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8708U -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8708U
CN215838708U CN202121559831.4U CN202121559831U CN215838708U CN 215838708 U CN215838708 U CN 215838708U CN 202121559831 U CN202121559831 U CN 202121559831U CN 215838708 U CN215838708 U CN 215838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t
cyclone separator
driving
dirt cup
clean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98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明
常方圆
顾伟
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98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8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8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8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尘杯组件包括: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具有环形的过滤壁;收尘杯,旋风分离器安装在收尘杯内;驱动机构,位于过滤壁的径向外侧;和清洁机构,套设在过滤壁外、并与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清洁机构沿旋风分离器的轴向移动、以清除过滤壁上附着的污物。驱动机构驱动清洁机构沿旋风分离器的轴向进行移动,清洁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刮擦过滤壁的外周面,对过滤壁的外周面上附着的污物进行高效清除,不仅清除方式简单、方便、容易操作,而且应用于吸尘器还很好地解决了毛发等丝状物堵塞旋风分离器而造成吸尘器的吸力迅速下降的问题,因此用户使用吸尘器的体验感受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尘器,收尘杯内旋风分离器的网孔比较小,毛发等丝状物容易缠绕在旋风分离器上,不仅难以清理,而且还会减小旋风分离器的过风面积,造成吸尘器的吸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尘杯组件,能够解决毛发等丝状物容易缠绕在旋风分离器上,不仅难以清理,而且还会减小旋风分离器的过风面积,造成吸尘器的吸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尘杯组件,包括:收尘杯;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安装在所述收尘杯内,所述旋风分离器具有环形的过滤壁;驱动机构,位于所述过滤壁的径向外侧;和清洁机构,套设在所述过滤壁外、并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清洁机构沿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轴向移动、以清除所述过滤壁上附着的污物。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清洁机构相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侧面设置有凸出的配合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侧面设置有凸出的压持部,所述轴向上,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压持部和所述清洁机构之间,且所述压持部抵在所述配合部上。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配合,用于复位所述第一驱动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配合,用于复位所述第二驱动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构为清洁环,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安装环,所述清洁环固定在所述安装环上。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副收集器,位于所述收尘杯内、并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用于收集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器内的污物。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副收集器的外周面上凸出有挡污唇边,所述挡污唇边为硬质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副收集器的外周面上凸出有挡污唇边,所述挡污唇边为柔性件,所述清洁机构设置为运动到达所述挡污唇边时,挤压所述挡污唇边背向所述旋风分离器发生变形。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收尘杯的底壁可开合的铰接安装,所述副收集器的朝向所述收尘杯的底壁的一端贯通、并抵在所述收尘杯的底壁上。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收尘杯的底壁可开合的铰接安装,所述收尘杯的底壁闭合时,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清洁机构沿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轴向往复移动、清除所述过滤壁上附着的污物。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二级分离器,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二级分离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压持在所述二级分离器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之间;和电机组件,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二级分离器与所述电机组件相连接,所述收尘杯的杯口套装连接在所述二级分离器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吸尘器,包括主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第一弹性件拉持在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一驱动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清洁机构套设在过滤壁外,驱动机构驱动清洁机构沿旋风分离器的轴向进行移动,清洁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刮擦过滤壁的外周面,对过滤壁的外周面上附着的污物进行高效清除,不仅清除方式简单、方便、容易操作,而且应用于吸尘器还很好地解决了毛发等丝状物堵塞旋风分离器而造成吸尘器的吸力迅速下降的问题,因此用户使用吸尘器的体验感受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尘杯组件应用于吸尘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一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收尘桶的周壁未示出;
图4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收尘桶的周壁未示出;
图5为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旋风分离器,110过滤壁,200驱动机构,210第一驱动件,211压持部,220第二驱动件,221配合部,222安装环,230第一弹性件,240第二弹性件,300清洁机构,400副收集器,410挡污唇边,500主体,510把手,610收尘杯,611收尘杯的底壁,620电机组件,630出风组件,700止挡面,800吸污管,900二级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尘杯组件应用于吸尘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一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收尘桶的周壁未示出。图4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收尘桶的周壁未示出。图5为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尘杯组件,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旋风分离器100、驱动机构200、收尘杯610和清洁机构300。其中,旋风分离器100设置为可拆卸地或非可拆卸地固定在收尘杯610内部。而且旋风分离器100设置为具有环形的过滤壁110。在旋风分离器100的径向上,驱动机构200设置为位于过滤壁110的外侧。清洁机构300设置为位于过滤壁110和驱动机构200之间,而且清洁机构300设置为套设在过滤壁110上。控制驱动机构200动作,驱动机构200会驱动清洁机构300进行往复轴向移动,清洁机构300在旋风分离器100的外周面上沿着旋风分离器100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清洁机构300对过滤壁110的外周面进行刮擦,以此来清除掉过滤壁110上附着的污物,污物可以是毛发等丝状物、纸屑等。
该尘杯组件,径向上驱动机构200设置在过滤壁110的外侧,清洁机构300处于过滤壁110和驱动机构200之间,而且清洁机构300设置为套设在过滤壁110的外周面上。控制驱动机构200动作,驱动机构200会驱动清洁机构300进行往复轴向移动(即往复上下移动),清洁机构300在旋风分离器100的外周面上沿着旋风分离器100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清洁机构300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往复刮擦过滤壁110的外周面,对过滤壁110的外周面上附着的污物进行高效清除,不仅清除方式简单、方便、容易操作,而且应用于吸尘器还很好地解决了毛发等丝状物堵塞旋风分离器100而造成吸尘器的吸力迅速下降的问题,也能够实现随时对旋风分离器100外周面的污物进行清除,因此用户使用吸尘器的体验感受更好。
示例地,如图3至图6所示,旋风分离器100设置为环形的金属网,金属可以是不锈钢、合金、铝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此方案图中未示出),驱动机构设置为驱动臂,驱动臂与旋风分离器的轴线平行设置(即:驱动臂上下立设布置),而且驱动臂可沿旋风分离器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清洁机构与驱动臂相连接,驱动臂往复轴向移动的过程中,会带着清洁机构在过滤壁的外周面上进行往复轴向移动,以此来对过滤壁的外周面进行往复刮擦,实现高效清除过滤壁的外周面上附着的污物的目的。
可以是,驱动臂的下端设置为固定有驱动环,驱动环设置为可轴向移动地套设在旋风分离器外,清洁机构设置为如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的清洁环,这种材质的清洁环更不容易附着和黏连毛发等丝状物。其中,清洁环设置为固定在驱动环上,通过驱动环更好地带动清洁环往复轴向移动,避免清洁环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歪斜而影响污物清除质量。清洁环可以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驱动环上,清洁环也可以通过螺钉锁紧的方式固定在驱动环上,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是,驱动环与驱动臂一体成型;或者可以是,驱动环与驱动臂为分体连接,分体连接如卡接、螺钉连接等;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示例地,尘杯组件还包括二级分离器和电机组件,旋风分离器位于收尘杯内、并通过二级分离器与电机组件组装在一起,收尘杯的开口端套装连接在二级分离器的下端。二级分离器的外侧面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导向槽,驱动臂安装在导向槽内,导向槽在驱动臂上下往复运动时对驱动臂进行导向,驱动臂的上端具有径向向外伸出导向槽的驱动凸柱,供用户操作驱动臂进行往复移动。驱动环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密封圈,导向槽位于密封圈的上方,密封圈与收尘杯的内侧面密封配合,从而避免收尘杯内的污物外溢。应用于吸尘器时,主体覆盖住导向槽来隐藏第二驱动件,防止灰尘进入导向槽内,因此第二驱动件能够长时间保持往复顺畅滑动。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驱动机构200设置为包括可沿旋风分离器100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移动的第一驱动件210和可沿旋风分离器100的轴向进行往复直线移动的第二驱动件220(轴向即上下方向)。其中,第一驱动件210位于第二驱动件220的上方,第二驱动件220的第一端同第一驱动件210的第二端设置为相邻近,而且第二驱动件220的第一端同第一驱动件210的第二端进行传动配合,第一驱动件210的第一端同第二驱动件220的第二端设置为相远离,且清洁机构300设置为与第二驱动件22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驱动件210的第一端为第一驱动件210的上端,第一驱动件210的第二端为第一驱动件210的下端。第二驱动件220的第一端为第二驱动件220的上端,第二驱动件220的第二端为第二驱动件220的下端。
示例地,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驱动件210可以是金属件,第一驱动件210也可以是塑料件,第二驱动件220可以是金属件,第二驱动件220也可以是塑料件,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示例地,如图3至图6所示,驱动机构200还包括:用于复位的第二弹性件240,第二弹性件240设置为与第二驱动件220进行配合,第二驱动件220动作后通过第二弹性件240进行复位。第二弹性件240可以设置为螺旋弹簧及其等同部件。
示例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驱动件220的第一端的侧面设置为径向凸出有配合部221,配合部221朝向第一驱动件210侧凸出,第一驱动件210的第二端的侧面凸出有压持部211,压持部211朝向第二驱动件220侧凸出,而且轴向上压持部211位于配合部221的上方,清洁机构300位于配合部221的下方。压持部211的下侧面还设置为向下抵在配合部221的上侧面上。
示例地,如图5和图6所示,轴向上,第二弹性件240设置为位于清洁机构300和配合部221之间、并套设在第二驱动件220上,且第二弹性件240向上压持配合部221,以此来实现第二驱动件220向下移动后进行向上复位。当然,第二弹性件24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驱动件220的上方,第二弹性件240的下端向上拉持第二驱动件220,以此来实现第二驱动件220向下移动后进行向上复位,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均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而且,第二弹性件24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定,在此不作限定,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示例地,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机构200还包括:用于复位的第一弹性件230,第一弹性件230设置为与第一驱动件210进行配合,第一驱动件210动作后通过第一弹性件230进行复位。第一弹性件230可以设置为螺旋弹簧及其等同部件。
示例地,如图5和图6所示,轴向上第一驱动件210设置为位于第二驱动件220和第一弹性件230之间,即第一弹性件230位于第一驱动件210的上方,第一弹性件230向上拉持第一驱动件210,驱动第一驱动件210向下移动后,第一弹性件230控制第一驱动件210进行向上移动复位。当然,第一弹性件23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10的下方,第一驱动件210向下压持第一弹性件230。驱动第一驱动件210向下移动后,第一弹性件230控制第一驱动件210进行向上移动复位,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然,第一驱动件210的下端和第二驱动件220的上端也可以通过径向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驱动件210的下端和第二驱动件220的上端还可以通过螺钉锁紧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驱动件210的下端和第二驱动件220的上端还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示例地,如图3至图6所示,清洁机构300设置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的清洁环,第二驱动件220的下端设置有安装环222,安装环222设置为可轴向移动地套设在过滤壁110的外周面上,清洁环设置为固定在安装环222上,安装环222带着清洁环一起进行往复轴向移动,清洁环更不容易发生扭曲、变形和歪斜,这样旋风分离器100外周面上的污物清除效果更好,而且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的清洁环更不容易粘附毛发等丝状物。
当然,清洁机构300也可以设置为环形的毛刷、刮板等部件,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是,安装环222与第二驱动件220为一体结构;或者可以是,安装环222与第二驱动件220为分体结构,如卡接连接螺钉连接等;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尘杯组件还包括:副收集器400,旋风分离器100设置为呈圆柱筒状,副收集器400设置为固定安装在旋风分离器100的第二端、并与旋风分离器100的内部相通,进入旋风分离器100内的污物在重力作用下会落入副收集器400内,在副收集器400的内底部进行收集。其中,旋风分离器100的第一端为上端,旋风分离器100的第二端为下端。副收集器400可以设计成具有底板的桶结构。副收集器400也可以设计成无底板的筒结构,此时副收集器400的下端需要设置为抵在吸尘器的收尘杯的底壁611上来进行封闭,在吸尘器上清除收尘杯610内的污物时,副收集器400的下端也一并被打开,副收集器400内的污物会一并被清除出去。
示例地,如图3至图6所示,副收集器400上端的外周面上凸出有倾斜向下延伸的挡污唇边410,挡污唇边410阻挡副收集器400之外的收尘杯610内底部沉积的污物向上飞扬,该尘杯组件应用于吸尘器,可以更好地保证吸尘器的吸尘效果。旋风分离器100外表面刮除的污物落至挡污唇边410上,会沿着挡污唇边的上侧面向下进行滑落,挡污唇边410上更不容易存污。
挡污唇边410可以是硬质结构。挡污唇边410也可以是柔性机构,此时可增大清洁机构300向下移动的轴向行程,或者缩短旋风分离器100的轴向高度,当清洁机构300运动至最下方极限位置时,安装环222向下挤压挡污唇边410,使挡污唇边410向下扭曲变形,这样从旋风分离器100上刮擦下来的污物就会直接掉落到挡污唇边410的下方,最终落在副收集器400之外的收尘杯的底壁611上,挡污唇边410上更不容易存污。
示例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驱动件210设置为上下布置的驱动杆,第二驱动件220也设置为上下布置的驱动杆。
收尘杯610内部具有安装腔,旋风分离器100位于安装腔内,第二驱动件220位于安装腔的上方。其中,旋风分离器100分隔安装腔成圆柱状的分离腔和圆环状的收集腔,收集腔包覆在分离腔外侧,旋风分离器100过滤的污物落入收集腔内,旋风分离器100过滤出的空气进入分离腔,最终向外界排出,收集腔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止挡面700,清洁机构300位于止挡面700的下方,第二驱动件220的下端向下穿过止挡面700而与清洁机构300相连接,第二弹性件240套装于第二驱动件220上,第二弹性件240的下端向下抵压在止挡面700上,第二弹性件240的上端向上抵压在第二驱动件220的上端(即第二弹性件240的上端向上抵压在第二驱动件220上端的配合部221上)。收尘杯的底壁611设置为可开合的铰接安装(当然,收尘杯610也可以通过整体拆卸和安装的方式实现收尘杯可开合)。收尘杯610无论是在打开时还是在闭合时,驱动机构200均能够驱动清洁机构300沿旋风分离器100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来对旋风分离器100的外周面进行往复清洁。在闭合时对旋风分离器100的外周面进行往复清洁与在打开时对旋风分离器100的外周面进行往复清洁相比,闭合时刮落的污物不会出现向外界肆意飞扬的问题。需要清除收尘杯610内的污物时,直接打开收尘杯610即可。
示例地,参考图1至图6所示,收尘杯610的侧壁上设置有收尘进污口,吸尘器具有主体500,主体500的下端设置有吸污管800,收尘进污口与吸污管80连接,即收尘杯的底壁611无论是在打开时还是在闭合时,驱动机构200均能够驱动清洁机构300沿旋风分离器100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来实现对旋风分离器100的外周面进行往复清洁;尘杯组件还包括:旋风分离器900以及电机组件620,电机组件620设置为位于收尘杯610的上方,旋风分离器100设置为位于收尘杯610内,旋风分离器100的第一端设置为通过二级分离器900与电机组件620相配合,收尘杯610的上端套设在二级分离器900的下端,(桶状的)副收集器400内部区域、旋风分离器100内部区域、电机组件620以及收尘杯的底壁611合围成分离腔,进入旋风分离器100内的污物(一般为尘土)最终落至分离腔的底壁上进行收集,旋风分离器100之外区域、副收集器400之外区域和收尘杯610内部区域合围成收集腔,旋风分离器100过滤出的污物(一般为毛发、纸屑、颗粒物)落至收集腔的底壁上,第二驱动件220安装在二级分离器900的侧壁上;和出风组件630,出风组件630设置为位于收尘杯610外、并设置为安装在电机组件620的顶部,旋风分离器100过滤出的空气进入分离腔和二级分离器900后经过电机组件620,最终自出风组件630排至外界。其中,出风组件630的周壁上设置有出风口。电机组件620使收尘杯610内部形成负压,使得出风组件630内部形成正压,还使收集腔内形成旋风。
安装环位于导向槽的下方,安装环222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密封圈,导向槽位于密封圈的上方,密封圈与收尘杯610的内侧面密封配合,从而避免收尘杯内的污物向外界溢出。
二级分离器90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导向槽,导向槽位于收尘杯610的上方,第二驱动件220可轴向往复移动的安装在导向槽内,第二弹性件240位于导向槽内。安装环222位于导向槽的下方,安装环22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导向槽位于密封圈的上方,密封圈与收尘杯610的内侧面密封配合,从而避免收尘杯内的污物向外界溢出,还能够刮落收尘杯610的内侧面上附着的污物。尘杯组件应用于吸尘器时,吸尘器的主体500覆盖住导向槽来隐藏第二驱动件220,防止灰尘进入导向槽内,因此第二驱动件220能够长时间保持往复顺畅滑动。
该尘杯组件的使用方式如下:
如图3至图6所示,对第一驱动件210施予向下的驱动力来驱动第一驱动件210向下移动,第一驱动件210会推动第二驱动件220向下移动,第二驱动件220带着清洁环向下移动,最终使得清洁环移动到下极限位置,此过程清洁环自上向下刮擦旋风分离器100的外表面;撤销驱动力,第一驱动件210在第一弹性件23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到其初始位置,第二驱动件220在第二弹性件24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到其初始位置,清洁环随着第二驱动件220一起向上移动,最终清洁环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此过程清洁环自下向上刮擦旋风分离器100的外表面;周期性地对第一驱动件210施予向下的驱动力,实现连续清洁旋风分离器100的外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驱动机构设置在过滤壁的径向外侧,清洁机构位于驱动机构和过滤壁之间、并套设在过滤壁上,驱动机构驱动清洁机构沿旋风分离器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清洁机构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往复刮擦过滤壁的外周面,对过滤壁的外周面上附着的污物进行高效清除,不仅清除方式简单、方便、容易操作,而且应用于吸尘器还很好地解决了毛发等丝状物堵塞旋风分离器而造成吸尘器的吸力迅速下降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使用吸尘器的体验感受。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吸尘器(参考图1至图6所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
该吸尘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6所示,吸尘器还包括:主体500(即:吸尘器主体),二级分离器900设置为安装在主体500的一侧,第一驱动件210可轴向往复移动的安装在主体500上,第一弹性件230设置为位于主体500内、并处于第一驱动件210的上方,而且第一弹性件230设置为拉持在第一驱动件210的上端与主体500之间。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6所示,主体500上还设置为安装有把手510,把手510与第一驱动件210组装在一起,第一驱动件210通过把手510进行驱动,实现轴向往复移动来使清洁机构300往复清洁旋风分离器100的外周面。
该吸尘器的使用方式如下:
参考图3至图6所示,对把手510施予向下的驱动力来驱动把手510向下移动,第一驱动件210随把手510一起向下移动、并推动第二驱动件220向下移动,第二驱动件220带着清洁环向下移动,最终使得清洁环移动到下极限位置,此过程清洁环自上向下刮擦旋风分离器100的外表面;撤销驱动力,把手510和第一驱动件210在第一弹性件23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到其初始位置,第二驱动件220在第二弹性件24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到其初始位置,清洁环随着第二驱动件220一起向上移动,最终清洁环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此过程清洁环自下向上刮擦旋风分离器100的外表面;周期性地对把手510施予向下的驱动力,实现连续清洁旋风分离器100的外表面。
另外,也可以在收尘杯的底壁611打开时,周期性地对把手510施予向下的驱动力,把手510往复进行下移和上移,清洁环自旋风分离器100的外表面刮除的污物直接掉落至外界放置好的收集容器(如垃圾桶)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周期性地下推把手,把手驱动清洁环沿旋风分离器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清洁环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往复刮擦过滤壁的外周面,对过滤壁的外周面上附着的污物进行高效清除,不仅清除方式简单、方便、容易操作,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毛发等丝状物堵塞旋风分离器而造成吸尘器的吸力迅速下降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使用吸尘器的体验感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尘杯;
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安装在所述收尘杯内,所述旋风分离器具有环形的过滤壁;
驱动机构,位于所述过滤壁的径向外侧;和
清洁机构,套设在所述过滤壁外、并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清洁机构沿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轴向移动、以清除所述过滤壁上附着的污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清洁机构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侧面设置有凸出的配合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侧面设置有凸出的压持部,所述轴向上,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压持部和所述清洁机构之间,且所述压持部抵在所述配合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配合,用于复位所述第一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配合,用于复位所述第二驱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为清洁环,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安装环,所述清洁环固定在所述安装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副收集器,位于所述收尘杯内、并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用于收集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器内的污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收集器的外周面上凸出有挡污唇边,所述挡污唇边为硬质件;或
所述副收集器的外周面上凸出有挡污唇边,所述挡污唇边为柔性件,所述清洁机构设置为运动到达所述挡污唇边时,挤压所述挡污唇边背向所述旋风分离器发生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杯的底壁可开合的铰接安装,所述副收集器的朝向所述收尘杯的底壁的一端贯通、并抵在所述收尘杯的底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杯的底壁可开合的铰接安装,所述收尘杯的底壁闭合时,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清洁机构沿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轴向往复移动、清除所述过滤壁上附着的污物。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二级分离器,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二级分离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压持在所述二级分离器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之间;和
电机组件,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二级分离器与所述电机组件相连接,所述收尘杯的杯口套装连接在所述二级分离器上。
12.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第一弹性件拉持在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一驱动件之间。
CN202121559831.4U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Active CN215838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9831.4U CN215838708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9831.4U CN215838708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8708U true CN215838708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3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9831.4U Active CN215838708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8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97041C (en)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US7785381B2 (en)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with combined compacting and filter cleaning for a vacuum cleaner
US11622660B2 (en) Cleaner
CN110638370A (zh)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及其操作方法
CN215838708U (zh)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CN115590403A (zh)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CN211862687U (zh) 吸尘器的尘杯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3345501U (zh) 一种具有筛网自清洁功能的尘杯及吸尘器
CN215502723U (zh) 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CN214965051U (zh) 吸尘器主机
CN216364915U (zh) 集尘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CN212015447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2234298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4549249U (zh) 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4549255U (zh) 一种吸尘器尘杯
CN210701288U (zh) 一种手持式除尘装置
CN210204623U (zh) 收纳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18009541U (zh) 吸尘器
CN112741552A (zh) 一种吸尘器尘杯
CN211862694U (zh) 用于吸尘器的清洁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6907767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20212823U (zh) 一种宠物吸尘器的尘杯结构
CN215820766U (zh) 一种刮灰操作简单的清洁设备
CN218870148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尘杯结构
CN220045782U (zh) 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扫地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