试的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标定图案固定在指定的标定场景中,位置不可改变,因此带来不便性;第二,不同的厂商采用的标定图案不同,无法轻易更改标定图案,以使许多车辆无法实现标定;第三,在标定时通过需要通过轨道来实现车辆位置的调整,铺设轨道较为麻烦;第四,由于标定场景无法更改,因此难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标定距离要求;第五,指定的标定场地造价过高,成本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定装置,该机构能够在不同场地以及不同车型进行快速、简便的环视视觉检测器的标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标定装置,包括滑轨组和标定牌组,所述滑轨组可移动地绕设在智能车辆四周构成一个方形的标定框架,所述滑轨组上设有用于检测标定框架上各个点与智能车辆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器,所述滑轨组上还设有用于采集标定框架与智能车辆相对位置图像的视觉检测器,所述标定牌组滑动设置在滑轨组上,所述标定牌组用于智能车辆上环视视觉检测器的内外参数标定,所述标定牌组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标定牌组在滑轨组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组包括两根横向滑轨和两根侧向滑轨,两根所述侧向滑轨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卡槽,两根所述横向滑轨分别位于两根侧向滑轨同侧的卡槽内,且任意一根所述横向滑轨与两根侧向滑轨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滑轨包括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所述第一横向部底部设有第一伸缩槽,所述第一伸缩槽内设有横向伸缩部,所述横向伸缩部一端与第二横向部连接,所述横向滑轨上设有用于驱动横向伸缩部在第一伸缩槽内移动的第一动力源,所述侧向滑轨包括第一侧向部和第二侧向部,所述第一侧向部底部设有第二伸缩槽,所述第二伸缩槽内设有侧向伸缩部,所述侧向伸缩部一端与第二侧向部连接,所述侧向滑轨上设有用于驱动侧向伸缩部在第二伸缩槽内移动的第二动力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向部的底部和第二横向部的底部均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侧向部的底部和第二侧向部的底部均设有第二支撑件和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包括驱动部和支撑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支撑部支撑对应滑轨,所述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均包括可自转角度的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动件上的滚轮高度大于第二滚动件上的滚轮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标定牌组包括分别滑动连接在横向滑轨和侧向滑轨上的多个标定牌,所述标定牌包括滑块、支撑块、转台、升降柱以及标定图板,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轨内,所述支撑块位于滑块上,所述转台位于支撑块上,所述支撑块上设有驱动转台转动的第三动力源,所述升降柱垂直设置在转台上,所述转台上设有驱动升降柱伸缩的第四动力源,所述标定图板垂直设置在升降柱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限位夹,两组所述限位夹相对设置在支撑块的两侧面上,所述限位夹包括转轴、夹紧部以及按压部,所述夹紧部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支撑块下方且朝向支撑块一侧面弯曲,所述按压部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且背向支撑块一侧面弯曲,所述转轴上还设有扭簧,当所述标定牌位于滑轨内时,所述扭簧提供转轴一个复位力以使所述夹紧部抵压在滑轨一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两侧分别设有锁紧螺孔,所述横向滑轨与侧向滑轨的连接处还设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上设有与锁紧螺孔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罩通过螺栓将横向滑轨锁紧在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深度小于横向滑轨的高度,所述固定罩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抵压横向滑轨的压槽。
进一步的,所述压槽内设有用于抵压横向滑轨的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可移动可拆卸的滑轨组绕设在车辆四周构成一个方形的标定框架,该种方式能够使得标定场景任意更换,具有便利性,且该种方式相对于现有的固定标定场地成本低;
2、通过横向滑轨和侧向滑轨可伸缩可移动,能够改变标定框架与车辆的位置关系,即进行标定框架的调整,相对于现有的通过轨道或者转盘来实现车辆位置调整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方式更为便利,可适用不同大小车型的车辆标定测量;
3、通过滑块将标定牌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轨上,其目的是能够更换不同的标定图案,达到不同厂家对不同标定图案的需求,以提供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侧向滑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横向滑轨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标定牌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标定牌的正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罩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系统控制图。
附图标记:1、标定框架;2、距离检测器;3、横向滑轨;31、第一横向部;32、第二横向部;33、横向伸缩部;34、第一动力源;4、侧向滑轨;41、第一侧向部;42、第二侧向部;43、侧向伸缩部;44、第二动力源;5、卡槽;6、驱动部;7、支撑部;8、滚轮;9、标定牌;91、滑块;92、转台;93、升降柱;94、标定图板;95、支撑块;10、视觉检测器;11、锁紧螺孔;12、固定罩;13、通孔;14、压槽;15、橡胶层;16、限位夹;161、转轴;162、夹紧部;163、按压部;164、扭簧;101、距离检测模块;102、校准模块;103、位置调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由于现有的标定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标定图案固定在指定的标定场景中,位置不可改变,因此带来不便性;第二,不同的厂商采用的标定图案不同,无法轻易更改标定图案,以使许多车辆无法实现标定;第三,在标定时通过需要通过轨道来实现车辆位置的调整,铺设轨道较为麻烦;第四,由于标定场景无法更改,因此难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标定距离要求;第五,指定的标定场地造价过高,成本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这种标定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滑轨组和标定牌组,滑轨组可移动地绕设在智能车辆四周构成一个方形的标定框架1,滑轨组包括两根横向滑轨3和两根侧向滑轨4,两根侧向滑轨4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卡槽5,两根横向滑轨3分别位于两根侧向滑轨4同侧的卡槽5内,且任意一根横向滑轨3与两根侧向滑轨4垂直,如图2所示,卡槽5的两侧分别设有锁紧螺孔11(卡槽5的四周侧向滑轨4上表面上均设有锁紧螺孔11,则一个卡槽5处有4个锁紧螺孔11),横向滑轨3与侧向滑轨4的连接处还设有固定罩12,固定罩12上设有4个与锁紧螺孔11配合的通孔13,固定罩12通过螺栓将横向滑轨3锁紧在卡槽5内,锁紧原理:人工将一根横向滑轨3搭设在两根侧向滑轨4的卡槽5内,再将另一根横向滑轨3搭设在这两根侧向滑轨4的另一侧卡槽5内,则构成一个方形的标定框架1,然后人工将固定罩12放置在卡槽5内,固定罩12上的四个通孔13与锁紧螺孔11对准,再将固定罩12上的螺栓转动至锁紧螺孔11内进行锁紧,避免后续在调整中横向滑轨3和侧向滑轨4移位造成影响。
如图1所示,滑轨组上设有用于检测标定框架上各个点与智能车辆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器2(雷达或者距离传感器),滑轨组上还设有用于采集标定框架与智能车辆相对位置图像的视觉检测器(摄像头),如图7所示,由于不同型号的车辆长宽不同,则针对该种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的标定装置配置有一个标定数据库,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距离信息,若干距离信息对应不同的车辆标定参数信息,车辆标定参数信息包括标定时的理论侧向距离信息和理论横向距离信息,理论侧向距离信息反映车辆的侧面与同侧滑轨组中滑轨的距离(在标定调试时,车辆需要在标定框架1的正中心,这样车辆上的环视视觉检测器10调试才会更为准确,因此理论侧向距离就是车辆侧面与侧向滑轨4的距离),理论横向距离信息反映车辆的车头或车尾与同侧滑轨组中滑轨的距离(理论横向距离就是车辆的车头或车尾与横向滑轨3的距离);
标定视觉检测器10参数系统还包括距离检测模块101、位置调整模块103以及校准模块102;
横向滑轨3和侧向滑轨4上均设有朝向标定框架1内的视觉检测器10,由于人工在搭设标定框架1时,横向滑轨3和侧向滑轨4均难以保证与同侧车辆平行,而为了保证标定框架1与车辆是正的,则位置调整模块103获取视觉检测器10拍摄的车辆图像作为第一图像信息,根据第一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判车辆两侧是否与侧向滑轨4平行或车辆的车头与车尾是否与横向滑轨3平行,若平行,则向滑轨组发出正常信号,若未平行(此时位置调整模块103会根据车辆不同侧面拍摄的第一图像信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得到任意一根滑轨与车辆之间的角度),然后向滑轨组发出转动信号,以使滑轨组转动至侧向滑轨4与车辆两侧平行,比如:分析得到侧向滑轨4与车辆侧面之间夹角在10°,则整个滑轨组会判断顺时针转动10°还是逆时针转动10°。
其次就是检测各滑轨与车辆的距离,距离检测模块101获取滑轨组上各距离检测器2检测得到的距离信息作为第一距离信息,根据第一距离信息分析得到实际侧向距离信息和实际横向距离信息;
最后就是保证车辆位于标定框架1的正中心,校准模块102获取距离检测模块101中的实际侧向距离信息和实际横向距离信息(比如实际侧向距离信息为27cm,实际横向距离信息为28cm),然后校准模块102再获取标定数据库中理论侧向距离信息和理论横向距离信息,比如厂家需要设定实际侧向距离为30cm,实际横向距离为25cm,则校准模块102会获取这两个距离值,根据实际侧向距离信息和理论侧向距离信息进行比较得到第一差值(根据上述举例的数值,第一差值为-3cm),根据实际横向距离信息和理论横向距离信息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差值(根据上述举例的数值,第一差值为3cm),若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均为零时,则向滑轨组发出正常信号(也就是标定框架1达到标准,则可提示人工开始车辆上环视视觉检测器10的标定调试),若第一差值和/或第二差值不为零时(也就是上述举例得到的数值,只要有一个差值不为零),则向滑轨组发出移动调整信号以使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均为零(具体的滑动方式如下所示)。
如图3所示,横向滑轨3包括第一横向部31和第二横向部32,第一横向部31底部设有第一伸缩槽,第一伸缩槽内设有横向伸缩部33,横向伸缩部33一端与第二横向部32连接(横向伸缩部33另一端始终位于第一伸缩槽内,即横向伸缩部33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结构,目前的伸缩部件均有该种限位的结构),横向滑轨3上设有用于驱动横向伸缩部33在第一伸缩槽内移动的第一动力源34(气缸),如图2所示,侧向滑轨4包括第一侧向部41和第二侧向部42,第一侧向部41底部设有第二伸缩槽,第二伸缩槽内设有侧向伸缩部43,侧向伸缩部43一端与第二侧向部42连接(侧向伸缩部43另一端始终位于第二伸缩槽内,即侧向伸缩部43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结构,目前的伸缩部件均有该种限位的结构),侧向滑轨4上设有用于驱动侧向伸缩部43在第二伸缩槽内移动的第二动力源44(气缸);第一横向部31的底部和第二横向部32的底部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和至少一个第一滚动件,第一侧向部41的底部和第二侧向部42的底部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滚动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包括驱动部6(气缸)和支撑部7(支撑部7的底部为支撑面板,支撑面板的宽度大于滑轨的宽度,其目的是支撑面板着地时支撑更平稳),驱动部6用于驱动支撑部7支撑对应滑轨,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均包括可自转角度的滚轮8,该处的滚轮8上设有角度调整的机构,与现有的电控玩具车类似,系统可控制滚轮8转动和滚动(第一滚动件上的滚轮8高度大于第二滚动件上的滚轮8高度),标定框架1调整原理:首先,当标定框架1需要进行转动时,系统控制底部的滚轮8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滚轮8转动后系统控制滚轮8滚动以使达到目的,其次,当需要调整滑轨与车辆的距离,若需要调整侧向滑轨4与车辆侧面的距离时,第一横向部31底部的支撑部7支撑底面,第二横向部32底端的支撑部7抬起,与第二横向部32连接的侧向滑轨4底端支撑部7也抬起,由于第一滚动件上的滚轮8高度大于第二滚动件上的滚轮8高度,则此时该侧向滑轨4是悬浮的,此时气缸驱动横向伸缩部33伸缩,以使该条侧向滑轨4与车辆侧面达到指定的值,若需要调整第一横向伸缩部33连接的侧向滑轨4时,相同的,第二横向部32底部的支撑部7支撑底面,第一横向部31底端的支撑部7抬起,气缸驱动横向伸缩部33伸缩,以使该条侧向滑轨4与车辆侧面达到指定的值;若需要调车头侧的横向滑轨3与车头之间距离时,第一侧向部41的底端的支撑部7撑地,靠近车尾处的横向滑轨3底端可以支撑部7撑地活着滚轮8撑地,此时第二侧向部42底部滚轮8撑地,靠近车头处的横向滑轨3悬浮,气缸驱动侧向伸缩部43伸缩,以使靠近车头处的横向滑轨3与车头达到指定的值,若需要调车尾侧的横向滑轨3与车头之间距离时,第二侧向部42的底端的支撑部7撑地,靠近车头处的横向滑轨3底端可以支撑部7撑地活着滚轮8撑地,此时第一侧向部41底部滚轮8撑地,靠近车尾处的横向滑轨3悬浮,气缸驱动侧向伸缩部43伸缩,以使靠近车尾处的横向滑轨3与车尾达到指定的值。
标定牌组滑动设置在滑轨组上,标定牌组用于智能车辆上环视视觉检测器的内外参数标定,标定牌组上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标定牌组在滑轨组上的位置,如图4所示,标定牌组包括分别滑动连接在横向滑轨3和侧向滑轨4上的多个标定牌9,标定牌9包括滑块91、支撑块95、转台92、升降柱93以及标定图板94,滑块91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轨内,标定牌9可以在标定框架1为搭设时就从滑轨一端滑入,或者可以从伸缩后两部分相分开的地方滑入,支撑块95位于滑块91上,转台92位于支撑块95上,支撑块95上设有驱动转台92转动的第三动力源(电机),升降柱93垂直设置在转台92上,转台92上设有驱动升降柱93伸缩的第四动力源(气缸),标定图板94垂直设置在升降柱93一侧,其中可以是粘贴,也可以是通过固定套套接在升降柱93上,其中标定图板94与升降柱93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为多种,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滑块91将标定牌9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轨上,其目的是能够更换不同的标定图案,达到不同厂家对不同标定图案的需求,以提供便利性;如图4-5所示,限位组件包括两组限位夹16,两组限位夹16相对设置在支撑块95的两侧面上,限位夹16包括转轴161、夹紧部162以及按压部163,夹紧部162一端与转轴16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支撑块95下方且朝向支撑块95一侧面弯曲,按压部163一端与转轴16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且背向支撑块95一侧面弯曲,转轴161上还设有扭簧164,限位原理:当标定牌9需要滑入滑轨内时,手动按压支撑块95两侧的按压部163,转轴161转动,夹紧部162向一侧转动,支撑块95两侧的夹紧部162如同一个夹子,夹子的夹口打开大于滑轨的宽度,则标定牌9的滑块91滑入滑轨内,此时放开按压部163,则转轴161上的扭簧164会给予转轴161一个复位力,夹子的夹口变小,夹紧部162的一端就紧紧的抵压在滑轨的一侧面上,其中夹紧部162抵压在滑轨上的一端设有增大摩擦力的面,也可以使滑轨两侧面上设有夹槽,夹紧部162可以夹在夹槽内,其目的是为了固定标定牌9,避免标定牌9移位。
如图6所示,卡槽5的深度小于横向滑轨3的高度(当横向滑轨3位于卡槽5内时,横向滑轨3的上表面是高于侧向滑轨4的上表面),固定罩12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抵压横向滑轨3的压槽14,横向滑轨3高于侧向滑轨4上表面的部分位于压槽14内,这样固定罩12固定的效果更好;压槽14内设有用于抵压横向滑轨3的橡胶层15,橡胶层15的作用是缓冲的作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组和标定牌组,所述滑轨组可移动地绕设在智能车辆四周构成一个方形的标定框架(1),所述滑轨组上设有用于检测标定框架(1)上各个点与智能车辆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器(2),所述滑轨组上还设有用于采集标定框架(1)与智能车辆相对位置图像的视觉检测器,所述标定牌组滑动设置在滑轨组上,所述标定牌组用于智能车辆上环视视觉检测器(10)的内外参数标定,所述标定牌组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标定牌组在滑轨组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包括两根横向滑轨(3)和两根侧向滑轨(4),两根所述侧向滑轨(4)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卡槽(5),两根所述横向滑轨(3)分别位于两根侧向滑轨(4)同侧的卡槽(5)内,且任意一根所述横向滑轨(3)与两根侧向滑轨(4)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轨(3)包括第一横向部(31)和第二横向部(32),所述第一横向部(31)底部设有第一伸缩槽,所述第一伸缩槽内设有横向伸缩部(33),所述横向伸缩部(33)一端与第二横向部(32)连接,所述横向滑轨(3)上设有用于驱动横向伸缩部(33)在第一伸缩槽内移动的第一动力源(34),所述侧向滑轨(4)包括第一侧向部(41)和第二侧向部(42),所述第一侧向部(41)底部设有第二伸缩槽,所述第二伸缩槽内设有侧向伸缩部(43),所述侧向伸缩部(43)一端与第二侧向部(42)连接,所述侧向滑轨(4)上设有用于驱动侧向伸缩部(43)在第二伸缩槽内移动的第二动力源(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部(31)的底部和第二横向部(32)的底部均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侧向部(41)的底部和第二侧向部(42)的底部均设有第二支撑件和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包括驱动部(6)和支撑部(7),所述驱动部(6)用于驱动支撑部(7)支撑对应滑轨,所述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均包括可自转角度的滚轮(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件上的滚轮(8)高度大于第二滚动件上的滚轮(8)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牌组包括分别滑动连接在横向滑轨(3)和侧向滑轨(4)上的多个标定牌(9),所述标定牌(9)包括滑块(91)、支撑块(95)、转台(92)、升降柱(93)以及标定图板(94),所述滑块(91)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轨内,所述支撑块(95)位于滑块(91)上,所述转台(92)位于支撑块(95)上,所述支撑块(95)上设有驱动转台(92)转动的第三动力源,所述升降柱(93)垂直设置在转台(92)上,所述转台(92)上设有驱动升降柱(93)伸缩的第四动力源,所述标定图板(94)垂直设置在升降柱(93)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限位夹(16),两组所述限位夹(16)相对设置在支撑块(95)的两侧面上,所述限位夹(16)包括转轴(161)、夹紧部(162)以及按压部(163),所述夹紧部(162)一端与转轴(16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支撑块(95)下方且朝向支撑块(95)一侧面弯曲,所述按压部(163)一端与转轴(16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且背向支撑块(95)一侧面弯曲,所述转轴(161)上还设有扭簧(164),当所述标定牌(9)位于滑轨内时,所述扭簧(164)提供转轴(161)一个复位力以使所述夹紧部(162)抵压在滑轨一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的两侧分别设有锁紧螺孔(11),所述横向滑轨(3)与侧向滑轨(4)的连接处还设有固定罩(12),所述固定罩(12)上设有与锁紧螺孔(11)配合的通孔(13),所述固定罩(12)通过螺栓将横向滑轨(3)锁紧在卡槽(5)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的深度小于横向滑轨(3)的高度,所述固定罩(12)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抵压横向滑轨(3)的压槽(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槽(14)内设有用于抵压横向滑轨(3)的橡胶层(15)。
CN202121629912.7U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标定装置 Active CN215867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9912.7U CN215867951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标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9912.7U CN215867951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标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7951U true CN215867951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29912.7U Active CN215867951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标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7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1860B2 (en) Mobile vehicular alignment for sensor calibration
CN109975313B (zh) 一种车轮自动检测装置
CN102150009B (zh) 用于对汽车进行光学的车轴校调的方法和设备
CA2656096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rientation of an object such as vehicle wheel alignment
CN109974745B (zh) 车载相机综合标定检测台
US11835646B2 (en) Target alignment for vehicle sensor calibration
CN203011704U (zh) 3d全自动四轮定位仪
CN208239091U (zh) 一种用于hud光学检测的五轴光学平台
CN215867951U (zh) 一种标定装置
KR20210110858A (ko) 차량 센서 보정을 위한 로봇 타겟 정렬
CN214412914U (zh) 一种摄像头仿真测试标定设备
CN111502364B (zh) 一种自动举升车辆的装置及方法
CN218865752U (zh) 一种视觉检测平台
JP2009222582A (ja) シャシーダイナモメータ
CN113538597A (zh) 一种标定摄像头参数系统
CN107775620B (zh) 一种弹簧毛坯端部标记检测设备及标记检测方法
CN216593165U (zh) 一种光学玻璃校准用的检验装置
CN216632080U (zh) 一种柜员机金属面板折弯辅助按压检测装置
CN210154531U (zh) 一种新型非接触式车身高度测量系统
CN210587670U (zh) 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头部定位检测机构
CN208621012U (zh) 刮刀检测设备之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装置
CN113375707A (zh) 一种驾驶辅助的柔性标定设备及其方法
CN220853497U (zh) 一种检测汽车转向柱的简易检具
CN218847972U (zh) 双相机柔性检测设备
CN219161259U (zh) 标定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