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3762U - 一种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3762U
CN215833762U CN202120936957.2U CN202120936957U CN215833762U CN 215833762 U CN215833762 U CN 215833762U CN 202120936957 U CN202120936957 U CN 202120936957U CN 215833762 U CN215833762 U CN 215833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etection mechanism
developing cartridge
supporting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69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丽坤
刘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3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3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其中,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传递装置和检测机构,驱动齿轮用于接收驱动力,驱动齿轮和检测机构通过传递装置连接,且传递装置至少包括一个齿轮和一个活动件,齿轮与活动件同轴设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检测机构。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驱动齿轮驱动检测机构,而且还能够减小驱动齿轮与检测机构的体积,便于对显影盒的结构进行优化,降低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的可能,同时,这样的设计还能够便于对传动比以及啮合方向进行调节,复位时两个力的间距远,不易相互干涉影响,齿轮的轴向移动不会影响检测机构的轴向移动,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影盒。
背景技术
显影盒是一种广泛的应用在电子成像装置上的可拆卸部分。电子成像装置设置有驱动件,用于向显影盒提供驱动力;在显影盒上还设置有检测齿轮。当新的显影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时,通过检测齿轮和电子成像装置的作用,使电子成像装置识别显影盒,并根据电子成像装置内预置的信息识别到显影盒容量,从而在显影盒打印寿命将尽时提醒用户更换新的显影盒。
如图1中为现有技术中的显影盒1,显影盒1包含盒体10、驱动齿轮11和检测齿轮12,盒体10内容纳有显影剂,显影盒1长度方向两端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11和检测齿轮12,驱动齿轮11用于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件接收驱动力;检测齿轮在所述驱动力作用下移动而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从而将显影盒的信息传递给电子成像装置。
在显影盒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装配好的显影盒装入电子成像装置进行打印测试,测试合格的显影盒才能出厂销售;因此在显影盒打印测试之后需要对检测机构复位,现有的复位方法是拆卸检测机构,然后重新安装,复位方法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盒,用于解决显影盒的复位方法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所述显影盒包括:
盒体,用于容纳显影剂;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用于接收驱动力;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被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检测;
传递装置,所述传递装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检测机构,所述传递装置至少包括一个齿轮和一个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齿轮同轴设置,所述活动件用于使所述齿轮沿所述齿轮的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齿轮、所述检测机构和所述传递装置安装于所述盒体,所述传递装置用于将所述驱动齿轮接收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检测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设置为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所述齿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一端直接或间接抵持所述盒体,另一端抵持所述齿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定位柱,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且能沿所述第一定位柱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盒体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盒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连接于所述盒体且覆盖所述传递装置和所述检测机构,所述护盖对应所述齿轮端面的部位设置有开口,用于在复位检测机构时,外力直接施加在所述齿轮,使所述齿轮轴向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盒包括搅拌器,所述传递装置包括第二齿轮,所述搅拌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内且端部伸出所述盒体,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搅拌器的端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轮和所述检测机构啮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部和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三齿轮部和第四齿轮部;所述第二齿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部的直径,所述第三齿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部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三齿轮部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部与所述检测机构啮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盒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齿轮结构、被检测部和被支撑部;
所述被检测部位于所述齿轮结构远离所述盒体的一侧,用于被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检测,所述被支撑部位于所述齿轮结构靠近所述盒体的一侧;所述护盖还具有用于暴露所述被检测部的第三开口,用于使所述被检测部被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缺口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被支撑部,所述检测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当所述被支撑部与所述缺口部对齐时,所述检测机构能够沿所述检测机构的轴向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且所述检测机构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支撑部;当所述检测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被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盒体的一侧;当所述检测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被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盒体的一侧,且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被支撑部与所述齿轮结构之间;所述支撑部为环形,且所述支撑部能够与所述检测机构套接,所述缺口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检测机构之间;当所述检测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齿轮结构能轴向移动,以使所述齿轮结构与所述第二齿轮解除连接,从而使所述检测机构能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其中,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传递装置和检测机构,驱动齿轮用于接收驱动力,驱动齿轮和检测机构通过传递装置连接,且传递装置至少包括一个齿轮和一个活动件,齿轮与活动件同轴设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检测机构。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驱动齿轮驱动检测机构,而且还能够减小驱动齿轮与检测机构的体积,便于对显影盒的结构进行优化,降低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的可能,同时,这样的设计还能够便于对传动比以及啮合方向进行调节,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复位时两个力的间距远,不易相互干涉影响;第一齿轮的轴向移动不会影响检测机构的轴向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影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显影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检测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检测机构安装后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检测机构和固定件的零件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中检测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图6中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中检测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图6中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中按压第一齿轮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按压第一齿轮后轴向移动检测机构的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实用新型中,电子成像装置与背景技术中相同,显影盒除特别说明的结构外,其余结构均与背景技术中相同。
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盒2包含盒体20、驱动齿轮21、传递装置、检测机构22、搅拌器30和护盖23,驱动齿轮21、传递装置和检测机构22安装于盒体20。盒体20内容纳有显影剂,显影盒2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两端,其中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21、传递装置和检测齿轮22,驱动齿轮21用于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件接收驱动力;传递装置与驱动齿轮21和检测机构22连接,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检测机构22,以使检测机构22能够在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发生运动,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从而将显影盒的信息传递给电子成像装置。传递装置至少包括一个齿轮和一个活动件,齿轮和活动件同轴设置,其中,齿轮能够在外力和活动件的作用下,沿齿轮的轴向运动。搅拌器30可转动地设置于盒体20的内部,用于旋转搅拌显影剂,避免显影剂结块,搅拌器30的端部伸出盒体20,在搅拌器3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齿轮25。护盖23覆盖驱动齿轮21、传递装置和检测机构22,以保护驱动齿轮21、传递装置和检测机构22,避免驱动齿轮21、传递装置和检测机构22在外力作用下损坏。护盖23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接于盒体20,本实施例中,护盖23通过螺钉连接于盒体20。其它实施例中,护盖23也可以卡接连接于盒体20。
通过设置传递装置能够便于将驱动齿轮21与检测机构22连接,从而可以减小驱动齿轮21和检测机构22的尺寸,而且,设置传递装置还能够便于改变啮合方向、调节传动比。齿轮能够沿其自身的轴向运动,以连接或断开驱动齿轮21和检测机构22,具体地,在复位检测机构22时,使用者可以通过使齿轮运动以断开驱动齿轮21与检测机构22之间的连接,从而降低检测机构22复位时受到的阻力,从而能够简化复位方法,降低复位难度。
活动件可以设置为第一弹性件26,第一弹性件26与齿轮抵接,以便于驱动齿轮沿其轴向运动。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26可以采用压簧,压簧的一端与盒体20抵接,可以是直接抵接,也可以是间接抵接,另一端与齿轮抵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递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第一齿轮24与驱动齿轮21和第二齿轮25啮合,第二齿轮25与检测机构22啮合。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改变驱动齿轮21与检测机构22的啮合方向,而且还能够形成近似减速器的结构,便于调节传动比,从而更加便于驱动齿轮21带动检测机构22运动。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24包括第一齿轮部241和第二齿轮部242,且第二齿轮部242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部241的直径,第二齿轮部242较第一齿轮部靠近盒体20的侧壁201,第二齿轮部242与驱动齿轮21啮合,第一齿轮部241和第二齿轮部242同轴设置且一体形成。第一齿轮24套设在侧壁201的第一定位柱202,齿轮可以套设在第一定位柱202,并且能够沿第一定位柱202的轴向移动。第一定位柱202设置有限位部,第一齿轮24位于盒体20和限位部之间,限位部可以设置为固定在第一定位柱202末端的螺钉和垫圈。第二齿轮25设置于所述搅拌器30的端部,第二齿轮25包括第三齿轮部251和第四齿轮部252,第三齿轮部251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部252的直径,第四齿轮部252较第三齿轮部251靠近侧壁201,第三齿轮部251与第一齿轮部241啮合,第四齿轮部252与检测机构22啮合,第三齿轮部251和第四齿轮部252同轴设置且一体形成。第二齿轮25套设在伸出侧壁201的搅拌元件30。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第一齿轮24与第二齿轮25啮合。第三齿轮部251与第一齿轮部241啮合,即两齿轮中,一者的直径较大的部分与另一者的直径较小的部分啮合,在沿齿轮的轴向方向的投影中,第一齿轮24的投影和第二齿轮25的投影部分重合。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小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啮合之后,沿其径向方向的整体尺寸,从而能够降低与显影盒2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影盒2可以包括弹性件,具体地,弹性件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26,第一弹性件26设置在第一齿轮24和侧壁201之间,第一弹性件26套设在第一定位柱202上,第一弹性件26一端与侧壁201抵接、另一端与第一齿轮24抵接,从而在克服第一弹性件26的弹性力时,第一齿轮24可沿其轴向相对于盒体20的侧壁201移动,且在第一弹性件2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一齿轮24可以沿其轴向方向相对于侧壁201运动。第一齿轮24远离第一弹性件26的一侧与限位部抵接。第一弹性件26为压簧,压簧一端直接或间接抵持盒体20,另一端抵持第一齿轮24。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推动第一齿轮24相对于侧壁201运动,以使第一齿轮24与第二齿轮25解除啮合状态,从而停止驱动齿轮对于检测机构22的驱动,此时,第一弹性件26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使用者驱动检测机构22时受到的阻力更小,更加便于使用者对检测机构22的复位。当撤去施加在第一齿轮24的外力时,在第一弹性件26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一齿轮24沿和之前相反的方向运动,重新与第二齿轮25啮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26也可设置在第二齿轮25和侧壁201之间,使第二齿轮25沿其轴向移动,相应第二齿轮25的结构做相应修改,当有外力施加时,第二齿轮25沿轴向移动能够与检测机构断开啮合。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盒体20的侧壁201设置有支撑件27,支撑件27通过螺钉安装到侧壁201,检测机构22包括齿轮结构220、被检测部221和被支撑部222,在检测机构22旋转的轴线方向上被检测部221和被支撑部222位于齿轮结构220两侧,其中,被支撑部222位于齿轮结构220靠近盒体20的一侧,被检测部221位于齿轮结构220远离盒体20的一侧。齿轮结构220为全齿齿轮,齿轮结构220与第四齿轮部252啮合,以使第二齿轮25与检测机构22啮合,支撑件27的支撑部271用于支撑被支撑部222,被检测部221用于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以提供给电子成像装置显影盒2的新旧和规格等相关信息。
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电子成像装置对于被检测部221进行检测,降低在检测过程中被其他部件干扰的可能。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7包括缺口部272和支撑部271,支撑部271可以是中空圆柱部,即支撑部271可以呈环形,圆柱部靠近检测机构22一侧的末端沿圆柱部的径向向内延伸成圆环形状,缺口部272位于支撑部271靠近检测机构22一侧的圆柱末端,缺口部272设置为圆环形状上的缺口,即缺口部272设置在支撑部271。
支撑部271能够与检测机构22套接,检测机构22的被支撑部222与支撑部271抵接,被支撑部222位于支撑部271远离盒体的一侧。当被支撑部222未与缺口部272对齐时,在驱动齿轮21的驱动下,检测机构22能够相对于支撑件27转动,以使被检测部221拨动电子成像装置的检测件,从而使检测机构22能够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当被支撑部222与缺口部272对齐时,被支撑部222能够落入缺口部272,以使检测机构22能够沿其轴向向靠近盒体20的方向运动,检测机构22伸入支撑件27,从而使检测机构22发生位移,被支撑部222位于支撑部271靠近盒体的一侧,且支撑部271位于被支撑部222与齿轮结构220之间。此时,被检测部221的运动不再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
如图3和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检测机构22套设在侧壁201的第二定位柱203,定位件29与第二定位柱203接合,在轴向上定位检测机构22,例如定位件29可以是螺钉等部件。弹性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28,第二弹性件28为压簧,第二弹性件28可以设置在定位件29和检测机构22之间,且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检测机构22旋转到被支撑部222与支撑件27的缺口部272对齐的位置时,在第二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检测机构22沿其自身的旋转轴线方向(轴向)向靠近侧壁201的方向移动。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在检测机构22转动至预设的位置时,实现自动位移,从而不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提升设备整体的自动化程度。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影盒还包括护盖23,护盖23连接于盒体20,且能够遮挡传递装置和检测机构22,且护盖23对应齿轮端面的部位设置有开口,以便于在复位检测机构22时,可以直接将外力作用于齿轮。开口还可以对应检测机构22设置,以便于检测机构22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具体地,护盖23可以包括第一开口231、第二开口232和第三开口233,第一开口231暴露部分驱动齿轮21,使驱动齿轮21能够通过第一开口231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件配合,便于驱动齿轮21接收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第二开口232位于护盖23对应第一齿轮24端面的部位,第二开口232暴露部分第一齿轮24,便于复位检测机构22时,外力直接施加到第一齿轮24,使第一齿轮24轴向移动与第二齿轮25断开啮合;第三开口233暴露检测机构22的被检测部221,便于被检测部221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
如图7所示,检测机构22位于第一位置,被支撑部222被支撑件27的支撑部271支撑,检测机构22与第二齿轮25啮合,此时,检测机构22能够在驱动齿轮21和传递装置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从而使被检测部221在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旋转,而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
检测机构22在第一位置时,检测机构22接收驱动力旋转,当被支撑部222从与缺口部272错位的初始位置移动到与缺口部272对齐的位置时,从而检测机构22不在被支撑件27支撑,检测机构22在第二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沿轴向向靠近侧壁201的方向移动到达第二位置。当检测机构22处于第一位置时,被支撑部222位于支撑部271远离盒体20的一侧;当检测机构22处于第二位置时,被支撑部222位于支撑部271靠近盒体20的一侧,且支撑部271位于被支撑部222与齿轮结构220之间。
如图8所示,检测机构22位于第二位置,被支撑部222没有与支撑部271接触,即支撑部271没有对被支撑部222提供支撑,被支撑部222直接被侧壁201支撑,检测机构22与第二齿轮25啮合,检测机构22的被检测部221在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旋转,但由于检测机构22相对第一位置沿轴向向靠近侧壁201的方向移动,在轴向上被检测部221远离电子成像装置的检测件,使检测机构22不再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
在打印测试完成后,需要对检测机构22进行复位,复位需要驱动检测机构22转动,但是由于检测机构22的齿轮结构220和第二齿轮25具有联动关系,而第二齿轮25和第一齿轮24啮合,因此第二齿轮25会对第一齿轮24产生干涉和限位,进而使得检测机构22无法转动,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护盖23和检测机构22拆下后再进行复位,操作非常麻烦,而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齿轮24可以沿第一定位柱202移动靠近盒体20,因此不需要拆卸整个检测机构22,操作简单方便。具体复位方法为:如图9和图10所示,检测机构22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检测机构22沿轴向移动而不再被电子成像装置检测,当复位显影盒2时,首先施加第一外力F1给第一齿轮24而克服第一弹性件26对第一齿轮24沿轴向的支撑力,使第一齿轮24沿轴向向靠近侧壁201的方向移动而断开与第二齿轮25的啮合;然后施加第二外力给检测机构22,使检测机构22旋转到被支撑部222与缺口部272对齐的位置;接着克服而第二弹性件28的弹性力沿轴向移动检测机构22,即驱动检测机构22沿远离侧壁201的方向运动,使被支撑部222位于支撑件27远离侧壁201的一侧;最后旋转检测机构22到初始位置后撤销第一外力F1和第二外力F2,第三齿轮部251与第一齿轮部241啮合,此时检测机构22完成复位。
上述显影盒2的检测机构在复位时可以不需要拆卸护盖23和检测机构22,从而减小复位检测机构22对显影盒2的影响,同时也简化了复位检测机构22的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2,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其中,显影盒2包括盒体20、驱动齿轮21、传递装置和检测机构22,驱动齿轮21用于接收驱动力,驱动齿轮21和检测机构22通过传递装置连接,且传递装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检测机构22。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便于驱动齿轮21驱动检测机构22,而且还能够减小驱动齿轮21与检测机构22的体积,便于对显影盒2的结构进行优化,降低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的可能,同时,这样的设计还能够便于对传动比以及啮合方向进行调节,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复位时第一外力F1和第二外力F2的间距较远,不易相互干涉影响,第一齿轮24的轴向移动不会影响检测机构22的轴向移动。第一齿轮24为惰轮,所以在轴向上移动第一齿轮24对其他部件的影响较小,如在轴向上移动第二齿轮25会使搅拌器30与第二齿轮25脱离。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弹性件即可以选择弹簧、弹片、橡胶、海绵等,也可以等效替换为非弹性的活动件,比如可轴向伸缩的轴套等,在此不做限定。第一弹性件26还可以选择拉簧,拉簧一端连接第一齿轮24,另一端连接限位部。第二弹性件28也可以选择拉簧,拉簧一端连接侧壁201,另一端连接检测机构22。
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齿轮24与第一弹性件26同轴设置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并不代表仅有第一齿轮24为通过对应描述的结构进行安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为,其他任何齿轮均能通过对应描述的方式进行安装,甚至任何可旋转地设置在盒体20上的旋转件均能通过对应描述的方式进行安装,此处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
盒体,用于容纳显影剂;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用于接收驱动力;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被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检测;
传递装置,所述传递装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检测机构,所述传递装置至少包括一个齿轮和一个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齿轮同轴设置,所述活动件用于使所述齿轮沿所述齿轮的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齿轮、所述检测机构和所述传递装置安装于所述盒体,所述传递装置用于将所述驱动齿轮接收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检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设置为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所述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一端直接或间接抵持所述盒体,另一端抵持所述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柱,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且能沿所述第一定位柱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盒体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连接于所述盒体且覆盖所述传递装置和所述检测机构,所述护盖对应所述齿轮端面的部位设置有开口,用于在复位检测机构时,外力直接施加在所述齿轮,使所述齿轮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搅拌器,所述传递装置包括第二齿轮,所述搅拌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内且端部伸出所述盒体,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搅拌器的端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轮和所述检测机构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部和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三齿轮部和第四齿轮部;所述第二齿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部的直径,所述第三齿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部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三齿轮部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部与所述检测机构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齿轮结构、被检测部和被支撑部;
所述被检测部位于所述齿轮结构远离所述盒体的一侧,用于被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检测,所述被支撑部位于所述齿轮结构靠近所述盒体的一侧;所述护盖还具有用于暴露所述被检测部的第三开口,用于使所述被检测部被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缺口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被支撑部,所述检测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当所述被支撑部与所述缺口部对齐时,所述检测机构能够沿所述检测机构的轴向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且所述检测机构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支撑部;当所述检测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被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盒体的一侧;当所述检测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被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盒体的一侧,且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被支撑部与所述齿轮结构之间;所述支撑部为环形,且所述支撑部能够与所述检测机构套接,所述缺口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检测机构之间;当所述检测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齿轮结构能轴向移动,以使所述齿轮结构与所述第二齿轮解除连接,从而使所述检测机构能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CN202120936957.2U 2020-06-04 2021-04-30 一种显影盒 Active CN2158337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9467 2020-06-04
CN202021009467X 2020-06-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3762U true CN215833762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88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6957.2U Active CN215833762U (zh) 2020-06-04 2021-04-30 一种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3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2738B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P3367179B1 (en) Driving assembly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7329385B (zh) 可复位的显影盒
CN203299517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3019082A (zh) 可拆卸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10666366U (zh) 处理盒
CN103713498A (zh) 一种显影盒
CN209821594U (zh) 一种碳粉盒
CN215833762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5676607A (zh) 显影盒
CN108519727B (zh) 粉盒以及打开和关闭粉盒上出粉口的方法
CN107219736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208999774U (zh) 一种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处理盒
CN107357157B (zh)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CN205507365U (zh) 显影盒
CN207882670U (zh) 处理盒及图像成形设备
CN216792683U (zh) 一种显影盒及成像装置
CN203811990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0323778U (zh) 处理盒
CN209911765U (zh) 一种碳粉盒
CN105137734A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6557534U (zh) 驱动组件与显影盒
CN110275417A (zh) 处理盒及图像成形设备
CN201965418U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
CN211741841U (zh) 一种感光元件盒及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