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1323U - 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1323U
CN215771323U CN202121355862.8U CN202121355862U CN215771323U CN 215771323 U CN215771323 U CN 215771323U CN 202121355862 U CN202121355862 U CN 202121355862U CN 215771323 U CN215771323 U CN 215771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outlet
liquid
flow passa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58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霞
张广浩
陈明文
黄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58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1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1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1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和托盘,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框架,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底板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底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下方,其中,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这样,电池模组与框架相连,框架作为电池模组的主要承力件,从而可以降低对底板承力的要求,减小底板厚度,降低重量和成本;同时,设置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两层底板,可以减小单层板板厚、降低成本,并且两底板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能够起到隔热保温作用,提高机械强度。

Description

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的电池模组通常放置在托盘内,依靠托盘的底板承载电池模组,因此,对底板的要求较高。例如为了满足对电池模组的承载要求,需要保证底板具有一定的厚度,进而造成重量及成本的增加。另外,相关技术中,通过使电池模组的侧板向内凹陷形成侧板凹槽,并在侧板的两侧设置密封板以在侧板凹槽内布置电池模组冷却回路,这种结构设计复杂,存在密封失效的风险。一旦发生密封失效,将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电池包的此种设计增加了包体组装的复杂性及难度,增加维修难度,同时增加维修成本,可移植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和配置有该电池包的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电池模组;和
托盘,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框架,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底板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底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下方,其中,
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的周边上的前横梁、左横梁、后横梁和右横梁,所述电池模组分别与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同向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左横梁与所述右横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同向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后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两组,一组所述电池模组分别与所述左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电池模组分别与所述右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底板还围成有用于容纳配电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底板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通孔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面向上凸出形成有支撑筋。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和用于固定所述电芯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两块所述端板和两块所述侧板相连以围成框形,所述侧板的外侧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侧板的内部布置有第一冷却回路,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一冷却回路通过进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通过出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第一进液流道、第一出液流道以及第一汇流道,所述第一汇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一出液流道,所述侧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和与所述第一出液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液口,所述进液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出液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一出液流道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一出液流道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前端,所述第一汇流道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后端,多个所述第一进液流道通过第一进口汇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出液流道通过第一出口汇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侧板形成为竖直板,所述第一进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竖直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竖直板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侧板形成为L形板,所述第一进液流道设置在所述L形板的竖直部分上,所述第一出液流道设置在所述L形板的水平部分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液流道沿左右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连接在两块所述端板之间的隔板,所述电芯夹设在所述侧板和所述隔板之间,其中,所述隔板的内部布置有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通过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通过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第二进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以及第二汇流道,所述第二汇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出液流道,所述隔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连通的第二进液口和与所述第二出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出液口,所述进液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出液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出液流道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出液流道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隔板的前端,所述第二汇流道设置在所述隔板的后端,多个所述第二进液流道通过第二进口汇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出液流道通过第二出口汇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隔板的内部分隔为左右两个腔体,每个所述腔体内分别布置有所述第二冷却回路。
可选地,所述侧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连通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隔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连通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其中,
所述进液管路包括第一进液管路和第二进液管路,所述第一进液管路连接在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二进液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之间;
所述出液管路包括第一出液管路和第二出液管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连接在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出液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电池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池模组与框架相连,框架作为电池模组的主要承力件,从而可以降低对底板承力的要求,减小底板厚度,降低重量和成本;同时,设置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两层底板,可以减小单层板板厚、降低成本,并且两底板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能够起到隔热保温作用,提高机械强度。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的爆炸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侧板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第一剖视图;
图8是图5的第二剖视图;
图9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第一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第二剖视图;
图12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模组,110-电芯,120-固定支架,121-端板,122-侧板,1221-第一进液流道,1222-第一出液流道,1223-第一汇流道,1224-第一进液口,1225-第一出液口,1226-第一进口汇流腔,1227-第一出口汇流腔,1228-第二安装孔,123-连接板,124-隔板,1240-第四安装孔,1241-第二进液流道,1242-第二出液流道,1243-第二汇流道,1244-第二进液口,1245-第二出液口,1246-第二进口汇流腔,1247-第二出口汇流腔,1248-第一接口,1249-第二接口,1251-第二进液管路,1252-第二出液管路,1261-第一密封圈,1262-第二密封圈,127-螺栓,128-螺母,129-翅片,130-结构件,200-托盘,211-第一底板,212-第二底板,220-框架,221-前横梁,222-左横梁,223-后横梁,224-右横梁,225-第一横梁,226-第二横梁,227-压板,230-吊耳,240-高低压接插件,300-配电,400-支撑板,500-隔热板,610-冷却液进口,620-冷却液出口,710-第一进液管路,720-第一出液管路,800-上盖,900-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是根据电池包的实际使用状态进行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参照图1和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100和托盘200,电池模组100可以放置在托盘200内。托盘200可以包括底板和连接在底板上的框架220,底板可以与框架220的底部相连,从而可以使得框架220和底板能够围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100以及电池包配件的容纳腔。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底板可以包括第一底板211和间隔设置在第一底板211的下方的第二底板212,从而可以构造双层底板结构形式。第一底板211和框架220可以围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容纳腔,即,电池模组100可以放置在托盘200的第一容纳腔内。本公开对底板与框架220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定,例如第一底板211、第二底板212和框架220可以采用涂胶加铆接的形式密封固定,也可以采用焊接形式密封固定。
其中,电池模组100可以与框架22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需承力件从底板转移到框架220上,使框架220作为电池模组100的主要承力件,承担电池模组100的重量。电池模组100与框架220可以采用螺栓等形式进行连接,限位的同时方便组装及维修拆卸,其具体连接形式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参照图3,框架220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吊耳230,吊耳230可以包括多个,通过吊耳230可以便于实现电池包在电池包箱体上的安装固定。托盘200的材质可以为钢,并且可以采用辊压工艺制造成型。参照图1和图2,托盘200的框架220上可以设置有高低压接插件240。
另外,参照图2,电池包还可以包括上盖800和保温棉900,保温棉900可以盖覆在电池模组100的上方,以对电池模组100进行保温。上盖800可以形成有向下的开口并可以盖覆在保温棉900的上方,以通过其翻边与框架220相连实现在托盘200上的固定,从而保护电池包的内部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池模组100与框架220相连,框架220作为电池模组100的主要承力件,从而可以降低对底板承力的要求,减小底板厚度,降低重量和成本;同时,设置第一底板211、第二底板212两层底板,可以减小单层板板厚、降低成本,并且两底板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能够起到隔热保温作用,提高机械强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框架220可以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在第一底板211的周边上的前横梁221、左横梁222、后横梁223和右横梁224,电池模组100可以分别与左横梁222和右横梁224固定连接。前横梁221和后横梁223可以在水平面内沿左右方向延伸,左横梁222和右横梁224可以相应在水平面内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上述的吊耳230可以分别设置在左横梁222、后横梁223和右横梁224上,且每个横梁上的吊耳230可以间隔布设;上述的高低压接插件240可以设置在前横梁221上。
进一步地,参照图3,框架220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横梁225和第二横梁226,第一横梁225可以与前横梁221和后横梁223同向设置并连接在左横梁222与右横梁224之间,即第一横梁225与前横梁221和后横梁223相平行;第二横梁226可以与左横梁222和右横梁224同向设置并连接在后横梁223与第一横梁225之间,即第二横梁226与左横梁222和右横梁224相平行,且第二横梁226的长度小于左横梁222和右横梁224的长度。由此,左横梁222、右横梁224、后横梁223、第一横梁225、第二横梁226和第一底板211可以围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容纳腔,左横梁222、右横梁224、前横梁221、第一横梁225和第一底板211可以围成用于容纳配电300的第二容纳腔。其中,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两组,一组电池模组100可以分别与左横梁222和第二横梁226固定连接,另一组电池模组100可以分别与右横梁224和第二横梁226固定连接。即,第一容纳腔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容纳腔可以分别由后横梁223、第一横梁225、第二横梁226、第一底板211和左横梁222或者右横梁224形成。
如上所述,框架220和第一底板211可以围成用于容纳配电300的第二容纳腔,参照图3,第一底板211上可以形成有对应于第一容纳腔的第一通孔和对应于第二容纳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分别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形状配合设计,且第一通孔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容纳腔的尺寸。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进一步保证不对底板形成承力要求。
另外,参照图3,第二底板212的顶面可以向上凸出形成有支撑筋,支撑筋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底板211与第二底板212之间能够形成间隙,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自身强度。支撑筋例如可以对应于第一横梁225的位置设置。第一底板211和第二底板212可以根据包体的要求做相应的特征,可满足密封及部分支撑的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第一底板211与电池模组100之间可以设置有支撑板400,以用于辅助支撑电池模组100,支撑板400可以对应于第一通孔的位置布设。支撑板400的靠近第一底板211的一侧可以形成有镂空设计,以用于减重及增强保温隔热性能。框架220与电池模组100之间可以设置有隔热板500,以对电池模组100起保温隔热作用。在图1和图2示出的结构中,隔热板500可以形成为Z形板,Z形板的顶部可以搭接在框架220的左横梁222和右横梁224上。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4,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电芯110和用于固定电芯110的固定支架120。相邻的电芯110之间可以设置有结构件130,结构件130可以限制电芯110与电芯110之间的间隙,为后期电芯110的形变预留空间。固定支架120可以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121(前端板和后端板)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122(左侧板和右侧板),两块端板121和两块侧板122也可以首尾依次相连以围成框形。端板121和侧板122也可以通过例如螺纹紧固件(下述的螺栓127)进行连接。具体地,端板121的左右两端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一安装孔,侧板122的前后两端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二安装孔1228,螺栓127可以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1228并与螺母128配合螺接,实现端板121和侧板122的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1228可以分别包括数量和位置对应设置的多个。固定支架120可以采用挤压加焊接的工艺,工艺简单,机械性能优异,降低了对电池包托盘底板的依赖。
其中,参照图1和图4,侧板122的外侧可以形成有连接板123,连接板123可以固定连接在框架220的顶面。由此,可以形成通过连接板123将电池模组100架设在框架220上的效果,最大程度使电池模组100的重量集中支撑在框架220上。连接板123上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例如螺栓紧固件等可以穿过第三安装孔与框架220相连。当然,连接板123也可以焊接在框架220上。在上述隔热板500形成为Z形板的情况下,Z形板的顶部可以夹设在连接板123和框架220之间。
根据一些实施例,侧板122的内部可以布置有第一冷却回路,以通过第一冷却回路对电池模组100进行冷却。这样,侧板122既可以作为电池模组100的固定结构件使用,保证电池模组100的刚度、强度及固定,同时又拥有冷却功能。参照图1,电池包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框架220上的冷却液进口610和冷却液出口620,第一冷却回路可以通过进液管路与冷却液进口610连通、通过出液管路与冷却液出口620连通,从而可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冷却液进口610和冷却液出口620例如可以设置在框架220的前横梁221上。通过在电池模组100的侧板122中集成第一冷却回路,既能够增强电池模组100的机械结构强度,又能够达到冷却电芯110的目的,从而可以减少电池包的零件数、减小电池包的重量,降低整车能耗。相对于传统电池包底部冷却设计,该结构减少了冷却板等零部件,可以减轻重量、减小电池包的整体高度,节省成本和空间,有利于整车的人机工程设计,增大离地间隙,改善电池包的使用环境。
这里,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5至图8,第一冷却回路可以包括第一进液流道1221、第一出液流道1222以及第一汇流道1223,第一汇流道1223连通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第一出液流道1222。侧板122上可以形成有与第一进液流道1221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24和与第一出液流道1222连通的第一出液口1225,进液管路可以连接冷却液进口610和第一进液口1224,出液管路可以相应连接冷却液出口620和第一出液口1225。由此,冷却液在侧板122中的流动路径为:第一进液口1224-第一进液流道1221-第一汇流道1223-第一出液流道1222-第一出液口1225。侧板122的材质可以为铝,并且可以通过挤压、焊接等工艺制造成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出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第一出液流道1222,在图7中使用了点划线对二者进行区分,即,点划线以上的部分可以为第一进液流道1221,点划线以下的部分可以为第一出液流道1222。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8,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第一出液流道1222可以分别包括多个,多个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多个第一出液流道1222可以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进液口1224和第一出液口1225可以均设置在侧板122的前端,第一汇流道1223可以设置在侧板122的后端。这样,第一冷却回路形成为U形,具有一定的温度调节作用,能够减少电芯110间的温差,完成电芯110左右侧面冷却的同时,使电芯110左右侧面的均温性更好。需要说明的是,为满足第一进液口1224和第一出液口1225的设计要求,侧板122可以包括第一本体、设置在第一本体前端的第一块状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本体后端的第一连接片,第一进液口1224和第一出液口1225可以均设置在第一块状体的内侧,上述侧板122上的第二安装孔1228可以具体为形成在第一块状体上的第一螺纹孔和形成在第一连接片上的第三通孔,第一螺纹孔也可以形成在第一块状体的内侧。由此,前端板和侧板122可以通过螺栓127、第一安装孔和第一螺纹孔的配合进行固定,后端板和侧板122可以通过螺栓127、第三通孔、第一安装孔和螺母128进行固定。其中,多个第一进液流道1221可以通过第一进口汇流腔1226分别与第一进液口1224连通,多个第一出液流道1222可以通过第一出口汇流腔1227分别与第一出液口1225连通。第一进口汇流腔1226、第一出口汇流腔1227可以形成在侧板122前端的第一块状体内,第一汇流道1223可以形成在侧板122的第一本体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5至图8,侧板122可以形成为竖直板,第一进液流道1221可以设置在侧板122的上方,第一出液流道1222可以相应设置在侧板122的下方。相应地,第一进液口1224可以设置在侧板122的上方,第一出液口1225可以相应设置在侧板122的下方。第二安装孔1228可以设置在第一进液口1224和第一出液口1225之间。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和图13,侧板122还可以形成为L形板,第一进液流道1221可以设置在L形板的竖直部分上,第一出液流道1222可以设置在L形板的水平部分上,从而可以使得流道能够同时与电芯110的侧面和底面贴合。其中,在图12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板123可以连接在侧板122的上方,从而使得连接板123和侧板122可以具有整体的Z字形构造。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第一出液流道1222可以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冷却回路可以相应设计成U形,保证电芯100的两侧温度一致,减小温差,增强电池模组100的机械强度,同时可以降低对托盘200的底板的强度要求。在图13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板123可以连接在侧板122的竖直部分的中间位置处,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第一出液流道1222也可以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冷却回路可以相应设计成U形。
或者,在图13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进液流道1221可以从上至下竖直延伸,第一出液流道1222可以沿左右方向从外侧向内侧延伸,第一进液口1224可以设置在侧板122的竖直部分的顶部,第一出液口1225可以设置在侧板122的水平部分的远离竖直部分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冷却回路可以形成为L形。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固定支架120还可以包括连接在两块端板121之间的隔板124,电芯110可以夹设在侧板122和隔板124之间。即,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两排电芯110,每排电芯110均可以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多个。其中,隔板124的内部可以布置有第二冷却回路,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冷却回路对两排电芯110的外侧面进行冷却的同时可以通过第二冷却回路对两排电芯110的内侧面进行冷却。其中,第二冷却回路也可以通过上述的进液管路与冷却液进口610连通、通过上述的出液管路与冷却液出口620连通,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由此,隔板124既可以作为电池模组100的固定结构件使用,保证电池模组100的刚度、强度及固定,同时又拥有冷却功能。隔板124的材质可以为铝,并且也可以通过挤压、焊接等工艺制造成型。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9,隔板124的前后两端可以分别形成有第四安装孔1240,端板121可以包括左右对接的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每个分体的左右两端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一安装孔,螺栓127可以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1240并与螺母128配合螺接,实现端板121和隔板124的固定连接。第四安装孔1240可以包括数量和位置对应于第一安装孔的多个。
这里,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9至图11,第二冷却回路可以包括第二进液流道1241、第二出液流道1242以及第二汇流道1243,第二汇流道1243连通第二进液流道1241和第二出液流道1242。隔板124上可以形成有与第二进液流道1241连通的第二进液口1244和与第二出液流道1242连通的第二出液口1245,上述进液管路也可以连接冷却液进口610和第二进液口1244,出液管路也可以相应连接冷却液出口620和第二出液口1245。由此,冷却液在隔板124中的流动路径为:第二进液口1244-第二进液流道1241-第二汇流道1243-第二出液流道1242-第二出液口124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出第二进液流道1241和第二出液流道1242,在图10中使用了点划线对二者进行区分,即,点划线以上的部分可以为第二进液流道1241,点划线以下的部分可以为第二出液流道1242。
进一步地,参照图9至图11,第二进液流道1241和第二出液流道1242可以分别包括多个,多个第二进液流道1241和多个第二出液流道1242也可以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进液口1244和第二出液口1245可以均设置在隔板124的前端,第二汇流道1243可以设置在隔板124的后端。这样,第二冷却回路也形成为U形,具有一定的温度调节作用,能够减少电芯110间的温差,完成电芯110侧面冷却的同时,使电芯110侧面的均温性更好。为满足第二进液口1244和第二出液口1245的设计要求,隔板124可以包括第二本体、设置在第二本体前端的第二块状体以及设置在第二本体后端的第二连接片,第二进液口1244和第二出液口1245可以均设置在第二块状体的前侧,上述隔板124上的第四安装孔1240可以具体为形成在第二块状体上的第二螺纹孔和形成在第二连接片上的第四通孔,第二螺纹孔可以形成在第二块状体的左右两侧。由此,前端板和隔板124可以通过螺栓127、第一安装孔和第二螺纹孔的配合进行固定,后端板和隔板124可以通过螺栓127、第四通孔、第一安装孔和螺母128进行固定。其中,多个第二进液流道1241可以通过第二进口汇流腔1246分别与第二进液口1244连通,多个第二出液流道1242可以通过第二出口汇流腔1247分别与第二出液口1245连通。第二进口汇流腔1246、第二出口汇流腔1247可以形成在隔板124前端的第二块状体内,第二汇流道1243可以形成在隔板124的第二本体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9至图11,隔板124也可以形成为竖直板,第二进液流道1241可以设置在隔板124的上方,第二出液流道1242可以相应设置在隔板124的下方。相应地,第二进液口1244可以设置在隔板124的上方,第二出液口1245可以相应设置在隔板124的下方。第四安装孔1240可以设置在第二进液口1244和第二出液口1245之间。隔板124的形状可以依据侧板122的形状配合设计。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和图13,隔板124还可以形成为L形板,第二进液流道1241可以设置在L形板的竖直部分上,第二出液流道1242可以设置在L形板的水平部分上,从而可以使得流道能够同时与电芯110的侧面和底面贴合。第二进液流道1241和第二出液流道1242可以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冷却回路可以相应设计成U形,保证电芯110的两侧温度一致,减小温差,增强电池模组100的机械强度,同时可以降低对托盘200的底板的强度要求。第二进液流道1241也可以从上至下延伸,第二出液流道1242可以沿左右方向从外侧向内侧延伸,第二进液口1244可以设置在隔板124的竖直部分的顶部,第二出液口1245可以设置在隔板124的水平部分的远离竖直部分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二冷却回路可以形成为L形。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隔板124的内部可以分隔为左右两个腔体,其中,每个腔体内可以分别布置有第二冷却回路。即,隔板124上的冷却液流道为左右两侧独立的双通道。每侧的第二冷却回路可以共用同一个第二进口汇流腔1246和第二出口汇流腔1247,从而形成两个U形回路。通过在隔板124中设置两个U形回路,可以实现隔板124左右侧电芯110流量一致,冷却效果一致。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4,上述的进液管路可以包括第一进液管路710和第二进液管路1251,第一进液管路710可以连接在冷却液进口610与第二进液口1244之间,隔板124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二进液口1244连通的第一接口1248,第二进液管路1251可以连接在第一接口1248与第一进液口1224之间。相应地,出液管路可以包括第一出液管路720和第二出液管路1252,第一出液管路720可以连接在冷却液出口620与第二出液口1245之间,隔板124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二出液口1245连通的第二接口1249,第二出液管路1252可以连接在第二接口1249与第一出液口1225之间。第一接口1248可以设置在隔板124的第二块状体的左右两侧并位于上方,第二接口1249可以设置在隔板124的第二块状体的左右两侧并位于下方,以能够将冷却液分别与左右两侧的两块侧板122中的第一冷却回路连通。其中,参照图9,第四安装孔1240可以位于第一接口1248和第二接口1249之间。由此,整个包体冷却系统可以由冷却液进出口、第一进出液管路、隔板124、侧板122、第二进出液管路及下述的密封圈组成,第一进出液管路与隔板124的第二进出液口直接连接,通过第二进出液管路将隔板124中的接口与左右侧板122连通,从而达到冷却液在整个电池模组100中的流通,实现模组的侧面冷却功能。
这样,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管路710进入隔板124的第二进液口1244(电池模组100的主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在此分成四个回路。二分之一的冷却液进入隔板124中的第二进口汇流腔1246,再经过第二进液流道1241、第二汇流道1243、第二出液流道1242、第二出口汇流腔1247形成隔板124的第二冷却回路。进入第二进液口1244中四分之一的冷却液通过第一接口1248、第二进液管路1251进入左侧的侧板122中,再通过第二出液管路1252回到第二接口1249形成左侧第一冷却回路。剩余四分之一的冷却液则通过第一接口1248、第二进液管路1251进入右侧的侧板122中,再通过第二出液管路1252回到第二接口1249形成右侧第一冷却回路。最后通过第二出液口1245(电池模组100的主冷却液出口)进入第二出液管路720流出电池包,形成包体的冷却系统。
在固定支架120包括隔板124的情况下,电池模组100的组装过程可以为:首先通过螺栓127及螺母128将隔板124与后端板固定,再按照一个电芯110、一个结构件130交替组装,然后通过螺栓127将前端板与隔板124固定,接着装配第二进液管路1251、第二出液管路1252、左侧板、右侧板,再分别用螺栓127、螺母128将其与前后端板固定,最终完成电池模组100的组装。
参照图1,框架220的第一横梁225上可以形成有缺口,第一进液管路710和第一出液管路720可以经过该缺口分别与电池模组100的第二进液口1244和第二出液口1245连接。缺口的上方可以设置有用于封闭其的压板227,压板227可以与第一横梁225螺栓连接,从而可以对第一进液管路710和第一出液管路720限位固定,充分利用包内空间,使包内布置整洁。
为保证密封效果、防止冷却液泄漏,参照图4,第二进液管路1251与第一接口1248和第一进液口1224之间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61,第二出液管路1252与第二接口1249和第一出液口1225之间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262,实现径向双密封圈形式的密封。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4,侧板122的内侧和隔板124的左右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翅片129,从而可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还可以起到固定电芯110的作用。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其中,车辆可以为电动车辆。车辆具有上述的电池包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8)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模组(100);和
托盘(200),包括第一底板(211)、第二底板(212)以及框架(220),所述框架(220)和所述第一底板(211)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模组(100)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底板(21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211)的下方,其中,
所述电池模组(100)与所述框架(22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2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211)的周边上的前横梁(221)、左横梁(222)、后横梁(223)和右横梁(224),所述电池模组(100)分别与所述左横梁(222)和所述右横梁(22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20)还包括第一横梁(225)和第二横梁(226),所述第一横梁(225)与所述前横梁(221)和所述后横梁(223)同向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左横梁(222)与所述右横梁(224)之间,所述第二横梁(226)与所述左横梁(222)和所述右横梁(224)同向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后横梁(223)与所述第一横梁(225)之间,所述电池模组(100)包括两组,一组所述电池模组(100)分别与所述左横梁(222)和所述第二横梁(226)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电池模组(100)分别与所述右横梁(224)和所述第二横梁(22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20)和所述第一底板(211)还围成有用于容纳配电(300)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底板(211)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通孔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12)的顶面向上凸出形成有支撑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100)包括多个电芯(110)和用于固定所述电芯(110)的固定支架(120),所述固定支架(120)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121)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122),两块所述端板(121)和两块所述侧板(122)相连以围成框形,所述侧板(122)的外侧形成有连接板(123),所述连接板(123)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220)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2)的内部布置有第一冷却回路,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220)上的冷却液进口(610)和冷却液出口(620),所述第一冷却回路通过进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610)连通、通过出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62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第一进液流道(1221)、第一出液流道(1222)以及第一汇流道(1223),所述第一汇流道(1223)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所述第一出液流道(1222),所述侧板(12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221)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24)和与所述第一出液流道(1222)连通的第一出液口(1225),所述进液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液进口(610)和所述第一进液口(1224),所述出液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620)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2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所述第一出液流道(1222)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221)和多个所述第一出液流道(1222)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液口(1224)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225)均设置在所述侧板(122)的前端,所述第一汇流道(1223)设置在所述侧板(122)的后端,多个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221)通过第一进口汇流腔(1226)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24)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出液流道(1222)通过第一出口汇流腔(1227)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液口(1225)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2)形成为竖直板,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221)设置在所述竖直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液流道(1222)设置在所述竖直板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2)形成为L形板,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221)设置在所述L形板的竖直部分上,所述第一出液流道(1222)设置在所述L形板的水平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22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液流道(1222)沿左右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20)还包括连接在两块所述端板(121)之间的隔板(124),所述电芯(110)夹设在所述侧板(122)和所述隔板(124)之间,其中,所述隔板(124)的内部布置有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通过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610)连通、通过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620)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第二进液流道(1241)、第二出液流道(1242)以及第二汇流道(1243),所述第二汇流道(1243)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241)和所述第二出液流道(1242),所述隔板(124)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241)连通的第二进液口(1244)和与所述第二出液流道(1242)连通的第二出液口(1245),所述进液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液进口(610)和所述第二进液口(1244),所述出液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620)和所述第二出液口(124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241)和所述第二出液流道(1242)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241)和多个所述第二出液流道(1242)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进液口(1244)和所述第二出液口(1245)均设置在所述隔板(124)的前端,所述第二汇流道(1243)设置在所述隔板(124)的后端,多个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241)通过第二进口汇流腔(1246)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液口(1244)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出液流道(1242)通过第二出口汇流腔(1247)分别与所述第二出液口(1245)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4)的内部分隔为左右两个腔体,每个所述腔体内分别布置有所述第二冷却回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24)和第一出液口(1225),所述隔板(124)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连通的第二进液口(1244)和第二出液口(1245),其中,
所述进液管路包括第一进液管路(710)和第二进液管路(1251),所述第一进液管路(710)连接在所述冷却液进口(610)与所述第二进液口(1244)之间,所述隔板(12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液口(1244)连通的第一接口(1248),所述第二进液管路(1251)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1248)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24)之间;
所述出液管路包括第一出液管路(720)和第二出液管路(1252),所述第一出液管路(720)连接在所述冷却液出口(620)与所述第二出液口(1245)之间,所述隔板(12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液口(1245)连通的第二接口(1249),所述第二出液管路(1252)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1249)与所述第一出液口(1225)之间。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121355862.8U 2021-06-17 2021-06-17 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15771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5862.8U CN215771323U (zh) 2021-06-17 2021-06-17 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5862.8U CN215771323U (zh) 2021-06-17 2021-06-17 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1323U true CN215771323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5862.8U Active CN215771323U (zh) 2021-06-17 2021-06-17 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13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2933A (zh) * 2022-11-17 2023-02-0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2933A (zh) * 2022-11-17 2023-02-0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
CN115692933B (zh) * 2022-11-17 2023-12-0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34097A1 (zh) 具有换热功能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CN110323381B (zh) 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KR102494671B1 (ko) 직접냉각 배터리 팩
CN210805855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2161896U (zh) 集成水冷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
US20210143497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A Battery Housing
CN215771323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12510300A (zh) 去模组化液冷式电池系统
CN216793801U (zh) 固定梁、电池包及车辆
CN214313333U (zh) 用于动力电池包的集成式散热系统及新能源车辆
CN113067052A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及车辆
CN217009315U (zh) 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CN210040354U (zh) 一种电池箱
CN218731476U (zh) 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4378602U (zh) 集成式电池包
CN216980733U (zh) 电池包组件及车辆
CN210516779U (zh) 一种水冷动力电池箱结构
CN210956752U (zh) 一种带冷却液流通道的动力电池框架结构
CN211957764U (zh) 一种自带侧面冷却模组功能的电池包箱体
CN21489857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3546489U (zh) 一种电池包用承载梁、电池包和车辆
CN114284596A (zh) 一种集成化电池总成、电动车辆及设计方法
CN217009314U (zh) 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CN219055954U (zh) 车辆
CN217009313U (zh) 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