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3361U - 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3361U
CN215863361U CN202121644034.6U CN202121644034U CN215863361U CN 215863361 U CN215863361 U CN 215863361U CN 202121644034 U CN202121644034 U CN 202121644034U CN 215863361 U CN215863361 U CN 215863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air
side wall
plate
incline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440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俊芳
陶永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6440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3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3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3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落煤管结构包括方形管体、板件以及第一进风管。方形管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垂直段和倾斜段,倾斜段相对于垂直段倾斜设置。倾斜段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垂直段安装于第一侧壁,板件设置在倾斜段内,并且板件与第二侧壁间隔设置,从而在板件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出风间隙,第一出风管与出风间隙连通,从而向出风间隙吹风。垂直段的内通道在第二侧壁上形成第一投影,出风间隙用于在第一投影处的第二侧壁表面形成气垫风,如此通过气垫风对物料冲击位置进行保护,同时保证落煤的顺畅性,防止出现堵煤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背景技术
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大部分企业都对锅炉进行了低氮升级改造,改造时为了增加煤粒与床料的混合度,通常将落煤口进行下移至沸中区域,此位置炉膛浓度较高炉内正压较大,极易造成落煤管反串现象的发生,对于锅炉正常运行和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大多数情况下,锅炉普遍采用圆形和方形落煤管两种形式进行安装。圆形落煤管由于没有死角,不易在落煤管内形成板结,使得煤粒在落煤管内更加顺畅。但由于圆形落煤管的结构原因,在布置密封风和输煤风时,无法将每个位置的风压保持均匀,使得圆形落煤管在运行过程中更易反串,给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方形落煤管由于其结构原因,每个位置的布风的风压较为均匀,反串控制较为容易,但由于其四角的角落位置由于煤粒潮湿等原因,极易在死者形成粘结,形成堵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落煤管结构,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方形落煤管出现了易堵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方形落煤管出现了易堵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落煤管结构,其包括方形管体,所述方形管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垂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相对所述垂直段倾斜设置,且所述倾斜段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垂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
设置在所述倾斜段内的板件,所述板件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板件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出风间隙;以及
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与所述出风间隙连通,以向所述出风间隙吹风;
其中,所述垂直段的内通道沿所述垂直段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第一投影,所述出风间隙用于在所述第一投影处的第二侧壁表面形成气垫风。
可选的,所述垂直段的内通道沿所述垂直段的中心轴线在所述板件所在平面形成第二投影,所述板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投影。
可选的,所述落煤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倾斜段的输煤风结构,所述输煤风结构位于所述板件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且所述输煤风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侧壁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设置的多层喷管,每层所述喷管均用于产生沿所述倾斜段延伸方向流动的输煤风,所述输煤风与所述气垫风的流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沿所述第二侧壁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多层所述喷管的喷口尺寸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输煤风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侧壁至所述第一侧壁依次设置的第一喷管、第二喷管和第三喷管,所述第一喷管、所述第二喷管以及所述第三喷管的内径均为R,所述第一喷管的喷口尺寸为
Figure BDA0003169736920000031
所述第二喷管的喷口尺寸为
Figure BDA0003169736920000032
所述第三喷管的喷口尺寸为
Figure BDA0003169736920000033
可选的,所述倾斜段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的,所述倾斜段的下端形成有落煤口,所述落煤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落煤口处的防磨底板。
可选的,所述防磨底板与所述落煤口之间形成有台阶部,所述落煤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阶部处的播煤风结构,所述播煤风结构用于在所述防磨底板的表面产生播煤风。
可选的,所述落煤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防磨底板两侧设置的防磨侧板,所述防磨侧板和所述防磨底板围成与所述落煤口连通的播煤通道,且防磨侧板与倾斜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所述循环流化床包括上述的落煤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落煤管结构包括方形管体、板件以及第一进风管。方形管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垂直段和倾斜段,倾斜段相对于垂直段倾斜设置,使用时,垂直段沿竖直方向设置,物料在重力作用下沿垂直段竖直下落进入倾斜段,并沿倾斜段倾斜向下进行输送。倾斜段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垂直段安装于第一侧壁,板件设置在倾斜段内,并且板件与第二侧壁间隔设置,从而在板件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出风间隙,第一出风管与出风间隙连通,从而向出风间隙吹风。垂直段的内通道在第二侧壁上形成第一投影,出风间隙用于在第一投影处的第二侧壁表面形成气垫风,如此通过气垫风对物料冲击位置进行保护,同时保证落煤的顺畅性,防止出现堵煤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其包括上述的落煤管结构。由于该循环流化床包括上述的落煤管结构,因此也具有能够保证落煤的顺畅性、防止出现堵煤现象、对物料冲击位置进行保护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落煤管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Ⅱ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Ⅲ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标:100-落煤管结构;110-方形管体;111-垂直段;112-倾斜段;113-上端;114-下端;115-第一侧壁;116-第二侧壁;121-板件;122-出风间隙;123-第一进风管;124-阀门;130-输煤风结构;131-第一喷管;132-第二喷管;133-第三喷管;134-第二进风管;135-风箱;140-密封风结构;151-防磨底板;152-防磨侧板;153-播煤风结构;154-第三进风管;155-连接板;200-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落煤管结构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Ⅱ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落煤管结构100,相应地,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图未示出)。
循环流化床包括落煤管结构100,同时还包括炉膛200,落煤管结构100与炉膛200连通,从而通过落煤管结构100将物料抛向炉膛200。
落煤管结构100包括方形管体110、板件121以及第一进风管123。方形管体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垂直段111和倾斜段112,倾斜段112相对于垂直段111倾斜设置,使用时,垂直段111沿竖直方向设置,物料在重力作用下沿垂直段111竖直下落进入倾斜段112,并沿倾斜段112倾斜向下进行输送。倾斜段1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6,垂直段111安装于第一侧壁115,板件121设置在倾斜段112内,并且板件121与第二侧壁116间隔设置,从而在板件121与第二侧壁116之间形成出风间隙122,第一出风管与出风间隙122连通,从而向出风间隙122吹风。垂直段111的内通道在第二侧壁116上形成第一投影,出风间隙122用于在第一投影处的第二侧壁116表面形成气垫风,如此通过气垫风对物料冲击位置进行保护,同时保证落煤的顺畅性,防止出现堵煤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物料为煤料。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落煤管结构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方形管体110为截面呈方形的管件,相应地,其包含的垂直段111和倾斜段112均为截面呈方形的管件。使用时,垂直段111沿竖直方向设置,倾斜段112位于垂直段111下侧,且垂直段111与倾斜段112的连接处位于倾斜段112的中上部,即倾斜段112具有位于垂直段111与倾斜段112的连接处上侧的上端113和位于垂直段111与倾斜段112的连接处下侧的下端114。可选地,倾斜段11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55°。
倾斜段1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6,垂直段111连接于第一侧壁115,即使用时,第一侧壁115位于第二侧壁116的上侧,板件121为与第二侧壁116间隔设置的方形板状件,从而在板件121和第二侧壁116之间形成出风间隙122,第一进风管123与出风间隙122连通,从而通过第一进风管123向出风间隙122吹风,从出风间隙122吹出的气流在第二侧壁116表面沿倾斜段112倾斜向下流动,从而在第二侧壁116表面形成气垫风。
垂直段111的内通道沿垂直段111的中心轴线在第二侧壁116上形成有第一投影,出风间隙122的出风口位于第一投影上侧,从而通过出风间隙122能够在第一投影处的第二侧壁116表面形成气垫风。
具体地,板件121设置在倾斜段112的上端113,出风间隙122的出风口即形成于板件121朝下的一端与第二侧壁116之间。出风间隙122形成的气垫风沿第二侧壁116倾斜向下流动,如此沿垂直段111垂直向下进入倾斜段112的煤料在气垫风的作用下快速沿倾斜段112倾斜向下输送,不仅能够避免煤料与第二侧壁116之间产生冲击,而且能够保证落煤的顺畅性,防止出现堵煤的现象。
第一进风管123取一次风冷风进行送风,其风管垂直于倾斜段112进行安装,如此从第一进风管123进入出风间隙122的风能够向四周进行扩散,从而在到达出风间隙122的出风口时能够均匀地将风送出,同时保持较高的风压。进一步地,第一进风管123上设置有阀门124,从而能够根据季节、天气以及煤的潮湿程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垂直段111的内通道沿垂直段111的中心轴线在板件121所在平面形成有第二投影,板件121靠近第二投影的端部于第二投影靠近板件121的一端的端部重合,即板件121的端部延伸至第二投影处,从而保证出风口尽可能的靠近第一投影,使得第一投影处的气垫风的风压得以保证。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落煤管结构100还包括设置在倾斜段112的输煤风结构130,输煤风结构130位于板件121靠近第一侧壁115的一侧,且输煤风结构130包括沿第二侧壁116至第一侧壁115的方向设置的多层喷管,每层喷管均用于延伸沿倾斜段112的延伸方向流动的输煤风,输煤风与气垫风的流向相同,从而通过输煤风和气垫风的共同作用驱使倾斜段112内的煤料快速沿倾斜段112倾斜向下输送,避免出现堵煤现象。
具体地,每层喷管均包含多个喷管,在本实施例中,每层喷管的数量为三个,每层喷管中的三个喷管均平行板件121表面分布,每个喷管的出风方向均为沿倾斜段112的延伸方向倾斜向下,从而通过喷管形成的输煤风的方向均为倾斜段112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输煤风结构130设置有三层喷管,沿第二侧壁116至第一侧壁115的方向三层喷管分别为第一层喷管、第二层喷管和第三层喷管,第一层喷管所包含的三个喷管即为第一喷管131,第二层喷管所包含的三个喷管即为第二喷管132,第三层喷管所包含的第三喷管133即为第三喷管133。
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一喷管131的喷口、第二喷管132的喷口以及第三喷管133的喷口的连线大致沿垂直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二侧壁116至第一侧壁115的方向,多层喷管的喷口尺寸逐渐减小,即第一喷管131的喷口尺寸大于第二喷管132的喷口尺寸,第二喷管132的喷口尺寸大于第三喷管133的喷口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喷口尺寸”即为对应喷管的喷口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喷管131、第二喷管132以及第三喷管133的内径均为R,第一喷管131的喷口尺寸为
Figure BDA0003169736920000091
第二喷管132的喷口尺寸的尺寸为
Figure BDA0003169736920000092
第三喷管133的喷口尺寸的尺寸为
Figure BDA0003169736920000093
即第一喷管131的喷口尺寸为第一喷管131的截面积的3/4,第二喷管132的喷口尺寸为第二喷管132的截面积的1/2,第三喷管133的喷口尺寸为第三喷管133的截面积的1/4。在本实施例中,R=50mm。
通过不同喷口尺寸的布置,将不同的煤种颗粒大小,在不同的位置就被输煤风吹入倾斜段112,使得细小煤料不易粘接在倾斜管中。而且通过设置输煤风,使得在煤料没有完全落至第一投影甚至第二投影处就在输煤风的作用下沿倾斜段112输送,从而减小了对方形管体110拐弯位置的冲击,增加了方形管体110内的充盈度,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输煤风结构130还包括设置在喷管末端的风箱135以及与风箱135连通的第二进风管134,第二进风管134取一次风冷风向风箱135吹风,然后从各个喷管喷出形成输煤风。同时第二进风管134上设置有阀门124,通过阀门124对输煤风风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倾斜段112为一体式结构,如此在倾斜段112处无连接点,有助于保证落煤的顺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控制反串的问题,在倾斜段112处设置有密封风结构140。具体地,密封风结构140相对地面的倾斜角为80°,如此将密封风结构140的喷嘴略微朝向于炉膛200,同时密封风结构140的喷嘴为加压式喷嘴,从而通过较小的风量在倾斜段112内对炉膛200的正压进行相互抵消,使其无法反串。可选地,密封风结构140取一次风冷风。
图3为图1中Ⅲ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段112的下端114端部形成有落煤口,落煤管结构100还包括设置在落煤口处的防磨底板151,且防磨底板151于落煤口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即防磨底板151的上端113高度低于落煤口处的倾斜段112的高度,防磨底板151与倾斜段112之间设置有垂直设置的连接板155,从而形成台阶部。通过在落煤口处设置防磨底板151,能够有效减小煤料从落煤口落入防磨底板151使对防磨底板151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地,落煤管结构100还包括设置在台阶部处的播煤风结构153,通过播煤风结构153能够在防磨底板151上方形成播煤风,从而在煤料落至防磨底板151之前将煤料吹离防磨底板151,从而对防磨底板151形成缓冲,如此播煤风在播煤的同时还能够起到气垫风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延长了防磨底板151的实用寿命。可选地,播煤风结构153包括第三进风管154,第三进风管154取一次风热风进行送风,播煤风结构153的风口即设置在连接板155处。
进一步地,防磨底板15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25°,播煤风与防磨底板151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煤料中存在粒径大于10mm的大颗粒,通过将防磨底板151与地面的夹角设置为25°,从而在落煤过程中,能够将大颗粒煤料抛向远处,使得煤料的抛洒更加均匀,而且防磨底板151角度的调整,使得床料在流化过程中对落煤口的影响也会更小。
进一步地,落煤管结构100还包括设置在防磨底板151两侧的防磨侧板152,防磨底板151与两个防磨侧板152形成与落煤口连通的播煤通道,煤料沿该播煤通道进入炉膛200。同时防磨侧板152上端113与倾斜段112连接,防磨侧板152上设置有加强筋,从而防止其变形。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落煤管结构100,落煤管结构100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煤料沿垂直段111垂直下落至倾斜段112内,同时进入倾斜段112的煤料在输煤风的作用下根据粒径在不同位置即沿倾斜段112进行输送,同时由于倾斜段112内设置有气垫风,因此通过气垫风能够对煤料冲击点进行保护,同时保证煤料顺畅地沿倾斜段112进行输送。煤料沿倾斜段112输送至落煤口后在播煤风的作用下均匀抛向炉膛20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落煤管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落煤管结构100,其通过在倾斜段112上端113设置板件121形成出风间隙122,从而在煤料的冲击位置处形成气垫风,以减轻煤料对第二侧壁116的冲击,延长倾斜段112的使用寿命,同时煤料在气垫风以及输煤风结构130产生的输煤风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快速进行输送,保证落煤的顺畅性,进而防止出现堵煤的现象。落煤口处采用防磨技术,能够有效减小煤料产生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使得煤料更加均匀地进入炉膛200。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其包括上述的落煤管结构100。由于该循环流化床包括上述的落煤管结构100,因此也具有落煤管结构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方形管体,所述方形管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垂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相对所述垂直段倾斜设置,且所述倾斜段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垂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
设置在所述倾斜段内的板件,所述板件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板件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出风间隙;以及
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与所述出风间隙连通,以向所述出风间隙吹风;
其中,所述垂直段的内通道沿所述垂直段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第一投影,所述出风间隙用于在所述第一投影处的第二侧壁表面形成气垫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段的内通道沿所述垂直段的中心轴线在所述板件所在平面形成第二投影,所述板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倾斜段的输煤风结构,所述输煤风结构位于所述板件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且所述输煤风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侧壁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设置的多层喷管,每层所述喷管均用于产生沿所述倾斜段延伸方向流动的输煤风,所述输煤风与所述气垫风的流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第二侧壁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多层所述喷管的喷口尺寸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煤风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侧壁至所述第一侧壁依次设置的第一喷管、第二喷管和第三喷管,所述第一喷管、所述第二喷管以及所述第三喷管的内径均为R,所述第一喷管的喷口尺寸为
Figure FDA0003169736910000021
所述第二喷管的喷口尺寸为
Figure FDA0003169736910000022
所述第三喷管的喷口尺寸为
Figure FDA00031697369100000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的下端形成有落煤口,所述落煤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落煤口处的防磨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底板与所述落煤口之间形成有台阶部,所述落煤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阶部处的播煤风结构,所述播煤风结构用于在所述防磨底板的表面产生播煤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防磨底板两侧设置的防磨侧板,所述防磨侧板和所述防磨底板围成与所述落煤口连通的播煤通道,且防磨侧板与倾斜段连接。
10.一种循环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落煤管结构。
CN202121644034.6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Active CN215863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4034.6U CN215863361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4034.6U CN215863361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3361U true CN215863361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0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44034.6U Active CN215863361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3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339C (zh) 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格栅结构和从流化床反应器中除去粗粒材料的方法
CN100513872C (zh) 一种自平衡的通流式返料器
CN102367103B (zh) 一种物料输送管
US9427750B2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distributing a fluid
CN215863361U (zh) 一种落煤管结构及循环流化床
CN102980178A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气膜防磨装置、方法及锅炉
KR20050002234A (ko) 유동층 반응기용 유동화 가스 공급용 노즐
CN203158827U (zh) 一种喷吹罐底部流化装置
CN201100635Y (zh) 一种自平衡的通流式返料器
CN209325417U (zh) 溜槽装置
CN203497777U (zh) 一种用于燃煤电厂的干灰装车装置
CN211902845U (zh) 落煤管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13833007U (zh) 一种具有均化防堵料装置的石灰石微粉料库
CN205652837U (zh) 一种液固气耦合体射流喷出装置
CN212901479U (zh) 一种风帽及其布风系统
CN208687716U (zh) 一种除尘器灰斗用飞灰流化均流装置
CN114432973A (zh) 管式气体分布器和气固流化反应器
CN207497684U (zh) 一种粉料输送装置
CN208603353U (zh) 一种物料的气力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CN108792626A (zh) 一种物料的气力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CN215162191U (zh) 一种生石灰消化器与生石灰消化系统
CN216367342U (zh) 一种方烟道用干法脱硫喷粉装置
CN115212714B (zh) 一种带烟道反应器的半干法脱硫系统及方法
CN110327843B (zh) 一种造粒盘、造粒机及造粒助剂制备系统
CN209663064U (zh) 一种气力输送用被动式物料分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