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41947U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41947U CN215741947U CN202122218791.3U CN202122218791U CN215741947U CN 215741947 U CN215741947 U CN 215741947U CN 202122218791 U CN202122218791 U CN 202122218791U CN 215741947 U CN215741947 U CN 2157419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ation tank
- motor
- sewage
- valve
- sewage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壳体外设有排污泵,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污泵连接,排污管道上设有排污阀,沉淀池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伸入沉淀池的最底部并连接有第一螺旋桨,第一螺旋桨位于排污口与沉淀池连通处的中部上方,第一螺旋桨的上方设置有硬质支撑网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一螺旋桨,在排污时能搅动排污口处的污泥,降低其致密度,提高其流动性,避免排污口发生堵塞,通过设置硬质支撑网片,硬质支撑网片能够对位于其上方的污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沉淀池最底部的污泥的致密度过大,避免排污口发生堵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指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通过合理高效的污水处理步骤,让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减少水源浪费,减轻水源污染。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通常会在污水处理设备内设置多个相互连通的反应池,污水进入的首个反应池,被叫为沉淀池,主要用于使污水内密度较大的污物沉淀下来,沉淀之后的水进入下一个反应池中,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沉淀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底部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污泥,需要定期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清除,为了更好的清除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将沉淀池的底部设计呈倒锥形,并在倒锥形的最底端设置排污口和排污阀,当需要清除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时,打开排污阀,沉淀池内部的水压使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通过排污口排出。然而这样做其限制在于需要将污水处理设备架设起来,使排污口悬空,这样才容易进行排污操作,而将污水处理设备架设起来不仅会增加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对于大型的污水处理设备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长期堆积在一起,倒锥形的最底端位置处的污泥在压力的作用下,其致密度会明显提高,容易将排污口堵住。
一些设备生产厂家,通过在排污口外接一个排污泵,使污水处理设备不用架设起来,然而为了更好的清除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沉淀池的底部还是要设计呈倒锥形,倒锥形的最底端位置处的污泥在长时间的压力作用下,还是会提高其致密度,排污泵依然会经常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排污口发生堵塞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计呈锥形,所述沉淀池的最底端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壳体外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与所述排污泵连接,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排污阀,所述沉淀池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伸入所述沉淀池的最底部并连接有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一螺旋桨位于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处的中部上方,所述第一螺旋桨的上方设置有硬质支撑网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端部转动安装在所述硬质支撑网片的底部,所述硬质支撑网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碰撞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相应所述第一碰撞部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相应所述碰撞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碰撞部,所述连接板的相应所述第二碰撞部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碰撞部的一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碰撞部的底部与所述滑槽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排污阀为电磁阀,所述排污阀和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排污阀和所述第一电机的开启和关闭,并能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正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采用不锈钢网带作为载体,所述壳体的相应所述沉淀池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带式输送机的一端从所述出料口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伸入所述混合腔内并连接有第二螺旋桨,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设有进药口,所述混合腔的底部设有流出口并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带动流出口的流出阀,所述流出阀为电磁阀,所述流出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流出阀的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阀,所述壳体外设置有进药泵,所述进药泵的输出口与所述进药口连通,所述混合腔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进水阀为电磁阀,所述进水阀、所述第二电机、所述进药泵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皆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进水阀、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进药泵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流出口的端部位于所述沉淀池内的液面高度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并在第一转动轴上设置第一螺旋桨,在排污时能搅动排污口处的污泥,降低其致密度,提高其流动性,避免排污口发生堵塞,通过在第一螺旋桨的上方设置硬质支撑网片,硬质支撑网片能够对位于其上方的污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降低施加在沉淀池最底部的压力,避免沉淀池最底部的污泥的致密度过大,避免排污口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沉淀池,12-排污口,13-硬质支撑网片,131-第一碰撞部,14-出料口,15-混合腔,151-进水口,152-进药口,153-流出口,154-流出阀,155-进水阀,156-液位传感器,16-隔板,161-液口,2-排污泵,21-排污管道,22-排污阀,3-第一电机,31-第一转动轴,32-第一螺旋桨,33-连接板,331-滑槽,34-第二碰撞部,35-弹簧,4-控制器,5-带式输送机,6-第二电机,61-第二螺旋桨,7-进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2。
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多个连通的反应池,其中一个所述反应池为沉淀池11,所述沉淀池11的底部设计呈锥形,所述沉淀池11的最底端设置有排污口12,所述壳体1外设有排污泵2,所述排污口12通过排污管道21与所述排污泵2连接,所述排污管道21上设有排污阀22,所述沉淀池11的最底端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第一转动轴31伸入所述沉淀池11的最底部并连接有第一螺旋桨32,因第一螺旋桨32在这里的作用主要起旋转切割并带有一部分的上下搅动的功能,所以第一螺旋桨32的桨片的倾斜角度不用很大,所述第一螺旋桨32位于所述排污口12与所述沉淀池11连通处的中部上方,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桨32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硬质支撑网片13,所述硬质支撑网片13将所述沉淀池11的底部分成上下两层,所述硬质支撑网片13上设有多个网孔,沉淀在所述沉淀池11的底部的污泥能够通过所述网孔进入所述硬质支撑网片13的下方。
具体实施中,污水进入沉淀池11后,密度大的污物在重力作用下逐渐穿过硬质支撑网片13上的网孔沉淀在沉淀池11的最底部形成污泥,随着污泥的不断堆积,污泥的顶部高度慢慢超过硬质支撑网片13,位于硬质支撑网片13的上方,此时硬质支撑网片13的网孔被堵,因污泥的流动性相对污水的流动性来说较差,硬质支撑网片13对位于其上方的污泥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并且随着污泥的厚度逐渐增加,污泥的致密度逐渐变大,污泥的流动性逐渐变差,最终网孔被彻底堵死,位于支撑网上方的污泥其重量大多由硬质支撑网片13来承担,通过控制硬质支撑网片13上网孔的数量、间距和大小可以控制硬质支撑网片13上的网孔在彻底堵死时,其所对应的污泥的致密度,确保硬质支撑网片13下方的污泥的致密度在可控范围内;
当需要排污时,先开启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带动第一螺旋桨32在硬质支撑网片13的下方转动,此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3的转向,使第一螺旋桨32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硬质支撑网片13下方的污泥不断向上涌动,冲击硬质支撑网片13,使网孔中堵塞的污泥松动,之后开启排污阀22,排污泵2启动,同时第一电机3反转,第一螺旋桨32带动污泥向下涌动,此时,因第一螺旋桨32位于排污口12与沉淀池11连通处的中部上方,第一螺旋桨32带动污泥向下涌动的力连同排污泵2的吸力形成合力,在合力的共同作用下,硬质支撑网片13上下之间的压强差极具增大,在强大的压强下,堵塞在网孔中的污泥连同硬质支撑网片13上方的污泥穿过网孔进入到硬质支撑网片13的下方,进入硬质支撑网片13的下方的污泥在第一螺旋桨32的旋转切割下颗粒变得细小同时致密度降低,避免污物在排污口12发生堵塞,待排污完成后,排污泵2和第一电机3关闭,然后排污阀22关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并在第一转动轴上设置第一螺旋桨,在排污时能搅动排污口处的污泥,降低其致密度,提高其流动性,避免排污口发生堵塞,通过在第一螺旋桨的上方设置硬质支撑网片,硬质支撑网片能够对位于其上方的污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降低施加在沉淀池最底部的压力,避免沉淀池最底部的污泥的致密度过大,避免排污口发生堵塞。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污泥将网孔堵的过于紧实从而导致硬质支撑网片上的污泥无法穿过网孔进入硬质支撑网片的下方,所述第一转动轴31的端部转动安装在所述硬质支撑网片13的底部,所述硬质支撑网片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碰撞部131,所述第一转动轴31的相应所述第一碰撞部131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板33,所述连接板33的相应所述碰撞部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碰撞部34,所述第一碰撞部131和所述第二碰撞部34的端部都呈球面,所述第一碰撞部131固定在所述硬质支撑网片13的底部,所述连接板33的相应所述第二碰撞部34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331,所述第二碰撞部34的一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331内并与所述滑槽331密封配合,所述第二碰撞部34的底部与所述滑槽331之间设置有弹簧35。这样设计,当第一转动轴在转动时,第一转动轴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上的第二碰撞部在经过第一碰撞部的底部时,与第一碰撞部向碰撞,第二碰撞部在第一碰撞部的挤压下向滑槽内滑动,使弹簧压缩,在此过程中,第二碰撞部与第一碰撞部发生的碰撞使硬质支撑网片发生震动,使堵塞在网孔中的污泥发生松动,一便后续排污泵启动时,硬质支撑网片上方的污泥能够穿过网孔进入到硬质支撑网片的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内置有微处理器,所述排污阀22为电磁阀,所述排污阀22和所述第一电机3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4控制所述排污阀22和所述第一电机3做出相应指令动作。因为控制器4与排污阀22和第一电机3之间的控制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故此处不做过多赘述。这样设计,使设备更具自动化和智能化,方便排污作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11内设置有带式输送机5,所述带式输送机5采用不锈钢网带作为载体,所述壳体1的相应所述沉淀池11的侧壁顶部开设有出料口14,所述带式输送机5的一端从所述出料口14伸出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带式输送机5上的不锈钢网带能够将污水中含有的颗粒较大的金属块、碎石块以及其他杂物阻拦在不锈钢网带上并通过出料口14将物品运送至壳体1外。这样设计,通过设置带式输送机并采用不锈钢网带作为载体,能够将沉淀池内的体积较大的杂物排出壳体外,使沉淀至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更显细腻,不会因污物的体积较大而被阻拦在硬质支撑网片的上方无法通过网孔进入到硬质支撑网片的下方。在实际使用中,可在带式输送机的伸出壳体的端部放置一个收集箱,带式输送机排出的杂物进入收集箱内同一收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11的顶部设置有混合腔15,所述混合腔15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51,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151进入所述混合腔15内,所述壳体1的顶部相应所述混合腔15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第二转动轴伸入所述混合腔15内并连接有第二螺旋桨61,所述混合腔15的顶部还设置有进药口152,所述混合腔15的底部设有流出口153并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带动流出口153的流出阀154,所述流出口153位于所述带式输送机5的中部上方,因所述流出阀154位于壳体1内,不便于人工对其进行操作,因此,所述流出阀154为电磁阀,所述流出阀154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可控制所述流出阀154的打开和关闭,因为控制器4与流出阀154之间的控制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因此此处不做过多赘述。这样设计,能够确保污水与药剂之间的混合比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时,污水通过进水口151进入混合腔15内,当混合腔15内的污水达到一定的量以后,停止污水继续进入混合腔15内,通过进药口152向混合腔15内添加混凝剂等药剂,然后启动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带动第二螺旋桨61转动,使污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之后打开流出阀154,混合后的污水经落通过流出口153与沉淀池11内的污水融为一体,待混合腔15内的污水完全流出后,流出阀154关闭,第二电机6关闭,一个循环结束,因流出口153位于带式输送机5的中部上方,带式输送机5能够第一时间将体积较大的杂物排出壳体1外。
在一实施例中,因通常情况下,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会在地上挖一个坑,将污水处理设备置于坑中并确保污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口位于外界污水的液面高度的下方,这样外界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流入污水处理设备中,所以无需在污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口处设置水泵用于抽取外界的污水;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所述进水口151处设置有进水阀155,所述壳体1外设置有进药泵7,所述进药泵7采用定量泵,所述进药泵7的输出口与所述进药口152连通,所述进药泵7的输入端与外界装有药液的容器连接,所述混合腔15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56,因液位传感器156的安装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此处不做赘述,进水阀155为电磁阀,所述进水阀155、所述第二电机6、所述进药泵7和所述液位传感器156皆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可控制所述进水阀155、所述第二电机6和所述进药泵7做出相应指令动作,因为控制器4与电器元件之间的控制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故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具体实施时,污水通过进水口151进入混合腔15内,当混合腔15内的污水水位达到某一定值时,液位传感器156将液位高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4,此时控制器4控制进水阀155关闭,外界污水停止向混合腔15内进入,进药泵7启动,将一定量的药液通过进药口152泵送至混合腔15内,然后进药泵7关闭,之后控制器4控制第二电机6转动,转动一定时间后,控制器4控制第二电机6停止转动,然后控制流出阀154打开,一段时间后混合腔15内的液体全部流出,之后控制流出阀154关闭,将进水阀155打开,如此循环往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出口153的端部位于所述沉淀池11内的液面高度下方,所述沉淀池11的与相邻的所述反应池之间通过隔板16隔开,所述隔板16上开有排液口161,所述排液口161位于所述混合腔15的下方并低于所述出料口14。这样设计,通过使流出口的端部位于沉淀池内的液面高度下方,这样在流出阀开启,混合腔内的污水流入沉淀池内时,对沉淀池的扰动就会减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更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沉淀池(11),所述沉淀池(11)的底部设计呈锥形,所述沉淀池(11)的最底端设置有排污口(12),所述壳体(1)外设有排污泵(2),所述排污口(12)通过排污管道(21)与所述排污泵(2)连接,所述排污管道(21)上设有排污阀(2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1)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第一转动轴(31)伸入所述沉淀池(11)的最底部并连接有第一螺旋桨(32),所述第一螺旋桨(32)位于所述排污口(12)与所述沉淀池(11)连通处的中部上方,所述第一螺旋桨(32)的上方设置有硬质支撑网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31)的端部转动安装在所述硬质支撑网片(13)的底部,所述硬质支撑网片(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碰撞部(131),所述第一转动轴(31)的相应所述第一碰撞部(131)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板(33),所述连接板(33)的相应所述碰撞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碰撞部(34),所述连接板(33)的相应所述第二碰撞部(34)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331),所述第二碰撞部(34)的一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331)内,所述第二碰撞部(34)的底部与所述滑槽(331)之间设置有弹簧(3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排污阀(22)为电磁阀,所述排污阀(22)和所述第一电机(3)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能控制所述排污阀(22)和所述第一电机(3)的开启和关闭,并能控制所述第一电机(3)的正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1)内设置有带式输送机(5),所述带式输送机(5)采用不锈钢网带作为载体,所述壳体(1)的相应所述沉淀池(11)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14),所述带式输送机(5)的一端从所述出料口(14)伸出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1)的顶部设置有混合腔(15),所述混合腔(15)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5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第二转动轴伸入所述混合腔(15)内并连接有第二螺旋桨(61),所述混合腔(15)的顶部设有进药口(152),所述混合腔(15)的底部设有流出口(153)并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带动流出口(153)的流出阀(154),所述流出阀(154)为电磁阀,所述流出阀(154)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可控制所述流出阀(154)的打开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51)处设置有进水阀(155),所述壳体(1)外设置有进药泵(7),所述进药泵(7)的输出口与所述进药口(152)连通,所述混合腔(15)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56),所述进水阀(155)为电磁阀,所述进水阀(155)、所述第二电机(6)、所述进药泵(7)和所述液位传感器(156)皆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可控制所述进水阀(155)、所述第二电机(6)和所述进药泵(7)的开启和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口(153)的端部位于所述沉淀池(11)内的液面高度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18791.3U CN215741947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18791.3U CN215741947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41947U true CN215741947U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087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18791.3U Active CN215741947U (zh) | 2021-09-14 | 2021-09-14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41947U (zh) |
-
2021
- 2021-09-14 CN CN202122218791.3U patent/CN2157419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70412B1 (ko) | 하수처리용 수조 장치 | |
CN111573909A (zh) | 一种过滤洗煤废水并能将残渣上的煤进行回收的处理装置 | |
CN216106578U (zh) |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泥脱水装置 | |
CN215741947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7012617U (zh) | 一种生产淀粉的除砂沉降装置 | |
CN215409460U (zh) | 一种潜污泵用机械式反冲洗阀 | |
CN209466532U (zh) | 一种废弃塑料输液瓶沉浮分离槽 | |
CN209019961U (zh) | 沉淀池 | |
CN208648810U (zh) | 一种高效的溶气气浮机 | |
CN208151149U (zh) |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深度过滤装置 | |
CN213537385U (zh) | 一种混泥土生产废水回收利用设备 | |
CN111214890B (zh) | 海沙淡化沥干装置及泥沙分离装置 | |
CN209161683U (zh) | 一种含铀废水絮凝沉淀回收装置 | |
CN216726175U (zh) | 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113860448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污水处理箱 | |
CN217139602U (zh) | 污水处理用多层过滤装置 | |
CN221867690U (zh) | 用于金属锆制备的沉淀池 | |
CN221740005U (zh) | 一种水源水厂絮凝反应沉淀设备 | |
CN218988949U (zh) | 一种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 | |
CN109235625A (zh) | 一体化提升泵站 | |
CN208516976U (zh) | 节能环保型自动加药与气浮设备一体机 | |
CN21931468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装置 | |
CN221863937U (zh) | 一种带过滤功能的灌溉装置 | |
CN217067805U (zh) | 一种水土保持沉沙池 | |
CN208493527U (zh) | 一种工业废水过滤沉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