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5755U - 吹风电器 - Google Patents

吹风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5755U
CN215765755U CN202122119678.XU CN202122119678U CN215765755U CN 215765755 U CN215765755 U CN 215765755U CN 202122119678 U CN202122119678 U CN 202122119678U CN 215765755 U CN215765755 U CN 215765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fa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196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建伟
王晶晶
张心予
王培�
蒋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196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5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5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5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风电器,属于吹风电器,现有吹风电器出风口偏置于产品中心而难以由安装大板的龙骨承载并保证受力均匀和安装稳定,安装难度大,而且风量分布不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箱体的同一表面上,进风口和出风口共线设置,设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表面的形心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连线上,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产品的中央位置,方便配合大板吊顶安装。尤其是,进风口和出风口能够恰好从相邻龙骨的缝隙中露出,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产品的中间,所以两侧龙骨对产品的支撑更均匀。通过在箱体内设有匀流构件,令匀流构件位于风机与出风口之间用于将来自风机的气流均匀分配后从出风口排出,由此保证出风口的出风均匀。

Description

吹风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吹风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取暖、纳凉电器上的吹风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晾霸、浴霸,一般以离心式风轮的转动形成流动的气流,从出风口吹响室内用于取暖或者纳凉。取暖时配置气流加热器,令流动的空气流经气流加热器时受热升温,纳凉时不配置气流加热器或者虽配置气流加热器但不对流经的气流加热。
现有的晾霸、浴霸,其规格一般与吊顶扣板的规格一致,吊顶扣板的规格如30cm×30cm、60cm×30cm、45cm×45cm、45cm×30cm、45cm×60cm等,因此在安装状态晾霸、浴霸基本上占用一块吊顶扣板的位置,晾霸、浴霸的重量由两根平行的龙骨承载,受力均匀,安装稳定。但是,现有的晾霸、浴霸,出风口位于产品一侧而偏置于产品的中心,当吊顶用大板(大面积饰面板)装饰时,由于晾霸、浴霸的安装尺寸要明显小于大板的规格,此时,晾霸、浴霸对应于大板的位置安装时将难以由安装大板的龙骨承载并保证受力均匀和安装稳定,而且安装难度大。
此外,常规的风道是一个筒状结构,来自风机的气流经风道流向出风口并最终从出风口排出时,风量分布不匀,当气流加热器工作时,加热器散热不均匀,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效率。而且,现有的晾霸、浴霸,其进风口通常配置在面罩与箱体之间,流向进风口的气流大致呈横向流动,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大致向下流动,由此造成浴霸、晾霸下方空间的气流循环较慢,取暖速度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吹风电器出风口偏置于产品中心而难以由安装大板的龙骨承载并保证受力均匀和安装稳定,安装难度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吹风电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出风量分布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吹风电器,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内的风机、设于所述箱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箱体的同一表面上,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共线设置,所述设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表面的形心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连线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箱体上设有开口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设于同一所述开口部内。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箱体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面罩;所述开口部设于所述面罩。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箱体内设有匀流构件,所述匀流构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游,所述匀流构件形成多个开口朝向所述出风口的匀流通道。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匀流构件包括若干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或设于所述出风口上,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不同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到所述出风口的距离不同且沿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逐渐增大。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开口部内设有摆页,所述摆页具有相对于所述开口部运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开口部固定的第二状态。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箱体设有换气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切换风门,所述切换风门位于所述换气口与所述匀流构件的邻接处用于切换所述换气口和所述匀流构件与风机的连通。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匀流构件的出口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气流加热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箱体上设有补风口,所述补风口连通所述风机,所述补风口与所述进出风口位于不同的平面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风机包括出风侧壁,所述风机具有风道,所述出风侧壁成形于所述风道的出风部位,所述出风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出风侧壁在所述设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表面上的投影由所述风机指向所述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箱体的同一表面上,进风口和出风口共线设置,设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表面的形心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连线上,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产品的中央位置,方便配合大板吊顶安装。尤其是,进风口和出风口能够恰好从相邻龙骨的缝隙中露出,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产品的中间,所以两侧龙骨对产品的支撑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内设有匀流构件,令匀流构件位于出风口的上游,匀流构件形成多个开口朝向出风口的匀流通道,用于将来自风机的气流均匀分配后从出风口排出,由此保证出风口的出风均匀。当在匀流构件的出口端与出风口之间配置气流加热器对气流加热时,实现气流加热器的加热效率最大化。
而且,通过在箱体上设开口部,进风口与出风口设于同一开口部内,使进风口与出风口连贯在一起,使得进风、出风都流经开口部,面罩处的进风、出风方向均大致呈竖向,使得取暖时面罩下方的空气循环较快,能够令面罩下方空间的空气快速升温实现取暖。同时,由于进风口与出风口连贯构成一个开口部,使得面罩在整体上更为简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吹风电器的一个实施例的轴侧图;
图2为图1所示吹风电器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3为图2的K-K向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吹风电器移除面罩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吹风电器中的匀流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吹风电器的另一个实施例在龙骨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吹风电器在大板吊顶上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箱体,101换气口,102切换风门;
200风机,201风道,202电机,203离心风轮;
300面罩,301出风口,302进风口,303进出风口,304摆页;305出风侧壁;306补风口;
400集风板;
500匀流构件,501隔板,502匀流通道,503竖向部分,504横向部分;
600气流加热器;
700空间边界,701装饰板,702龙骨,703梁结构;
800吹风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的吹风电器,包括箱体100、设于箱体100上的面罩300。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箱体100为矩形,面罩300为矩形,且面罩300覆盖矩形箱体100的一个表面。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箱体100和面罩300可以替换为其他几何形状,且箱体100与面罩300的形状可以互不相同。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箱体100上设有一个条形的开口部,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开口部内并集成为进出风口303。在图3视角下,风机200设于箱体100内部的左侧,图中风机200上方的方向箭头表示气流进入方向,箱体100上方为面罩300,进出风口303左侧对应气流进入的部位为进风口302,进出风口303右侧对应气流流出的部位为出风口301。本实施例的进出风口303为直线型,进出风口303位于箱体100的矩形面上,如图6所示,矩形表面的型心位于进出风口303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进出风口为折线形或曲线型,如图1、图2所示,进出风口为环形,面罩300或箱体100的型心位于进出风口的环形包围中,也落入进出风口的范围。进一步的,可以理解为经过箱体或面罩的型心的直线,讲进出风口分成面积相同或相互对称的两部分。
对于进风口302和出风口301的大小比例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02和出风口301的宽度相同,如图3所示,进风口302和出风口301在从箱体100左侧至箱体100右侧的长度方向上也相同。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进风口302和出风口301的长度比例。
如图4所示,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将面板300拆除,然后从图3的面板上方向箱体100内部观察的俯视视角。在图4视角下,气流加热器600位于箱体100的右侧,对应出风口301设置。
具体的,风机200包括电机202及布置在风道201(蜗壳)中的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轮203。现有技术中,风道201的出风部位即风道201出风部位的出风侧壁305为平直的,本实施例中,在图4视角下,出风侧壁305为倾斜的,且指向出风口301方向,使经过离心风轮驱动的气流能够对应出风口301流出。
为了有效控制气流,在箱体内配置集风板400,集风板上设有对应风机的进风通道及对应出风口的出风通道,该进风通道及出风通道呈现为通孔。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箱体100内设匀流构件500,在气流的运动路径上,匀流构件500位于风机203与出风口301之间,匀流构件500用于将来自风机的气流均匀分配后从出风口排出,风机产生的气流到达匀流构件后,被匀流构件进行分隔优化,从而实现出风口风量均匀。
具体的,如图3、图5所示,匀流构件500通过配置高度不同的隔板501构成多个匀流通道502,隔板501的高度相对于风机自近至远逐渐变大,而且,隔板501包括竖向部分503及从竖向部分的下端向风机方向延伸的横向部分504,匀流通道502的进口端形成在横向部分504临近风机的一端的上侧,从而使得匀流通道的出口端朝向出风口,匀流通道的进口端呈台阶状分布。在图3视角下,由左侧风机200输出的气流在竖直方向上被分成多股气流,在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的引导下将向右侧运动的气流转变为向上输出的气流,从而实现风机200输出的气流在出风口301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吹出。其中,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气流在流动时具有惯性,在不受引导的情形下难以转向。当如图3所示气流从风机200横向流出后横向流动,直至受到阻碍后才转向流向出风口,由于出风口的口径较大,出风口在横向具有较大的分布跨度,因此在没有匀流构件时气流从出风口流出时分布不匀。当如前所述设置匀流构件500后,气流从风机横向流出后仍然横向流动,横向流动过程中受到不同隔板501的阻碍而被分流到后各个匀流通道502,最终能够从出风口均匀流出。
如图5所示,匀流构件50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优选用注塑制得,由此保证各个匀流通道之间不漏风,工作时避免漏风增大噪音。
气流加热器600设于匀流构件的出口端与出风口之间,该气流加热器优选PTC加热器,用于加热流经的气流实现取暖。因此,按照该结构配置了气流加热器的吹风电器体现为取暖器,如用于浴室取暖。如前所述,当不配置该气流加热器时,或者虽配置气流加热器但在吹风电器工作时不对流经的气流加热,或气流具有额外的可切换流动通道,气流加热器位于该通道之外,则可以实现纳凉。而且,基于匀流构件的存在,实现气流加热器均匀散热,大幅提高加热器的热效率,使浴室取暖速热成为可能。
对于进出风口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进出风口位于面罩的中间部位,进出风口内设摆页304,吹风电器工作时,摆页摆动将进出风口开启,吹风电器停止工作时,摆页摆动将进出风口关闭。如图所示,虽然进风口与出风口连贯构成一个进出风口,但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居于进出风口的两端,进出风互不干涉,图3、图5中的箭头示出了气流方向。进一步的,由于进风口布置在面罩上,因此产品在安装状态可将面罩贴住吊顶面或者与吊顶面持平,增大了产品安装状态的整洁性。
为了增加产品的换气功能,箱体100设有换气口101,箱体内设有切换风门102,切换风门位于换气口与匀流构件的邻接处用于切换换气口和匀流构件与风机的连通。鉴于换气是件个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因此换气时须由摆页将进风口开启。
如图所示,进出风口303内设摆页304,摆页具有相对于进出风口运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对于进出风口固定的第二状态。吹风电器工作时,摆页304处于第一状态而摆动将进出风口开启并扩大吹风范围。吹风电器停止工作时,摆页摆动将进出风口关闭而处于第二状态。如图所示,虽然进风口与出风口连贯构成一个进出风口,但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居于进出风口的两端,进出风互不干涉。
图1-5所示的吹风电器,为配合传统吊顶安装使用的吹风电器。传统吊顶的装饰板尺寸相对较小,吹风电器的箱体尺寸配合装饰板的尺寸设计,即图1-5的吹风电器安装在吊顶上时,其面罩部位外露且与吊顶的装饰板位于同一平面,面罩大小恰好等于一块装饰板或两块装饰板的大小,从恰好镶嵌在吊顶中。
实施例2
如图6-7所示,现有的新型吊顶,具有尺寸相对较大的装饰板701,装饰板701的尺寸明显大于传统吊顶的装饰板,装饰板701配合龙骨702吊装铺满空间边界700围成的空间,传统吊顶无法嵌入。所以,在图6视角下,在龙骨702的基础上增加梁结构703,两条梁结构703之间留有缝隙,将图1-4或图6-7所示的吹风电器支撑安装在梁结构703上,同时将面罩上进出风口303对应梁结构703之间的缝隙安装,既保持了吊顶结构的外观平整,又保证了吹风电器的进出风口303能够外露输出用户需要的气流。由于面罩的形心位于箱体100的进风口301和出风口302的连线上。因此面罩200支撑在两个梁结构703上时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在图6视角下,实施例2的吹风电器结构,与实施例1的吹风电器结构的区别在于,面罩200覆盖箱体100的一部分,且面罩200对应的部分突出,使进出风口303相对于箱体100突出。结合图6,箱体100的突出部位恰好嵌入相邻梁结构703的缝隙中,使进出风口303与装饰板701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在箱体100上设有面罩的一侧,且未突出的部位上设有若干补风口306,补风口306对应风机的进风部位开设。由于进出风口303上,进风口302和出风口301相邻设置,为了避免出风口301流出的气流被进风口302回吸,通过设置补风口306,使风机从补风口306和进风口302均吸气,使进风口302处的吸气力度减弱。结合图6、图7,由于进出风口303相对于箱体100突出,所以补风口306和进出风口303不在同一平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补风口306位于吊顶装饰板与房间顶棚之间的空间中,实现补风功能的时,不会对房间内的气流流动造成影响。同理,如图1-4所示的进出风口没有突出设置的吹风电器,补风口开设在面罩200与箱体100之间的空隙上。
图1-4、图6-7示出了不同外观、规格的两款产品,该两款产品在内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
该吹风电器,作为一体式凉霸使用,与大板搭配使用,可以实现快捷安装,并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Claims (10)

1.吹风电器,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内的风机、设于所述箱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箱体的同一表面上,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共线设置,所述设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表面的形心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连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箱体上设有开口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设于同一所述开口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箱体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面罩;所述开口部设于所述面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内设有匀流构件,所述匀流构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游,所述匀流构件形成多个开口朝向所述出风口的匀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匀流构件包括若干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或设于所述出风口上,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不同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到所述出风口的距离不同且沿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开口部内设有摆页,所述摆页具有相对于所述开口部运动的第一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开口部固定的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箱体设有换气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切换风门,所述切换风门位于所述换气口与所述匀流构件的邻接处用于切换所述换气口和所述匀流构件与风机的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匀流构件的出口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气流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箱体上设有补风口,所述补风口连通所述风机,所述补风口与所述进出风口位于不同的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是:所述风机包括出风侧壁,所述风机具有风道,所述出风侧壁成形于所述风道的出风部位,所述出风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出风侧壁在所述设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表面上的投影由所述风机指向所述出风口。
CN202122119678.XU 2021-09-02 2021-09-02 吹风电器 Active CN215765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9678.XU CN215765755U (zh) 2021-09-02 2021-09-02 吹风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9678.XU CN215765755U (zh) 2021-09-02 2021-09-02 吹风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5755U true CN215765755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3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19678.XU Active CN215765755U (zh) 2021-09-02 2021-09-02 吹风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5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558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771488B (zh) 一种制作食物的设备
CN109579137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5765755U (zh) 吹风电器
CN207662176U (zh)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CN210399157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5299688A (zh) 一种双风道吹风机
CN112741500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310060U (zh) 电磁炉
CN21182273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310057U (zh) 电磁炉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211722846U (zh) 嵌入式烤箱
CN210601758U (zh) 厨具
CN210373581U (zh) 电焰灶
CN209310058U (zh) 电磁炉
CN208920185U (zh) 取暖器
CN220308607U (zh) 一种吹风机及其冷却机构
CN217243023U (zh) 吹风机
CN2118227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198854U (zh) 一种踢脚线取暖器
CN219661130U (zh) 一种高速吹风机
CN214258256U (zh) 一种手柄进风式吹风机
CN218669846U (zh) 风机组件、吹风装置、晾衣机
CN219576418U (zh) 环保综合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