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9638U -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9638U
CN215759638U CN202121916551.4U CN202121916551U CN215759638U CN 215759638 U CN215759638 U CN 215759638U CN 202121916551 U CN202121916551 U CN 202121916551U CN 215759638 U CN215759638 U CN 215759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eat
steel plate
supporting
steel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65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丁友
郝忠臣
陈永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anxin Space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Wanjinlong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Wanjinlong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Wanjinlong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165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9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9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9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包括支撑座、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支撑座位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连接端的下方,且支撑座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内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底部固定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铰接有两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远离铰接座的一端铰接有滑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滑座、滑槽和减震弹簧等,在发生地震时,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下移,滑座可顺着滑槽移动,此时,第三减震弹簧压缩,第一减震弹簧拉伸,产生的弹力能够有效缓冲震动,能够有效避免钢结构连接端晃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高,且利于铰接的支撑臂恢复原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其中,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
但是目前现有钢结构连接端的隔震效果较差,发生地震时,钢结构连接端晃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此外传统钢结构与支撑座连接部分安装较为不便,且连接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钢结构连接端的隔震效果较差,发生地震时,钢结构连接端晃动较大的问题,其次传统钢结构与支撑座连接部分安装较为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包括支撑座、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支撑座位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连接端的下方,且支撑座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内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底部固定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铰接有两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远离铰接座的一端铰接有滑座,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连接端的底部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下表壁开设有与滑座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座的侧壁顶端连接有第三减震弹簧,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朝向第二钢板的一侧下端固定有第二嵌条,所述第二钢板朝向第一钢板的一侧下端开设有与第二嵌条相适配的第二嵌槽,且第二钢板朝向第一钢板的一侧上端固定有第一嵌条,所述第一钢板朝向第二钢板的一侧上端开设有与第一嵌条相匹配的第一嵌槽,所述托板的顶端两侧对称连接有螺杆,所述第一嵌条和第二嵌条的上表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杆贯穿通孔,且螺杆的外部顶端旋合连接有螺帽。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上表壁两端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底部和托板的下表壁之间连接有弹性柱。
优选的,所述弹性柱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壁底端固定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上表壁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截面为T型结构,且滑槽的内表壁光滑无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滑座、滑槽和减震弹簧等,在发生地震时,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下移,滑座可顺着滑槽移动,此时,第三减震弹簧压缩,第一减震弹簧拉伸,产生的弹力能够有效缓冲震动,能够有效避免钢结构连接端晃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高,且利于铰接的支撑臂恢复原状。
(2)本实用新型在对接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时,将第一嵌条嵌入至第一嵌槽内,同时使第二嵌条嵌入至第二嵌槽内,能够有效增加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对接的稳定性,在安装支撑座时,将两个螺杆分别穿过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并穿过通孔,然后旋上螺帽即可,钢结构与支撑座连接部分安装较为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托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嵌条的俯视图;
图中:1、支撑座;2、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第一嵌槽;5、第一嵌条;6、第二嵌条;7、第二嵌槽;8、螺帽;9、托板;10、铰接座;11、支撑臂;12、滑座;13、第一减震弹簧;14、滑槽;15、凹槽;16、弹性柱;17、第二减震弹簧;18、安装底板;19、通孔;20、螺杆;21、第三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包括支撑座1、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支撑座1位于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连接端的下方,且支撑座1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内凹形成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底部固定有铰接座10,铰接座10上铰接有两个支撑臂11,支撑臂11远离铰接座10的一端铰接有滑座12,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连接端的底部设有托板9,托板9的下表壁开设有与滑座12相适配的滑槽14,滑座12的侧壁顶端连接有第三减震弹簧21,两个支撑臂11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13,在发生地震时,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下移,滑座12可顺着滑槽14移动,此时,第三减震弹簧21压缩,第一减震弹簧13拉伸,产生的弹力能够有效缓冲震动,能够有效避免钢结构连接端晃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高,且利于铰接的支撑臂11恢复原状。
进一步地,第一钢板2朝向第二钢板3的一侧下端固定有第二嵌条6,第二钢板3朝向第一钢板2的一侧下端开设有与第二嵌条6相适配的第二嵌槽7,且第二钢板3朝向第一钢板2的一侧上端固定有第一嵌条5,第一钢板2朝向第二钢板3的一侧上端开设有与第一嵌条5相匹配的第一嵌槽4,托板9的顶端两侧对称连接有螺杆20,第一嵌条5和第二嵌条6的上表壁均开设有通孔19,螺杆20贯穿通孔19,且螺杆20的外部顶端旋合连接有螺帽8,在对接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时,将第一嵌条5嵌入至第一嵌槽4内,同时使第二嵌条6嵌入至第二嵌槽7内,能够有效增加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对接的稳定性,在安装支撑座1时,将两个螺杆20分别穿过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并穿过通孔19,然后旋上螺帽8即可,钢结构与支撑座1连接部分安装较为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支撑座1的上表壁两端对称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的内部底部和托板9的下表壁之间连接有弹性柱16,弹性柱16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7,在发生地震时,利用弹性柱16和第二减震弹簧17能够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
进一步地,支撑座1的两侧壁底端固定有安装底板18,安装底板18的上表壁开设有安装孔,利用开设有安装孔的安装底板18可将支撑座1稳定固定住。
进一步地,滑槽14的截面为T型结构,且滑槽14的内表壁光滑无凸起,内表壁光滑无凸起的滑槽14摩擦力小,利于滑座12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对接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时,将第一嵌条5嵌入至第一嵌槽4内,同时使第二嵌条6嵌入至第二嵌槽7内,能够有效增加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对接的稳定性,在安装支撑座1时,将两个螺杆20分别穿过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并穿过通孔19,然后旋上螺帽8即可,钢结构与支撑座1连接部分安装较为方便快捷,此外,在发生地震时,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下移,滑座12可顺着滑槽14移动,此时,第三减震弹簧21压缩,第一减震弹簧13拉伸,产生的弹力能够有效缓冲震动,能够有效避免钢结构连接端晃动较大,另外,在发生地震时,利用弹性柱16和第二减震弹簧17能够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所述支撑座(1)位于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连接端的下方,且支撑座(1)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内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底部固定有铰接座(10),所述铰接座(10)上铰接有两个支撑臂(11),所述支撑臂(11)远离铰接座(10)的一端铰接有滑座(12),所述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3)连接端的底部设有托板(9),所述托板(9)的下表壁开设有与滑座(12)相适配的滑槽(14),所述滑座(12)的侧壁顶端连接有第三减震弹簧(21),两个所述支撑臂(11)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2)朝向第二钢板(3)的一侧下端固定有第二嵌条(6),所述第二钢板(3)朝向第一钢板(2)的一侧下端开设有与第二嵌条(6)相适配的第二嵌槽(7),且第二钢板(3)朝向第一钢板(2)的一侧上端固定有第一嵌条(5),所述第一钢板(2)朝向第二钢板(3)的一侧上端开设有与第一嵌条(5)相匹配的第一嵌槽(4),所述托板(9)的顶端两侧对称连接有螺杆(20),所述第一嵌条(5)和第二嵌条(6)的上表壁均开设有通孔(19),所述螺杆(20)贯穿通孔(19),且螺杆(20)的外部顶端旋合连接有螺帽(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壁两端对称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底部和托板(9)的下表壁之间连接有弹性柱(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16)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两侧壁底端固定有安装底板(18),所述安装底板(18)的上表壁开设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4)的截面为T型结构,且滑槽(14)的内表壁光滑无凸起。
CN202121916551.4U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Active CN215759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6551.4U CN215759638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6551.4U CN215759638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9638U true CN215759638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5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6551.4U Active CN215759638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9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15645U (zh) 一种抗震钢梁结构
CN1017737B (zh) 摩擦耗能抗震结构
CN113202186A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装配式抗震建筑
CN215166523U (zh) 一种具有节能新型改良抗震钢结构
CN209976061U (zh) 一种用于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及梁和柱的减震结构
CN215759638U (zh) 一种基于钢结构的隔震支座连接构造结构
CN216865452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
CN211472848U (zh) 一种高抗震性能的钢结构
CN217630507U (zh) 一种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立面的连接结构
CN115434423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梁柱连接结构
CN21521262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CN21638007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
CN211947928U (zh) 一种隔音消震性能良好的公路桥梁支座
CN115264182A (zh) 一种新型高稳定性抗震支吊架及其组装方法
CN216007321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减震连接机构
CN215978581U (zh)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N216239108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桁架剪力墙建筑结构
CN220790265U (zh) 一种建筑工程设计用组合式钢结构
CN212053389U (zh) 一种装配式楼层板框架结构
CN218814397U (zh) 一种钢结构夹层连接用抗震连接件
CN211572115U (zh) 一种新型十字型隔墙结构
CN221143031U (zh) 一种加固型抗震钢结构
CN221441798U (zh) 一种抗震防变形的钢结构
CN217232953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抗震组合梁
CN218205023U (zh) 一种建筑墙体防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9

Address after: No. 508 Industrial Avenue, Chengya Industrial Park, Mingshan District, Ya'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625000

Patentee after: Ya'anxin Space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50066 Shili section of HA Wu highway, Pingfang District,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rbin wanjinlong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