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4712U - 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4712U
CN215804712U CN202121888736.9U CN202121888736U CN215804712U CN 215804712 U CN215804712 U CN 215804712U CN 202121888736 U CN202121888736 U CN 202121888736U CN 215804712 U CN215804712 U CN 215804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pipe
water
water level
tunnel
level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87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于晨昀
吕刚
高志荣
李汶京
徐治中
岳岭
刘方
刘建友
李力
王婷
安启明
张矿三
张延�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887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4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4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4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泄水涵洞、检查竖井和中心排水管,泄水涵洞的一端部与外界连通;检查竖井的一端部与泄水涵洞连通;以及中心排水管设置于隧道内并贯穿检查竖井,中心排水管内设有水位调节件,中心排水管通过水位调节件与检查竖井连通,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通过水位调节件引流到检查竖井内,并经泄水涵洞排至外界,并且只需要调节水位调节件,即可将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中部分通过水位调节件进行引流到检查竖井内,并经泄水涵洞排至外界,以达到精准分配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到不同区域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隧道一般采用设置横洞作为泄水洞提高隧道排水能力,减小中心排水管的排水压力,附带实现了隧道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但仍无法对隧道中心排水管的排水量进行精准控制,难以实现水资源精准分配,隧道周边环境旱涝不均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包括泄水涵洞,所述泄水涵洞的一端部与外界连通;检查竖井,所述检查竖井的一端部与所述泄水涵洞连通;以及中心排水管,所述中心排水管设置于隧道内并贯穿所述检查竖井,所述中心排水管内设有水位调节件,所述中心排水管通过所述水位调节件与所述检查竖井连通,所述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通过所述水位调节件引流到所述检查竖井内,并经所述泄水涵洞排至外界。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管通过所述水位调节件连通,所述水位调节件设有排水口,所述中心排水管通过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检查竖井连通,所述水位调节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件的内径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内径和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件的外壁上设有位置调节件,所述水位调节件在所述位置调节件驱动下旋转,并改变所述水位调节件内的水位最低点。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件包括至少二个钩环,每个所述钩环的中心线均平行于水平面,每个所述钩环的中心线均不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件为横截面C字的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件的壁厚为六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件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件的排水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六十度。
进一步地,所述检查竖井与所述泄水涵洞的连接处和所述检查竖井与隧道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强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钩环旋转水位调节件达到改变排水口的最低高度,其可以使得第一排水管内的水位高过排水口限制的最高水位线而使得第一排水管内的部分地下水流向检查竖井,并经过排水涵洞流向外界,并根据需求需要增加或者降低第一排水管流向第二排水管内的水量,则只需旋转水量调节件,提升排水口限制的最高水位线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位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泄水涵洞;11、加强环;2、检查竖井;31、第二排水管;32、第一排水管;33、水位调节件;331、钩环;4、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强富水区双线隧道4一般均设置贯通全隧的中心排水管,隧道4汇集的地下水均通过中心排水管排至低端洞口。中心排水管的排水能力与排水管直径、材质及线路坡度有关,在材质及线路坡度已定的情况下,排水管直径越大排水能力越强,但往往由于隧底空间有限,中心排水管的排水能力无法有效地大幅提升。当隧道4穿越强富水地层时,如果中心排水管的排水能力不足,将可能导致隧底病害产生,如隧底施工缝、变形缝渗漏水,翻浆冒泥,隧底隆起,隧底积水、冻涨等。
隧道4修建后,地下水通过隧道4中心排水管大量流失,易导致隧址区地下水资源枯竭。虽然中心排水管将地下水排出洞外时可对附近区域的水资源进行适当补偿,但往往受限于线路坡度,隧道4中心排水管无法将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排水端洞口附近区域可得到较充沛的水资源补偿,而其他区域却无法有效地得到水资源补偿,生产生活用水难以得到保障。
另外若大量的地下水全部通过隧道4中心排水管排放至低端洞口,还将可能造成洞口设施受损,如路基边坡受水冲刷造成坍塌、下沉,桥梁锥坡受水冲刷造成溜滑、浸泡等,且易使周边农田、房屋等生产生活设施受损。
目前,国内隧道4一般采用设置横洞作为泄水洞提高隧道4排水能力,减小中心排水管的排水压力,附带实现了隧址区的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但仍无法对隧道4中心排水管的排水量进行精准控制,难以实现水资源精准分配,隧道4周边环境旱涝不均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4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包括泄水涵洞1、检查竖井2和中心排水管,其中,泄水涵洞1的一端部与外界连通;检查竖井2的一端部与泄水涵洞1连通;中心排水管设置于隧道4内并贯穿检查竖井2,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排水管设置于隧道4内并贯穿检查竖井2,中心排水管内设有水位调节件33,中心排水管通过水位调节件33与检查竖井2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即可将中心排水管通过检查竖井2与泄水涵洞1连通,并且通过与外界连通的泄水涵洞1,本实施例即可实现将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排放到外界。并且为了加强中心排水管与检查竖井2和检查竖井2和隧道4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排水管与检查竖井2的连接处和检查竖井2与隧道4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强环11。
并且需要说明是,在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中,中心排水管可以通过多个检查竖井2与不同的排水涵洞连通并将内部的水排向不同区域。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还通过设置的水位调节控制中心排水管与检查竖井2的连接,在隧道4的后期管理之中,只需要调节水位调节件33,即可将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中部分通过水位调节件33进行引流到检查竖井2内,并经泄水涵洞1排至外界,以达到精准分配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到不同区域的目的。
参见图1,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实现上述作用,中心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32和第二排水管31,第一排水管32与第二排水管31通过水位调节件33连通,水位调节件33设有排水口,中心排水管通过排水口与检查竖井2连通,水位调节件33分别与第一排水管32和第二排水管31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在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中,参加图1以及图2,维护人员通过旋转水位调节件33,提升排水口的使用高度的目的,当排水口的高度发生改变时,第一排水管32的地下水由于排水口最低点的改变,第一排水管32的地下水可流向检查水位线意味着也是提高,即通过上述提升排水口使用高度的方法使得第一排水管32内的地下水更多的流向第二排水管31,同理若是降低排水口的使用高度,即可以实现将第一排水管32内的地下水更少的流向第二排水管31。通过上述的设置即可实现精准分配中央排水管内的地下水到不同区域的目的。具体而言,为了实现水位调节件33与第一排水管32和第二排水管31的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32和第二排水管31与水位调节件33连接的一端部均在内壁设有一圈用于放置上述水位调节件33的台阶。
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水位调节件33的调节能力,即为了提升单位时间内水位调节件33能控制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排向检查竖井2的流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水位调节件33的横截面为C字的管状结构,通过上述设置能最大化利用水位调节件33的长度作为排水口,增加水位调节件33将地下水排向检查竖井2的流量。同时为了便于水位调节件33旋转,本实施例中优选水位调节件33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利用不锈钢材质的质地轻、结构强且表面光滑的特点,其质地轻和表面光滑较为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与第一排水管32和第二排水管31发生相对转动,便于调节中心排水管内的水量,同时其结构强也能实现水位调节件33的长时间使用的目的。并且为了进一步控制水位调节件33的使用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水位调节件33的厚度为六毫米。同时也为了保证水位调节件33本体的结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水位调节件33的排水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六十度。
进一步地,减少第一排水管32在枯水期内存在积水堆积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水位调节件33的内径分别与第一排水管32的内径和第二排水管31的内径相同,通过上述设置,便可实现第一排水管32、水位调节件33和第二排水管31的顺接,使得第一排水管32均流向第二排水管31。
进一步地,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旋转水位调节件33,在本实施例中,水位调节件33的外壁上设有位置调节件,通过位置调节件辅助维护人员调节水位调节件33,减低旋转水位调节件33的难度,即水位调节件33在位置调节件驱动下旋转,并改变水位调节件33内的水位最低点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位置调节件包括至少二个钩环331,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三个钩环331,每个钩环331的中心线均平行于水平面,每个钩环331的中心线均不重合。以此达到在旋转水位调节件33时,维护人员可以选择一个最省力的钩环331进行操作。
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维护人员,根据实际需求拉动钩环331旋转水位调节件33达到改变排水口的最低高度,其可以使得第一排水管32内的水位高过排水口限制的最高水位线而使得第一排水管32内的部分地下水流向检查竖井2,并经过排水涵洞流向外界,并根据需求需要增加或者降低第一排水管32流向第二排水管31内的水量,则只需旋转水量调节件,提升排水口限制的最高水位线即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可以实现精准分配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到不同区域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泄水涵洞(1),所述泄水涵洞(1)的一端部与外界连通;
检查竖井(2),所述检查竖井(2)的一端部与所述泄水涵洞(1)连通;以及
中心排水管,所述中心排水管设置于隧道(4)内并贯穿所述检查竖井(2),所述中心排水管内设有水位调节件(33),所述中心排水管通过所述水位调节件(33)与所述检查竖井(2)连通,所述中心排水管内的地下水通过所述水位调节件(33)引流到所述检查竖井(2)内,并经所述泄水涵洞(1)排至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32)和第二排水管(31),所述第一排水管(32)与所述第二排水管(31)通过所述水位调节件(33)连通,所述水位调节件(33)设有排水口,所述中心排水管通过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检查竖井(2)连通,所述水位调节件(33)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水管(32)和所述第二排水管(3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件(33)的内径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水管(32)的内径和所述第二排水管(31)的内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件(33)的外壁上设有位置调节件,所述水位调节件(33)在所述位置调节件驱动下旋转,并改变所述水位调节件(33)内的水位最低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件包括至少二个钩环(331),每个所述钩环(331)的中心线均平行于水平面,每个所述钩环(331)的中心线均不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件(33)为横截面C字的管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件(33)的壁厚为六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件(33)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件(33)的排水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六十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竖井(2)与所述泄水涵洞(1)的连接处和所述检查竖井(2)与隧道(4)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强环(11)。
CN202121888736.9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Active CN215804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8736.9U CN21580471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8736.9U CN21580471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4712U true CN215804712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0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8736.9U Active CN21580471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4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4167B (zh) 大型超深沉井的施工方法
CN106638637B (zh) 悬挂式基坑排水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03132488B (zh) 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反渗水处理方法及反渗排水系统
CN107905334B (zh) 城市道路渗雨水井补充地下水的监测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6884431B (zh) 一种建筑坑基施工安全支护结构
CN105804047A (zh) 一种加快吹填淤泥排水固结速度的排水装置及方法
CN215804712U (zh) 一种隧道排水管水量调节装置
CN208251113U (zh) 一种建筑基坑防坍塌装置
CN208363083U (zh) 静钻根植能量桩
CN204418194U (zh) 用于高透水性砂层基坑降水装置
CN20825112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
CN108005677B (zh) 镜架型整体隧底拱形衬砌及其排水系统
CN215669618U (zh) 地下连续墙防水结构
CN206418510U (zh) 悬挂式基坑排水系统
CN206941573U (zh) 人工挖孔桩
CN206801613U (zh)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CN207244614U (zh) 一种用于超压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装置
CN207314371U (zh) 使用开口沉箱的基槽结构
CN202369996U (zh) 一种基坑排水封闭装置
CN107059948B (zh) 一种明挖隧道结构上浮后的复位处理方法和系统
CN217601462U (zh) 一种易养护陡峭岩壁生态防护结构
CN216194853U (zh) 一种地下车站基坑快速降水结构
CN220319962U (zh) 一种虹吸式自动抽水装置
CN108560532A (zh) 一种基础工程用的排水板桩
CN210491986U (zh) 大口井与地下管道连接的首部枢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