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9180U -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9180U
CN215739180U CN202122326112.4U CN202122326112U CN215739180U CN 215739180 U CN215739180 U CN 215739180U CN 202122326112 U CN202122326112 U CN 202122326112U CN 215739180 U CN215739180 U CN 215739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flexible pipe
negative pressure
cavity
su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261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大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JIAN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JIAN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23261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9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9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9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包括柔性管及设于柔性管内的密封件,密封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密封件上设有贯穿两侧且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位于密封件的第二侧的柔性管内滑动连接有一组活塞,密封件的第二侧端面上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延伸管,活塞可滑动地套设于延伸管上,以于延伸管外周侧的柔性管内形成腔体大小可变的密封腔,密封腔与第一通道连通;背离密封腔一侧的活塞表面设置有吸盘,吸盘中部与所述延伸管的内腔连通,以通过活塞的移动带动吸盘从柔性管端部缩入或伸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负压牵引装伸入人体内,可将病灶或遮挡组织吸附并牵引在吸盘之上,便于手术或检查操作,且不易对病患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牵引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做内窥镜检查(如胃镜检查)时,内窥镜需伸入人体的肠胃之中,由于肠胃内的消化物、血块或病灶组织等相互堆叠,给手术操作空间及内窥镜视野暴露带来极大不便。
专利CN210749334U公开了一种腹腔镜辅助牵拉夹子,通过内窥镜将夹子送入人体的腹腔或肠道中,利用夹子夹持并拉开病灶或遮挡组织,使手术或检查目标视野充分暴露,便于进行下一步操作,降低了手术或检查的难度;然而上述采用夹子夹持病灶或遮挡组织的方式,由于肠道组织较为脆弱,采用以上夹子夹持的较易给病患带来疼痛或损伤,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包括柔性管及设于柔性管内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密封件上设有贯穿两侧且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位于密封件的第二侧的柔性管内滑动连接有一组活塞,密封件的第二侧端面上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延伸管,且活塞可滑动地套设于延伸管上,以于延伸管外周侧的柔性管内形成腔体大小可变的密封腔,且密封腔与第一通道连通;背离密封腔一侧的活塞表面设置有吸盘,且吸盘中部与所述延伸管的内腔连通,以通过活塞的移动带动吸盘从柔性管端部缩入或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设于于柔性管的第二端内,所述医用负压牵引装置还包括设于柔性管第一端的端盖,端盖上设有相互隔绝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第二通道通过柔性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四通道和第一通道设于柔性管的内腔中的软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具有缩入柔性管内的第一状态和从柔性管端部伸出的第二状态;且在吸盘处于第二状态时,背离密封腔一侧的活塞端部与设置在柔性管内的挡圈抵接,以阻止活塞脱离柔性管。
进一步地,所述挡圈设置于柔性管的内侧壁或延伸管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的任意截面呈双层结构,包括内里层和外表层,所述内里层和外表层之间设置有封闭的夹腔,且所述夹腔通过贯穿活塞两侧的第五通道与所述密封腔连通;
所述延伸管的下端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吸盘中间的喇叭口,且喇叭口的开口向下,当密封腔容积扩大使吸盘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时,所述喇叭口的外侧壁用以为吸盘的伸出提供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内里层的内侧面与夹腔相接触,所述内里层的外侧面环绕设置有多组加强筋,且每组加强筋沿着吸盘的开口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通道为多个设置于活塞上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使用时伸入人体内,通过第四通道注入气体或液体介质使密封圈扩大,吸盘伸出柔性管外,将吸盘覆盖于病灶或遮挡组织上,利用第三通道连接负压设备,即可将病灶或遮挡组织吸附并牵引在吸盘之上,便于手术或检查操作,且不易对病患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记载的负压牵引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记载的负压牵引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记载的负压牵引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柔性管,11-端盖,110-第三通道,111-第四通道,12-密封件,120-第一通道,121-第二通道,122-延伸管,123-喇叭口,13-密封腔,14-活塞,140-挡圈,141-第五通道,15-吸盘,150-外表层,151-内里层,152-夹腔,15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采用吸盘负压吸附的方式,对人体肠胃或腹腔中的病灶或其他组织进行吸附,便于进行手术或检查操作。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包括柔性管10及设于柔性管10内的密封件12,所述柔性管10采用医用橡胶或硅胶材质制成,柔性管10的弹性和强度于内窥镜导管强度一致,便于伸入人体中。
所述密封件12设置在柔性管10伸入到人体内的一端的内侧,所述密封件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密封件12上设有贯穿两侧且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21,即密封件12两侧的柔性管10内腔是互相导通的。
在位于密封件12的第二侧的柔性管10内滑动连接有一组活塞14,活塞14相较于密封件12更靠近于柔性管10的第二端端部;所述密封件12的第二侧端面上设有与第二通道121连通的延伸管122,延伸管122罩设在所述第二通道121上,生产时,密封件12与所述延伸管122可一体成型。
所述活塞14可滑动地套设于延伸管122上,活塞14与延伸管122的外壁构成滑动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延伸管122外周侧的密封件12与活塞14之间的柔性管10内腔形成腔体大小可变的密封腔13。
所述密封腔13与第一通道120连通,背离密封腔13一侧的活塞14表面设置有吸盘15,且吸盘15中部与所述延伸管122的内腔连通,即吸盘15的小径端环绕固定在延伸管122周侧的活塞14端面上,通过活塞14的上下移动课带动吸盘15从柔性管10的第二端端部缩入或伸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盘15采用硅胶材质的医用吸盘。
参照图1,所述医用负压牵引装置还包括设于柔性管10第一端的端盖11,端盖11上设有相互隔绝的第三通道110和第四通道111,所述第三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1通过柔性管10的内腔连通,所述第四通道111和第一通道120设于柔性管10的内腔中的软管连通。
定义所述吸盘15具有缩入柔性管10第二端内部的第一状态和从柔性管10第二端端部伸出的第二状态;吸盘15处于第二状态时,背离密封腔13一侧的活塞14端部与设置在柔性管10内的挡圈140抵接,以阻止活塞14脱离柔性管10;那么,易于想到的是:所述挡圈140设置于柔性管10的内侧壁或延伸管122的外侧壁上。
本实施例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四通道111往密封腔13内注入气体或液体介质,促使吸盘15从第一状态变成第二状态,此时,吸盘15可罩设在病灶或其他组织上,通过第三通道110连接负压设备,如抽吸状态的注射器或医疗专用的负压抽吸装置,此时由于第三通道110通过第二通道121与吸盘15连同,产生的吸附力将病灶或其他组织吸附,再操作柔性管10即可。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所述吸盘15的任意截面呈双层结构,包括内里层151和外表层150,所述内里层151和外表层150之间设置有封闭的夹腔152,且所述夹腔152通过贯穿活塞14两侧的第五通道141与所述密封腔13连通,而所述第五通道141为一个或多个设置于活塞14上的通孔。
所述延伸管122的下端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吸盘15中间的喇叭口123,喇叭口123与延伸管122的下端部一体成型,喇叭口123的开口向下,当密封腔13容积扩大使吸盘15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时,所述喇叭口123的外侧壁用以为吸盘15的伸出提供导向,即由于喇叭口123向下张开,吸盘15在变为第二状态过程中,其内里层151始终贴附于喇叭口123的外侧壁上。
定义所述内里层151的内侧面与夹腔152相接触,那么,可选的是,所述内里层151的外侧面环绕设置有多组加强筋153,且每组加强筋153沿着吸盘15的开口方向延伸,加强筋153可夹腔吸盘15的结构强度,且吸盘15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过程中,所述加强筋153始终贴附于喇叭口123的外侧壁上上;相应地,此时,挡圈140设置在柔性管10的第二端内侧壁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管(10)及设于柔性管(10)内的密封件(12),所述密封件(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密封件(12)上设有贯穿两侧且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21);
位于密封件(12)的第二侧的柔性管(10)内滑动连接有一组活塞(14),密封件(12)的第二侧端面上设有与第二通道(121)连通的延伸管(122),且活塞(14)可滑动地套设于延伸管(122)上,以于延伸管(122)外周侧的柔性管(10)内形成腔体大小可变的密封腔(13),且密封腔(13)与第一通道(120)连通;背离密封腔(13)一侧的活塞(14)表面设置有吸盘(15),且吸盘(15)中部与所述延伸管(122)的内腔连通,以通过活塞(14)的移动带动吸盘(15)从柔性管(10)端部缩入或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4)设于于柔性管(10)的第二端内,所述医用负压牵引装置还包括设于柔性管(10)第一端的端盖(11),端盖(11)上设有相互隔绝的第三通道(110)和第四通道(111),所述第三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1)通过柔性管(10)的内腔连通,所述第四通道(111)和第一通道(120)设于柔性管(10)的内腔中的软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5)具有缩入柔性管(10)内的第一状态和从柔性管(10)端部伸出的第二状态;且在吸盘(15)处于第二状态时,背离密封腔(13)一侧的活塞(14)端部与设置在柔性管(10)内的挡圈(140)抵接,以阻止活塞(14)脱离柔性管(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140)设置于柔性管(10)的内侧壁或延伸管(122)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5)的任意截面呈双层结构,包括内里层(151)和外表层(150),所述内里层(151)和外表层(150)之间设置有封闭的夹腔(152),且所述夹腔(152)通过贯穿活塞(14)两侧的第五通道(141)与所述密封腔(13)连通;
所述延伸管(122)的下端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吸盘(15)中间的喇叭口(123),且喇叭口(123)的开口向下,当密封腔(13)容积扩大使吸盘(15)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时,所述喇叭口(123)的外侧壁用以为吸盘(15)的伸出提供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里层(151)的内侧面与夹腔(152)相接触,所述内里层(151)的外侧面环绕设置有多组加强筋(153),且每组加强筋(153)沿着吸盘(15)的开口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负压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通道(141)为多个设置于活塞(14)上的通孔。
CN202122326112.4U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Active CN215739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6112.4U CN215739180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6112.4U CN215739180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9180U true CN21573918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26112.4U Active CN215739180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9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6565C (zh) 双套筒内窥镜
CN1644156A (zh) 用于提供通道的医疗装置
CA2998102C (en) Therapeutic substance delivery device and therapeutic substance delivery kit
CN1644155A (zh) 接近操作空间的方法
CN102458218A (zh) 带流体清洁的内窥镜系统
KR20010042280A (ko) 가요성 슬리브관을 이용한 결장 내 탐침의 돌출
US9629535B2 (en) Colonoscope closure device
JP2013503690A (ja) 改善された肛門直腸プローブおよび方法
CN215739180U (zh) 一种医用负压牵引装置
CN108498062B (zh) 肠镜球囊
CN217488622U (zh) 一种内镜检查用引流装置
CN215777923U (zh) 一种内窥镜的新型负压吸引阀体
CN219070422U (zh) 一种病理取材内窥镜
CN114569055A (zh) 一种用于妇科的宫腔镜检测的辅助设备
CN211068350U (zh) 肠梗阻逆行灌洗器
CN210750827U (zh) 一种鼻肠管
CN209884094U (zh) 一种一次性可冲洗吸引内镜外套管
CN218651743U (zh) 一种防反流消化道内镜手柄部组件
CN113730669A (zh) 一种动脉切开取栓术后自消毒引流管
CN113367643A (zh) 双腔内窥镜套以及内窥镜组件
CN219814288U (zh) 一种内窥镜镜鞘
CN210583328U (zh) 一种经胆道内外双重引流管
CN215348853U (zh) 一种胃镜用防止负压倒吸的装置
CN210871936U (zh) 一种关节镜通道临时封堵器
CN210810933U (zh) 一种内镜吸引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