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1613U -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1613U
CN206801613U CN201720627511.5U CN201720627511U CN206801613U CN 206801613 U CN206801613 U CN 206801613U CN 201720627511 U CN201720627511 U CN 201720627511U CN 206801613 U CN206801613 U CN 206801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nsing valve
main
water
water dispensing
distribution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275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卫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 Tianhechuan Ltd Energy Responsible Co
Original Assignee
Zhong Tianhechuan Ltd Energy Responsibl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 Tianhechuan Ltd Energy Responsible Co filed Critical Zhong Tianhechuan Ltd Energy Responsible Co
Priority to CN2017206275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1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1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1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所述水泵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主配水井和所述副配水井,所述主配水井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二配水阀门,所述副配水井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三配水阀门,所述第一配水阀门、所述第二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底座,通过将排水系统布置成副配水井与主配水井相对设置,通过排水泵和管路进行排水,整套系统为L型,通过主水仓和副水仓增加了配水井壁龛的宽度,缩短了配水井壁龛的深度,使之小于6米,这样既避免了盲巷的出现,又便于设备的安装与检修,通过两个主排水管和两个副排水管加快了水的排出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煤矿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常规泵房吸水井设计为1台泵设1个吸水小井,然后通过配水巷与水仓相连,泵及吸水小井根据排水量的需求设定,排水量要求越大,吸水小井的个数及配水巷长度越大,随着井巷施工深度不断加大,深部围岩处于软岩状态,施工条件趋于复杂化,巷道支护难度和破坏程度不断增加,以往常规设计泵房、吸水井和配水巷系统,当前井下水泵房按照《煤矿井下排水泵站及排水管路设计规范GB50451-2008》设计,主排水泵房与主副水仓相连的配水井为“一”字型平面布置方式,即配水井平面布置为矩形、内安装2个配水阀门。这样的设计配水井壁龛空间狭窄,配水阀门安装、检修不便。大涌水量矿井中,配水壁龛深度往往超过6m,壁龛通风存在缺陷,人员进入时需采取局部通风措施。超过6m的巷道属于盲巷,需通风工作人员才可以进入,现有的排水系统,存水空间小,煤矿巷道水量较大时,无法安全及时的将水排出,为了解决此问题,研发设计了一种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以解决现代化矿井吸水井排水量小,深度较深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泵、水管、副配水井、主排水管托架、副排水管托架、锚索托盘、工字钢梁、锚索、三向连接管、主排水管接头、主排水管、配水阀门转轴、挂板、传动杆、第一配水阀门、入水口、配水阀门底座、吸水管、第一弯头、调控开关、副排水管、副排水泵、第三配水阀门、副排水管接头、第二配水阀门、主配水井、水泵房和副配水井,所述水泵房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主配水井和所述副配水井,所述主配水井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二配水阀门,所述副配水井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三配水阀门,所述第一配水阀门、所述第二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底座,所述第一配水阀门、所述第二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的顶部均设置有所述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转轴,所述第一配水阀门、所述第二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挂板,所述主配水井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入水口,所述水泵房的底壁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所述主排水泵和所述副排水泵,所述水泵房的内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托架和所述副排水管托架,所述主排水管托架的内壁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所述副排水管托架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副排水管,所述副排水管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接头,所述副排水管托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工字钢梁,所述锚索通过所述锚索托盘与所述工字钢梁连接,所述主排水管的侧壁设置有所述副排水管接头,所述主排水泵与所述副排水泵的顶部均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三向连接管连接,所述主排水泵顶部的所述三向连接管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主排水管连接,所述副排水泵顶部的所述三向连接管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副排水管连接,所述主排水泵与所述副排水泵的左侧壁均通过所述水管连接有所述弯头,所述弯头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吸水管,所述主排水泵的侧壁设置有调控开关,所述调控开关分别电连接所述主排水泵和所述副排水泵。
优选的,所述副配水井与所述水泵房的截面均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弯头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副排水管与所述主排水管的位置关系为相互平行。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所述水泵房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主配水井和所述副配水井,所述主配水井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二配水阀门,所述副配水井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三配水阀门,所述第一配水阀门、所述第二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底座,所述第一配水阀门、所述第二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的顶部均设置有所述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转轴,所述第一配水阀门、所述第二配水阀门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挂板,通过将排水系统布置成副配水井与主配水井相对设置,通过吸水泵和管路进行排水,整套系统为L型,通过主水仓和副水仓增加了水仓的宽度,缩短了水仓的深度,保持了水仓的容量不变,但水仓的深度小于6米,这样就避免了盲巷的出现,通过两个主排水管和两个副排水管加快了水的排出速度。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视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主排水泵,2、水管,3、副配水井,4、主排水管托架,5、副排水管托架,6、锚索托盘,7、工字钢梁,8、锚索,9、三向连接管,10、主排水管接头,11、主排水管,12、配水阀门转轴,13、挂板,14、传动杆,15、第一配水阀门,16、入水口,17、配水阀门底座,18、吸水管,19、第一弯头,20、调控开关,21、副排水管,22、副排水泵,23、第三配水阀门,24、副排水管接头,25、第二配水阀门,26、主配水井,27、水泵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泵1、水管2、副配水井3、主排水管托架4、副排水管托架5、锚索托盘6、工字钢梁7、锚索8、三向连接管9、主排水管接头10、主排水管11、配水阀门转轴12、挂板13、传动杆14、第一配水阀门15、入水口16、配水阀门底座17、吸水管18、第一弯头19、调控开关20、副排水管21、副排水泵22、第三配水阀门23、副排水管接头24、第二配水阀门25、主配水井26、水泵房27和副配水井28,所述水泵房27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主配水井26和所述副配水井3,主配水井26和副配水井3相对设置,主配水井26与副配水井3和水泵房27之间组成L型,L型增加了水仓的宽度,缩短了水仓的深度,水仓的深度大于6米属于盲巷,维修人员在深度大于6米的盲巷进行工作,存在很大的危险,所述主配水井26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水阀门15和所述第二配水阀门25,第一配水阀门15和第二配水阀门25相邻,其他巷道的水从第一配水阀门15和第二配水阀门25流入到主配水井26内,所述副配水井3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三配水阀门23,水从第三配水阀门23流入到副配水井3内,所述第一配水阀门15、所述第二配水阀门25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23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底座17,配水阀门底座17对配水阀门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配水阀门下沉,所述第一配水阀门15、所述第二配水阀门25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23的顶部均设置有所述传动杆14,所述传动杆14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转轴12,配水阀门转轴12带动传动杆14从而完成对配水阀门的关闭和启动,所述第一配水阀门15、所述第二配水阀门25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23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挂板13,挂板13设置于配水阀门的23的上表面,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挂板13上对配水阀门进行操作,所述主配水井26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入水口16,其他巷道的水从入水口16进入到主配水井26和副配水井3内,所述水泵房27的底壁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所述主排水泵1和所述副排水泵22,主排水泵1和副排水泵22相对设置,主排水泵1和所述副排水泵22与配水仓组成L型,所述水泵房27的内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托架4和所述副排水管托架5,主排水管托架4对主排水管11起到支撑作用,副排水管托架5对副排水管21起到支撑作用,副排水管21位于主排水管11的上面,主配水井26内的水从主排水管11内排出,副配水井3内的水从副排水管21内排出,所述主排水管托架4的内壁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11,所述副排水管托架5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副排水管21,所述副排水管21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接头10,所述副排水管托架5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工字钢梁7,所述锚索8通过所述锚索托盘6与所述工字钢梁7连接,所述主排水管11的侧壁设置有所述副排水管接头24,所述主排水泵1与所述副排水泵22的顶部均通过所述水管2与所述三向连接管9连接,所述主排水泵1顶部的所述三向连接管9通过所述水管2与所述主排水管11连接,三向连接管9对水起到引导的作用,主排水管11和副排水管21均为两个,两个主排水管11相对设置,三向连接管9将水导向两个主排水管11内,副排水管21也是相对设置,三向连接管9将水导向两个副排水管21内,所述副排水泵22顶部的所述三向连接管9通过所述水管2与所述副排水管21连接,所述主排水泵1与所述副排水泵22的左侧壁均通过所述水管2连接有所述弯头19,所述弯头19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吸水管18,配水仓内的水从吸水管18被吸水泵吸入到排水管路内排出,所述主排水泵1的侧壁设置有调控开关20,通过调控开关20对主排水泵1和副排水泵22进行启动和关闭,所述调控开关20分别电连接所述主排水泵1和所述副排水泵22。
所述副配水井3与所述水泵房27的截面均为矩形,矩形的水仓宽度大,通过增加水仓的宽度,增加了水仓内水的容量,从而缩短了水仓的深度,使水仓的深度在不大于6米的情况下,容量保持不变。
所述弯头19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配水仓内水吸水管18吸入,然后从弯头19转折到吸水泵内,主配水井26和副配水井3内的水均通过弯头19进行转折,弯头19为90度。
所述副排水管21与所述主排水管11的位置关系为相互平行,两个副排水管21和两个主排水管11可以通过较大流量的水,防止出现水仓内突然涌入大量水后排水管路排水速度慢的问题。
本装置的工作流程,通过打开第一配水阀门15、第二配水阀门25和第三配水阀门23使水从入水口16流入,调控开关20启动主排水泵1和副排水泵22,主配水井26内的水从吸水管18被主排水泵1吸入到主排水管,副配水井3内的水通过吸水管18被副排水泵22吸入到副排水管21。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4)

1.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排水泵(1)、水管(2)、副配水井(3)、主排水管托架(4)、副排水管托架(5)、锚索托盘(6)、工字钢梁(7)、锚索(8)、三向连接管(9)、主排水管接头(10)、主排水管(11)、配水阀门转轴(12)、挂板(13)、传动杆(14)、第一配水阀门(15)、入水口(16)、配水阀门底座(17)、吸水管(18)、第一弯头(19)、调控开关(20)、副排水管(21)、副排水泵(22)、第三配水阀门(23)、副排水管接头(24)、第二配水阀门(25)、主配水井(26)和水泵房(27),所述水泵房(27)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主配水井(26)和所述副配水井(3),所述主配水井(26)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水阀门(15)和所述第二配水阀门(25),所述副配水井(3)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三配水阀门(23),所述第一配水阀门(15)、所述第二配水阀门(25)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23)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底座(17),所述第一配水阀门(15)、所述第二配水阀门(25)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23)的顶部均设置有所述传动杆(14),所述传动杆(14)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配水阀门转轴(12),所述第一配水阀门(15)、所述第二配水阀门(25)和所述第三配水阀门(23)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挂板(13),所述主配水井(26)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入水口(16),所述水泵房(27)的底壁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所述主排水泵(1)和所述副排水泵(22),所述水泵房(27)的内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托架(4)和所述副排水管托架(5),所述主排水管托架(4)的内壁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11),所述副排水管托架(5)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副排水管(21),所述副排水管(21)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主排水管接头(10),所述副排水管托架(5)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工字钢梁(7),所述锚索(8)通过所述锚索托盘(6)与所述工字钢梁(7)连接,所述主排水管(11)的侧壁设置有所述副排水管接头(24),所述主排水泵(1)与所述副排水泵(22)的顶部均通过所述水管(2)与所述三向连接管(9)连接,所述主排水泵(1)顶部的所述三向连接管(9)通过所述水管(2)与所述主排水管(11)连接,所述副排水泵(22)顶部的所述三向连接管(9)通过所述水管(2)与所述副排水管(21)连接,所述主排水泵(1)与所述副排水泵(22)的左侧壁均通过所述水管(2)连接有所述弯头(19),所述弯头(19)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吸水管(18),所述主排水泵(1)的侧壁设置有调控开关(20),所述调控开关(20)分别电连接所述主排水泵(1)和所述副排水泵(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配水井(3)与所述水泵房(27)的截面均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19)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排水管(21)与所述主排水管(11)的位置关系为相互平行。
CN201720627511.5U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Active CN206801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7511.5U CN206801613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7511.5U CN206801613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1613U true CN206801613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4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27511.5U Active CN206801613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16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871A (zh) * 2018-12-04 2019-02-05 山西拓普沃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矿井水仓容量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871A (zh) * 2018-12-04 2019-02-05 山西拓普沃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矿井水仓容量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4223B (zh) 反坡tbm掘进隧洞排水施工方法
CN105332384B (zh) 超级压吸联合抽水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909259B (zh) 近距离下穿既有盾构隧道管幕施工沉降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859064A (zh) 一种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衔接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472835B (zh) 一种回采进路的综合充填接顶方法
CN209179037U (zh) 上卵石下红砂岩复合地层基坑降水施工结构
CN110067597A (zh) 一种矿井俯角负压探放老空区积水的方法
CN208415269U (zh) 一种淤泥中基坑支护结构
CN205035779U (zh) 一种适用于输水隧洞调压及检修交通的施工支洞
CN210637109U (zh) 一种地下矿山井下临时排水结构
CN206801613U (zh) 一种煤矿配水井排水系统
CN206784542U (zh) 一种防雨水倒灌的地铁车库排水系统
CN110593949B (zh) 一种矿井泄水挡风结构
CN202467652U (zh) 高速旋转钻机
CN204849713U (zh) 一种简易分水闸
CN110374124B (zh) 地铁施工排水系统
CN204676504U (zh) 一种无自流引排条件的长尾水隧洞群的放空检修结构
CN207512707U (zh) 一种布设新型抽排系统的消力池
CN203383853U (zh) 用于解决隧道中心沟排水能力不足的缓冲系统
CN205895309U (zh) 一种竖井施工用防渗水系统
CN206512749U (zh) 一种管线进出地下室的管道井
CN205000683U (zh) 水洞式潮汐发生装置
CN208010401U (zh) 一种解决风门进风侧积水问题的排水结构
CN203729376U (zh)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取水管井结构
CN208251126U (zh) 一种基坑侧壁引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Weijun

Inventor after: Chen Yunmin

Inventor after: Han Wanghai

Inventor after: Zhang Youzhi

Inventor after: Jian Fengba

Inventor after: Gao Han

Inventor before: Chen Weij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