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5613U - 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5613U
CN215815613U CN202121307106.8U CN202121307106U CN215815613U CN 215815613 U CN215815613 U CN 215815613U CN 202121307106 U CN202121307106 U CN 202121307106U CN 215815613 U CN215815613 U CN 215815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elastic
display module
touch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71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洪军
李俊
邹庆强
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71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5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5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5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其中触控显示组件包括触控显示模块和前盖板;触控显示模块包括控制板;弹性构件,设置于控制板并且其一端与控制板电气连接;支架,具有与所述弹性构件对应的通孔;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电气连接;触控显示模块还包括弹性垫圈和光学膜片;所述弹性垫圈围绕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架与光学膜片之间,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弹性垫圈,与所述光学膜片面向所述支架的一面接触;当触控显示模块和前盖板组装后,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弹性垫圈处于压缩状态。通过将触控显示模块与前盖板设置为干涉设计,且由于弹性垫圈为可压缩特性,可以确保弹性构件、光学膜片以及前盖板充分接触。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用电器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在家用电器尤其是冰箱、洗碗机等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带有触控显示面板的家用电器的外形比较美观,电器使用起来也更加智能方便。
现有的应用在家用电器上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弹簧是触控显示器,该弹簧式触摸控制显示器与整机面板组件组装时会涉及多个部件,部件与部件连接时都会存在尺寸公差,所以组装后弹簧与前面板之间由于公差累计存在间隙,导致弹簧与前面板无法良好接触,进而影响该触控显示面板触摸功能的可靠性。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无法有效传递触控信号的问题,急需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以至少解决现有触控显示面板中组件组装时存在组装公差导致触摸不灵敏、触控可靠性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包括触控显示模块和前盖板;触控显示模块包括控制板;弹性构件,设置于控制板并且其一端与控制板电气连接;支架,具有与所述弹性构件对应的通孔;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电气连接;触控显示模块还包括弹性垫圈和光学膜片;所述弹性垫圈围绕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架与光学膜片之间,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弹性垫圈,与所述光学膜片面向所述支架的一面接触;当触控显示模块和前盖板组装后,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弹性垫圈处于压缩状态。
如此,通过将弹性垫圈、光学膜片与前盖板设置为干涉设计,且由于触控显示模块的弹性垫圈为可压缩特性,可以确保弹性构件、光学膜片以及前盖板充分接触,避免触控显示模块与前盖板之间产生空气间隙,影响触摸检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性垫圈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固定弹性垫圈,避免在组装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弹性垫圈发生偏移,影响触控显示组件的触控显示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通孔同心设置。通过定位槽围绕通孔同心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定位槽更好地固定弹性垫圈,避免弹性垫圈遮挡通孔的背光灯;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弹性构件的一端与光学膜片更好的接触,具体而言,如果定位槽偏心设置,对应的光学膜片也是偏心设置,当定位槽中的弹性垫圈与光学膜片黏合后会导致光学膜片与支架之间存在较大面积的间隙,使得弹性构件和光学膜片的接触不佳。此外,如此也会导致光学膜片与弹性垫圈的黏合力不足,容易彼此脱离。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定位槽的深度大于弹性垫圈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高度,以使得弹性垫圈的上表面至少部分凸出于定位槽。如此,当将触控显示模块与前盖板组合时,弹性垫圈存在足够的压缩空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圈呈环状,所述光学膜片呈圆形且覆盖于所述弹性垫圈。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珠,所述灯珠设置于控制板且位于所述弹性构件的中心位置。通过将灯珠设置于弹性构件中心也即通孔中心位置,以使的光通过通孔聚拢后均匀射出,从而使得触控区域和触控按键区域背光均匀,显示效果更佳。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圆柱压缩弹簧。如此可以避免在触控显示模块的背光区域出现弹簧的影子。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模块还包括用于容纳控制板的盒体,所述盒体与支架卡接并将所述控制板固定于两者之间。如此可以通过盒体和支架更好地保护控制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圈的两面设置有双面胶,一面与支架贴合,另一面与光学膜片贴合。从而将弹性垫圈和光学膜片更好地固定于支架上,避免光学膜片发生移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成杯形,且所述杯形的直径较大的端面面向所述前盖板,以便于更好地聚拢灯光。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板包括半透光区,设置于前盖板上且位置与所述光学膜片对应。从而可以使得背光灯透过半透光区,显示对应的图标或图案,进而使得用户通过前盖板确定对应的操作或触摸区域。
一种家用电器,包括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组件。采用上述方案中的触控显示组件,可以确保触摸按键触膜控制的稳定性,触摸功能更加可靠,同时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摸显示模块和前盖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摸显示模块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触摸显示模块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触摸显示模块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触摸显示模块和前盖板组装前和组装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分解图,其中触控显示组件包括触控显示模块10和前盖板20。触控显示模块10可通过卡扣和卡槽的方式与前盖板组装在一起。
前盖板20可以是独立的零部件,也可以是整机例如冰箱、洗碗机等家用电器的壳体的一部分。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盖板可以是玻璃、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
触控显示模块10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信号,并基于该触摸信号控制触控显示模块显示或触发相关的部件工作。
该触控显示组件采用电容式触摸原理。触控显示组件上可以设置对应的触摸区域或触摸按键。具体而言,关于该触摸显示组件的工作方式,任何两个导电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感应电容,触摸显示组件中的传导件与大地可构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该感应电容值是固定不变的微小值。当有人体手指靠近触摸区域或触摸按键时,人体手指与大地构成的感应电容并联传导件与大地构成的感应电容,会使总感应电容值增加。该触控显示组件中的控制单元在检测到对应触摸区域或触摸按键的感应电容值发生改变后,将输出对应触摸区域或触摸按键被触摸或被按下的确定信号。在触控显示组件中,传导件与前盖板之间要设计成无空气间隙结构,如果有空间间隙,会产生寄生电容且不稳定,导致每个触膜区域或触摸按键的稳定不一样,不易控制。如果所有传导件与前盖板都0间隙,不同触膜区域或触摸按键的一致性会很好。
基于前述论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组件,该触控显示组件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触控显示模块。图2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模块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该触控显示模块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触控显示模块与前盖板组装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触控显示模块10的厚度方向且从后往前,触控显示模块10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盒体H1、控制板P1、发光组件、弹性构件、支架H2、弹性垫圈以及光学膜片。其中,弹性垫圈围绕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架H2与光学膜片之间,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弹性垫圈,与所述光学膜片面向所述支架H2的一面接触;当触控显示模块10和前盖板20组装后,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弹性垫圈处于压缩状态。如此,通过将弹性垫圈、光学膜片与前盖板设置为干涉设计,且由于触控显示模块的弹性垫圈为可压缩特性,可以确保弹性构件、光学膜片以及前盖板充分接触,避免触控显示模块与前盖板之间产生空气间隙,影响触摸检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而言,其中盒体H1用于容纳控制板P1,可以与支架H2卡接并将所述控制板P1固定于盒体H1与支架H2之间。
例如,盒体H1和支架H2上可以分别设置卡扣和卡槽,当H1和支架H2组装时可以同时将控制板P1固定在两者之间。
控制板P1用于接收电信号,并基于电信号控制相关联部件工作,例如控制发光组件点亮。通常控制板P1又被称为印刷电路板PCB。
弹性构件,设置于控制板P1并且其一端与控制板P1电气连接,作为触控显示模块的传导件。弹性构件是金属构件,可以是圆柱压缩弹簧,如此可以避免在触控显示模块的背光区域出现弹簧的影子。通常弹簧沿轴向设置在控制板P1的一面,弹簧的一端可以通过金属贴片等与控制板P1电气连接。在其他一些情况下,弹性构件也可以是圆锥螺旋式弹簧。
支架H2,具有与所述弹性构件对应的通孔。该支架H2可以与盒体H1卡合以保护位于其中的控制板P1。此外,支架H2还可以用于引导光的传播方向,使得位于通孔中的灯光能够聚拢,例如支架H2可以是具有导光孔的反光杯支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通孔可以设置成杯形,且所述杯形的直径较大的端面面向所述前盖板,以便于更好地聚拢灯光。
支架H2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弹性垫圈的定位槽C。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定位槽C围绕通孔并与通孔同心设置。
进一步的,定位槽C的深度大于弹性垫圈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高度,以使得弹性垫圈的上表面至少部分凸出于定位槽C,确保当前盖板20与触控显示模块10组装时,弹性垫圈有足够的压缩空间。
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P1电气连接。例如,发光组件可以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对应通孔位置,以使的发光组件的光通过通孔聚拢。发光组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LED灯珠。
在一个实施例中,灯珠在通孔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于通孔中心位置,以使的光通过通孔聚拢后均匀射出。
弹性垫圈可以用于支撑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覆盖于所述弹性垫圈面向前盖板20的一侧。该弹性垫圈E1,E2,E3可以呈环状,与通孔和光学膜片的形状相适配;也可以呈矩形,中间带有通孔,即外方内圆。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带有镂空部分的其他形状,例如垫圈的外周成方形,内周镂空部分呈方形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垫圈的内周和外周的形状。
光学膜片用于对发光组件照射的光进行扩散,以为触控显示组件提供均匀的背光。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触控显示模块10上设置有三个对应触摸按键,用户通过触摸对应的触摸按键控制对应区域工作。具体而言,触摸显示模块10由后向前依次由盒体H1,控制板P1,分布在控制板P1上的LED灯珠L1、L2、L3,与灯珠对应设置的弹簧S1、S2、S3,支架H2,支架H2上设置有与灯珠和弹簧对应的三个通孔K1、K2、K3,围绕通孔K1、K2、K3设置在支架H2上的弹性垫圈E1、E2、E3,以及光学膜片F1、F2、F3组成,其中灯珠L1、L2、L3以及弹簧S1、S2、S3贴片焊接在控制板P1上,灯珠L1、L2、L3均在弹簧S1、S2、S3的圈内中心位置,弹性垫圈E1、E2、E3中间镂空,并且其正反面均贴附双面胶带。
上述三个触摸按键可以对应控制不同的程序和功能。当用户触摸对应的触摸按键,触摸按键检测到触摸信号,点亮对应区域的背光灯,并与整机的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根据预先设置的控制程序控制对应的模块工作或运行。
图3和图4为该触控显示模块的主视图及在A-A处的剖面图,控制板P1固定在盒体H1上,支架H2与盒体H1通过卡扣组装,同时也将控制板P1固定在两者中间。支架H2外表面设置定位槽C2,弹性垫圈E2通过其中一面的双面胶带安装于支架H2的定位槽C2内,光学膜片F2通过弹性垫圈E2另一面的双面胶带黏贴固定。此时,弹簧S2为一定的压缩状态,确保弹簧与光学膜片F2的完整接触。
光学膜片F2对应的部位由于其内部组装有弹性垫圈E2,所以该部位在受外力挤压时可产生相应的压缩形变。
如图5为该触控显示模块10与前盖板20的组装示意图,两者通过卡扣组装,中间的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透过光学膜片F1、F2、F3可以得到均匀的面光源效果,该均匀光可以为前盖板20的半透光区域提供均匀的背光。
具体而言,前盖板20包括半透光区W,设置于前盖板20上且位置与所述光学膜片F1、F2、F3对应。该半透光区W可以是半透光的图标区域,且前盖板20的其他区域不透光。例如,可以通过印刷工艺将图标印刷在前盖板20的背面,即面对触控显示模块的一面,如此可以保证外观的漂亮及印刷的可靠性,同时也要确保没有因为印刷而导电。通常,该前盖板是玻璃材质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盖板也可以是塑料材质的,并且通常可以把图标印刷在该前盖板背对触控显示模块的一面。
进一步的,结合图4和图5,在触控显示模块10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垫圈E2、光学膜片F2与前盖板20为干涉设计,且由于触控显示模块10的弹性垫圈E2为可压缩材料,组装后弹性垫圈E2的厚度T1小于未组装时的厚度T0,处于被压缩状态,这样就保证了光学膜片F2与前盖板20内表面始终完全接触,从而避免零部件公差带来的装配间隙,进而可确保触控显示模块10的外表面与前盖板20内表面始终完全接触,保证触摸功能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触控显示组件的家用电器,用户通过与该触控显示组件的交互可以控制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可以是冰箱、洗碗机、洗衣机、烟机、灶具以及各种生活电器。通过该家用电器的触控显示组件,可以确保触摸按键触膜控制的稳定性,触摸功能更加可靠,同时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触控显示组件,包括触控显示模块和前盖板;
触控显示模块包括控制板;
弹性构件,设置于控制板并且其一端与控制板电气连接;
支架,具有与所述弹性构件对应的通孔;
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电气连接;
其特征在于,触控显示模块还包括弹性垫圈和光学膜片;所述弹性垫圈围绕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架与光学膜片之间,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弹性垫圈,与所述光学膜片面向所述支架的一面接触;当触控显示模块和前盖板组装后,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弹性垫圈处于压缩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性垫圈的定位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通孔同心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位槽的深度大于弹性垫圈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高度,以使得弹性垫圈的上表面至少部分凸出于定位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圈呈环状,所述光学膜片呈圆形且覆盖于所述弹性垫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珠,所述灯珠设置于控制板且位于所述弹性构件的中心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圆柱压缩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块还包括用于容纳控制板的盒体,所述盒体与支架卡接并将所述控制板固定于两者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圈的两面设置有双面胶,一面与支架贴合,另一面与光学膜片贴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成杯形,且所述杯形的直径较大的端面面向所述前盖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包括半透光区,设置于前盖板上且位置与所述光学膜片对应。
12.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组件。
CN202121307106.8U 2021-06-11 2021-06-11 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5815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7106.8U CN215815613U (zh) 2021-06-11 2021-06-11 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7106.8U CN215815613U (zh) 2021-06-11 2021-06-11 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5613U true CN21581561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7106.8U Active CN215815613U (zh) 2021-06-11 2021-06-11 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5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5553B2 (en) Touch switch f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 provided with such switch
US8310839B2 (en) Capacitive touch switch and domestic appliance provided with such switch
US8258987B2 (en) Icon illumination for capacitive touch switch
US9954525B2 (en) Touch- and/or proximity-sensitive input device,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having the input device
WO2016192641A1 (zh) 按键装置的操控方法、按键装置及终端
US9973190B2 (en) Capacitive proximity and/or contact switch
CN104900439B (zh) 一种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终端
CN215815613U (zh) 触控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17508738U (zh) 显示装置及家用电器
JP2016149306A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CN216561628U (zh) 触控板防水结构
TWM625711U (zh) 電子裝置及其輸入裝置
CN217506798U (zh) 显示装置及家用电器
TWI65454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觸控筆
CN217643328U (zh) 触摸感应组件、触摸面板及家用电器
JP2000106297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電子機器
CN218676011U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包括触控显示模组的家用电器
CN212627851U (zh) 触摸开关
CN211375577U (zh) 一种汽车内壳集成触摸面板装置
CN219658109U (zh) 触控装置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112130705B (zh) 触控结构、电子装置及触控结构的驱动方法
CN217643327U (zh) 触摸感应组件、触摸面板及家用电器
CN220438902U (zh) 触控模组、触控面板及家用电器
CN220438906U (zh) 显示模组以及家用电器
CN216901617U (zh) 一种具有led显示功能的电容触控按键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