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能够在向外掰动手柄进行佩戴时,易通过手柄的第二内壳带动中间支架的第一外壳发生形变,更加省力,同时还能提高中间支架和手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和设于所述佩戴支架上的按摩头,所述佩戴支架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所述佩戴支架包括:
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在受力时能够发生形变,所述中间支架包括对合连接的第一内壳和第一外壳,所述按摩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壳上;以及
两个手柄,两个所述手柄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各个所述手柄均包括对合连接形成容置腔的第二内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一内壳的朝向相同;
所述第一外壳的至少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第二内壳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外壳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且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连接处的至少一侧形成阶梯,所述阶梯的宽度小于3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内壳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互配合卡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方向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加强筋,各个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为沿所述第一外壳的宽度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分别连通于所述中间支架的内部和所述手柄的容置腔,所述过线槽用于供所述中间支架的内部的接电线穿过,以实现所述接电线伸入所述手柄的容置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过线槽具有背向所述第一内壳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与所述过线槽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外壳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凸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过线槽内并与所述第一侧壁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为弹性外壳,所述第二内壳为柔性内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内壳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内壳的一面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互配合卡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外壳的一面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二内壳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三卡接部的位置设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四卡接部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互配合卡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佩戴支架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位于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手柄的连接处,且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套环抵接的一面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套环的内壁面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颈部按摩仪,通过在中间支架的第一外壳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并将该第一连接部伸入手柄中与手柄的第二内壳连接,从而实现中间支架与手柄的连接,在需要向外掰动手柄进行佩戴时,手柄的第二内壳直接作用于中间支架的第一外壳,易通过手柄的第二内壳带动中间支架的第一外壳发生形变,更加省力;同时第一连接部的受力面积也较大,能够提高中间支架和手柄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直接利用第一外壳的第一连接部伸入至手柄中与第二内壳连接来实现中间支架和手柄的连接的,而无需额外的连接件,组装步骤少,手柄与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也不易出现缝隙,能够避免灰尘进入到中间支架中和/或手柄中,以及还能使颈部按摩仪的外观显得更为完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该颈部按摩仪100包括佩戴支架1和设于佩戴支架1上的按摩头2,该佩戴支架1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以便按摩头2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该佩戴支架1可包括中间支架11和两个手柄12,该中间支架11受力时能够发生形变,中间支架11包括对合连接的第一内壳111和第一外壳112,该按摩头2安装于该第一内壳111上,两个手柄12分别位于中间支架11的两端,各个手柄12均包括对合连接形成容置腔的第二内壳121和第二外壳122,该第二内壳121与第一内壳111的朝向相同,该第一外壳112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13,该第一连接部113伸入手柄12的容置腔中并与第二内壳12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中间支架11可近似为C字形支架,具有长度方向(颈部环绕方向)、厚度方向(径向方向)和宽度方向,同样的,该手柄12也可具有长度方向、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为了便于描述和说明,中间支架11的长度方向可为沿着如图1中的箭头x1所指的方向,则中间支架11的两端可为佩戴支架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中间支架11的厚度方向可为沿着如图1中的箭头y1所指的方向;中间支架11的宽度方向可为沿着如图1中的箭头z1所指的方向。手柄12的长度方向可为沿着如图1中的箭头x2所指的方向;手柄的厚度方向可为沿着如图1中的箭头y2所指的方向;手柄12的宽度方向可为沿着如图1中的箭头z1所指的方向。上述所有方向仅为便于理解做的示例,不限定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外壳112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3,并将该第一连接部113伸入手柄12中与第二内壳121连接,从而实现中间支架11与手柄12的连接,这主要是因为,在需要向外掰动手柄12进行佩戴时,用户施加的作用力通常是作用在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上的,通过第一连接部113将中间支架11的第一外壳112直接和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连接在一起,便于通过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带动中间支架11的第一外壳112发生形变,使得掰开佩戴支架1能更加省力。换言之,如图3所示,在需要向外掰动手柄12进行佩戴时,用户施加的作用力能够通过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直接作用在中间支架11的第一外壳112上,使得中间支架11的张合能够随着手柄12的掰动同步进行,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之间的抵抗力较小,从而有利于节省了人为用力将佩戴支架1掰开的力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外掰动手柄12进行佩戴时,第一外壳112在第二内壳121的带动下能够发生形变,同时该第一内壳111在第一外壳112的带动下适于发生形变,以实现增大佩戴空间的目的,以便于佩戴。
此外,因第一外壳112的至少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113,因此,该第一连接部113在成型时可与第一外壳112的至少一端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一外壳112的组装工序。示例性地,该第一连接部113可为条状结构或块状结构等。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相较于采用连接件将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连接在一起而言,通过直接利用第一外壳112的第一连接部113伸入至手柄12中与第二内壳121连接,以实现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之间的连接,能够利用该第一连接部113使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始终保持连接,那么,当用户朝向佩戴空间外掰动手柄12以进行佩戴时,手柄12与中间支架11的连接处不易出现缝隙,从而能够避免灰尘进入到中间支架11中和/或手柄12中对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中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以及还能使颈部按摩仪100的外观显得更为完整。
示例性地,该佩戴支架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12a和第二端112b,该第一端112a和第二端112b中至少有一端设有该第一连接部113,也即是说,第一端112a可设有该第一连接部113,或者,第二连接部1111可设有该第一连接部113,又或者,第一端112a和第二端112b可同时设有该第一连接部113。示例性地,该第一端112a和第二端112b均设有第一连接部113。这主要是因为,在佩戴需要向外掰动手柄12时,通常情况下,用户的双手分别同时对两个手柄12施加作用力以带动中间支架11张开,在第一端112a和第二端112b都设置第一连接部113,能使施加在每个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的作用力均能直接在中间支架11的第一外壳112上,更容易使第一外壳112发生变形,更加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佩戴支架1的两端与两个手柄12围设形成用于容纳人体颈部的佩戴空间,该第一内壳111和第二内壳121朝向该佩戴空间设置,且该按摩头2设置在第一内壳111上,因此,为了预留避让按摩头2活动的空间,中间支架11的厚度往往设置得比手柄12的厚度要小,使得在佩戴支架1的厚度方向上,中间支架11的内部空间的尺寸通常小于手柄12的容置腔的尺寸,也即是手柄12的内部具有较大的空间容纳该第一连接部113,如此,方便将第一连接部113做得比较大,从而有利于增大第一连接部113的受力面积,提高第一连接部113和第二内壳12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连接部113和第二内壳121的连接更稳固。如此,在向外掰动手柄12进行佩戴时,由于第一连接部113的受力面积较大,能够提高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使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的连接能够更稳固,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
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连接部113的厚度d可大于或等于4mm,例如4mm、4.2mm、4.5mm、4.7mm、5mm或5.2mm等,这样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113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该第一连接部113的宽度方向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加强筋1131,各个加强筋1131分别与第一外壳112的内表面连接。如此,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一外壳112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断裂。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第一外壳112具有第一端部1120(前述第一端112a的端部和/或第二端112b的端部),第一连接部113具有第二端部1130,该第一端部1120连接于第二端部1130,在第一外壳112的宽度方向上,第一端部1120的宽度大于第二端部1130的宽度,且第一端部1120与第二端部1130的连接处的至少一侧形成阶梯,该阶梯的宽度小于3mm。也即是说,对于第一端部1120与第二端部1130的连接处而言,在第一外壳112的宽度方向上,该连接处的第二端部1130的边缘与该连接处的第一端部112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可小于3mm,例如0.8mm、1.2mm、1.5mm、1.8mm、2mm、2.2mm、2.5mm、2.7mm、2.9mm或3mm等。这样能够确保第一连接部113的宽度不至于做的太小,能够便于在使手柄12和中间支架11的连接处保持为光滑过渡处的同时,保证第一连接部113与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之间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以使中间支架11的第一外壳112的受力面较大,在手柄12掰动时,能够更省力,同时也增强第一外壳112和第二内壳121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松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连接部113是伸入到手柄12的容置腔中与第二内壳121连接的,如果为了确保第一连接部113与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而将第一连接部113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一外壳112的宽度,如此,手柄12与中间支架11的连接处会出现台阶,也即是手柄12与中间支架11的连接处难以形成光滑过渡处,佩戴至颈部时,易给用户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因此,上述将该第一连接部113的宽度设计为小于第一外壳112的宽度,且将该距离L控制在小于3mm的范围内,能够便于在使手柄12和中间支架11的连接处保持为光滑过渡处的同时,保证第一连接部113与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之间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
其中,第一连接部113宽度方向、第一外壳112的宽度方向均与中间支架11的宽度方向同向。
由上述可知,该中间支架11在受力时能够发生形变,则该第一外壳112可为弹性外壳,而该第一内壳111则可为弹性内壳或柔性内壳。示例性地,该第一外壳112为弹性外壳,第一内壳111为柔性内壳,例如,第一外壳112为硬塑胶外壳,而第一内壳111为软塑胶内壳,能够提高中间支架11的亲肤性;同时该第一连接部113也可为弹性件,例如硬质弹性件,而该第二内壳121也可为柔性内壳或弹性内壳,例如硅胶内壳、塑胶内壳等,相较于第二内壳121为刚性内壳而言,在掰动手柄12时,第二内壳121能够适于发生形变,减小对第一连接部113的压迫感,避免对第一连接部113造成损伤。
基于各个第一连接部113的具体结构,以及各个第一连接部113与对应的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的连接关系大致相同,故以下可以以第一端112a的第一连接部113连接在对应的手柄12的第二内壳121为例对应第一连接部113以及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内壳121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实施例的范围。
结合图7、图8和图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内壳111的端部可设有第二连接部1111,该第二连接部111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3,能够增强第一内壳111和第一外壳112的连接稳定性,使得第一外壳112和第一内壳111的连接能够更加稳固,以避免在掰动手柄12以带动第一外壳112发生变形时,第一内壳111与第一外壳112出现脱离的情况。
示例性地,该第一连接部113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设于第一外壳112的端部,第四部分与第二内壳121固定连接,例如在第四部分开设第一通孔,在第二内壳121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通过锁紧件穿过该第一通孔与螺纹孔连接,以实现第四部分与第二内壳121的连接。第二连接部1111贴合在第一连接部113的第三部分上并与第三部分连接,相较于第二连接部1111同时贴合于第一连接部113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而言,无需在第二连接部1111开设第二通孔,当然也无需考虑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对位问题,有利于减低第二连接部1111的加工难度。
可选地,该第二连接部1111的朝向第一外壳112的一面可设有第一卡接部1112,该第一连接部113朝向第一内壳111的一面设有第二卡接部1132,该第二卡接部1132与第一卡接部1112相互配合卡接。示例性地,该第一卡接部1112可为卡槽,对应的,该第二卡接部1132可为与卡槽配合的卡条;或者,该第一卡接部1112可为卡条,对应的,该第二卡接部1132可为与卡条配合的卡槽。利用第一卡接部1112和第二卡接部1132的配合卡接,能够稳固地将第一内壳111连接在第一外壳112,以保证第一内壳111与第一外壳11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在掰动手柄12以带动第一外壳112发生变形时,第一内壳111与第一外壳112出现脱离的情况。
进一步地,该第二连接部1111的背离第一外壳112的一面可设有第三卡接部1113,第二内壳121的端部对应第三卡接部1113的位置设有第四卡接部1212,该第四卡接部1212与第三卡接部1113相互配合卡接,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内壳111的连接稳固性。
示例性地,该第三卡接部1113可为卡槽,对应的,该第四卡接部1212可为与卡槽配合的卡条;或者,该第三卡接部1113可为卡条,对应的,该第四卡接部1212可为与卡条配合的卡槽,在此实施例不做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113设有第一定位部1133,该第二内壳121对应第一定位部1133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部1211,该第二定位部1211与第一定位部1133相互配合卡接。示例性地,该第一定位部1133可为卡槽,对应的,该第二定位部1211可为与卡槽配合的卡板。利用卡槽与卡板的配合连接,在装配时,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内壳121的连接稳固性,从而有利于加强手柄12与中间支架11的连接稳固性。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113还设有过线槽1134,该过线槽1134分别连通于中间支架11的内部和手柄12的内部,以使该过线槽1134可用于供中间支架11的内部的接电线(例如导线或柔性电路板等)穿过,以实现接电线伸入手柄12的容置腔与设置在手柄12中的电子元器件电连接,也即是设置在中间支架11中的电子元器件可通过该接电线与设置在手柄12中的电子元器件电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部113上形成过线槽1134,能够便于颈部按摩仪100的走线,同时还能约束接电线以防止其发生窜动,以及避免接电线暴露外佩戴支架1的外部,从而有利于保证走线的规整和隐蔽性。
进一步地,该过线槽1134具有背向第一内壳111设置的第一侧壁1135,该第一侧壁1135可设有与过线槽1134连通的开口,该第二外壳122朝向第一外壳112的一端凸设有插接板1221,该插接板1221通过该开口伸入过线槽1134内并与第一侧壁1135抵接。这样,能够在确保接电线的布局比较规整和具有较好的隐蔽性的同时,保证第二外壳122与第二内壳121之间的封闭性,以避免在掰动手柄12时第二外壳122与第二内壳121之间出现缝隙,这样一来,能够更有效地避免灰尘进入到中间支架11中和/或手柄12中对中间支架11和手柄12中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同时还能使颈部按摩仪100的外观更为完整,避免对颈部按摩仪100的美观性造成影响。
如图12所示,以及再次参阅图2,一些实施例中,该佩戴支架1还包括套环13,该套环13位于中间支架11与手柄12的连接处,且套环13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13的外周。这样有利于增强第一连接部113的结构强度,以确保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内壳121的连接稳固性。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内壳111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1111时,该套环13可同时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13和第二连接部1111的外周,这样除了能够增强第一连接部113的结构强度外,还能够利用该套环13压紧第一连接部113和第二连接部1111,保证第一外壳112和第一内壳111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在掰动手柄12以带动第一外壳112发生变形时,第一内壳111与第一外壳112出现脱离的情况。
示例性地,套环13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13的外周,第一连接部113与套环13抵接的一面设有第一限位部1136,套环13的内壁面对应第一限位部1136的位置设有第二限位部131,该第二限位部131与第一限位部1136相互配合卡接。例如,该第一限位部1136可为卡槽,对应的,该第二限位部131可为与卡槽配合的卡条;或者,该第一限位部1136可为卡条,对应的,该第二限位部131可为与卡条配合的卡槽。利用第一限位部1136和第二限位部131的配合卡接,能够对套环1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套环13相对第一连接部113出现转动的情况,以提高套环13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也对套环13的组装起到定位作用,方便套环13的组装。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部按摩仪,通过在第一外壳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并将该第一连接部伸入手柄中与第二内壳连接,能够在向外掰动手柄进行佩戴时,便于通过手柄的第二内壳带动中间支架的第一内壳发生形变,使得掰开佩戴支架能更加省力,也即是用户施加的作用力能够通过手柄的第二内壳直接作用在中间支架的第一外壳上,使得中间支架的张合能够随着手柄的掰动同步进行,中间支架和手柄之间的抵抗力较小,从而有利于节省了人为用力将佩戴支架掰开的力度;同时也无需额外的连接件,组装步骤少。
而且,相较于中间支架,手柄的内部能够形成较大的空间容纳第一连接部,如此,方便将第一连接部做得比较大,使得第一连接部能够具有较大的受力面积,因此在向外掰动手柄进行佩戴时,能够提高中间支架和手柄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
另外,由于第一连接部在成型时可与第一外壳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外壳的组装工序,能够简化安装过程,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也无需额外固定件将第一连接部固定在第一外壳上,有利于第一外壳的轻量化设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颈部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按摩仪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