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2431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2431U
CN215862431U CN202121463650.1U CN202121463650U CN215862431U CN 215862431 U CN215862431 U CN 215862431U CN 202121463650 U CN202121463650 U CN 202121463650U CN 215862431 U CN215862431 U CN 215862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display
fixed block
mounting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36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金晗
刘继明
孙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36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2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2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2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显示器底部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二支架设有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安装部相连,第二固定块伸入于显示器内;第三固定块与第二安装部相连,第四固定块伸入于显示器内;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第二固定块与第二安装部相连,第一固定块伸入于显示器内;第四固定块与第一安装部相连,第三固定块伸入于显示器内。利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配合,使显示装置能够呈现两种不同的外观形态,丰富显示装置整体外观的多样性,以便于用户灵活使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安装方式一般采用壁挂式和底座放置式。对于用底座放置式的显示装置,底座的结构设计方案尤为重要,底座决定了显示装置的整体可靠性和外观的美观度。
底座根据其与显示装置的接口固定单元数量分为单腿底座和双腿底座,其中,双腿底座是单独的两个个体单位,其之间没有连接件,因此双腿底座在满足整机稳定性和可靠性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容易实现低成本。
在相关技术中,底座与显示装置之间由于固定接口形态的限制,往往仅能以一种外观形态进行固定,也就是说整机装配底座后的形态是唯一的,不可变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优化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以丰富显示装置整体外观的多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其底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支架,设于所述显示器下方,所述第一支架上凸设有呈夹角相连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并使所述第一支架能够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及第二支架,设于所述显示器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上凸设有呈夹角相连的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并使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且所述第二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显示器内;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且所述第四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显示器内;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且所述第一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显示器内;所述第四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且所述第三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显示器内。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底面形成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一固定面的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端部凹设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底面形成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二固定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端部凹设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定位槽;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面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面相连,所述第四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面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四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面相连,所述第三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形成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由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前侧面垂直向前凸出延伸;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形成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三固定块和所述第四固定块由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前侧面垂直向前凸出延伸;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部覆盖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背侧,所述第二装配部覆盖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背侧;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装配部覆盖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背侧,所述第一装配部覆盖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背侧。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呈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面相垂直;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第四固定块呈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面相垂直。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装配部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由所述第一装配部向所述显示器的下方延伸,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臂逐步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撑臂由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下端向所述显示器的前侧或后侧延伸;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由所述第二装配部向所述显示器的下方延伸,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臂逐步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撑臂由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下端向所述显示器的前侧或后侧延伸。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外壁上形成有两个支撑面,分别为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平行,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平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外壁上形成有两个支撑面,分别为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四固定块平行布置。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三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支撑面和所述第四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不同;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并作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支撑底面;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四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并作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支撑底面。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显示器包括本体、后壳、第一转接支架和第二转接支架;所述后壳盖合于本体背侧;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转接支架和第二转接支架设于所述本体的背侧,并位于所述后壳的前侧;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底端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并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底端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并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固定面。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并由所述第一固定面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端部向上凹设延伸,所述第一定位槽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并由所述第二固定面远离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端部向上凹设延伸,所述第二定位槽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一侧,并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一侧,并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可利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与显示器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配合,使显示装置能够呈现两种不同的外观形态,即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其中,利用第一支架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配合,在第一安装状态下,利用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安装部相连,第三固定块与第二安装部相连,对显示器进行支撑;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互换位置,并利用第二固定块与第二安装部相连,第四固定块与第一安装部相连,对显示器进行支撑;进而使显示装置能够呈现两种不同的外观形态,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组装后的形态可变,丰富了显示装置整体外观的多样性,以便于用户灵活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器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显示器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3是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去掉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正视图。
图12是图2中第二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正视图。
图13是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显示器;11、显示主体;12、后壳;121、第一安装孔;122、第二安装孔;101、显示屏;102、安装腔;103、第一安装部;104、第二安装部;13、第一转接支架;131、第一固定面;132、第一定位槽;14、第二转接支架;141、第二固定面;142、第二定位槽;2、第一支架; 21、第一装配部;211、第一固定块;212、第二固定块;22、第一连接臂; 23、第一支撑臂;231、第一支撑面;232、第二支撑面;3、第二支架;31、第二装配部;311、第三固定块;312、第四固定块;32、第二连接臂;33、第二支撑臂;331、第三支撑面;332、第四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安装方式一般采用壁挂式和底座放置式。对于用底座放置式的显示装置,底座的结构设计方案尤为重要,底座决定了显示装置的整体可靠性和外观的美观度。
底座根据其与显示装置的接口固定单元数量分为单腿底座和双腿底座,其中,双腿底座是单独的两个个体单位,其之间没有连接件,因此双腿底座在满足整机稳定性和可靠性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容易实现低成本。
在相关技术中,底座与显示装置之间由于固定接口形态的限制,往往仅能以一种外观形态进行固定,也就是说整机装配底座后的形态是唯一的,不可变的。
为便于表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显示装置的屏幕(即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器1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的正视图。图 2是图1中的显示器1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的正视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器1 和底座。显示器1作为独立的显示源,用于显示图像。底座设于显示器1的底部,用于对显示器1进行支撑,以使显示装置整体能够站立在指定的工作台面上。
图3是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5,显示器1包括显示主体11和后壳12。后壳12盖合在显示主体11的背侧,作为显示器1的背部外观面。
显示主体11可包括显示屏101、主板、电源板、声音组件及电子部件等。
其中,显示屏101位于显示主体11的前侧,作为显示器1的显示面。
主板设于显示屏101的背侧,主要用于对显示器1的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并对应输出相关操作指令。
电源板集成在主板上,主要用于向主板提供驱动电压或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保持主板上电路工作时输出电流稳定。
声音组件设于主板背侧,主要用于与显示屏101所显示的界面,配合发出对应的声音。
电子部件连接在主板背侧,主板具有大量的电子部件,主要对主板输出的操作指令传递至相应的操作端。
图6是图3中去掉后壳1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3中后壳12 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6至图9,后壳12与显示主体11的背部拼接合围后形成有安装腔102。显示主体11的背部还设有第一转接支架13和第二转接支架14。第一转接支架13和第二转接支架14呈左右间隔布置,并位于安装腔102内。第一转接支架13和第二转接支架14用于与底座进行连接,以使底座能够稳定地支撑显示器1。
第一转接支架13和第二转接支架14可采用螺钉固定在显示主体11的背部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接支架13和第二转接支架14 也可以一体成型在显示主体11的背部靠近其底部的位置。
后壳12覆盖在显示主体11的底面和部分背面。需要说明的是,后壳12 也可以仅覆盖在后壳12的背面。
请参阅图9,后壳12的底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第一转接支架13部分外露于第一安装孔121,以在第一安装孔121处形成第一安装部103。第二转接支架14部分外露于第二安装孔122,以在第二安装孔122处形成第二安装部104。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 104呈左右间隔布置,用于供底座进行对位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也可以凹设于显示主体11的底面上。此方案中,后壳12可以不覆盖显示主体11的底面。
请参阅图1至图8,底座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相互独立。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呈左右间隔布置,并分别安装于显示器1底部的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上,以分别与第一转接支架13和第二转接支架14相连,进而利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共同支撑显示器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均位于后壳12的背面和底面的连接处。即,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均贯穿后壳12 的部分底面和部分背面,以便于底座能够从显示器1的底部或显示器1的背部安装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提高安底座装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7和图8,并结合图3和图4,第一转接支架13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固定面131,第一固定面131外露于第一安装孔121。第二转接支架14 的底面形成有第二固定面141,第二固定面141外露于第二安装孔122。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二固定面141分别用于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进行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二固定面141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便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连接固定后,能够通过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二固定面 141稳定地支撑显示器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二固定面141上均设有螺孔,以便于通过螺钉将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锁紧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二固定面141上。
第一转接支架13的底面上凹设有第一定位槽132,第一定位槽132向上延伸,且第一定位槽132位于第一固定面131的远离第二转接支架14的一端。第二转接支架14的底面上凹设有第二定位槽142,第二定位槽142向上延伸,且第二定位槽142位于第二固定面141的远离第一转接支架13的一端。
第一定位槽132和第一固定面131均外露于第一安装孔121,进而形成第一安装部103。第二定位槽142和第二固定面141均外露于第二安装孔122,进而形成第二安装部104。
第一定位槽132和第二定位槽142分别用于对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 进行定位,当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二固定面141上时,第一支架2能够同时伸入并嵌合于第一定位槽132内,第二支架3能够同时伸入并嵌合于第二定位槽142内,进而使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槽132可以不设置在第一转接支架13上,而形成于第一转接支架13远离第二转接支架14的一侧。即该侧留有足够的空间间隙,并使第一定位槽132外露于第一安装孔121,以供第一支架2能够部分伸入布置,进而对第一支架2进行定位。同理,第二定位槽142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转接支架14上,而形成于第二转接支架14远离第一转接支架13 的一侧,即该留有足够的空间间隙,并使第二定位槽142外露于第二安装孔 122,进而可对第二支架3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接支架13和第二转接支架14可采用镜像对称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接支架13和第二转接支架14的结构形状也可以稍有差异。
图10是图1中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正视图。
请参阅图10至图12,并结合图5,第一支架2包括第一装配部21、第一连接臂22及第一支撑臂23。
第一装配部21用于与第一安装部103或第二安装部104对位装配连接。第一装配部21上凸设有呈夹角相连的第一固定块211和第二固定块212。
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固定块211呈水平布置,第一固定块211位于第一固定面131下方,并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上。第一固定块211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面131相对应的螺孔或通孔,以便于通过螺钉将第一固定块211 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上。第一固定块211用于支撑第一固定面131,进而通过第一转接支架13来支撑显示器1。同时,第二固定块212嵌合于第一定位槽132内,并伸入隐藏于显示器1内,以使第一装配部21能够精准、稳固地与第一转接支架13装配连接,实现第一支架2与显示器1的第一安装部 103的连接固定,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孔121在后壳12上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
当第一安装孔121开设于后壳12的底面上时(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架 2的第一装配部21能够由下至上插接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一定位槽 132内。
当第一安装孔121开设于后壳12的背面上时(图中未示出),第一装配部21能够由后至前插接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一定位槽132内。
当第一安装孔121开设于后壳12的背面与底面之间的衔接处时,如图5 所示,第一装配部21既能够由下至上插接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一定位槽132内,又能够由后至前插接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和第一定位槽132内,且第一装配部21能够覆盖第一安装孔121。
图12是图2中第二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正视图。图 13是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0至图15,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第二固定块212呈水平布置,第二固定块212位于第二固定面141下方,并固定在第二固定面141上。第二固定块212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面141相对应的螺孔或通孔,以便于通过螺钉将第二固定块212固定在第二固定面141上。第二固定块212用于支撑第二固定面141,进而通过第二转接支架14来支撑显示器1。同时,第一固定块211嵌合于第二定位槽142内,并伸入隐藏于显示器1内,以使第一装配部21能够精准、稳固地与第二转接支架14装配连接,实现第一支架2与显示器1的第二安装部104的连接固定,如图14所示。
请参阅图11和图12,并结合图5和图14,第一装配部21的前侧面为竖向平面,并与显示主体11的前侧面平行。第一固定块211与第二固定块212 由第一装配部21的前侧面向前垂直延伸,即第一固定块211与第二固定块 212均垂直于第一装配部21的前侧面。
第一固定块211与第二固定块212呈垂直相接。与之相匹配的是,第一定位槽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面131相垂直。因此,第一支架2由第一安装状态转变为第二安装状态,相当于是第一支架2旋转了90°后再进行换位装配,进而使第一固定块211和第二固定块212的作用进行互换。在第一安装状态下,利用第一固定块211进行固定支撑,同时利用第二固定块212 进行定位。而在第二安装状态下,利用第二固定块212进行固定支撑,同时利用第一固定块211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块211与第二固定块21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呈锐角或钝角。
仍请参阅图10至图12,第一连接臂22由第一装配部21向显示器1的下方延伸。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第一连接臂22逐步远离第二支架3,即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第一连接臂22逐渐向显示器1的外端侧延伸。当第一支架2 由第一安装状态转变为第二安装状态后,第一连接臂22仍然能够逐渐向显示器1的外端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臂22由第一装配部21向显示器1的后下方延伸,也可以向显示器1的前下方延伸。
第一支撑臂23由第一连接臂22的下端向显示器1的前侧或后侧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连接臂22向显示器1的后下方延伸时,第一支撑臂 23向显示器1的前侧延伸,当第一连接臂22向显示器1的前下方延伸时,第一支撑臂23向显示器1的后侧延伸,以保持显示器1的能够落在第一支撑臂23的支撑范围内。
第一支撑臂23上具有两个不同的支撑面,分别为第一支撑面231和第二支撑面232。第一支撑面231与第一固定块211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撑面231作为显示装置的支撑底面,可以使显示器1平稳地站立在桌面或其他工作台面上,如图1和图11所示。在第二安装状态下,则第二支撑面232作为显示装置的支撑底面,可以使显示器1平稳地站立在桌面或其他工作台面上,如图2和图12所示。
请参阅图11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231和第一固定块 211之间的距离H1与第二支撑面232和第二固定块212之间的距离H2不同。第一支撑面231与第一固定块211之间的距离H1小于第二支撑面232和第二固定块212之间的距离H2。因此,在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下,显示器1可以呈现不同的显示高度和不同的外观形态,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面231与第一固定块211之间的距离H1也可以大于第二支撑面232和第二固定块212之间的距离H2
请参阅图10至图12,并结合图4,同理,第二支架3包括第二装配部 31、第二连接臂32及第二支撑臂33。第二支架3和第一支架2可采用镜像对称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架3也可以与第一支架2在结构形状稍有差异。
第二装配部31用于与第二安装部104或第一安装部103对位装配连接。第二装配部31上凸设有呈夹角相连的第三固定块311和第四固定块312。
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三固定块311呈水平布置,第三固定块311位于第二固定面141下方,并固定在第二固定面141上,第三固定块311用于支撑第二固定面141,进而通过第二转接支架14来支撑显示器1。同时,第四固定块312嵌合于第二定位槽142内,以使第二装配部31能够精准、稳固地与第二转接支架14装配连接,实现第二支架3与显示器1的第二安装部104 的连接固定,如图4所示。
请参阅图10至图15,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第四固定块312呈水平布置,第四固定块312位于第一固定面131下方,并固定在第一固定面131上,第四固定块312用于支撑第一固定面131,进而通过第一转接支架13来支撑显示器1。同时,第三固定块311嵌合于第一定位槽132内,以使第二装配部 31能够精准、稳固地与第一转接支架13装配连接,实现第二支架3与显示器1的第一安装部103的连接固定,如图15所示。
请参阅图11和图12,并结合图4和图15,第二装配部31的前侧面为竖向平面,并与显示主体11的前侧面平行。第三固定块311与第四固定块312 由第二装配部31的前侧面向前垂直延伸,即第三固定块311与第四固定块 312均垂直于第二装配部31的前侧面。
第三固定块311与第四固定块312呈垂直相接。与之相匹配的是,第二定位槽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固定面141相垂直。因此,第二支架3由第一安装状态转变为第二安装状态,相当于是第二支架3旋转了90°后再进行换位装配,使第三固定块311和第四固定块312的作用进行互换。在第一安装状态下,利用第三固定块311进行固定支撑,同时利用第四固定块312进行定位。而在第二安装状态下,利用第四固定块312进行固定支撑,同时利用第三固定块311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固定块311与第四固定块31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呈锐角或钝角。
仍请参阅图10至图12,第二连接臂32由第二装配部31向显示器1的下方延伸。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第二连接臂32逐步远离第一支架2,即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第二连接臂32逐渐向显示器1的外端侧延伸。当第二支架3 由第一安装状态转变为第二安装状态后,第二连接臂32仍然能够逐渐向显示器1的外端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臂32可由第二装配部31向显示器1的后下方延伸,也可以向显示器1的前下方延伸。
第二支撑臂33由第二连接臂32的下端向显示器1的前侧或后侧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连接臂32向显示器1的后下方延伸时,第二支撑臂 33向显示器1的前侧延伸,当第二连接臂32向显示器1的前下方延伸时,第二支撑臂33向显示器1的后侧延伸,以保持显示器1的能够落在第二支撑臂33的支撑范围内。
第二支撑臂33上具有两个不同的支撑面,分别为第三支撑面331和第四支撑面332。第三支撑面331与第三固定块311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三支撑面331和第一支撑面231位于同一平面,并共同作为显示装置的第一支撑底面,可以使显示器1平稳地站立在桌面或其他工作台面上,如图1和图11所示。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第四支撑面332和第二支撑面232 位于同一平面,并共同作为显示装置的第二支撑底面,可以使显示器1平稳地站立在桌面或其他工作台面上,如图2和图12所示。
请参阅图11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面331和第三固定块 311之间的距离H3与第四支撑面332和第四固定块312之间的距离H4不同。第三支撑面331与第三固定块311之间的距离H3小于第四支撑面332和第四固定块312之间的距离H4。因此,在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下,显示器1可以呈现不同的显示高度和不同的外观形态,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支撑面331与第三固定块311之间的距离H3也可以大于第四支撑面332和第四固定块312之间的距离H4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可利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与显示器1的第一安装部103和第二安装部104配合,使显示装置能够呈现两种不同的外观形态,即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其中,利用第一支架2的第一固定块211和第二固定块212以及第二支架3的第三固定块311 和第四固定块312配合,在第一安装状态下,利用第一固定块211与第一安装部103相连,第三固定块311与第二安装部104相连,对显示器1进行支撑;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互换位置,并利用第二固定块212与第二安装部104相连,第四固定块312与第一安装部103相连,对显示器1进行支撑;进而使显示装置能够呈现两种不同的外观形态,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组装后的形态可变,丰富了显示装置整体外观的多样性,以便于用户灵活使用。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其底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第一支架,设于所述显示器下方,所述第一支架上凸设有呈夹角相连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并使所述第一支架能够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及
第二支架,设于所述显示器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上凸设有呈夹角相连的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并使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且所述第二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显示器内;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且所述第四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显示器内;
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且所述第一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显示器内;所述第四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且所述第三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显示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底面形成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一固定面的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端部凹设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底面形成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二固定面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端部凹设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定位槽;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面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面相连,所述第四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面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四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面相连,所述第三固定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形成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由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前侧面垂直向前凸出延伸;
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形成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三固定块和所述第四固定块由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前侧面垂直向前凸出延伸;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部覆盖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背侧,所述第二装配部覆盖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背侧;
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装配部覆盖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背侧,所述第一装配部覆盖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背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呈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面相垂直;
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第四固定块呈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面相垂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装配部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由所述第一装配部向所述显示器的下方延伸,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臂逐步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撑臂由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下端向所述显示器的前侧或后侧延伸;
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由所述第二装配部向所述显示器的下方延伸,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臂逐步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撑臂由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下端向所述显示器的前侧或后侧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外壁上形成有两个支撑面,分别为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平行,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平行;
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外壁上形成有两个支撑面,分别为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四固定块平行布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三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支撑面和所述第四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不同;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并作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支撑底面;
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四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并作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支撑底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包括本体、后壳、第一转接支架和第二转接支架;
所述后壳盖合于本体背侧;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转接支架和第二转接支架设于所述本体的背侧,并位于所述后壳的前侧;
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底端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并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面;
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底端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并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固定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并由所述第一固定面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端部向上凹设延伸,所述第一定位槽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并由所述第二固定面远离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端部向上凹设延伸,所述第二定位槽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一侧,并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远离所述第一转接支架的一侧,并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CN202121463650.1U 2021-06-29 2021-06-29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862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3650.1U CN215862431U (zh) 2021-06-29 2021-06-2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3650.1U CN215862431U (zh) 2021-06-29 2021-06-2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2431U true CN215862431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5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3650.1U Active CN215862431U (zh) 2021-06-29 2021-06-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2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0383B2 (en) Display device
US8355245B2 (en) Display device
EP2597866A2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00034848A1 (en) Computer system having thin-profile display with remove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745526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3850361B2 (ja) コンピュータ用周辺装置装着ホルダー及びそのホルダーを備えた携帯用コンピュータ
TW200411601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15862431U (zh) 显示装置
CN108895261B (zh) 显示装置
CN213122856U (zh) 一种具有新型显卡安装方式的机箱结构
CN110544438B (zh) 一种显示设备
CN215831560U (zh) 显示装置
CN215831561U (zh) 显示装置
CN216697690U (zh) 显示装置
CN212718752U (zh) 显示设备
CN212776625U (zh) 显示装置的壁挂机构及显示装置
CN209842458U (zh) 模块化一体机电脑
CN219245906U (zh) 一种轻薄型显示器
CN21888356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20397052U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
CN217907816U (zh) 超声台车及超声设备
CN220234759U (zh) 显示装置
CN212438070U (zh) 一种鞋展示架结构
CN221067942U (zh) 一种车载显示器
CN219414070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