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5779U -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5779U
CN215825779U CN202121908880.4U CN202121908880U CN215825779U CN 215825779 U CN215825779 U CN 215825779U CN 202121908880 U CN202121908880 U CN 202121908880U CN 215825779 U CN215825779 U CN 215825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table
adjusting
piston rod
injection molding
mol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088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裔强
涂炽强
方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IM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IM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IM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IM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088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5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5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5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油缸、调节活塞、活塞杆以及转动部件;所述调节油缸设置于后模板的一侧,所述活塞杆贯穿设置于后模板中,所述调节活塞设置于活塞杆后端且其与调节油缸内壁滑动连接;调节活塞将调节油缸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调节油缸的外壁设置有与前腔室和后腔室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转动部件设置于转盘与活塞杆的前端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设计合理,通过在调节油缸注入液压油来驱动调节活塞及活塞杆移动,进而带动转盘靠近后模板或脱离后模板,以此控制转盘与后模板之间的间隙,快捷省力,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双色注塑机是指将两种不同的材料注塑到同一套模具,从而实现由两种材料注塑出一种产品的成型设备。
在双色注塑机注塑过程中,由转盘旋转来带动模具转动,而转盘装配又靠近后模板,因此转盘与后模板之间的间隙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若转盘转动时与后模板过于靠近,则易与后模板产生摩擦,会影响转盘转动的流畅性与稳定性,并且会造成零部件的磨损;在模具合模时,转盘停止转动,模具的自身重量会使模具带动转盘下压,容易造成转盘的倾斜,从而对模具的合模产生影响,并可能会对注塑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实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主要用于解决双色注塑机的转盘工作时需与后模板之间保护适当间隙,防止其与后模板产生摩擦而影响转盘转动的流畅性与稳定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注塑机的转盘后侧与后模板前侧之间的间隙,所述转盘的中心固定设置有转盘轴,所述转盘轴伸入所述后模板中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油缸、调节活塞、活塞杆以及转动部件;
所述调节油缸设置于所述后模板远离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活塞杆沿轴向贯穿设置于所述后模板中,所述调节活塞设置于所述活塞杆后端且其与所述调节油缸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调节活塞将所述调节油缸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调节油缸的外壁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
所述转动部件设置于所述转盘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之间,所述转盘与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转动部件实现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轴与所述后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轴承,所述转盘与所述后模板通过所述转盘轴与滚珠轴承配合实现相对转动连接,既能确保转盘工作时相对于后模板旋转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也能减少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接触面的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活塞外壁环绕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调节油缸内壁抵接的第一密封圈,以提高调节活塞与调节油缸之间的配合紧密度,防止液压油在前腔室和后腔室之间窜通而导致调节活塞对转盘的推力或拉力减弱。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外壁环绕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调节油缸外壁抵接的第二密封圈,以提高活塞杆与调节油缸外壁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活塞杆移动时液压油发生泄漏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件采用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沿竖向嵌装于所述转盘内并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连接。平面轴承即平面推力轴承,由带圆柱滚子或钢球的平面保持架组件和平面垫圈组成,其在很小的空间下可获得很高的轴向载荷和高的刚度。通过采用平面轴承,既能确保转盘相对于活塞杆的前端实现平稳转动,配合协调性好,减少摩擦或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件由前轴承板、多个滚珠以及后轴承板构成;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前轴承板和后轴承板之间;所述前轴承板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后轴承板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各部件配合稳固可靠,相对运行时协调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油缸、调节活塞、活塞杆以及转动部件在双色注塑机的转盘与后模板之间至少配套设置有两组,可以提高转盘与后模板的装配对接的平衡性能,防止对接面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转盘与后模板对接时的平衡度及精确度受影响,以致影响注塑产品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设置有倒扣压板,所述倒扣压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活塞杆前端以及与所述转动部件固定连接,确保各部件连接紧固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与所述后模板对接的一侧设置有转盘压板,用于将所述倒扣压板以及转动部件与所述转盘相对压紧固定,提高装配稳固性,确保各部件对接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贯穿所述转盘压板后与所述倒扣压板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压板的侧边与所述转盘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倒扣压板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易于装配,稳固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在双色注塑机的转盘与后模板之间至少配套设置有两组且其对称设置,所述调节油缸固定于后模板的后侧,当转盘转动时,通过第二油口向调节油缸内的后腔室充入液压油,推动调节活塞及活塞杆向转盘方向移动,从而推动转盘离开后模板,使转盘与后模板之间形成间隙,转盘通过转盘轴与后模板实现相对转动,同时通过转动部件(平面轴承)与活塞杆前端实现相对转动,有效避免了转盘转动时与后模板产生摩擦或磨损;当注塑机合模时,转盘停止转动,通过第一油口向调节油缸内的前腔室充入液压油,调节油缸内的后腔室内的液压油自第二油口排出,调节活塞及活塞杆向后模板方向移动,从而拉动转盘靠近后模板,使转盘与后模板之间不存在间隙,以防止转盘因模具的重力作用而造成倾斜,进而避免转盘倾斜对模具合模造成影响,确保注塑产品的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设计合理,通过在双色注塑机后模板上配套设置调节油缸、调节活塞、活塞杆以及转动部件,利用液压油驱动调节活塞及活塞杆来回移动,进而带动转盘靠近后模板或脱离后模板,以此来调节控制双色注塑机转盘与后模板之间的间隙,快捷省力,各部件易于装配,相互对接及运行协调性好;
2.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调节油缸的液压油的进油量或油压来调控调节活塞及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或位移量,可以精准、快速地调节双色注塑机转盘与后模板之间的间隙,适合推广应用;
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注塑机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当转盘转动时,通过调节活塞及活塞杆推动转盘离开后模板,使转盘与后模板之间形成间隙,既能确保转盘工作时相对于后模板旋转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也能减少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接触面的磨损;当注塑机合模时,转盘停止转动,通过调节活塞及活塞杆拉动转盘靠近后模板,使转盘与后模板之间不存在间隙,后模板可以对转盘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防止转盘因模具的重力作用而造成倾斜,避免转盘倾斜对模具合模造成影响,从而确保注塑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与转盘和后模板装配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转盘,11-转盘轴,12-转盘压板,2-后模板,3-调节油缸,31-前腔室,311-第一油口,32-后腔室,321-第二油口,4-调节活塞,41-第一密封圈,5-活塞杆,51-第二密封圈,6-转动部件,61-前轴承板,62-滚珠,63-后轴承板,7-滚珠轴承,8-倒扣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直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同时,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注塑机的转盘1后侧与后模板2前侧之间的间隙,转盘1的中心固定设置有转盘轴11,转盘轴11伸入后模板2中并与其转动连接,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油缸3、调节活塞4、活塞杆5以及转动部件6;
调节油缸3设置于后模板2远离转盘1的一侧,活塞杆5沿轴向贯穿设置于后模板2中,调节活塞4设置于活塞杆5后端且其与调节油缸3的内壁滑动连接;
调节活塞4将调节油缸3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室31和后腔室32,调节油缸3的外壁设置有分别与前腔室31和后腔室32连通的第一油口311和第二油口321;
转动部件6设置于转盘1与活塞杆5的前端之间,转盘1与活塞杆5通过转动部件6实现转动连接。
转盘轴11与后模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轴承7,转盘1与后模板2通过转盘轴11与滚珠轴承7配合实现相对转动连接,既能确保转盘1工作时相对于后模板2旋转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也能减少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接触面的磨损。
调节活塞4外壁环绕设置有多个与调节油缸3内壁抵接的第一密封圈41,以提高调节活塞4与调节油缸3之间的配合紧密度,防止液压油在前腔室31和后腔室32之间窜通而导致调节活塞4对转盘1的推力或拉力减弱。
活塞杆5外壁环绕设置有多个与调节油缸3外壁抵接的第二密封圈51,以提高活塞杆5与调节油缸3外壁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活塞杆5移动时液压油发生泄漏现象。
转动部件6采用平面轴承,平面轴承沿竖向嵌装于转盘1内并与活塞杆5的前端连接。平面轴承即平面推力轴承,由带圆柱滚子或钢球的平面保持架组件和平面垫圈组成,其在很小的空间下可获得很高的轴向载荷和高的刚度。通过采用平面轴承,既能确保转盘1相对于活塞杆5的前端实现平稳转动,配合协调性好,减少摩擦或磨损。
转动部件6由前轴承板61、多个滚珠62以及后轴承板63构成;滚珠62安装于前轴承板61和后轴承板63之间;前轴承板61与转盘1固定连接,后轴承板63与活塞杆5的前端固定连接,各部件配合稳固可靠,相对运行时协调性好。
调节油缸3、调节活塞4、活塞杆5以及转动部件6在双色注塑机的转盘1与后模板2之间至少配套设置有两组,可以提高转盘1与后模板2的装配对接的平衡性能,防止对接面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转盘1与后模板2对接时的平衡度及精确度受影响,以致影响注塑产品质量。
活塞杆5的前端与转动部件6之间设置有倒扣压板8,倒扣压板8的两侧分别与活塞杆5前端以及与转动部件6固定连接,确保各部件连接紧固可靠。
转盘1与后模板2对接的一侧设置有转盘压板12,用于将倒扣压板8以及转动部件6与转盘1相对压紧固定,提高装配稳固性,确保各部件对接紧密。
活塞杆5的前端贯穿转盘压板12后与倒扣压板8固定连接,转盘压板12的侧边与转盘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倒扣压板8与活塞杆5的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易于装配,稳固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在双色注塑机的转盘1与后模板2之间至少配套设置有两组且其对称设置,调节油缸3固定于后模板2的后侧,当转盘1在工作状态下转动时,通过第二油口321向调节油缸3内的后腔室32充入液压油,推动调节活塞4及活塞杆5向转盘1方向移动,从而推动转盘1离开后模板2,使转盘1与后模板2之间形成间隙,转盘1通过转盘轴11与后模板2实现相对转动,同时通过转动部件6与活塞杆5前端实现相对转动,有效避免了转盘1转动时与后模板2产生摩擦或磨损;当注塑机合模时,转盘1停止转动,通过第一油口311向调节油缸3内的前腔室31充入液压油,调节油缸3内的后腔室32内的液压油自第二油口321排出,调节活塞4及活塞杆5向后模板2方向移动,从而拉动转盘1靠近后模板2,使转盘1与后模板2之间不存在间隙,以防止转盘1因模具的重力作用而造成倾斜,进而避免转盘1倾斜对模具合模造成影响,确保注塑产品的质量。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注塑机的转盘与后模板之间的间隙,所述转盘的中心固定设置有转盘轴,所述转盘轴伸入所述后模板中并与其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油缸、调节活塞、活塞杆以及转动部件;
所述调节油缸设置于所述后模板远离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活塞杆沿轴向贯穿设置于所述后模板中,所述调节活塞设置于所述活塞杆后端且其与所述调节油缸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调节活塞将所述调节油缸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调节油缸的外壁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连通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
所述转动部件设置于所述转盘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之间,所述转盘与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转动部件实现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轴与所述后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轴承,所述转盘与所述后模板通过所述转盘轴与滚珠轴承配合实现相对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活塞外壁环绕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调节油缸内壁抵接的第一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外壁环绕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调节油缸外壁抵接的第二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采用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沿竖向嵌装于所述转盘内并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由前轴承板、多个滚珠以及后轴承板构成;
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前轴承板和后轴承板之间;
所述前轴承板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后轴承板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油缸、调节活塞、活塞杆以及转动部件在双色注塑机的转盘与后模板之间至少配套设置有两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设置有倒扣压板,所述倒扣压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活塞杆前端以及与所述转动部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与所述后模板对接的一侧设置有转盘压板,用于将所述倒扣压板以及转动部件与所述转盘相对压紧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贯穿所述转盘压板后与所述倒扣压板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压板的侧边与所述转盘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所述倒扣压板与所述活塞杆的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CN202121908880.4U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Active CN215825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8880.4U CN215825779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8880.4U CN215825779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5779U true CN215825779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5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08880.4U Active CN215825779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5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510915A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pressure balanced drive shaft
US5947003A (en) Hydraulic piston machine with friction-reducing layer on the cylinder and the cylinder bearing
ITMI961453A1 (it) Macchina a pistoni assiali
CN215825779U (zh) 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转盘背隙控制装置
CN1673577A (zh) 回转容积式液压装置
CN111059011A (zh) 轴向柱塞泵
CN101422955B (zh) 二段式射出机构
WO2022247224A1 (zh) 离心式润滑注塑机单缸射出机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注塑机
CN217271740U (zh) 一种摆杆装置
CN115616131A (zh) 一种高精度注射泵
JP2004358902A (ja) 射出成形機の射出機構
CN209621591U (zh) 一种柱塞衔接组合
CN112917821A (zh) 应用于注塑机的高速低惯性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注塑机
CN217595872U (zh) 一种用于倾转射料的左右调整机构及其液态模锻铸造机
CN216045272U (zh) 用于隔膜泵的柱塞运动传动装置
CN220841307U (zh) 一种带有射胶活塞杆与松退杆分离结构的射台装置组件
CN102358411A (zh) 一种船舶用整体结构式推进器桨毂
CN214092124U (zh) 液压马达曲轴
GB1593731A (en) Axial piston hydraulic machines
CN117532834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单缸射胶注塑机
CN111120238A (zh) 一种浮动式传动机构及微量泵
CN114165527B (zh) 一种超低摩擦力滑键机构
CN216111731U (zh) 一种承受轴向载荷的深沟球轴承
CN109760277A (zh) 绞牙退芯机构及模具
CN219883121U (zh) 一种液态硅胶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