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9665U -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9665U
CN215829665U CN202121775251.9U CN202121775251U CN215829665U CN 215829665 U CN215829665 U CN 215829665U CN 202121775251 U CN202121775251 U CN 202121775251U CN 215829665 U CN215829665 U CN 215829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stiffener
cast steel
stiffening rib
steel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52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晨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da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ngda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ngda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ngda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52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9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9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9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浇铸而成的铸钢节点本体,所述铸钢节点本体呈Y型设置,所述铸钢节点本体内设置有三向加劲肋部件。本申请有助于提高铸钢节点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背景技术
节点在钢结构建筑中,是作为连接点出现的。一般钢结构工程跨度较大,结构形式较为复杂,所以节点的构造也是各有不同。
而有些节点的部位相贯较多,利用焊接的方式,较难得到需要的形状,且由于重复集中焊接造成的应力,会对整体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采用铸钢节点,铸钢节点是在厂内直接浇铸形成,可以铸成空间任意形状,有效避免焊缝重叠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使钢结构受力更加均匀合理。
但由于铸钢节点大多为空心,因此铸钢节点的结构强度还有待提高,存在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铸钢节点的结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包括浇铸而成的铸钢节点本体,所述铸钢节点本体呈Y型设置,所述铸钢节点本体内设置有三向加劲肋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铸钢节点本体内部设置的三向加劲肋组件,对铸钢节点本体的多个受力方向进行支撑加强,防止铸钢节点本体在实际承重过程中发生屈曲现象,即有助于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三向加劲肋部件包括三向加劲肋组件Ⅰ和三向加劲肋组件Ⅱ,所述铸钢节点本体包括主干部和与主干部相连的支干部,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设置在主干部内,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Ⅱ设置在支干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向加劲肋组件Ⅰ和三向加劲肋组件Ⅱ分别对铸钢节点本体的主干部和支干部的多个受力方向进行支撑,有助于提高铸钢节点本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包括第一横向加劲肋,所述第一横向加劲肋浇铸成型在主干部内,所述第一横向加劲肋所在平面与主干部的长度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横向加劲肋对平行于主干部长度方向的力进行支撑,有助于防止主干部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屈曲现象,即有助于提高主干部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包括第一纵向加劲肋,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浇铸成型在主干部内,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的所在平面与第一横向加劲肋的所在平面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纵向加劲肋对垂直于主干部厚度方向的力进行支撑,进一步有助于防止主干部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屈曲现象,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主干部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包括第一竖向加劲肋,所述第一竖向加劲肋浇铸成型在主干部内,所述第一竖向加劲肋所在平面分别与第一纵向加劲肋和第一横向加劲肋的所在平面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竖向加劲肋对垂直于主干部长度方向的力进行支撑,进一步有助于提高主干部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支干部设置有两个,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Ⅱ对应支干部设置有两个,任一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Ⅱ均包括第二横向加劲肋,任一所述第二横向加劲肋均浇铸成型在对应的支干部内,任一所述第二横向加劲肋所在平面均与对应的支干部的长度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横向加劲肋对平行于其对应的支干部长度方向的力进行支撑,有助于防止支干部受力过大发生屈曲现象,即有助于提高支干部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任一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Ⅱ均包括第二纵向加劲肋,任一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均浇铸成型在对应的支干部内,任一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所在平面均与对应的第二横向加劲肋所在平面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纵向加劲肋对垂直于支干部厚度方向的力进行支撑,进一步有助于防止支干部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屈曲现象,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支干部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任一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Ⅱ均包括第二竖向加劲肋,任一所述第二竖向加劲肋均浇铸成型在对应的支干部内,任一所述第二竖向加劲肋的所在平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纵向加劲肋和第二横向加劲肋的所在平面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第二竖向加劲肋对使两个支干部相背离的力进行支撑,进一步有助于提高支干部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铸钢节点本体内设置有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混凝土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利用三向加劲肋部件对铸钢节点本体多方向受力方向进行支撑,有助于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
2.借助三向加劲肋组件Ⅰ和三向加劲肋组件Ⅱ分别对主干部和支干部进行支撑,有助于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
3.通过在铸钢节点本体内浇筑混凝土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体现混凝土层的结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体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和三向加劲肋组件Ⅱ的结构。
附图标记:1、铸钢节点本体;11、主干部;12、支干部;2、三向加劲肋部件;21、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1、第一横向加劲肋;212、第一纵向加劲肋;213、第一竖向加劲肋;22、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1、第二横向加劲肋;222、第二纵向加劲肋;223、第二竖向加劲肋;3、混凝土层;4、第一浇筑口;5、第二浇筑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包括浇铸而成的铸钢节点本体1,铸钢节点本体1呈Y型设置,铸钢节点本体1内设置有三向加劲肋部件2,且铸钢节点本体1内设置有混凝土层3。利用三向加劲肋部件2对铸钢节点本体1的多个角度进行支撑,防止铸钢节点本体1在实际承重过程中发生屈曲现象,即有助于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利用混凝土层3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2,铸钢节点本体1包括主干部11和与主干部11一体连接的支干部12,支干部12设置有两个,三向加劲肋部件2包括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和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设置在主干部11内,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对应支干部1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支干部12内。
参照图2和图3,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包括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第一纵向加劲肋212和第一竖向加劲肋213,第一横向加劲肋211设置有五个,五个第一横向加劲肋211间隔浇铸成型在主干部11内,且任一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的所在平面均与主干部1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任一第一横向加劲肋211均和主干部11的内壁周侧相连接,其中,距离支干部12最远的第一横向加劲肋211将主干部11远离支干部12的端口封闭;第一纵向加劲肋21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纵向加劲肋212对称浇铸成型在主干部11内侧壁上,任一第一纵向加劲肋212的所在平面与任一第一横向加劲肋211所在平面垂直,且两个第一纵向加劲肋212位于主干部11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中间,任一第一纵向加劲肋212沿着五个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的间隔方向分别与五个第一横向加劲肋211连接;第一竖向加劲肋21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竖向加劲肋213对称浇铸成型在主干部11内,任一第一竖向加劲肋213的所在平面与任一第一纵向加劲肋212垂直,且与任一横向加劲肋所在平面垂直,任一第一竖向加劲肋213均位于主干部11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中间,任一第一竖向加劲肋213均沿着五个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的间隔方向分别与五个第一横向加劲肋211连接。
实际运用中,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第一纵向加劲肋212和第一竖向加劲肋213三者所在平面两两互相垂直,即可分别对主干部11周侧的受力进行支撑,有助于提高主干部11的结构强度,且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第一纵向加劲肋212和第一竖向加劲肋213均为浇铸而成,使得铸钢节点整体美观,不会存在焊缝。
由于两个支干部12的结构形状均相同,以及两个支干部12和其对应的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均相同,现以其中一个支干部12和对应的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为例进行阐述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包括第二横向加劲肋221、第二纵向加劲肋222和第二竖向加劲肋223,第二横向加劲肋221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横向加劲肋221均浇铸成型在支干部12内,任一第二横向加劲肋221所在平面与支干部12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任一第二横向加劲肋221均和支干部12的内壁周侧相连接,其中,距离主干部11最远第二横向加劲肋221将支干部12远离主干部11的端口封闭;第二纵向加劲肋22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纵向加劲肋222对称浇铸成型在支干部12内侧壁上,任一第二纵向加劲肋222的所在平面与任一第二横向加劲肋221所在平面垂直,且两个第二纵向加劲肋222位于支干部12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中间,任一第二纵向加劲肋222沿着三个第二横向加劲肋221的间隔方向分别与三个第二横向加劲肋221连接;第二竖向加劲肋22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竖向加劲肋223对称浇铸成型在支干部12内,任一第二竖向加劲肋223的所在平面与任一第二纵向加劲肋222垂直,且与任二横向加劲肋所在平面垂直,任一第二竖向加劲肋223均位于支干部1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中间,任一第二竖向加劲肋223均沿着三个第二横向加劲肋221的间隔方向分别与三个第二横向加劲肋221连接。
实际运用中,第二横向加劲肋221、第二纵向加劲肋222和第二竖向加劲肋223三者所在平面两两互相垂直,即可分别对支干部12周侧的受力进行支撑,有助于提高支干部12的结构强度,且第二横向加劲肋221、第二纵向加劲肋222和第二竖向加劲肋223均为浇铸而成,使得铸钢节点整体易成型,且美观。
参照图2和图3,所有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一浇筑口4,支干部12靠近主干部11一侧的两个第二横向加劲肋221上均开设有第二浇筑口5,当铸钢节点整体浇铸完成后,从第一横向加劲肋211上的第一浇筑口4通入混凝土,然后混凝土从第一浇筑口4和第二浇筑口5向铸钢节点本体1内流通,进而在铸钢节点本体1内形成混凝土层3,进而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的实施原理为:利用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第一纵向加劲肋212、第一竖向加劲肋213、第二横向加劲肋221、第二纵向加劲肋222和第二竖向加劲肋223对主干部11和支干部12的多方向受力进行支撑,有助于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且利用混凝土层3,进一步提高铸钢节点整体的结构强度,在地震最大加速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层3的最大应力为58MPA。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浇铸而成的铸钢节点本体(1),所述铸钢节点本体(1)呈Y型设置,所述铸钢节点本体(1)内设置有三向加劲肋部件(2);所述三向加劲肋部件(2)包括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和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所述铸钢节点本体(1)包括主干部(11)和与主干部(11)相连的支干部(12),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设置在主干部(11)内,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设置在支干部(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包括第一横向加劲肋(211),所述第一横向加劲肋(211)浇铸成型在主干部(11)内,所述第一横向加劲肋(211)所在平面与主干部(11)的长度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包括第一纵向加劲肋(212),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212)浇铸成型在主干部(11)内,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212)的所在平面与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的所在平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Ⅰ(21)包括第一竖向加劲肋(213),所述第一竖向加劲肋(213)浇铸成型在主干部(11)内,所述第一竖向加劲肋(213)所在平面分别与第一纵向加劲肋(212)和第一横向加劲肋(211)的所在平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干部(12)设置有两个,所述任一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对应支干部(12)设置有两个,任一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均包括第二横向加劲肋(221),任一所述第二横向加劲肋(221)均浇铸成型在对应的支干部(12)内,任一所述第二横向加劲肋(221)所在平面均与对应的支干部(12)的长度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均包括第二纵向加劲肋(222),任一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2)均浇铸成型在对应的支干部(12)内,任一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2)所在平面均与对应的第二横向加劲肋(221)所在平面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三向加劲肋组件Ⅱ(22)均包括第二竖向加劲肋(223),任一所述第二竖向加劲肋(223)均浇铸成型在对应的支干部(12)内,任一所述第二竖向加劲肋(223)的所在平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纵向加劲肋(222)和第二横向加劲肋(221)的所在平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本体(1)内设置有混凝土层(3)。
CN202121775251.9U 2021-07-31 2021-07-31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Active CN215829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5251.9U CN215829665U (zh) 2021-07-31 2021-07-31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5251.9U CN215829665U (zh) 2021-07-31 2021-07-31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9665U true CN215829665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5251.9U Active CN215829665U (zh) 2021-07-31 2021-07-31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9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1070B (zh) 一种预制钢管混凝土环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850069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预制梁柱连接节点
CN103726586A (zh) 工形钢与钢板架构界面带凹槽装配剪力墙及作法
CN104372967A (zh)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用斜支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29665U (zh) 一种带有三向加劲肋的y型铸钢节点
CN204357167U (zh)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用斜支柱结构
CN107842109B (zh) 一种用于不规则平面索网的环索节点
CN106894544A (zh) 内嵌单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8204955U (zh) 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
CN103306378B (zh) 一种多向穿心钢牛腿、环梁、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施工方法
CN106592821A (zh) 剪力钢板与一侧钢筋网的侧立式整体成型结构及方法
CN206800632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梁和钢管混凝土柱的装配结构
CN211774952U (zh)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拼接结构
CN211850360U (zh) 一种预制柱干式连接节点
CN204608975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
CN214364409U (zh)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复合双连梁
CN207436339U (zh) 双向空腔钢筋混凝土板以及其制作设备
CN206599882U (zh) 内嵌单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107419849B (zh) 一种马鞍形空间预应力环梁
CN112878511B (zh) 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
CN205804691U (zh) 一种钢板剪力墙
CN211228929U (zh) 装配式梁柱钢筋节点
CN206408803U (zh) 一种吊装式楼板
CN211341763U (zh) 一种高稳定的t粱模架
CN218205028U (zh) 一种全轻砼密肋夹心槽型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