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3759U - 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及贯通道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及贯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3759U
CN215793759U CN202121535717.8U CN202121535717U CN215793759U CN 215793759 U CN215793759 U CN 215793759U CN 202121535717 U CN202121535717 U CN 202121535717U CN 215793759 U CN215793759 U CN 215793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assage
outer side
branch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357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ebner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uebn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ebn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Huebn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21215357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3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3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3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和贯通道。该安装座被构造为型材并包括主体部(1)和转轴支承部(2),主体部(1)包括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以及加强筋板(14),其中在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具有通过所述加强筋板(14)隔开的多个型腔;所述转轴支承部(2)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用于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转轴机构,其中所述侧护板固定在所述转轴机构上。由于将安装座构造成包括内侧壁、外侧壁以及加强筋板的型材,提高了安装座的强度和使用安全性。而且该安装座结构实用性更强,可满足不同的一体式侧墙结构设计。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及贯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连接车辆的相邻车厢的贯通道,尤其涉及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
背景技术
例如有轨客车等的车辆通常具有两节或更多节车厢。相邻两节车厢的车体之间通常设置有贯通道以便人员在两个车厢之间安全通行。贯通道通常包括用于将贯通道连接到车厢的端墙上的固定框(常见的为螺钉框)、将贯通道连接到另一相邻的贯通道的中间框(也称铰接框)、以及设置在固定框和中间框之间的波纹部。贯通道通常还包括侧部内饰,以遮盖贯通道的各框架和紧固件,保证乘客的安全性并兼顾美观性。
目前,铁路客运设备的例如A型车的贯通道的侧部内饰常采用一体式侧护板结构。一体式侧护板结构通常包括侧墙面板和用于夹持和固定该侧墙面板的夹持型材。该夹持型材经紧固件例如螺栓安装在转轴机构上,并且侧墙面板经夹持型材固定。从而该一体式侧护板结构经由夹持型材固定到转轴机构上。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该一体式侧护板需要通过两侧的两个转轴机构的转动来辅助其运动,以满足客车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曲线。转轴机构通过转轴机构安装座安装在车体上,而该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在车辆的运行过程中受到转轴机构的扭转力矩、拉力及限位绳的拉力,受力比较复杂,因此转轴机构安装座需要足够的强度和合理的形状来满足功能的需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以及其它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该安装座被构造为型材,其中该安装座包括主体部和转轴支承部,主体部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加强筋板,其中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具有通过加强筋板隔开的多个型腔,转轴支承部形成在主体部上,用于可枢转地连接转轴机构,其中侧护板固定在转轴机构上。
有利地,主体部呈U形形状,并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以及连接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的中间部,转轴支承部形成在第一分支的自由端的外侧,并包括从外侧壁向外延伸的筒形部,该筒形部在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容纳转轴机构的转轴的圆筒形腔室。
有利地,转轴支承部包括位于外侧壁外侧的扭力杆支座,该扭力杆支座在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容纳转轴机构的扭力杆的孔。
有利地,转轴支承部还包括从外侧壁向外延伸的筋板,筋板连接外侧壁和扭力杆支座,并与筒形部的壁和扭力杆支座的壁一起限定出第一型腔。
有利地,中间部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截面呈方形的第二型腔。
有利地,中间部中形成有贯通内侧壁和外侧壁的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用于固定连接板,其中贯通道的限位绳一端连接到连接板,另一端连接到贯通道的中间框。
有利地,第二分支上形成有贯通第二分支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的第二贯通孔,用于将安装座固定到车辆的车体上。
有利地,安装座还包括从第二分支的一端的外侧壁朝向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延伸的侧板,用于将安装座固定到贯通道的固定框。
有利地,在第二分支中,内侧壁在朝向中间部的方向上相对于外侧壁倾斜地延伸,以使得第二分支的厚度在朝向中间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有利地,第二分支和中间部的过渡处的内侧壁形成圆角,并且形成在该过渡处的第三型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有利地,中间部和第一分支的过渡处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形成圆角,并且形成在该过渡处的第四型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扇环。
有利地,安装座被构造成挤压型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贯通道,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车厢之间,并且贯通道包括侧护板、转轴机构以及根据前述示例的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其中侧护板固定到转轴机构,转轴机构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种构型的安装座以及包括该安装座的贯通道中,由于将安装座构造成型材,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具有多个型腔并在各型腔之间依次设置有加强筋板的结构,增加了安装座的强度,提高安装座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而且安装座的U形形状的主体部内形成的容纳空间便于接收侧护板的端部,因此该安装座结构灵活性更好,实用性更强,可满足不同的一体式侧墙结构设计。而且,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具有多个型腔并在各型腔之间依次设置有加强筋板的结构形式使得既能保证安装座的结构的强度,又能满足结构的轻质化。进一步地,还可将限位绳固定到安装座上,安装座还起到固定限位绳的功能,因此功能更多、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参考下列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特点和优势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出应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转轴机构的安装座的贯通道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从中可看到贯通道、该安装座的安装环境以及连接到该安装座的转轴机构;
图2以放大的比例示出图1的局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图2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图1所示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图4所示的安装座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图6以分解的方式示出了安装座、转轴机构、扭力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作为一种是示例性的实施例,图1示出贯通道的安装有安装座的部分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作为示例,可在相邻的两个车厢之间设置两个贯通道,其中两个贯通道中的每一个中的固定框6(也称螺钉框)用于将各自的贯通道连接到各车厢的例如其车体8上,而两贯通道的各中间框7能实现快速连接,以将两贯通道快速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贯通道的波纹部设置在固定框6和中间框7之间以将车内环境与车外环境隔离开。一体式侧护板9设置为面向车厢的内侧,以遮盖固定框和波纹部等部件。该一体式侧护板9包括侧墙面板91和用于夹持和固定该侧墙面板的夹持型材92。该夹持型材92例如通过螺钉固定在转轴机构3上。转轴机构3通过其转轴31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座上,从而在车辆的运行过程中,尤其在车辆转弯经过弯曲路径时,转轴机构及其所携带的一体式侧护板9 能够相对于车体摆动。在此过程中,转轴机构安装座受到转轴机构的扭矩和拉力,并受到贯通道的限位绳4的拉力。因此该安装座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容纳侧护板9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提供这样一种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该安装座被构造为型材,其中该安装座包括主体部1以及转轴支承部2,该主体部1包括内侧壁11 和外侧壁12,其中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具有多个型腔,在各型腔之间依次设置有加强筋板14;而转轴支承部2形成在主体部1上,用于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转轴机构,其中所述侧护板固定在所述转轴机构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中,通过将安装座构造成型材,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具有多个型腔并在各型腔之间依次设置有加强筋板的结构,增加了安装座的强度,提高了安装座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而且,安装座的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具有多个型腔并在各型腔之间依次设置有加强筋板的结构形式使得既能保证安装座的结构的强度,又能实现结构的轻质化。进一步地,该型材可采用挤压的方式形成,由挤压型材构成的安装座避免了例如铸件的砂眼、气孔等明显缺陷,提高了安装座的强度,同时该挤压型材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机加工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处的挤压型材是使用已知方法的名称限定产品的形状和构造,不属于对方法本身的改进。
进一步地,如图2、4、6所示,主体部1呈U形形状,并包括第一分支15、第二分支16以及连接第一分支15和第二分支16的中间部17,转轴支承部2形成在第一分支15的自由端的外侧,并包括从外侧壁12向外延伸的筒形部21,该筒形部在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容纳转轴机构3的转轴31 的圆筒形腔室211。
在该示例中,通过将安装座构造成包括U形形状的主体部1,其内形成中空的容纳空间可以便于接收侧护板9的端部。因此该安装座结构灵活性更好,实用性更强,可满足不同的一体式侧墙结构设计。而且转轴支承部2形成在第一分支15的自由端的外侧。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大了安装座的U形主体部的内部可用空间,避免安装座与转轴机构3及其上的侧护板的干涉。如图1、6所示,转轴机构包括转轴31和转轴座33,转轴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共同绕着转轴支承部2的圆筒形腔室211所限定的轴线旋转。
如图1-6所示,转轴支承部2还包括位于外侧壁12外侧的扭力杆支座 23,该扭力杆支座23在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容纳转轴机构3的扭力杆32的孔231。
在上述示例中,贯通道还包括扭力杆32,扭力杆32一端固定在型材的孔231中,另一端固定在转轴31上,使得对整个转轴机构产生一个扭转力,进而安装在转轴机构上的侧护板(即一体式侧墙)受到该扭转力,该扭转力保证一体式侧墙面板处于拉紧状态以避免该一体式侧墙面板的松弛状态。
示例性地,转轴支承部2还包括从外侧壁12向外延伸的筋板22,筋板22连接外侧壁12和扭力杆支座23,并与筒形部21的壁和扭力杆支座 23的壁一起限定出第一型腔221。上述结构进一步减轻了安装座的重量。
在贯通道中可设置限位绳,限位绳用于在车辆转弯、尤其是运行到恶劣线路时通过拉动贯通道的中间框来对中间框进行限位。如图4、5所示,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中,中间部17在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 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截面呈方形的第二型腔131。示例性地,中间部17中形成有贯通中间部17的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的第一贯通孔171,第一贯通孔171用于固定连接板41。限位绳4一端连接到连接板41,另一端连接到贯通道的中间框。在该示例中,将限位绳通过连接板41固定到安装座上,安装座还起到固定限位绳的功能,因此功能更多、实用性更强。
示例性地,如图2、3、4所示,呈U形形状的主体部1的第二分支16 上形成有贯通第二分支16的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的第二贯通孔161,用于将安装座固定到车辆的车体上。安装座还包括从第二分支16的一端的外侧壁12朝向远离主体部1的方向延伸的侧板5,用于将安装座固定到贯通道的固定框6。
如图4、5所示,第二分支16的内侧壁11在朝向中间部17的方向上相对于外侧壁12倾斜地延伸,以使得第二分支16的厚度在朝向中间部17 的方向上逐渐增加。采用上述方式能够为侧护板9留出更多的空间,减少或避免与侧护板9的端部的干涉。
如图4、5所示,其中第二分支16和中间部17的过渡处的内侧壁11 形成圆角,并且形成在该过渡处的第三型腔133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中间部17和第一分支15的过渡处的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均形成圆角,并且形成在该过渡处的第四型腔132的横截面形状为扇环。以上结构均有利于安装座的制造,并且增强其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贯通道,用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车厢之间,该贯通道包括侧护板9、转轴机构以及上文的各种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其中侧护板9固定到转轴机构,转轴机构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座。该贯通道由此具备了上述结构的安装座所具有的优点。
虽然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被构造为型材,并且所述安装座包括:
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包括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以及加强筋板(14),其中在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具有通过所述加强筋板(14)隔开的多个型腔;以及
转轴支承部(2),所述转轴支承部(2)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用于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转轴机构,其中所述侧护板固定在所述转轴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呈U形形状,并包括第一分支(15)、第二分支(16)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分支(15)和第二分支(16)的中间部(17),所述转轴支承部(2)形成在所述第一分支(15)的自由端的外侧,并包括从所述外侧壁(12)向外延伸的筒形部(21),该筒形部在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容纳转轴机构(3)的转轴(31)的圆筒形腔室(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承部(2)包括位于所述外侧壁(12)外侧的扭力杆支座(23),该扭力杆支座(23)在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容纳转轴机构(3)的扭力杆(32)的孔(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承部(2)还包括从所述外侧壁(12)向外延伸的筋板(22),所述筋板(22)连接所述外侧壁(12)和所述扭力杆支座(23),并与所述筒形部(21)的壁和所述扭力杆支座(23)的壁一起限定出第一型腔(2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部(17)处,在所述内侧壁(11)和所述外侧壁(12)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截面呈方形的第二型腔(1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17)中形成有贯通所述内侧壁(11)和所述外侧壁(12)的第一贯通孔(171),所述第一贯通孔(171)用于固定连接板(41),其中贯通道的限位绳(4)一端连接到所述连接板(41),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贯通道的中间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16)中形成有贯通所述内侧壁(11)和所述外侧壁(12)的第二贯通孔(161),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固定到车辆的车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分支(16)的一端从所述外侧壁(12)朝向远离所述主体部(1)的方向延伸的侧板(5),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固定到所述贯通道的固定框(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分支(16)中,所述内侧壁(11)在朝向所述中间部(17)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外侧壁(12)倾斜地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二分支(16)的厚度在朝向所述中间部(17)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16)和所述中间部(17)的过渡处的内侧壁(11)形成圆角,并且该过渡处的第三型腔(133)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17)和所述第一分支(15)的过渡处的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均形成圆角,并且该过渡处的第四型腔(132)的横截面形状为扇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被构造成挤压型材。
13.一种贯通道,用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车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道包括:
侧护板(9);
转轴机构,其中,所述侧护板(9)固定到所述转轴机构;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座,其中,所述转轴机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安装座。
CN202121535717.8U 2021-07-07 2021-07-07 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及贯通道 Active CN215793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5717.8U CN215793759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及贯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5717.8U CN215793759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及贯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3759U true CN215793759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8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35717.8U Active CN215793759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及贯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3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58151B2 (ja) 車両の後部構造
US8083286B2 (en) Sleeper cab assembly for vehicle
US10562460B2 (en) Vehicle multi-function accessory rail systems
US6536832B1 (en) Vehicle door including structural element support for a functional component
CN112140970B (zh) 车厢结构
CN112519896A (zh) 用于车辆的模块化实用嵌入件
US7380865B2 (en) Vehicle doo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215793759U (zh) 用于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的转轴机构的安装座及贯通道
CN116638953A (zh) 车体构造
US20090294497A1 (en) Combination Step and Storage Unit for Pickup Truck
JP2007161074A (ja) 車体後部構造
US20110309656A1 (en) Modular roof assembly
JP4843643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US11491920B2 (en) Rear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rear module
JP2010111215A (ja) 自動車用フロアボード構造
CN112572482B (zh) 轨道车辆
JP3106119B2 (ja) 乗用車
KR100992744B1 (ko) 버스의 운전자 보호용 격벽 도어의 힌지구조
CN213008094U (zh) 设备安装箱体及轨道车辆
JPH0885457A (ja) 車両用荷棚構造
EP1478549B1 (en) Fold-out exterior vehicle part
CN112140969B (zh) 车厢结构
CN220164026U (zh) 型材式一体化车厢及车辆
CN219056401U (zh) 汽车后背门及汽车
KR19980032614U (ko) 자동차의 일체형 루프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