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4043U - 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4043U
CN215724043U CN202121453270.XU CN202121453270U CN215724043U CN 215724043 U CN215724043 U CN 215724043U CN 202121453270 U CN202121453270 U CN 202121453270U CN 215724043 U CN215724043 U CN 215724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baffle
outlet
ai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32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宝明
文流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32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4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4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4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包括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内具有一端开口的空腔;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设于空腔内且连接风道本体的相对两侧以形成风道;第一挡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第一端壁延伸至开口以分隔成风道的入口和出口,第二端壁与风道本体间隔以连通入口和出口;其中,第一挡板在第一方向上封闭,第一方向为入口和出口间隔的方向。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具有降低因雨水回流到电控盒内导致的短路的风险的效果。

Description

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包括用于容纳换热器件的电控盒,电控盒用于封装PCB板上的元器件。元器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电控盒内的温度过高时容易引起元器件老化,甚至烧坏电路板等现象,因此,电控盒的散热问题关系到整机的使用寿命。相关电控盒开设出风口并连通散热通道来辅助散热。但是相关散热通道存在雨水回流现象,存在雨水回流至电控盒内导致换热器件发生短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以解决如何降低雨水回流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一端开口的空腔;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空腔内且连接所述风道本体的相对两侧以形成风道;所述第一挡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延伸至所述开口以分隔成所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风道本体间隔以连通所述入口和出口;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在第一方向上封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间隔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壁相对所述第二端壁在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出口,所述第一挡板的所述第一端壁形成第一漏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另一端向所述开口延伸,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漏水口靠近所述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板具有贯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漏水口,所述第一漏水口和所述第二漏水口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一平板,所述第一斜板从所述第二端壁向所述开口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预设锐角;第一平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斜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端壁的一端,并向所述开口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漏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开口相邻的边缘。
进一步地,在具有所述第二挡板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斜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二斜板得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斜板或所述第一平板,另一端向开口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预设锐角;第二平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斜板的所述另一端,并向所述开口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其中,所述第二漏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开口相邻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板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平板延伸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本体在靠近所述出口的部分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风道本体的格栅槽。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槽的宽度小于8毫米。
进一步地,开设所述格栅槽的风道本体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格栅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三预设锐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用于容纳换热器件,所述电控盒具有出风口;如上所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电控盒外部并与所述电控盒固定连接,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电控盒的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所述电控盒和所述风道结构固定在隔板的两侧,所述隔板开设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入口连通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和第一挡板,风道本体内具有一端开口的空腔,第一挡板设于空腔内以分隔空腔形成风道,其中通过第一挡板的第一端壁将风道本体的开口分隔成风道的入口和出口,第二端壁与风道本体间隔以连通入口和出口,第一挡板本身在第一方向上封闭,从而第一挡板能够阻挡出口的雨水被吹回入口从而降低了因雨水回流到电控盒内导致的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的空调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的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室外机;10、外壳;11、隔板;20、风轮;30、压缩机;40、电控盒;50、风道结构;51、风道入口;52、风道出口;53、导风条;54、漏水口;55、风道本体;551、空腔;552、开口;553、凸缘;5531、通孔;5532、卡接结构;554、格栅槽;56、第一挡板;561、第一端壁;562、第二端壁;
57、第一漏水口;58、第二挡板;59、第二漏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术语“靠近”,靠近某个位置表示的是一个范围,该范围的限定可以有多种,例如,该范围内的点到A点的距离小于该范围内的点到B 点的距离可以认为是该范围相对B而言是靠近A的;也可以定义到A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某个预设值的范围是靠近A。术语“第一端/第二端/……端”中的“端”的可以包括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尽头区域,例如,可以是端点,也可以是端面,或者虽然是三维区域但是该区域内在上述某个方向的位置基本一致。“第一方向”是指风道的入口和风道的出口在该方向上具有间隔的方向,正常安装状态下为竖直方向,包括该方向上的正反两个方向。“第二方向”是指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一定夹角的方向,包括了该方向上的正反两个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可以是散热风道结构,也可以是通风风道结构,可应用于空调室外机以及空气能热水器主机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产生限定。以下以风道结构应用在空调室外机中为例对风道结构展开说明。
首先,针对设置有风道结构的空调室外机的运行过程做大致的介绍。如图 1所示,空调室外机1包括外壳10、风轮20、压缩机30、电控盒40和风道结构50。其中,外壳10被隔板11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即风轮空间和压缩机空间,风轮设置在风轮空间内,压缩机设置在压缩机空间内。电控盒40具有中空的空腔以容纳换热电子器件,电控盒40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电控盒40位于压缩机空间内且可与隔板11固定。风道结构50可与隔板11固定并设置在压缩机空间内,风道结构50的风道入口和电控盒40的出风口对应并连通,风道结构50的风道出口靠近风轮20。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电控盒40与风道结构50形成连通风轮空间和压缩机空间的散热通道。在风轮 20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风轮的高速运转,在风轮空间内形成负压,该负压区域包括风道出口的位置;由于负压的存在,外部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自压缩机 30流入电控盒40和风道结构50,到达风轮空间,并最终由风轮20排出,上述空气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带走压缩机30和电控盒40中的热量;并且通过风道结构50的辅助散热,提升了散热气流的流通量,从而改善了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相关的风道结构50中,为了实现风道入口51和风道出口52 的相互连通,在风道结构50内的风道中设置了多个相互间隔的导风条53,相邻的两个导风条53之间形成间隙以使得将导风条53两侧(图2所示上下两侧) 的空间建立连通关系。其中,相关风道结构50一般按照风道入口51位于风道出口52上方的方式安装,风道中部的挡板的端部设置漏水口54,漏水口54与风道入口51和风道出口52可以近似看成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设置,当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水自风道入口51流入经过漏水口54从风道出口52流出;而由于通常风轮安装在风道出口52的下方,当雨水风道出口52流出时,部分雨水会落在风轮上,在风轮转动的离心力下,雨水被甩风道出口52并进入风道结构50 内,由于多个导风条53形成的总间隙宽度较大,雨水容易从风道出口52经过风道流入与风道进口51连通的电控盒内,造成电控盒内的电路板短路的风险。
为了降低由于雨水的回流烧坏电控盒内的电路板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相关空调室外机中的风道结构以及对应的空调室外机。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50包括风道本体55和第一挡板56。其中,风道本体55的内部具有一空腔551,空腔的一端开设有一开口552。具体的,风道本体55可以是形成一端开口552的薄壁件,以使得整个风道结构更为轻量化;风道本体55形成的开口552还并不能区分出风道入口和出口,还需要通过第一挡板56的隔挡才分隔出入口和出口。开口552的一部分形成的入口与电控盒上的出风口相连通,空气自电控盒的出风口流入风道本体55的空腔 551内,并从开口552的另一部分形成的出口流出以实现对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和压缩机进行散热的目的。继续参照图3进行说明,第一挡板56设置在风道本体55的空腔551内,并且第一挡板56相对的两侧壁(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的侧壁)分别与风道本体55相对的两侧(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连接,从而可以将空腔551大致分隔成两个子空间(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分布),两个子空间连通形成风道。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挡板56具有相对设置(图4 所示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561和第二端壁562,第一端壁561和第二端壁562所在的方向与第一挡板56的两侧壁所在的方向可以认为是基本垂直的,例如,端壁所在为前后方向,侧壁所在为左右方向。其中,第一端壁56 朝向开口552的方向延伸至风道本体55上的与开口552平齐的端面,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挡板56将开口552分隔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风道的入口 5521,另一部分为风道的出口5522;例如,如图4所示,开口552位于第一挡板56上方的部分为风道入口5521,并与电控盒的出风口相连通,开口552位于第一挡板56下方的部分为风道的出口5522,与风轮空间相连通。并且,第一挡板56的第二端壁562向背离风道本体的开口552的方向(图4所示向内) 延伸,其中,第二端壁562和风道本体55相间隔,也就是第二端壁562和风道本体55之间具有缝隙,以将第一挡板26的上下两侧的子空间建立连通关系,进而使得风道的入口5521和风道的出口5522之间是相互连通的,从而实现空气的流通。
继续参照图4予以说明,第一挡板56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为封闭的结构,其中,第一方向是入口5521和出口5522间隔的方向,也就是入口5521和出口 5522在第一方向上是间隔设置的,在通常的安装情况下,入口5521和出口5522 在竖直方向间隔,那么第一方向可以认为是竖直方向(图4所示上下方向)。那么,第一挡板在上下方向上是封闭而并不存在连通上下的空隙,即便是雨水被风轮自风道的出口5522处甩到空腔551内,大部分的雨水也会被甩到第一挡板 56上,在第一挡板56的反作用力下回落,并自风道的出口5522处流出风道本体55的外部;由于第一挡板56与风道本体55之间的间隔设置在远离开口552 的一侧,所以自风道的出口5522进入空腔551的雨水很难达到该间隔的位置,从而不能经过风道流到入口5521而流入电控盒。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风道的出口和风道的入口的相对位置及方向不做限制,风道的出口可以是与风道的入口在同一方向上,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可以将风道的入口和风道的出口设置在同一方向的不同平面上。如图3所示,风道的出口和风道的入口均设置在第一方向上,风道的出口位于风道的入口的下方。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风道本体上风道的出口所在的端面相对于风道的入口所在的端面向内凹陷,以使得风道的入口与电控盒的出风口对接的时候,风道本体上风道的出口所在的端面与隔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风道的出口与风轮空间是相连通的,以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道的出口也可以设置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例如,当风道的入口设置在如图3所示的第一方向上,并位于风道本体的上端时,风道的出口可以设置在风道本体的底部,也就是与第一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相比较而言,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案也就是将风道的入口和风道的出口设置在同一方向上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进而可节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当将风道结构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外壳上时,风道本体的底部可阻挡部分被风轮甩出的雨水,以进一步提高风道结构的防雨水回流的性能,从而可进一步降低雨水回流导致的电路板短路甚至被烧坏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挡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做限制,只要第一挡板能在第一方向上阻挡被风轮甩出的雨水即可,例如,当风道的出口与风道的入口同时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并且风道的出口位于风道的入口的下方时,第一挡板可以设置为:第一端壁相对第二端壁在第一方向上更靠近出口的形式,也可以设置为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在第一方向上是平齐的,还可以设置为第一端壁相对第二端壁在第一方向上更远离出口的形式。第一种方案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挡板的防雨水回流的性能,而且第一挡板对空气的流通还起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风道结构的散热性能。
如图4所示,在下雨天,雨水不可避免地会从风道的入口5521流入风道内,并且向下流出风道本体55,在第一挡板56中的第一端壁561相对第二端壁562 靠近开口551的情况下,雨水在重力以及第一挡板56的导向作用下,会沿着第一端壁561与开口552相邻的壁面流出。如图3所示,第一端壁561与开口552 相邻的壁面凹陷形成一个在第一方向上贯通的第一漏水口57,以实现雨水从第一挡板56的上方经第一漏水口57流出。当然,第一漏水口57可设置在第一端壁561的任何位置,只要能实现漏水的作用即可。第一漏水口57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是半圆形缺口。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挡板56包括第一斜板56A和第一平板 56B,第一端壁561位于第一平板56B上,第二端壁562位于第一斜板56A上,第一斜板56A上与第一平板56连接为一体并且两者的接缝在第一方向上是封闭的。其中,第一斜板56A从第二端壁562向靠近开口552的方向斜向下延伸,第一斜板56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预设锐角。具体的,第一预设锐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该锐角可以是30度或者60度。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斜板56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45度。第一平板56B自第一斜板56A连接的一端向靠近开口552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平板56B 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基本垂直。需要说明的是,基本垂直并不要求第一平板 56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严格的90度,只要与90度接近即可,以满足安装和加工误差的要求,例如可以认为夹角大于80度即为基本垂直;即,在正常安装状态下,第一平板56B可以是基本水平方向的延伸。第一平板56B 可以延伸至第一端壁561与风道的入口5521所在的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以使得当将风道结构安装于隔板上后,第一端壁与隔板之间具有一缝隙以实现漏水的效果。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漏水口57设置第一端壁561与开口552 相邻的壁面面,即设置在第一平板与开口552相邻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挡板58,第二挡板的一端与第一挡板56连接,并且连接的接缝处是密封的,也就是说雨水不能从第二挡板58与第一挡板56的连接处流出。第二挡板58的另外一端向靠近开口552的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挡板52相对于第一挡板56 更靠近风道的出口5522。如图3所示,在正常安装状态下,第二挡板58位于第一挡板56的下方,也就是第二挡板58位于第一漏水口57的下方;可以将第二挡板58设置为的开口552间隔一定缝隙,以便于雨水可从该缝隙中流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挡板上开设第二漏水口59,使得雨水从第二漏水口59流出。具体的,第二漏水口59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第二挡板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漏水口57和第二漏水口59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图5所示上下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例如,在正常安装状态下,第一漏水口57和第二漏水口59在水平方向上的左右方向上错开设置,具体的,第一漏水口在图5中第一挡板56上偏左侧的位置,第二漏水口在第二挡板58 上偏右侧的位置。当然,也不局限于按照图5中的位置进行设置,只要第一漏水口57和第二漏水口59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重合即可。通过第一漏水口和第二漏水口的错开设置,被风轮甩上来的雨水较难通过第二漏水口和第一漏水口而回流到电控盒内,提高了风道结构的防回流性能。
对于第二挡板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制,第二挡板沿着第一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弧形的,换言之,第二挡板为一弧形薄板。第二挡板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挡板58包括第二斜板58A和第二平板58B,第二斜板58A的一端与第一斜板56A靠近风道的出口5522的一侧的侧壁连接,也可以与第一平板56B靠近风道的出口5522的一侧的侧壁连接。第二斜板58A 的另一端向开口552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二斜板58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 (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锐角,第二预设锐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该锐角可以是30度或者60度。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斜板58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30度。第二平板58B的一端与第二斜板连接,另一端向开口552的方向延伸至与风道本体55的端面平齐。其中,第二平板58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基本垂直,即,在正常安装状态下,第二平板可以是基本水平方向延伸,当然也可以是有一定的斜度而不是绝对的水平都可以认为是基本水平方向延伸,例如与水平方向的斜度在10度以内。如图4所示,第一平板56B、第二斜板58A和第二平板58B围成一凹槽,该凹槽可用于对自第一漏水口处留下来的水起导流作用,另外也便于在第二平板58B上布置第二漏水口。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二漏水口59设置在第二平板与开口相邻的边缘。对于第二漏水口的形状不限制,可以为近似圆形或圆形,也可以为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将第二平板58B的延伸的长度(图4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设置为小于第一平板56B延伸的长度(图4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能够在不影响防回流效果以及排水的效果的前提下节省材料。具体的,第二斜板58A的顶端可连接在第一平板56B的底面上,第二斜板58B可向开口的方向向下倾斜,第一平板56B和第二平板58B均延伸至与开口552基本平齐,基本平齐是说明上述三者可以看成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以将风道本体上与隔板连接的边缘进行加宽,也就是将风道本体上,风道的入口对应的端面上设置一围绕风道入口的凸缘553,为了进一步增强凸缘553的强度,可将凸缘553设置为向风道外侧翻折的形式,以增强风道结构的强度,同时也便于将风道结构50与隔板11连接。凸缘的端面与隔板11的侧面贴合。凸缘553大大增加了风道结构50与隔板11的接触面积,使得风道结构50与隔板11的连接更加稳固。当然还可以在凸缘553的背侧设置加强筋,以进一步加强凸缘553的整体强度。
对于风道结构50与凸缘553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可以采用螺栓固定,也可可以采用胶粘或者铆接,当然还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的形式,为了增强风道结构与隔板的连接强度,还可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两种或者多种连接方式的结合。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固定和卡扣连接的两种连接形式的结合。具体的,凸缘553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与隔板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隔板通过卡扣连接。如图3所示,在凸缘的一端设有通孔5531,隔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固定螺栓或者螺钉穿过凸缘553上的通孔5531与隔板11上螺纹孔螺纹连接,或者也可通过螺母固定。在凸缘553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凸起于凸缘553 的卡接结构5532,卡接结构5532的一端与凸缘553连接,卡接结构5532的另一端与凸缘553之间围成与隔板上的开口的边缘相配合的卡口,隔板上的开口的边缘设有与卡口相配合的凹口,通过卡扣与凹口凹凸配合来限制风道结构相对隔板的移动。安装时,先安装卡扣连接的一端,然后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另一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安装过程方便快捷,安装后两个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风道本体55上靠近风道出口52的部分,开设有在第一方向上贯通风道本体55的格栅槽554,以导入风轮上的风叶产生的气流,从而加快散热。格栅槽554的宽度不易过大,如果将格栅槽554的宽度设置的太大,会导致风轮上的风叶甩出的水经过格栅槽554被甩到风道内,进而影响防回流效果。因此,格栅槽554的宽度设置成小于8mm为宜。当然,格栅槽554的宽度也不宜过小,过小会影响格栅槽554的导风效果,进而影响风道结构50的散热效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将格栅槽554的宽度设置在 3mm-5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开设格栅槽554的风道本体55部分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多个格栅槽554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三预设锐角。参照图4予以理解,格栅槽554设置在风道本体55的底部,风道本体55的底部倾斜设置,并且风道本体55朝向开口552 的一端相对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更远离风道入口51。第三预设锐角可以为30 度、45度、60度等,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三预设锐角和第一预设锐角设置为相同的角度。
通过设置格栅槽554的结构形式,在提高风道结构通风散热效果的同时,还可缩短整个通风结构50的尺寸,进而节省材料。经计算,在达到同等散热效果的情况下,可将通风结构50的尺寸由原来的68cm3下降到58cm3,可节省10%的材料,进而可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风道本体、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材质不做限制,可以为金属制品,也可以为塑料制品。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后者,采用塑料制品,一方面可采用注塑成型,便于加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塑料,具有质轻、耐腐蚀的特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结构的通风散热过程如下:
自电控盒40的出风口流出的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气流经过风道入口51流入风道本体55和第一挡板56的上方围成的空间内,经过第一挡板56的第二端壁与风道本体55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一挡板56的下方与风道本体55围成的空间,并从风道出口52和格栅槽554流出。从而实现对电控盒40以及压缩机进行通风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电控盒和如上结构的风道结构。电控盒内用于容纳换热器件,电控盒具有出风口,风道结构设置在电控盒外部并与电控盒固定连接,风道入口与电控盒的出风口连通,以实现通风散热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隔板,电控盒和风道结构分别固定在隔板的两侧,在隔板上开设有一与出风口和风道入口连通的通孔,以使得电控盒上的通风通道与通风结构上的风道相连通,进而实现通风散热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一端开口的空腔;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空腔内且连接所述风道本体的相对两侧以形成风道;所述第一挡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延伸至所述开口以分隔成所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风道本体间隔以连通所述入口和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在第一方向上封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间隔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相对所述第二端壁在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出口,所述第一挡板的所述第一端壁形成第一漏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另一端向所述开口延伸,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漏水口靠近所述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具有贯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漏水口,所述第一漏水口和所述第二漏水口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包括:
第一斜板,从所述第二端壁向所述开口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预设锐角;
第一平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斜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端壁的一端,并向所述开口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漏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开口相邻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第二挡板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挡板包括:
第二斜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斜板或所述第一平板,另一端向开口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预设锐角;
第二平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斜板的所述另一端,并向所述开口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垂直;
其中,所述第二漏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开口相邻的边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平板延伸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在靠近所述出口的部分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风道本体的格栅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槽的宽度小于8毫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开设所述格栅槽的风道本体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格栅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三预设锐角。
1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用于容纳换热器件,所述电控盒具有出风口;
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电控盒外部并与所述电控盒固定连接,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电控盒的出风口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所述电控盒和所述风道结构固定在隔板的两侧,所述隔板开设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入口连通的通孔。
CN202121453270.XU 2021-06-28 2021-06-28 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5724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3270.XU CN215724043U (zh) 2021-06-28 2021-06-28 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3270.XU CN215724043U (zh) 2021-06-28 2021-06-28 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4043U true CN215724043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3270.XU Active CN215724043U (zh) 2021-06-28 2021-06-28 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40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7370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6839162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4848437A (zh) 变频空调电器盒及变频空调外机
CN106659063A (zh) 一种内置风道式密封机箱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724043U (zh) 风道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207831528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5723729U (zh) 电控盒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601985U (zh)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8445C (zh) 冷柜机房的配置
CN212005991U (zh) 电控盒散热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04665508U (zh) 变频空调电器盒及变频空调外机
JPH02109728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1126650U (zh) 一种散热型配电箱
CN218955050U (zh) 散热盒及空调室外机
CN107878147B (zh) 车辆的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7178752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5637641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4791555U (zh) 电控盒安装结构和空调外机
CN214791523U (zh) 空调器
CN220062202U (zh) 暖通设备
CN218033631U (zh) 一种挡水通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1063818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用电控盒及室外机
CN220505174U (zh)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