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1455U - 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 Google Patents

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1455U
CN215851455U CN202122325986.8U CN202122325986U CN215851455U CN 215851455 U CN215851455 U CN 215851455U CN 202122325986 U CN202122325986 U CN 202122325986U CN 215851455 U CN215851455 U CN 215851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transmission shaft
mounting
knuckle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259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毅超
赵小羽
林智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259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1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1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1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运载车的底盘安装有至少两个车桥,多个车桥间隔设置,各车桥的两端均设置有轮胎,各轮胎对应设置有一个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轴、安装架和转向节,安装架安装在车桥的端部,转向节的一端与安装架转动连接,转向节的另一端与传动轴转动连接,且转向节与对应的轮胎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传动轴带动转向节相对安装架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轮胎转向。当运载车需要转向时,驱动组件驱动传动轴带动转向节相对安装架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轮胎转向,运载车的多个车轮同时转向,使得运载车的转弯半径减小,转向更加灵活。

Description

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物料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化可运载平台分为两大类,一种是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机器人,应用场景多为生产车间和库房;一种是可运载轮式机器人,应用场景多为较为封闭的园区或校区。其中可运载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受限于传统的阿克曼转向设计,使得运载车的转弯半径较大,转向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载车转弯半径大,转向不灵活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载车的底盘,所述运载车的底盘安装有至少两个车桥,多个所述车桥间隔设置,各所述车桥的两端均设置有轮胎,各所述轮胎对应设置有一个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轴、安装架和转向节,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车桥的端部,所述转向节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向节与对应的所述轮胎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转向节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以带动对应的所述轮胎转向。
优选地,所述转向节包括竖向设置的转向柱和水平设置的摆臂,所述摆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向柱连接,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转向柱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柱与所述轮胎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安装耳,两个所述安装耳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两个所述安装耳围成安装空间,所述转向柱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安装耳并与所述安装耳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摆臂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对应所述安装空间设置,且与所述转向柱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向柱的侧壁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对应所述安装空间设置,所述凸台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轮胎的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转向柱上。
优选地,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传动轴通过球头螺栓连接。
优选地,各所述车桥的两端均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车桥上,所述车桥设有供所述螺栓插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套设于所述螺栓的螺柱外围。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部分轴段设有螺旋齿,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的螺旋齿啮合,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以通过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传动轴移动。
优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壳和伸缩套,所述防护壳的外壁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壁连接,所述防护壳朝向所述轮胎的一端安装有所述伸缩套,所述伸缩套罩设于所述传动轴外并与所述传动轴密封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载车,所述运载车包括上述的运载车的底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运载车的底盘安装有至少两个车桥,多个车桥间隔设置,各车桥的两端均设置有轮胎,各轮胎对应设置有一个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轴、安装架和转向节,安装架安装在车桥的端部,转向节的一端与安装架转动连接,转向节的另一端与传动轴转动连接,且转向节与对应的轮胎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传动轴带动转向节相对安装架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轮胎转向。当运载车需要转向时,驱动组件驱动传动轴带动转向节相对安装架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轮胎转向,运载车的多个车轮同时转向,使得运载车的转弯半径减小,转向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载车的底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有轮胎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运载车的底盘 20 车桥
30 转向机构 31 驱动组件
310 驱动电机 32 传动轴
33 安装架 330 安装板
331 安装块 332 第一连接板
333 安装耳 334 第二通孔
335 衬套 34 转向节
340 转向柱 341 凸台
342 第一通孔 343 摆臂
344 摆臂的第一端 345 第二连接板
346 摆臂的第二端 347 球头螺栓
40 轮胎 50 防护结构
51 防护壳 52 伸缩套
53 可调节紧固圈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前、后、左、右)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能够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载车的底盘10,如图1所示,运载车的底盘10安装有至少两个车桥20,多个车桥20间隔设置,各车桥20的两端均设置有轮胎40,各轮胎40对应设置有一个转向机构30;转向机构30包括驱动组件31、传动轴32、安装架33和转向节34,安装架33安装在车桥20的端部,转向节34的一端与安装架33转动连接,转向节34的另一端与传动轴32转动连接,且转向节34与对应的轮胎40连接,驱动组件31用于驱动传动轴32带动转向节34相对安装架33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轮胎40转向。
需要说明的是,该运载车的底盘10适合作为用于给在车间运送物料的运载车的底盘10,但并不限于作为用于给在车间运送物料的运载车的底盘10,如果有其他设备应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载车的底盘10,也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运载车可以通过加装多个车桥20,使得运载车的载重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运载车安装有两个车桥20,每个车桥20安装有两个轮胎40,其中运载车靠近前端的两个轮胎40为前轮,靠近运载车后端的两个轮胎40为后轮,当运载需要转向时,驱动组件31驱动传动轴32沿车桥20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组件31驱动传动轴32向左移动时,传动轴32带动转向节3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与转向节34连接的轮胎40向右转向,当运载车的四个轮胎40中两个前轮同时向右转向,两个后轮同时向左转向,依靠前后轮胎40的配合完成转向,相较于运载车只依靠两个前轮向右转向,本实用新型的运载车在转弯时可以拥有更小的转弯半径,从而适应多种应用场景,尤其适合在空间狭窄,拥有较大转弯半径的运载车操作不便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运载车可以依靠较小的转弯半径,完成转向,从而节省了操作人员操作运载车完成转向所花费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物料运输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当运载车的前后轮同时向右或者同时向左转向,运载车可以相应的沿轮胎40朝向方向实现斜向运动,进而使得运载车的操作更加灵活,从而增加了其适用范围。
如图2所示,转向节34包括竖向设置的转向柱340和水平设置的摆臂343,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连接,摆臂的第二端346与传动轴32连接,转向柱340与安装架33转动连接,转向柱340与轮胎40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转向柱340与摆臂343可拆卸连接,使得如果转向柱340或者摆臂343出现断裂或者变形需要更换时,摆臂343和转向柱340可以单独拆卸并进行更换,避免了因为不可拆卸而导致的更换成本高的现象发生,进而减少了后期的养护费用。
其中,安装架33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330和安装块331,安装块331包括第一连接板332和安装耳333,两个安装耳333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32的两侧,第一连接板332与两个安装耳333围成安装空间,转向柱340分别穿过两个安装耳333并与安装耳333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板332与两个安装耳333形成安装空间,使得与转向柱340连接的摆臂343在随着转向柱340转动时不会与其他零件产生干涉。其中,竖直方向为附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转向柱340与转向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采用的轴承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摆臂的第一端344设有第二连接板345,第二连接板345与对应安装空间设置,且与转向柱340可拆卸连接。当运载车需要转向时,驱动组件31带动传动轴32移动,传动轴32通过与之连接的摆臂343带动转向柱340相对于转向架转动,所以摆臂343传递了来自传动轴32的动力到转向柱340上,因此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的连接处如果连接强度不高就会造成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连接处断裂,导致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的连接失效无法通过摆臂343将动力传递给转向柱340,因此为了增强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在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的连接处摆臂的第一端344设有第二连接板345,用以加大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摆臂的第一端344与转向柱340连接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转向柱340的侧壁形成有凸台341,凸台341对应安装空间设置,凸台341设有第一通孔342,轮胎40的转轴穿过第一通孔342安装在转向柱340上。通过设置凸台341使得轮胎40安装在转向柱340上时,不会因为缺少凸台341而导致轮胎40的轮毂在转向时会与安装耳333发生干涉,进而导致安装耳333磨损或者变形的现象发生,凸台341的延伸高度超出了安装空间的范围,即轮胎40的轮毂即使与凸台341抵接,也不会与安装耳333发生干涉,从而提高了运载车的可靠性。
此外,摆臂的第二端346与传动轴32通过球头螺栓347连接。通过采用球头螺栓347将摆臂343与传动轴32连接,便于将传动轴32的移动,通过传动轴32与摆臂343连接处的转动的同时带动摆臂343移动,即传动轴32与摆臂343的连接处既要实现转动也要实现运动的传递,因此通过球头螺栓347将摆臂343和传动轴32连接,同时能兼顾这两种功能。该球头螺栓347可采用现有技术。
如图2和图3所示,各车桥20的两端均安装有安装架33,安装架33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桥20上,车桥20设有供螺栓插入的第二通孔334,第二通孔334内安装有衬套335,衬套335套设于螺栓的螺柱外围。通过加装衬套335,可以利用衬套335的弹性变形能力,进而对运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为路面不平整而产生的震动起到缓冲的作用,省去了传统运载车用以缓冲震动所用到的避震器或弹簧等,减少了整个设备的质量和生产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衬套335为一体成型的橡胶衬套335,制造成本低,通过利用橡胶的弹性变形能力,缓冲底盘受到的冲击,增加了运载车行驶的平稳性。
其中,驱动组件31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电机310和传动齿轮(图未示出),传动轴32的部分轴段设有螺旋齿(图未示出),传动齿轮与传动轴32的螺旋齿啮合,驱动电机310用于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以通过传动齿轮带动传动轴32左右移动。此外,驱动电机31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驱动电机310驱动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通过不同类型的齿轮配合实现将驱动电机310的转动转变成为传动轴32的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传动齿轮包括涡轮,带有螺旋齿的传动轴32相当于蜗杆,涡轮与传动轴32的螺旋齿啮合,利用现有技术中涡轮和蜗杆的配合,从而实现将涡轮的转动转变为传动轴32的左右移动,由于涡轮为标准件,所以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因此降低了转向机构30的生产成本。
其中,底盘还包括防护结构50,防护结构50包括防护壳51和伸缩套52,防护壳51的外壁与驱动电机310的外壁连接,防护壳51朝向轮胎40的一端安装有伸缩套52,伸缩套52罩设于传动轴32外并与传动轴32密封连接。因为转向电机带动传动轴32沿着车桥20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因此需要加装伸缩套52用以配合传动轴32的移动的同时,还能保证伸缩套52内的传动轴32具有良好的密封环境。通过加装伸缩套52和防护壳51,使得将位于伸缩套52和防护壳51内的传动轴32具有良好的密封环境。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为了减少转向电机和传动轴32啮合处的磨损,通常采用在啮合处滴加润滑油的方式,为了保证啮合处拥有一个良好的润滑环境,需要对润滑环境进行密封,用以避免外界灰尘或者杂志进入,影响润滑油的品质,进而会影响到润滑效果,因此通过加装防护壳51和伸缩套52,使得可以对往复运动中的传动轴32提供良好的密封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防护结构50还包括可调节紧固圈53,可调节紧固圈53安装在伸缩套52与传动轴32的外壁的连接处。由于不同设备的传动轴32的尺寸可能不同或者同一型号的设备会因为加工精度的原因造成传动轴32的尺寸不一,因此无法通过伸缩套52的弹性变形能力适应不同尺寸的传动轴32,如果传动轴32尺寸较小,伸缩套52与传动轴32的连接处可能会出现缝隙,进而会破坏密封环境,因此通过加装可调节紧固圈53,用以适配不同尺寸的传动轴32,使得通过可调节紧固圈53对伸缩套52和传动轴32的连接处加强密封,进而提高伸缩套52的密封效果,同时增加了伸缩的适用范围。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运载车,该运载车包括上述运载车的底盘10。由于该运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车的底盘安装有至少两个车桥,多个所述车桥间隔设置,各所述车桥的两端均设置有轮胎,各所述轮胎对应设置有一个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轴、安装架和转向节,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车桥的端部,所述转向节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向节与对应的所述轮胎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转向节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以带动对应的所述轮胎转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包括竖向设置的转向柱和水平设置的摆臂,所述摆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向柱连接,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转向柱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柱与所述轮胎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安装耳,两个所述安装耳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两个所述安装耳围成安装空间,所述转向柱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安装耳并与所述安装耳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对应所述安装空间设置,且与所述转向柱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的侧壁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对应所述安装空间设置,所述凸台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轮胎的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转向柱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传动轴通过球头螺栓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车桥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车桥上,所述车桥设有供所述螺栓插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套设于所述螺栓的螺柱外围。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部分轴段设有螺旋齿,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的螺旋齿啮合,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以通过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传动轴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壳和伸缩套,所述防护壳的外壁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壁连接,所述防护壳朝向所述轮胎的一端安装有所述伸缩套,所述伸缩套罩设于所述传动轴外并与所述传动轴密封连接。
10.一种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车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载车的底盘。
CN202122325986.8U 2021-09-24 2021-09-24 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Active CN215851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5986.8U CN215851455U (zh) 2021-09-24 2021-09-24 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5986.8U CN215851455U (zh) 2021-09-24 2021-09-24 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1455U true CN21585145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6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25986.8U Active CN215851455U (zh) 2021-09-24 2021-09-24 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1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4702B (zh) 汽车悬架系统及四轮独立转向的分布式驱动底盘平台
US9543806B2 (en) Wheel-axle generator
CN112026910A (zh) 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
CN208325447U (zh) 一种机器人差动轮辅助越障装置
WO2018056283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用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US20050257989A1 (en) Small-sized vehicle
US10596896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connecting in-wheel motor unit and strut-type suspension apparatus
CN215851455U (zh) 运载车的底盘和运载车
CN213323321U (zh) 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
JP6423153B2 (ja) 電動式転舵装置搭載車両
CN210027728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CN112092557A (zh) 一种agv小车的差速驱动器
CN216034633U (zh) 线控转向系统和车辆
JP2013023202A (ja) 電動車輪
CN215097942U (zh) 一种agv底盘及agv小车
CN115476921A (zh) 双车轮转向驱动桥、转向系统、转向方法及汽车
CN114261441A (zh) 一种低速车辆无人四轮独立转向底盘平台转向装置
CN219583940U (zh) 巡逻机器人底盘及巡逻机器人
CN216185443U (zh) 一种可用于搬运机器人的舵轮
CN214240291U (zh) 一种大棚拖拉机前驱动桥总成
EP1566158B1 (en) Small-sized electric vehicle
JP3585285B2 (ja) 駆動操向車輪の支持部構造
CN212827869U (zh) 一种机器人转向舵
CN214450284U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轴组件以及车辆
CN219295126U (zh) 一种双减震车轮悬架总成以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