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9857U - 一种眼科用镊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眼科用镊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9857U
CN215739857U CN202121958538.5U CN202121958538U CN215739857U CN 215739857 U CN215739857 U CN 215739857U CN 202121958538 U CN202121958538 U CN 202121958538U CN 215739857 U CN215739857 U CN 215739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base
sleeve
screw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85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嘉嵩
樊华
李文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er Eye Hos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er Eye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er Eye Hospi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er Eye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85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9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9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9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眼科用镊子,包括: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基座(3)、锁紧件(4)、旋转机构(5)、套筒(6);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基座(3)连接,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另一端相对,可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锁紧件(4)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夹臂(1)与所述第二夹臂(2);所述旋转机构(5)用于带动所述基座(3)转动;所述套筒(6)套设在所述基座(3)外侧,所述基座(3)可相对于所述套筒(6)旋转。本申请提供的眼科用镊子,尤其适宜于人工晶状体的更换、取出操作,减少操作时间,降低操作难度,并可减少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眼科用镊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眼科用镊子。
背景技术
现代的白内障手术或晶状体置换手术后,需要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方法通常是利用专业植入器将人工晶状体折叠后,通过角膜处较小的切口(通常为2.2-3.0mm切口)植入眼内,然后再将人工晶状体展开,变为平整的状态。
在临床工作中,时常因各种原因需要将已经植入眼内的人工晶状体取出。例如,在手术时医生可能不正确的将人工晶状体进行装载,或其他原因可能会无意中损坏人工晶状体。如果发现植入眼内的人工晶状体有损坏、人工晶状体偏中心等问题,可能需要马上取出人工晶状体,更换新的。另外,如果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由于屈光误差大、人工晶状体不适、想植入更高端的人工晶状体或者已植入的多功能人工晶状体需要更换为单焦人工晶状体等等原因需要进行人工晶状体更换时,也需要将眼内的人工晶状体取出。
但随着眼科手术器械和理念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或晶状体置换手术中,角膜的切口尺寸不断缩小。这导致在想要将人工晶状体取出时,困难重重。现在只能将人工晶状体破坏成碎片后,再用显微镊取出。破碎人工晶状体的操作难度大、容易损伤患者角膜,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口的扩口,导致术后恢复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眼科用镊子;本申请提供的眼科用镊子,尤其适宜于人工晶状体的更换、取出操作,可以将人工晶状体折叠、取出,而不需要将人工晶状体剪碎,可以大幅减少操作时间,从十几分钟缩短至不足一分钟,并且不需要扩大切口,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大大减少了眼内操作的频次,使得碰到眼内组织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达到将眼内的损伤减到最低的程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眼科用镊子,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基座、锁紧件、旋转机构、套筒;
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的另一端相对,可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锁紧件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
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基座转动;
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基座外侧,所述基座可相对于所述套筒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具体为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伸出所述套筒之外。
优选地,所述套筒内设有凸块,所述基座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套筒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多个凸块与凹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包括螺钉与螺母,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上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螺纹孔,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螺钉上,用于配合所述螺钉锁紧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
优选地,所述螺钉的螺钉头与第一夹臂相接触,所述螺钉的螺身穿过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螺纹孔,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夹臂外侧。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设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为尖头;或,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为平头。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眼科用镊子,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基座、锁紧件、旋转机构、套筒;利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可以夹持目标物(如人工晶状体),锁紧件可以锁紧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维持夹紧目标物的状态,然后在旋转机构带动下,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持目标物旋转,同时套筒套设在基座外侧,可以在基座转动时保持不动,则术者将夹持并锁定目标物后,手持套筒,然后助手转动旋转机构,过程中可以保持手持的稳定性,避免损伤患者眼球。本申请提供的眼科用镊子,尤其适宜于人工晶状体的更换、取出操作,可以将人工晶状体折叠、取出,而不需要将人工晶状体剪碎,可以大幅减少操作时间,从十几分钟缩短至不足一分钟,并且不需要扩大切口,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大大减少了眼内操作的频次,使得碰到眼内组织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达到将眼内的损伤减到最低的程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眼科用镊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眼科用镊子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基座;4-锁紧件;5-旋转机构; 6-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请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眼科用镊子,包括: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基座3、锁紧件4、旋转机构5、套筒6;
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基座3连接,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另一端相对,可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锁紧件4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夹臂1与所述第二夹臂2;
所述旋转机构5用于带动所述基座3转动;
所述套筒6套设在所述基座3外侧,所述基座3可相对于所述套筒6旋转。
白内障或晶状体置换手术中,角膜的切口尺寸不断缩小。这导致在想要将人工晶状体取出时,困难重重。现在只能将人工晶状体破坏成碎片后,再用显微镊取出。通常操作是将眼内的人工晶状体用剪刀剪成两半,再用显微镊将人工晶状体碎片取出,此方法的主要缺点为眼内操作的步骤多,剪刀等器械对眼内的损伤较大,特别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对手术医生的经验要求极高,需要非常熟练和高超的手术技术。并且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口的扩口(可能大于3mm),增加术源性散光,手术结束时可能需要进行切口缝合。整个手术操作的时间长,术后大概率出现角膜水肿,导致恢复时间延长。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眼科用镊子,包括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基座3、锁紧件4、旋转机构5、套筒6;利用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可以夹持目标物(如人工晶状体),锁紧件4可以锁紧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维持夹紧目标物的状态,然后在旋转机构5带动下,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夹持目标物旋转,同时套筒6套设在基座3外侧,可以在基座3 转动时保持不动,则术者将夹持并锁定目标物后,手持套筒6,然后助手转动旋转机构5,过程中可以保持手持的稳定性,避免损伤患者眼球。本申请提供的眼科用镊子,尤其适宜于人工晶状体的更换、取出操作,可以将人工晶状体折叠、取出,而不需要将人工晶状体剪碎,可以大幅减少操作时间,从十几分钟缩短至不足一分钟,并且不需要扩大切口,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大大减少了眼内操作的频次,使得碰到眼内组织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达到将眼内的损伤减到最低的程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的眼科用镊子,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分别与基座3相连,则操作者施加外力可以使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相互靠近,外力消失则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恢复原状,从而可以夹紧或放开目标物。本申请提供的眼科用镊子,还设有锁紧件4和旋转机构5,锁紧件4可以锁紧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从而使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在不用操作者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锁紧状态;而旋转机构5可以带动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旋转,使得在夹紧状态下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可以进行转动,带动夹持的目标物转动。
使用时,现在患者眼内前后房填充粘弹剂,将人工晶状体从囊袋内移入囊袋外,并且置于虹膜平面前方。在无需括大角膜主切口的情况下,利用本申请提供的眼科用镊子,将镊子前端从角膜主切口进入前房后夹持住人工晶状体的边缘之后,旋转锁紧件4将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锁紧。操作者左手的虹膜恢复器从角膜侧切口进入前房,并置于人工晶状体表面。握紧套筒6,此时,助手从旁转动旋转机构5,带动眼内端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及所夹持的人工晶状体旋转并卷曲,当旋转到300°左右时,人工晶状体已卷曲到能够从主切口拖出,顺势拖出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从眼内取出完毕。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5具体为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基座3远离所述第一夹臂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伸出所述套筒6之外。
旋转机构5具体为旋钮,旋钮与基座3固定连接,转动旋钮即可带动基座3以及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转动。
优选地,所述套筒6内设有凸块,所述基座3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套筒6与所述基座3之间通过多个凸块与凹槽相配合。
套筒6套设在基座3外侧,并使得所述基座3可相对于所述套筒6旋转,可以通过在套筒6内设有凸块,所述基座3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实现,还可设置多个凸块与凹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4包括螺钉与螺母,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上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的螺纹孔,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螺钉上,用于配合所述螺钉锁紧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
优选地,所述螺钉的螺钉头与第一夹臂1相接触,所述螺钉的螺身穿过所述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的螺纹孔,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夹臂2外侧。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4设在所述第一夹臂1和所述第二夹臂2靠近所述基座3的一端。
锁紧件4优选包括螺钉、螺母,并穿过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螺纹孔,通过旋转螺母,使得螺母在螺钉上滑动,锁紧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
优选锁紧件4设在所述第一夹臂1和所述第二夹臂2靠近所述基座3的一端,便于术者操作,也可保证镊子的头端伸入患者眼球时不受阻挡。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远离所述基座3的一端为尖头;或,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远离所述基座3的一端为平头。
本申请提供的眼科用镊子,可以是尖头镊子,也可是平头镊子。
实施例1
一种眼科用镊子,包括: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基座3、锁紧件4、旋转机构5、套筒6;
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一端分别与基座3连接,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另一端相对,可相互靠近或远离;
锁紧件4设在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靠近基座3的一端,用于锁紧第一夹臂1与第二夹臂2;锁紧件4包括螺钉与螺母,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 上分别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过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的螺纹孔,螺母套设在螺钉上,且螺钉的螺钉头与第一夹臂1相接触,螺钉的螺身穿过第一夹臂1 和第二夹臂2的螺纹孔,螺母位于第二夹臂2外侧;
旋转机构5用于带动基座3转动;旋转机构具体为旋钮,旋钮与基座3 远离第一夹臂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伸出套筒6之外;套筒6内设有凸块,基座3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远离基座3的一端为尖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眼科用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基座(3)、锁紧件(4)、旋转机构(5)、套筒(6);
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基座(3)连接,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的另一端相对,可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锁紧件(4)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夹臂(1)与所述第二夹臂(2);
所述旋转机构(5)用于带动所述基座(3)转动;
所述套筒(6)套设在所述基座(3)外侧,所述基座(3)可相对于所述套筒(6)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用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5)具体为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基座(3)远离所述第一夹臂(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伸出所述套筒(6)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用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内设有凸块,所述基座(3)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用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与所述基座(3)之间通过多个凸块与凹槽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用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4)包括螺钉与螺母,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上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的螺纹孔,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螺钉上,用于配合所述螺钉锁紧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科用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螺钉头与第一夹臂(1)相接触,所述螺钉的螺身穿过所述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的螺纹孔,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夹臂(2)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科用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4)设在所述第一夹臂(1)和所述第二夹臂(2)靠近所述基座(3)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用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远离所述基座(3)的一端为尖头;或,所述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远离所述基座(3)的一端为平头。
CN202121958538.5U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眼科用镊子 Active CN215739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8538.5U CN215739857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眼科用镊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8538.5U CN215739857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眼科用镊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9857U true CN215739857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8538.5U Active CN215739857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眼科用镊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9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03515B2 (ja) モジュール式眼内レンズおよびモジュール式眼内レンズ用ベース
US621401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n intraocular lens for insertion
US5556400A (en)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inserting flexible intraocular lenses and a configuration for flexible intraocular lenses
US20150230981A1 (en) Modular intraocular lens designs, tools and methods
JPH08508913A (ja) 2つの360°ハプティックを有する眼内レンズ
US5549614A (en) Apparatus for folding flexible intraocular lenses
KR20100058620A (ko) 눈물 임플랜트용 삽입 및 적출 기구
JP2002543920A (ja) 虹彩固定化眼内レンズおよび虹彩へのその取付器具
US20230078517A1 (en) Folding device for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
WO2001045574A1 (en) Irrigating forceps
TW201740888A (zh) 複曲面人工水晶體及人工水晶體植入器具
EP0902667B1 (en) Intraocular lens folder
CN215739857U (zh) 一种眼科用镊子
RU2707405C1 (ru) Хрусталиковая петля
CN221691606U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的记忆金属辅助撕囊器
AU2019409154B2 (en) Folding device for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
CN219847060U (zh) 一种人工晶状体折叠取出装置
CN214967598U (zh) 调位钩
SU1680158A1 (ru) Способ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вторичной катаракты
RU3194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анссклерального проведения нити при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м лечении афакии при отсутствии задней стенки капсулы
RU81428U1 (ru) 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й хрусталик глаза
MALYUGIN Pupil issues in cataract surgery
Agarwal Surgeon: Malyugin ring helpful in small-pupil phacoemulsif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