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4054U -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4054U
CN215864054U CN202122033342.1U CN202122033342U CN215864054U CN 215864054 U CN215864054 U CN 215864054U CN 202122033342 U CN202122033342 U CN 202122033342U CN 215864054 U CN215864054 U CN 215864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ast stove
hot blast
pip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33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佳民
王兴凯
卢海麟
李龙伟
陈秋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Jinz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Jinz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Jinz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Jinz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33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4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4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4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属于热风干燥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高温空气在使用后直接排放,热量损失并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系统包括第一燃烧器、热风炉、换热器和干燥系统;换热器套设在热风炉上,第一燃烧器设置在热风炉的进气管内;换热器的出气管与干燥系统进气管连接,干燥系统的出气管与热风炉的进气管连通。本申请通过将使用后的高温空气作为热风炉的助燃气体使用,降低空气吸收的第一燃烧器产生的热量,提高热风炉的加热效率并节约生产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风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菌丝蛋白的生产工艺中,会使用到热风炉为菌丝蛋白提供干燥所需的高温空气,然而高温空气在使用后直接排放,造成了一定的热量损失,进而也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温空气在使用后直接排放,热量损失并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燃烧器、热风炉、换热器和干燥系统;
所述换热器套设在所述热风炉上,所述第一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炉的进气管内;
所述换热器的出气管与所述干燥系统进气管连接,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气管与热风炉的进气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的进气管连接有第一送风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除尘装置,所述第一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气管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除尘装置,所述第二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气管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分支风管,所述分支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气管连通,所述分支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燃烧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燃烧器连接有燃气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气管套设在所述热风炉的进气管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炉的出气管连接有烟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炉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引风机。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利用干燥系统排出的高温空气,将这部分高温空气通入热风炉的进气管,燃料燃烧时,高温空气吸收的热量相较于室温空气将大幅降低,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将更多地被换热器转换,减少热量的损耗,进而还具有节约能源的作用;同时,燃料燃烧的热量也能更快地传递至换热器,提升了热风炉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燃烧器,2-热风炉,3-第一送风机,4-第二引风机,5-干燥系统,6-第一引风机,7-第二燃烧器,8-锅炉,9-第三引风机,10-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应用在菌体蛋白干燥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系统包括第一燃烧器1、热风炉2、换热器和干燥系统5,其中干燥系统5用于对菌体蛋白提供干燥场所。
换热器套设在热风炉2上,第一燃烧器1设置在热风炉2的进气管内;换热器的进气管用于向换热器内输入空气,换热器的出气管与干燥系统5进气管连接,干燥系统5的出气管与热风炉2的进气管连通。第一燃烧器1加热热风炉2,热风炉2内的热量经过换热器传递给流经换热器的空气,被加热后的空气进入干燥系统5内对菌体蛋白进行干燥,并最终由干燥系统5的出气管进入到热风炉2的进气管作为第一燃烧器1燃烧时的辅助气体使用。
第一燃烧器1燃烧产生的烟气则通过热风炉2的出气管排出,第一燃烧器1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会被室温下的空气吸收,并最终由热风炉2的出气管排出,即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需要对室温下的空气进行加热,这势必造成了能量的损耗,进而降低加热风炉2的加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燃料损耗。而本实施例中,由干燥系统5排出的空气已经具有较高的热量,且空气中的氧气未被损耗,由此将这部分高温空气通入热风炉2的进气管,那么燃料燃烧时,空气吸收的热量将大幅降低,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将更多地被换热器转换,减少热量的损耗,进而还具有节约能源的作用;同时,燃料燃烧的热量也能更快地传递至换热器,提升了热风炉2的效率。
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换热器的进气管连接有第一送风机3,用于持续向换热器内通入空气,而为了降低换热器和各管道的维护率,系统还包括第一除尘装置,第一除尘装置设置在换热器的进气管上,对空气进行除尘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除尘装置,第二除尘装置设置在干燥系统5的出气管上,第二除尘装置用于对干燥过菌体蛋白的高温空气进行过滤,避免高温空气中夹带菌体蛋白被送入热风炉2内燃烧。第一除尘装置和第二除尘装置均可采用多种现有的能够实现降低空气中固形物含量的装置。
进一步的,干燥系统5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6,第一引风机6可设置在第二除尘装置的出气管处,以提升空气流通的动力。
当干燥系统5所使用的空气量较大时,系统还可包括分支风管,分支风管的一端与干燥系统5的出气管连通,分支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燃烧装置,第二燃烧装置可包括第二燃烧器7,高温空气还可作为其他需要燃烧产生能的装置的助燃气体使用,以进一步提高高温空气的利用率,提升其他装置的加热效率,进一步降低热量损耗,如菌体蛋白在生产中需要使用到水蒸气,此时高温空气应用到锅炉8的加热过程中,能降低菌体蛋白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第一燃烧器1连接有燃气管,燃气管套设在热风炉2的进气管内,燃气管向第一燃烧器1输送燃料,燃料可为天然气或者煤气。
热风炉2的出气管连接有烟囱10,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由烟囱10排出,烟囱10占地面积小且能避免高温烟气对厂区造成安全隐患,烟囱10可集成烟气处理装置,以降低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第二燃烧装置的出气管与烟囱10连接,第二燃烧装置的出气管上还可安装有第三引风机9,第三引风机9将第二燃烧装置产生的烟气排入烟囱10中。
热风炉2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引风机4,通过第二引风机4将热风炉2产生的烟气引入到烟囱10中。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燃烧器、热风炉、换热器和干燥系统;
所述换热器套设在所述热风炉上,所述第一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炉的进气管内;
所述换热器的出气管与所述干燥系统进气管连接,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气管与热风炉的进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管连接有第一送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除尘装置,所述第一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气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除尘装置,所述第二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气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分支风管,所述分支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干燥系统的出气管连通,所述分支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燃烧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器连接有燃气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套设在所述热风炉的进气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的出气管连接有烟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的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引风机。
CN202122033342.1U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Active CN215864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3342.1U CN215864054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3342.1U CN215864054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4054U true CN215864054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4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3342.1U Active CN215864054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4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91972U (zh)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6621809A (zh) 一种活性焦干法脱硫装置再生塔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1836943U (zh) 能回收热能的燃气灶炉膛
CN215864054U (zh)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3857479U (zh) 尾气余热发电锅炉上的进风装置
CN200996720Y (zh) 多温区高效常压加热炉
CN205002373U (zh) 一种生物燃料热风炉
CN205002357U (zh) 一种带有预热水箱的热水锅炉
CN204574488U (zh) 一种三回程折叠式布置的冷凝式热水锅炉
CN207599673U (zh) 生物质气体燃料蒸汽锅炉
CN207379346U (zh) 烟气余热回收器
CN207046878U (zh) 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中热风炉烟气综合利用装置
CN207335489U (zh) 一种预热型热水锅炉
CN207762932U (zh) 一种环保型漆包线用废气催化处理装置
CN207455895U (zh) 一种水加热节能型锅炉
CN206176727U (zh) 一种带有冷空气预热的间接式热风炉
CN205690439U (zh) 一种新型生物质暖风炉
CN110486935A (zh) 一种生物质能发电余热利用锅炉装置
CN204574463U (zh) 一种采暖炉
CN218442775U (zh) 一种燃气密集烤房专用换热器
CN218001550U (zh) 一种燃气锅炉水蒸气载热循环式烟气余热回收单元机组
CN203880927U (zh) 一种高效燃煤热风炉
CN201225757Y (zh) 多用途热风炉
CN207317257U (zh) 一种生物油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15002282U (zh) 一种热水器预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