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0455U - 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0455U
CN215730455U CN202120937203.9U CN202120937203U CN215730455U CN 215730455 U CN215730455 U CN 215730455U CN 202120937203 U CN202120937203 U CN 202120937203U CN 215730455 U CN215730455 U CN 215730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avity
partition wall
assembly
ventri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72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端卿
余顺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372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0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0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0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心室模拟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脉动组件以及第一导热组件。壳体组件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分隔壁,分隔壁将筒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具有脉动口,第二腔室用于安装血泵。脉动组件安装于脉动口,并且能够周期性地往复振动。第一导热组件安装于分隔壁,第一导热组件能够传递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热量。第一导热组件还具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导气孔,导气孔可以将用于模拟人体心室的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导出来,防止从第一腔室流出的流体流量不真实,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的心室腔的容积变化。

Description

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血泵是除心脏移植外,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心衰的手段,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是一种主要模拟人体的血管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等生理信号,用于测试人工血泵的性能的测试系统。体外模拟循环系统中包括用于模拟人体心室的心室模拟装置,而目前体外模拟循环系统的心室模拟装置往往不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例如,当模拟的心室腔内存在气体,会导致从模拟的心室腔内流出的液体流量不真实,不能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的心室腔的容积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该心室辅助模拟装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的心室腔的容积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心室模拟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筒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具有脉动口,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安装血泵;
脉动组件,所述脉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脉动口,并且能够周期性地往复振动;
第一导热组件,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分隔壁,所述第一导热组件能够传递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热量,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导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将用于模拟人体心室的第一腔室内的气体通过导气孔导出来,这样可以防止因为第一腔室内存在气体而导致流体流量不真实,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的心室腔的容积变化。第一导热组件既起到导热作用,又可以起到导气作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主体和塞子,所述第一导热主体穿设于所述分隔壁,所述导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导热主体,所述塞子能够封堵所述导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第一导热组件的导气孔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排除后,可以用塞子堵住导气孔,以阻止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避免两个腔室的液体混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主体包括柱部,所述柱部穿设于所述分隔壁,所述柱部的外壁上设有环绕所述柱部一周的凸缘,所述导气孔从所述柱部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所述第一导热组件还包括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套设于所述柱部上,所述凸缘和所述定位环共同配合以使所述分隔壁位于所述凸缘和所述定位环之间,而将所述第一导热主体定位在所述分隔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便于将第一导热主体定位于分隔壁上而不能脱离分隔壁,也便于第一导热主体的安装和拆卸。
可选地,所述心室模拟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热组件,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分隔壁,所述第二导热组件能够传递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热量。
通过采用第二导热组件,可以增加导热面积,第一腔室的热量可以同时通过第一导热组件和第二导热组件传递至第二腔室,提高热传递效率,从而更准确地维持第二腔室内的液体温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热主体,所述第二导热主体包括圆柱状的传导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导部的一端的盘状部,所述传导部上具有导热空腔,所述导热空腔从所述传导部的远离所述盘状部的一端的端面向靠近所述盘状部的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导热空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导热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腔室内的模拟介质或者第二腔室内的液体可以进入导热空腔并接触导热柱,从而获得更大的导热面积,使得第一腔室内模拟介质的热量可以更加高效地传递至第二腔室的液体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热主体和固定件,所述分隔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导热主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固定件套接在所述第二导热主体上,以阻止所述第二导热主体脱离所述分隔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便于固定和拆卸第二导热组件。
可选地,所述心室模拟装置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设于所述分隔壁,所述安装件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且供所述血泵的入口管穿设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安装件,可便于安装在第二腔室中的血泵通过所述安装件连通第一腔室,同时也便于安装件的安装和拆卸,安装件还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为硅胶件或者橡胶件;
及/或,所述安装件包括环形主体部及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部的外壁上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能够分别与所述分隔壁的相对的两侧相抵接,以使所述安装件能够定位于所述分隔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安装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较长的使用寿命,也便于安装和拆卸。
可选地,所述脉动组件包括脉动件和配重,所述脉动件安装于所述脉动口并密封所述脉动口,所述脉动件具有形变部及与所述形变部连接的振动部,所述形变部呈弯曲状并朝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方向拱起,所述振动部能够周期性地往复振动,并且能够带动所述形变部发生形变或复原;
所述配重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设置在所述振动部上,其中,所述振动部能够在所述配重的重力作用下复位,所述振动部还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振动部能够在所述配重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往复振动;
及/或,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筒盖,所述筒体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开口,所述筒盖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开口上;
及/或,所述心室模拟装置还包括能够测量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件。
通过采用上述构造的脉动件,使得脉动件在振动过程中的变形量较小,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加耐用。通过采用上述的配重,使得脉动件在配重的重力作用下自动复原,无需其他外力或者驱动机构驱动复原。筒盖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二腔室的所述开口上,这样可便于向第二腔室内添加液体,也便于在第二腔室内安装血泵以及在分隔壁安装第一导热组件和第二导热组件。通过设置温度检测件可便于探测第二腔室的温度,使得第二腔室内的液体温度维持在预定范围内,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血泵植入人体胸腔后的环境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一种体外模拟循环系统,所述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包括心室模拟装置、顺应腔及储液装置,所述心室模拟装置与所述顺应腔、所述储液装置均连通,所述顺应腔与所述储液装置连通,以构成液流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心室模拟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心室模拟装置可以利用第一导热组件的导气孔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导出来,从而真实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的心室腔的容积变化,所述体外模拟循环系统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心室模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脉动件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脉动件和配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3中G-G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8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第一导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第一导热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第一导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13为沿图8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第二导热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15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第二导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第二导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17为沿图16中E-E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18为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所示的心室模拟装置的安装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体外模拟循环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体外模拟循环系统;100-心室模拟装置;10-壳体组件;12-筒体;122-分隔壁;124-第一腔室;124a-脉动口;126-第二腔室;128-密封槽;14-筒盖;16-固定盖;162-定位槽;20-脉动组件;22-脉动件;222-形变部;222a-凹侧;222b-凸侧;224-振动部;226-盘状本体;227-密封凸起;228-定位凸起;229-定位柱;24-配重;242-安装孔;30-第一导热组件;32-导气孔;34-第一导热主体;342-柱部;3422-凸缘;36-塞子;38-定位环;40-第二导热组件;42-导热空腔;422-开口;44-导热柱;46-第二导热主体;462-传导部;464-盘状部;48-固定件;50-安装件;52-环形主体部;54-第一凸部;56-第二凸部;60-温度检测件;200-顺应腔;300-储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室模拟装置100进行说明。心室模拟装置100为用于测试人工血泵性能的体外模拟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模拟人体心室。体外模拟循环系统还包括储液装置和用于模拟主动脉血管顺应性的顺应腔。其中,心室模拟装置100和储液腔、顺应腔均连通,顺应腔和储液装置连通,以形成液流循环回路。心室模拟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0、脉动组件20以及第一导热组件30。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壳体组件10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筒体12,筒体12内设有分隔壁122,分隔壁122将筒体12内部的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124和第二腔室126。第一腔室124用于模拟人体心室环境。第一腔室124具有脉动口124a,脉动口124a和分隔壁122相对。第二腔室126用于安装血泵并模拟血泵植入人体后的胸腔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筒体12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开口,其中一端的开口即为上述的脉动口124a;另一端的开口与第二腔室126连通。与第二腔室126连通的开口可用于向第二腔室126内注入液体介质等。
壳体组件10还包括筒盖14,筒盖14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二腔室126的开口,以便于向第二腔室126内补充液体。
体外模拟循环系统运行时,第一腔室124、储液装置以及顺应腔内均填充有液体模拟介质,液体模拟介质在第一腔室124、储液装置以及顺应腔中循环流动,并且液体模拟介质需要通过加热棒或其他加热组件进行加热,以使液体模拟介质的温度维持在预定范围内,例如37℃左右。
脉动组件20安装于脉动口124a,并且能够周期性地往复振动,以模拟自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第二腔室126内填充有液体,使得安装于第二腔室126内的血泵处于液体环境中,以模拟血泵安装于人体内的环境。
具体地,脉动组件20密封脉动口124a。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还包括固定盖16,脉动组件20夹持在固定盖16和筒体12的边沿之间,从而将脉动组件20安装于脉动口124a,并密封住脉动口124a。具体地,固定盖16和筒体12固接,例如,固定盖16和筒体12之间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也可以焊接或者卡接。
请一并参与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脉动组件20包括脉动件22,脉动件22安装于脉动口124a,并且脉动件22密封脉动口124a。脉动件22具有形变部222及与形变部222连接的振动部224,形变部222呈弯曲状并朝第一腔室124的内部方向拱起,振动部224能够周期性地往复振动,并且能够带动形变部222发生形变或复原。通过这样的方式,脉动件22周期性地往复振动。其中,振动部224向第一腔室124的内部方向运动和向第一腔室124外部方向复原运动的时间分别与自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时间相一致。即脉动件22的振动部224做周期性的往复振动,使得脉动件22朝向第一腔室124内形变凹陷或者复原,以使第一腔室124内的液态模拟介质能够在液流回路中流动,如此以模拟生物体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模拟生物体的血液循环过程。与现有技术的气动膜相比,上述构造的脉动件22在振动过程中的变形量较小,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加耐用。相对于形变部222朝第一腔室124的外部方向拱起,在振动部224的振幅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形变部222朝向第一腔室124的内部方向拱起的方式可使得形变部222的变形量相对较小,形变部222的耐受性更好,从而延长脉动件22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脉动件22被夹持在固定盖16和筒体12的边沿之间。
具体地,形变部222大致为n字形。形变部222具有凹侧222a及背离凹侧222a的凸侧222b,凸侧222b朝向第一腔室124内。形变部222环绕振动部224设置一周。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脉动件22在工作时,振动部224在外力作用下沿着自身表面的垂直方向往复振动并带动形变部222发生形变或者复原。具体来说,当振动部224带动形变部222向着第一腔室124的内部方向运动时,形变部222发生形变,此时整个脉动件22呈现朝着第一腔室124内形变凹陷的状态;当振动部224向着第一腔室124的外部方向运动时,形变部222复原。
进一步地,形变部222的厚度小于振动部224的厚度,以使振动部224在往复振动中,脉动件22的变形部位均为形变部222,形变发生更加容易,同时振动部224也能够具有较大的厚度,有利于增加脉动件22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脉动件22为硅胶件,硅胶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化学性质稳定,可耐高温,也耐低温,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相对于现有的气动膜,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脉动件22包括盘状本体226,振动部224和形变部222均为盘状本体226的一部分。振动部224位于盘状本体226的中部,振动部224大致为圆盘状,形变部222为圆环状。形变部222与振动部224共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脉动件22还具有密封凸起227,密封凸起227环绕形变部222设置。筒体12的底壁上开设密封槽128,密封凸起227收容于密封槽128内。具体地,密封凸起227设置在盘状本体226的朝向第一腔室124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脉动件22还具有定位凸起228,定位凸起228位于脉动件22的背离第一腔室124的一侧,固定盖16上开设有定位槽162,定位凸起228收容于定位槽162。具体地,定位凸起228位于盘状本体226的背离第一腔室124的一侧。
进一步地,脉动组件20包括配重24,配重24可活动地收容于第一腔室124内。配重24设置在振动部224上,其中,振动部224能够在配重24的重力作用下复位,振动部224还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向第一腔室124的内部方向运动,以使振动部224能够在配重24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往复振动。即配重24位于脉动件22面向第一腔室124的一侧,通过在脉动件22的背离第一腔室124的一侧对振动部224施加外力,以使该外力抵推振动部224朝第一腔室124的内部方向运动,而配重24通过自身重力带动振动部224朝向第一腔室124外部方向运动,并同时使得形变部222复原,这样使得脉动件22能够在配重24的重力作用下自动还原,而无需通过其他外力和驱动机构驱使复原。具体地,可以采用能够自动伸缩的装置(例如气缸或者电缸等)用于抵推振动部224朝第一腔室124的内部方向运动,在该装置伸长时,抵推振动部224朝第一腔室124的内部方向运动,在装置缩短时,振动部224在配重24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第一腔室124外部方向运动,并同时使得形变部222复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脉动件22还具有定位柱229,定位柱229与振动部224固接,配重24上开设有安装孔242,配重24套设于定位柱229上,从而将配重24定位在振动部224上,防止配重24在第一腔室124内相对振动部224活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柱229位于振动部224的中部。
如图7至图9所示,第一导热组件30采用导热材质并具有导热功能。第一导热组件30安装于分隔壁122,第一导热组件30能够传递第一腔室124和第二腔室126之间的热量。这样第一腔室124内的模拟介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导热组件30传递至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中,使得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温度维持在预定范围内,这样便于第二腔室126更加准确地模拟血泵植入人体胸腔后的环境和温度。
请一并参阅图10,进一步地,第一导热组件30还具有连通第一腔室124和第二腔室126的导气孔32。这样,第一腔室124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导热组件30的导气孔32导出。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腔室124内存在气体,会导致从第一腔室124内流出的液体模拟介质的流量不真实,从而不能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的心室腔的容积变化。而在第一导热组件30上设置导气孔32,可以将第一腔室124内的气体导出。这样,第一导热组件30既起到导热作用,又起到导气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组件30包括第一导热主体34和塞子36,分隔壁122上对应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导热组件30的安装孔,第一导热主体34穿设于分隔壁122的安装孔,导气孔32位于第一导热主体34,塞子36能够封堵导气孔32。这样,当通过导气孔32将第一腔室124内的气体排除后,用塞子36封堵住导气孔32,以阻止第一腔室124和第二腔室126连通。
具体地,第一导热主体34包括柱部342,柱部342穿设于分隔壁122,柱部342的外壁上设有环绕柱部342一周的凸缘3422,导气孔32从柱部342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第一导热组件30还包括定位环38,定位环38套设于柱部342上,凸缘3422和定位环38共同配合以使分隔壁122位于凸缘3422和定位环38之间,而将第一导热主体34定位在分隔壁122上。这样可便于将第一导热主体34定位于分隔壁122上而不能脱离分隔壁122,也便于第一导热主体34的安装和拆卸。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图7、图8以及图13,心室模拟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导热组件40,第二导热组件40也安装于分隔壁122,并和第一导热组件30间隔分布,第二导热组件40能够传递第一腔室122和第二腔室126之间的热量。这样,第一腔室124内的模拟介质的热量能够同时通过第一导热组件30和第二导热组件40传递至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中,从而更加迅速高效地维持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温度,以准确地模拟血泵植入人体胸腔后的环境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至图17,第二导热组件40包括第二导热主体46,第二导热主体46包括圆柱状的传导部462以及设置在传导部462的一端的盘状部464,传导部46上具有导热空腔42,导热空腔42从传导部462的远离盘状部464的一端的端面向靠近盘状部464的一端的方向延伸。第二导热主体46的端部具有连通导热空腔42的开口422。分隔壁122上对应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热组件40的安装孔,第二导热主体46穿设于分隔壁122的安装孔。导热空腔42的开口422朝向第一腔室124,或者导热空腔42的开口422也可以朝向第二腔室126。第二导热组件40还包括固定件48,固定件48套接在第二导热主体46上,以阻止第二导热主体46脱离分隔壁122。这样,第一腔室124内的模拟介质或者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可以填充到导热腔42。相比简单柱体形状的第二导热组件40,通过设置导热空腔42,可以使得第一腔室124内的模拟介质或者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与第二导热组件40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第二导热组件40的导热面积,提升导热性能,可以更迅速地传递热量,加快热传导过程,提高热传递效率。
进一步地,导热空腔42内设置有导热柱44。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热柱44从导热空腔42的与开口422相对的底壁位置延伸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柱44也可从导热空腔42的其他位置例如侧壁位置延伸出来,导热柱44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这样,填充到导热腔42中的模拟介质或者液体可以与导热柱44接触,使得第一腔室124内的模拟介质或者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与第二导热组件40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热传导过程,提高热传递效率。
可选地,导热柱44和传导部462一体连接。导热柱4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导热空腔42的内壁一体延伸出多个平行间隔的导热柱44。
可选地,第二导热主体46具有外螺纹,固定件48为套接在第二导热主体46端部的螺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7、图18以及图19,心室模拟装置100还包括安装件50,安装件50穿设于分隔壁122上相应的安装孔。安装件50的内部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24和第二腔室126、且供血泵的入口管穿设的通道。位于第二腔室126内的血泵连接安装件50并通过安装件50的通道和第一腔室124连通。例如,血泵的入口管可以穿过安装件50并伸入第一腔室124中。这样不仅便于血泵的安装和拆卸,安装件50还起到密封作用。而且由于脉动口124a和分隔壁122相对,脉动口124a也即和血泵的入口管相对,从而可以更好地模拟血泵植入人体后的工作环境。
可选的,安装件50为硅胶件或者橡胶件,如此,安装件50不仅便于安装,还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具体地,安装件50包括环形主体部52及间隔设置在环形主体部52的外壁上的第一凸部54和第二凸部56,第一凸部54和第二凸部56能够分别与分隔壁122的相对的两侧相抵接,以使安装件50能够定位于分隔壁122上。这样安装件50不容易从分隔壁122上脱离,也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心室模拟装置100还包括温度检测件60,温度检测件60插入筒体12的第二空腔126内并用于探测第二腔室126的温度,以便于将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温度维持在预定范围内。可选地,温度检测件60为温度探头。
本申请提供的心室模拟装置100具有以下优势:
(1)采用了第一导热组件30,不仅可便于第一腔室124内的热量传递至第二腔室126以维持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温度;而且第一导热组件30还具有导气孔32,可用于将第一腔室124内的气体排除,防止因第一腔室124内存在气体而导致模拟介质流量不真实,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的心室腔的容积变化;
(2)同时还设有第二导热组件40,使得第一腔室124内的热量可以同时通过第一导热组件30和第二导热组件40传递至第二腔室126,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
(3)第二导热组件40内部具有导热空腔42和导热柱44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加导热面积,提升导热效率;
(4)安装件50既起到用于血泵连通第一腔室124的作用,又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第一腔室124和第二腔室126之间的液体相互流通;
(5)温度检测件60可以探测第二腔室126的温度,便于将第二腔室126内的液体温度维持在预定范围内,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血泵植入人体胸腔后的环境温度。
如图2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一种体外模拟循环系统1,体外模拟循环系统1包括上述的心室模拟装置100、顺应腔200及储液装置300,心室模拟装置100与顺应腔200、储液装置300均连通,顺应腔200与储液装置300连通,以构成液流循环回路。
本申请提供的体外模拟循环系统1,采用了上述的心室模拟装置100,可以利用第一导热组件30的导气孔32将第一腔室内124的气体导出来,从而真实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的心室腔的容积变化。而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导热组件30、第二导热组件40、温度检测件60,可以更加高效和精确地控制第一腔室124和第二腔室126内的温度。这样,所述体外模拟循环系统1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实际人体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筒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具有脉动口,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安装血泵;
脉动组件,所述脉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脉动口,并且能够周期性地往复振动;
第一导热组件,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分隔壁,所述第一导热组件能够传递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热量,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导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主体和塞子,所述第一导热主体穿设于所述分隔壁,所述导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导热主体,所述塞子能够封堵所述导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主体包括柱部,所述柱部穿设于所述分隔壁,所述柱部的外壁上设有环绕所述柱部一周的凸缘,所述导气孔从所述柱部的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所述第一导热组件还包括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套设于所述柱部上,所述凸缘和所述定位环共同配合以使所述分隔壁位于所述凸缘和所述定位环之间,而将所述第一导热主体定位在所述分隔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室模拟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热组件,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分隔壁,所述第二导热组件能够传递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热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热主体,所述第二导热主体包括圆柱状的传导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导部的一端的盘状部,所述传导部上具有导热空腔,所述导热空腔从所述传导部的远离所述盘状部的一端的端面向靠近所述盘状部的一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导热空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导热柱。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热主体和固定件,所述分隔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导热主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固定件套接在所述第二导热主体上,以阻止所述第二导热主体脱离所述分隔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室模拟装置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设于所述分隔壁,所述安装件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且供所述血泵的入口管穿设的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为硅胶件或者橡胶件;
及/或,所述安装件包括环形主体部及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部的外壁上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能够分别与所述分隔壁的相对的两侧相抵接,以使所述安装件能够定位于所述分隔壁上。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组件包括脉动件和配重,所述脉动件安装于所述脉动口并密封所述脉动口,所述脉动件具有形变部及与所述形变部连接的振动部,所述形变部呈弯曲状并朝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方向拱起,所述振动部能够周期性地往复振动,并且能够带动所述形变部发生形变或复原;
所述配重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设置在所述振动部上,其中,所述振动部能够在所述配重的重力作用下复位,所述振动部还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振动部能够在所述配重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往复振动;
及/或,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筒盖,所述筒体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开口,所述筒盖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开口上;
及/或,所述心室模拟装置还包括能够测量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件。
10.一种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心室模拟装置、顺应腔及储液装置,所述心室模拟装置与所述顺应腔、所述储液装置均连通,所述顺应腔与所述储液装置连通,以构成液流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心室模拟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心室模拟装置。
CN202120937203.9U 2021-04-30 2021-04-30 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Active CN215730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7203.9U CN215730455U (zh) 2021-04-30 2021-04-30 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7203.9U CN215730455U (zh) 2021-04-30 2021-04-30 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0455U true CN215730455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3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7203.9U Active CN215730455U (zh) 2021-04-30 2021-04-30 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04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3531A (zh) * 2022-03-16 2022-04-12 中山市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排气的ecmo仿真实训人体模型
CN114608816A (zh) * 2022-02-25 2022-06-10 丰凯利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试验装置和血泵流量的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8816A (zh) * 2022-02-25 2022-06-10 丰凯利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试验装置和血泵流量的测试方法
CN114333531A (zh) * 2022-03-16 2022-04-12 中山市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排气的ecmo仿真实训人体模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30455U (zh) 心室模拟装置和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DE69939446D1 (de) Auf Bewegung ansprechende Anlage zur Ausführung von Tests auf freibewegliche Tiere
JP2017512496A (ja) 動的多臓器プレート
BRPI0709241A2 (pt) acoplamento acústico elastomérico, cassete cirúrgico, e, sistema cirúrgico
CN214173760U (zh) 测试系统
US11273445B2 (en) Biomimetic chip device
JPH04226672A (ja) 携帯用吸引装置
CN112581841A (zh) 一种心脏疾病介入治疗的体外模拟装置
CN112557081B (zh) 测试系统
CN216527717U (zh) 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及其储液装置
CN214587608U (zh) 一种留置针冲封管的教具模型
CN113990164B (zh) 一种心室腔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应用
CN112522093A (zh) 一种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气道微环境模拟装置
CN217525511U (zh) 一种包括加水缓冲件的体外心脏瓣膜测试系统
US202300433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ntilating an organ
KR20200051482A (ko) 생체 모사 칩 장치
SU1687262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перфузии изолированного органа
CN214098883U (zh) 一种心脏疾病介入治疗的体外模拟装置
CN108931657A (zh) 一种交叉配血仪
CN116355758B (zh) 一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培养容器
CN211827683U (zh) 血液透析训练模拟装置
CN215376711U (zh) 一种具有维持肺部表面活性作用的肺部抵持支撑设备
CN219553131U (zh) 一种模拟内窥镜手术的训练设备
SU1122325A1 (ru) Стенд дл кардиоплегии и перфузии изолированного сердца
AU2017253581B2 (en) Sensor apparatus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601, building D3,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qiugu 202, workshop a, fengyeyuan industrial plant, Liuxian 2nd Road,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