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4210U - 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4210U
CN215734210U CN202121289147.9U CN202121289147U CN215734210U CN 215734210 U CN215734210 U CN 215734210U CN 202121289147 U CN202121289147 U CN 202121289147U CN 215734210 U CN215734210 U CN 215734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reset
control
resis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91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乐
张志清
钟志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TC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TC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TC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TC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91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4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4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4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按键、第二控制按键以及复位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按键连接,另一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共同控制所述复位单元对所述主控芯片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电子设备的主控芯片进行复位。

Description

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一般都会带有复位功能,以便于在产品死机或者不受控时通过复位电路对主控芯片进行复位,从而使得主控芯片可以正常工作。传统的复位电路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软件控制主控芯片的复位PIN脚的电位,二是单独通过一个复位按键的形式将复位PIN脚拉低,以实现对主控芯片的复位,但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存在如果主控芯片处于死机状态,主控芯片可能完全无法工作,导致与复位PIN脚的电位无法拉低,最终使得复位失败,第二种方法需要一个单独的复位键对主控芯片进行复位,而为了避免用户误触复位键,复位键一般都做成针孔状,需要复位时,需要通过针插入针孔进行复位,十分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能够在实现对主控芯片进行复位的同时,避免误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位电路,其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按键、第二控制按键以及复位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按键连接,另一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共同控制所述复位单元对所述主控芯片进行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按键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漏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漏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三电阻、三极管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为MOS管。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通过设有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以及通过第一控制按键控制第一控制单元和通过第二控制按键控制第二控制单元,使得当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同时按下时,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复位单元对主控芯片进行复位,在降低了误触的同时,还能够对主控芯片进行复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复位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复位电路100的电路图,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主控芯片300进行复位。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位电路100包括第一控制单元20、第二控制单元40、第一控制按键10、第二控制按键30以及复位单元50;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的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按键10连接,另一输入端与电源电路200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30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复位单元5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单元50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300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键10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键30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共同控制所述复位单元50对所述主控芯片300进行复位。
具体地,第一控制按键10和第二控制按键30可以是单独设置在电子产品上用于进行复位的,也可以是在原有的电子产品的按键上增加相应的第一控制单元20和第二控制单元40以使得第一控制按键10和第二控制按键30在原有的功能上具备复位的功能。例如,以智能笔为例,智能笔通常设有两个翻页键,用于操控PPT等相关软件,可以通过分别在两个翻页键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单元20和第二控制单元40使得第一控制键和第二控制键具备复位功能,当同时按下第一控制按键10和第二控制按键30时,对主控芯片300进行复位。第一控制单元20的另一输入端还与电源电路200连接,该电源电路200用于为复位电路100提供电源,当第一控制按键10被按下时,第一控制单元20导通,电源电路200经第一控制单元20为第二控制单元40供电,当第二控制按键30被按下时,第二控制单元40导通,电流流入复位单元50,使得复位单元50导通,进而通过复位单元50对主控芯片300进行复位。同时,第一控制按键10和第二控制按键30均为机械按键,使得当主控芯片300死机时,依然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按键10和第二控制按键30对主控芯片300进行复位。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管Q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按键10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200连接,漏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当第一控制按键10按下时,第一电阻R1与第一控制按键10连接端的电压降低,进而使得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的电压变低,第一开关管Q1导通,从而使得第一控制单元20导通,而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与电源电路200连接,在第一开关管Q1导通后,电源电路200中的电流流入第一控制单元20并进入第二控制单元40。
作为进一步地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二开关管Q2;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的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30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漏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的输出端与所述复位单元50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当按下第一控制按键10的同时按下第二控制按键30时,第二开关管Q2栅极的电压降低,第二开关管Q2导通,使得第一控制单元20的电流经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流入第二控制单元40,最后经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流向复位单元5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可以均为MOS管。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单元50包括第三电阻R3、三极管Q3和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作为所述复位单元5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复位单元50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300连接。
其中,在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同时被按下后,第一控制单元20和第二控制单元40均导通,电流经第一控制单元20和第二控制单元40流入复位单元50,并经第三电阻R3流向三极管Q3,使得三极管Q3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3导通,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为低电平,进而可以通过第四电阻R4拉低复位信号,使得主控芯片300进入复位状态,完成对主控芯片300的复位。在一实施例中,三极管Q3可以是NPN型三极管。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还包括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五电阻R5用于保护第一开关管Q1,避免第一开关管Q1损坏。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0还包括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六电阻R6用于保护第二开关管Q2,避免第二开关管Q2损坏。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源电路200、主控芯片3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复位电路100。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分别控制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并当同时按下第一控制按键和第二控制按键时,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均导通,进而可以控制复位单元对主控芯片进行复位,使得不仅可以对主控芯片进行复位,还可以避免误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按键、第二控制按键以及复位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按键连接,另一输入端与电源电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按键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键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共同控制所述复位单元对所述主控芯片进行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按键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漏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按键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漏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三电阻、三极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为MOS管。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
CN202121289147.9U 2021-06-09 2021-06-09 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734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9147.9U CN215734210U (zh) 2021-06-09 2021-06-09 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9147.9U CN215734210U (zh) 2021-06-09 2021-06-09 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4210U true CN215734210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9147.9U Active CN215734210U (zh) 2021-06-09 2021-06-09 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4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5083B (zh) 電源控制電路及具有該電源控制電路的電子裝置
CN215734210U (zh) 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6270863U (zh) Cmos数据清除装置及计算机
CN110703892A (zh) 基于usb c型接口的ec复位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5630080B (zh) 电脑系统及其开机电路
CN207265995U (zh) 一种采用具有使能功能线性稳压器的一键开关机电路
CN216052683U (zh) 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
CN101241396B (zh) 可锁键的键盘
CN210157162U (zh) 一种实现硬件复位的按键组合电路
CN112615419B (zh) 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202551001U (zh) 电子开关电路
CN103164008A (zh) Cmos密码清除电路
CN211609380U (zh) 一种具有开关电路的食品加工机
CN100389373C (zh) 电源电压产生电路
US8001408B2 (en) Dual voltage switching circuit
CN109088618B (zh) C2mos触发器
CN104063030A (zh) 开机电路
CN209946826U (zh) 具有控制功能的电脑一体机
CN207424835U (zh) 一种触控一体机的触摸切换装置
CN219843591U (zh) 一种清cmos按键与一键还原功能复用电路
CN215072356U (zh) 一个按键进行电源开关控制和普通按键功能的电路
CN100454215C (zh) 计算机系统复位电路
CN107733025B (zh) 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及其运行方法
CN218387477U (zh) 一种防止误触动的按键控制电路及电动按摩设备
CN214337781U (zh) 一种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