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3203U - 燃烧器和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3203U
CN215723203U CN202121648123.8U CN202121648123U CN215723203U CN 215723203 U CN215723203 U CN 215723203U CN 202121648123 U CN202121648123 U CN 202121648123U CN 215723203 U CN215723203 U CN 215723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lame
cover
hol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481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福敏
刘稳
陆祖安
李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481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3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3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3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所述燃烧器包括火盖(400),所述火盖(400)包括:外火盖(420);内火盖(410),形成有火盖中气道(443)并包括与所述火盖中气道(443)相连通的火孔单元;以及多个辐条火盖(430),用于连接所述内火盖(410)与所述外火盖(420)并包括与所述火盖中气道(443)相连通的辐条气道(444),多环内出火的整体式火盖,火孔单元与辐条火盖沿内火盖的盖周向交替布置,通过布置在中火孔周侧的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调节中火孔内气流和火焰速度,以使得中火孔处的气体稳定燃烧。有效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并提高热负荷。

Description

燃烧器和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合一部分空气,这些混合气体从分火器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这些火焰被用来加热置于锅支架上的炊具。现在市场上的燃气灶具火盖上,火孔通常布置在90°仰角的出火平面上,火焰难以取得较好的稳焰效果,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如何保证火焰的稳定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燃烧器和燃气灶,该燃烧器的火盖为整体式火盖,能够有效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并提高热负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火盖,所述火盖包括:
外火盖;
内火盖,形成有火盖中气道并包括与所述火盖中气道相连通的火孔单元;以及
多个辐条火盖,用于连接所述内火盖与所述外火盖;
其中,所述火孔单元与所述辐条火盖沿所述内火盖的盖周向交替布置,所述火孔单元包括沿所述内火盖的轴向排列布置的第一稳焰孔、中火孔和第二稳焰孔,所述第二稳焰孔与所述中火孔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错位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的直径均小于所述中火孔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焰孔为多个并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火孔为多个且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所述第一稳焰孔的轴间距小于相邻所述中火孔的轴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稳焰孔为多个并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内火盖的周向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稳焰孔之间至少布置有一个所述中火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内火盖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稳焰孔的孔轴线位于所述中火孔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火盖的内火盖外周壁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外周壁段和下外周壁段,所述上外周壁段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内火盖上周沿和内火盖下周沿,所述火孔单元位于所述内火盖上周沿与所述内火盖下周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火盖内形成有火盖气道,所述火盖气道包括所述外火盖围绕限定的火盖外气道、所述内火盖通过内火盖隔壁分隔出的同心布置的火盖内气道和所述火盖中气道以及所述辐条火盖围绕限定的与所述火盖中气道相连通的辐条气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火盖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火盖外气道相连通的外火孔,所述内火盖的内火盖内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火盖内气道相连通的内火孔,所述辐条火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辐条气道相连通的辐条火孔,所述内火孔、所述中火孔、所述辐条火孔以及所述外火孔的设置高度依次递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火盖下方的分气盘,所述分气盘包括:
盘外环部,设置有与所述火盖外气道相连通且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外火盖通气通道;
盘内环部,套装于所述盘外环部内并形成为与所述内火盖相连通的内火盖通气通道;以及
连接辐条部,用于连接所述盘外环部与所述盘内环部并与多个所述辐条火盖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气盘还包括:
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所述盘外环部包括盘环壁段以及从所述盘环壁段的顶面向内延伸的盘顶壁段,所述盘环壁段上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和
二次空气出口,位于所述盘顶壁段的径向内端,相邻所述连接辐条部之间围绕限定出所述二次空气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分气盘下方的用于向所述火盖通入燃气的炉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所述燃烧器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包括多环内出火的整体式火盖,火孔单元与辐条火盖沿内火盖的盖周向交替布置,通过布置在中火孔周侧的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调节中火孔内气流和火焰速度,以使得中火孔处的气体稳定燃烧。能够有效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并提高热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400 火盖
410 内火盖 420 外火盖
4110 内火盖内周壁 4120 内火盖外周壁
4121 内火盖上周沿 4122 内火盖下周沿
430 辐条火盖
441 火盖外气道 442 火盖内气道
443 火盖中气道 444 辐条气道
6 内火盖隔壁
11 内火孔 12 中火孔
13 外火孔 14 辐条火孔
15 第一稳焰孔 16 第二稳焰孔
300 分气盘
310 盘内环部 320 盘外环部
330 连接辐条部
341 外火盖通气通道 342 内火盖通气通道
351 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 352 二次空气出口
3210 盘顶壁段 3220 盘环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和燃气灶,该燃烧器的火盖为整体式火盖,能够有效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并提高热负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合一部分空气,这些混合气体从分火器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现在市场上的燃气灶具火盖上,火孔通常布置在90°仰角的出火平面上,火焰难以取得较好的稳焰效果,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如何保证火焰的稳定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为此,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为了能够能够有效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并提高热负荷,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火盖400,火盖400包括:外火盖420、内火盖410和多个辐条火盖430;
具体地,外火盖420;内火盖410,形成有火盖中气道443并包括与火盖中气道443相连通的火孔单元;以及多个辐条火盖430,用于连接内火盖410与外火盖420;可以理解为,外火盖420和内火盖410均呈环状,同心布置且外火盖420的直径大于内火盖410的直径,通过辐条火盖430将内火盖410与外火盖420连接为一体结构,以形成整体式火盖,内火盖410、辐条火盖430以及外火盖420之间能够形成连续出火结构,火盖400集成度高,具有较高的热负荷。
其中,火孔单元与辐条火盖430沿内火盖410的盖周向交替布置,火孔单元包括沿内火盖410的轴向排列布置的第一稳焰孔15、中火孔12和第二稳焰孔16,第二稳焰孔16与中火孔12沿内火盖410的周向错位排布。可以理解为,在内火盖410上设置有朝上且朝外倾斜设置的中火孔12,以形成大仰角出火平面,使得火焰朝上对炊具进行加热。由于其大仰角的设置方式,使得中火孔12喷出气体形成的火焰具有一定离焰或脱火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对中火孔12进行稳焰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燃烧形成火焰时,火孔喷出的气体朝上且朝外喷出,而火焰则朝向火孔的内部回火,当气流的速度与火焰的速度相当时,火焰才能够稳定维持。由于火盖400为多环内出火的整体式火盖,辐条火盖430的设置对中火孔12的稳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对中火孔12进行稳焰处理。中火孔12的直径相对较大,使得火焰容易朝向中火孔12的内部回火,通过布置在中火孔12周侧的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调节中火孔12内气流和火焰速度,以使得中火孔12处的气体稳定燃烧。
可选地,对于火孔单元,在内火盖410的轴向方向上,第一稳焰孔15、中火孔12以及第二稳焰孔16可以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也可以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此时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对中火孔12的火焰具有一定的调节稳焰作用,保证中火孔12的处气体的稳定燃烧,对于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以下以第一稳焰孔15、中火孔12以及第二稳焰孔16可以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为例。
可选地,对于第二稳焰孔16,第二稳焰孔16与中火孔12在内火盖410的周向错位布置,在周向上,第二稳焰孔16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中火孔12之间。可以理解为,第二稳焰孔16可以连续布置,即任意相邻两个中火孔12之间都设置有第二稳焰孔16;第二稳焰孔16也可以断续布置,例如每两个中火孔12为一个中火孔组,每个中火孔组内含有一个第二稳焰孔16,如图1所示,或者每三个中火孔12为一个中火孔组,每个中火孔组内含有一个第二稳焰孔16。
可选地,对于第二稳焰孔16,第二稳焰孔16与中火孔12在内火盖410的轴向上排列布置,在轴向上,第二稳焰孔16的轴线可以位于中火孔12的轴线下方。可以理解为,在第二稳焰孔16的完整孔身可以位于中火孔12的轴向下方,即第二稳焰孔16与中火孔12在轴向上完全错位布置,如图1所示。也可以第二稳焰孔16的部分孔身可以位于中火孔12的轴向下方;或者,第二稳焰孔16的孔身的顶端切线的延长线贯穿中火孔12的孔心,图中未显示。
可选地,辐条火盖430可以包括与内火盖410相连接的第一带端和与外火盖420相连接的第二带端,在辐条火盖430的带长方向上其内腔的宽度可以不同,辐条火盖430的内腔宽度自第一带端向第二带端依次增大,辐条火盖430与内火盖410的连接面积较小,使得内火盖410的外周壁上能够容纳更多的火孔,以提升火盖400的热负荷。此外,对于辐条火盖430的个数可以为三个、五个或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保证中火孔12的稳焰效果,对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进行设计,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的直径均小于中火孔12的直径,如图1所示。中火孔12的直径较大,使得火焰容易朝向中火孔12的内部回火,第一稳焰孔15的直径小于第二稳焰孔16的直径,且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的直径较小,使得火焰容易朝向火孔外部喷出,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与中火孔12相互作用,从而调节中火孔12的火焰稳定性。
对于稳焰效果,一方面,对于第一稳焰孔15,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稳焰孔15为多个并沿内火盖410的周向间隔布置。此时,由于沿轴向间隔排布既可以保证第一稳焰孔15布置的均匀性,第一稳焰孔15也可以作为火孔,气体在第一稳焰孔15处燃烧时,也增加了火盖400的热负荷。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稳焰孔15,在一种实施例中,中火孔12为多个且沿内火盖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第一稳焰孔15的轴间距小于相邻中火孔12的轴间距,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为第一稳焰孔15的周向方向布置密度大于中火孔12的周向方向的布置密度,这样,使得每一个中火孔12可以受到多个第一稳焰孔15的稳焰作用,具有较好的稳焰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稳焰孔16,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稳焰孔16为多个并沿内火盖410的周向间隔布置,在内火盖410的周向方向上,每个中火孔12至少与一个第二稳焰孔16相邻布置,如图1所示。这样,使得每个中火孔12均能够受到第二稳焰孔16的稳焰作用,根据中火孔12的火焰情况可以对于第二稳焰孔16的具体设置个数进行调节。此外,第二稳焰孔16与中火孔12未非轴线布置,避免因在同一轴线上布孔过多而影响内火盖41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内火盖410的轴向方向上,第二稳焰孔16的孔轴线位于中火孔12的下方,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避免内火盖410的出火过于密集,提高内火盖410的匀火性。
对于内火盖410,在一种实施例中,内火盖410的内火盖外周壁4120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外周壁段和下外周壁段,上外周壁段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内火盖上周沿4121和内火盖下周沿4122,火孔单元位于内火盖上周沿4121与内火盖下周沿4122之间,如图1所示。这样,使得火孔单元的所有能够形成火焰的出火孔均呈朝上且朝外的大仰角出火平面,使得火焰朝上对炊具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火盖400内形成有火盖气道,火盖气道包括外火盖420围绕限定的火盖外气道441、内火盖410通过内火盖隔壁6分隔出的同心布置的火盖内气道442和火盖中气道443以及辐条火盖430围绕限定的与火盖中气道443相连通的辐条气道444。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火盖中气道443可以与辐条气道444相连通,通过火盖中气道443向辐条气道444供气。为了提高火盖的热负荷及集成度,内火盖410内形成分隔的火盖内气道442和火盖中气道443,在火盖400内形成径向依次连续排布的多个火盖气道。这样,在火盖400内能够形成中部集中并向外延伸的火焰,为炊具提供稳定的火力供应。此外,火盖中气道443与辐条气道444相连通,以通过火盖中气道443向辐条气道444供应一次混合气体。
在一种实施例中,外火盖42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火盖外气道441相连通的外火孔13,内火盖410的内火盖内周壁4110上设置有与火盖内气道442相连通的内火孔11,辐条火盖430上设置有与辐条气道444相连通的辐条火孔14,内火孔11、中火孔12、辐条火孔14以及外火孔13的设置高度依次递增,如图1所示。这样,可使得火孔在盖高方向错位布置,使得火焰在更大的空间内燃烧,避免火焰堆积,提高燃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还包括位于火盖400下方的分气盘300,分气盘300包括:盘外环部320,设置有与火盖外气道441相连通且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外火盖通气通道341;盘内环部310,套装于盘外环部320内并形成为与内火盖410相连通的内火盖通气通道342;以及连接辐条部330,用于连接盘外环部320与盘内环部310并与多个辐条火盖430一一对应设置,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为,分气盘300可以为能够与火盖400相匹配的中空圆盘状结构,其中,通过外火盖通气通道341能够向外火盖420的火盖外气道441稳定均匀地提供燃气与空气形成的一次混合气体。盘内环部310可与内火盖410的外周壁下端沿相对接,以形成能够直通内火盖410的内火盖通气通道342,通过内火盖通气通道342能够向内火盖410稳定均匀地提供一次混合气体。通过连接辐条部330与辐条火盖430像对接形成与火盖中气道443相连通的辐条气道444,此外,对于外火盖通气通道341的形状可以呈圆孔状,可以呈带状也可以呈弧形状,且其个数可以为三个、四个或六个等,在此均不作具体限定。
对于分气盘300,在一种实施例中,分气盘300还包括: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351,盘外环部320包括盘环壁段3220以及从盘环壁段3220的顶面向内延伸的盘顶壁段3210,盘环壁段3220上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351;二次空气出口352,位于盘顶壁段3210的径向内端,相邻连接辐条部330之间围绕限定出二次空气出口352,如图3所示。这样,通过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351使得二次空气能够沿火盖400的周向进气,盘环壁段3220与盘内环部310之间形成二次空气的容纳内腔,容纳内腔内的二次空气通过二次空气出口352排至火盖400处并与一次混合气体相混合,维持气体的稳定燃烧。进一步地,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351包括周向间隔布置于盘环壁段3220上的多个二次空气进气口。其中二次空气进气口可以为沿竖向布置的多排孔,也可以为单排孔。
此外,在一种实施例中,燃烧器还包括位于分气盘300下方的用于向火盖400通入燃气的炉头,如图4所示。燃气与空气形成的一次混合气体在炉头内扩散分配并通过分气盘300进入火盖400,其中分气盘300能够向火盖400补充二次空气,二次空气与一次混合气体混合燃烧,以为灶具进行热量供应。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包括上述的燃烧器。对于该燃气灶的燃烧器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申请的燃烧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该燃烧器的火盖为整体式火盖,能够有效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并提高热负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火盖(400),所述火盖(400)包括:
外火盖(420);
内火盖(410),形成有火盖中气道(443)并包括与所述火盖中气道(443)相连通的火孔单元;以及
多个辐条火盖(430),用于连接所述内火盖(410)与所述外火盖(420);
其中,所述火孔单元与所述辐条火盖(430)沿所述内火盖(410)的盖周向交替布置,所述火孔单元包括沿所述内火盖(410)的轴向排列布置的第一稳焰孔(15)、中火孔(12)和第二稳焰孔(16),所述第二稳焰孔(16)与所述中火孔(12)沿所述内火盖(410)的周向错位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焰孔(15)和第二稳焰孔(16)的直径均小于所述中火孔(12)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焰孔(15)为多个并沿所述内火盖(410)的周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火孔(12)为多个且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所述第一稳焰孔(15)的轴间距小于相邻所述中火孔(12)的轴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焰孔(16)为多个并沿所述内火盖(410)的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内火盖(410)的周向方向上,每个所述中火孔(12)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稳焰孔(16)相邻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火盖(41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稳焰孔(16)的孔轴线位于所述中火孔(12)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410)的内火盖外周壁(4120)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外周壁段和下外周壁段,所述上外周壁段包括直径依次增大的内火盖上周沿(4121)和内火盖下周沿(4122),所述火孔单元位于所述内火盖上周沿(4121)与所述内火盖下周沿(41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400)内形成有火盖气道,所述火盖气道包括所述外火盖(420)围绕限定的火盖外气道(441)、所述内火盖(410)通过内火盖隔壁(6)分隔出的同心布置的火盖内气道(442)和所述火盖中气道(443)以及所述辐条火盖(430)围绕限定的与所述火盖中气道(443)相连通的辐条气道(4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42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火盖外气道(441)相连通的外火孔(13),所述内火盖(410)的内火盖内周壁(4110)上设置有与所述火盖内气道(442)相连通的内火孔(11),所述辐条火盖(430)上设置有与所述辐条气道(444)相连通的辐条火孔(14),所述内火孔(11)、所述中火孔(12)、所述辐条火孔(14)以及所述外火孔(13)的设置高度依次递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火盖(400)下方的分气盘(300),所述分气盘(300)包括:
盘外环部(320),设置有与所述外火盖(420)相连通且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外火盖通气通道(341);
盘内环部(310),套装于所述盘外环部(320)内并形成为与所述内火盖(410)相连通的内火盖通气通道(342);以及
连接辐条部(330),用于连接所述盘外环部(320)与所述盘内环部(310)并与多个所述辐条火盖(430)一一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300)还包括:
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351),所述盘外环部(320)包括盘环壁段(3220)以及从所述盘环壁段(3220)的顶面向内延伸的盘顶壁段(3210),所述盘环壁段(3220)上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二次空气进气口单元(351);和
二次空气出口(352),位于所述盘顶壁段(3210)的径向内端,相邻所述连接辐条部(330)之间围绕限定出所述二次空气出口(35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分气盘(300)下方的用于向所述火盖(400)通入燃气的炉头。
13.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121648123.8U 2021-07-19 2021-07-19 燃烧器和燃气灶 Active CN215723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8123.8U CN215723203U (zh) 2021-07-19 2021-07-19 燃烧器和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8123.8U CN215723203U (zh) 2021-07-19 2021-07-19 燃烧器和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3203U true CN215723203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8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48123.8U Active CN215723203U (zh) 2021-07-19 2021-07-19 燃烧器和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3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2888B2 (en) Inner swirling flame gas burner
US6322354B1 (en) Stacked dual gas burner
MX2012014726A (es) Quemador de gas con flama orientada hacia dentro.
CN109724077B (zh)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
EP2390569B1 (en) A burner for professional or domestic gas cookers, particularly of the type of vertical-flame burners adapted for cooking with woks and the like
CN111964054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及应用有该内环火盖的燃烧器
CN215723203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9931612B (zh) 火孔可切换的火盖及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08006642B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火盖
CN213119182U (zh) 一种多外环燃气腔的灶具燃烧器
CN215863381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WO2022156046A1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1720825B (zh) 分火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CN109724082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214406049U (zh) 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2524607A (zh) 一种新型红外燃烧器
CN112815314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4406056U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2728542B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2815315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5863399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1060116U (zh) 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09990272B (zh) 一种燃烧器
CN214700697U (zh) 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CN210035502U (zh) 灶具火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