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4551U - 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04551U CN215804551U CN202120995689.1U CN202120995689U CN215804551U CN 215804551 U CN215804551 U CN 215804551U CN 202120995689 U CN202120995689 U CN 202120995689U CN 215804551 U CN215804551 U CN 2158045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body
- wall
- reinforcing
- edge
- 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涉及盾构加固领域。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区、设置在加固区外侧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相邻布置,且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设有沿直线方向延伸的接缝;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接缝处设有封边结构,封边结构包括封边部、第一嵌入部和第二嵌入部,封边部贴合布置在第一墙体的边缘,第一嵌入部与第一墙体固定;第一嵌入部与第二嵌入部连接,第二嵌入部朝远离第一墙体的方向凸出,第二嵌入部与第二墙体固定。两个嵌入部加强了接缝处两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封边部使一期浇筑施工的第一墙体的边缘更规整,清理封边部即可清除接缝夹泥,提高接缝的止水效果,保证了盾构端头的加固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盾构始发、接收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通常会在盾构始发和接收的端头地层中设置加工体,例如:采用搅拌桩和旋喷桩满堂加固的方案。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370397U、授权公告日为2020.08.2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能减小盾构始发或接收风险的围护结构,并具体公开了包括车站侧地连墙,地连墙的靠近隧道一侧施作有防护墙,防护墙为素混凝土墙,该车站地连墙的靠近隧道一侧的地连墙墙体为用于盾构始发或接收的承穿墙体,防护墙与承穿墙体一体成型于同一墙槽内;防护墙外侧还设有加固结构,该围护结构还包括隧道侧止水帷幕,隧道侧止水帷幕与防护墙之间围设形成加固区,并于加固区内施作有加固体。
现有技术中的能减小盾构始发或接收风险的围护结构中,加固体能使车站地连墙被破除后裸露的土体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变形,而且,防护墙可起到保护与止水作用。防护墙采用分槽段开挖、分幅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式,但在一期槽段和二期槽段的接缝位置,经常因夹泥沙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接缝止水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以解决防护墙采用分槽段开挖、分幅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式,但在一期槽段和二期槽段的接缝位置,经常因夹泥沙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接缝止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的技术方案为:
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区、设置在所述加固区外侧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相邻布置,且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设有沿直线方向延伸的接缝;
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接缝处设有封边结构,所述封边结构包括封边部、第一嵌入部和第二嵌入部,所述封边部贴合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嵌入部与所述第一墙体固定;
所述第一嵌入部与第二嵌入部连接,所述第二嵌入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墙体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嵌入部与所述第二墙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嵌入部间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嵌入部与所述封边部形成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口朝远离所述第一墙体的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封边结构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和腹板,所述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间;
所述腹板构成所述封边部,所述第一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一侧部分、所述第二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一侧部分构成所述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另一侧部分、所述第二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另一侧部分构成所述第二嵌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墙体为钢筋混凝土连续墙,所述第一墙体中的钢筋与所述第一嵌入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墙体为素混凝土连续墙,所述封边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墙体的宽度,所述第二嵌入部设于所述封边部的边缘且平行于外侧墙面。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区的一侧围设有车站围护墙,所述车站围护墙的内部设有盾构吊装孔,所述盾构吊装孔对应的隧道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加固区的一侧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区包括搅拌桩加固体,所述加固区靠近所述车站围护墙的一侧还设有旋喷桩加固体。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区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墙体包括L形第一墙体,所述L形第一墙体设于所述加固区远离所述车站围护墙的顶角外侧;
所述隧道中心线位于所述加固区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二墙体设置在对应隧道中心线的中部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区平行间隔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墙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加固区之间的一字型第一墙体。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区靠近所述车站围护墙的顶角外侧设有顶角旋喷桩加固体,所述L形第一墙体与所述顶角旋喷桩加固体之间也设有所述第二墙体。
有益效果:该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采用了加固区、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封边结构的设计形式,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设置在加固区的外侧,对加固区起到防护止水的作用;封边结构设置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接缝处,封边结构的第一嵌入部与第一墙体固定,封边结构的第二嵌入部与第二墙体固定,且第一嵌入部与第二嵌入部连接,通过两个嵌入部加强了接缝处两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连接形成整体。
更为重要的是,该封边结构的封边部贴合布置在第一墙体的边缘,一期浇筑施工后的第一墙体的边缘更加规整,沿封边部进行冲洗清理即可有效清除接缝中的夹泥,以使二期浇筑施工的第二墙体与封边结构形成良好连接,提高了墙体接缝处的止水效果,保证了整个盾构端头的加固质量,有效地控制了盾构始发/接收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的水平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的竖直剖视图;
图3为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封边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封边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加固区、2-第一墙体、20-接缝、21-L形第一墙体、22-一字型第一墙体、23-钢筋、3-第二墙体、4-封边结构、40-封边部、41-第一嵌入部、42-第二嵌入部、5-车站围护墙、50-盾构吊装孔、51-旋喷桩加固体、52-顶角旋喷桩加固体、6-隧道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区1、设置在加固区1外侧的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3相邻布置,且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之间设有沿直线方向延伸的接缝20;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的接缝20处设有封边结构4,封边结构4包括封边部40、第一嵌入部41和第二嵌入部42,封边部40贴合布置在第一墙体2的边缘,第一嵌入部41与第一墙体2固定;第一嵌入部41与第二嵌入部42连接,第二嵌入部42朝远离第一墙体2的方向凸出,第二嵌入部42与第二墙体3固定。
该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采用了加固区1、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和封边结构4的设计形式,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设置在加固区1的外侧,对加固区1起到防护止水的作用;封边结构4设置在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的接缝20处,封边结构4的第一嵌入部41与第一墙体2固定,封边结构4的第二嵌入部42与第二墙体3固定,且第一嵌入部41与第二嵌入部42连接,通过两个嵌入部加强了接缝20处两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连接形成整体。
更为重要的是,该封边结构4的封边部40贴合布置在第一墙体2的边缘,一期浇筑施工后的第一墙体2的边缘更加规整,沿封边部40进行冲洗清理即可有效清除接缝20中的夹泥,以使二期浇筑施工的第二墙体3与封边结构4形成良好连接,提高了墙体接缝20处的止水效果,保证了整个盾构端头的加固质量,有效地控制了盾构始发/接收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嵌入部42间隔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嵌入部42与封边部40形成通槽,通槽的槽口朝远离第一墙体2的方向布置。具体的,该封边结构4为工字型结构,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和腹板,腹板连接于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间;其中,工字型结构的腹板构成封边部40,第一翼板位于腹板的一侧部分、第二翼板位于腹板的一侧部分构成第一嵌入部41,第一翼板位于腹板的另一侧部分、第二翼板位于腹板的另一侧部分构成第二嵌入部42。
也就是说,该封边结构4采用工字型设计,以中间的腹板为分界线,第一墙体2位于该分界线的一侧,两个翼板位于分界线一侧的部分作为第一嵌入部41固定于第一墙体2中,第二墙体3位于该分界线的另一侧,两个翼板位于该分界线另一侧的部分作为第二嵌入部42固定于第二墙体3中。由于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均为一体式板体,能够在两个墙体之间形成完整连接,而且,工字型结构位于分界线的另一侧形成了通槽,通槽能够更好挡止泥沙防止进入接缝20,从而提高了接缝20的止水防护效果。另外,利用工字型设计的封边结构4,增大了第一嵌入部41与第一墙体2的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二嵌入部42与第二墙体3的接触面积,延长了接缝处的渗水路径的长度,止水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墙体2为钢筋混凝土连续墙,第一墙体2中的钢筋23与第一嵌入部41固定连接。第二墙体3为素混凝土连续墙,该封边结构4的封边部40的宽度小于第二墙体3的宽度,第二嵌入部42设于封边部40的边缘且平行于外侧墙面。
加固区1的一侧围设有车站围护墙5,车站围护墙5的内部设有盾构吊装孔50,盾构吊装孔50对应的隧道中心线6垂直于加固区1的一侧侧面。其中,加固区1包括搅拌桩加固体,加固区1靠近车站围护墙5的一侧还设有旋喷桩加固体51。具体的,加固区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一墙体2包括L形第一墙体21,L形第一墙体21设于加固区1远离车站围护墙5的顶角外侧;隧道中心线6位于加固区1的中部延伸,第二墙体3设置在对应隧道中心线6的中部区域。
另外,加固区1平行间隔设有两个,第一墙体2还包括连接两个加固区1之间的一字型第一墙体22。加固区1靠近车站围护墙5的顶角外侧设有顶角旋喷桩加固体52,L形第一墙体21与顶角旋喷桩加固体52之间也设有第二墙体3。
本实用新型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的其他具体实施例,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可将封边结构设计成十字形结构或Ж字型结构,以十字形的封边结构为例,十字形结构的竖直段为封边部,位于竖直段左侧的横段为第一嵌入部,用于与第一墙体固定,位于竖直段右侧的竖段为第二嵌入部,用于与第二墙体固定,同样可提高了墙体接缝处的止水效果,保证了整个盾构端头的加固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加固区、设置在所述加固区外侧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相邻布置,且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设有沿直线方向延伸的接缝;
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接缝处设有封边结构,所述封边结构包括封边部、第一嵌入部和第二嵌入部,所述封边部贴合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嵌入部与所述第一墙体固定;
所述第一嵌入部与第二嵌入部连接,所述第二嵌入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墙体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嵌入部与所述第二墙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嵌入部间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嵌入部与所述封边部形成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口朝远离所述第一墙体的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封边结构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和腹板,所述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间;
所述腹板构成所述封边部,所述第一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一侧部分、所述第二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一侧部分构成所述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另一侧部分、所述第二翼板位于所述腹板的另一侧部分构成所述第二嵌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墙体为钢筋混凝土连续墙,所述第一墙体中的钢筋与所述第一嵌入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墙体为素混凝土连续墙,所述封边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墙体的宽度,所述第二嵌入部设于所述封边部的边缘且平行于外侧墙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固区的一侧围设有车站围护墙,所述车站围护墙的内部设有盾构吊装孔,所述盾构吊装孔对应的隧道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加固区的一侧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固区包括搅拌桩加固体,所述加固区靠近所述车站围护墙的一侧还设有旋喷桩加固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固区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墙体包括L形第一墙体,所述L形第一墙体设于所述加固区远离所述车站围护墙的顶角外侧;
所述隧道中心线位于所述加固区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二墙体设置在对应隧道中心线的中部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固区平行间隔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墙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加固区之间的一字型第一墙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固区靠近所述车站围护墙的顶角外侧设有顶角旋喷桩加固体,所述L形第一墙体与所述顶角旋喷桩加固体之间也设有所述第二墙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95689.1U CN215804551U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95689.1U CN215804551U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04551U true CN215804551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7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95689.1U Active CN215804551U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04551U (zh) |
-
2021
- 2021-05-11 CN CN202120995689.1U patent/CN2158045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05664A (zh) | 一种站台结构的洞桩施工方法 | |
CN207512793U (zh) | 一种中埋式钢边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 | |
CN108035337B (zh) |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和应用于该方法中的接头 | |
CN105862930A (zh) | 一种对新建地下工程下方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 | |
CN112144509A (zh) |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接头及其连接结构 | |
CN210660115U (zh) | 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 | |
CN205712204U (zh) | 一种多重止水带及其防水结构 | |
CN103132465B (zh) | 一种紧贴桩基承台的地下箱涵建造方法 | |
CN215804551U (zh) | 一种盾构端头的加固结构 | |
CN107217686A (zh) | 配合地下室侧墙后浇带防水及土方回填的结构及方法 | |
CN213296693U (zh) | 一种堵疏结合的后浇带防水结构 | |
CN113898010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接头及其应用 | |
CN105113513A (zh) | 一种防渗水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KR20060001203A (ko) | 지하 연속벽 시공방법 및 톱니형 합벽 지하 연속벽 구조 | |
CN213807757U (zh) | 一种盾构区间的洞门结构 | |
CN216275849U (zh) | 一种地下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挡体结构及地下外墙结构 | |
CN214993751U (zh) | 一种新型嵌入式套铣接头 | |
CN211973398U (zh) | 一种组合式拦砂坝 | |
CN206204929U (zh) | 一种格构式地下连续墙接头结构 | |
CN213978921U (zh) | 地下连续墙接头及其连接结构 | |
CN210737574U (zh) | 一种止水帷幕 | |
CN210104806U (zh) | 一种提前封闭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 | |
CN210421183U (zh) | 交替围堰施工隧道管节与围堰连接接头 | |
CN111074999A (zh) | 一种横跨基坑污水管原位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742292U (zh) | 一种对新建地下工程下方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