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1561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1561U
CN215831561U CN202121797075.9U CN202121797075U CN215831561U CN 215831561 U CN215831561 U CN 215831561U CN 202121797075 U CN202121797075 U CN 202121797075U CN 215831561 U CN215831561 U CN 215831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support
mounting position
display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970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尊友
米传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970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1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1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1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显示器下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位;底座分别安装在一个安装位上;底座包括连接在安装位上的支座、以及连接在支座上的支撑件;支座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位,以能够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间距。显示器下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位;支座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位,以能够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底座的宽度,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桌面,从而便于显示装置在桌面上的放置。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安装方式一般采用壁挂式和底座放置式。对于用底座放置式的显示装置,底座的结构设计方案尤为重要,底座决定了显示装置的整体可靠性和外观的美观度。
电视在用户安装底座使用时,在将显示器放置于桌面上时,往往由于桌面的长度不够,使得显示装置不能支撑于桌面上,使得显示装置不能安装,影响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便于显示装置在不同长度的桌面上的放置,提高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显示器下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位;两个所述底座分别安装在一个所述安装位上;所述底座包括连接在所述安装位上的支座、以及连接在所述支座上的支撑件;所述支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以能够调整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连接所述支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上形成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安装位的后侧面凸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限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左右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凸设有翼部,所述翼部沿所述连接件的左右侧面上下延伸;两所述翼部平行设置;所述导向凸起抵接于所述翼部的外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部的上端和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有台阶;所述安装位的后侧面凸设有止位凸起,所述止位凸起抵接于所述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位凸起包括凸设在所述安装位后侧面的限位部、凸设于安装位后侧面的抵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抵接部的背向所述安装位的一端的卡合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翼部的左右侧面;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台阶;所述卡合部抵接于所述翼部的背向所述安装位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上对应所述连接件还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止挡所述连接件的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向后凸设于所述安装位上,且所述止挡部的下端开口;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向上突伸形成有突伸部,所述突伸部能够从所述止挡部的开口伸入所述止挡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安装位的后侧面上凸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伸入所述导向槽内并抵接于所述导向槽的下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转接件可拆卸的安装于连接件上,以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随所述转接件在所述连接件之间切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器下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位;支座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位,以能够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底座的宽度,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桌面,从而便于显示装置在桌面上的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显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所述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后壳未示出。
图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的支撑件为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的支撑件为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为第一安装状态,且支撑件为第一位置时的底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为第一安装状态,且支撑件为第二位置时的底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为二安装状态,且支撑件为第一位置时的底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为第二安装状态,且支撑件为第二位置时的底座示意图。
图13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支撑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显示器;11、显示主体;12、后壳;13、安装位;14、固定孔;15、导向凸起;16、导向柱;17、止位凸起;171、限位部;172、抵接部;173、卡合部;18、止挡部;19、防呆孔;2、底座;21、支座;211、连接件;2111、限位槽;2112、螺纹孔;212、转接件;2121、容置腔;2122、过孔;2123、突出部;213、插槽;214、限位凸起;215、导向槽;216、翼部;217、防呆部;218、突伸部;22、连接板;221、限位凹槽;23、支撑板;231、第一支撑面;232、第二支撑面;24、转接轴;2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电视在用户安装底座使用时,在将显示器放置于桌面上时,往往由于桌面的长度不够,使得显示装置不能支撑于桌面上,使得显示装置不能安装,影响用户的体验。
为了便于描述了理解,以显示装置立放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面向用于的方向为前,背向用户的方向为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器1和底座2。显示器1作为独立的显示源,用于显示图像信息。底座2设于显示器1的下部,用于对显示器1进行支撑,以使显示装置整体能够支撑于在预设的桌面上。
显示器1包括显示主体11和后壳12。后壳12盖合在显示主体11的背侧,作为显示器1的背部外观面。
显示主体11可包括壳体,显示屏、主板、电源板、声音组件及电子部件等。
其中,显示屏1位于壳体的前侧,作为显示器1的显示面。
主板位于壳体内,并设于显示屏的背侧,主要用于对显示器1的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并对应输出相关操作指令。
电源板集成在主板上,主要用于向主板提供驱动电压或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保持主板上电路工作时输出电流稳定。
声音组件设于主板背侧、左右两侧或前侧,主要用于与显示屏所显示的界面,配合发出对应的声音。
电子部件连接在主板背侧,主板具有大量的电子部件,主要对主板输出的操作指令传递至相应的操作端。
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背板、连接在背板四周边缘的中框,显示面板设连接在中框上或背板的前端。底座2固定在背板的背面上。后壳12盖合于背板的背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显示主体1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4中所述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2至图5,显示器1的下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位13,以用于安装底座2。安装位13设置于背板的背面,并由后壳12遮挡。
本实施例中,安装位13在显示器的背面沿左右间隔设置为两组,每组设置为两个。每个安装位13距离显示器1的左右侧面的距离不同,底座2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位13上。在底座2安装在显示器1上的不同距离的安装位13时,底座2之间能够具有不同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长度的桌面的放置或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位13设置为三组或三组以上,使得显示装置能够适应更多长度的桌面的放置。
本实施例中,背板于安装位13上设置有固定孔14,固定孔14通过紧固件连接底座2,以将底座2固定在显示装置的安装位13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位13上设置有卡合结构,将底座2卡合在显示器1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位13的后侧面凸设有导向凸起15、导向柱16、以及止位凸起17。每个安装位13上设置两个沿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导向凸起15、以及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止位凸起17。
止位凸起17包括凸设在安装位13后侧面的限位部171、凸设于安装位13后侧面的抵接部172、以及连接在限位部171和抵接部172的背向安装位13的一端的卡合部173。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71沿竖向延伸,抵接部172连接在限位部171的上端。
安装位13上还设置有止挡部18,用于止挡和限位底座2的上端。止挡部18凸设于安装位13上,止挡部18的下端开口。本实施例中,止挡部18凸设于安装位13上,止挡部18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向下贯通的防呆孔19。
图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后壳未示出。图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的支撑件为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的支撑件为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8,显示器1上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2,两个底座2分别安装于一个安装位13上。两个底座2间隔设置,底座2用于放置在桌面上,以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撑。底座2包括连接在安装位13上的支座21、连接在支座21上的支撑件。
支撑件包括上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支座21上的连接板22、以及从连接板22的下端弯折并水平向前延伸的支撑板23。支撑板23水平设置,连接板22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前侧面的平面内倾斜设置。支撑板23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板22绕支座21转动并限位。
支撑板23为板状结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支撑板23的板状结构使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支撑板23的底面为第一支撑面231。支撑板23的左右方向的一个侧面为第二支撑面232。连接板22绕支座21转动到连接板22倾斜设置,且第一支撑面231和桌面平行时,底座2处于位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支撑面231用于支撑在桌面上。连接板22从第一位置转动预设角度,支撑板23转动到第二支撑面232和桌面平行时,底座2处于位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二支撑面232用于支撑在桌面上。由于,支撑板23具有一定的宽度,而使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支撑板23的底部距显示装置的底部具有不同的距离,以使得支撑板23的能够在距显示器底部不同间距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将显示器1支撑于不同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支撑板23的厚度或宽度的大小,从而能够调节显示装置的高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连接板22和支撑板23之间的角度大小,以能够调节显示装置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底座2设置为两个,两个底座2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或间隔设置。两个底座2上的支撑件沿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以平衡对显示器1的支撑力。
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为第一安装状态,且支撑件为第一位置时的底座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为第一安装状态,且支撑件为第二位置时的底座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为二安装状态,且支撑件为第一位置时的底座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为第二安装状态,且支撑件为第二位置时的底座示意图。
参阅图9至图12,支撑件能够安装在不同的支座21上,在支撑件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两个底座2的两个连接板22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沿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使得两个连接板22相背或相向延伸。支撑件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倾斜设置,通过切换两个支座21上的支撑件,两个连接板22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沿左右方向向内或向外延伸。从而能够调节两个支撑件的外侧之间的距离。通过切换连接板2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调节显示装置的高度,通过切换支座21上的两个支撑件,用于调节两个支撑件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从而能够将显示装置固定在不同长度的桌面上。
图13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支撑件的示意图。
参阅图6至图19,支座21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位13,使得支撑件随支座21移动,而能够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以能够件显示装置支撑于不同长度的桌面上。
本实施例中,支座21包括固定在安装位13的连接件211、以及用于连接支撑件的转接件212;转接件212可拆卸的设置于连接件211上,以能够使得两个支撑件随转接件212在两个连接件211之间切换,以实现以支撑件在支座21上的切换,从而方便支撑件在支座21上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座21为一个整体,支撑件直接可拆卸地设置在支座21上,以实现在两个支座21之间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1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开口的插槽213,转接件212从下向上的插设于插槽213内,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连接件211上。
转接件212的上端抵接于插槽213的上壁,增强转接件212和连接件211的接触面积,有效的增强转接件212和连接件211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支撑件的稳定性。
连接件211于插槽213的上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111,插槽213的上壁上开设有螺纹孔2112。转接件212上穿设有转接轴24;转接轴24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的连接在支座21上;转接轴24向后突伸出转接件212,连接板2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转接轴24的后端,而使得连接板22的可转动的连接在转接件212的后侧面上,以实现连接板22在支架支座21的后侧面上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转接件212的上开设有底端开口的容置腔2121,转接轴24贯通容置腔2121的前侧壁,并位于容置腔内。容置腔2121的上壁上开设有过孔2122,紧固件于容置腔2121内依次穿过过孔2122和插槽213上的螺纹孔2112,而将转接件212固定于连接件211上。
转接件212的上端凸设有突出部2123,突出部向上突伸至限位槽2111内,以便于转接件212和连接件211的快速对位,方便转接件212和连接件211的快速安装。
转接件212的后侧面上凸设有限位凸起214,连接板22上端的朝向支座21设置有多个限位凹槽221;限位凸起214伸入限位凹槽221内,限位连接板22的转动,从而将支撑件限位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14绕转接轴24的轴线设置为一组,限位凹槽221绕转接轴24的轴线设置为两组,从而能够实现支撑件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这两个位置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14设置于连接板22上,限位凹槽221设置于转接件212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凹槽221设置为三组或三组以上,以便于将显示装置支撑于不同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转接轴24能够沿自身的轴向相对转接件212滑动;转接轴24的背向连接板22的一端和转接件212之间夹持有弹性件25,以通过弹性件25的弹力保持支连接板22向前贴合在支座21上,保持限位凹槽221和限位凸起214之间的配合,从而保持支撑件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5为压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5为弹片。
在需要切换支撑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向后拉动支撑件,转接轴24随支撑件向后移动,使得限位凹槽221和限位凸起214分离,然后转动支撑件到预设角度时,松开对支撑件的拉力,在弹性件25的弹力作用下转接轴24带动支撑件向前移动,使得限位凹槽221和限位凸起214相适配。
再次参阅图6至图19,连接件21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固定孔14上。连接件211的左右两侧限位于两个导向凸起15之间。连接件211上开设有导向槽215,背板背面的导向柱16伸入导向槽215内并抵接于导向槽215的下壁。通过导向柱16和导向凸起15的作用,以在支座21固定在显示器1上时进行定位,以方便支座21在显示器1上的快速定位,提高生产组装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1的左右两侧凸设有翼部216,翼部216沿连接件211的左右侧面上下延伸,两翼部216平行设置。导向凸起15限位于连接件211的左右两侧。
翼部216的上端和连接件211之间形成有台阶。止位凸起17抵接于该台阶,以限制连接件211相对止位凸起17向上移动。止位凸起17的限位部171抵接于翼部216的左右侧面,以限制连接件211的左右晃动,保持连接件211的稳定性。抵接部172抵接于该台阶,从而限制连接件211的向上移动;卡合部173抵接于翼部216的背向安装位13的一侧,以限制连接件的上端向下翻转。
止挡部18止挡于连接件211的上端。连接件211的上端向向上突伸形成有突伸部218,突伸部218从止挡部18的开口伸入止挡部18,以限制连接件211的上端先后翻转。
将支座21安装到显示器1上时,连接件211沿从下向上的方向向上移动,导向凸起15和导向柱16对连接件211限位,使得连接件211只能向上移动,连接件211向上移动到于是位置时,止位凸起17和止挡部18对连接件211的止挡,使得固定孔14和连接件211上的相应通孔相适配,便于连接件211在显示器1上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1的上端凸设有防呆部217,防呆部217和背板上的防呆孔19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22的上端绕支座21转动,使得支撑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支撑板23的底部距离显示器1的底部具有不同的间距,从而调节显示装置的高度。且,通过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板22时,支撑板23能够在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底座2的宽度,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桌面,从而便于显示装置在桌面上的放置,提高用户的体验。
显示器1下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位13;支座21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位13,以能够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底座2的宽度,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桌面,从而便于显示装置在桌面上的放置。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其下部设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位;
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两个所述底座分别安装在一个所述安装位上;所述底座包括连接在所述安装位上的支座、以及连接在所述支座上的支撑件;所述支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以能够调整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连接所述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上形成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安装位的后侧面凸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限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凸设有翼部,所述翼部沿所述连接件的左右侧面上下延伸;两所述翼部平行设置;所述导向凸起抵接于所述翼部的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的上端和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有台阶;所述安装位的后侧面凸设有止位凸起,所述止位凸起抵接于所述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凸起包括凸设在所述安装位后侧面的限位部、凸设于安装位后侧面的抵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抵接部的背向所述安装位的一端的卡合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翼部的左右侧面;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台阶;所述卡合部抵接于所述翼部的背向所述安装位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上对应所述连接件还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止挡所述连接件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向后凸设于所述安装位上,且所述止挡部的下端开口;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向上突伸形成有突伸部,所述突伸部能够从所述止挡部的开口伸入所述止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安装位的后侧面上凸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伸入所述导向槽内并抵接于所述导向槽的下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转接件可拆卸的安装于连接件上,以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随所述转接件在所述连接件之间切换。
CN202121797075.9U 2021-08-03 2021-08-03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831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7075.9U CN215831561U (zh) 2021-08-03 2021-08-03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7075.9U CN215831561U (zh) 2021-08-03 2021-08-0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1561U true CN215831561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97075.9U Active CN215831561U (zh) 2021-08-03 2021-08-0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1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60014143B1 (ko) 케비넷 일체형 모니터 스탠드
TWI390272B (zh) 用於具有脫離及鎖定特徵之液晶顯示螢幕的可調整高度支架
KR20060117417A (ko) 착탈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를 갖는 휴대용 컴퓨터
TW576112B (en) A device for combining electronic appliances and displaying apparatuses employing the same
JP2012222348A (ja) 電子装置
CN215831561U (zh) 显示装置
CN215831560U (zh) 显示装置
JP2004157308A (ja) 高さ調整装置、支持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06022630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TWI433540B (zh) 螢幕固定機構與顯示裝置
KR101009572B1 (ko) 노트북 거치대
CN215862431U (zh) 显示装置
CN217519567U (zh) 显示装置
CN215764353U (zh) 显示设备
CN219473283U (zh) 显示装置
CN216046749U (zh) 显示设备及其挂架
CN220891708U (zh) 显示装置
WO2007139263A1 (en) Shelf for display apparatus
CN217402199U (zh) 显示装置
CN220038094U (zh) 显示装置
CN217784688U (zh) 投影仪支架与投影设备
CN220523729U (zh) 双屏显示器支架
CN217382448U (zh) 壁挂及显示设备
CN21888356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5646437U (zh) 电机架安装结构和空调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