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2880U - 打包膜 - Google Patents
打包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52880U CN215852880U CN202121645635.9U CN202121645635U CN215852880U CN 215852880 U CN215852880 U CN 215852880U CN 202121645635 U CN202121645635 U CN 202121645635U CN 215852880 U CN215852880 U CN 215852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adhesive
- groove
- adhesive layer
- adhesive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包膜,应用于采棉机,对棉花进行自动打包。该打包膜包括多个粘性膜和多个非粘性膜,粘性膜和非粘性膜依次交替连接;非粘性膜的一端连接有折叠部,且折叠部层叠于非粘性膜的一侧,折叠部通过可分离的粘连件与一粘性膜连接,非粘性膜的另一端与另一粘性膜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加固件;加固件和粘连件呈交替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提高打包膜的抗拉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包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机械采摘棉花逐渐取代人工采摘。采棉机是一种用来采棉花的设备。对于大面积种植的棉花,通过采棉机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采棉机通过打包膜对采集的棉花进行自动绕卷后打包固定。相关技术中,打包膜的结构复杂,且易发生非分离位置断裂的情况,导致打包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打包膜,旨在解决打包膜易发生非分离位置断裂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打包膜包括多个粘性膜和多个非粘性膜,所述粘性膜和所述非粘性膜依次交替连接;所述非粘性膜的一端连接有折叠部,且所述折叠部层叠于所述非粘性膜的一侧,所述折叠部通过可分离的粘连件与一所述粘性膜连接,所述非粘性膜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粘性膜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和所述粘连件呈交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的一侧设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具有粘性,所述加固件通过所述第一粘胶层贴合粘接于所述非粘性膜和所述粘性膜的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打包膜的两侧分别设有切边槽,所述切边槽对应所述加固件设置;
所述粘性膜和所述非粘性膜呈矩形;
所述非粘性膜靠近所述加固件的两个角部或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粘性膜靠近所述加固件的两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加固件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第三凹槽;
一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以及一个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平齐设置,并围合形成一个所述切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粘性膜靠近所述粘连件的两个角部分别设有第四凹槽,且所述折叠部上对应两个所述第四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呈平齐设置;
所述粘性膜靠近所述粘连件的两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五凹槽;
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壁平齐设置,且呈平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粘性膜包括:
第一膜基体,所述第一膜基体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膜基体设有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五凹槽;和
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具有粘性,所述第二粘胶层与所述第一膜基体层叠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粘胶层的一端与所述粘连件贴合粘接,另一端与所述非粘性膜靠近所述加固件的部分贴合粘接;
其中,所述加固件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加固件的另一部分贴合于所述非粘性膜面向所述第一膜基体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粘性膜还包括两个中和层,所述第二粘胶层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两个所述中和层分别涂覆于所述第二粘胶层的两侧边缘,以形成两个所述中和区;所述中和区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五凹槽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和层的材质为粉末状中和粉;或,所述中和层的材质为液态状的中和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粘连件包括:
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具有相背离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第三粘胶层,所述第三粘胶层具有粘性,所述第三粘胶层与所述离型膜层叠设置,并设于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三粘胶层背离所述离型膜的一侧与所述折叠部背离所述非粘性膜的一侧贴合粘接;
封口胶层,所述封口胶层具有粘性,所述封口胶层与所述离型膜层叠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封口胶层背离所述离型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粘胶层的一侧贴合粘接;
其中,所述粘性膜可带动所述封口胶层,使所述封口胶层与所述离型膜分离;所述第二粘胶层与所述封口胶层之间的粘性大于所述封口胶层与所述离型膜之间的粘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打包膜还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所述标签设于所述粘性膜和/或所述非粘性膜和/或所述加固件和/或所述分离件,所述标签用于跟踪和识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粘性膜的长度范围为6000-10000mm,所述非粘性膜的长度范围为8000-12000mm,所述打包膜的长度范围为16000至25000mm;
且/或,所述加固件沿所述打包膜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00-150mm;
且/或,所述粘连件沿所述打包膜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50-350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加固件和粘连件交替设置,粘连件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分离,即一个粘性膜和一个非粘性膜以及一个加固件构成一个打包单元。通过折叠部的设置,可便于打包膜的加工生产成型,加工过程中,可直接在折叠部粘贴粘连件,然后在粘连件上粘贴粘性膜,工艺简单。通过可分离的粘连件的设置,可以实现打包单元的自动分离,即在完成打包后通过外力拉扯可使得粘连件在粘性膜和非粘性膜的作用力下自动分离,从而可方便的实现每个打包单元的自动截断。通过加固件的设置,加强了粘性膜和非粘性膜的连接强度,可提高打包单元的抗拉性能,避免除粘连件之外的位置发生断裂的情况,可确保打包单元的完整性,确保打包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提高打包膜的抗拉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包膜一实施例中一个打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4为两个打包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粘连件分离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粘性膜 | 1a | 第二凹槽 |
1b | 第五凹槽 | 11 | 第一膜基体 |
12 | 第二粘胶层 | 121 | 粘性区 |
122 | 中和层 | 13 | 第一表面 |
14 | 第二表面 | ||
2 | 非粘性膜 | 21 | 折叠部 |
2a | 第一凹槽 | 2b | 第四凹槽 |
2c | 折叠线 | ||
3 | 粘连件 | 31 | 离型膜 |
32 | 第三粘胶层 | 33 | 封口胶层 |
4 | 加固件 | 4a | 第三凹槽 |
41 | 第一粘胶层 | 5 | 标签 |
10 | 切边槽 |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打包膜,可应用于采棉机,以对采棉机采摘的棉花进行打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包膜并不仅应用于棉花的打包,还可应用于其他物品的打包,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该打包膜包括多个粘性膜1和多个非粘性膜2,所述粘性膜1和所述非粘性膜2依次交替连接;所述非粘性膜2的一端连接有折叠部21,且所述折叠部21层叠于所述非粘性膜2的一侧,所述折叠部21通过可分离的粘连件3与一所述粘性膜1连接,所述非粘性膜2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粘性膜1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加固件4;所述加固件4和所述粘连件3呈交替设置。
本实施例中,加固件4和粘连件3交替设置,粘连件3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分离,即一个粘性膜1和一个非粘性膜2以及一个加固件4构成一个打包单元。通过折叠部21的设置,可便于打包膜的加工生产成型,打包膜的成型过程中,可直接在折叠部21粘贴粘连件3,然后在粘连件3上粘贴粘性膜1,工艺简单。
参考图4和图5,通过可分离的粘连件3的设置,可以实现打包单元的自动分离,即在完成打包后通过外力拉扯可使得粘连件3在粘性膜1和非粘性膜2的作用力下自动分离,从而可方便的实现每个打包单元的自动截断。通过加固件4的设置,加强了粘性膜1和非粘性膜2的连接强度,可提高打包单元的抗拉性能,避免除粘连件3之外的位置发生断裂的情况,可确保打包单元的完整性,确保打包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提高打包膜的抗拉性能。
在打包棉花时,非粘性膜2环绕成卷之后,粘性膜1环绕在非粘性膜2背离棉花的一侧,粘性膜1与非粘性膜2通过粘性膜1的粘性粘贴,可使打包后成品更稳定。
图1为分离出来的一个打包单元,非粘性膜2远离粘性膜的1一端在粘连件3分离的过程中,折叠部21被带动沿折叠线2c展开。
在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粘连件3包括:
离型膜31,所述离型膜31具有相背离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第三粘胶层32,所述第三粘胶层32具有粘性,所述第三粘胶层32与所述离型膜31层叠设置,并设于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三粘胶层32背离所述离型膜31的一侧与所述折叠部21背离所述非粘性膜2的一侧贴合粘接;
封口胶层33,所述封口胶层33具有粘性,所述封口胶层33与所述离型膜31层叠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封口胶层33背离所述离型膜31的一侧与所述粘性膜1贴合粘接;
其中,所述粘性膜1可带动所述封口胶层33,使所述封口胶层33与所述离型膜31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在外力作用下,粘性膜1通过粘性带动封口胶层33使离型膜31与封口胶层33分离,离型膜31通过第三粘胶层32留在折叠部21,同时折叠部21在粘性膜1以及离型膜31的带动下转动展开,粘性膜1上的封口胶层33可作为封口胶将打包单元封口成卷,封口胶层33的粘贴起到进一步加强连接,使封口处不易脱开。
本实施例中,折叠部21与非粘性膜2一体成型,也即非粘性膜2的一端折叠于自身形成所述折叠部21。
本实施例中设置粘性膜1,可利用粘性膜1的粘性使得粘连件3自身发生分离。粘连件3分离后,一部分跟随粘性膜1,另一部分继续粘贴于折叠部21。由于折叠部21是非粘性材质,那么粘连件3通过具有粘性的第三粘胶层32与折叠部21贴合粘接。在粘连件3自身发生分离后,粘贴于粘性膜1的部分具有粘性,且处于暴露状态,可作为封口胶,将一个打包单元中封口固定,完成对棉花的打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加固件4的一侧设有第一粘胶层41,所述第一粘胶层41具有粘性,所述加固件4通过所述第一粘胶层41贴合粘接于所述非粘性膜2和所述粘性膜1的连接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具有粘性的第一粘胶层41将加固件4、粘性膜1和非粘性膜2连接,可以提高粘性膜1和非粘性膜2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
通常应用于采棉机中对棉花进行打包的打包单元,其长度都较大,将打包单元在长度方向上分为两部分,即为粘性膜1和非粘性膜2,且通过加固件4固定连接,可提高打包单元的抗拉强度,且易加工,生产工艺简单,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打包膜的两侧分别设有切边槽10,所述切边槽10对应所述加固件4设置;
所述粘性膜1和所述非粘性膜2呈矩形;
所述非粘性膜2靠近所述加固件4的两个角部或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凹槽2a;
所述粘性膜1靠近所述加固件4的两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二凹槽1a;
所述加固件4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第三凹槽4a;
一个所述第一凹槽2a的槽壁、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a的槽壁以及一个所述第三凹槽4a的槽壁平齐设置,并围合形成一个所述切边槽。
本实施例汇总,所述第一凹槽2a的槽壁、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a的槽壁以及一个所述第三凹槽4a的槽壁平齐设置,且呈平滑过渡。切边槽10可以是弧形槽,也可以是V型槽、U型槽等,任何形状的切边槽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凹槽2a、第二凹槽1a和第三凹槽4a的设置,可便于简化加工工艺步骤,在将加固件4粘贴于粘性膜1和非粘性膜2的连接处后,可直接通过切刀在粘性膜1和非粘性膜2的连接处的两端加工一个切边槽10,便可形成所述第一凹槽2a、第二凹槽1a和第三凹槽4a,使得粘性膜1、非粘性膜2和加固件4保持平齐,使得打包膜的侧边平整,减少褶皱,也降低加工工艺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非粘性膜2靠近所述粘连件3的两个角部分别设有第四凹槽2b,且所述折叠部21上对应两个所述第四凹槽2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凹槽2b的槽壁呈平齐设置;
所述粘性膜1靠近所述粘连件3的两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五凹槽1b;
所述第四凹槽2b的槽壁和所述第五凹槽1b的槽壁平齐设置,且呈平滑过渡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四凹槽2b和第五凹槽1b的设置,可便于简化加工工艺步骤,在将粘性膜1、粘连件3和非粘性膜2层叠设置后,可直接通过切刀在层叠结构的两端加工一个凹槽,便可形成所述第四凹槽2b和第五凹槽1b,使得粘性膜1、非粘性膜2和粘连件3保持平齐,使得打包膜的侧边平整,减少褶皱,也降低加工工艺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粘性膜1包括:
第一膜基体11,所述第一膜基体11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4,所述第一膜基体11设有所述第二凹槽1a和所述第五凹槽1b;和
第二粘胶层12,所述第二粘胶层12具有粘性,所述第二粘胶层12与所述第一膜基体11层叠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4;所述第二粘胶层12沿所述第一膜基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粘胶层12的一端与所述粘连件3贴合粘接,另一端与所述非粘性膜2靠近所述加固件4的部分贴合粘接;
其中,所述加固件4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3,所述加固件4的另一部分贴合于所述非粘性膜2面向所述第一膜基体1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膜基体11为薄膜结构,所述第一膜基体11由聚烯烃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膜基体11由至少三层聚烯烃材料通过共挤吹塑成型,以使第一膜基体11在满足薄的基础还具有一定的支撑或拉伸强度,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包装使用需求。第二粘胶层12具有粘性,可对粘连件3的封口胶层33提供粘力,使封口胶层33与离型膜31分离。同时,第二粘胶层12延伸至与第五凹槽1b的槽壁平齐设置,可确保封口时封口完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粘性膜还包括两个中和层122,所述第二粘胶层12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两个所述中和层122分别涂覆于所述第二粘胶层12的两侧边缘,以形成两个所述中和区;所述中和区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a和所述第五凹槽1b之间,即所述中和层12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a和第五凹槽1b之间。所述第二粘胶层12的两侧边缘涂覆中和层后,形成粘性区121和中和区,所述粘性区121具有粘性,所述中和区不具有粘性;所述粘性区121位于所述第一膜基体11的中部位置,并沿所述第一膜基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中和区位于所述粘性区121的两侧,所述中和区沿所述第一膜基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a和所述第五凹槽1b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粘性区121保证第二粘胶层的粘性,确保第二粘胶层的功能能实现。同时,通过在第二粘胶层12的两侧边缘设置中和层122形成两个中和区,中和层122不具有粘性,也即第二粘胶层的中和区没有粘性,将两个中和区分别设置在粘性区121的两侧,且中和区与第一膜基体11的边缘平齐,可使棉花打包过程中中和区不粘连非粘性膜,有利于成品包边缘更好的包裹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和层122的材质为粉末状中和粉;或,所述中和层的材质为中和剂。
在打包膜的生产过程中,可在第一膜基体11上整体涂胶形成第二粘胶层12,然后在对第二粘胶层12的两个边缘位置涂抹或喷洒中和剂或中和粉,以形成两个中和层122。这两个中和层122为非粘性区域,可确保在打包膜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粘连打包膜的生产设备或采棉机上的部件,确保打包膜的顺利输送。同时,中和区的设置便于打包膜打包棉花成卷形成的成品包边缘更好的贴合,使成品包外形美观。中和剂可以为水状态,也可以为油状态,中和粉为细小粉末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封口胶层33与所述第二粘胶层12背离所述第一膜基体11的一侧贴合粘接,确保封口胶层33可在粘性膜1的拉力下随粘性膜1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胶层与所述封口胶层之间的粘性大于所述封口胶层与所述离型膜之间的粘性性,可确保封口胶层33可在粘性膜1的拉力下随粘性膜1移动,并与离型膜31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打包膜还包括至少一个标签5,所述标签5设于所述粘性膜1和/或所述非粘性膜2和/或所述加固件4和/或所述分离件,所述标签用于跟踪和识别。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标签5可在打包过程中跟踪和识别打包单元,降低出错率。
一实施例中,标签的数量为1至3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粘性膜1的长度范围为6000-10000mm,所述非粘性膜2的长度范围为8000-12000mm,所述打包膜的长度范围为16000至25000mm。通过上述设计,加固件4相当于位于打包单元的中部位置,可提高打包单元的抗拉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4沿所述打包膜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00-150mm,可以确保加固件4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粘连件3沿所述打包膜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50-350mm,可以确保粘连件3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膜包括多个粘性膜和多个非粘性膜,所述粘性膜和所述非粘性膜依次交替连接;所述非粘性膜的一端连接有折叠部,且所述折叠部层叠于所述非粘性膜的一侧,所述折叠部通过可分离的粘连件与一所述粘性膜连接,所述非粘性膜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粘性膜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和所述粘连件呈交替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的一侧设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具有粘性,所述加固件通过所述第一粘胶层贴合粘接于所述非粘性膜和所述粘性膜的连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膜的两侧分别设有切边槽,所述切边槽对应所述加固件设置;
所述粘性膜和所述非粘性膜呈矩形;
所述非粘性膜靠近所述加固件的两个角部或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粘性膜靠近所述加固件的两个角部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加固件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第三凹槽;
一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以及一个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平齐设置,并围合形成一个所述切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粘性膜靠近所述粘连件的两个角部分别设有第四凹槽,且所述折叠部上对应两个所述第四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呈平齐设置;
所述粘性膜靠近所述粘连件的两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五凹槽;
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壁平齐设置,且呈平滑过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膜包括:
第一膜基体,所述第一膜基体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膜基体设有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五凹槽;和
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具有粘性,所述第二粘胶层与所述第一膜基体层叠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粘胶层的一端与所述粘连件贴合粘接,另一端与所述非粘性膜靠近所述加固件的部分贴合粘接;
其中,所述加固件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加固件的另一部分贴合于所述非粘性膜面向所述第一膜基体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膜还包括两个中和层,所述第二粘胶层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两个所述中和层分别涂覆于所述第二粘胶层的两侧边缘,以形成两个中和区;所述中和区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五凹槽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层的材质为粉末状中和粉;或,所述中和层的材质为中和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连件包括:
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具有相背离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第三粘胶层,所述第三粘胶层具有粘性,所述第三粘胶层与所述离型膜层叠设置,并设于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三粘胶层背离所述离型膜的一侧与所述折叠部背离所述非粘性膜的一侧贴合粘接;
封口胶层,所述封口胶层具有粘性,所述封口胶层与所述离型膜层叠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封口胶层背离所述离型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粘胶层的一侧贴合粘接;
其中,所述粘性膜可带动所述封口胶层,使所述封口胶层与所述离型膜分离;所述第二粘胶层与所述封口胶层之间的粘性大于所述封口胶层与所述离型膜之间的粘性。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膜还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所述标签设于所述粘性膜和/或所述非粘性膜和/或所述加固件和/或所述分离件,所述标签用于跟踪和识别。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膜的长度范围为6000-10000mm,所述非粘性膜的长度范围为8000-12000mm,所述打包膜的长度范围为16000至25000mm;
且/或,所述加固件沿所述打包膜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00-150mm;
且/或,所述粘连件沿所述打包膜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50-35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45635.9U CN215852880U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打包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45635.9U CN215852880U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打包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52880U true CN215852880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33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45635.9U Active CN215852880U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打包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52880U (zh) |
-
2021
- 2021-07-19 CN CN202121645635.9U patent/CN2158528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06276B (zh) | 一种棉花打包卷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57567C (zh) | 一种包装材料的卷筒及包装方法 | |
CN111038852A (zh) | 一种打包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03016B (zh) | 合口形状的带粘合带的袋 | |
CN208602867U (zh) | 可快速包装的包装箱板材 | |
CN102424190B (zh) | 多个物品包装体的捆束系统 | |
CN215852880U (zh) | 打包膜 | |
CN206900837U (zh) | 一种包装箱 | |
CN205652521U (zh) | 一种便携式包装盒 | |
CN106904360B (zh) | 可使快递及物流用胶袋再次使用的快速封装与开启装置 | |
CN214453452U (zh) | 一种采棉机自动打包膜 | |
CN213708212U (zh) | 一种应用于lcd模组防护的泡棉胶带 | |
CN210285292U (zh) | 一种皮肤贴片 | |
JP2012035897A (ja) | 包装袋 | |
CN212605987U (zh) | 专用于缠绕打包膜封口断层双面胶 | |
CN207029904U (zh) | 一种撕拉开启式包装袋 | |
CN217997068U (zh) | 一种纸箱包装用胶带 | |
CN108688922A (zh) | 一种便于密封的纸包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7853311U (zh) | 一种具有热封集液袋的防渗透水刺无纺布铺单 | |
CN213229805U (zh) | 一种用于棉花的包装材料 | |
CN108438487B (zh) | 一种用于自动化包装的自封口式包装袋及包装方法 | |
CN204527919U (zh) | 一种双边z字形折叠提手及包括该折叠提手的纸箱/纸盒 | |
JPH0210546Y2 (zh) | ||
CN216887699U (zh) | 一种电子商务运输用具有多种拼接成型结构的包装箱 | |
CN215799298U (zh) | 一种合成纸薄膜不干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