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5139U - 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5139U
CN215835139U CN202023075129.9U CN202023075129U CN215835139U CN 215835139 U CN215835139 U CN 215835139U CN 202023075129 U CN202023075129 U CN 202023075129U CN 215835139 U CN215835139 U CN 215835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detector
intelligent closestool
bas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51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学珍
李常慧
姚开武
丁欣
李晓东
邱敏
陶媛
陈颖
郑春强
韦小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Guangxi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20230751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5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5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5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涉及智能马桶技术领域,包括智能马桶和能够移动的充电座,智能马桶的底部设有移动机构,充电底座为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充电底座用于接纳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对智能马桶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包括固定充电座和移动充电座;固定充电座用于与电源连接给移动充电座进行充电;移动充电座用于通过固定充电座进行充电后,移动到智能马桶处对智能马桶进行充电,从而解决了只能马桶不便移动时,通过自动回充装置能够进行充电,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马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家居生活中,有部分人群如厕有困难,如小孩、老人或者腿脚不方便者,难以移动去上厕所,因此智能移动马桶应运而生,其能够自行移动到一定位置,无需使用者移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智能移动马桶一般都配备有蓄电池以供其上各用电部件使用,因此时常需要充电。现有的充电方式主要还是通过人员去实现充电,一般为人员主动将智能移动马桶移动到插头或者充电器旁来实现充电,当特殊情况时,对于本就腿脚不方便的人员来说操作起来并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便于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智能马桶充电不方便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包括:
智能马桶,其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部设有滚轮;和
充电底座,其为能够移动的充电座,用于接纳所述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对所述智能马桶进行充电;
所述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包括固定充电座和移动充电座;
所述固定充电座用于与电源连接给所述移动充电座进行充电;
所述移动充电座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充电座进行充电后,移动到所述智能马桶处,对所述智能马桶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能够移动的充电座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包括:
第一座体,其为中空结构;
第一行走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的底部;
第一电源插口,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的背面;
第一蓄电池,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内,且其输入与所述第一电源插口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通过第一电源插口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
第一充电接触点,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
第一探测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用于接纳所述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进行探测;
第一位置传感器,其用于获取所述智能马桶的位置信息;
第一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第一蓄电池、第一探测器以及第一位置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行走机构行走至智能马桶处,通过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对所述智能马桶进行充电;以及
第一报警装置,其与所述第一探测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器发出的信号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充电座包括:
第二座体,其为中空结构;
电源插口,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的背面;
第二充电接触点,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的正面,;
第二探测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与所述电源插口连接,用于接纳所述移动充电座的回充系统进行探测;以及
第二控制器,其与分别与所述电源插口和第二探测器连接,用于对第二探测器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或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充电座包括:
第三底座,其为中空结构;
第三行走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的底部;
第三充电触点,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点相匹配;
第三蓄电池,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内,且与所述第三充电触点连接,通过所述第三充电触点与第二充电接触点连接进行充电;
第三探测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内,与所述第三蓄电池连接;
第四充电触点,其与第三蓄电池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的顶面,与所述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相匹配;以及
第三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三行走机构、第三蓄电池以及第三探测器连接,用于接收处理第三探测器的型号和对第三行走机构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第一探测器为红外线探测装置或超声波探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充电座包括:所述第一探测器采用多个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向外发射红外信号所形成的总的区域的两侧边缘所成夹角的角度为150~180°。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包括智能马桶和能够移动的充电座,智能马桶的底部设有移动机构,充电底座为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充电底座用于接纳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对智能马桶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包括固定充电座和移动充电座;固定充电座用于与电源连接给移动充电座进行充电;移动充电座用于通过固定充电座进行充电后,移动到智能马桶处对智能马桶进行充电,从而解决了只能马桶不便移动时,通过自动回充装置能够进行充电,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为行驶轮单元和第一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的能够移动的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包括:智能马桶和能够移动的充电座。
智能马桶的底部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部设有滚轮,智能马桶内部设有蓄电池;
充电底座为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充电底座用于接纳所述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对所述智能马桶的蓄电池进行充电。
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包括固定充电座和移动充电座;
固定充电座用于与电源连接给移动充电座进行充电;
移动充电座用于通过固定充电座进行充电后,移动到智能马桶处对智能马桶进行充电。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充电座2包括:第二座体23、电源插口、第二充电接触点21、第二探测器22以及第二控制器。
第二座体23为中空结构;
电源插口设置在第二座体23的背面;
第二充电接触点21设置在第二座体23的正面,;
第二探测器22设置在第二座体23内,且发生信号朝向第二座体23的正面,第二探测器22与电源插口连接,第二探测器22用于接纳移动充电座4的回充系统进行探测;
第二控制器与分别与电源插口和第二探测器22连接,第二控制器22用于对第二探测器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或控制等。
其中一个实施例,固定充电座还包括第二报警装置,第二报警装置与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二探测器发出的信号进行报警,例如当开始充电或充电完成进行提醒或故障等进行提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第二报警装置可以采用喇叭。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底座的侧面或底面以能拆卸地方式连接有维修门,例如想电池盒和电池盖的卡接,或直接将维修门的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接,另一端卡接或通过螺丝或缩紧装置等固定在第二底座上。
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移动充电座4包括:第三底座41、第三行走机构42、第三充电触点44、第三蓄电池、第三探测器45、第四充电触点46以及第三控制器。
第三底座41为中空结构,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三底座41为圆柱结构,且第三底座41的侧面与一个中空的竖直结构,竖直结构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第三行走机构42设置在第三底座41的底部;
第三充电触点44设置在第三底座41的侧面,本实施例中第三充电触点44设置在远离竖直结构的第三底座的的侧面上,即第三充电触点44的一端位于第三座体内,第三充电触点44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座体外,第三充电触点44与第二充电接触点21相匹配;
第三蓄电池设置在第三底座41内,第三蓄电池与第三充电触点44连接,通过第三充电触点44与第二充电接触点21连接进行充电;
第三探测器45设置在第三底座41内,则本实施例中两处设有充电触点的位置均设有第三探测器45,第三探测器45与第三蓄电池连接;
第四充电触点46与第三蓄电池连接,第四充电触点46设置在第三底座41的竖直结构上,且第四充电触点46位于竖直结构朝向第三底座41为圆柱结构的一面,第四充电触点46与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马桶充电触点13)相匹配;
第三控制器分别与第三行走机构42、第三蓄电池以及第三探测器45连接,第三控制器用于接收处理第三探测器的型号和对第三行走机构42进行控制。
第三控制器用于根据设置或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三控制器传送的控制命令进行控制,使第三控制器根据第三探测器的信号控制移动充电座移动至智能马桶处,对智能马桶进行充电。
此外,还移动充电座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电压检测模块分别与第三蓄电池和第三控制器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与第三控制器连接,第三控制器根据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电压情况(例如电压过低)控制移动充电座移动至固定充电座进行充电。第三控制器的移动可以根据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设置。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充电座还包括第三报警装置,第三报警装置与第三控制器连接,第三控制器用于根据探测器发出的信号进行报警,例如当开始充电或充电完成进行提醒或故障等进行提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底座的侧面或底面以能拆卸地方式连接有维修门,例如想电池盒和电池盖的卡接,或直接将维修门的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接,另一端卡接或通过螺丝或缩紧装置等固定在第二底座上。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能够移动的充电座为一体化结构。如图6所示,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包括:第一座体51、第一行走机构52、第一电源插口53、第一蓄电池、第一充电接触点54、第一探测器55、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一报警装置。
第一座体51为中空结构,第一座体51为倒“L”形,即第一座体51包括竖直的长方体和与竖直的长方体底端相通的水平的长方体,两个长方体均为中空结构,用于放置第一探测器55、第一报警装置、第一控制器等电路;
第一行走机构52设置在第一座体51的底部;
第一电源插口53设置在第一座体51的背面,即倒“L”形的水平的长方体的一侧面,第一电源插口53用于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或第一电源插口直接采用与220v插座连接的转接座,本实施例采用转接座直接接入外部电源;
第一蓄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51内,第一蓄电池的输入与第一电源插口53连接,第一蓄电池通过第一电源插口53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
第一充电接触点55设置在第一座体51的表面,第一充电接触点55与第一蓄电池连接,即倒“L”形的竖直的长方体的水平长方体的一面上;
第一探测器56设置在第一座体51上,第一探测器56用于接纳智能马桶的红外接收器11进行探测;
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智能马桶的位置信息;
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行走机构52、第一蓄电池、第一探测器56以及第一位置传感器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智能马桶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一行走机构行走至智能马桶处,通过第一探测器56进行校正使第一充电触点55与智能马桶的马桶充电触点13接触进行充电;
第一报警装置与第一探测器连接,第一报警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探测器发出的信号进行报警,例如当开始充电或充电完成进行提醒或故障等进行提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当采用一体化结构的移动的充电座时,可以通过与第一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信号或与第一蓄电池连接减压检测模块检测的电压过低时,控制第一行走机构带动移动第一座体即充电座移动至插座进行充电;充满电后根据第一位置传感器与智能马桶中的位置传感器数据进行移动,移动至智能马桶出进行充电。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座的侧面或底面以能拆卸地方式连接有维修门,例如想电池盒和电池盖的卡接,或直接将维修门的一端与第一底座连接,另一端卡接或通过螺丝或缩紧装置等固定在第一底座上。
第一行走机构和第三行走机构可以采用扫地机器人行走机构或智能马桶的移动机构。
第一探测器、第二探测器、第三探测器均可以采用红外线探测装置或超声波探测装置。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超声波探测装置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
第一探测器采用多个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发射器向外发射红外信号所形成的总的区域的两侧边缘所成夹角的角度为150~180°。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智能马桶包括:包括有马桶本体,马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以驱动马桶本体移动的移动机构,马桶本体内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用以给马桶本体和移动机构上各用电部件提供电能。马桶本体和充电底座是分体式的,当需要充电时,马桶本体和充电底座临时配合以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而在使用者如厕时,马桶本体移动到一定位置以供使用者如厕。
固定充电座和移动充电座是分体式时,固定充电座上设置有第一充电触点,以及多个横行并排设置、具有不同编码的红外线发射器。两个红外线发射器居中,两个居边,以中间的两个红外线发射器的连线中点为中心做轴线,中间的两个红外线发射器以该轴线对称设置,且发射区域对称,两边的红外线发射器以该轴线对称设置,且发射区域对称。第二充电接触点为两个、位于第二探测器的上方,并通过电源线与市电相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接触点还配置有适配器,以实现电压转换而降低电压到安全触电电压,防止人员碰到时意外触电而发生危险。每个探测器(第一探测器、第二探测器、第三探测器)采用红外发射器,分别以一定的夹角向外发射红外信号。本优选的实施例中,红外线发射器的数量为四个,相邻的红外线发射器向外发射的红外信号的夹角可以互相重叠;多个红外线发射器向外发射红外信号所形成的总的区域的两侧边缘所成夹角的角度为160°,以实现大范围的红外信号发射。
移动机构3包括有底座31、行驶轮单元32和第一驱动电机33。马桶本体1安装在底座31上,底座31上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313,马桶本体1固定安装在第三驱动电机313的输出轴上,第三驱动电机313运转时能够通过其输出轴带动其上的马桶本体1转动,以使得通过第三驱动电机313能够带动马桶本体1转动到一定方位,从而无需使用者绕着马桶本体1来寻找合适的如厕位置。第三驱动电机313与蓄电池电连接,以实现通过蓄电池给第三驱动电机313提供电源。底座31上安装有第二推力球轴承314,第二推力球轴承314位于下方的止推垫片与底座31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止推垫片与马桶本体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推力球轴承314,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承重,分担并减轻第三驱动电机313及其输出轴的压力,保证转动的顺畅。
行驶轮单元32为四个,呈四角形态安装在底座31的底面上,行驶轮单元32包括有竖杆34和套设在竖杆34上的第一推力球轴承36,底座31上开设有用以给竖杆34穿入的通孔,通孔具有用以容纳第一推力球轴承36的腔体,第一推力球轴承36位于下方的止推垫片与竖杆34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止推垫片的内径大于底座31的通孔的内径以使得上方的止推垫片能够实现承重;竖杆34底部固定设有安装座35,安装座35上转动安装有行走轮37,以及安装有用以驱动行走轮37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38。第二驱动电机38运转能够驱动行走轮37转动,当行走轮37转动时,能够实现行走,也即通过驱动行走轮37转动,实现底座31及其上的马桶本体1行走。第二驱动电机38与蓄电池电连接,以实现通过蓄电池给第二驱动电机38提供电源。竖杆34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凸台39,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的端部设置有底部凸台310,顶部凸台39和底部凸台310的其中一个在顶面上绕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311,另一个在顶面上绕周向相应地均匀开设有多个缺口312,且多个凸起311一一位于多个缺口312内。通过设置凸起311和缺口312的配合方式,依靠凸起311和缺口312的限位作用,能够便于实现第一驱动电机33运转带动竖杆34转动,且该方式便于拆装,利于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凸起311的顶部不与缺口312的底部相接触,以使得在智能移动马桶竖直方向受力时,主要是竖杆34及其上的第一推力球轴承36受力,可以避免或减少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的受力,从而有效保护第一驱动电机33。
第一驱动电机33的数量与行驶轮单元32的数量一致,安装在底座1的四角上,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与竖杆34的顶部相连接并同轴设置,以驱动竖杆34绕其轴线转动,从而可以通过转动改变行驶轮单元32及其上的行走轮37的形式方向,从而改变智能移动马桶的行走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本优选的实施例中,四个第一驱动电机33同时作用,也即其均配备有编码器以实现第一驱动电机33的转动角度一致,以使得四个行走轮37的行走方向一致。第一驱动电机33与蓄电池电连接,以实现通过蓄电池给第二驱动电机38提供电源。
马桶本体1上设置有控制器12,移动机构3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11和马桶充电触点13,具体为红外接收器11位于底座31的前侧的正中位置,马桶充电触点13为两个,设置在底座31上并位于红外接收器11的正上方。红外接收器11用以接收第二探测器22发出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器11与控制器12相连接并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传送给控制器12,每个第二探测器22发射的红外信号具有不同的编码,因此红外接收器11接收到红外信号后传送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能够根据编码来确定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属于哪个第二探测器22发出,从而大致确定智能移动马桶大致位置。控制器12与移动机构3相连接并控制移动机构3运转以实现马桶本体1的移动,马桶充电触点13与蓄电池电连接,且当马桶本体1移动到一定位置时能够使得马桶充电触点13与第一充电触点22相接触,并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控制器12和红外接收器11与蓄电池电连接,以实现通过蓄电池给控制器12和红外接收器11提供电源。控制器12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33、第二驱动电机38和第三驱动电机313相连接,以实现对第一驱动电机33、第二驱动电机38和第三驱动电机313的控制,从而控制智能移动马桶的移动。移动充电座原理同上,不在重复描述。
以下,以一个更为具体的示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请参照图1至图5,四个第二探测器22分别对应图5中的A、B、C、D四点,其中A点对应的第二探测器22的发射范围是射线AE、AG的夹角范围,这个范围定义为left区域;B点对应的第二探测器22的发射范围是射线BF、BI的夹角范围,这个范围定义为left mid区域;C点对应的第二探测器22的发射范围是射线CH、CK的夹角范围,这个范围定义为right mid区域;D点对应的第二探测器22的发射范围是射线DJ、DL的夹角范围,这个范围定义为right区域;上述这些区域可以存在重叠。其中,射线BF、CK所夹的区域是中心区域,智能移动马桶的中心点处于M点位置,此时智能移动马桶以M点为圆心的虚线圆形所示。A、B、C、D四点对应的四个第二探测器22持续发射具有不同编码的红外信号,当需要充电时,红外接收器11接收红外信号,如图5中接收到left区域的红外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根据信号所带的编码,确定智能移动马桶大概处于left区域,则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3转动以使得四个行走轮37分别处于朝向马桶两侧的方向状态,然后控制第二驱动电机38以带动行走轮37转动,从而让智能移动马桶做横向(平行于四个并排的第二探测器22相连所成的直线)移动,以使得智能移动马桶依次经过left mid区域、right mid区域,并到达right区域,这个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编码识别,能够找到马桶经过中心区域时马桶行走路径与中心区域边界的交点N和R,并记录下N和R的具体位置,并得到N和R的连线,然后控制器12控制第二驱动电机38反转以使得四个行走轮37反转,智能移动马桶根据N和R的连线返回,并根据记录的N和R的具体位置找到N和R的中点P,此时移动机构3上的马桶充电触点13与第一充电触点22对准,智能移动马桶的中心点处于P点位置,智能移动马桶以P点为圆心的实线圆形所示;然后控制器1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3转动以使得四个行走轮37分别处于朝向马桶两端的方向状态(朝向或远离第一充电触点22的方向),此时控制器12控制第二驱动电机38转动以使得四个行走轮37转动,从而带动智能移动马桶往第一充电触点22方向转动,直至智能移动马桶行走到能够移动的充电座旁以让马桶充电触点13与第一充电触点22相接触,从而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变型,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马桶,其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智能马桶设有控制器;和
充电底座,其为能够移动的充电座,用于接纳所述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对所述智能马桶进行充电;
所述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包括固定充电座和移动充电座;
所述固定充电座用于与电源连接给所述移动充电座进行充电;
所述移动充电座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充电座进行充电后,移动到所述智能马桶处,对所述智能马桶进行充电;
所述固定充电座包括:
第二座体,其为中空结构;
电源插口,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的背面;
第二充电接触点,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的正面;
第二探测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与所述电源插口连接,用于接纳所述移动充电座的回充系统进行探测;以及
第二控制器,其与分别与所述电源插口和第二探测器连接,用于对第二探测器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或控制;
所述移动充电座包括:
第三底座,其为中空结构;
第三行走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的底部;
第三充电触点,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点相匹配;
第三蓄电池,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内,且与所述第三充电触点连接,通过所述第三充电触点与第二充电接触点连接进行充电;
第三探测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内,与所述第三蓄电池连接;
第四充电触点,其与第三蓄电池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的顶面,与所述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相匹配;以及
第三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三行走机构、第三蓄电池以及第三探测器连接,用于接收处理第三探测器的型号和对第三行走机构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移动的充电座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移动的充电座包括:
第一座体,其为中空结构;
第一行走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的底部;
第一电源插口,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的背面;
第一蓄电池,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内,且其输入与所述第一电源插口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通过第一电源插口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
第一充电接触点,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
第一探测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用于接纳所述智能马桶的回充系统进行探测;
第一位置传感器,其用于获取所述智能马桶的位置信息;
第一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第一蓄电池、第一探测器以及第一位置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行走机构行走至智能马桶处,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点对所述智能马桶进行充电;以及
第一报警装置,其与所述第一探测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器发出的信号进行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探测器为红外线探测装置或超声波探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座包括:所述第一探测器采用多个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向外发射红外信号所形成的总的区域的两侧边缘所成夹角的角度为150~180°。
CN202023075129.9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Active CN215835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5129.9U CN215835139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5129.9U CN215835139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5139U true CN215835139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86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5129.9U Active CN215835139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5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6791B2 (en) Self-optimizing power transfer
CN105553033B (zh) 充电桩和移动机器人
CN103578264B (zh) 激光遥控位移系统
CN104188598A (zh) 一种自动地面清洁机器人
WO2014029365A1 (zh) 智能机器人及其移动至最亮位置的方法
CN204274836U (zh) 智能轮椅
US8413749B2 (en) Auxiliary drive assembly for wheelchairs
CN106532375B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向充电装置
CN215835139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马桶的自动回充装置
CN202060883U (zh) 一种远程监护机器人
CN205466246U (zh) 智能球形机器人
JP3214206U (ja) 発電機能及びgps機能付き杖
CN105774941A (zh) 六足通用步行机器人
CN208314095U (zh) 一种充电桩巡检专用轨道机器人
CN110755214A (zh) 一种防倾覆太阳能电动轮椅
CN212359868U (zh) 智能隧道施工质量检测装置
CN112688387A (zh) 一种智能马桶自动红外回充控制系统
CN214549206U (zh) 一种智能移动马桶
CN206283060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向充电装置
CN107550400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05485513U (zh) 一种微网机器人
CN106551659B (zh) 一种适用于扫地机器人的无线充电系统
CN112155467B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清洁机器人
CN205335945U (zh) 电动平衡扭扭车无线充电结构
KR20130054026A (ko) 휠체어 착탈식 전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