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7453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7453U
CN215867453U CN202121703517.9U CN202121703517U CN215867453U CN 215867453 U CN215867453 U CN 215867453U CN 202121703517 U CN202121703517 U CN 202121703517U CN 215867453 U CN215867453 U CN 215867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evice
light source
back plat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035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首臣
李波涛
胡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035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7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7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7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源和立体反射片;立体反射片位于灯板背离背板一侧,包括多个向背板一侧凹陷形成的反射腔;反射腔与光源一一对应,将单个光源设置在反射腔内,这样光源的出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以使每个光源出射光线限制到反射腔的边缘,那么在进行区域调光时,每个区域的出射光不会泄漏到相邻区域内,从而提高区域调光的对比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及无辐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数字摄录像机、移动电话、计算机屏幕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但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所提供的光源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
目前常用的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在背光模组中,通常设置反射片将被背光模组中的元件反射回背板一侧的光线,重新向出光一侧反射,来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但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存在混光空间,当做区域调光产品时,其区域边界会出现光线泄漏,造成显示装置对比度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源和立体反射片;立体反射片位于灯板背离背板一侧,包括多个向背板一侧凹陷形成的反射腔;反射腔与光源一一对应,将单个光源设置在反射腔内,这样光源的出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以使每个光源出射光线限制到反射腔的边缘,那么在进行区域调光时,每个区域的出射光不会泄漏到相邻区域内,从而提高区域调光的对比度。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反射腔包括底面和侧壁,底面和侧壁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性质;底面位于靠近背板的一侧,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灯板一侧的光线,可以被底面向出光一侧反射,提高了光源的利用效率;侧壁与底面的四周连接,光源出射的光线在入射到侧壁时,经侧壁反射之后最终由反射腔的开口向外出射。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侧壁靠近底面的一侧的厚度大于远离底面一侧的厚度,由此可以保证各反射腔沿背离背板方向的口径呈逐渐增大趋势。由于光源出射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反射腔沿背离背板方向的开口的宽度逐渐增大可以保证光源出射的光线顺利出射。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结构,微结构具有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的作用。因此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灯板一侧的光线,入射到底面的微结构上之后,被微结构反射,而微结构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扩大反射光线的角度,使被微结构反射的光线向着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传播,由此均衡了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和光源的正上方的亮暗差,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紧密排列,可以使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灯板一侧的光线,在入射到底面上时,均可以被微结构散射。从而可以使反射回灯板一侧的光线更多的被微结构反射至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最大程度地均衡了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和光源的正上方的亮暗差,进一步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为向背离背板一侧的凸起结构,呈半球状,由此入射到微结构表面上的光线,反射角度随机,使被反射的光线向各位置出射的强度更加均匀,均衡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和光源的正上方的亮暗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改变光线效果,经数次光学模拟得到:凸起结构的高度的尺寸范围为30μm-100μm,凸起结构的宽度的尺寸范围为100μm-300μm,相邻两个凸起结构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尺寸范围为100μm-300μm。包括凸起结构的立体反射片同样可以采用吸塑工艺一次成型,将凸起结构的高度、宽度和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上述尺寸范围内,既便于立体反射片的制作,又可以保证立体反射片对光线的散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正六边形,由此可以保证各凸起结构可以无缝拼接,保证微结构的光学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底面的形状为方形,此时可以保证放置在底面中心处的光源出射的光线,入射到该光源对应的扩散板区域的各对边的亮度相等,使单个光源对应区域的亮度更均匀,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立体反射片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反射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线路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线路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反射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腔的俯视图。
其中,100-背光模组、200-显示面板、11-背板、12-灯板、13-扩散板、14-光学膜片、15-立体反射片、121-电路板、122-光源、150-反射腔、1501-底面、1502-侧壁、1211-基板、1212-线路层、M-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实现亮度显示。
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的电场效应,以控制背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从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
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的形状与尺寸通常与背光模组相匹配,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矩形,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侧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显示面板200为透射型显示面板,能够对光的透射率进行调制,但本身并不发光。显示面板200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都可以独立的控制背光模组100入射到该像素单元的光线透过率和色彩,以使全部像素单元透过的光线构成显示的图像。
背光模组100通常位于显示装置的底部,其形状与尺寸与显示装置的形状与尺寸相适应。当应用于电视或移动终端等领域时,背光模组通常采用矩形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用于在整个出光面内均匀的发出光线,为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线,以使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影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参照图2,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灯板12、扩散板13、光学膜片14和立体反射片15。
背板11位于背光模组的底部,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背板11通常情况下为一矩形结构,当应用于异形显示装置时,其形状适应于显示装置的形状。背板11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侧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背板11的材质采用铝、铁、铝合金或铁合金等。背板11用于支撑灯板12,以及支撑固定扩散板13和光学膜片14等部件的边缘位置,背板11还对灯板12起到散热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灯板12位于背板11之上。通常情况下,灯板12整体可呈方形或矩形,当应用于异形显示装置时,其形状与尺寸大小适应于显示装置的形状和尺寸大小。
根据显示装置的尺寸可以设置多个灯板12,灯板12之间通过拼接方式共同提供背光。为了避免灯板12拼接带来的光学问题,相邻灯板12之间的拼缝尽量做到较小,甚至实现无缝拼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灯板12包括:电路板121和光源122。
电路板121包括基板1211和线路层1212,基板1211位于背板11之上,基板1211的形状与灯板12的整体形状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基板1211为板状,整体呈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板1211采用的材料可以为热导系数较高的玻璃,采用热导系数较高的玻璃制作基板1211,可以使显示装置在显示时发出的热量很快地散发出去,避免了温度过高引起的降低发光效率的问题,另外,玻璃基板表面光滑平整,有利于后期的加工制作。或者,基板1211可以采用FR4或PET等材料进行制作,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层1212经导电材料电镀沉积在基板1211上,根据需要刻蚀线路形成,导电材料可以采用铜,在此不做限定。导电材料会刻蚀出断口,断口的两侧分别连接光源122的正极和负极。
当线路层1212采用上述刻蚀工艺制作而成时,基板1211和线路层1212可以构成电路板,该电路板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或者,当线路层1212采用薄膜工艺制作而成时,基板1211和线路层1212也可以构成阵列基板,在此不做限定。
光源122位于线路层1212之上,线路层1212制作完成后会在其表面形成用于焊接光源122的焊盘,光源122焊接于该焊盘上,从而通过控制线路层1212的驱动信号驱动光源122发光。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源12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及位于发光芯片出光侧的透镜,透镜对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具有折射或反射的作用,可以扩大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从而可以扩大各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少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其中,发光芯片为LED芯片,透镜可以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玻璃等高透光性的材料进行制作,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22可以采用微型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不同于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其具体指的是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其尺寸远小于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为Mini LED。由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很小,因此有利于将背光模组的动态发光控制到更小的分区,有利于提高画面的对比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采用多种尺寸,例如微型发光二极管尺寸小于500μm。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相应尺寸的制作,在此不做限定。
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采用POB和COB两种方式进行封装,采用POB封装方式对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封装时,会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外侧设置封装支架,封装支架用于封装保护微型发光二极管,阻隔异物进入到微型发光二极管内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POB封装方式对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封装时,其下表面会同时形成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电极对应电连接,待封装后再将封装好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贴片到线路层1212的对应位置上。POB封装方式工艺成熟,适应性好。单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和封装支架构成一个光源122。
在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中,如果光源采用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采用COB封装方式对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封装,则先将微型发光二极管焊接到线路层1212对应的焊盘上,再在微型发光二极管表面采用点胶的方式对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封装,微型发光二极管表面的封装胶可以采用透明胶体材料,如透过性较佳的硅胶、改性硅胶或环氧树脂等。COB封装具有较高的效率且成本较低。
灯板12可以只包括一种颜色的光源122,也可以包括多种颜色的光源122,在此不做限定。
扩散板13位于灯板12的出光侧,扩散板13与灯板12之间存在一定的混光距离,扩散板13在背板11的正投影覆盖灯板12在背板11上的正投影,即扩散板13位于整个背板11的正上方。通常情况下扩散板13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形。
扩散板13的作用是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使经过扩散板13的光线更加均匀。扩散板13中设置有散射粒子材料,光线入射到散射粒子材料会不断发生折射与反射,从而达到将光线打散的效果,具有匀光的作用。
扩散板13具有较高的雾度,均匀效果更加,通常可以采用挤出工艺加工,扩散板13所用材质一般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系材料PS、聚丙烯PP中的至少一种。
扩散板13中还可以设置量子点材料,形成量子点扩散板,当光源122发出的为蓝色光时,量子点材料中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红色光,绿色量子点材料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绿色光,受激发射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透射的蓝色光混合成白光出射。
当采用量子点扩散板时,在制作背光模组的后续过程中,不再设置量子点膜,既降低了成本,又使显示装置更轻薄。
光学膜片14位于扩散板13背离灯板12的一侧,光学膜片14整层设置,其形状与扩散板13的形状相同,通常情况下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形。
光学膜片14的设置可以使背光模组适应多种多样的实际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源122可以只发出蓝色光。此时,光学膜片14包括量子点层或荧光层等色彩转换层。
量子点层中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红色光,绿色量子点材料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绿色光,受激发射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透射的蓝色光混合成白光出射。
荧光层中包括受激发射红色光和受激发射绿色光的荧光材料,受激发射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透射的蓝色光混合成白光出射。
除此之外,光学膜片14还可以包括棱镜片,棱镜片可以改变光线的出射角度,从而改变显示装置的可观看角度。
光学膜片14还可以包括反射式偏光片,反射式偏光片作为一种增亮片,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同时使出射光线具有偏振的性质,省略液晶显示面板下偏光片的使用。
光学膜片14不仅可以达到相应的功能,还具有雾化和遮盖效果。
目前在背光模组中,通常会在灯板12靠近光源122的一侧设置平面反射片将被背光模组中的元件反射回背板一侧的光线,重新向出光一侧反射,来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但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存在混光空间,当做区域调光产品时,其区域边界会出现光线泄漏,造成显示装置对比度低等问题。
有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限制光源122出射光线的边界,将反射片做成立体形状,这样光源122出射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15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更加适用于区域调光,避免了区域边界出现光线泄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反射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参照图2和图3,立体反射片15位于灯板12背离背板11的一侧,立体反射片15包括多个向背板11一侧凹陷形成的反射腔150,反射腔150与光源122一一对应,将单个光源122设置在反射腔150内,这样光源122的出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15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以使每个光源122出射光线限制到反射腔150的边缘,那么在进行区域调光时,每个区域的出射光不会泄漏到相邻区域内,从而提高区域调光的对比度。
另外,反射腔150和光源122一一对应,还可以将区域调光的范围缩小到由单个光源122的出光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反射腔150深度与不同显示装置的需求相适应,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反射片15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采用吸塑工艺一次成型,反射片15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可吸塑性质的反光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腔150包括:底面1501和侧壁1502。
底面1501位于靠近背板11的一侧,与背板11相互平行,底面1501包括用于暴露光源122的开口,保证光源122可以顺利的经过反射腔150向出光一侧出射光线。
底面1501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性质,由此被扩散板13和光学膜片14反射回灯板12一侧的光线,可以被底面1501向出光一侧反射,提高了光源122的利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底面1501的形状为方形,此时可以保证放置在底面1501中心处的光源122出射的光线,入射到该光源122对应的扩散板13区域的各对边的亮度相等,使单个光源122对应区域的亮度更均匀,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底面1501的形状也可以根据不同显示装置的需求设置成不同形状,例如矩形或正六边形,在此不做限定。
侧壁1502与底面1501的四周连接,侧壁1502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性质,光源122出射的光线在入射到侧壁1502时,经侧壁1502反射之后最终由反射腔150的开口向外出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侧壁1502靠近底面1501的一侧的厚度大于远离底面一侧的厚度,由此可以保证各反射腔150沿背离背板11方向的口径呈逐渐增大趋势。因为光源122出射的光线是发散的,反射腔150沿背离背板11方向的开口的宽度逐渐增大可以保证光源出射的光线顺利出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腔150呈对称结构,使得在该反射腔150区域范围内反射出的出射光的光强也相互对称,由此,当多个反射腔150共同组成调光区域时,该区域下的出射光的光强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多个由侧壁1502连接底面1501形成的多个反射腔150共同组成立体反射片13,结构简单,采用吸塑工艺可以一次成型。光源122的出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13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以使每个光源122出射光线限制到反射腔150的边缘,那么在进行区域调光时,每个区域的出射光不会泄漏到相邻区域内,从而提高区域调光的对比度。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线路程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线路程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反射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参照图4,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源122的出射光线会限制到反射腔150的边缘,有效防了止出射光泄漏到相邻区域,提高了区域调光的对比度。但各反射腔150的侧壁1502的连接处(图中E区域)光线较少,主观表现较暗,而光源122的正上方(图中F区域)光线较强,主观表现较亮,整体存在亮暗不均匀的现象。
有鉴于此,参照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面1501上设置有多个微结构M,微结构M具有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的作用。因此被扩散板13和光学膜片14反射回灯板12一侧的光线,入射到底面1501的微结构M上之后,被微结构M反射,而微结构M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扩大反射光线的角度,使被微结构M反射的光线向着各反射腔150的侧壁1502的连接处传播,由此均衡了各反射腔150的侧壁1502的连接处和光源122的正上方的亮暗差,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微结构M紧密排列,可以使被扩散板13和光学膜片14反射回灯板12一侧的光线,在入射到底面1501上时,均可以被微结构M散射。从而可以使反射回灯板12一侧的光线更多的被微结构M反射至各反射腔150的侧壁1502的连接处,最大程度地均衡了各反射腔150的侧壁1502的连接处和光源122的正上方的亮暗差,进一步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结构M为向背离背板11一侧的凸起结构,呈半球状,由此入射到微结构M表面上的光线,反射角度随机,使被反射的光线向各位置出射的强度更加均匀,均衡各反射腔150的侧壁1502的连接处和光源122的正上方的亮暗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腔的俯视图。
参照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为了达到更好的改变光线效果,经数次光学模拟得到:凸起结构的高度H的尺寸范围为30μm-100μm,凸起结构的宽度D的尺寸范围为100μm-300μm,相邻两个凸起结构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P的尺寸范围为100μm-300μm。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包括凸起结构的立体反射片15同样可以采用吸塑工艺一次成型,将凸起结构的高度、宽度和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上述尺寸范围内,既便于立体反射片15的制作,又可以保证立体反射片15对光线的散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在背板11上的正投影为正六边形,由此可以保证各凸起结构可以无缝拼接,保证微结构M的光学效果。凸起结构在背板11上的正投影还可以根据不同显示装置的需求,设置为方形或矩形,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构思,立体反射片位于灯板背离背板一侧,立体反射片包括多个向背板一侧凹陷形成的反射腔,反射腔与光源一一对应,将单个光源设置在反射腔内,这样光源的出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以使每个光源出射光线限制到反射腔的边缘,那么在进行区域调光时,每个区域的出射光不会泄漏到相邻区域内,从而提高区域调光的对比度。
根据第二实用新型构思,反射腔包括底面和侧壁,底面和侧壁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性质;底面位于靠近背板的一侧,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灯板一侧的光线,可以被底面向出光一侧反射,提高了光源的利用效率;侧壁与底面的四周连接,光源出射的光线在入射到侧壁时,经侧壁反射之后最终由反射腔的开口向外出射。
根据第三实用新型构思,底面的形状为方形,此时可以保证放置在底面中心处的光源出射的光线,入射到该光源对应的扩散板区域的各对边的亮度相等,使单个光源对应区域的亮度更均匀,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根据第四实用新型构思,侧壁靠近底面的一侧的厚度大于远离底面一侧的厚度,由此可以保证各反射腔沿背离背板方向的口径呈逐渐增大趋势。由于光源出射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反射腔沿背离背板方向的开口的宽度逐渐增大可以保证光源出射的光线顺利出射。
根据第五实用新型构思,反射腔呈对称结构,使得在该反射腔区域范围内反射出的出射光的光强也相互对称,由此,当多个反射腔共同组成调光区域时,该区域下的出射光的光强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根据第六实用新型构思,多个由侧壁连接底面形成的多个反射腔共同组成立体反射片,结构简单,采用吸塑工艺可以一次成型。光源的出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以使每个光源出射光线限制到反射腔的边缘,那么在进行区域调光时,每个区域的出射光不会泄漏到相邻区域内,从而提高区域调光的对比度。
根据第七实用新型构思,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结构,微结构具有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的作用。因此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灯板一侧的光线,入射到底面的微结构上之后,被微结构反射,而微结构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扩大反射光线的角度,使被微结构反射的光线向着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传播,由此均衡了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和光源的正上方的亮暗差,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根据第八实用新型构思,微结构紧密排列,可以使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灯板一侧的光线,在入射到底面上时,均可以被微结构散射。从而可以使反射回灯板一侧的光线更多的被微结构反射至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最大程度地均衡了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和光源的正上方的亮暗差,进一步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根据第九实用新型构思,微结构为向背离背板一侧的凸起结构,呈半球状,由此入射到微结构表面上的光线,反射角度随机,使被反射的光线向各位置出射的强度更加均匀,均衡各反射腔的侧壁的连接处和光源的正上方的亮暗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根据第十实用新型构思,为了达到更好的改变光线效果,经数次光学模拟得到:凸起结构的高度的尺寸范围为30μm-100μm,凸起结构的宽度的尺寸范围为100μm-300μm,相邻两个凸起结构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尺寸范围为100μm-300μm。包括凸起结构的立体反射片同样可以采用吸塑工艺一次成型,将凸起结构的高度、宽度和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上述尺寸范围内,既便于立体反射片的制作,又可以保证立体反射片对光线的散射效果。
根据第十一实用新型构思,凸起结构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为正六边形,由此可以保证各凸起结构可以无缝拼接,保证微结构的光学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
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用于提供背光;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
光源,位于所述背板的一侧;
立体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立体反射片包括多个向背板一侧凹陷形成的反射腔;所述反射腔与所述光源一一对应,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反射腔内;
所述反射腔包括:底面,位于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与所述背板相互平行;所述底面包括用于暴露所述光源的开口;侧壁,与所述底面的四周连接;
所述底面设置有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用于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的厚度大于远离所述底面一侧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微结构紧密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向背离所述背板一侧的凸起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为30μm-100μm,所述凸起结构的宽度为100μm-300μm,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100μm-300μ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为正六边形。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为矩形或方形。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反射片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
CN202121703517.9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867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3517.9U CN215867453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3517.9U CN215867453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7453U true CN215867453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1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03517.9U Active CN215867453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745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092A (zh) * 2022-03-10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79526A (zh) * 2022-04-14 2022-07-2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35A (zh) * 2022-06-02 2022-08-30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背光显示屏
WO2023178741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092A (zh) * 2022-03-10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566092B (zh) * 2022-03-10 2024-03-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178741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4779526A (zh) * 2022-04-14 2022-07-2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35A (zh) * 2022-06-02 2022-08-30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背光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6745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051787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21197937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409803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77826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339914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7782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6663471B2 (ja) 異形液晶発光装置
CN21541620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0934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178649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88228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19041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56822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157761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12013355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567897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08956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475123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06430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42842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06334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40755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98739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2138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