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9495U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分配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09495U CN215809495U CN202121569084.2U CN202121569084U CN215809495U CN 215809495 U CN215809495 U CN 215809495U CN 202121569084 U CN202121569084 U CN 202121569084U CN 215809495 U CN215809495 U CN 215809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ral
- flow channel
- flow
- main
- run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2 gaseous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配器和空调器,其中,该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本体和导流结构,所述分配器本体设有主流道和多个分流道,各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主流道的一端。所述导流结构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内壁面,所述导流结构形成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呈沿所述主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且所述螺旋流道具有朝向所述主流道的轴线的流道开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分流均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配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空调器中会采用多流路换热器,这种空调器中通常需要通过分配器将冷媒分流至换热器的多个流路中,而目前的低压降型分配器通常为非竖直安装,当进入分配器的两相冷媒为不稳定间歇流或弹状流时,冷媒中大的气弹或者大的气泡由入口管进入到分配腔时,将在浮力作用下聚集在分配腔上方,而液相则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分配腔下方。两相冷媒流动到各出口管时,处于上方的出口管将主要被气相占据,而处于下方的出口管则将主要被液相占据,导致从分配器各出口管流入换热器支路的制冷剂流量相差较大,分流均匀性严重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分配器,旨在提高分流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配器,包括:
分配器本体,设有主流道和多个分流道,各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主流道的一端;以及
导流结构,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内壁面,所述导流结构形成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呈沿所述主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且所述螺旋流道具有朝向所述主流道的轴线的流道开口。
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为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内壁面的导流筋;或者,
所述导流结构为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内壁面的螺旋凹槽。
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形成有多个所述螺旋流道,每个所述螺旋流道均呈沿所述主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多个所述螺旋流道在所述主流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且每个所述螺旋流道均具有所述流道开口。
可选地,所述螺旋流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且小于或等于6个。
可选地,所述主流道内设有所述螺旋流道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可选地,所述螺旋流道的流道深度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2mm。
可选地,所述螺旋流道的流道宽度在靠近所述主流道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可选地,各所述分流道之间的间距在远离所述主流道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分配器本体内具有面向所述主流道的内端面,多个所述分流道均贯穿所述内端面,所述内端面在周缘指向中部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所述导流筋的方向凹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换热器,包括如上述的分配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主流道的内壁面设置导流结构,并通过导流结构形成有呈螺旋状的螺旋流道,且螺旋流道具有朝向主流道的轴线的流道开口。如此当两相冷媒从主流道的入口进入时,两相冷媒能够流入螺旋流道,两相冷媒在螺旋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液相不断在螺旋流道远离主流道轴线的一侧聚集,气相则在螺旋流道靠近主流道轴线的一侧聚集,并逐渐从流道开口流出螺旋流道,逐渐朝主流道中心位置聚集。气相逐渐从流道开口流出螺旋流道后,主流道中的液相也会逐渐进入螺旋流道。随着两相冷媒的流动,逐渐使得液相集中在主流道的内壁和螺旋流道中,而气相集中在主流道的中心位置,如此两相冷媒流至分流道的入口处时能够形成均匀环状流型,从而使得均匀环状流型的冷媒可以均匀流向各分流道,以保证流入各分流道的两相冷媒流量较为一致,提高了分流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配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分配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分配器 | 12 | 导流结构 |
11 | 分配器本体 | 121 | 螺旋流道 |
111 | 主流道 | 122 | 流道开口 |
112 | 分流道 | 123 | 导流筋 |
113 | 内端面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配器,用于空调器,该分配器可以用于空调器的蒸发器,也可以用于冷凝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该分配器10包括分配器本体11和导流结构12,分配器本体11设有主流道111和多个分流道112,各个分流道112的一端均连接于主流道111的一端。导流结构12设于主流道111的内壁面,导流结构12形成有螺旋流道121,螺旋流道121呈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且螺旋流道121具有朝向主流道111的轴线的流道开口122。
本实施例中,螺旋流道121呈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时,即螺旋流道121在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同时,还沿主流道111的周向延伸,从而在主流道111内形成螺旋状结构。流道开口122位于螺旋流道121靠近主流道111轴线的一侧,流道开口122沿螺旋流道121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当冷媒在主流道111流动时,在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上,主流道111内任意位置的冷媒都可以从流道开口122进入螺旋流道121内。其中,分流道1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具体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等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主流道111的内壁面设置导流结构12,并通过导流结构12形成有呈螺旋状的螺旋流道121,且螺旋流道121具有朝向主流道111的轴线的流道开口122。如此当两相冷媒从主流道111的入口进入时,两相冷媒能够流入螺旋流道121,两相冷媒在螺旋流道121内流动的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液相不断在螺旋流道121远离主流道111轴线的一侧聚集,气相则在螺旋流道121靠近主流道111轴线的一侧聚集,并逐渐从流道开口122流出螺旋流道121,逐渐朝主流道111中心位置聚集。气相逐渐从流道开口122流出螺旋流道121后,主流道111中的液相也会逐渐进入螺旋流道121。随着两相冷媒的流动,逐渐使得液相集中在主流道111的内壁和螺旋流道121中,而气相集中在主流道111的中心位置,如此两相冷媒流至分流道112的入口处时能够形成均匀环状流型,从而使得均匀环状流型的冷媒可以均匀流向各分流道112,以保证流入各分流道112的两相冷媒流量较为一致,提高了分流均匀性。即使对于分配器10水平安装、压缩机低频运行的极端运行条件,本方案也能够充分保证分配器10各分流道112的分流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2形成有多个螺旋流道121,每个螺旋流道121均呈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多个螺旋流道121在主流道1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且每个螺旋流道121均具有流道开口122。具体而言,螺旋流道1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导流筋123在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同时,还沿主流道111的周向延伸,而多个导流筋123沿主流道111的同一周向方向延伸,即多个导流筋123的螺旋方向一致(均为左旋或均为右旋)。通过设置多个螺旋流道121,可以增加进入多个螺旋流道121冷媒量,使得两相冷媒的液相在主流道111的内壁部分可以更快地形成螺旋流型,从而保证两相冷媒主流道111内能快速形成均匀环状流型,进而有利于减小螺旋流道121的长度,减少螺旋流道121的加工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螺旋流道1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导流结构12的形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2为设于主流道111的内壁面的导流筋123。具体而言,导流筋123凸设于主流道111的内壁面,导流筋12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中,导流筋1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筋123均设于主流道111的内壁面,并在主流道1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每个导流筋123均呈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任意相邻两个导流筋123之间均形成一个螺旋流道121,每个导流筋123均与主流道111的轴线间隔,任意一个导流筋123的靠近主流道111轴线的侧边与相邻导流筋123的靠近主流道111轴线的侧边之间形成流道开口122。即每个导流筋123在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同时,还沿主流道111的周向延伸,从而形成螺旋状结构,多个导流筋123沿主流道111的同一周向方向延伸,即多个导流筋123的螺旋方向一致(均为左旋或均为右旋)。通过在主流道111的内壁面凸设螺旋状的导流筋123,利用导流筋123形成螺旋流道121,如此可以使得导流筋123相较于主流道111内壁面的凸设高度较大,从而每个螺旋流道121的深度较大,可以容纳更多冷媒,有利于提升两相冷媒的液相在主流道111的内壁形成螺旋流型的速度。可选地,多个导流筋123在主流道111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另一实施例中,导流筋123的数量为一个时,导流筋123在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上呈多匝设置。
另一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2为设于主流道111的内壁面的螺旋凹槽图未示出。即主流道111的内壁面凹设形成螺旋凹槽,螺旋凹槽呈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以形成螺旋流道121,即每个螺旋凹槽在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同时,还沿主流道111的周向延伸,从而形成螺旋状结构,螺旋凹槽朝向主流道111轴线的槽口即流道开口122。螺旋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中,螺旋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螺旋凹槽均凹设于主流道111的内壁面,并在主流道1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每个螺旋凹槽均呈沿主流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多个螺旋凹槽沿主流道111的同一周向方向延伸,即多个螺旋凹槽的螺旋方向一致(均为左旋或均为右旋)。通过在主流道111的内壁面凹设螺旋凹槽,如此结构简单,便于成型。
应当理解,螺旋流道121的数量过少时,流入螺旋流道121的冷媒量较少,主流道111的内壁形成螺旋流型的效果较差,进而在主流道111形成的均匀环状流型效果较差。而增加螺旋流道121的数量时,可以增大流入螺旋流道121的冷媒量,但是螺旋流道121数量过多,会增加主流道111内的结构复杂程度,增大成型难度。故为保证可以较好地在主流道111形成的均匀环状流型的同时,避免分配器10的成型难度过大,在一实施例中,螺旋流道12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且小于或等于6个。具体地,螺旋流道121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或6个。可选地,螺旋流道121的数量为偶数。
主流道111内设有螺旋流道121的部分的长度(即螺旋流道121在主流道11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会影响环状流型的成型,若主流道111内设有螺旋流道121的部分的长度过小,当两相冷媒流至分流道112的入口处时可能还没有形成环状流型,从而难以保证分流均匀性。而若主流道111内设有螺旋流道121的部分的长度过大,会增加分配器10的长度,同时也增加了螺旋流道121的长度,导致螺旋流道121成型难度大,增加生产成本。故为保证冷媒流至主流道111靠近分流道112的一端时可以较好地形成环状流型的情况下,避免因螺旋流道121过长而增加成型难度,在一实施例中,主流道111内设有螺旋流道121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具体地,主流道111内设有螺旋流道121的部分的长度具体可以为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或30mm。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主流道111内设有螺旋流道121的部分的长度也可以小于15mm或大于30mm。
另外,螺旋流道121的流道深度(即螺旋流道121沿主流道111径向方向的深度)也会影响环状流型的成型,若螺旋流道121的流道深度过小,流入螺旋流道121的冷媒量较少,主流道111的内壁形成螺旋流型的效果较差,从而当两相冷媒流至分流道112的入口处时可能还没有形成均匀地环状流型,难以保证分流均匀性。而若螺旋流道121的流道深度过大,会增加成型螺旋流道121时的,导致螺旋流道121成型难度大,增加生产成本。故为保证冷媒流至主流道111靠近分流道112的一端时可以较好地形成均匀环状流型的情况下,避免因螺旋流道121的流道深度过大而增加成型难度,在一实施例中,螺旋流道121的流道深度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2mm。螺旋流道121的流道深度具体可以为0.5mm、1mm、1.5mm或2mm。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螺旋流道121的流道深度也可以小于0.5mm或大于2mm。
在一实施例中,螺旋流道121的流道宽度在靠近主流道111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即流道开口122的宽度与螺旋流道121底部的宽度,如此使得流道开口122的宽度较大,使得主流道111中冷媒可以更容易进入螺旋流道121,而螺旋流道121底部的宽度小于流道开口122的宽度,当冷媒流入螺旋流道121后,可以使得靠近螺旋流道121底部的冷媒流动速度较快,有利于带动更多的冷媒从流道开口122进入螺旋流道121,有利于快速形成螺旋流型,从而保证两相冷媒主流道111内能快速形成均匀环状流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螺旋流道121的流道宽度在靠近主流道111轴线的方向上保持不变。
在一实施例中,各分流道112之间的间距在远离主流道11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如此可以使得各分流道112的出口间距较大,便于在各分流道112的出口安装管路,降低个管路干涉的可能。而且可以使得各分流道112的出口间距较小,从而可以减小主流道111的内径,降低主流道111的内径过大而导致螺旋流道121的作用降低的可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各分流道112也可以大致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分配器本体11内具有面向主流道111的内端面113,多个分流道112均贯穿内端面113,内端面113在周缘指向中部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导流筋123的方向凹陷。具体而言,内端面113在周缘指向主流道111轴线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导流筋123的方向凹陷,如此当环形流型的冷媒流至内端面113时,内端面113能够交好地将环形流型的冷媒导向各分流道112的入口,减少环形流型垂直撞击在内端面113上而导致流型被破坏的情况,保证环状流型的冷媒可以均匀流向各分流道11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内端面113也可以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和分配器10,该分配器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换热器具有多个流路,每一个流路的流入端对应与一个分流道112连通。该换热器可以为蒸发器,也可以为冷凝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器本体,设有主流道和多个分流道,各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主流道的一端;以及
导流结构,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内壁面,所述导流结构形成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呈沿所述主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且所述螺旋流道具有朝向所述主流道的轴线的流道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内壁面的导流筋;或者,
所述导流结构为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内壁面的螺旋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形成有多个所述螺旋流道,每个所述螺旋流道均呈沿所述主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状,多个所述螺旋流道在所述主流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且每个所述螺旋流道均具有所述流道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流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且小于或等于6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内设有所述螺旋流道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流道的流道深度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2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流道的流道宽度在靠近所述主流道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流道之间的间距在远离所述主流道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本体内具有面向所述主流道的内端面,多个所述分流道均贯穿所述内端面,所述内端面在周缘指向中部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所述导流筋的方向凹陷。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69084.2U CN215809495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69084.2U CN215809495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09495U true CN215809495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81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69084.2U Active CN215809495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09495U (zh) |
-
2021
- 2021-07-09 CN CN202121569084.2U patent/CN2158094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2883A (zh) | 制冷剂导管和具有该制冷剂导管的换热器 | |
CN208427714U (zh) | 铅酸蓄电池板栅连铸定模 | |
CN112212491A (zh) | 一种蜗壳、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6907879A (zh) | 内装射流孔板的分配器 | |
WO2015027681A1 (zh) | 制冷剂分配部件、集流管组件和换热器 | |
CN215809495U (zh)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
CN203489547U (zh) | 空调用分流器 | |
CN214307717U (zh) | 分配器及空调设备 | |
CN205227936U (zh) | 换热器 | |
CN215638163U (zh)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
CN205174950U (zh) | 分液头 | |
CN216074433U (zh) | 用于衣物处理装置的冷凝器的盖体、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0296555B (zh) | 具有均匀分液功能的分液机构及其安装方法、空调系统 | |
CN214746610U (zh) | 分流装置和空调 | |
CN215373055U (zh)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
CN215373054U (zh)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
CN106524793B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12058450U (zh) | 换热器翅片、换热器和燃气热水器 | |
CN114229933A (zh) | 净水设备及其出水嘴 | |
CN208671321U (zh) | 一种新型分路结构及空调器 | |
CN104344607A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15373056U (zh) | 分配器和空调器 | |
CN106440034B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20602294U (zh) | 翅片及换热器 | |
CN219283502U (zh) | 冷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