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7803U - 一种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7803U
CN215777803U CN202121750328.7U CN202121750328U CN215777803U CN 215777803 U CN215777803 U CN 215777803U CN 202121750328 U CN202121750328 U CN 202121750328U CN 215777803 U CN215777803 U CN 215777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sewage
tank
roll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03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栋
刘广明
张恒毅
佟渴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rui Hua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rui Hua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rui Hua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rui Hua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03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7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7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7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清洁设备的滚筒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该清洁设备包括壳体、滚筒、第一挤压结构以及第二挤压结构。壳体包括清洗槽,清洗槽用于接收清洗液。滚筒沿预设转动方向转动安装于壳体上,滚筒的外周面与清洗槽的槽口贴合。第一挤压结构设置于壳体上,且与滚筒抵接。第二挤压结构设置于清洗槽远离第一挤压结构的槽壁上,且与滚筒抵接。预设转动方向由第一挤压结构指向第二挤压结构。该清洁设备用于拖洗如地面、玻璃墙、桌面等平面。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清洗地面、玻璃墙等平面的清洁设备(如洗地机器人),一般通过滚筒实现拖洗功能,现有技术中的清洁设备一般都具有自清洁功能,即边拖洗边清洁滚筒。
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清洁设备中滚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滚筒组件包括滚筒101,滚筒101的旁侧设有用于向滚筒101喷淋清水的喷水结构102,喷水结构102通过喷水口1021向滚筒101喷水。滚筒组件还包括挤压结构103,挤压结构103与滚筒101挤压接触,以用于挤出滚筒101内的水。在滚筒101的转动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方向)上,挤压结构103位于喷水结构102的下游。挤压结构103的旁侧还设有污水槽104。
上述滚筒组件在使用时,喷水结构102向滚筒101喷淋清水,滚筒101吸收清水,在转动到挤压结构103处时,挤压结构103能够将滚筒101内的部分水挤出(要保证滚筒101能够正常拖地,需要滚筒101保持适当的湿润,所以滚筒101内始终存有部分水),被挤出的水顺着挤压结构103流入污水槽104内。滚筒101内的水被挤出时,会带走滚筒101上附着的污物。
上述滚筒组件在使用时,虽然能够实现滚筒101的自清洁,但是,在滚筒101拖地后附带有污物的情况下,直接向滚筒101喷淋清水,清水会带着部分污物渗透入滚筒101内,在后面挤压结构103挤压滚筒101时,虽然会挤出滚筒101内的大部分水,并带走大部分渗入滚筒101内的污物,但是始终会有部分污物无法被挤出,这就使得滚筒101很快就变得很脏,且无法清洗干净,从而不得不更换滚筒101,使得滚筒101的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清洁设备的滚筒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壳体、滚筒、第一挤压结构以及第二挤压结构。壳体包括清洗槽,清洗槽用于接收清洗液。滚筒沿预设转动方向转动安装于壳体上,滚筒的外周面与清洗槽的槽口贴合。第一挤压结构设置于壳体上,且与滚筒抵接。第二挤压结构设置于清洗槽远离第一挤压结构的槽壁上,且与滚筒抵接。预设转动方向由第一挤压结构指向第二挤压结构。
该清洁设备可以边拖地边对滚筒实现自清洗,沿滚筒的周向将滚筒分成多个拖地单元,下面以某一设定拖地单元为例对该清洁设备清洁滚筒的过程进行说明。该设定拖地单元拖地后,其表面附着有泥垢等污物,随着滚筒的转动,该设定拖地单元首先能够经过第一挤压结构,因为第一挤压结构与滚筒抵接,所以能够挤出该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水,该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水在被挤出时,能够带走其表面的污物而形成污水(污水可以被抽入清洁设备中的污水腔中,或者流入污水腔中),从而实现对该设定拖地单元的初步清洗。然后,随着滚筒的转动,该设定拖地单元能够转动到清洗槽处,清洗槽内容纳有清洗液(清洗液以清水为例),在该设定拖地单元经过清洗槽时,干净的清洗液会渗入该设定拖地单元内;接着,滚筒继续转动,该设定拖地单元经过第二挤压结构,因为第二挤压结构与滚筒抵接,所以第二挤压结构能够将渗入该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清洗液挤出,清洗液被挤出时能够再次带走该设定拖地单元表面的部分污物而形成污水,从而对该设定拖地单元进行第二次清洗。被第二挤压结构挤出的这部分污水会进入清洗槽内,进入清洗槽内的污水与干净的清洗液混合;因为清洗槽能够持续接收干净的清洗液,且被第二挤压结构挤出的污水能够持续进入清洗槽内,所以只要使得清洗槽内污水与干净的清洗液混合后的液体流入清洁设备的污水腔内,或者被抽入污水腔内,就可以保持清洗槽内的清洗液较为干净,则可以实现持续的对滚筒的清洗。
上述清洁设备对该设定拖地单元进行两次清洗,第一挤压结构在对设定拖地单元进行初步清洗时,还没有干净的清洗液渗入设定拖地单元内,而是直接将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水挤出,并带走部分表面的污物,然后才会使清洗液渗入设定拖地单元内并实现第二次清洗。因为设定拖地单元表面的污物经过初步清洗后,已经被污水带走很多,所以在经过清洗槽时,随着干净的清洗液渗入设定拖地单元内,能够被带入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污物也会减少,进而降低了滚筒变脏的进度,从而可以提高滚筒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挤压结构与滚筒的挤压深度大于第二挤压结构与滚筒的挤压深度。这样一来,第一挤压结构对滚筒的挤压力度大于第二挤压结构对滚筒的挤压力度,则在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渗入滚筒内后并经过第二挤压结构挤压后,滚筒内还存留有一部分清洗液,滚筒带着这部分清洗液实现对地面的拖洗,然后经过第一挤压结构时,因为第一挤压结构的挤压力度大于第二挤压结构的挤压力度,所以这部分清洗液能够被第一挤压结构挤出部分,并带走滚筒表面的部分污物,从而能够实现滚筒的持续循环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还包括污水槽和污水腔。污水槽与清洗槽沿预设转动方向排布。第一挤压结构设置于污水槽靠近第二挤压结构的槽壁上。滚筒的外周面与污水槽的槽口贴合。污水腔与清洗槽及污水槽连通,用于容纳来自清洗槽和污水槽的污水。第一挤压结构挤出的污水会进入污水槽内,然后流入污水腔或者被抽入污水腔内。清洗槽内清洗液与污水的混合液体也流入或者被抽入污水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预设转动方向,污水槽与清洗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共用同一个槽壁。这样设置,可以提高该清洁设备的结构紧凑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还包括供给盒,供给盒用于容纳清洗液。供给盒安装于清洗槽的槽底壁上,且位于槽底壁远离槽口的一侧。供给盒靠近槽底壁的一侧敞口设置。槽底壁上设有多个供液孔,清洗槽和供给盒通过多个供液孔相连通。壳体还包括清洗液腔,清洗液腔与供给盒连通,供给盒用于容纳来自清洗液腔的清洗液。清洗液腔用于向供给盒提供清洗液,供给盒再向清洗槽提供清洗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供液孔沿滚筒的轴向均布。这样设置,使得供给盒内的清洗液进入清洗槽内各处的流量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清洗槽内各处干净的清洗液与污水的混合液体的清澈程度较为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清洁设备还包括清洗液泵送系统,清洗液泵送系统包括清洗液管路和清洗液泵。清洗液管路连通清洗液腔和供给盒。清洗液泵通过清洗液管路连通于清洗液腔与供给盒之间,用于将清洗液腔内的清洗液泵送入供给盒内。这样设置,使得清洗液腔内的清洗液更加容易进入供给盒内,对清洗液腔和供给盒的位置无特殊要求,降低了该清洁设备内各结构的布置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清洁设备还包括污水泵送系统,污水泵送系统包括污水管路和污水泵。污水管路连通污水腔与清洗槽及污水槽。污水泵通过污水管路连通于污水腔与清洗槽及污水槽之间,用于将清洗槽和污水槽内的污水泵送入污水腔内。这样设置,使得清洗槽和污水槽内的污水能够更加方便的进入污水腔内,对清洗槽、污水槽及污水腔的位置无特殊要求,降低了该清洁设备内各结构的布置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污水泵送系统还包括过滤器,过滤器设于污水管路中,且位于污水泵的进水侧。这样设置,避免污水中含有较大颗粒的固体垃圾,从而堵塞和损坏污水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清洗槽和污水槽的槽口还设有滤网,滤网用于过滤进入清洗槽和污水槽内的污水。这样设置,可以在污水进入污水槽和清洗槽之前对较大颗粒的固体垃圾进行过滤,进而避免较大颗粒的固体垃圾进入污水管路中,从而堵塞和损坏污水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挤压结构和第二挤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为辊轴,辊轴转动安装于壳体上,辊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滚筒的轴线。这样设置,在滚筒转动的过程中,辊轴也会随着滚筒转动,在挤出滚筒内污水的同时,降低对滚筒的损害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还包括垃圾腔,垃圾腔具有朝向滚筒的进腔口。清洁设备还包括滚刷,滚刷转动安装于壳体上,且位于垃圾腔的进腔口处。滚刷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滚筒的转动轴线,滚刷与滚筒的表面接触,以将滚筒表面的固体垃圾刷到垃圾腔内。设置滚刷可以用于清除滚筒表面的固体垃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清洁设备还包括梳刷。梳刷设于壳体上,且位于垃圾腔的所述进腔口处。梳刷与滚筒的表面接触,以将滚筒表面的固体垃圾刷到垃圾腔内。沿预设转动方向,梳刷位于滚刷与第一挤压结构之间。设置梳刷,同样能够将滚筒表面的固体垃圾刷下,梳刷与滚刷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清除滚筒表面固体垃圾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垃圾腔位于污水腔的上侧,垃圾腔与污水腔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漏水孔。这样设置,若固体垃圾上带有液体,可以通过漏水孔进入污水腔内,保证清洁设备中的垃圾固液分离,进而降低垃圾腔内细菌滋生的速度和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清洁设备中滚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清洁设备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中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配套使用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滚筒;102-喷水结构;1021-喷水口;103-挤压结构;104-污水槽;100-清洁设备;1-壳体;11-清洗槽;111-槽底壁;1111-供液孔;112-第一污水出口;113-第二安装耳;1131-第二安装孔;12-污水槽;121-共用槽壁;122-第二污水出口;123-进风口;124-第一安装耳;1241-第一安装孔;13-污水腔;14-污水盒;141-污水进口;142-污水排出口;15-污水收集结构;16-供给盒;161-清洗液进液口;17-清洗液腔;18-清洗液盒;181-清洗液出液口;182-清洗液进口;19-垃圾腔;110-垃圾盒;1101-第三安装孔;120-清洗剂盒;130-清洗液接口;140-污水接口;150-充电接口;2-滚筒;3-第一挤压结构;4-第二挤压结构;5-驱动电机;6-传动箱;7-清洗液泵;8-污水泵;9-过滤器;10-滤网;01-滚刷;02-盖帽;03-梳刷;04-隔板;041-漏水孔;05-驱动轮组件;06-万向轮组件;07-激光雷达;08-第一传感器;09-第二传感器;010-第三传感器;200-基站;201-外壳;202-清洗液补给箱;203-污水收集箱;204-清洗液补给口;205-污水收集口;206-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申请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可以是能够自行行走的清洁设备,如洗地机器人,也可以是手持式清洁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以自行行走的清洁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清洁设备可以用于对地面、玻璃墙、桌面等进行清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对地面进行清洁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2和图3,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100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清洁设备100的俯视图。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100,该清洁设备100包括壳体1,壳体1将该清洁设备100的多个部件包围在内。
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100中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结构的剖视图。壳体1包括清洗槽11,清洗槽11用于接收清洗液。
参照图4,该清洁设备100还包括滚筒2,滚筒2用于拖洗地面。滚筒2沿预设转动方向转动安装于壳体1上,滚筒2的外周面与清洗槽11的槽口贴合。即清洗槽11罩设在滚筒2上,且在滚筒2转动的过程中,清洗槽11的槽壁与滚筒2的外周面滑动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清洗槽11为长槽,且其长度沿滚筒2的轴向延伸,清洗槽11的槽长等于或略小于滚筒2的外周面在轴向上的长度。即清洗槽11罩设在滚筒2的外周面上后,滚筒2的外周面封堵住清洗槽11的槽口。
由上述可知,清洗槽11用于接收清洗液,则清洗槽11接收到的清洗液会覆盖在滚筒2上,进而可以渗透入滚筒2内。
参照图5,该清洁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第一挤压结构3设置于壳体1上,且与滚筒2抵接。第二挤压结构4设置于清洗槽11远离第一挤压结构3的槽壁上,且与滚筒2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清洗槽11沿滚筒2的周向具有两个相对的槽壁,这两个相对的槽壁中,一个槽壁靠近第一挤压结构3,另一个槽壁远离第一挤压结构3,而第二挤压结构4设置于远离第一挤压结构3的槽壁上。
由上述可知,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均与滚筒2抵接,即均与滚筒2挤压接触,在滚筒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能够挤出滚筒2内的水分。为了保证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的挤压效果,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用于与滚筒2接触的部分呈长条状,且沿滚筒2的轴向延伸,即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沿滚筒2的轴向各处与滚筒2抵接并挤压滚筒2
需要说明的是,滚筒2的预设转动方向由第一挤压结构3指向第二挤压结构4,也即图5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基于此,滚筒2的外周面上的某一区域在拖洗完地面后,随着滚筒2的转动,先经过第一挤压结构3,然后再经过第二挤压结构4。
下面对滚筒2如何实现转动进行说明。参照图4,该清洁设备100还包括驱动电机5和传动箱6,驱动电机5和传动箱6均安装于壳体1内,驱动电机5与传动箱6传动连接,传动箱6与滚筒2传动连接,在驱动电机5动作时,能够通过传动箱6带动滚筒2转动。
该清洁设备100能够实现边拖地边自清洁滚筒2,假设沿滚筒2的周向将滚筒2分成多个拖地单元,多个拖地单元围绕滚筒2的轴线围成滚筒2。下面以某一拖地单元为例对该清洁设备100实现自清洁滚筒2的过程进行说明,定义该拖地单元为设定拖地单元。
该设定拖地单元拖地后,其表面附着有泥垢等污物,或者吸收有地面上的污水,随着滚筒2的转动,该设定拖地单元首先能够经过第一挤压结构3,因为第一挤压结构3与滚筒2抵接,所以能够挤出该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水,该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水在被挤出时,能够带走其表面的污物而形成污水(污水可以被抽入清洁设备100中的污水腔中,或者流入污水腔中),从而实现对该设定拖地单元的初步清洗。
然后,随着滚筒2的继续转动,该设定拖地单元能够转动到清洗槽11处,清洗槽11内容纳有清洗液(清洗液以清水为例),在该设定拖地单元经过清洗槽11时,干净的清洗液会渗入该设定拖地单元内。
接着,随着滚筒2的继续转动,该设定拖地单元经过第二挤压结构4,因为第二挤压结构4与滚筒2抵接,所以第二挤压结构4能够将渗入该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清洗液挤出,清洗液被挤出时能够再次带走该设定拖地单元表面的部分污物而形成污水,从而对该设定拖地单元进行第二次清洗。
被第二挤压结构4挤出的这部分污水会进入清洗槽11内,进入清洗槽11内的污水会与干净的清洗液混合;清洗槽11能够持续接收干净的清洗液,且被第二挤压结构4挤出的污水能够持续进入清洗槽11内,所以只要使得清洗槽11内污水与干净的清洗液混合后的液体持续流入清洁设备100的污水腔内,或者被持续抽入污水腔内,就可以保持清洗槽11内的清洗液较为干净,则可以实现持续的对滚筒2的清洗。
由上述可知,该清洁设备100对该设定拖地单元进行两次清洗,第一挤压结构3在对设定拖地单元进行初步清洗时,干净的清洗液还没有渗入设定拖地单元内,而是直接将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水挤出,并带走部分表面的污物,然后才会经过清洗槽11,并会有清洗液渗入设定拖地单元内而实现第二次清洗。因为设定拖地单元表面的污物经过初步清洗后,已经被污水带走很多,所以在经过清洗槽11时,随着干净的清洗液渗入设定拖地单元内,能够被带入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污物也会减少,进而降低了滚筒2变脏的进度,从而可以提高滚筒2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滚筒2的各个拖地单元与上述设定拖地单元的工作过程和清洗过程相同,集合在一起就是滚筒2的工作过程和清洗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挤压结构3与滚筒2的挤压深度大于第二挤压结构4与滚筒2的挤压深度。即:在滚筒2内含有的清洗液的量相同时,第一挤压结构3能够挤出的清洗液的量多于第二挤压结构4能够挤出的清洗液的量。也即:设定拖地单元在清洗槽11处吸收设定量的清洗液后,先经过第二挤压结构4的挤压时能够挤出一部分清洗液,然后经过与地面的接触,并实现拖地,接着经过第一挤压结构3,还能够被第一挤压结构3挤出一部分清洗液,从而实现滚筒2的初步清洗。
如此一来,经过第二挤压结构4的挤压后,滚筒2还携带有一部分清洗液,滚筒2带着这部分清洗液实现对地面的拖洗,然后经过第一挤压结构3时,因为第一挤压结构3的挤压力度大于第二挤压结构4的挤压力度,所以这部分清洗液能够被第一挤压结构3挤出部分,并带走滚筒2表面的部分污物,从而能够实现滚筒2的持续循环清洗。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挤压结构3与滚筒2的挤压深度也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二挤压结构4与滚筒2的挤压深度。这样情况下,第一挤压结构3对滚筒2的挤压力度等于或者小于第二挤压结构4对滚筒2的挤压力度,设定拖地单元经过第二挤压结构4挤压后,再经过第一挤压结构3挤压时,除非另外吸收部分水分(如在拖洗地面时,地面上有污水,设定拖地单元将该部分污水吸收),否则,第一挤压结构3无法挤出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水分。
下面对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挤出的污水如何处理进行说明。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还包括污水槽12和污水腔13。污水槽12与清洗槽11沿预设转动方向排布。并且,上述设定拖地单元在拖洗过地面后,先经过污水槽12后经过清洗槽11。
参照图5,第一挤压结构3设置于污水槽12靠近第二挤压结构4的槽壁上。具体的,污水槽12沿滚筒2的周向具有两个相对的槽壁,这两个相对的槽壁中,一个靠近第二挤压结构4,另一个远离第二挤压结构4,而第一挤压结构3设置于靠近第二挤压结构4的槽壁上。
参照图5,滚筒2的外周面与污水槽12的槽口贴合。即污水槽12罩设在滚筒2上,且滚筒2转动的过程中,污水槽12的槽壁与滚筒2的外周面滑动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污水槽12为长槽,且其长度沿滚筒2的轴向延伸,污水槽12的槽长等于或者略小于滚筒2的外周面在轴向上的长度。即污水槽12罩设在滚筒2的外周面上后,滚筒2的外周面封堵住污水槽12的槽口。
污水腔13与清洗槽11及污水槽12连通,用于容纳来自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的污水。
基于此,设定拖地单元在经过第一挤压结构3时,第一挤压结构3能够将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污水挤出,第一挤压结构3挤出的污水进入污水槽12内,然后流入或者被抽入污水腔13内。设定拖地单元在经过第二挤压结构4时,第二挤压结构4将设定拖地单元内的污水挤出,第二挤压结构4挤出的污水进入清洗槽11内,清洗槽11内本来具有干净的清洗液,污水进入清洗槽11内后与干净的清洗液混合,混合的液体流入或者被抽入污水腔13内。
下面对污水腔13的形成进行说明。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1内设有污水盒14,污水盒14的内腔形成污水腔13。污水盒14可以理解为壳体1的一部分。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单独设置污水盒14,污水腔13可以由壳体1的部分结构围成,同样可以使用。
为了提高该清洁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参照图5,沿预设转动方向,污水槽12与清洗槽11相互靠近的一侧共用同一个槽壁(即图5中的共用槽壁121)。
具体的,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均属于污水收集结构15的一部分,污水收集结构15为盒装结构,且罩设在滚筒2上。污水收集结构15内设有共用槽壁121,共用槽壁121将污水收集结构15分成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污水收集结构15朝向滚筒2的一侧敞口设置,且污水收集结构15朝向滚筒2的开口被共用槽壁121分隔成清洗槽11的槽口和污水槽12的槽口。
共用槽壁121构成了污水槽12靠近第二挤压结构4的槽壁,第一挤压结构3安装于共用槽壁121上。
基于此,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之间无较大的间隔,使得该清洁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较高,方便布置该清洁设备100中的其他结构。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也可以分开单独设置,且沿着预设转动方向,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之间具有间隔,同样可以使用。
下面对该清洁设备100中的清洗液如何供给进行说明,参照图5,壳体1还包括供给盒16,供给盒16用于容纳清洗液。供给盒16安装于清洗槽11的槽底壁111上,且位于槽底壁111远离槽口的一侧(清洗槽11的槽口朝向滚筒2)。
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供给盒16靠近槽底壁111的一侧敞口设置。槽底壁111上设有多个供液孔1111,清洗槽11和供给盒16通过多个供液孔1111相连通。
参照图5,壳体1还包括清洗液腔17,清洗液腔17与供给盒16连通,供给盒16用于容纳来自清洗液腔17的清洗液。
清洗液腔17用于存放该清洁设备100中的清洗液,并向供给盒16输送清洗液,清洗液被输送到供给盒16内后,经过清洗槽11的槽底壁111上的供液孔1111进入清洗槽11内,进而用于清洗滚筒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液腔17中的清洗液也可以直接输送到清洗槽11中,而不设置供给盒16,同样可以使用。
下面对清洗液腔17的形成进行说明。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1内设有清洗液盒18,清洗液盒18的内腔形成清洗液腔17。清洗液盒18可以理解为壳体1的一部分。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单独设置清洗液盒18,清洗液腔17可以由壳体1的部分结构围成,同样可以使用。
为了保证清洗槽11内新加入的清洗液与从滚筒2内挤出的污水的混合较为均匀,参照图6,设置多个供液孔1111沿滚筒2的轴向均布。如此一来,供给盒16内干净的清洗液能够较为均匀的流入清洗槽11内,进而与清洗槽11内的液体混合,使得清洗槽11内的液体的污浊程度较为均匀,避免污浊程度较高的污水渗入滚筒2内。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供液孔1111沿滚筒2的轴向排布,但是不均匀,同样可以使用。
下面对清洗液如何从清洗液盒18送入供给盒16进行说明。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清洁设备100还包括清洗液泵送系统,清洗液泵送系统包括清洗液管路(图中未示出)和清洗液泵7。清洗液管路连通清洗液腔17和供给盒16。清洗液泵7通过清洗液管路连通于清洗液腔17与供给盒16之间,用于将清洗液腔17内的清洗液送入供给盒16内。
具体的,参照图4,在清洗液盒18上设有清洗液出液口181,在供给盒16上设有清洗液进液口161。清洗液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清洗液出液口181上,另一端连接在清洗液进液口161上,并通过清洗液泵7实现将清洗液腔17内的清洗液送入供给盒16内。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清洗液盒18设置在供给盒16的上方,并在清洗液盒18与供给盒16之间设置过液通道,然后利用重力作用,使得清洗液盒18中的清洗液能够自动流入供给盒16内,同样可以使用,当然,这种情况下,需要在过液通道中设置阀门,以控制清洗液的流动速度和过液通道的通断。
下面对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内的污水如何被送入污水盒14内进行说明。参照图3,该清洁设备100还包括污水泵送系统,污水泵送系统包括污水管路(图中未示出)和污水泵8。污水管路连通污水腔13与清洗槽11及污水槽12。污水泵8通过污水管路连通于污水腔13与清洗槽11及污水槽12之间,用于将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内的污水送入污水腔13内。
具体的,参照图4,在清洗槽11的端部设有一个第一污水出口112,在污水槽12的端部设有一个第二污水出口122,在污水盒14上设有污水进口141。污水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污水盒14上的污水进口141上,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阀(图中未示出)与第一污水出口112及第二污水出口122连通,并通过污水泵8将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内的污水送入污水腔13内。
参照图6,为了保证污水槽12内的污水能够被顺利抽走,在污水槽12沿预设转动方向远离第二挤压结构4的槽壁上设有进风口123。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污水盒14设置在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的下方,然后在清洗槽11和污水盒14之间以及在污水槽12与污水盒14之间距设置输液通道,在重力的作用下,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内的污水可以通过输液通道进入污水盒14内,同样可以使用。
为了防止污水中存在较大颗粒的固体垃圾,进而损坏和堵塞污水泵8。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泵送系统还包括过滤器9,过滤器9设于污水管路中,且位于污水泵8的进水侧。如此一来,可以在污水进入污水泵8之前对污水进行过滤,将较大颗粒的固体垃圾过滤掉,从而避免较大颗粒的固体垃圾进入污水泵8内。
为了进一步地防止污水泵8的堵塞和损坏。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的槽口还设有滤网10,滤网10用于过滤进入清洗槽11和污水槽12内的污水。如此一来,最大程度的避免较大颗粒的固体垃圾进入污水管路中,进而进入污水泵8内,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污水泵8的堵塞和损坏。
为了防止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在挤压滚筒2的过程中损伤滚筒2。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为辊轴,辊轴转动安装于壳体1上,辊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滚筒2的轴线。
示例的,参照图6,污水槽12在滚筒2的轴向上相对的槽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一安装耳124,两个第一安装耳124上各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1241,两个第一安装孔1241同轴设置,且轴线平行于滚筒2的轴线。第一挤压结构3为辊轴,且两端伸入两个第一安装孔1241内,并可以在第一安装孔1241内转动,则在滚筒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挤压结构3可以在滚筒2的带动下转动。
同理,参照图6,清洗槽11在滚筒2的轴向上相对的槽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二安装耳113,两个第二安装耳113上各设有一个第二安装孔1131,两个第二安装孔1131同轴设置,且轴线平行于滚筒2的轴线。第二挤压结构4为辊轴,且两端伸入两个第二安装孔1131内,并可以在第二安装孔1131内转动,则在滚筒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挤压结构4可以在滚筒2的带动下转动。
设置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能够转动,可以降低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对滚筒2的损伤程度,进而提高滚筒2的使用寿命。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中也可以仅一个为辊轴,且转动安装于壳体1上,同样可以使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挤压结构3和第二挤压结构4也可以为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挤压滚筒2即可。或者,第一挤压结构3可以由共用槽壁121靠近滚筒2的端部形成,第二挤压结构4也可以由清洗槽11在预设转动方向上远离第一挤压结构3的槽壁靠近滚筒2的端部形成,均可以使用。
清洁设备100在拖洗地面时,难免会遇到固体垃圾,滚筒2在与地面接触时可以将固体垃圾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带入清洁设备100内部。
为了收集滚筒2吸附的固体垃圾,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还包括垃圾腔19,垃圾腔19用于容纳固体垃圾。垃圾腔19具有朝向滚筒2的进腔口。
下面对垃圾腔19的形成进行说明。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100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该壳体1内设有垃圾盒110,垃圾盒110的内腔形成垃圾腔19。垃圾盒110可以理解为壳体1的一部分。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单独设置垃圾盒110,垃圾腔19可以由壳体1的部分结构围成,同样可以使用。
参照图5,清洁设备100还包括滚刷01,滚刷01转动安装于壳体1上,且位于垃圾腔19的进腔口处。滚刷0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滚筒2的转动轴线,滚刷01与滚筒2的表面接触,以将滚筒2表面的固体垃圾刷到垃圾腔19内。
参照图7,垃圾盒110在滚筒2的轴向上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三安装孔1101,滚刷01的两端安装入第三安装孔1101内,且可以在第三安装孔1101内转动。滚刷01与传动箱6传动连接,如此一来,在驱动电机5驱动滚筒2转动的同时,也能够驱动滚刷01转动,进而将滚筒2表面的固体垃圾刷入垃圾腔19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刷01的转动方向与滚筒2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滚刷01刷下滚筒2上的固体垃圾更加方便。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滚刷01和滚筒2的转动方向相同,当然,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两者的转动角速度不同,从而使得滚刷01和滚筒2具有速度差,进而可以实现将滚筒2表面的固体垃圾刷下。
参照图7,在垃圾盒110的上侧设有一个开口,该开口用于倾倒垃圾盒110内的垃圾。在开口处设有一个盖帽02,盖帽02用于封堵开口。
为了使得滚筒2表面的固体垃圾被清理的更加彻底。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00还包括梳刷03。梳刷03设于壳体1上,且位于垃圾腔19的进腔口处。梳刷03与滚筒2的表面接触,以将滚筒2表面的固体垃圾刷到垃圾腔19内。沿预设转动方向,梳刷03位于滚刷01与第一挤压结构3之间。
如此一来,在滚筒2经过滚刷01时未被滚刷01刷下来的固体垃圾,可以在经过梳刷03处时再次被梳刷03刷下,从而使得滚筒2表面的固体垃圾被清理的更加彻底。
为了实现垃圾腔19内垃圾的固液分离。参照图7,垃圾腔19位于污水腔13的上侧,垃圾腔19与污水腔13之间设有隔板04,隔板04上设有漏水孔041。
如此一来,若被刷入垃圾腔19内的固体垃圾中带有液体,液体可以通过隔板04上的漏水孔041漏入污水腔13内,从而使得垃圾腔19内的液体尽可能的少,进而降低垃圾腔19内细菌的滋生速度。
上述隔板04也可以理解成在垃圾腔19的下端设置一个过滤网,同样可以使用。
参照图3,该清洁设备100还包括两个驱动轮组件05和一个万向轮组件06,驱动轮组件05用于驱动该清洁设备100自行行走,万向轮组件06用于改变该清洁设备100行走过程中的方向。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清洁设备100还包括导航系统,导航系统包括激光雷达07、红外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接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等,为清洁设备100的自行行走提供路径规划以及避障、越障等。清洁设备100具有导航系统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其原理。
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100配套使用的基站2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提高该清洁设备100的自动化,该清洁设备100还配备有基站200。该基站200包括外壳201,外壳201内设有清洗液补给箱202和污水收集箱203,外壳201上还设有用于与清洗液补给箱202连通的清洗液补给口204以及用于与污水收集箱203连通的污水收集口205。基站200的外壳201上还设有充电口206,充电口206可以用于与基站200内的蓄电池(图中未示出)连接,也可以直接用于与家用电源连接(在基站200内无蓄电池的情况下)。
对应的,参照图4,在清洗液盒18上设有一个清洗液进口182。参照图3,在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清洗液盒18的清洗液进口182连通的清洗液接口130。当清洗液盒18中的清洗液需要补给时,清洁设备100可以移动到基站200处,并使得清洗液接口130插到基站200上的清洗液补给口204上,从而开始补给清洗液(基站200中设有用于输送清洗液的清洗液输送泵)。
为了方便判断清洗液盒18内的清洗液是否需要补给,在清洗液盒18上安装有第一传感器08,第一传感器08用于检测清洗液盒18中清洗液的液位,当液位低于设定值时,第一传感器08向清洁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发送需要补给清洗液的信号,以使控制单元控制清洁设备100移动到基站200处补给清洗液。
参照图4,在污水盒14上设有一个污水排出口142。参照图3,在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污水盒14上的污水排出口142连通的污水接口140。当污水盒14内的污水需要排出时,清洁设备100可以移动到基站200处,并使得污水接口140插到基站200上的污水收集口205上,从而将污水排入基站200内的污水收集箱203中(基站200中设有用于抽污水的污水收集泵)。
为了方便判断污水盒14内的污水是否需要排出,在污水盒14上安装有第二传感器09,第二传感器09用于检测污水盒14内的污水的液位,当液位高于设定值时,第二传感器09向清洁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发送需要排出污水的信号,以使控制单元控制清洁设备100移动到基站200处进行污水的排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液腔17内盛装的是清水,为了提高清洗液的清洗效果或者增加其他性能,壳体1内还设有清洗剂盒120,清洗剂盒120内用于盛装诸如洗涤剂、杀菌剂等清洗剂,清洗剂盒120与清洗液腔17连通,且可以设置泵送系统用于将清洗剂盒120内的清洗剂送入清洗液腔17内。
在清洗剂盒120上安装有第三传感器010,第三传感器010用于检测清洗剂盒120内的液位,若液位过低,可以报警,以使用户向清洗剂盒120内添加清洗剂。
在壳体1的外壁上还设有充电接口150,在清洁设备100电量不足时,清洁设备100可以移动到基站200处,并插入基站200上的充电口206上,从而开始对清洁设备100充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用于接收清洗液;
滚筒,沿预设转动方向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清洗槽的槽口贴合;
第一挤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滚筒抵接;以及
第二挤压结构,设置于所述清洗槽远离所述第一挤压结构的槽壁上,且与所述滚筒抵接;
所述预设转动方向由所述第一挤压结构指向所述第二挤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结构与所述滚筒的挤压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挤压结构与所述滚筒的挤压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污水槽,与所述清洗槽沿所述预设转动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挤压结构设置于所述污水槽靠近所述第二挤压结构的槽壁上;所述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污水槽的槽口贴合;以及
污水腔,与所述清洗槽及所述污水槽连通,用于容纳来自所述清洗槽和所述污水槽的污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预设转动方向,所述污水槽与所述清洗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共用同一个槽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供给盒,所述供给盒用于容纳清洗液;
所述供给盒安装于所述清洗槽的槽底壁上,且位于所述槽底壁远离槽口的一侧;
所述供给盒靠近所述槽底壁的一侧敞口设置;所述槽底壁上设有多个供液孔,所述清洗槽和所述供给盒通过多个所述供液孔相连通;
所述壳体还包括清洗液腔,所述清洗液腔与所述供给盒连通,所述供给盒用于容纳来自所述清洗液腔的清洗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供液孔沿所述滚筒的轴向均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清洗液泵送系统,所述清洗液泵送系统包括:
清洗液管路,连通所述清洗液腔和所述供给盒;以及
清洗液泵,通过所述清洗液管路连通于所述清洗液腔与所述供给盒之间,用于将所述清洗液腔内的清洗液泵送入所述供给盒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污水泵送系统,所述污水泵送系统包括:
污水管路,连通所述污水腔与所述清洗槽及所述污水槽;以及
污水泵,通过所述污水管路连通于所述污水腔与所述清洗槽及所述污水槽之间,用于将所述清洗槽和所述污水槽内的污水泵送入所述污水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泵送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污水管路中,且位于所述污水泵的进水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和所述污水槽的槽口还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用于过滤进入所述清洗槽和所述污水槽内的污水。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结构和所述第二挤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为辊轴,所述辊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辊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滚筒的轴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垃圾腔,所述垃圾腔具有朝向所述滚筒的进腔口;
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滚刷,所述滚刷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垃圾腔的所述进腔口处;
所述滚刷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滚筒的转动轴线,所述滚刷与所述滚筒的表面接触,以将所述滚筒表面的固体垃圾刷到所述垃圾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梳刷;
所述梳刷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垃圾腔的所述进腔口处;
所述梳刷与所述滚筒的表面接触,以将所述滚筒表面的固体垃圾刷到所述垃圾腔内;
沿所述预设转动方向,所述梳刷位于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一挤压结构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腔位于所述污水腔的上侧,所述垃圾腔与所述污水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漏水孔。
CN202121750328.7U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清洁设备 Active CN215777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0328.7U CN21577780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0328.7U CN21577780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7803U true CN21577780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2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0328.7U Active CN21577780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7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5968A (zh) 一种清洁设备
GB2570960A (en) Sweeping robot and water tank
CN111466841A (zh) 一种滚筒装置及清洁设备
JP7008126B2 (ja) ロボット掃除機
CN111150337A (zh) 清洁工具
KR100608666B1 (ko) 건/습식 겸용 청소기
CN217162004U (zh) 清洁装置
CN215777803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2334824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水箱
CN217723404U (zh) 一种自清洁洗刷装置
CN217772210U (zh) 一种自清洁滚筒结构
CN216454830U (zh) 一种自清洁地面清洁设备
CN216602753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215605453U (zh) 洗地机
CN217471874U (zh) 一种滚珠压辊的清洁装置及其清洁设备
CN216439122U (zh) 一种地面清洁设备的过滤水箱
CN214965159U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5738740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1834239U (zh) 清洁工具
CN114431796A (zh) 一种清洁设备基站、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系统
CN217090589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及其清洁头
KR100331473B1 (ko) 회전 브러쉬가 장착된 진공청소기
CN216439140U (zh) 一种自清洁地面洗刷装置
CN212261279U (zh) 一种滚筒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6454831U (zh) 一种洗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