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2202U -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2202U
CN215832202U CN202122045628.1U CN202122045628U CN215832202U CN 215832202 U CN215832202 U CN 215832202U CN 202122045628 U CN202122045628 U CN 202122045628U CN 215832202 U CN215832202 U CN 215832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uide plate
noise
air inlet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456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伟鹏
崔福浩
马志浩
刘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456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2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2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2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和热水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口;罩体,罩体罩设于安装口上,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连接板,连接板设置于安装口,连接板上开设有通风口;其中,罩体位于壳体外侧。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壳体外侧安装口上设置开设有进风口的罩体,使得燃气热水器在工作过程中,换气结构与罩体相结合,不再从后部的进风口进风,远离噪声源,噪声传输路径更长,噪声强度衰减更大,且通风口与进风口分离设置,使得进风过程变成了二次进风,切断直接联系,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进风口直接与工作部件相对,使得噪声可直接由进风口向热水器外辐射,辐射噪声大,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热水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提出一种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口;罩体,罩体罩设于安装口上,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连接板,连接板设置于安装口,连接板上开设有通风口;其中,罩体位于壳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罩体和连接板,其中,壳体设置有安装口,罩体与连接板围合成消音腔,罩体位于壳体外侧,其上开设有进风口,连接板上开设有通风口,且将罩体设置于壳体的外侧,增大壳体内部的容置空间,一方面为电器元件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一方面大空间有利于内部电器元件的散热,延长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壳体外侧安装口上设置开设有进风口的罩体和在安装口处设置具有通风口的连接板,使得整个壳体组件形成有二道进风口,且两道进风口之间经过有消音腔,进而一方面增加了噪声向外传播的路径,通过消音腔增加了噪声的反射次数,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给用户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壳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件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包括:导流件,设置于罩体上,位于罩体和连接板之间,导流件用于导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罩体上的导流件,导流件设置于罩体、壳体及连接板之间围成的消音腔内。一方面,导流件用于引导空气流动,使得流入的空气均匀,满足燃气热水器在加热过程中抽吸空气参与燃烧的需求,且在进风换气的同时对内部噪音的传播起阻挡作用。另一方面,导流件切断了进风口与通风口的直接连通,使得噪声由通风口进入消音腔辐射至导流件,进而通过导流件阻止了部分噪声通过进风口传出,使得产生的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一方面辐射路径大幅延长,另一方面在经过阻挡后,辐射到外界的噪声得到大幅衰减,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导流件位于进风口和通风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导流件的具体位置,位于进风口和通风口之间,使得空气在经过罩体上的进风口流入后,被导流件阻挡,空气沿导流件流动进入连接板上的通风口,起到导流作用。进一步地,噪声由通风口进入消音腔辐射至导流件,进而通过导流件阻止了部分噪声通过进风口传出,使得产生的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辐射路径大幅延长,辐射到外界的噪声得到大幅衰减,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通风口与进风口直接连通的面积与进风口的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
在该技术方案中,噪声通过壳体组件中的罩体向外辐射,壳体组件中的罩体可以视为二次辐射源,而罩体的进风口可视为辐射出口,由通风口进入罩体内的噪音辐射至导流件,实现在噪声向外辐射时,切断二次辐射源与噪声辐射出口即通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直接连接,噪声通过通风口后向四周辐射,在导流件后部形成阴影区,噪声声波至少需要经过一次反射才能到达阴影区,通风口与进风口直接连通的面积与进风口的面积比值小于或等于0.3,即两风口重叠的部分面积小于或等于0.3,使得进风口尽可能多的位于阴影区内,缩小与通风口直接对应的暴露面积,使得噪声直传面积小于或等于进风口面积的30%,进而达到降低噪声直接通过进风口传出的比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通风口位于连接板上远离进风口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风口处于连接版上,且远离进风口的一侧,从而在进风换气的同时,使得进风换气的过程远离噪声源,具有降噪的独特性能优势,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传播,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辐射路径大幅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罩体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或连接板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罩体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实现方便安装,增加结构的气密性,提升吸入空气的效率,避免噪声由安装接缝向外辐射,减少噪声向外辐射的途径,降低噪声传播。一方面罩体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壳体组件能适用于多种机型,提高经济性,降低辐射噪音与壳体之间的反射耦合对罩体的影响,最大程度的阻挡燃烧噪音向外的辐射。一方面连接板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实现方便安装,增加结构的气密性,提升吸入空气的效率,避免噪声由安装接缝向外辐射,减少噪声向外辐射的途径,降低噪声传播。一方面连接板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壳体组件能适用于多种机型,提高经济性,减少由内部传出的燃烧噪音与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进行反射耦合后对噪声的增强效果,最大程度的阻挡燃烧噪音向外的辐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罩体上,第一导流板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设置于罩体上,第二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包括设置于罩体上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具体地,第一导流板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第二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侧,使得进风过程变成了二次进风,第一导流板避免进风口与通风口直接互相暴露,切断进风口与通风口之间的直接连通,第二导流板与第一导流板相配合共同实现在引导气流流入的同时更好的阻隔噪声传播的作用,且第二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侧,实际处理中,可以设置于第一导流板的一侧或两侧,凡是能够实现引导气流流入同时可以更好的阻隔噪音目的的连接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流板包括弧形板,弧形板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流板包括弧形板,其为具有一定半径和弧长的弯板,承受变形的强度更高,具有更强的设计感,弧形板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相连接,实现弧形板与第一导流板相配合,共同作用,一方面增大与气流接触的面积,变化与气流接触的角度,更好的引导气流流动,一方面噪声传播的路径更长,使噪声在罩体内传播更长的时间,强度衰减更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直板;其中,沿垂直于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设置为直板,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罩体与壳体之间,具体地,沿垂直于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实现了两个导流板组合使用,在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流道,使得气流在罩体与壳体之间以S形路线前进,增大与气流接触的面积,减小进风口与通风口的重叠面积,增加了噪声传播的距离,噪声在腔内传播更长的时间,经过多次反射才能到达位于阴影区的进风口处的噪声,强度衰减更大,实现了更佳的降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直板,第二导流板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相连接;其中,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形成夹角,夹角的开口朝向通风口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直状板。具体地,第二导流板可以设置于第一导流板的一端,或者第一导流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导流板。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形成夹角,也即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形成折弯状结构,且夹角的开口朝向通风口一侧,进而一方面实现对进气气流的引导,使得到导流板能够最大限度的对噪声进行阻挡作用,进一步地增加噪声的辐射路径,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流板包括折弯板,折弯板的一端与第一导流板的一端相连接,折弯板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导流板的另一端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流板包括折弯板,折弯板的一端与第一导流板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一导流板的另一端延伸。通过在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折弯板,使得导流板与壳体之间形成曲折状流道,进而增加了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的传播路径,利用反射降低噪声的传播强度,进一步地减小进风口与通风口的直接连通的面积,降低噪声直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还包括:安装座,设置于罩体或连接板上;贯通部,开设于安装座上,贯通部贯穿连接板和与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罩体的侧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贯通部。具体地,安装座设置于罩体或连接板上。贯通部开设于安装座上,贯穿连接板和与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罩体的侧壁,从而保证使得贯穿部沿连接板至罩体顶部方向整体贯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导流板位于安装座和进风口之间;或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导流板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为一个,位于安装座和进风口之间,使得通风口和进风口之间具有屏障,阻断通风口与进风口的之间联系。一方面,多个第一导流板间隔设置,进而使得通风口和进风口之间设置了多重屏障。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分布与安装座两侧,且位于两侧的第一导流板以安装座的中分线对称分布,进而均衡安装座两侧的气体流量,以及对噪声的有效阻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板包括直板、弧形板或弯折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导流板可以为直板、弧形板或弯折板。一方面,第一导流板中包括直板,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罩体上,阻绝噪声的传播。一方面,第一导流板中包括弧形板,使得承受变形的强度更高,增加了噪声从通风口传出后,在罩体内的传播距离,降低噪声的传播强度。一方面,第一导流板包括弯折板,弯折板的角度可根据空气需求量具体设置,实现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利用反射降低噪声的传播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顶板,罩体和连接板设置于顶板;背板,背板与顶板相连接,背板包括压型腔,压型腔用于放置消音材料;面板,面板与背板相对设置,面板朝向背板一侧设置有消音材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顶板、背板和面板。其中,罩体和连接板设置于顶板,使得罩体和连接板设置于壳体的顶部,即进风口与通风口位于壳体的顶部,进而远离工作室,增加噪声的传播路径,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进一步地,背板与顶板相连,背板设置有压型腔,压型腔用于放置消音材料,本申请背板取消掉了传统设备中的进风口设置,增加了设置消音材料的设置空间,进而增强了降噪效果,进一步地,面板与背板相对设置,面板上也设置有消音材料,实现多方位降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提出一种热水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壳体组件;以及燃烧器,设置于壳体内,进风口位于壳体远离燃烧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水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燃烧器设置于壳体内,且进风口位于壳体远离燃烧器的一侧,使进风口的位置原理热水器的主要噪声源,因此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壳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热水器包括:烟管,烟管一端与燃烧器连接,烟管的另一端穿设于壳体组件的贯通部;密封圈,套设于烟管上,位于烟管和贯通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水器设置有烟管,一端与燃烧器连接,一端穿设于壳体组件的贯通部,烟管与贯通部之间有一些间隙,这些间隙也是噪声辐射的路径之一,进而设置有套设于烟管上的密封圈,密封圈位于烟管和贯通部之间,对这部分间隙进行封堵,减少噪声辐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1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图1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3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图3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主视图。
图7示出图3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后视图。
图8示出图2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右视图。
图9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仰视图。
图11示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进气组件中导风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进气组件中导风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进气组件中导风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进气组件中导风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进气组件中导风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进气组件中导风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进气组件中导风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组件的噪声辐射示意图。
图19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图19所示实施例热水器的去掉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图20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2示出图20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23示出图20所示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24示出图20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5示出图20所示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26示出图19所示实施例热水器的烟管密封圈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27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烟管密封圈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28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烟管密封圈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热水器,10壳体组件,12壳体,122安装口,126背板,128面板,130压型腔,132消音腔,14罩体,142进风口,16连接板,162通风口,17导流件,172第一导流板,174第二导流板,18安装座,19贯通部,20燃烧器,30蜗壳,4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10,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12、罩体14和连接板16。
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2设置有安装口122,罩体14罩设于安装口122上,罩体14上开设有进风口142。连接板16设置于安装口122,连接板16上开设有通风口162,罩体14位于壳体12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12、罩体14和连接板16,其中,壳体12设置有安装口122,罩体14与连接板16围合成消音腔132,罩体14位于壳体12外侧,其上开设有进风口142,连接板16上开设有通风口162,且将罩体14设置于壳体12的外侧,增大壳体12内部的容置空间,一方面为电器元件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一方面大空间有利于内部电器元件的散热,延长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10通过在壳体12外侧安装口122上设置开设有进风口142的罩体14和在安装口122处设置具有通风口162的连接板16,使得整个壳体组件10形成有二道风口,且两道进风口142之间经过有消音腔132,进而一方面增加了噪声向外传播的路径,通过消音腔132增加了噪声的反射次数,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给用户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进风口142设置于罩体14的侧壁上,通风口162设置在连接板16远离进风口142的一侧,进风换气的同时使得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辐射路径大幅延长,具有降噪的独特性能优势,且通风口162位于第二侧壁上远离进风口142的一侧使得进风换气更远离噪声源,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传播。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导流件17。导流件17设置于罩体14上,位于罩体14和连接板16之间,导流件17用于导流。
具体地,导流件17设置于罩体14、壳体12及连接板16之间围成的消音腔132内。一方面,导流件17用于引导空气流动,使得流入的空气均匀,满足燃气热水器1在加热过程中抽吸空气参与燃烧的需求,且在进风换气的同时对内部噪音的传播起阻挡作用。另一方面,导流件17切断了进风口142与通风口162的直接连通,使得噪声由通风口162进入消音腔132辐射至导流件17,进而通过导流件17阻止了部分噪声通过进风口142传出,使得产生的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一方面辐射路径大幅延长,另一方面在经过阻挡后,辐射到外界的噪声得到大幅衰减,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导流件17与所述进风口142相对设置,导流件17位于进风口142和通风口162之间。使得空气在经过罩体14上的进风口142流入后,被导流件17阻挡,空气沿导流件17流动进入连接板16上的通风口162,起到导流作用。进一步地,噪声由通风口162进入消音腔132辐射至导流件17,进而通过导流件17阻止了部分噪声通过进风口142传出,使得产生的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辐射路径大幅延长,辐射到外界的噪声得到大幅衰减,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通风口162与进风口142直接连通的面积与进风口142的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
在该实施例中,噪声通过壳体组件10中的罩体14向外辐射,壳体组件10中的罩体14可以视为二次辐射源,而罩体14的进风口142可视为辐射出口,由通风口162进入罩体14内的噪音辐射至导流件17,实现在噪声向外辐射时,切断二次辐射源与噪声辐射出口即通风口162与进风口142之间的直接连接,噪声通过通风口162后向四周辐射,在导流件17后部形成阴影区,噪声声波至少需要经过一次反射才能到达阴影区,通风口162与进风口142直接连通的面积与进风口142的面积比值小于或等于0.3,即两风口重叠的部分面积小于或等于0.3,使得进风口142尽可能多的位于阴影区内,缩小与通风口162直接对应的暴露面积,使得噪声直传面积小于或等于进风口142面积的30%,进而达到降低噪声直接通过进风口142传出的比例。
具体地,如图18所示,噪声通过通风口162向消音腔132内进行辐射,进风口142的部分面积被导流件17遮挡,另一部分面积则会与通风口162进行直通,形成如图18所示的直通面积S1,通过设置导流件17的位置和导流件17与通风口162相对侧的面积,以实现直通面积S1与进风口142的总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使得进风口142尽可能多的位于图中的阴影区内,缩小与通风口162的直接对应的暴露面积,进而达到降低噪声直接通过进风口142传出的比例。
进一步地,进风口142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2000mm2至5000mm2;通风口162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3000mm2至8000mm2
通过限制了进风口142的面积取值范围为2000mm2至5000mm2,通风口162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3000mm2至8000mm2,进风口142与通风口162的重叠面积不超过进风口142总面积的30%,具体数值可以根据设备不同的容积,不同的容积对应不同的燃气量,燃气量不同对应的燃烧所需的空气量不同,进而设置满足需求的进风口142面积。使得在满足进风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阻绝噪声向外的辐射。
进一步地,通风口162位于连接板16上远离进风口142的一侧。从而在进风换气的同时,使得进风换气的过程远离噪声源,具有降噪的独特性能优势,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传播,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辐射路径大幅延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罩体14与壳体12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实现方便安装,增加结构的气密性,提升吸入空气的效率,避免噪声由安装接缝向外辐射,减少噪声向外辐射的途径,降低噪声传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罩体14与壳体12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壳体组件10能适用于多种机型,提高经济性,降低辐射噪音与壳体12之间的反射耦合对罩体14的影响,最大程度的阻挡燃烧噪音向外的辐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连接板16与壳体12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实现方便安装,增加结构的气密性,提升吸入空气的效率,避免噪声由安装接缝向外辐射,减少噪声向外辐射的途径,降低噪声传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连接板16与壳体12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壳体组件10能适用于多种机型,提高经济性,减少由内部传出的燃烧噪音与壳体12之间直接接触,进行反射耦合后对噪声的增强效果,最大程度的阻挡燃烧噪音向外的辐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1、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导流件17包括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
其中,第一导流板172设置于所述罩体14上,第一导流板172与进风口142相对设置;第二导流板174设置于罩体14上,第二导流板174位于第一导流板172的至少一侧。
具体地,第一导流板172与进风口142相对设置,进而通过第一导流板172与壳体12形成曲折的流道,实现对通过通风口162进入的噪声进行遮挡反射,以及延长噪声传播路径的目的,实现对噪声的有效衰减和阻隔,进而达到降噪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导流板172设置于通风口162相对的侧壁上,进而增加了第一导流板172的布局空间,可以实现多种布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板174设置于第一导流板172的至少一侧。通过第二导流板174与第一导流板172相配合共同实现在引导气流流入的同时可以更好的阻隔噪声传播的作用。
具体地,第二导流板174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导流板174与第一导流板172的一端相连接。或者第二导流板17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流板174分别与第一导流板172的两端相连接。通过在第一导流板172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第二导流板174,延长导流件17的导流路径,同时增大对于噪声的阻挡面积,提升降噪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根据消音腔132的空间进行具体设置,以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为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第二导流板174包括弧形板。
具体地,弧形板设置于第一导流板172的一侧或两侧,通过采用弧形板,利用弧形板的曲线特点,实现更好的导流效果,同时弧形板具有承受变形的强度更高。通过弧形板与第一导流板172的组合使用,一方面,增大与气流接触的面积,更好的引导气流流动。一方面,噪声传播的路径更长,使噪声在消音腔132内传播路径增加,噪声强度衰减更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流件17包括: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第一导流板172为直状板,第二导流板174也设置成直状板。沿垂直于第一导流板172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间隔设置。
具体地,如图11所示,通过将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版本均设置为直状板,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消音腔132内。进一步地,沿垂直于第一导流板172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间隔设置,且第二导流板174靠近通风口162一侧设置,也即,沿进风口142至通风口162的方向,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通过设置一定的间距形成供气流流动的流道,进而在进气过程中,气流经进风口142进入消音腔132内,经第一导流板172遮挡后,沿第一导流板172的长度方向向第一导流板172的两侧流动,在流出第一导流板172后向通风口162侧流动过程中由第二导流板174进行遮挡,进而朝向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之间的间隔流动,再流向通风口162,进而在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的组合作用下,使得气流在消音腔132内以S形路线前进,减小进风口142与通风口162的重叠面积,增加了噪声传播的路径,噪声在腔内传播更加长的时间,经过多次反射才能到达位于阴影区内的进风口142处的噪声,强度衰减更大,实现了更佳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流件17包括: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均设置为直状板。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导流件17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之间形成有夹角,且第二导流板174朝向通风口162一侧延伸。通过将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设置形成夹角,也即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形成折弯状结构,且夹角的开口朝向通风口162一侧,通进而一方面实现对进气气流的引导,另一方面,导流件17的长度增加和面积增大,能够最大限度的对噪声进行阻挡作用,进一步地增加噪声的辐射路径,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板17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流板174分别与第一导流板172的两端相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围成喇叭状结构。一方面,喇叭状结构实现对进气气流的引导。另一方面,喇叭状结构的喇叭口朝向通风口162,增大了对噪声的阻挡面积,使得导流件17能够最大限度的对噪声进行阻挡作用,同时增加了噪声的辐射路径,增强了噪声衰减,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导流件17包括:第一导流板172和第二导流板174。第二导流板174包括折弯板,折弯板的一端与第一导流板172的一端相连接,折弯板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导流板172的另一端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172的结构可以为直板、弧形板或者折弯板。第二导流板174设置为折弯板。通过将第二导流板174整体设置为折弯板,且第二导流板174与第一导流板172的端部相连接,进而使得在吸气过程中,气流由进风口142进入后沿第一导流板172流动至第二导流板174,继续沿第二导流板174的结构进行流动至通风口162,也即,通过将第二导流板174设置为折弯板,延长了气流的流动路径,也同样延长了噪声向外辐射的传播路径,进而增加了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程度。进一步地,折弯板设置于第一导流板172的一侧或者两侧,增加了导流件17对于噪声通过通风口162辐射的遮挡面积,也即减小了通风口162和进风口142直接连通的面积,进一步地增强了降噪的效果。
具体地,折弯板的形状呈“V”形、“U”形、“W”形等,通过在第一导流板172的至少一端设置折弯板,使得导流件17与壳体12之间形成曲折状流道,进而增加了燃烧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的传播路径,利用反射降低噪声的传播强度,进一步地减小进风口142与通风口162的直接连通的面积,降低噪声直传。具体地结构设置,根据具体的产品特点进行具体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0还包括安装座18和贯通部19。安装座18设置于罩体14或连接板16上;贯通部19开设于安装座18上,贯通部19贯穿连接板16和与连接板16相对设置的罩体14的侧壁。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座18设置于罩体14或连接板16上。贯通部19开设于安装座18上,贯穿连接板16和与连接板16相对设置的罩体14的侧壁,从而保证使得贯通部19沿连接板16至罩体14顶部方向整体贯穿。
进一步地,贯通部19为通孔结构,通孔结构可以用于安装管件,管件穿设与通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172的数量为一个,位于安装座18和进风口142之间,使得通风口162和进风口142之间具有屏障,阻断通风口162与进风口142的之间联系。
具体地,第一导流板172的长度大于安装座18的宽度,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导流板172对进气进行导流,以及对噪声的传播进行阻挡的作用。
具体地,第一导流板172设置于安装座18的两侧,且第一导流板172的一端与安装座18相连接,进而第一导流板172和安装座18共同形成屏蔽壁实现对进风口142进入气流的导向,以及对通风口162辐射的噪声进行阻挡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2、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导流板172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导流板172分布于安装座18的两侧,分布于安装座18两侧的第一导流板172以安装座18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进而均衡安装座18两侧的气体流量,以及对噪声的有效阻挡。其中,安装座18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中心孔作为烟管的安装孔,用于安装烟管。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导流板172沿平行于进风口142所在侧壁的表面的方向多个第一导流板172间隔设置,且第一导流板172相对于进风口142所在侧壁倾斜设置。
具体地,通过将多个第一导流板172沿平行与进风口142所在侧壁的表面的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导流板172相对于进风口142所在侧壁倾斜设置,使得多个第一导流板172之间形成多个流道,进一步地,通过倾斜设置于壳体12上,使得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进风口142至通风口162的方向也是倾斜的,进而使得,通风口162和进风口142之间设置了多重屏障,进而在引导气流流入的同时可以更好地阻隔噪声。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导流板172可以为直板、弧线板或弯折板。一方面,第一导流板172包括直板,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罩体14上,阻绝噪声的传播。一方面,如图16所示,第一导流板172中包括弧线板,使得承受变形的强度更高,增加了噪声从通风口162传出之后,在消音腔132内传播的距离,降低噪声的传播强度。一方面,如图17所示,第一导流板172包括弯折板,弯折板的角度可根据空气需求量具体设置,实现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利用反射降低噪声的传播强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壳体12包括:背板126和面板128。其中,罩体14和连接板16设置于背板126和面板128围成的安装口122;背板126包括压型腔130,压型腔130用于放置消音材料;面板128与背板126相对设置,面板128朝向背板126一侧设置有消音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罩体14和连接板16设置于背板126和面板128围成的安装口122,使得罩体14和连接板16设置于壳体12的顶部,即进风口142与通风口162位于壳体12的顶部,进而远离工作室,增加噪声的传播路径,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背板126设置有压型腔130,压型腔130用于放置消音材料,本申请背板126取消掉了传统设备中的进风口设置,增加了设置消音材料的设置空间,进而增强了降噪效果,进一步地,面板128与背板126相对设置,面板128上也设置有消音材料,实现多方位降噪。
进一步地,背板126用于设备朝向安装面的一侧,面板128与背板126相对设置。具体地,如图19和图25所示,在本申请中背板126上取消掉进风口142,背板126设置有压型腔130,压型腔130用于设置消音材料,通过背板126上取消掉进风口142,使得进风口142远离安装面,使得热水器1在工作过程中,避免辐射噪音与安装面之间发生反射耦合造成噪声增强。
具体地,消音材料包括消音棉。
如图19至图2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水器1,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以及燃烧器20,设置于壳体12内,进风口142位于壳体12远离燃烧器2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水器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燃烧器20设置于壳体12内,且进风口142位于壳体12远离燃烧器20的一侧,使进风口142的位置远离热水器1的主要噪声源,使得燃气热水器1在工作过程中,避免辐射噪音发生反射耦合造成噪声增强,远离噪声源,噪声传输路径更长,噪声强度衰减更大,且通风口162与进风口142分离设置,使得进风过程变成了二次进风,切断直接联系,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热水器1包括:烟管和密封圈40。
其中,烟管一端与燃烧器20连接,烟管的另一端穿设于壳体组件10的贯通部19;密封圈40套设于烟管上,位于烟管和贯通部19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烟管与贯通部19之间有一些间隙,这些间隙也是噪声辐射的路径之一,进而设置有套设于烟管上的密封圈40,密封圈40位于烟管和贯通部19之间,对这部分间隙进行封堵,减少噪声辐射。
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如图19至图28所示,燃气热水器包括壳体组件10和燃烧器20。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12、罩体14、连接板16和导流件17。燃烧器20设置于壳体12内,且进风口142位于壳体12远离燃烧器20的一侧。罩体14位于壳体12外侧,其上开设有进风口142,连接板16上开设有通风口162。导流件17设置于罩体14上,位于罩体14和连接板16之间,导流件17用于导流。
具体地,工作过程中,空气从罩体14的进风口142流入消音腔132内,然后绕开导流件17从连接板16的通风口162进入热水器1内部。相比于传统热水器的背部直接进风方案,顶部进风更远离噪声源,噪声传输路径更长,噪声强度衰减更大。本方案利用热水器1的罩体14和连接板16形成了两道进风口,在进风换气的同时可以隔绝噪音,具有降噪的独特性能优势。此外本方案在罩体14内部设置导流件17,在引导气流流入的同时可以更好地阻隔噪声。
如图11至图17所示的多种布风方案。不同布风方案在流动阻力和隔声性能上有所区别,需根据整机性能要求进行调整和取舍。
进一步地,进风口142面积在2000mm2至5000mm2之间,通风口162面积在3000mm2至8000mm2之间。噪声通过壳体组件10向外辐射时,连接板16可以视为二次辐射源,而罩体14的进风口142可视为辐射出口,导流件17用作切断二次辐射源与噪声辐射出口,即连接板16的通风口162与罩体14的进风口142之间的直接连通。
图18为导流件17切断噪声直传的示意图,噪声通过连接板16通风口162向四周辐射,在导流件17后形成阴影区,声波至少需要经过一次反射才能到达阴影区。因此需要设置导流件17使罩体14的进风口142尽可能多的位于阴影区内,降低噪声直传。进一步地,噪声直传区域面积S1/与进风口142总面积S2之比小于或等于0.3。
进一步地,罩体14的进风口142位置可设置于罩体14的背侧、前侧或者左右两侧。连接板16的通风口162位置也不局限于位于前侧。
现有的燃气热水器主要采用背部进风方案,在热水器的背板126开有多块进风口。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图22、图23和图25所示,取消了背板126的进风口,背板126一体成型,进风口142位置上移至罩体14,使得热水的背部外观更简洁美观。此外,在燃气热水器顶部留有烟管口,为便于烟管安装,烟管口孔径一般大于烟管孔径。壳体12的顶部的烟管口与烟管之间有一些间隙,这些间隙也是噪声辐射的路径之一。本方案利用硅胶密封圈40对这部分间隙进行封堵,减少噪声辐射。如图26所示密封圈40可以安装在罩体14的通孔与烟管之间,也可如图27所示,密封圈40安装在连接板16的通孔和烟管之间,或者如图28所示,密封圈40安装在连接板16与离心风机的蜗壳30之间。此外可以通过在热水器1内部增设多孔消音材料以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如图19、图22至图25所示,给出了可能布设多孔吸声材料的区域,包括面板128、背板126的压型腔130内等。
该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热水器,将由罩体14、连接板16和导流件17构成的换气结构设置于热水器1的顶部,对进气通道进行了优化,使进风口142的位置远离热水器1主要噪声源,同时对噪声直传辐射路径进行遮挡,实现燃气热水器减振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热水器既使得热水器1的外形简洁,又可以实现良好的降噪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口
罩体,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安装口上,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口,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通风口;
其中,所述罩体位于所述壳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件,设置于所述罩体上,位于所述罩体和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导流件用于导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通风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口与所述进风口直接连通的面积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连接板上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或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包括:
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罩体的上,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
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罩体上,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均为直板;
其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均为直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通风口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折弯板,所述折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折弯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另一端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罩体或所述连接板上;
贯通部,开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贯通部贯穿所述连接板和与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的所述罩体的侧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或
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直板、弧形板或弯折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压型腔,所述压型腔用于放置消音材料;
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所述面板朝向所述背板一侧设置有所述消音材料。
16.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壳体组件;以及
燃烧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燃烧器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烟管,所述烟管一端与所述燃烧器连接,所述烟管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组件的贯通部;
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烟管上,位于所述烟管和所述贯通部之间。
CN202122045628.1U 2021-08-27 2021-08-27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Active CN215832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5628.1U CN215832202U (zh) 2021-08-27 2021-08-27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5628.1U CN215832202U (zh) 2021-08-27 2021-08-27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2202U true CN215832202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7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45628.1U Active CN215832202U (zh) 2021-08-27 2021-08-27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2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32202U (zh)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CN215832203U (zh) 热水处理设备
CN115727545A (zh)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CN215832198U (zh) 进气组件和热水器
CN111102628A (zh) 油烟机
CN205638659U (zh) 进排风结构及具有进排风结构的机组
CN108386889B (zh) 吸油烟机
CN217236068U (zh) 燃气热水器
CN115839549A (zh) 热水处理设备
CN115727543A (zh) 进气组件和热水器
CN216742049U (zh) 风机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5523772U (zh) 进气结构和热水器
CN211534186U (zh) 干手机
CN212178968U (zh) 集成灶的机壳组件和集成灶
CN115507065A (zh) 一种低噪声呼吸机气源盒
CN114992859A (zh) 燃气热水器的降噪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CN108413464B (zh) 吸油烟机
CN219222868U (zh) 燃气热水器
CN221120467U (zh) 一种进风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217423635U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壳体组件
CN217899960U (zh) 一种油烟机
CN211650384U (zh) 油烟机
CN212431323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1975112U (zh) 一种便携式静音变频发电机消声器
CN220252825U (zh) 一种静音结构、具有空气流动功能的装置、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