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86405U - 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86405U CN215786405U CN202121467493.1U CN202121467493U CN215786405U CN 215786405 U CN215786405 U CN 215786405U CN 202121467493 U CN202121467493 U CN 202121467493U CN 215786405 U CN215786405 U CN 2157864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support
- mandrel
- bracket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件,该组件包括:绕丝机构,以及夹具,绕丝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以钝角的角度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固定至第一支架的一侧;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用于固定芯轴,位于绕丝支撑件的下方,且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位于在第一固定件的下方,且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芯轴通过芯轴支撑件固定至有芯轴绕簧机,且缠绕在芯轴上的绕丝分别通过绕丝支撑件、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固定;夹具包括:驱动装置,其设置在夹具的一侧;绕丝固定件,其设置在夹具的另一侧;传感器,其设置在绕丝固定件内部;以及移动滑轨,驱动装置驱动夹具沿移动滑轨实现往复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绕丝机构通常采取人工绕线的方式,将缠绕在芯轴上的绕丝固定在绕簧机上。然而,现有的绕簧机用于固定绕丝的多个固定件之间的空间较为狭窄,使用者通常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绕丝固定,甚至需要借助其它辅助设备才能实现绕丝固定,用户体验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绕丝机构,以解决如下技术问题:
1.如何简化绕丝机构,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较为方便地将绕丝固定在绕簧机上;以及
2.如何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绕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丝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其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其固定至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其用于固定芯轴,位于所述绕丝支撑件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其位于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芯轴通过所述芯轴支撑件固定至所述有芯轴绕簧机,且缠绕在芯轴上的绕丝分别通过所述绕丝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向外延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的数量为4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向外延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的数量为4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方向向外延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绕丝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绕丝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绕丝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绕丝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2-0.0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02-0.0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简化绕丝机构,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较为方便地将绕丝固定在绕簧机上;以及
2.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丝机构的第一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丝机构的第二支架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丝机构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合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的卡槽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范性实施例。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绕丝机构。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绕丝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丝机构包括: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其与所述第一支架10呈钝角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30,其固定至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一侧;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40,其用于固定芯轴(图中未示出),且位于所述绕丝支撑件30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架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50;其与所述第二支架2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60;其位于在所述第一固定件50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支架20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芯轴通过所述芯轴支撑件40固定至所述有芯轴绕簧机,且缠绕在芯轴上的绕丝(图中未示出)分别通过所述绕丝支撑件30、所述第一固定件50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60固定。
更具体而言,芯轴(图中未示出)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与芯轴支撑件40旋转固定连接;芯轴的外壁缠绕有待缠绕的芯丝(图中未示出);根据实际需要,可在第一支架10上设置多个芯轴支撑件40,用于同时安装多个待绕丝的芯轴,芯轴支撑件40的数量对应于绕丝支撑件30的数量。
更具体而言,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之间的钝角角度为120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之间的钝角角度可以是130度、140度和150度。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30的数量为4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40的数量为4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第一支架10上还可设置有其它数量的芯轴支撑件40和绕丝支撑件30。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的是,所安装的多个绕丝支撑件30和多个芯轴支撑件40可实现同时绕丝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30、所述第一固定件50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6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绕丝的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2-0.03mm。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首先将芯丝(图中未示出)的一端缠绕在绕丝支撑件30的凹槽内,随后缠绕在第一固定件50的凹槽内,最后缠绕在第二固定件60的凹槽内,芯丝的该端部经上述缠绕后可与绕簧机固定连接,并通过绕簧机实现进一步的绕簧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30、所述第一固定件50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6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绕丝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02-0.03mm。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首先将芯丝(图中未示出)的一端缠绕在绕丝支撑件30的通孔内,随后缠绕在第一固定件50的通孔内,最后缠绕在第二固定件60的通孔内,芯丝的该端部经上述缠绕后可与绕簧机固定连接,并通过绕簧机实现进一步的绕丝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30、所述第一固定件50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60的一端可根据实际需要同时设置凹槽(图中未示出)或通孔(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绕丝机构,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绕簧机中的绕丝机构,结构简单,其仅涉及最多三次绕丝步骤后,即可实现后续的绕簧步骤,操作简单,使用者体验度较高。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30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10的方向向外延展。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40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10的方向向外延展。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件50和第二固定件60以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架20的方向向外延展。
如图4所示,所述夹具11包括:驱动装置101,其设置在所述夹具11的一侧;绕丝固定件201,其设置在所述夹具11的另一侧;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其设置在所述绕丝固定件内部;以及移动滑轨(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驱动装置101驱动所述夹具11沿所述移动滑轨实现往复运动。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装置101为步进电机。优选地,选用型号为HSTM42-1.8-S-47-4-1,68的步进电机。
如图4所示,靠近所述绕丝固定件201的端部处设置有用于固定绕丝(图中未示出)的凹槽211。更具体而言,所述凹槽211的深度对应于绕丝的直径。更优选地,凹槽211与绕丝固定件201端部的距离可选为5cm、6cm、8cm中的任一者,优选地,凹槽211与绕丝固定件201端部的距离为5cm,以方便使用者较为方便且快捷地固定绕丝。
如图4和5所示,所述夹具1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移动滑轨(图中未示出)形状匹配的卡槽311。具体而言,卡槽311与移动滑轨的形状彼此对应,使得夹具11可以沿移动滑轨实现往复运动。卡槽311与移动滑轨可以是卡扣式连接结构,也可以是磁力连接结构,也可以是其它适合的连接方式。使用者可以较为便捷地将夹具11通过卡槽311固定至移动滑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
绕丝机构,以及
夹具,
其中,所述绕丝机构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其与所述第一支架以钝角的角度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其固定至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
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其用于固定芯轴,位于所述绕丝支撑件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件,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件,其位于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其中,芯轴通过所述芯轴支撑件固定至所述有芯轴绕簧机,且缠绕在芯轴上的绕丝分别通过所述绕丝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
其中,所述夹具包括:
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夹具的一侧;
绕丝固定件,其设置在所述夹具的另一侧;
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绕丝固定件内部;以及
移动滑轨,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夹具沿所述移动滑轨实现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向外延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的数量为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向外延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芯轴支撑件的数量为4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方向向外延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绕丝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绕丝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绕丝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2-0.03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02-0.03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67493.1U CN215786405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67493.1U CN215786405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86405U true CN215786405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79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67493.1U Active CN215786405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86405U (zh)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21467493.1U patent/CN2157864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528658B1 (en) | Coil forming device and coil forming method | |
EP2225765A1 (en) | Edgewise winding method and edgewise winding apparatus | |
CN215786405U (zh) | 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组件 | |
JPH0243425B2 (zh) | ||
CN215786404U (zh) | 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夹具 | |
CN215467796U (zh) | 一种安装在有芯轴绕簧机上的绕丝机构 | |
EP2514072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nding coil of electric machine | |
CN116131544A (zh) | 一种用于整理定子线圈的线头理线机构 | |
CN110581019B (zh) | 无铁芯线圈绕线支架及飞叉绕线机 | |
CN216356395U (zh) | 一种电极线圈绕制装置 | |
CN110577109B (zh) | 无铁芯线圈绕线支架及适于该绕线支架的飞叉绕线机 | |
JP3548618B2 (ja) | コイル巻線装置におけるリード線の保持切断装置 | |
CN111039097A (zh) | 一种电线绕线设备 | |
CN111555536A (zh) | 马达组装固定结构、音圈马达、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 |
CN219246528U (zh) | 一种自动绕线圈设备 | |
CN221262152U (zh) | 一种弯折装置 | |
CN220653162U (zh) | 一种自动挡风线圈绕线机 | |
CN214429424U (zh) | 一种步进电机定子的磁条装配工装 | |
CN220196016U (zh) | 一种双头弯管机 | |
CN217956921U (zh) | 一种自动电机线圈绕线装置 | |
CN219017452U (zh) | 骨架绕线旋转驱动装置 | |
CN220873404U (zh) | 一种磁力线圈安装用夹持工装 | |
CN220575946U (zh) | 一种t型柱夹取装置 | |
CN113782337A (zh) | 一种空芯线圈绕线工具 | |
CN218595763U (zh) | 一种绕线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7 Address after: 200120 East side of 3rd floor, Building 9, No. 356 Zhengbo Road, Lingang New Area,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o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22 first floor, building 9, No. 356, ZHENGBO Road, Lingang xinpian District,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AOLI PRECISION MACHINER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