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6850U - 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6850U
CN215856850U CN202121285093.9U CN202121285093U CN215856850U CN 215856850 U CN215856850 U CN 215856850U CN 202121285093 U CN202121285093 U CN 202121285093U CN 215856850 U CN215856850 U CN 215856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bearing
input shaft
motor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50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江
宋三力
周胜利
薛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50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6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6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6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动力装置包括叶轮组件、电机、传动件和第一轴承,叶轮组件包括输入轴和叶轮,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组件的输入轴在垂直于输出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输出轴通过传动件带动输入轴转动,第一轴承设于输出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组件的输入轴间隔设置,输出轴和输入轴通过传动件进行传动,即不需要直接连接叶轮组件和电机,从而简化了装配操作。并且,通过在输出轴上设置第一轴承,有利于减小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减小电机的输出轴出现偏心的风险,维持输出轴旋转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烘干装置利用导风装置产生气流,气流流过待干燥的衣物表面,带走从衣物蒸发出来的水分,进而使衣物快速达到干燥的效果。相关的导风装置采用电机带动风扇转动以产生气流,但电机与风扇之间直接固定连接使得装配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以解决如何在简化动力装置装配的基础上维持传动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叶轮组件,包括输入轴和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叶轮;电机,包括绕轴线转动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传动件,与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出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输入轴转动;第一轴承,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以限制所述输出轴的移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输出轴间隔设置;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输出轴的一侧;所述支撑座设有用于穿设所述输出轴的第一通孔,以限制所述输出轴的移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轴承卡套,所述轴承卡套套接于所述第一轴承外侧,且所述轴承卡套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传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传送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传动件还包括:主动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从动轮,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传送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主动轮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距离大于设定值;其中,所述设定值为二分之一所述输出轴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动力装置;桶体,围成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桶体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开设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导风孔;换热组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从所述容纳腔吸入气流并干燥加热输出;后盖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连通并与所述桶体的所述另一端密封连接,以形成与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导风孔均连通的风道;其中,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风道内并位于所述后盖组件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第二轴承;其中,所述后盖组件远离所述桶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轴承至所述后盖组件的外侧。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机的所述输出轴穿出所述后盖组件,所述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后盖组件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动力装置包括叶轮组件、电机、传动件和第一轴承,叶轮组件包括输入轴和叶轮,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组件的输入轴在垂直于输出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输出轴通过传动件带动输入轴转动,第一轴承设于输出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组件的输入轴间隔设置,输出轴和输入轴通过传动件进行传动,即不需要直接连接叶轮组件和电机,从而简化了装配操作。并且,通过在输出轴上设置第一轴承,有利于减小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减小电机的输出轴出现偏心的风险,维持输出轴旋转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后视图;
图6为图5中B-B部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衣物处理设备;10、桶体;11、前端;12、后端;1A、背部风道;10A、容纳腔;10B、导风孔;1B、底部风道;20、换热组件;30、后盖组件;40、门体;21、蒸发器;22、冷凝器;50、外壳;60、叶轮;61、输入轴;62、第二通孔;63、第二轴承;6、叶轮组件;7、电机;71、输出轴;72、底座;73、支撑座;74、第一通孔;8、传动件;81、传送带;82、主动轮;83、从动轮;91、第一轴承;92、轴承卡套;93、贯穿孔;9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可设置于干衣机、洗烘一体机等衣物处理设备中,用于带走衣物中的水分以烘干衣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结构本身产生限定。为方便说明,以下以衣物处理设备为干衣机为例展开说明。
首先,对衣物处理设备1的工作原理做大致描述。如图1所示,为衣物处理设备1的左视图,衣物处理设备1包括桶体10、换热组件20和后盖组件30。其中,桶体10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10A,该容纳腔10A用于容纳衣物,衣物处理设备1的桶体10可以卧式放置,也就是说,在工作状态下,桶体10的相对两端可以大致沿水平方向布置,其中桶体10的开口端位置可以设置门体40,以开闭容纳腔10A,便于用户取放衣物。后盖组件30设置在桶体10与开口端相对的另一端,以与桶体10的另一端形成背部风道1A,桶体10的另一端开设导风孔10B,以连通容纳腔10A和背部风道1A。衣物处理设备1还包括设置在桶体10、换热组件20和后盖组件30外的外壳50,外壳50可以与桶体10、后盖组件30围成底部风道1B,底部风道1B与容纳腔10A和背部风道1A均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风道,空气能够在风道内循环流动。换热组件20设置在底部风道1B内,换热组件20可以包括蒸发器21和冷凝器22。从容纳腔流出的空气经过换热组件20形成干燥的热空气,热空气可以通过风机等吹进背部风道1A,并通过导风孔10B吹入桶体10的容纳腔10A,干燥的热空气穿过湿衣物,带走水分,形成温湿的空气。温湿的空气进入底部风道1B,经过蒸发器21被冷却并析出水分,成为干燥的冷空气,然后进入冷凝器22被加热成干燥的热空气,再次进入背部风道1A,如此循环实现衣物的烘干。
如图2所示,动力装置用于引导衣物处理设备内的气流循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包括叶轮组件6、电机7、传动件8和第一轴承91。如图3所示,叶轮组件6包括输入轴61和叶轮60,输入轴61可以是长条形、圆柱形以及其他细长的形状,叶轮60设置在输入轴61上,用于随输入轴61转动以带动衣物处理设备内的气流运动。具体的,叶轮60绕输入轴61设置并与输入轴61固定连接,叶轮60可以设置在输入轴6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任一位置处,例如,叶轮60可以设置在输入轴61的端部,叶轮60也可以设置在输入轴61的中部。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机7包括绕轴线转动的输出轴71,输出轴71与输入轴61在第一方向(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输出轴71的轴线方向,也就是说,输出轴71和输入轴61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输出轴71和输入轴61的轴线间隔一定的距离,优选的,电机的输出轴71的轴线和叶轮组件6的输入轴61的轴线基本平行。传动件8与输入轴61、输出轴71连接,在电机7带动输出轴71转动的过程中,传动件8将输出轴71的转动传递至输入轴61,使得输入轴61跟随输出轴71转动,进而带动输入轴61上的叶轮6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输出轴71与输入轴61间隔设置也可以是电机7的所有部分和叶轮组件6的所有部分都间隔设置,电机7和叶轮组件6可以不设置在同一安装座上,即电机7和叶轮组件6之间除传动件8以外无其他实体部件连接,从而电机7的振动对叶轮组件6的影响仅限于传动件8,由于输出轴71与输入轴6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采用传动件8传递的形式能够在过程中抵消一部分的振动。本实施例中的传动件8可以是带传动形式、链传动形式或齿传动形式等形式,上述传动件8的具体形式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结构产生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动件8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现两个间隔设置的输出轴和输入轴的传动形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91,第一轴承91与输出轴71连接。其中,第一轴承91套设在输出轴71上,在电机7振动的情况下,输出轴71在径向上产生作用力,输出轴径向上的作用力作用在第一轴承91上,由于第一轴承91相对电机7处于稳定状态,因此第一轴承91施加反向的作用力于输出轴71上,使输出轴71上的作用力降低,从而限定了输出轴71的径向位移,降低电机7转动带来的干扰。具体的,第一轴承91可以设置在输出轴71的长度方向(图2所示x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具体的,输出轴71的一端连接电机7的输出端,输出轴71的另一端可连接传动件8,第一轴承91可套设于输出轴71的外侧,且第一轴承91设置于电机7与传动件8之间的任意位置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件8可连接输出轴71的中部,也就是说传动件8的端部可为自由端(图2所示与x方向相反的一端),第一轴承91可设置于上述自由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上述第一轴承91设置在输出轴71的何种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包括叶轮组件、电机、传动件和第一轴承,叶轮组件包括输入轴和叶轮,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组件的输入轴在垂直于输出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输出轴通过传动件带动输入轴转动,第一轴承设于输出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组件的输入轴间隔设置,输出轴和输入轴通过传动件进行传动,即不需要直接连接叶轮组件和电机,从而简化了装配操作。并且,通过在输出轴上设置第一轴承,有利于减小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减小电机的输出轴出现偏心的风险,维持输出轴旋转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动力装置还包括底座72和支撑座73。底座72用于支撑和安装电机7,具体的,电机7的底部可设置在底座72的顶面上方,输出轴71为电机7的输出端,输出轴71与电机7的底部存在高度差,因此输出轴71与底座7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即底座72与输出轴7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电机7与底座72之间设置有支撑座73,支撑座73用于将电机7固定及支撑在底座72的顶面,支撑座73可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撑座73用于固定电机7远离输出轴71的一侧(图2所示x方向的左侧);另一支撑座73可用于支撑输出轴71,具体的,支撑座73设置在底座72朝向输出轴71的一侧(图2所示x方向的右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座,与第一轴承一起实现对输出轴的两点固定,从而在电机输出轴设置第一轴承提高电机转动稳定性的情况下,进一步的提升了电机转动的稳定性。
具体的,参照图3,支撑座73设有用于穿设输出轴71的第一通孔74,第一通孔74用于限制输出轴71的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通孔74可以是贯穿支撑座73相对两侧面的形式,输出轴71的一端(图3所示上端)与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轴71的另一端(图3所示下端)穿过上述第一通孔74后与传动件8连接。贯穿于第一通孔74内的输出轴71的径向位移仅限于第一通孔74所围成的区域,由于支撑座73固定于底座72上,在底座72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支撑座73也相对稳定,那么,支撑座73开设的第一通孔74能够限定输出轴71因振动在径向上的位移,即对输出轴71起到限制作用,从而减小了电机7偏心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动力装置还包括轴承卡套92。轴承卡套92用于套接于第一轴承91外部起到限位作用。也就是说,轴承卡套92内部具有容纳第一轴承91的空腔,且轴承卡套92的两端开口,使得穿设于第一轴承91内的输出轴71能够穿过轴承卡套设置,轴承卡套92设置在第一轴承91外侧,限定第一轴承91的移动区域,降低第一轴承91因输出轴的振动而跟随其移动的可能性。本实施例中的轴承卡套92与底座72固定连接,也就是说轴承卡套92可以配合安装电机7的底座72进行固定,例如,将轴承卡套92与底座72采用两点固定的方式,轴承卡套92相对的两端各设有一贯穿孔93(图4中仅示出一端的贯穿孔93),贯穿孔93的内壁均设有内螺纹,底座72上设有两个上述贯穿孔93相对的安装槽94,安装槽94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将轴承卡套92安装在底座72的情况下,两个贯穿孔93分别与两个安装槽94相对设置,通过利用螺栓穿设贯穿孔93及安装槽94的方式,使轴承卡套92的两端分别两点固定在底座7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轴承外侧套接轴承卡套,有助于提高第一轴承的径向稳定性,从而提高传送至叶轮处的稳定性,其安装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以将传动件8设置为传送带81的形式进行说明,传送带81用于连接输出轴71和输入轴61,在电机7带动输出轴71转动的情况下,传送带跟随输出轴71转动,传送带8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输入轴61转动,从而实现了输入轴61跟随输出轴71转动,叶轮设置在输入轴61上,进而实现了电机7通过传送带81的形式间接的带动叶轮转动。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送带81沿第一方向(图5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一方向指的是垂直于输出轴71的轴线方向,或垂直于输入轴61的轴线方向,在输入轴61可与输出轴71平行设置。传送带81是以转动的形式实现传动的,因此传送带81的传动方向可以是图示中的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是图示中的逆时针方向,传送带81的转动方向与输出轴71的转动方向有关,但无论传送带81往哪个方向转动,均能带动输入轴61转动,输入轴61转动后即可带动叶轮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上述输出轴、传送带、输入轴的转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输出轴71的轴线方向上(图2所示x方向),传动件8设置在底座72的外侧(图2所示x的反方向)。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动力装置装配过程中,由于传动件8与输出轴71连接,输出轴71相对传动件8的另一端与电机7连接,因此传动件8与电机7无直接连接关系,由于底座72作为支撑和固定电机7的部件,与电机7无直接连接的部件可不设置在底座72上,便于缩小底座72的装配尺寸,也就是说传动件8在底座72高度方向(图2所示z方向)上的正投影可以不与底座72重叠,便于节省动力装置在底座72宽度方向(图2所示x方向)上的装配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传动件8还包括主动轮82和从动轮83。主动轮82与输出轴71固定连接,也就是说主动轮82可以设置在输出轴71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可选的,将主动轮82设置于输出轴71远离电机7的一端(图3所示下端)有助于降低其他部件对传动过程的干扰;从动轮83与输入轴61固定连接,也就是说从动轮83可以设置在输入轴61长度方向(图3示上下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可选的,将从动轮83设置于输入轴61远离叶轮60的一端,有助于降低其他部件对从动轮83的行程干扰。具体的,可设置传送带81绕设在主动轮82和从动轮83上,主动轮82和从动轮83分别将传送带81绷紧的同时,还能对传送带81起支撑作用。利用传送带81的形式有助于将电机7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电机7产生的振动不会直接作用于叶轮60上,有利于提高叶轮60转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用于支撑和限定输出轴71径向位移的第一轴承91在输出轴71的轴线上的位置,可以是在第一通孔74与主动轮82之间,例如,第一轴承91靠近主动轮82设置,那么,第一通孔74可对输出轴71的靠近底座72的一侧进行限定,第一轴承91可设置于相对对输出轴71靠近主动轮82之间的一侧进行限定,提高了输出轴71转动方向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91与第一通孔74的距离大于设定值。具体的,第一轴承91和第一通孔74均位于输出轴71上,那么第一轴承91与第一通孔74的距离可以用第一轴承91与第一通孔74在输出轴71的轴线上的距离来表示。其中,设定值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具体的,第一轴承91与第一通孔74的距离大于二分之一输出轴71的长度,例如在第一通孔74设置于靠近输出轴71的一端,而第一轴承91靠近输出轴71的另一端,那么在输出轴71的轴线上的两端均受到了限定输出轴径向位移的限制,从而有利于维持输出轴的稳定转动,减少输出轴偏心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桶体10、换热组件20、后盖组件30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桶体1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包括但不限于是大致的圆柱体形、矩形体等。衣物处理设备1在工作状态下,桶体10可以相对外壳50静止,也可以相对外壳50转动,桶体10可以是轴对称结构,能够绕其自身的对称轴线转动,这样放置在容纳腔10A内的衣物可以随桶体10的转动而抖散,从而使衣物与热空气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
如图1所示,桶体10具有相对的前端11和后端12,其中前端11为开口端,也是取放衣物等操作的入口端,门体40设置在前端11,以开闭容纳腔10A,门体40在关闭的状态下,可以使衣物处理设备1形成闭合的循环风道。可选地,门体40至少部分设置为透明体,以便于用户观察容纳腔10A中衣物的烘干状态。桶体10的后端12开设有多个导风孔10B,以连通容纳腔10A和背部风道1A,导风孔10B在后端12的布置形式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在后端12的整个端面均开设导风孔10B,也可以仅在大致的中间区域开设导风孔10B,还可以是沿后端12的周向设置在靠近外缘的位置。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可以在桶体10后端12的外周区域开设导风孔10B,实现周向进风,以提高进风的均匀性。
如图1所示,换热组件20与容纳腔10A连通,以从容纳腔10A吸入气流并干燥加热输出。具体地,换热组件20可以是一种能够产生热量的装置,可作为烘干衣物的热源。换热组件20的形式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根据换热组件20的形式和结构的不同,衣物处理设备可分为直排式(热风式)、冷凝式和热泵式。其中,直排式衣物处理设备的换热组件20可类似于吹风机的装置,可以向容纳腔10A不断吹出高温干热的空气使衣物中的水分蒸发,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另设排气管将湿热的空气从容纳腔10A排出。冷凝式衣物处理设备的换热组件20是在直排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可以将湿热的空气冷却,并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凝液化成水,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另设排水管,以将冷凝水从容纳腔10A排出。热泵式衣物处理设备的换热组件20可以包括蒸发器21和冷凝器22,其中,热泵式衣物处理设备设置有用于加压制热的压缩机,蒸发器21吸收热量降温除湿,冷凝器22释放热量加热空气,无需外排温湿空气或冷凝水,形成了热量回收的闭式循环传递。
如图1所示,叶轮60设置在风道内。具体地,叶轮60可以提高气体的压力并实现气体的输送。叶轮60可以设置在背部风道1A,也可以设置在底部风道1B。示例性地,以叶轮60设置在背部风道1A内继续后续说明,叶轮60能够将底部风道1B的空气吸入背部风道1A内。示例性地,叶轮60可以设置在冷凝器22的后方(如图1所示冷凝器22的右侧),这样叶轮60可以将从冷凝器22出来的干热空气直接输送至背部风道1A内,同时能够减小衣物处理设备中底部风道1B风道阻力。可选地,叶轮60可以是离心式叶轮,离心式叶轮可以改变气流的方向,例如轴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进风,径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后盖组件30远离桶体10的一侧(图6所示右侧面)设有第二通孔62,第二通孔62可以贯穿后盖组件30两端面设置,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轴承63,第二轴承63设于第二通孔62内,输入轴61的一端设置于后盖组件30内,且与叶轮60连接,输入轴6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承63至后盖组件30的外侧(图6所示右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输入轴61上设置第二轴承63,并将第二轴承63固定在第二通孔62内,能够对输入轴61的径向位移进行限定,降低输入轴受电机振动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机7的输出轴71穿出后盖组件30,也就是说电机7设置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输出轴71一端与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轴71的另一端延伸至烘干组件外侧(图3所示下侧),输入轴61可部分设置于后盖组件30外侧,输出轴71的外侧部分连接主动轮82,输入轴61的外侧部分连接从动轮83,传送带81连接主动轮82和从动轮83实现传动。通过将传动件设置于后盖组件外侧,有利于对后盖组件进行小型化加工,缩小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装配空间,同时外部的传动件的转配方式不受后盖组件内部装配结构的干扰,其装配方式简单方便,有助于提高衣物处理设备的装配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轮组件,包括输入轴和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叶轮;
电机,包括绕轴线转动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
传动件,与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出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输入轴转动;
第一轴承,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以限制所述输出轴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输出轴间隔设置;
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输出轴的一侧;所述支撑座设有用于穿设所述输出轴的第一通孔,以限制所述输出轴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
轴承卡套,所述轴承卡套套接于所述第一轴承外侧,且所述轴承卡套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传送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还包括:
主动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从动轮,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传送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主动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距离大于设定值;其中,所述设定值为二分之一所述输出轴的长度。
8.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
桶体,围成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桶体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开设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导风孔;
换热组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从所述容纳腔吸入气流并干燥加热输出;
后盖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连通并与所述桶体的所述另一端密封连接,以形成与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导风孔均连通的风道;
其中,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风道内并位于所述后盖组件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轴承;
其中,所述后盖组件远离所述桶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二轴承至所述后盖组件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所述输出轴穿出所述后盖组件,所述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后盖组件的外侧。
CN202121285093.9U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5856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5093.9U CN215856850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5093.9U CN215856850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6850U true CN215856850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5093.9U Active CN215856850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6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9839B1 (ko) 건조기능을 갖는 의류장치
EP1209277B1 (en) Heat-pump clothes drying machine
AU2012289035B2 (en) Basement arrangement in heat pump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US10041204B2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CN203212887U (zh) 一种干衣机
AU2015327371B2 (en) Laundry dryer
KR20040046459A (ko) 응축식 의류 건조기용 응축기의 냉각 유로
KR20210028486A (ko) 의류건조기
KR20140147601A (ko) 폐열 회수수단을 갖는 건조기
KR20080094707A (ko) 트윈 팬을 갖춘 가정용 의류 건조기
CN102656313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EP2931962B1 (en) Heat pump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1071817B1 (ko) 건조겸용 드럼세탁기
DE602006019696D1 (de) Haushaltswäschetrockner mit Kompaktmotor
CN215856850U (zh) 一种动力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WO2022110447A1 (zh) 衣物护理机及衣物护理机的温度控制方法
KR20050101661A (ko) 건조겸용 드럼세탁기의 방열판 체결구조
JP2004358028A (ja) 衣類乾燥装置
JP5957192B2 (ja) 衣類乾燥機
CN215856852U (zh) 一种烘干装置
KR101167735B1 (ko) 의류 건조기 및 의류 건조기의 작동 방법
KR101431438B1 (ko) 건조기
CN100519912C (zh) 具备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的虹吸现象防止结构
CN214244962U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1431436B1 (ko) 건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