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7778U -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7778U
CN215857778U CN202121827400.1U CN202121827400U CN215857778U CN 215857778 U CN215857778 U CN 215857778U CN 202121827400 U CN202121827400 U CN 202121827400U CN 215857778 U CN215857778 U CN 215857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protection
layer
suppor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274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家雁
夏明华
杨国兵
耿骄
王彬
李存
易平
罗成付
邹岩
徐春艳
吕维先
余兴春
王世方
李旻举
杨国英
戴鑫皓
杨帆
王孝
李斌
李琼
陆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Corps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Yunnan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Corps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Yunnan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Corps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Yunnan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Corps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274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7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7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7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包括彼此呈相对布置的护坡结构和安装于两护坡结构之间的支护结构,护坡结构包括坡脚和边坡以及坡顶,其中,在护坡结构上设有多根支护桩,支护桩分别布置于坡脚和坡顶以及边坡上,边坡一端连接坡脚,坡脚从下至上依序设有锚固层和找平层;边坡一端连接坡顶,坡顶设置检修通道或道路,在边坡上从下至上依序设有防护基层和防护加固层,防护加固层的下部设有下防护层,上部设有上防护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形成了一种生态自然的边坡结构,防护效果以及生态治理效果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施工便捷快速,最大限度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果,达到省时省力且实现了高效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坡支护结构,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主要是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防护,属于边坡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边坡治理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特别是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水排放、农业生产尾水排放等对脆弱的水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水生态环境治理已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全国各地加大了对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强度,目前,原有湖泊、河道边坡整治实施步骤:勘察→设计→施工准备→坡顶支护木桩(3)打压→第一层基坑开挖→边坡腰部支护木桩(3)打压→第二层基坑开挖→坡脚支护木桩(3)打压→坡脚锚固层(4)→支护结构(2)施工→护坡结构(1)整形→坡面铺设一层防护基层(7)→铺设混合防护加固层(8)→堆码下防护层(9)→堆码上防护层(10)→坡顶路缘石施工→检修通道或道路(6),相应水生态治理边坡处理采用上述传统的结构形式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概括为:(1)边坡整治自然性差;(2)边坡整治生态环保性差;(3)边坡整治孔隙性差影响生物多样性繁衍;(4)边坡整治美观性差;(5)工业产品制作的传统支护桩施工成本高、易造成水土污染、重量大软基中易沉没、软基中成桩困难、韧性差等;(6)上述传统的治理方式对于高边坡,不仅对施工人员存在着很大的施工作业风险,且坡面强度、稳定性较差,已不能满足稳定封闭坡面的要求,特别是破碎度较高的坡面,越往高处整体性越差,加上对突出的悬石的支撑、固定不足,对其下方施工作业人员、材料设备有极大安全隐患。
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较高以及工作可靠性较高的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新颖合理,构造简易,边坡的强度、稳定性、整体性好,能满足稳定封闭高坡面的要求,防护效果好;通过现场勘察、设计及施工,利用木桩支护、雷诺护垫堆码、植生袋堆码加固等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生态、环保的水生态治理边坡结构,以解决传统水生态治理边坡结构形式自然性差、生态环保性差、孔隙性差影响生物多样性繁衍、美观性差、工业性支护桩存在缺点等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用新型目的是基于目前水生态治理边坡整治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形成了一种生态自然的边坡结构,防护效果以及生态治理效果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施工便捷快速,最大限度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果,达到省时省力且实现了高效施工。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的改进,它包括彼此呈相对布置的护坡结构(1)和安装于两护坡结构(1)之间的支护结构(2),所述护坡结构(1)包括坡脚和边坡以及坡顶,其中,在护坡结构(1)上设置有多根支护桩(3),支护桩(3)分别布置于坡脚和坡顶以及边坡上,边坡一端连接坡脚,坡脚从下至上依序设置有锚固层(4)和找平层(5);边坡一端连接坡顶,坡顶设置检修通道或道路(6),在边坡上从下至上依序设置有防护基层(7)和防护加固层(8),防护加固层(8)的下部设置有下防护层(9),上部设置有上防护层(10),上防护层(10)与下防护层(9)搭接为一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护坡结构(1)为两个,两个护坡结构(1)为对称结构;所述支护结构(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护坡结构(1)相搭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护坡结构(1)相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护结构(2)包括护脚梁和撑梁,其中,护脚梁为彼此呈相对布置的两根,两根护脚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撑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护桩(3)整体为长条棒状体或是长条方形体构件,该支护桩(3)为金属制品或是木制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护桩(3)的固定端为针尖状或是锥状,以便于插入土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锚固层(4)为抛填毛块石;所述找平层(5)为风化料层;所述检修通道或道路(6)是由填充料和混凝土路缘石以及混凝土空心砖护脚相互拼搭浇筑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基层(7)为无纺布;所述防护加固层(8)混合砂碎石垫层;所述下防护层(9)为雷诺护垫;所述上防护层(10)为植生袋。
工作原理是:安装施工时,本实用新型是以天然木桩作为支护桩,分别布置于边坡坡脚、腰部、坡顶,其中边坡腰部木桩可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增减;边坡上层采用雷诺护垫和植生袋码砌,其中雷诺护垫位于常水位以下,植生袋主要位于常水位以上,局部位于水位以下,中间层设置混合砂碎石垫层,底层设置一层无纺布;坡脚设置钢筋混凝土护脚梁、撑梁,主要是防止雷诺护垫和植生袋滑移;坡顶设置检修通道或道路;从而达到自然、和谐、生态、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按照该施工步骤进行施工:
S1—施工准备→S2—坡顶支护桩(3)打压→S3—第一层基坑开挖→S4—边坡腰部支护桩(3)打压→S5—第二层基坑开挖→S6—坡脚支护桩(3)打压
→S7—坡脚锚固层(4)→S8—支护结构(2)施工→S9—护坡结构(1)整形→S10—坡面铺设一层防护基层(7)→S11—铺设混合防护加固层(8)→S12—堆码下防护层(9)→S13—堆码上防护层(10)→S14—坡顶路缘石施工→S15—检修通道或道路(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水生态治理边坡整治的自然性;
2、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水生态治理边坡整治的生态环保性;
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水生态治理边坡整治孔隙性差,不能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有效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繁衍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水生态治理边坡整治的美观性;
5、本实用新型采用天然木桩代替传统工业产品,诸如钢筋、水泥、粉煤灰等制作的支护桩,充分利用木桩天然有机、质轻、韧性强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支护桩施工成本高、易造成水土污染、重量大软基中易沉没、软基中成桩困难、韧性差等问题;
6、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新建沟渠、改扩建沟渠、湖泊边坡整治防护、河道边坡整治防护等水生态治理边坡的自然性、生态环保性、生物多样性、多孔隙性、美观性等,其中多孔隙的结构形式为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微生物繁衍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圈;
7、该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钢筋或素混凝土结构挡墙或边坡、混凝土埋石挡墙或边坡、浆砌石挡墙或边坡、工业产品,诸如钢筋、水泥、粉煤灰等制作支护桩等结构形式自然性差、生态环保性差、孔隙性差影响生物多样性繁衍及美观性差,工业产品制作的支护桩施工成本高、易造成水土污染、重量大软基中易沉没、软基中成桩困难、韧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孔隙性差不能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有效的生存空间,导致难于构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微生物繁衍生态圈;
8、本实用新型基于目前水生态治理边坡整治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形成了一种生态自然的边坡结构,防护效果以及生态治理效果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施工便捷快速,最大限度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果,达到省时省力且实现了高效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五;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六;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七;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八;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九;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三;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四;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五;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六;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七;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八;
图20是图19所示A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十九;
图22是图21所示B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十;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其中,图中标号:1—护坡结构,2—支护结构,3—支护桩,4—锚固层,5—找平层,6—检修通道或道路,7—防护基层,8—防护加固层,9—下防护层,10—上防护层;
S1—施工准备;
S2—坡顶支护桩打压;
S3—第一层基坑开挖;
S4—边坡腰部支护桩打压;
S5—第二层基坑开挖;
S6—坡脚支护桩打压;
S7—坡脚锚固层;
S8—支护结构施工;
S9—护坡结构整形;
S10—坡面铺设一层防护基层;
S11—铺设混合防护加固层;
S12—堆码下防护层;
S13—堆码上防护层;
S14—坡顶路缘石施工;
S15—检修通道或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它包括彼此呈相对布置的护坡结构1和安装于两护坡结构1之间的支护结构2,所述护坡结构1包括坡脚和边坡以及坡顶,其中,在护坡结构1上设置有多根支护桩3,支护桩3分别布置于坡脚和坡顶以及边坡上,边坡一端连接坡脚,坡脚从下至上依序设置有锚固层4和找平层5;边坡一端连接坡顶,坡顶设置检修通道或道路6,在边坡上从下至上依序设置有防护基层7和防护加固层8,防护加固层8的下部设置有下防护层9,上部设置有上防护层10,上防护层10与下防护层9搭接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护坡结构1为两个,两个护坡结构1为对称结构;所述支护结构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护坡结构1相搭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护坡结构1相搭接。
具体的,支护结构2包括护脚梁和撑梁,其中,护脚梁为彼此呈相对布置的两根,两根护脚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撑梁。
在本实用新型中,护脚梁和撑梁是由实心方钢或是实心木材或者是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长条方形构件,护脚梁和撑梁两者之间连接形成梯子状结构。
具体在本实用新型中,护脚梁和撑梁为筋混凝土护脚梁和钢筋混凝土撑梁
进一步,支护桩3整体为长条棒状体或是长条方形体构件,该支护桩3为金属制品或是木制品。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护桩3为木质的木桩,木桩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的需要等距或是不等距布置于护坡结构1底部并预埋于地下土体内。
具体的,支护桩3的固定端为针尖状或是锥状,以便于插入土体内。
进一步的,锚固层4为抛填毛块石;所述找平层5为风化料层;所述检修通道或道路6是由填充料和混凝土路缘石以及混凝土空心砖护脚相互拼搭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防护基层7为无纺布;所述防护加固层8混合砂碎石垫层;所述下防护层9为雷诺护垫;所述上防护层10为植生袋。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的施工步骤:
S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文件做好技术准备、现场准备、资源配置等工作。
S2,坡顶支护桩3打压:人工辅助机械设备打压坡顶两侧支护木桩;
S3,第一层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基坑至边坡腰部;
S4,边坡腰部支护桩3打压:人工配合机械设备打压边坡两侧腰部支护木桩;
S5,第二层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继续开挖至基坑底部20cm以上,最后20cm厚土层采用人工开挖;
S6,坡脚支护桩3打压:人工配合机械设备打压两侧坡脚支护及基础加固木桩;
S7,坡脚锚固层4:人工配合机械设备抛填毛块石,填充桩顶外露桩间间隙;
S8,支护结构2施工:护脚梁、撑梁位置找平并铺设一层风化料,绑扎钢筋,模板支设,浇筑混凝土;
S9,护坡结构1整形:人工配合挖掘机对边坡进行塑形及整平;
S10,坡面铺设一层防护基层7:边坡坡脚至坡顶人工铺设一层无纺布;
S11,铺设混合防护加固层8:边坡无纺布上人工铺设一层砂碎石垫层或是混合砂碎石垫层;
S12,堆码下防护层9:两侧边坡设计常水位以下人工铺设雷诺护垫;
S13,堆码上防护层10:两侧边坡设计常水位以上人工铺设植生袋,植生袋中种植土按照合理配比种植草籽;
S14,坡顶路缘石施工:坡顶两侧混凝土路缘石及空心砖护脚施工;
S15,检修通道或道路6:人工配合机械设备铺设检修通道及人行通道。
具体的,具体在S1中,1熟悉设计文件,做好现场踏勘工作;2建立测量控制网;3原地貌复测;4清除施工区域障碍物及表土;5施工区域临时便道铺设;6沿临时便道将材料、机械设备等运输到位;
具体在S2中,1坡顶两侧木桩桩位定位放线,洒出灰线;2施工人员、木桩及机械设备就位;3人工配合机械设备打压两侧坡顶支护木桩,木桩排数、间距按设计要求执行,遵循由外到内的打压顺序;
具体在S3中,1根据基坑深度,选择2台臂长合适的挖掘机配合开挖;2基坑开挖时,分2层开挖,挖掘机1台在基坑内开挖土方,1台在基坑顶进行土方倒运,根据设计标高及坡度要求,开挖至第一层底部标高,即边坡腰部支护木桩标高位置;
具体在S4中,1边坡腰部桩位定位放线并洒出灰线;2施工人员、木桩及机械设备就位;3人工配合机械设备打压边坡腰部即第一层基坑坡脚支护木桩,木桩按照设计要求间距打压。
具体在S5中,根据设计标高,采用2台挖掘机配合开挖第二层基坑,基坑腰部至坑底,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cm位置时,挖掘机停止开挖,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
具体在S6中,1基坑开挖至设计底标高后,两侧坡脚木桩定位放线并洒灰线;2施工人员、木桩及机械设备就位;3人工配合机械设备打压两侧坡脚支护及基础加固木桩,木桩按照设计要求标高、间距打压,遵循由外到内的打压顺序。
进一步的,具体在S7中,1选择粒径符合要求的毛块石;2人工配合机械设备抛填毛块石,填充桩顶外露桩间间隙,填充过程需确保木桩不被毛块石挤偏,且桩间抛填密实并压实。
具体在S8中,1护脚梁、撑梁放线定位;2梁基础整平并铺设一层风化料;3绑扎钢筋;4支设模板;5浇筑混凝土;6混凝土养护;7拆除模板;8人工配合机械设备采用原状土或毛块石回填护脚梁、撑梁之间空格,回填至护脚梁、撑梁顶标高。
具体在S9中,1测量复核已开挖完成的边坡坡度;2人工配合机械设备进行边坡整整形,要求坡面平整、压实。
具体在S10中,1人工在边坡坡脚至坡顶上铺设一层无纺布;2坡顶无纺布伸长一部分压在坡顶两侧检修通道或人行道下面。
具体在S11中,1配制符合要求的混合砂碎石;2按照设计要求厚度人工在边坡无纺布上铺设一层混合砂碎石垫层。
具体在S12中,1选择粒径、强度等符合要求的毛块石,采用小型车辆运输至施工位置;2从坡脚往边坡腰部人工逐层码砌雷诺护垫,直至设计常水位标高。
具体在S13中,1将种植土、肥料、草籽按照比例要求混合均匀,人工填充到植生袋中,并采用封口机将植生袋口封好;2边坡坡顶放线,并拉水平线;3从设计常水位边坡腰部人工将装填好的植生袋,一袋一袋的抬到坡面上分层压缝码放平整,从而在边坡表面形成一层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起到护坡的作用。
具体在S14中,1测量员放线放出两侧坡顶混凝土路缘石及空心砖护脚位置及标高;2人工配合机械设备在混凝土路缘石及空心砖护脚基础部位铺设一层风化料找平并压实;3人工砌筑路缘石及护脚空心砖。
具体在S15中,1测量员放线放出坡顶两侧检修通道和人行道路基、基层、面层等各层标高;2人工配合机械设备分层铺设道路路基、基层及面层,并逐层整平压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连接或是搭接均为固定连接或者是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其中,固定连接为绑扎连接、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为铰接连接、内外螺纹连接、卡口连接、插拔套接或是螺栓组件连接或者是螺钉连接。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凡是提到的混凝土或是填充料主要是土石方、混凝土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现场勘察、设计及施工,利用木桩支护、雷诺护垫堆码、植生袋堆码设置等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生态、环保的水生态治理边坡。以解决传统水生态治理边坡结构形式自然性差、生态环保性差、孔隙性差影响生物多样性繁衍、美观性差、工业性支护桩存在缺点等技术难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彼此呈相对布置的护坡结构(1)和安装于两护坡结构(1)之间的支护结构(2),所述护坡结构(1)包括坡脚和边坡以及坡顶,其中,在护坡结构(1)上设置有多根支护桩(3),支护桩(3)分别布置于坡脚和坡顶以及边坡上,边坡一端连接坡脚,坡脚从下至上依序设置有锚固层(4)和找平层(5);边坡一端连接坡顶,坡顶设置检修通道或道路(6),在边坡上从下至上依序设置有防护基层(7)和防护加固层(8),防护加固层(8)的下部设置有下防护层(9),上部设置有上防护层(10),上防护层(10)与下防护层(9)搭接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结构(1)为两个,两个护坡结构(1)为对称结构;所述支护结构(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护坡结构(1)相搭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护坡结构(1)相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2)包括护脚梁和撑梁,其中,护脚梁为彼此呈相对布置的两根,两根护脚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撑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3)整体为长条棒状体或是长条方形体构件,该支护桩(3)为金属制品或是木制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3)的固定端为针尖状或是锥状,以便于插入土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层(4)为抛填毛块石;所述找平层(5)为风化料层;所述检修通道或道路(6)是由填充料和混凝土路缘石以及混凝土空心砖护脚相互拼搭浇筑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基层(7)为无纺布;所述防护加固层(8)混合砂碎石垫层;所述下防护层(9)为雷诺护垫;所述上防护层(10)为植生袋。
CN202121827400.1U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 Active CN215857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7400.1U CN215857778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7400.1U CN215857778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7778U true CN215857778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2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27400.1U Active CN215857778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7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8084B (zh) 一种生态河道联锁型砌块及其构筑护坎的施工工法
CN105862710B (zh) 一种用于海涂围垦区处理的排水板及施工方法
CN106930231B (zh) 一种应用于度汛工程防洪堤加固的施工方法
CN104652360B (zh) 植生袋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及其雨水处理系统
CN106320120B (zh) 一种桩板式无土路基公路施工工艺
CN107558480A (zh) 路基三维排水加强型生态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3669291A (zh) 联接式护坡砖护坡的施工方法
CN206902488U (zh) 一种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的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堤
CN201746828U (zh) 土工格栅包裹式加筋土路堤
CN110777588A (zh) 一种土石混合高填路基的压填施工方法
CN106836244A (zh) 一种抗滑桩与格宾高挡墙联合防护陡坡路基的方法
CN113774917B (zh) 一种土石方开挖填方及边坡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方法
CN104612107A (zh) 河道加筋格宾透水土工布复合生态护坡挡墙施工方法
CN109914161A (zh) 一种软土地区高速铁路填方路基的施工方法
CN110965416A (zh) 一种针对山区高填方路基加固的竹材加筋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6542769A (zh) 一种铺设透水路面的复合材料
RU102220U1 (ru) Дорож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CN113605416A (zh)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328797B (zh) 高边坡大曲线挡墙砌筑施工工法
CN108589747A (zh) Eps轻质路堤拓宽结合植生袋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702845B (zh) 一种防盐碱透水路面结构
CN109537389B (zh) 一种eps下路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57778U (zh) 一种用于边坡水生态治理的护坡支护结构
CN115288162B (zh) 一种软土地基填方边坡的加固方法
CN216475115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坡积层绿色防护格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50501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building, 188 Linxi Road,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Corps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50501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building, 188 Linxi Road,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Corps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